战汉琉璃珠韧性断口的特征为特征

  图1 东晋琉璃碗  琉璃,古人亦称为流离、壁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黄金、白银、琥珀、玛瑙、珍珠、珊瑚、琉璃),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是地位与财富的象征。  琉璃之所以贵重,是因为其难得。古代中国并未掌握烧制琉璃的技术,故其属于舶来品,《汉书地理志》上有汉武帝使人入海市玻璃记载。1956年,考古工作中,古代的琉璃器时有发现。江苏南京象山王氏家族墓中出土的东晋时期的琉璃碗,便具有明显古罗马的风格(图1)。  图2 战国金镶琉璃带钩  1951年11月,河南省辉县固为村5号战国墓,出土了一件包金镶玉嵌琉璃带钩(图2),长18.4厘米,中宽4.9厘米,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带钩的钩头和钩身的玦为纯玻璃制品。如此具有典型中原风格的器物造型绝非舶来。或许早在25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琉璃制造技术,但可能由于工艺复杂或技术保密等原因,随着国家政权的覆灭而为历史所湮灭。  另外,玦“好”中镶嵌的“蜻蜓眼”是先秦时期最名贵的琉璃珠子,其价值比玉器还要贵重。后来“蜻蜓眼”传入日本,日文中至今仍以“ 蜻蜓玉”称呼玻璃。  1951年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战国—汉时期的琉璃珠子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出土,也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试用考古学研究的方法,对战国—汉时期的琉璃珠子做一下简单介绍,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一、盘变  战国—汉时期的琉璃珠子入土年代久远,至今约2000年,加之埋藏环境十分复杂,每一处坑口的土质、深度、湿度、压力、共存物等均千差万别,地层的差异、埋藏时间长短、土壤酸碱性、地层含水量等都会对琉璃珠子的表面进行不同程度地腐蚀。很多“生坑”的琉璃珠子刚出土时看起来“灰头土脸”,表面坑洼不平,摸起来也十分涩手,质地也有如石灰岩一般(图3-1),全无透光润滑之感。但从残损的琉璃珠子的断面可以明显地看出:“石灰质”只是包裹于表层,珠子的内在仍是琉璃质地,光亮如新(图3-2)。另外,仔细观察,器表隐约可见有模糊不清的纹饰,这些都足以证明琉璃珠生涩的表面是后来形成的,和玉器入土之后产生“沁变”和“质变”等现象是一个道理。出土玉器经过长时间的佩戴,在与人体接触的过程中,人体本身分泌的油脂等与玉器中沁入的物质发生微妙的化学变化,进而将其析出,使得玉器在色泽上、透明度上都会发生变化,即俗称的“盘变”,古人称之为“脱胎”。同样,出土的琉璃珠也可以产生“脱胎”的效果,图3-3即是采用特殊化学方式处理,使局部发生“盘变”现象,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琉璃珠子的胎质,而且是绞胎。  图3-1 出土的琉璃珠  图3-2 出土琉璃珠断面  图3-3 局部盘变的琉璃珠  二、细部研读  “脱胎”以后的琉璃珠,精彩毕呈,可以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更加细致地观察和研究。  1、颜色  战国—汉时段的琉璃珠子,五颜六色,粗略分一下,常见的有:黑色、白色、绿色、蓝色、红色、黄色、透明无色等等。如果稍加细致地划分,便可有几十种色彩。仅蓝色就有宝蓝、天蓝、深蓝、海蓝等不同种,红色亦有粉红、朱红、玫红、枣皮红、樱桃红等等,异彩纷呈。早期文献中,对琉璃的颜色多有记载,如《魏略》:“大秦国出赤、白、黄、墨、青、绿、缥、绀(gàn)、红、紫十种流离。”但是对颜色的成因却一无所知。《北史大月氏传》中提到:“魏太武时,月氏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石于山中,即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细节处仍只字未提。直到清代孙廷铨的《琉璃志》中,才指出《北史大月氏传》所提及的矿石主要有三种:白色的“马牙石”、紫色的“星紫石”、多角的“凌子石”,根据它们不同的配比,加减“铜铁丹铅”等辅助原料,就可以产生出多种颜色。文中还具体记述了“水晶”(即透明无色的琉璃)、正白、梅萼红、蓝、秋黄、映青、牙白、正黑、绿、鹅黄等颜色的配料烧制程序。“白五之,紫一之,凌子倍紫,得水晶;进其水,退其白,去其凌子,得正白;白二之,紫一之,凌子如紫加少铜及铁屑,得梅萼红;白三之,紫一之,去其凌子,进其铜,去其铁,得蓝;法如白焉,鉤以铜碛(qì),得秋黄;法如水晶,鉤以画碗石,得映青;法如白,加铅焉,多多益善,得牙白;法如牙白,加铁焉,得正黑;法如水晶,加铜焉,得绿;法如绿,退其铜,加少碛焉,得鹅黄。”琉璃珠子的颜色除了丰富多彩之外,其另一个特点就是富于变化。