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手游力宠法宠上的力装好像比法装便宜是错觉还是,就是这个趋势?

美国走向衰落和强大依旧&哪个是错觉
<img TITLE="" STYLE="WiDTH: 630 HeiGHT: 433px"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orld//n.jpg" ALIGN="center" BORDER="0"
ALT="美国走向衰落和强大依旧&哪个是错觉" />
6月22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2日宣布下调今年美国经济的预测增速,将美国今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从4月份预计的3.1%至3.3%下调到2.7%至2.9%。新华社/路透
  美国经济持续走弱不仅困扰普通美国人,同样令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迷茫。伯南克22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不清楚经济为何持续疲软。
  央行猜“谜”
  伯南克当天告诉媒体记者,近期美国经济恶化迹象令美联储措手不及。他预测,这一趋势可能持续至明年。
  伯南克说:“我们无法准确解释增长持续放缓的原因。”他认为,楼市疲软和银行系统问题的顽固程度可能“超出预期”。
  奥本海默基金公司首席经济分析师杰里·韦卜慢说:“显然,视野范围内没出现任何情况,(足以)促使他们调整政策方向。”
  美联储调低2011年经济增长预期至介于2.7%和2.9%的区间,调低2012年经济增长预期到3.3%至3.7%。美国5月新增就业岗位5.4万个,为8个月来最少。失业率当月回升至9.1%,连续第二个月增加。
伯南克22日表态是他迄今对经济在2012年可能面临严峻挑战的最明确警告。过去数月间,他一直强调不利因素“暂时”拖累经济增长。
就在8个星期前,美联储称就业市场逐渐回暖。可自那以后,经济数据开始“变脸”。据官方数字,美国经济今年第一季度以1.8%的年率增长,本季度预期增速无望。
与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相比,伯南克当天提及通货膨胀的次数较少,讲话重点是保持经济增长。美国彭博新闻社计算,伯南克在4月发布会上71次提到“通胀”,而本次新闻发布会提到33次。
伯南克22日解释,现行超低利率“延期”,意味美联储在决定加息前将召开两至三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例会。这一货币政策决策机构每年举行8次例会。
受伯南克新闻发布会影响,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当天下跌80点。
经济低迷正向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索取政治代价。
美联社先前民意调查所获结果显示,希望奥巴马连任的调查对象比例今年第一次跌破50%。在最新民调中,奥巴马支持率也仅有52%。
“基地”组织前头目乌萨马·本·拉丹遭美军击毙后,奥巴马支持率一度上升至60%。
经济分析师未在伯南克22日新闻发布会中找到美联储下步举措的蛛丝马迹。“没有明显政策收紧迹象”,曼氏全球期货公司首席经济分析师吉姆·奥沙利文说,“同样没有新的宽松迹象。”
美联储债券购买项目支持者认为,定量宽松可压低长期借贷利率并鼓励支出。长期低利率有助增加住房、汽车销量和企业投资。不过,尽管30年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今年大多时间维持在5%下方,但低利率并未刺激楼市成交大增。相反,住房销售额5月降至去年11月以来最低点。
债券购买项目批评者认为,向经济体系注入巨额资金,将增加经济晚些时候出现高通胀的风险。(卜晓明)
贫困线以下人数创新高
目前,全美国有超过4600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几乎每6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生活贫困。美国统计局从52年前起就开始统计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如今这个数据达到最高水平。
主权信用破天荒首遭降级
8月5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评级公司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该机构表示,已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由原来的最高级AAA下调至AA+,因为它们认为国会8月2日通过的赤字削减计划无法使美国的债务状况稳定下来。
有知情人士说,奥巴马政府认为标准普尔评级公司的分析结果有“严重和根本性的缺陷”。
标准普尔评级公司说,除调低信用评级外,将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于负面观察名单。这意味着该公司未来两年内仍有可能继续调降这一信用评级。该机构称,在此期间,如果美国政府削减的开支低于国会和政府达成的数额,或出现利率升高和新的财政压力,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将有可能降至AA。(来源:新华国际)
美刊: 美国渐显战争疲劳症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6月3日文章】题:美国出现战争疲劳症(作者乔治敦大学安全研究计划主管、美国前高级情报官员保罗·皮勒)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关于进行当中的“两场半”战争(确切数字要取决于如何计算目前的利比亚行动),美国人正变得日益厌倦,出现了疲劳症,他们想要去影响政策,尤其是通过他们所选出的国会代表的行动。在目前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中,阿富汗战争是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而且现在已经是美国开战的第十个年头。这场战争一直是民众感到不耐烦的对象。在不到两周之前,众议院要求奥巴马政府加速从阿富汗撤军的一项决议差一点就获得通过(票数是204对215)。在国家安全问题上颇有影响力的民主党人、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国防小组委员会的高级官员诺姆·迪克斯如今已经成为阿富汗战争直言不讳的批评者。迪克斯说:“我只是认为美国目前逐渐出现了战争疲劳症。而且我认为总统必须要把这个因素考虑在内。”在共和党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对这场战争持怀疑态度。
&&&&在利比亚问题上,众议院日前就两项反对议案进行了表决。其中一项是由民主党人丹尼斯·库西尼奇提出的,直接要求美国部队从利比亚冲突中撤军。这项议案遭到否决,不过吸引到了148张赞成票,其中包括87名共和党人的赞成票。另一项议案由众议院议长约翰·博纳提出,是库西尼奇议案的替代品,这项议案获得了通过。该议案要求奥巴马政府针对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花费和参战目的做出更加详尽的解释。
&&&&接下来当然是伊拉克战争。就累计总花费而言,这场战争目前仍然是美军花费最多的远征行动,直接投入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加上所有的间接投入最终很可能会达到3万亿美元。然而,只要遵循现行政策和协议,这场梦魇就会在7个月之后结束。国会现在不需要采取新行动了。
&&&&总的说来,顺从于民众的厌倦情绪未必就是制订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非常谨慎且有效的方法。而且,同时停止三场为不同原因而战的战争也未必就意味着谨慎的决策。然而,当结束其中某场战争符合国家利益时,国民的战争疲劳症就是善的力量。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利用这种情绪,影响阿富汗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的进程改变,抵制阻碍从伊拉克撤军的任何变化。
&&&&有许多原因可以说明,如果不停止这些远征行动,美国的利益将受到损害。军事活动会导致极端主义产生或加剧,而极端主义正是这些远征行动最初想要击败的对象。不过,资金方面的代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资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会议员的焦虑。鉴于目前对债务和赤字的诸多担忧,战争的开支问题应当成为决定政策的一个主要因素。在目前这个财年,阿富汗战争的开支是1180亿美元。把这个数目与共和党众议员决心砍掉的非防务性联邦支出做个比较,我们便可以了解到,这笔钱的数额是多么的庞大,削减这方面的联邦预算对解决赤字问题是多么的重要。
&&&&美军延长在伊拉克的驻扎期限无助于解决那些持续存在的问题:极权主义的逐渐蔓延以及民族和教派之间互不信任的局面之恶化。或许,我们应当想想那些战争贩子当初就开支问题所说的话。他们说,伊拉克富产石油。他们还说,这场战争的代价是很小的。的确,对于一个受到欺骗、陷入此种不幸遭遇的国家而言,不应当指望他们能够无限期地忍耐下去。
“占领华尔街”剑指美国制度
表明美神话破灭