许多琉璃珠看起来像是不透明,然而在强光的照射下,却呈现通透,甚至连其中的肌理、纹路等都能看得真真切切(图4)。  图4 强光照射下的松子形琉璃珠  图5 绞胎  虽然琉璃珠在自然光源下看起来是一种颜色,然而在强光或者柔和光线的照射下,或者在偏光、侧光的映衬下,则会呈现出有别于其本色的另一种甚至几种颜色(图5),变幻莫测。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语——“光怪陆离”,“陆离”乃是先秦时期称呼琉璃的一种谐音,此语即是说在不同光源的照映下,琉璃器也会随之映射出不同的色彩,真是美轮美奂,妙不可言。  2、形状  琉璃珠子的形状也是五花八门,有形状规则的,如:球形、环形、枣核形、梭子形、扁球形、扁圆形、圆柱形、正方体形、长方体形;也有形状怪异的,如:松子形、腰鼓形、水滴形、瓜棱形等等。以球形最为常见。丰富的颜色加上丰富的形状,再饰以丰富的花纹,真可谓“多姿多彩”。当一大堆琉璃珠子呈现于面前,给人的感觉简直就是眼花缭乱。  3、纹饰  琉璃珠子表面的纹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素无纹,另一类就是有花纹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图6 S形纹琉璃珠  图7 云南省博物馆藏汉代S形纹金扣饰  S形纹:顾名思义,其形状类似于英文字母“S”,是将琉璃珠表面等分为若干区域,通常为2-4个区域,然后采用阴刻填金的工艺制作成形(图6)。战国—汉时期,S形纹饰的使用十分普遍,除见于琉璃器上,青铜器、漆器、陶器上等也经常可以看到,图7为云南省博物馆藏汉代金扣饰,其表面的纹饰即S形纹。  图8 火焰纹珠  火焰纹:这种纹饰看起来像一簇火焰,又像是桃子,是将琉璃珠表面等分为3个区域,分2层描花, 摸起来有立体感(图8)。火焰的底色为白色,火苗为黄色,与琉璃珠本身的墨绿色形成鲜明对比, 看起来动感十足,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纹饰。  图9 鎏金  图10 镶嵌  条带纹:犹如一条宽幅的丝带,环绕于琉璃珠子的表面。其环绕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斜向呈螺旋状,分2-3圈环绕( 图9);另一种是仅环绕珠子的腰部(图10),通常与鎏金、镶嵌等工艺配合使用。  图11 描花  图12 描花  图13 绞胎  图14 四棱形珠  线形纹:犹如一条细线,环绕着琉璃珠子,其环绕方式同条带纹一样,分为斜向螺旋状环绕2—3圈(图11)和环腰两种。所不同的是:线形纹非常细,有线头,采用描花工艺。另外,环腰时是将琉璃珠子表面等分为两个区域,对称环绕(图12)。  螺旋纹: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胎质的原因造成,如绞胎,由两种或多种同一质地不同颜色的原料搅拌而成,形成自然的螺旋纹(图13);另一种是由于工艺的原因造成,如条带纹和线形纹,在环绕器表时采用斜向环绕,从而形成螺旋纹(图14)。  蜻蜓眼:即前文谈及的最名贵的一种琉璃珠子。可能是因其纹饰的造型像眼睛,大且多,类似于蜻蜓的复眼,故名“ 蜻蜓眼”(图15)。1978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发现了著名的曾侯乙墓。许多学者认为曾侯乙就是历史上隋国的国君。《淮南子览冥训》中有“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穷”的记载,该墓中没有发现隋侯之珠,却出土大量带着“蜻蜓眼”的琉璃珠。  图15 蜻蜓眼  图16-1 战国蜻蜓眼  图16-2 战国蜻蜓眼  图17 描花  “蜻蜓眼”琉璃珠根据其质地、工艺以及眼睛数目的多寡和每颗眼睛刻画层数的多少而分为不同的等级。通常眼睛越多(图16-1),眼睛的层数越多,价值越高。除单纯的蜻蜓眼外,还有在眼睛与眼睛之间, 饰以连珠纹(图16-2),更为稀少,价值也更高。  除以上几种较为典型的纹饰外,还有波浪纹,通常采用描花工艺,环绕圆周,饰于器表(图17),摸起来有立体感; e形纹,如英文字母e;人脸纹,犹如一张人脸;花瓣纹、草叶纹等等纹饰,不一而足。  4、质地  相对于多样的颜色、形状、纹饰而言,这一时期的琉璃珠子,其质地分类要简单许多。统而言之,有纯玻璃质,和现在的玻璃一般无二;玻璃偏陶质,感觉有点类似于当今的树脂材料;纯陶质三种。纯玻璃质地者,最为精美,其原因有二:首先,光感强,晶莹透明,犹如宝石,《魏略》中描述:“采泽光润,踰于众玉。”除各种有色玻璃外,有一种无色透明的琉璃珠子,看起来就像是水晶,故在《琉璃志》中称其为“水晶”。  其次,烧成温度略高,故硬度较高,但性脆,稍有磕碰便会残损,考古出土完整者,百不存一。玻璃偏陶质者,亦为上品。烧成温度略低,大多不透明(图14),少有微透明者(图13),能从器表面向内看透1毫米,半透明者尤为难得(图15)。硬度略低,份量也轻于纯玻璃质者。汉代王充的《论衡率性篇》上有“消炼五石,作五色之玉”的记载。所谓“五色之玉”,就是仿玉玻璃。  