“占领华尔街”是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抗议运动。分析家们认为,无论结局怎样,这次群众运动都必将深刻影响美国的政局。从目前情况看,左翼力量和工会组织的活跃表现尤其值得注意。左翼力量在呐喊“终结资本主义制度”,工会组织在呼吁“争取劳工权利”。可以看出,示威者对华尔街的不满和愤怒正在转向贫富分化、社会不公、党派争利及美国的政经制度和社会体系。
尽管美国主流媒体对示威者多半抱着嘲讽的态度,但仍然不得不承认,“占领”运动说明,“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美国民众已对本国政治制度相当不满”。调查表明,对现行政治制度不满的美国民众达到80%,他们认为这种制度在处理经济等问题时效率低下。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orld//n.jpg"
ALT="美国走向衰落和强大依旧&哪个是错觉"
TITLE="美国走向衰落和强大依旧&哪个是错觉" />
&&&&“占领华盛顿”游行现场
&&&&10月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前,示威者高喊口号。上千名示威者当天下午在华盛顿举行游行,抗议大企业对的影响和美国政府发动的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要求美国政府将更多资源投到民生方面。示威者在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与保安人员发生冲突,保安人员使用辣椒水喷雾阻止示威者进入,场面一度极为混乱。
&&&&已经从纽约扩散到美国各地的“”抗议活动正在引起全球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剖析。国际舆论一致认为,尽管席卷全美的抗议浪潮源于高失业率和经济低迷,暴露出美国社会正在走向严重分裂的现实困境,但是,参与“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年轻人并非“只考虑眼前利益的肤浅之辈”,他们思考的都是影响和决定美国向何处去的“大问题”。他们愿意重新审视“民主自由”等“一贯正确”的“美式传统价值观”,反思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显现出来的深度危机。
&&&&据报道,“占领华尔街”是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抗议运动。分析家们认为,无论结局怎样,这次群众运动都必将深刻影响美国的政局。从目前情况看,左翼力量和工会组织的活跃表现尤其值得注意。左翼力量在呐喊“终结资本主义制度”,工会组织在呼吁“争取劳工权利”。可以看出,示威者对华尔街的不满和愤怒正在转向贫富分化、社会不公、党派争利及美国的政经制度和社会体系。
&&&&尽管美国主流媒体对示威者多半抱着嘲讽的态度,但仍然不得不承认,“占领”运动说明,“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美国民众已对本国政治制度相当不满”。调查表明,对现行政治制度不满的美国民众达到80%,他们认为这种制度在处理经济等问题时效率低下。
&&&&事实上,示威者目前关心的不仅仅是如何惩罚华尔街上那些利欲熏心的掠夺者,而且更想表达他们内心的郁闷和担心:是谁助长了华尔街金融机构的贪婪?是谁支持一小撮精英大肆掠夺人民的财富?政府与华尔街之间的关系能否拿到阳光下摊晒?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何得不到保护?如果金融寡头可以控制国家的经济和政治,那么美式自由资本主义到底出了什么毛病?观察家们认为,当示威者发出“现在就革命”的呐喊时,那是在真切地表明,他们已经不再相信政府,不再相信制度,不再相信美式自由资本主义能够自动纠错和自我调控。
&&&&在“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参与者们看来,对金钱的贪婪左右着议员和政府官员的决策,而造成议员和政府官员堕落的根本原因则是上的弊病。“占领华尔街”运动发布的《宣言书》中说:“如果程序是由经济权力决定,那么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民主。”“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将利润置于大众之上,自私自利置于法律之上,压制置于平等之上的企业界掌管着政府的时代。我们就是要将这样的事实公之于众。”示威者坦承,美国人过去沉浸在对资本主义的幻想当中,现在该到了清醒的时候。美国处在历史的转折点。自由经营、竞争获利、利益刺激这些美国人从小就被灌输的观念,本质上其实十分丑陋和荒谬。资本主义是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合理系统”,但它本质上却是获取利益——从他人的不幸中获取利益。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病根。它推崇放纵和挥霍,它异化和摧残人性,“人们的身份不再由他们做什么而决定,而取决于他们拥有什么”。
美式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建立在追逐金钱的基础之上,一味追求自我最大化的选择。在自我最大化的过程中,人们唯一感兴趣的东西就是金钱或商品。整个国家只关心“实现自我最大化的交易关系”,而对人们广泛的社会需求不闻不问。金钱控制了一切。掌权者不会关心穷人的利益,它只负责呼吁民众对“将会成为富人”抱有信心。因为国家给了你自由竞争的自由和环境。美式民主制度关心的不是人的幸福,它只关心“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在这种“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政府关心的只能是1%的成功者,一小撮赢者通吃的富人。美式民主实质上已经沦为一种金钱与权力的交易系统,它无法直面99%的民众,只能服务于1%的“社会精英”;它无法解决重大社会问题,而只能心满意足地接受资本力量的操控。表面上,美式资本主义主张“小政府、大社会”,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自我调节,强调政府对市场经济“不加干预”,从而让民众、市场和社会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然而实际上,政府与金融财团却存有一种阴暗的、可耻的、见不得阳光的交易关系。当财团需要时,政府就可以出面号召人们购买汽车、房产,支持贷款机构放弃审查贷款者的信用,搞零首付、零利率,从而让华尔街乘机大搞金融衍生品,制造金融泡沫和虚假繁荣。
&&&&“”运动的抗议者可能会屈服,事件会平息,全美各大城市的广场也会很快归于平静,但是即便如此,人们也可以相信,“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敲响了美式资本主义的警钟。一个为了少数人服务的制度是没有前途的,一个随时准备牺牲多数人利益的政治体系同样存在随时崩坍的可能。美国的精英们对此心知肚明。美国一家银行的内部报告称,美国银行业短期内面临的最大威胁,便是社会要求实现更为公平的财富共享。美国的金融大亨和银行巨头们最惧怕的就是民众起来“占领华尔街”。当拥有99%选票的普通百姓向1%的富人讨要公平、公正和公道时,华贵闪亮、耀武扬威的金融大厦便无法摆脱摇摇欲坠的命运。美国的示威者无疑是要毁掉华尔街的,而摧毁华尔街则必然意味着国家制度的变革。美国一向引以为傲、一直不遗余力向别国推销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出了毛病——这就是“占领华尔街”运动告诉世人的真相和实情。美国人民不再信任其制度安排的可靠性,世界人民则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稳定性。美式资本主义正在走进死胡同。人们看到,“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之所以会出现规模宏大却又十分平静的景象,说明美国人民对奥巴马总统当年“改变美国”的承诺仍旧怀有信心。美国的掌权者们应当顺应民意,充分认识到美国已经到了必须改变自己的关键时刻。
&&&&【链接】
&&&&回眸“占领华尔街”
&&&&第一周:9月17日至9月23日
&&&&9月17日,“占领华尔街”活动开始,纽约市千余人上街游行。由于纽约市警局不允许抗议者在公共场所搭帐篷,因此有一二百名群众于当夜在硬纸箱中留宿街头以示抗议。截至9月19日,共有7名抗议者被纽约市警局逮捕。
&&&&第二周:9月24日至9月30日
&&&&9月24日,至少80人在强行通过被关闭的大街开始向外围住宅区游行时被捕。
&&&&9月27日,数百名来自美联航、大陆航空的飞机驾驶员也加入了游行队伍,开始参与抗议集会活动。
&&&&第三周:10月1日至10月7日
&&&&10月1日,示威活动已经蔓延至纽约市以外的美国许多主要城市,包括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西雅图等。当天,纽约市的抗议活动继续进行,抗议者在布鲁克林大桥上行进时,有超过700人被捕,警察使用10辆巴士运送抗议者离开。
&&&&第四周:10月8日至今
&&&&目前,“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已经进入第四周,并迅速扩散至美国其他城市,甚至其他西方国家。10月8日下午,上千名示威者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行,示威者也与保安人员发生大规模冲突。
&&&&活动组织者现已开始在英国、捷克、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爱尔兰等国组织类似活动。而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抗议活动的重灾区。
为何说美国强大依旧?
&&&&这张美国国防部提供的照片显示,3月20日,美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飞往俄罗斯的飞机上接受媒体讲话。盖茨当日说,他反对扩大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并表示美国将在未来数日内将军事行动指挥权交给其他方面。新华社发
经济仍具有极强生命力
美国的总体研发费用仍然居于首位,大学排名仍然居于首位,诺贝尔奖得主仍然居于首位,创业指标仍然居于首位。世界经济论坛上个月发表的经济竞争力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的竞争力在全世界排名第5。中国则排名第26位。此外,就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尖端技术而言,美国仍处于领先地位。这可不像是经济绝对衰落的局面。
再看一些经济数字。按现价美元计算,2009年美国的GDP总量为11.119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中国和德国的总和。这么多年美国一直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量保持世界第一的国家。2000年就达3213亿美元,2001年恐怖袭击后降为843亿,2003年创下新低638亿,但2008年已经恢复到3283亿美元。美国的投资环境仍然吸引着世界上最多的直接投资。美国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34890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46360美元,十年增加了1万美元。
美国文化具有勇于创业和权力分散的特点。尽管美国在历史上经常对移民问题感到担忧,但从中获得了莫大好处。2005年,出生在外国的移民参与创建了之前10年出现的2
5%的技术企业。新加坡的李光耀说,中国可以调集13亿人口中的人才,但美国可以调集全世界70亿人口中的人才,而且美国的多样文化具有汉族的民族主义所不具备的提升创造力的作用,可以在这种文化当中把他们重新组合起来。稍微查一些资料和数据,其实不难发现,这个国家依然十分强大,其老大地位难以轻易动摇。
美国的国土面积为世界第三,人口也为世界第三,3亿人生活在916万平方公里之上,看起来很均衡。它的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四,可耕地面积为世界第五。重要的是它的能源储备很丰富。比如石油储量191亿桶虽居世界第12位,但产量为每日914万桶,仅次于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三。天然气储量为245万亿立方米,世界第五,产量为21万亿立方米,世界第二。其他的诸如煤炭储量世界第一,发电量、总电力消费均居世界第一。千人拥有机动车辆820辆,主要经济体中居第一;铁路总公里数达22.7万,遥遥领先于各国,航空运输总量905万架次,也是世界第一。
美国的科技发展和教育水平,也继续确保其世界领先的地位。美国在研发上的投入近十年基本保持在GDP的2.6%,从绝对数量上看更是高居世界第一——2000年为2680亿,2006年高达3400亿美元。1998年,美国人发表科技类文章210357篇,三倍于排在第二的日本,十倍于排在第九的中国。2008年这一数字为275625篇,是中国的两倍。教育的支出增加了近一倍,2000年为5456亿,2009年为9720亿,绝对数字仍是世界第一。在高等教育、技术持有和创新能力上分别居世界第九、第十七和第一位。
美国的军费和军力开支,2009年为6610亿,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3%,相当于排名第二至第十五的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而且十年间增长了75%,人均军费开支达到了2100美元,也居各国之首。
如此说来,无论从哪方面讲,美国还将长期占据全球第一或世界前列的位置。无论是上个世纪的越战危机,还是本世纪初的恐怖袭击,或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美国相对其他一些欧洲国家而言,转嫁危机的能力也很强。(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崛起导致?
中国GDP连年大幅度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大胆预测,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最早将在2016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似乎又给西方一些观察分析人士有关中国崛起是美国衰落主因的时髦说法增加了“新的证据”。
“美国真的在衰落吗?”“是中国崛起主要导致美国衰落了吗?”北京的国际问题专家指出,美国正在衰落的命题和判断颇具争议,即使它确实正在衰落,中国的崛起也不是其主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显示,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到2016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增加到19万亿美元,而美国的经济规模将增加到18.8万亿美元,届时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我们会对‘美国衰落’这一命题得出不同的结论。我认为,更确切的说,美国实力目前处于绝对增长和相对下滑的状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说。
他表示,按照横向对比,美国近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势头明显,领先于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但按照纵向比较,新兴经济体更为迅猛的发展确实带来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的现象。
不过这位美国问题专家同时强调指出,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但是在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下滑的趋势并不明显,某些表现还更加超群了。
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间,尽管有2001年网络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下滑,但以不变价格计算,美国GDP还是增长了21%。
但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美国在一些指标上出现了下滑。2000年,在二十国集团中,美国GDP占其余19国GDP总和的61%,到201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42%。2000年,美国GDP规模是中国的八倍多,但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跌落至不到三倍。
“二战后美国GDP占全球总额一度超出一半,现在则维持在四分之一左右。从GDP角度衡量,美国实力确实是相对下滑的,这也导致美国从之前的‘一方独大’转向‘多边合作’来处理国际经济问题。”倪峰说。
成员包括美国、日本、中国、印度等的二十国集团如今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去年4月,在世界银行改革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3.13个百分点投票权。去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决定,将向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代表性不足国家转移超过6%份额。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机制应运而生。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杨斌表示,爆发金融危机、经济影响力下降可以视为“衰落”的一种表现,但是,美国“衰落”的主因不是“他者崛起”,而是自身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根本缺陷和病症所致。
杨斌认为,目前的美国,金融垄断资本持续壮大,经济“金融化”“虚拟化”“空心化”持续加深,投机在经济活动中占比越来越大,财富资产高度向金融寡头集中,失业率居高不下。
&&&&“金融危机只是一个讯号,如果美国不改变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和模式,经济实力的衰落将会持续发展。”他说。
&&&&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三高”(高财政赤字、高外贸逆差、高额债务)现象愈演愈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倚仗美元的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美国靠大量举债和印制美钞维持经济运行和过日子,造成其金融业畸形发展和制造业日趋衰微。
&&&&当前,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制造业只占美国GDP和企业总利润的10%左右,而以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则占美国GDP的80%左右,其中金融业、房地产服务业的利润总额占企业利润总额的40%以上。
&&&&美国经济的“金融化”,实际上是其经济的虚拟化与寄生化。现在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已呈明显跌势。当美元贬值突破警戒线,失去世界金融霸主地位时,外资通常会加快撤离美国,美元和美国经济将有“崩盘”之虞。
&&&&“一批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加之本身的经济麻烦不断,导致美国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不断下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说,“但是,GDP毕竟只是一个衡量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如果从创新实力、核心技术拥有量乃至军事实力等多方面综合观察,美国并未衰落。”
多年来,美国的军费开支相当于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日前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美国2010年军费开支居全球之首,增长2.8%至6980亿美元。去年全球军费开支总计增加206亿美元,其中美国占196亿美元。
&&&&得益于庞大的经济规模、商业领域的强大优势以及技术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美国多年来一直在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而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2010年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排名首位的国家依然是美国(44855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发布的《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蓝皮书指出,美国整体竞争优势依然较大,特别是全球联系、人力资源结构层次等方面优势更为明显。
&&&&蓝皮书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需要的是公平、合作、开放,属于“包容性增长”,不能把中国经济的强盛、竞争力的提升和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等同起来。
&&&&朱锋表示,即使中国GDP成为世界第一,也不会带来国际安全体系的实质性变化。衡量国际安全体系,更多要考虑同盟关系、海外驻军、军事力量投放能力、全球安全合作伙伴的广度和密度等多个方面,中国当前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改变现有的国际安全体系。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初访美时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继续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外媒:美国衰落并不意味被中国取代
约瑟夫·奈(Joseph
Nye),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国防部长助理。约瑟夫·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以“相互依存理论”而闻名。他还是“软实力”(Soft
Power)和“巧实力”(SmartPower)概念的首创者。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网站10月7日文章】题:美国衰落覆灭论的衰落与覆灭(作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
美国正在经历困难时期。2008年之后的复苏放慢了速度,有些观察家担心欧洲的金融问题会把美国和世界经济拖入二次衰退。