图18 气泡  通过今年的科学实验,我们知道是古人制造玻璃时有意加进含铅和钡的矿石(PbO、BaO),使其产生一定的混浊,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态,以取得类玉的外观。纯陶质地者,是在陶珠子的表面点画琉璃,本文不做讨论。琉璃器的质地之所以不同,一是因为其使用的原料所致,《琉璃志》中指出:“琉璃者,石以为质,硝以和之,礁以锻之,铜铁丹铅以变之。非石不成,非硝不行,非铜铁丹铅则不精。三合然后生。”二是和其烧成温度有关,琉璃的烧制需要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除了不同“石”的原材料(前文已有叙述),火候也至关重要,“硝,柔火也,以和内; 礁, 猛火也, 以攻外。”不同的原料,加以不同的烧成温度,从而造成了琉璃器不同的质地。另外,从琉璃珠的胎质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气泡。探其本源,是由于琉璃在烧的过程中温度不够,空气没有完全浮出琉璃的表面所致。千万不要以为有气泡的琉璃珠是次品, 相反, 气泡被认为是“琉璃的呼吸”,赋予了琉璃以灵性的美感(图18)。  5、工艺  琉璃珠子的烧制工艺也是多种多样。其制胎工艺可以分为绞胎和素胎;其表面工艺又有鎏金、阴刻填金、描花、镶嵌等几种。  绞胎:这种工艺在公元前一世纪在罗马很是流行,常以蓝和白(图13),褐和白(图3-3),紫红和白,甚至三四种色料搅拌在一起,以仿大理石彩色纹理的效果,色彩斑驳绚丽,颇为美观。  鎏金:是将金粉溶于水银,饰于器表,然后将水银蒸发,金粉便贴敷于琉璃珠的表面。出土的琉璃珠,由于深埋于地下且年久日深,大部分鎏金都已脱落(图14),偶尔的会留有残痕。如果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发现残留金粉的颗粒较粗,说明那个时候的冶金技术还不完善。  阴刻填金:是一种类似于在战国青铜器上使用错金银的工艺。将器表用利刃划出细如发丝的线条型凹槽,然后将软化的金或银填充其中,最后将表面打磨平滑(图6) 。  如此,琉璃珠的表面便形成线条流畅、富于变化的纹饰,更加精美耐看。然而由于几千年的地下侵蚀,出土的琉璃珠阴刻凹槽中的填金只剩下浅浅的一层,故而表面摸起来有明显的凹痕。  描花:在烧制成形的琉璃珠表面,施以不同色彩的琉璃原料,再次烧造而成。所以,摸起来有明显的凸起感。  镶嵌:是将各色细碎的、如芝麻粒般大小的宝石,镶嵌在琉璃珠表面,然后烧制成形。出土的琉璃珠,其表面镶嵌的宝石大都脱落,只残留下一个个细小孔洞(图9)。  6、尺寸  尺寸是衡量琉璃珠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以球形的琉璃珠子为例,一般而言,琉璃珠的球径都在1.5厘米左右,详细情况见附表。但偶尔也会发现尺寸例外的: 特别大( 球径大于2.5厘米)的珠子由于难以保存,所以完好者十分罕见,故而价值很高;特别小(球径小于1厘米)的珠子,如果表面又有精细工艺, 其烧制难度更加复杂,其价值比尺寸大者更为弥足珍贵。  三、用法  图19 悬黎  战国—汉时代,琉璃珠子的用法最常见的有两种:其一,用于身上穿戴的组佩,广东南越王墓中即可见到用琉璃珠、玉珠等串连玉璜等形成组佩。虽然穿戴在身上,走动起来, 叮当作响, 但毕竟行动不便,所以不是日常装饰,而是礼服上的配饰。《琉璃志》中记载:“佩玉丁当,连珠缀缨绛纱,左盛弁冕(biàn miǎn),盈廷乃珠锵鸣古者,百僚朝祭之法服也。”朝祭, 就是朝圣祭祀的意思。在中国古代,祭祀是封建礼法的核心。《左传》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琉璃作为文武百官祭祀的法服,在古人心目中的尊崇程度,可想而知了。现在我们有的时候很难解读某个琉璃珠子的纹饰,往往是因为这个珠子只是整个组佩的一小部分,难以窥一斑而见全豹。  其二,用于悬挂,称为“悬黎”。《战国策》有“ 梁有悬黎”的记载。《西都赋》中,亦描绘“悬黎垂棘,夜光在焉”。黎,颇黎,即后世所言之玻瓈。这段文献反映的是战国-汉时期,在梁上悬挂琉璃。图19即为根据以往之考古发现,复原的几种古代“悬黎”方式。  近年来,随着古代艺术品的逐步升温,琉璃珠作为收藏新宠悄然兴起,开始逐渐受到投资者的珍重。虽然今日之使用方式不同于2000年前,但将其作为珠串饰,古为今用, 亦未尝不是美事。不少藏家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琉璃珠按照自己的审美眼光重新搭配、串连,使得藏品在拥有市场价值的同时,自己也体会到收藏所带来的快乐。  战国-汉琉璃珠细部分析一览表(文章来源:古珠文化收藏交流平台,作者:王涛、纪皓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以及90年代的后期,扬州邗江甘泉汉墓曾出土了一批西汉微雕串饰,非常突出。这些串饰中国八千年的玉文化成就了玉石老珠子的独特地位,它们华美大气,上至帝王、下至黔首都对它们情有独钟。它们是『这些蜜蜡美呆了!老蜜蜡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古董级别的蜜蜡却很少有人真正见到过。  一、何为古董老蜜蜡?在整个的文玩大类和艺术品收藏市场中,古珠的地位一直比较低。据了解,在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中古珠曾长期处于“赠老蜜蜡在岁月的沧桑中形成,默默凝结了千年的年华。有的通体透明,有的丝丝飘渺,它有细腻的质感,特有的风化纹西周(1046 B.C.——771 B.C.)的玉器以玉组佩为其特色之一。其特点是组佩一般由多个玉璜组成蜜蜡是佛家七宝之一,是修行人不可缺少之物,它的功效这里不想赘述。本人尤其喜爱加持过的天然老蜜蜡原蜡珠。然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讨如何“艺术地生活”,其中不乏怎样将古董与时尚相结合的思考。站在专业古董圈子的角老蜜蜡在岁月的沧桑中形成,默默凝结了千年的年华。有的通体透明,有的丝丝飘渺,它有细腻的质感,特有的风化纹在整个的文玩大类和艺术品收藏市场中,古珠的地位一直比较低。据了解,在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中古珠曾长期处于“赠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多年的光辉历史。“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这是《礼记o玉藻》近年来,珠子越来越成为人们热捧的饰品。这一颗颗小珠子,或炫彩夺目,或清素静雅,或以一根细绳悬在脖颈,或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玉司南、玉刚卯、玉扳指3000万一串都还抢着买,这些老珠子是要逆天啊!老蜜蜡中的老不是指蜜蜡形成的过程老,因为没有几百乃至上千万年蜜蜡是不会形成的,所谓的老蜜蜡,是指蜜蜡在加因:  西藏古董美珠,积日月之光华,蜕变为通灵之物。油润的包浆、醇厚的色泽、婆娑的质感,每刻都在触动无数在西藏流传着一种塔形随身擦擦,“娘拉擦擦”被藏人视为珍宝,相传佩带娘拉擦擦者,得诸本尊菩萨、空行、善神、日下午,扬州晚报报与扬州市文物局、扬州市博物馆协会、扬州博物馆等共同策划的“扬博大讲纽约佳士得“东西轩——重要比利时显赫私人珍藏中国玉石雕”专场落下帷幕。66件拍品(包括20多本图册),约老蜜蜡是一种非常稀有且珍贵的蜜蜡,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但这些经历了上百年的老蜜蜡,其表面或是孔道内部难免“如果不戴串珠子,你都不好意思出门。”最近两年,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公交车、商场等公共场所,不论男女老少,古珠收藏是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的一门收藏,并迅速风靡收藏圈。这种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作为时尚配饰的世界各民族的原始文化中,图腾崇拜的对象可以是各种变形的动物、植物,甚至河流、土地、石头等。英国著名人类学都知道砗磲要玉化的,紫檀要有金星的,沉香要越南的,蜜蜡要老的,那么,老蜜蜡,到底如何才能看出它有多老?下由于近年老玛瑙行情看好,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以新做旧的玛瑙产品,而新玛瑙和老玛瑙的价格相差很大,玛瑙街提醒您自古以来,天然蜜蜡(Amber)就深受世界各地百姓、收藏家、贵族乃至皇室的钟爱,还是历代皇族所采用的饰物中国人天生爱玉,翻开中华文明史就等于翻开了一部中华古玉史,对古玉收藏的偏爱,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高古玉作组佩是珠玉结合的最佳典范,而虢国墓地出土的众多组佩,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最好途径和标准器,多看多想多上手,这近些年收藏一线药师玛瑙的玩友越来越多,而一线玛瑙更是可贵难得,市场也越来越火爆,随着市场的火爆,造假也越水晶,现在看来女孩子喜欢的多,不过我也喜欢,但喜欢的是战国水晶,所以今天就说水晶老珠与文化。水晶,在世界欧洲君主的皇冠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由波斯阿开民王朝引进的,被其后的罗马的皇帝沿用。  奥地利皇冠属于鲁道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饰品多种多样,单是一个珠子就够好好研究研究了。  市场上的珠子鱼龙混杂,我等菜鸟难  中国的神灵形象很早就出现在上古玉器的纹饰中,首先是神通广大的动物神和象征天地的器物神。人纹形象随后逐步渗  所谓费昂斯,是法语中Fayence或者英语中Faience的转译,然而在通常的使用语境中,该中文词往往同去西藏时常听人谈到深受人们喜欢砗磲,它是什么样珍宝?又怎样去鉴别?图1