此外,美国政界由于预算议题而持续陷于僵局。2012年大选将至,共和党人希望经济问题能帮助他们掀翻奥巴马总统,所以将越发难以达成妥协。有鉴于此,许多人预言美国将衰落,相对于中国而言尤其是如此。
作如是想的不光是专家。皮尤中心最近民调显示,在22个接受调查的国家当中,有15个国家的多数民众认为中国将要或者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主要超级大国”。不过,说到中国是否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美国人自己也莫衷一是。
美国人有着错误估计自身实力的漫长历史。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卫星后,许多人认为苏联可能会占美国的上风,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如今是中国。但是,美国的负债可能会在10年后与国民收入持平,笨拙的政治体系无法应对国家面临的根本挑战,难道“衰落论者”终于说对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确定因素,而不确定因素在于中国未来的变化。经济增长将帮助中国在实力资源方面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但这未必表明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考虑到中国的人口规模和不寻常的经济增长率,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十有八九会在10年内超过美国。但是,如果以人均收入计算,中国再过数十年也赶不上美国。
此外,许多现有预测数据也只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依据,而忽视了美国在军力和软实力方面的优势,以及中国的地缘政治劣势。日本、印度和其他国家试图制衡中国,所以欢迎美国的存在。
说到绝对衰落,美国存在实实在在的问题,但美国经济仍然具有极强的生产力。美国的总体研发费用仍然居于首位,大学排名仍然居于首位,诺贝尔奖得主仍然居于首位,创业指标仍然居于首位。世界经济论坛上个月发表的经济竞争力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的竞争力在全世界排名第5。中国则排名第26位。此外,就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尖端技术而言,美国仍处于领先地位。这可不像是经济绝对衰落的局面。
有些观察家担心美国社会将像100年前处于实力顶峰的英国一样,出现僵化。但是,与英国相比,美国文化具有勇于创业和权力分散的特点。尽管美国在历史上经常对移民问题感到担忧,但从中获得了莫大好处。2005年,出生在外国的移民参与创建了之前10年出现的2
5%的技术企业。新加坡的告诉过我,中国可以调集13亿人口中的人才,但美国可以调集全世界70亿人口中的人才,而且美国的多样文化具有汉族的民族主义所不具备的提升创造力的作用,可以在这种文化当中把他们重新组合起来。
&&&&许多评论员对美国缺乏效率的政治体系感到担忧。不错,美国的制宪元勋们创造了相互制衡的体系,目的是以效率为代价维护自由。此外,美国目前正处于政党严重两极化的阶段。不过,政治上的丑恶现象在美国并不鲜见:建国阶段也称不上是公平议事的理想年代。美国政府和政界总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尽管被目前的闹剧困扰,但过去曾比现在还要糟糕。
&&&&美国面临严重问题:公共债务,薄弱的中等教育,政治僵局等。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些问题只是全局的一部分———总体说来,假以时日就能得到解决。
&&&&我们有必要区分此类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李光耀说,中国“将与美国展开激烈竞争”,但在本世纪上半叶,不可能在整体实力方面超越美国。他的话很可能是对的。
&&&&如果是这样,关于美国绝对衰落的悲观预言就像以往数十年的类似预测一样具有误导性。从相对意义上讲,“他国崛起”意味着美国不再具有从前那样的优势地位,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必定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大国。&&
港报:美国“缓慢衰落”符合中国利益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23日文章】题:衰落与覆灭(作者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和发展研究院教授相蓝欣)
美国副总统乔·拜登抵达中国时,中国媒体正在就美国的衰落展开热议,这极具讽刺意味。随着“衰落论者”占据上风,先前有关美国是否陷入了衰落的争论已经变得不合时宜。一些重要的评论人士甚至在公开谈论“接班”问题。一个关键的论点是历史必然性。正如一句中国流行的谚语所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即便如此,中国精英阶层似乎仍然低估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衰落的程度及其后果。事实上,中国人对于美国的衰落莫衷一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接管目前由无力偿还债务的美国所承担的许多责任。美国的迅速衰落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因此,中国希望美国有一个缓慢和“相对”衰落的过程。
许多人声称,美国的政治系统是世界上最具恢复力的,个人创造力仍是美国社会的基石。根据这一逻辑,相较于其他国家,美国对于改革自身体制的态度应该是最少僵化的。问题在于,美国已经形成了一种花钱大手大脚的生活方式,而且这一体制内部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已被证明是难以攻克的障碍。
事实上,几乎没有人怀疑美国的总体实力处在衰落中。不仅相对于其他主要大国而言如此,而且从漫长的历史进程来看,美国也处在“绝对”的衰落中。当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大约25年前作出这一预言的时候,他的主要论点是历史上每个超级大国的衰落都源于同一种模式——“帝国的过度延伸”,即对世界事务作出了过多承诺。
“衰落学派”的另一个领军人物、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戴维·卡莱奥则更加尖锐地表述了这一观点。卡莱奥在1992年出版的《美国的破产》一书中指出,美国透支消费的习惯最终将引发宪法危机,也就是我们目前正在目睹的那种政治僵局。问题的症结并不是经济政策,而是美国能否摆脱自越战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分裂。
实际上,美国处在“病理性衰落”阶段,即一个介于相对衰落和绝对衰落之间的过程。这个阶段是最动荡和最不确定的,常常被贴上“后帝国时差综合征”的标签。一个衰落的超级大国通常需要大约30年或者更长时间,才能接受其失去在世界事务中的首要地位的现实。但是在这一阶段中,它的“言谈举止”
仍将如同自己继续拥有“首屈一指”的地位,仍是世界的统治者一般。正像美国前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在二战后评论英国时所说的,英国“失去了帝国地位,却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角色”。
对于美中关系而言,这也可能是最危险的阶段,因为美国将会以非同寻常——甚至失去理性——的力度和敏感来捍卫自己的地位,并且常常以保持军事优势和建立新的同盟体系的理念为基础。与上一次全球权力结构的变化不同,这一次在既定的接班人与被接替者之间爆发军事冲突的危险性将有所增加。毕竟,美国接替英国的过程是一个和平的过程,因为权力的转移发生在两个政治制度和文化相似的国家之间。
中国还无法承担接替美国的重任,所以帮助美国实现软着陆仍然是今后几年的唯一选择。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能利用其经济实力——特别是其货币工具——沿着适当的方向推动美国。
美报:美国正在经历“缓慢衰落”
【美国《纽约时报》8月7日文章】题:共赢还是共输(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达成了极度令人失望的预算协议。标准普尔下调了美国的信用评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或许需要在美国所有港口和机场的入境大厅悬挂一条新标语:“欢迎。您即将进入美利坚合众国。以往的优异表现未必表明未来有丰厚回报。”
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最可怕的衰落——一种缓慢的衰落,慢到我们可以不断地欺骗自己说,只要未来与过去大抵差不多,就根本没有必要实施变革。
两个问题相互关联
美国缓慢衰落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造成的。首先,自冷战结束以来,我们听任经济增长的5根基本支柱(教育、基础设施、高智商革新者和企业家移居入境、鼓励冒险和创业的规则、政府资助的促进科技发展的研究项目)不断削弱。
我们错误地认为,冷战结束是一次使我们从此高枕无忧的胜利。事实上.我们从此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在中国、印度和东欧,我们帮助20亿民众挣脱了束缚。如果想与他们展开有效的竞争与合作,如果想维系美国梦,我们必须更努力地学习,更聪明地投资,更迅速地创新,更及时地改善基础设施,更机智地工作。
【美国《纽约时报》8月7日文章】题:共赢还是共输(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达成了极度令人失望的预算协议。标准普尔下调了美国的信用评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或许需要在美国所有港口和机场的入境大厅悬挂一条新标语:“欢迎。您即将进入美利坚合众国。以往的优异表现未必表明未来有丰厚回报。”
&&&&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最可怕的衰落——一种缓慢的衰落,慢到我们可以不断地欺骗自己说,只要未来与过去大抵差不多,就根本没有必要实施变革。
&&&&两个问题相互关联
&&&&美国缓慢衰落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造成的。首先,自冷战结束以来,我们听任经济增长的5根基本支柱(教育、基础设施、高智商革新者和企业家移居入境、鼓励冒险和创业的规则、政府资助的促进科技发展的研究项目)不断削弱。
&&&&我们错误地认为,冷战结束是一次使我们从此高枕无忧的胜利。事实上.我们从此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在中国、印度和东欧,我们帮助20亿民众挣脱了束缚。如果想与他们展开有效的竞争与合作,如果想维系美国梦,我们必须更努力地学习,更聪明地投资,更迅速地创新,更及时地改善基础设施,更机智地工作。
我们非但没有投入必要的力量来完成这项事业(也就是增强实力),反倒给自己注射了剂量极大的“信贷类固醇”。如此一来,千百万人得以购买他们根本买不起的住房,从事无需接受太多教育的建筑业和零售业的工作。我们的欧洲朋友也陷入了类似的放纵状态。
&&&&2008年,美国和欧洲的所有这些债务急剧增加,从而催生了第二个问题:房产业主、企业、银行和政府如今都纷纷“去杠杆化”,或者试图这样做——
也就是说,他们多储蓄,少购物,偿还债务,试图摆脱堆积如山的抵押债务。
&&&&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肯尼思·罗戈夫最为准确地解释了由此产生的影响。他在上周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说,我们陷入的不是“大衰退”,而是“(信贷)大收缩”。罗戈夫问道:“为什么大家还把最近发生的金融危机称为‘大衰退’?‘大衰退’给人的印象是,经济正遵循典型的衰退轨迹,只不过更为严重——就像不折不扣的重感冒。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全球经济负债过高。如果不制定把债权人的财富转到债务人手中的计划,就不可能快速脱险,手段可以是债务违约、金融抑制或者通货膨胀……”
越早团结效果越好
&&&&罗戈夫指出:“在常规衰退中,恢复增长就意味着比较轻松地恢复了正常。经济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在一年之内往往能重现长期上升的趋势。典型严重金融危机的后果截然不同。经济往往要经过4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危机前顶峰时期的人均收入水平。许多评论人士认为,财政刺激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宣告失败,并不是因为误入歧途,而是因为其规模不足以化解‘大衰退’。不过,在‘大收缩’中,头号问题是债务太多。”除非我们能设法重组或宽免消费者、企业、银行和政府的一部分债务,否则就达不到推动恢复增长所需的开支规模。
因此,美国当前的挑战是尽快使经济去杠杆化,同时尽可能对经济增长的真正支柱恢复投资,目的是把复苏建立在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企业和实际就业岗位的基础上,而不仅是注入新一轮的信贷资金。
&&&&在增长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制定的长期财政计划必须要比华盛顿刚刚出台的那一份巧妙得多。我们需要以负面影响最小为前提,在某些领域和依照一定的时间表来削减开支;我们需要以负面影响最小为前提,采取增税措施;我们需要动用其中一部分税收,投资于经济增长的支柱领域,尤以基础设施建设、科研以及鼓励冒险与创业为重点。我们需要尽可能采取鼓励措施,促使美国人创办新企业.以求摆脱困境。
如何判断一个大国的衰落?