老砗磲挂珠  贝壳类的最大珍尽管安思远的收藏以明式家具、古代和近代书画、佛像、古瓷器和青铜器最为出名,但古玉的数量最多,所跨年代更为久远随着老珠子市场的火热,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作假形式,且大多数出现在藏传老珠子之中。原因在于藏传老珠子通中国八千年的玉文化成就了玉石老珠子的独特地位,它们华美大气,上至帝王、下至黔首都对它们情有独钟。它们是『什么是琉璃?  琉璃是天工人事合而为一,才能成就得了的。沈从文先生说过美的东西带有一种忧愁,人在看到时有你见过,西藏的古代琉璃吗?  她们空灵艳丽,纯净无垢,在高原的阳光里,美色如花,寂静绽放。藏地老琉璃奇特的萨珊印珠  身上穿有孔,可当珠子一样串挂在身上;有一面图案,画上动物、人物、植物、早期文字等,可在guzhubaike一珠一世界,古珠、古玉交流学习平台。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uzhubaike一珠一世界,古珠、古玉交流学习平台。图1 东晋琉璃碗琉璃,古人亦称为流离、壁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黄金、白银、琥珀、玛瑙、珍珠、珊瑚、琉璃),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是地位与财富的象征。琉璃之所以贵重,是因为其难得。古代中国并未掌握烧制琉璃的技术,故其属于舶来品,《汉书地理志》上有汉武帝使人入海市玻璃记载。1956年,考古工作中,古代的琉璃器时有发现。江苏南京象山王氏家族墓中出土的东晋时期的琉璃碗,便具有明显古罗马的风格(图1)。图2 战国金镶琉璃带钩1951年11月,河南省辉县固为村5号战国墓,出土了一件包金镶玉嵌琉璃带钩(图2),长18.4厘米,中宽4.9厘米,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带钩的钩头和钩身的玦为纯玻璃制品。如此具有典型中原风格的器物造型绝非舶来。或许早在25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琉璃制造技术,但可能由于工艺复杂或技术保密等原因,随着国家政权的覆灭而为历史所湮灭。另外,玦“好”中镶嵌的“蜻蜓眼”是先秦时期最名贵的琉璃珠子,其价值比玉器还要贵重。后来“蜻蜓眼”传入日本,日文中至今仍以“ 蜻蜓玉”称呼玻璃。1951年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战国—汉时期的琉璃珠子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出土,也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试用考古学研究的方法,对战国—汉时期的琉璃珠子做一下简单介绍,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一、盘变战国—汉时期的琉璃珠子入土年代久远,至今约2000年,加之埋藏环境十分复杂,每一处坑口的土质、深度、湿度、压力、共存物等均千差万别,地层的差异、埋藏时间长短、土壤酸碱性、地层含水量等都会对琉璃珠子的表面进行不同程度地腐蚀。很多“生坑”的琉璃珠子刚出土时看起来“灰头土脸”,表面坑洼不平,摸起来也十分涩手,质地也有如石灰岩一般(图3-1),全无透光润滑之感。但从残损的琉璃珠子的断面可以明显地看出:“石灰质”只是包裹于表层,珠子的内在仍是琉璃质地,光亮如新(图3-2)。另外,仔细观察,器表隐约可见有模糊不清的纹饰,这些都足以证明琉璃珠生涩的表面是后来形成的,和玉器入土之后产生“沁变”和“质变”等现象是一个道理。出土玉器经过长时间的佩戴,在与人体接触的过程中,人体本身分泌的油脂等与玉器中沁入的物质发生微妙的化学变化,进而将其析出,使得玉器在色泽上、透明度上都会发生变化,即俗称的“盘变”,古人称之为“脱胎”。同样,出土的琉璃珠也可以产生“脱胎”的效果,图3-3即是采用特殊化学方式处理,使局部发生“盘变”现象,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琉璃珠子的胎质,而且是绞胎。图3-1 出土的琉璃珠图3-2 出土琉璃珠断面
图3-3 局部盘变的琉璃珠二、细部研读“脱胎”以后的琉璃珠,精彩毕呈,可以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更加细致地观察和研究。1.颜色战国—汉时段的琉璃珠子,五颜六色,粗略分一下,常见的有:黑色、白色、绿色、蓝色、红色、黄色、透明无色等等。如果稍加细致地划分,便可有几十种色彩。仅蓝色就有宝蓝、天蓝、深蓝、海蓝等不同种,红色亦有粉红、朱红、玫红、枣皮红、樱桃红等等,异彩纷呈。早期文献中,对琉璃的颜色多有记载,如《魏略》:“大秦国出赤、白、黄、墨、青、绿、缥、绀(gàn)、红、紫十种流离。”但是对颜色的成因却一无所知。《北史大月氏传》中提到:“魏太武时,月氏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石于山中,即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细节处仍只字未提。