美国现在的确有了一些衰落的征兆,有些危机还十分严重,但离真正衰落的阶段还十分遥远。即便,那么,中国是不是可以替代美国的位置?我认为这也是不可能的。
受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重创,美国经济长期难以走出低谷,近来美国“衰落论”的声音再次喧嚣尘上。英国《卫报》早前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经济复苏的希望较小,文化堕落已经处于晚期,失业率高,如此等等,结论是:美国已经与历史上那些衰落大国面临的局势相同。与此论调相反,也有评论指出,美国虽然呈现出一些“衰相”,但是离真正的“衰落”还很遥远。那么怎么判断一个大国是否衰落,大国衰落有何征兆?南京大学历史系陈晓律教授通过分析大英帝国衰落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征,对照分析了美国的现状,对于我们认识当前的大国衰落论有一定的启示。
从上个世纪开始,探讨大国衰落就一直是西方学术界十分热门的话题。这种热情的背后,是整个世纪的国际格局不断地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每个大国都试图在这种变化中为自己谋取最有利的位置,同时也急切地想了解以前的大国之所以落伍的原因,以免自己在发展过程中重蹈覆辙。
目前学术界探讨大国衰落最热门的国家是英国。这主要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大国,它在衰落过程中的很多特征,对我们探讨大国衰落问题,显然有着重要的关联。
大国衰落的具体表现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
经济指标是衡量大国是否衰落最重要的标准。厉以宁先生认为,作为英国经济衰落的典型现象,即“停停走走”的英国病的产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而经济因素主要是随着“世界工厂”地位的丧失而产生的一系列消极的因素,在英国世界工厂地位丧失后,原来的优势开始转化为一些沉重的包袱,这些包袱包括:陈旧的生产部门,墨守陈规的技术,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等等。
这一切不仅削弱了英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利润率过低或利润率下降的趋势迫使英国资本流向国外。这一点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不同,即资本的大量输出并不是与垄断统治在国内的确立直接联系在一起,而是在垄断统治确立之前,资本过早地涌向国外。这又反过来影响英国经济的增长率,使得英国工业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进一步削弱。
&&&&如果说同时处理所有这些问题听起来难度很大,且错综复杂,那么实情确实如此。这可不是凭借一项政策就可以轻松解决的。我们需要帮助民众去杠杆化,削减某些开支,增加某些税收,为经济增长增加动力,并且以此作为国家复兴的综合战略。如此庞大而复杂的计划单靠一党是无法完成的。这需要国家在出现紧急情况时通常会采取的集体行动。我们越是早些团结起来,效果就越好。
美"衰落论"引关注 学者称与英国衰落有根本差异
美国现在的确有了一些的征兆,有些危机还十分严重,但离真正衰落的阶段还十分遥远。即便美国衰落,那么,中国是不是可以替代美国的位置?我认为这也是不可能的。
  编者的话
  受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重创,美国经济长期难以走出低谷,近来美国“衰落论”的声音再次喧嚣尘上。英国《卫报》早前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经济复苏的希望较小,文化堕落已经处于晚期,失业率高,如此等等,结论是:美国已经与历史上那些衰落大国面临的局势相同。与此论调相反,也有评论指出,美国虽然呈现出一些“衰相”,但是离真正的“衰落”还很遥远。那么怎么判断一个大国是否衰落,大国衰落有何征兆?南京大学历史系陈晓律教授通过分析大英帝国衰落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征,对照分析了美国的现状,对于我们认识当前的大国衰落论有一定的启示。
  从上个世纪开始,探讨大国衰落就一直是西方学术界十分热门的话题。这种热情的背后,是整个世纪的国际格局不断地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每个大国都试图在这种变化中为自己谋取最有利的位置,同时也急切地想了解以前的大国之所以落伍的原因,以免自己在发展过程中重蹈覆辙。
  目前学术界探讨大国衰落最热门的国家是英国。这主要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大国,它在衰落过程中的很多特征,对我们探讨大国衰落问题,显然有着重要的关联。
  大国衰落的具体表现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
  经济指标是衡量大国是否衰落最重要的标准。厉以宁先生认为,作为英国经济衰落的典型现象,即“停停走走”的英国病的产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而经济因素主要是随着“世界工厂”地位的丧失而产生的一系列消极的因素,在英国世界工厂地位丧失后,原来的优势开始转化为一些沉重的包袱,这些包袱包括:陈旧的生产部门,墨守陈规的技术,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等等。
  这一切不仅削弱了英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利润率过低或利润率下降的趋势迫使英国资本流向国外。这一点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不同,即资本的大量输出并不是与垄断统治在国内的确立直接联系在一起,而是在垄断统治确立之前,资本过早地涌向国外。这又反过来影响英国经济的增长率,使得英国工业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进一步削弱。
英国根源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结构
  一个社会的结构在多方面影响着这个社会的正常运行。英国衰落的根源来自它的极盛时期,也就是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结构。
  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独特的社会结构,即它不像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那样,只有社会上层和社会下层的两层式的社会结构,而是有一个强大的中间阶层。正是这一独特的社会结构,使得当时的英国具有了其它欧洲国家所不具有的活力。中产阶级有条件积极地从事工商活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维多利亚时代,从形式上看,已是中产阶级大获全胜的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优势都在丧失。但实际上,贵族统治阶级通过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通过教育,仍然把自己的世界观转交给了新的继承者。
  在工业革命中,由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观念一度占据了社会思潮的主流,贵族阶级的意识形态在18世纪未19世纪初已经处于没落的境地,但新兴资产阶级的贪婪却使它最终丧失了观念上的“正统”地位。对在工业革命中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处于无助境地的穷人,资产阶级并不愿意去关心他们或是承担一些起码的社会义务,而贵族阶层却抓住了这一时机向穷人显示了自己对他们的关心,以此来对抗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胜利。贵族阶级鼓吹保持古老的济贫制度,应对穷人表现出一种“社会主人”的胸怀,并承担“主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19世纪上半叶围绕着的一系列政治斗争,最终使贵族重塑自己社会主人的形象,而发了财的资产阶级不得不对自己的暴发户的形象进行修饰,并在不知不觉中向贵族阶层的价值观念靠拢了。
  英国式理想是导致英国衰落的另一因素
  英国能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保持着自己的优势不被侵犯,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英国人的创新精神。这种不断的创新精神有效地动员了英国的人力和物资资源,并在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英国能在很长的时期内战胜自己的竞争对手。
  实际上,在英国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典型的英国式的理想是对一种田园牧歌生活方式的向往,而工业化却是与“
黑暗的魔鬼般的工厂”联系在一起的,对工业化的疑虑到十九世纪中叶才逐渐消除,但到十九世纪末,这种调子已开始变了,工业革命所形成的社会体系无论在道德上和精神上都越来越不受人们的支持。
  不仅知识分子从批判的角度看待工业革命产生的负作用,英国的工业家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也改变了态度。很多工业家把工商业活动只看作一种业余的事,常常有一些十分成功的企业家完全离开了实业界,另外一些企业家尽管还在从事工商业活动,却只把它看作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经济上的机遇。这样一种心态最突出地反映在英国的家庭公司的发展上。
  英国在历史上最早产生了各种以家族为基础的公司,但却迟迟不能形成非个人性质的更大的垄断公司。因为这些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已为自己的家庭挣来了一个舒适的环境,自己也具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现在他们更乐意用一种“休闲”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社会角色。
政府未能发挥积极和正确的主导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长期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英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强国时对英国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它有利于英国向其他国家倾销自己的产品。但在英国的极盛时期,它的自身局限性就开始暴露出来。
  1870年,这个英国历史上公认的顶峰时期,一些严肃的学者已经在考虑英国是否已经越过它的峰巅,开始走下坡路了。当然,实际的调查统计表明,英国生产的绝对数字并未下降,但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已不再占优势。这种变化的主要根源,除了英国制造业本身的因素外,就是美德等其它工业国开始赶上来了。它们的商品不仅巩固了本国的市场,而且进入了英国原来的势力范围。
  在竞争对手比自己弱的情况下,自由贸易对英国应该是有利的,在竞争对手比自己强的情况下,再奉行这样的政策就值得考虑了。事实上,在1880年期间,一些英国商人已经在讨论自由贸易政策是否已不再能为英国牟取最大的利益。1870年德国的,1890年法国和美国的同样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英国的出口贸易,然而,英国政府在采取行动方面却迟迟不能决断。
  这种行动迟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英国人古老的观念作祟,即认为政府的干预是一件只有利于少数人的行为,是一种为既得利益集团服务的事。
  在这样的习惯制约下,英国政府长期未能采取一些有效的、有利于发展的政策。比如对技术教育的忽视,使得英国在19世纪后期不能如德国和法国那样提供足够的技术工人。对一些重要的科研领域,政府也未能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而是任其自生自灭。甚至在20世纪的90年代,英国的职业培训在22个发达国家中也是名列倒数第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英国政府内居然没有一个主管工业的大臣。
  政府未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从更深的层次分析,英国的制度性因素在它的兴起过程中就已经埋下了。英国17世纪的革命最终将权力从国王转移到了议会手中,这本来是一次巨大的胜利,然而,善于妥协的英国人却半途而废,拒绝将自己的胜利用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人们在处理很多事情时只能按照习惯进行。至于这些习惯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变革,是绝大多数英国人在自己处于顺境时根本不愿去考虑的事。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英国人在不断取得工业革命进步时,却同时保留着因循守旧的保守主义传统了。反映在政府的结构和设置上,则是不到万不得已,政府决不会主动适应形势进行变革。
  经济上英国政府未能有效地帮助自己的工业发展,但在对外政策上英国政府却在有意无意地加重自己的经济负担。结果,英国在财政方面的摊子铺得太大,从而又不可避免地暴露出经济衰弱的真实情况。
  英国目前的国防预算在世界上居第三或第四位,海军和空军都在世界上居于第四位。这与它的国土面积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不成比例的。尽管英国的国力已经下降,并且一再发表从世界各地撤军的声明,但迄今仍然没有主动撤出任何一个殖民地。就这方面而言,英国政治家们没有正确估计自己国家的实力,在国际事务中没有给自己正确定位,从而加重了英国的经济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英国的衰落。
既得利益集团阻扰变革
  英国是一个“自由发展”的工业国,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了若干利益集团。然而,这些利益集团往往把自己的小集团的利益放在首位,并且为了谋取自己小集团的利益而不择手段。这一点,在英国的劳工运动和劳工组织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工会结构与劳资关系也具有一些特别的地方:无论法国还是德国,都没有按行业划分的工会。一个人能否取得会员资格,取决于其工业部门,而非其所干的行业。这样,一个工业部门中某一行业,为了谋取本身利益而损害其他行业或整个企业利益的情况,便无发生的可能。法德两国工会的数目比英国少得多,参加工会的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也比英国小得多。
换言之,英国独特的工会结构增加了劳资双方达成妥协的难度。此外,工会和类似的组织降低了社会吸收新技术来重新分配资源以便对变化了的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从而降低了经济增长率。
  总而言之,英国的主要指标是经济缺乏活力,其根源却与社会结构、文化与生活方式、政府能否发挥正确的主导作用、决策者是否能够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实力与野心之间的差距、以及既得利益集团对变革的阻扰等等因素有关。
  如何看待美国衰落论
  以这些标准对照美国,我们发现了一些十分类同的指标,但也不难看出一些根本的差异。
  首先是美国的“体量”与英国不同,英国不过与中国的江苏与山东两省的面积相当,人口尚不足上述两省的一半,以这样的“体量”称雄于世界,本身就有些勉为其难,要长期保持这样的优势,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美国与中国的面积相当,地理资源还远远优于中国,人口却仅为3亿。这种巨大的体量,使得美国可以源源不断地吸纳移民,这些数量巨大的移民,给美国社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同时,美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有着丰富的工业与农业资源,还有着得天独厚的安全红利(美国周围不存在可以威胁其安全的大国)。在这样一些固定不变的、决定一个国家是不是大国的先天性基本要素方面,全球的其他国家几乎不可能与美国相比。
  其次是美国的军事与科技方面的优势。俄罗斯媒体最近指出,美国海军当前的实力仍是无与伦比的。俄罗斯海军在所有方面都逊色于美方,中国海军虽然也在迅速壮大,但是距离挑战美国的时间还非常遥远。也就是说,美国的海洋霸权没有遭受任何直接威胁。其军事科研的经费也不成问题,美国的“体量”和各种对科研人员的“宜居”政策,导致全球的各种人才,依然被美国所吸引,源源不断地补充着美国的科研队伍。
  第三则是美国精英的危机意识。一个民族的危机意识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一点上,美国社会精英的危机意识,显然比英国强得多。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就对美国的衰落前景提出了警告,而在2009年,马丁·雅克则出版了在美国畅销一时的《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的没落和世界新秩序的形成》,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Mike
Mullen)于2011年7月访问北京时说,中国已是一个“世界大国”,或许是代表美国军方给这场争论的一个注脚。不管是出于何种心理,“意识到的危机就不是真正的危机”。美国社会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不忌讳自己遇到挑战,不否认遇到麻烦,对美国最后化解危机,至少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
  值得指出的是,当今世界巨大变化导致的后果,就是不可能再由一个大国来主导全球的事务和维持秩序。在某种程度上,美国的力不从心也是由于这样的压力造成的。随着大国力量的均衡发展,或许21世纪只能成为一个在全球“”的时代。(陈晓律 作者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美国退回衰退前仍是可能的
  综合来看,这次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不能说小,但其特点是对虚拟经济的打击比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大;对华尔街的打击比对主街的打击大;对美国软实力的打击比对硬实力的打击大。华尔街的神话被戳穿,然而与历次经济危机相比,它只能算是一次严重挫折。如果说比它更严重的危机美国都度过了,那么这次危机经过调整,使美国经济退回衰退前的正常轨道仍然是可能的。(陈宝森,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美国的相对不可避免
  美国面临的是不可持续的债务负担,以及持续的政治瘫痪。战略决策被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所挟制。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最后一刻就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了协议,避免了一场灾难性的违约。但一块“胶布”不会弥合两党在税收和支出方面“针尖对麦芒”般的分歧,这种分歧让赤字越积越多。相对衰落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并不一定会衰落。它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其它国家可能迎头赶上,但美国在技术、教育和文化领域拥有巨大的优势。自由民主正在对抗华盛顿出现的危险僵局,此外,它还为创新和创业精神提供了土壤。(菲利普·斯蒂芬斯,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美利坚帝国的衰落
  2011年的美国就像公元 200年的罗马或是一战前夕的英国:一个处于权力顶峰但裂痕开始显现的帝国。
  军事过度扩张、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外强中干、公民入不敷出靠举债度日、曾经有效的政策不再奏效等。居高不下的暴力犯罪率、肥胖成为流行病、沉迷色情及能源使用过度,或许在告诉我们:美国已经处于文化堕落状态的晚期。在房地产市场,作为美国深层次经济萎靡不振的一个征兆,二次探底衰退已经出现。宏观经济政策也证明不如以往有效。当前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收效甚微,这说明美国在结构上远不如上世纪30年代。美国必须重新发现当初使之强盛起来的特质。但这又谈何容易。(拉里·埃利奥特,英国卫报经济版主编)
  美国的衰相不等于衰落
  冷战结束后,美国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暗藏危机,在国家治理方面面临艰巨课题。但20年来,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改革或进展缓慢,或遭遇挫折,白白错过大好时机。当然,衰相不等于衰落。国家治理的败笔,只能说明美国陷入了阶段性的麻烦,尚不能就此得出美国已全面衰落的结论。毕竟美国仍有较大的“犯错空间”和较强的“纠错能力”。未来美国能否东山再起,关键要看能否出现一位既富有经验又足够强势的领导人,在充分争取民众支持的基础上,合理塑造战略方向和政策议程。(王鸿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美国的国力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
  美国的国内发展战略和全球战略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总趋势有有利于美国复苏经济、纠正社会发展失衡、提升软实力、维护国际地位的一面。但是,其国内右翼保守势力和巨型资本财团对这些积极变革形成强烈的抵制力量,美国能否做出更有远见的国际战略调整,同其他大国合作,塑造更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不仅取决于美国本身,也同全球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相互作用,同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态度和政策相互关联。(
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人民论坛)
美报文章:美国“衰落论”错得离谱
文章认为,面对21世纪的挑战,没有哪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优势来抓住机遇或处理危机。对美国而言,地缘政治形势有利,意识形态气候回暖,与上世纪相比,本世纪美国的影响力将更大。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2日文章】题:未来依然属于美国(作者:美国巴德学院教授、《美国利益》杂志特约编辑沃尔特·米德)