直到清代孙廷铨的《琉璃志》中,才指出《北史大月氏传》所提及的矿石主要有三种:白色的“马牙石”、紫色的“星紫石”、多角的“凌子石”,根据它们不同的配比,加减“铜铁丹铅”等辅助原料,就可以产生出多种颜色。文中还具体记述了“水晶”(即透明无色的琉璃)、正白、梅萼红、蓝、秋黄、映青、牙白、正黑、绿、鹅黄等颜色的配料烧制程序。“白五之,紫一之,凌子倍紫,得水晶;进其水,退其白,去其凌子,得正白;白二之,紫一之,凌子如紫加少铜及铁屑,得梅萼红;白三之,紫一之,去其凌子,进其铜,去其铁,得蓝;法如白焉,鉤以铜碛(qì),得秋黄;法如水晶,鉤以画碗石,得映青;法如白,加铅焉,多多益善,得牙白;法如牙白,加铁焉,得正黑;法如水晶,加铜焉,得绿;法如绿,退其铜,加少碛焉,得鹅黄。”琉璃珠子的颜色除了丰富多彩之外,其另一个特点就是富于变化。许多琉璃珠看起来像是不透明,然而在强光的照射下,却呈现通透,甚至连其中的肌理、纹路等都能看得真真切切(图4)。图4 强光照射下的松子形琉璃珠
图5 绞胎虽然琉璃珠在自然光源下看起来是一种颜色,然而在强光或者柔和光线的照射下,或者在偏光、侧光的映衬下,则会呈现出有别于其本色的另一种甚至几种颜色(图5),变幻莫测。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语——“光怪陆离”,“陆离”乃是先秦时期称呼琉璃的一种谐音,此语即是说在不同光源的照映下,琉璃器也会随之映射出不同的色彩,真是美轮美奂,妙不可言。2.形状琉璃珠子的形状也是五花八门,有形状规则的,如:球形、环形、枣核形、梭子形、扁球形、扁圆形、圆柱形、正方体形、长方体形;也有形状怪异的,如:松子形、腰鼓形、水滴形、瓜棱形等等。以球形最为常见。丰富的颜色加上丰富的形状,再饰以丰富的花纹,真可谓“多姿多彩”。当一大堆琉璃珠子呈现于面前,给人的感觉简直就是眼花缭乱。3.纹饰琉璃珠子表面的纹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素无纹,另一类就是有花纹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图6 S形纹琉璃珠图7 云南省博物馆藏汉代S形纹金扣饰S形纹:顾名思义,其形状类似于英文字母“S”,是将琉璃珠表面等分为若干区域,通常为2-4个区域,然后采用阴刻填金的工艺制作成形(图6)。战国—汉时期,S形纹饰的使用十分普遍,除见于琉璃器上,青铜器、漆器、陶器上等也经常可以看到,图7为云南省博物馆藏汉代金扣饰,其表面的纹饰即S形纹。图8 火焰纹珠火焰纹:这种纹饰看起来像一簇火焰,又像是桃子,是将琉璃珠表面等分为3个区域,分2层描花, 摸起来有立体感(图8)。火焰的底色为白色,火苗为黄色,与琉璃珠本身的墨绿色形成鲜明对比, 看起来动感十足,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纹饰。图9 鎏金图10 镶嵌条带纹:犹如一条宽幅的丝带,环绕于琉璃珠子的表面。其环绕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斜向呈螺旋状,分2-3圈环绕( 图9);另一种是仅环绕珠子的腰部(图10),通常与鎏金、镶嵌等工艺配合使用。
图12 描花图13 绞胎图14 四棱形珠线形纹:犹如一条细线,环绕着琉璃珠子,其环绕方式同条带纹一样,分为斜向螺旋状环绕2—3圈(图11)和环腰两种。所不同的是:线形纹非常细,有线头,采用描花工艺。另外,环腰时是将琉璃珠子表面等分为两个区域,对称环绕(图12)。螺旋纹: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胎质的原因造成,如绞胎,由两种或多种同一质地不同颜色的原料搅拌而成,形成自然的螺旋纹(图13);另一种是由于工艺的原因造成,如条带纹和线形纹,在环绕器表时采用斜向环绕,从而形成螺旋纹(图14)。蜻蜓眼:即前文谈及的最名贵的一种琉璃珠子。可能是因其纹饰的造型像眼睛,大且多,类似于蜻蜓的复眼,故名“ 蜻蜓眼”(图15)。1978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发现了著名的曾侯乙墓。许多学者认为曾侯乙就是历史上隋国的国君。《淮南子览冥训》中有“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穷”的记载,该墓中没有发现隋侯之珠,却出土大量带着“蜻蜓眼”的琉璃珠。图15 蜻蜓眼图16-1 战国蜻蜓眼图16-2 战国蜻蜓眼图17 描花“蜻蜓眼”琉璃珠根据其质地、工艺以及眼睛数目的多寡和每颗眼睛刻画层数的多少而分为不同的等级。通常眼睛越多(图16-1),眼睛的层数越多,价值越高。除单纯的蜻蜓眼外,还有在眼睛与眼睛之间, 饰以连珠纹(图16-2),更为稀少,价值也更高。除以上几种较为典型的纹饰外,还有波浪纹,通常采用描花工艺,环绕圆周,饰于器表(图17),摸起来有立体感; e形纹,如英文字母e;人脸纹,犹如一张人脸;花瓣纹、草叶纹等等纹饰,不一而足。4.质地相对于多样的颜色、形状、纹饰而言,这一时期的琉璃珠子,其质地分类要简单许多。统而言之,有纯玻璃质,和现在的玻璃一般无二;玻璃偏陶质,感觉有点类似于当今的树脂材料;纯陶质三种。纯玻璃质地者,最为精美,其原因有二:首先,光感强,晶莹透明,犹如宝石,《魏略》中描述:“采泽光润,踰于众玉。”