专家一直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美国走向衰落、出现后美国世界的时代。21世纪将属于美国之外的国家。由于受到国内债务的拖累、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东久拖不决的战争的影响,美国巨人已回天乏力。与英国一样,美国正走进全球退休大国的养老院。
这种流行观点错得离谱。的确,美国面临诸多严重问题。数以万亿美元计的国债和更多账面以外的债务能让任何人踌躇不前。在我们的冷战盟友深陷衰退时,新兴大国正在挑战国际秩序。
但美国的独特之处并不是我们的问题。今天,每一个世界大国都面临不同寻常的挑战,而且21世纪会给我们提出更多的挑战。但面对这个动荡的世纪,没有哪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优势来抓住机遇或处理危机。
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
有人预言,从地缘政治上讲,中国将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也许是这样。但如果仅仅将焦点集中在中国,就会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的利益与亚洲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是巩固而不是挑战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今天的亚洲,中国正在崛起,但印度也在崛起。印度也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崛起中的超级大国,其人口未来将超过中国。越南、韩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都是充满活力的新兴大国,而且都不甘心受中国支配。此外,日本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力量。与1910年的欧洲不同,今天的亚洲是一个崛起中的多极化地区,没有哪个国家(无论多大、多有活力)可以控制它。
这与美国的利益完全吻合。美国无意控制亚洲或阻碍将惠及整个亚太地区(包括美国的一部分)的经济繁荣。美国的亚洲政策并不是与中国崛起的必然趋势相抗衡。相反,我们的利益与这一自然进程是一致的。生活很少能一帆风顺,亚洲很可能将发生严重的政治动荡。但看上去,美国将顺应历史潮流而不是逆流而行。
纵观世界,我们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就连欧洲人自己也不说欧盟是一个崛起中的超级力量了。对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冲突的恐惧也不如以前强烈了。俄罗斯人口减少、经济前景堪忧,其成为美国竞争对手的希望非常渺茫。
意识形态气候在回暖
谈到意识形态,在21世纪,美国的议程就是全球的议程。提出现代激进伊斯兰思想的赛义德·库特卜逝世已有50年,然而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仍然是未来的潮流。
法西斯主义没有复活。伊斯兰宗教狂热者在伊拉克失败了,而且已经在“阿拉伯之春”中被边缘化。没有哪里的狂热者能够证明,与自由资本主义相比,他们的方式能更好地捍卫尊严并促进繁荣。与1953年第一次埃及革命期间相比,厍特卜的继承人离权力更远了。
乌戈·查韦斯正逐渐陷入一场闹剧。智利和巴西的经济成功拆了一些“玻利瓦尔式”领袖的台。他们可以在台上高视阔步,与菲德尔一起出现在电视上,以批评美国来吸引观众,但让南美加入反对资本主义、反对美国的伟大阵营的梦想像切·格瓦拉一样死去了。
所以,对美国而言,地缘政治形势是有利的,意识形态气候正在回暖。但从一个更深的层面来看,与上世纪相比,本世纪美国的影响力将更大。
更能适应世纪变革趋势
本世纪的大趋势就是,越来越快、越来越深的改革浪潮席卷了人类生活的每—个要素。科技革命引发经济、社会和政治变革。世界范围内的工业迁移正在以惊人的加速度进行。数以亿计的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迁往城市。每一年,通信价格都在下降,通信方式都在增加。
新的想法搅动了曾经稳定的文化。年轻人理解了变革的可能性,开始反叛年长者的保守主义。宗教禁忌和古老的等级制度摇摇欲坠;女性要求平等;公民起来反抗君主。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认定,这个时代需要变革。
这种变革的海啸席卷了每一个社会,而众多国家动荡的政治使国际环境动荡不安。管理、控制变革,让变革生存下去是每一位执政者和每一个政府的首要任务。它们也会逐渐成为每一个公司和家庭的任务。
这种挑战不会消失。相反,它已经加剧,并将继续下去。21世纪将是有史以来最快、最令人兴奋也是最危险的航行。
每个人都将感到这种压力,但美国比其他国家更有优势来完成这种变革。变革是我们的主场。
美国高喊衰落的几个历史瞬间
10月11日,抗议者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游行示威。当日,数百名参加“占领华尔街”活动的抗议者在富人聚居的纽约曼哈顿上东区集会游行,在多名亿万富豪的寓所前抗议示威。
新华社发(樊夏 摄)
一周前,美国度过了它的第235个独立纪念日,在美国各界为其“庆生”之际,不少媒体却在诉说着这个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局面:国内,国家债务危机积重难返;国外,正面临崛起中国的挑战。了吗?应该说,美国的绝对实力在当今世界依然不可撼动,但其地位的相对削弱也是不争的事实。其实,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衰落”这个话题曾被不断提起、放下,甚至有专家统计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有过8次高潮。本文所要讲述的就是半世纪来令美国人记忆深刻的几个衰落时刻。
苏联卫星重创美国人心理
1945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时,美国达到了国家实力的巅峰。对此,人们可以列出一系列清单来:航行于大洋上的最强大海军;世界上出现的规模最大、最具攻击力的空军部队;地球上最大的国家工业产量……家底是如此雄厚,以至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当年8月的一次讲话中不无自豪地说道:“(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许是所有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事实,是一个并不因为我们有些人相信它是事实才成其为事实的事实。”几年后,杜鲁门在竞选连任时,不止一次申说这一主题:“再持续1000年,这个国家仍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然而,1957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美国人大受震撼。
日,苏联塔斯社宣布,“苏联已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看来今天的这一代人都将亲眼看到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以自己解放了的自觉劳动,如何将人类最大胆的梦想变成现实。”这颗卫星被称作“斯普特尼克”,意为“旅伴”。
对美国来说,这件事引起的震惊之强烈,不亚于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据作家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一书中记载,尽管不少人刻意贬低苏联这一成就,如美国政府发言人称这是一件“极有科学意义的事”,报界不应小题大做,但美国人明白他们落后了。艾森豪威尔总统最亲密的助理说,他真想“绞死”预算局长。华盛顿州参议员亨利·杰克逊要总统宣布“国耻民危周”,阿肯色州的富布赖特说,“我们所面临的实际挑战己涉及到我国社会的根本……”《时代》则评论说,“一颗红色的月亮使美国人黯然失色,突然间在全国出现强烈的沮丧情绪。”
接着,当美国人刚刚喘过气来,苏联的卫星二号又于11月3日上天,这次还将一只狗送了上去。整个美国舆论大哗,一只狗的出现,清楚地表明苏联人最终是要把人送到月球上去。因此,美国人对总统的沉着态度感到不能忍耐。《时代》周刊说:“这场风暴势将成为艾森豪威尔从未遇到过的最严重的一场风暴。”《匹兹堡新闻报》的一个大标题是:“艾克,发射卫星吧。”
两个多月后,美国终于将一颗只有18磅重的卫星送上太空。尽管如此,苏联卫星事件此后一直萦绕在美国人脑海中,以至于肯尼迪1960年竞选美国总统时仍抱怨道,共产主义在世界的每一个领域正在稳步前进。
&&&&“在我有生之年,霸权将无法恢复”
&&&&如果说苏联卫星带给美国人的更多是心理震撼的话,随后发生的越战则让美国从心理到生理都受到重创。
&&&&据统计,从1961年肯尼迪派特种部队进驻越南,到1973年美军撤出,越战耗费了美国至少2500亿美元,累计6万美国士兵死亡、30多万人受伤。而且,由于美国在越南陷入困境,国防开支负担不断加重,美国经济在1970年完全陷于停顿,1973年,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轰然倒塌。
其间,在1971年,美国在20世纪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开始变得愈发需要德日资本以向全世界投射军事力量。随着德日在贸易问题上越来越强硬,美国领导人无奈地发现,他们失去了其前任战后近1/4个世纪所享有的行动自由。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预示着美国经济霸权的结束,也让被视为美国力量典型标志的美元,从此“失去魔力”。而这一切与这场“毫无理智的”越战有莫大关系。美国历史学家孔华润说,如果说越战失败对美国的战略地位没有什么影响,那么这场战争的代价对美国的伤害实在是太深了,它加速了美国霸权力量的衰落。
&&&&正是在这个时期,有关美国衰落的论调越来越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美国将会重蹈罗马帝国和大英帝国的覆辙,走上衰落的道路;亨廷顿预言美国将在2000年没落。由于越战的后续影响,1976年,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者罗斯科兰斯提出,美国作为国际体系维持者的角色接近终结,学者们需要将美国视为一个普通国家。还有一些学者则更为悲观,如吉尔平认为,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治下的和平已处于混乱状态。基欧汉则在《霸权之后》中写道,“在我有生之年,霸权将无法恢复”。
&&&&虚弱的冷战胜利者
&&&&的确,美国的衰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仍在持续。在国际上,苏联咄咄逼人,伊朗、厄瓜多尔等亲美政权被推翻。这些事件让美国的威望出现严重危机。1981年,好莱坞影星里根就职时,面临的是一个“问题丛生和失去信心的年代”。
但里根很快就对苏联展开反击,1988年,他在任期内最后一篇国情咨文中骄傲地说,7年前美国是软弱的……现在美国是强大的,“‘崇敬美国’已代替‘谴责美国’”。事实上,由于里根政府一味扩充美国军力,1985年,美国自1914年以来首次成为净债务国,一年后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债务国。对此,有评论员惊讶地问:“说的是我们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富有、最有活力的经济的国家吗?”