除各种有色玻璃外,有一种无色透明的琉璃珠子,看起来就像是水晶,故在《琉璃志》中称其为“水晶”。其次,烧成温度略高,故硬度较高,但性脆,稍有磕碰便会残损,考古出土完整者,百不存一。玻璃偏陶质者,亦为上品。烧成温度略低,大多不透明(图14),少有微透明者(图13),能从器表面向内看透1毫米,半透明者尤为难得(图15)。硬度略低,份量也轻于纯玻璃质者。汉代王充的《论衡率性篇》上有“消炼五石,作五色之玉”的记载。所谓“五色之玉”,就是仿玉玻璃。图18 气泡通过今年的科学实验,我们知道是古人制造玻璃时有意加进含铅和钡的矿石(PbO、BaO),使其产生一定的混浊,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态,以取得类玉的外观。纯陶质地者,是在陶珠子的表面点画琉璃,本文不做讨论。琉璃器的质地之所以不同,一是因为其使用的原料所致,《琉璃志》中指出:“琉璃者,石以为质,硝以和之,礁以锻之,铜铁丹铅以变之。非石不成,非硝不行,非铜铁丹铅则不精。三合然后生。”二是和其烧成温度有关,琉璃的烧制需要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除了不同“石”的原材料(前文已有叙述),火候也至关重要,“硝,柔火也,以和内; 礁, 猛火也, 以攻外。”不同的原料,加以不同的烧成温度,从而造成了琉璃器不同的质地。另外,从琉璃珠的胎质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气泡。探其本源,是由于琉璃在烧的过程中温度不够,空气没有完全浮出琉璃的表面所致。千万不要以为有气泡的琉璃珠是次品, 相反, 气泡被认为是“琉璃的呼吸”,赋予了琉璃以灵性的美感(图18)。5.工艺琉璃珠子的烧制工艺也是多种多样。其制胎工艺可以分为绞胎和素胎;其表面工艺又有鎏金、阴刻填金、描花、镶嵌等几种。绞胎:这种工艺在公元前一世纪在罗马很是流行,常以蓝和白(图13),褐和白(图3-3),紫红和白,甚至三四种色料搅拌在一起,以仿大理石彩色纹理的效果,色彩斑驳绚丽,颇为美观。鎏金:是将金粉溶于水银,饰于器表,然后将水银蒸发,金粉便贴敷于琉璃珠的表面。出土的琉璃珠,由于深埋于地下且年久日深,大部分鎏金都已脱落(图14),偶尔的会留有残痕。如果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发现残留金粉的颗粒较粗,说明那个时候的冶金技术还不完善。阴刻填金:是一种类似于在战国青铜器上使用错金银的工艺。将器表用利刃划出细如发丝的线条型凹槽,然后将软化的金或银填充其中,最后将表面打磨平滑(图6) 。如此,琉璃珠的表面便形成线条流畅、富于变化的纹饰,更加精美耐看。然而由于几千年的地下侵蚀,出土的琉璃珠阴刻凹槽中的填金只剩下浅浅的一层,故而表面摸起来有明显的凹痕。描花:在烧制成形的琉璃珠表面,施以不同色彩的琉璃原料,再次烧造而成。所以,摸起来有明显的凸起感。镶嵌:是将各色细碎的、如芝麻粒般大小的宝石,镶嵌在琉璃珠表面,然后烧制成形。出土的琉璃珠,其表面镶嵌的宝石大都脱落,只残留下一个个细小孔洞(图9)。6.尺寸尺寸是衡量琉璃珠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以球形的琉璃珠子为例,一般而言,琉璃珠的球径都在1.5厘米左右,详细情况见附表。但偶尔也会发现尺寸例外的: 特别大( 球径大于2.5厘米)的珠子由于难以保存,所以完好者十分罕见,故而价值很高;特别小(球径小于1厘米)的珠子,如果表面又有精细工艺, 其烧制难度更加复杂,其价值比尺寸大者更为弥足珍贵。三、用法图19 悬黎战国—汉时代,琉璃珠子的用法最常见的有两种:其一,用于身上穿戴的组佩,广东南越王墓中即可见到用琉璃珠、玉珠等串连玉璜等形成组佩。虽然穿戴在身上,走动起来, 叮当作响, 但毕竟行动不便,所以不是日常装饰,而是礼服上的配饰。《琉璃志》中记载:“佩玉丁当,连珠缀缨绛纱,左盛弁冕(biàn miǎn),盈廷乃珠锵鸣古者,百僚朝祭之法服也。”朝祭, 就是朝圣祭祀的意思。在中国古代,祭祀是封建礼法的核心。《左传》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琉璃作为文武百官祭祀的法服,在古人心目中的尊崇程度,可想而知了。现在我们有的时候很难解读某个琉璃珠子的纹饰,往往是因为这个珠子只是整个组佩的一小部分,难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其二,用于悬挂,称为“悬黎”。《战国策》有“ 梁有悬黎”的记载。《西都赋》中,亦描绘“悬黎垂棘,夜光在焉”。黎,颇黎,即后世所言之玻瓈。这段文献反映的是战国-汉时期,在梁上悬挂琉璃。图19即为根据以往之考古发现,复原的几种古代“悬黎”方式。近年来,随着古代艺术品的逐步升温,琉璃珠作为收藏新宠悄然兴起,开始逐渐受到投资者的珍重。虽然今日之使用方式不同于2000年前,但将其作为珠串饰,古为今用, 亦未尝不是美事。不少藏家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琉璃珠按照自己的审美眼光重新搭配、串连,使得藏品在拥有市场价值的同时,自己也体会到收藏所带来的快乐。战国-汉琉璃珠细部分析一览表-end-无条件欢迎转发朋友圈:)△长按二维码关注平台新浪微博:@古珠文化收藏交流平台QQ:店铺:http://ancient-/投稿:guzhu_新朋友,回复数字“1”,查看平台简介。回复“2”,查看如何成为“星标组”成员,享有更多机会与资源。回复“88”,查看作者招募计划。回复数字“66”,查看平台文章目录。回复“4”查看:高古松石(上)回复“6”查看:说说西玛回复“25”查看:千年老冰-水晶回复“29”查看:战国蜻蜓眼(上)回复“33”查看:高古天河石▽▽▽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文章目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配饰作为玉器的一个种类, 不仅从诞生迄今从未间断过, 而且品种不断翻新、款式繁多, 是历朝历代能工巧匠们施展才华的载体。各时期最具特色的工艺特点也都在这些玉佩饰中得以体现, 玉配饰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传承与变迁。西周至明清,琉璃制品在生活中的演变。从玉材、沁色、器型、纹饰、做工、铭款、伤残等七方面阐述玉器的鉴定与辨伪方法。从玉材、沁色、器型、纹饰、做工、铭款、伤残等七方面阐述玉器的鉴定与辨伪方法。明末、清代中期和清末民国时期是伪古玉生产的三个高峰阶段。本文考察清代伪古玉生产及辨伪的情况。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饰系列含:一、兽面玦形玉饰的发现情况;二、兽面玦形玉饰的形制分析;三、兽面玦形玉饰的形制演变;四、兽面玦形玉饰的年代;五、三星他拉玉龙的年代;六、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饰的用途等几个部分。本篇讲述第五、六两点。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饰系列含:一、兽面玦形玉饰的发现情况;二、兽面玦形玉饰的形制分析;三、兽面玦形玉饰的形制演变;四、兽面玦形玉饰的年代;五、三星他拉玉龙的年代;六、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饰的用途等几个部分。上篇讲述第三、四两点。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饰系列含:一、兽面玦形玉饰的发现情况;二、兽面玦形玉饰的形制分析;三、兽面玦形玉饰的形制演变;四、兽面玦形玉饰的年代;五、三星他拉玉龙的年代;六、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饰的用途等几个部分。上篇讲述第一、二两点。精彩继续!!!本篇文章主要阐述:外来蜻蜓眼式玻璃珠进入中国的途径;外来蜻蜓眼式玻璃珠在中国引发的模仿与变异。
附珍贵统计表:
表一:中国考古发掘出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统计表
表二:未发表图片资料的蜻蜓眼式玻璃珠统计表超级干货!!!分两篇文章来阐述:蜻蜓眼式玻璃珠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及文化内涵;中国蜻蜓眼式玻璃珠的发现及类型;中国蜻蜓眼式玻璃珠的渊源;外来蜻蜓眼式玻璃珠进入中国的途径;外来蜻蜓眼式玻璃珠在中国引发的模仿与变异。从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知识两个角度为你揭开玛瑙的神秘面纱。平台线下活动《契约与神授》讲座实录,视频的大小在10兆左右。神秘的古滇国,蕴含着神秘的珠饰,【古滇国珠饰--第三期】扁平圆珠。神秘的古滇国,蕴含着神秘的珠饰,【古滇国珠饰--第三期】扁平圆珠。平台线下活动《契约与神授》讲座实录,视频的大小在10兆左右。平台线下活动《契约与神授》讲座实录,视频的大小在10兆左右。平台线下活动《契约与神授》讲座实录,视频的大小在10兆左右。平台线下活动《契约与神授》讲座实录,视频的大小在10兆左右。本文以两宋香炉的几种主要形制为考察对象, 运用文献和实物与图像互为印证的方法, 追溯其源, 探索其流, 并力求发现演变过程中香炉之间种种承上启下的关系, 以及香炉在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同场合的用途和使用方式。为了便于大家查看历史文章资料,重新按不同分类整理了文章目录。大家可以回复相应数字查看感兴趣的历史文章。本文试用考古学研究的方法,对战国—汉时期的琉璃珠子做细致研究(附: 琉璃珠细部分析一览表)。
Tips:横屏模式浏览图片效果更佳ancient-beads古珠、古玉、收藏、文化交流,汇聚传播珠玉、历史文化。热门文章最新文章ancient-beads古珠、古玉、收藏、文化交流,汇聚传播珠玉、历史文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碳钢拉伸的断口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