&&&&美国的虚弱从它的援助政策上可以看出。有一次副总统乔治·布什会见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时说,美国国内预算的不平衡使得美国不能提供他要求的援助了;国务卿舒尔茨出访非洲,有记者就美国削减对非援助询问是“种族主义还是经济问题”造成的,舒尔茨说,“你们应当看看我们预算上的麻烦”。与此同时,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资本却在疯狂地购买美国产业:德国出版商买下达波蒂出版社;伦敦的企鹅出版社买下新美国图书馆;日本代一保险公司(麦克阿瑟曾将其宅院占用为总部)买下花旗银行在纽约总部的很大一部分……以至于一期《时代》的封面故事是:“出售美国”。它对外国人提出了三字建议:“买!买!买!”这期间,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发表《美国相对衰弱》一文,认为美国霸权已经终止。之后,他写成《大国的兴衰》一书,让“美国衰落论”风行一时。
&&&&作为冷战的胜利者,美国是幸运的,也是虚弱的。在年的反伊拉克行动中,美国不得不号召盟国出钱以应付战争开销。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所花的600亿美元,沙特、科威特和日本等国掏了480亿。这是自独立战争以来第一次,美国为进行战争而接受别国经济援助。而且,布什总统打赢了战争,但接着美国国内发生经济衰退,布什输了1992年大选。
&&&&1947年,英国知名杂志《经济学家》曾描述说,美国是世界上的巨人,唯一一个繁荣昌盛的超级大国。1991年,在一篇名为“更美好明天”的文章中,该杂志已将美国描述为一个从前占优势,如今已经衰弱的国家。“美国现在不再自信了,对于它的伟大也不再确定无疑。它感受到外部世界对它周边的压力,并且担心内部出现导致衰弱的分裂。”
中国与美国 哪个是发展中国家?
<img TITLE="" STYLE="WiDTH: 550 HeiGHT: 275px"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world//1n.jpg" ALIGN="center" BORDER="0"
ALT="美国走向衰落和强大依旧&哪个是错觉" />
&&&&7月11日,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今天上午在八一大楼与来访的美军参联会主席迈克尔·马伦海军上将共同会见记者,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9日文章】题:中国与美国:哪个是发展中国家? 作者微软前首席运营官罗伯特·赫博尔德)
&&&&前不久我从洛杉矶飞往中国,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一个企业董事会会议,并在上海和北京会晤了—些客户和政府官员。
那次行程结束后,想想美国和中国,我真不确定哪一个是发达国家,哪一个是发展中国家。
&&&&基础设施:洛杉矶正在日益衰败。它的机场又小又脏,小到无法应付它试图接待的客流,而且年久失修。相比之下,北京和上海的机场则崭新而干净,大到令人难以置信。它们是为了应对当今全球商业活动所必需的巨大航空客流量而精心设计的。
&&&&走在通往机场的洛杉矶环城公路上,那里的破败状况也会令你感到震惊。相比之下,上海、北京等中国大城市的基础设施绝对是最先进的,而且相对较新。在中国,消费者每年要购买1800万辆汽车,而美国为1100万辆。中国正在努力修建道路,以跟上民众对于汽车的巨大需求。
&&&&中国目前拥有8000公里高速铁路,其中刚刚开通的京沪高铁无疑是“皇冠上的明珠”。现在从北京到上海的1300公里路程只需要不到5个小时。不妨对比一下日渐衰败的美国铁路客运公司。
&政府领导人:这方面的差距大得惊人。在我们与中国的4个不同客户以及4个不同政府部门代表举行的每一次会议上,东道主在开始陈述时都会先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新五年规划。这几拨人都提醒我们,新五年规划有3个重点:推进国内创新;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巨大进展;继续创造就业机会,雇用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大量人口。你能想像美国国会和总统拿出一项一致的五年规划并(像中国通常所做的那样)真正付诸实施吗?
&&&&中国五年规划中各方面目标的具体程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中国计划到2016年将碳排放量减少17%。同时,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在国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从目前的3%扩大到15%。
&&&&政府财政:说实话,这个话题令人尴尬。中国在管理经济时的谨慎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还坐拥数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多年来的财政管理工作十分糟糕,对—场可能出现的希腊式灾难不当回事。
&&&&技术与创新:为了让你们感受到中国在技术创新领域获得全球竞争力的决心,请让我引用我们造访过的两家机构的一些统计数据。在过去10年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得到了政府大量投资,如今,生物物理研究所拥有众多优秀科学家,主要从事蛋白质组学、脑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世界水平研究工作。
&&&&我们还造访了中科院下属的上海高等研究院。这个巨大的科技园区正在建设中。上海高等研究院将全部由博士水平的研究人员组成。他们的目标陈述相当直白:成为与商业相关的新技术研发先锋。
&&&&中科院下属各家研究机构全都将大幅扩大规模,而人员构成将得到一项名为“千人计划”的新人才引进计划的补充。这是中国吸引留学并定居海外的中国学者回国的一项努力。这项新五年计划的目标是今后五年内每年吸引2000名此类人才回国。
说了这么多,我想你们应该明白为什么我会提出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哪一个是发展中国家,哪一个是发达国家?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美国该怎么办?
&&&&让我们面对现实吧:我们被超越是因为美国政府好像总是无法取得重大进展。问题总是很快引发分化,而媒体会进一步加剧分化,需要极端观点才能引起注意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中国领导人则能够很快办成事情。
&&&&对策是什么?华盛顿的政客和美国选民应该迅速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超越,需要作出巨大改变,使美国重回正轨:纠正预算和政府津贴负担等问题,实施一项积极进取的削减债务五年规划,着手批准一些制胜的计划。醒醒吧,美国!
美国像是第三世界新领袖
美国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家约翰&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认为,国际政治历来是大国政治的游戏。然而,近年来,这一历史规律出现了松动,小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迅速上升,“尾巴摇动狗”的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小国虽然国力不济,或处于地缘政治要地,或周旋于大国之间,或掌控丰富资源,或奉行灵活的外交政策。它们望风而动,伺机而起,犹如周旋于大人国和小人国之间的格列佛,稍不留神就会惹出一番万众瞩目的故事来。
&&&&小国效应在当今世界的凸显,折射了大国政治存在的问题。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奉行“国内事务优先”的原则,不大情愿承担国际责任,每逢国际社会有纷争,完全按照美国自身利益行事,在客观上给“小国效应”提供了行动空间。
&&&&中国有句古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有一些过去虽然不靠美国撑腰打气的国家,一见美国不负责任便觉得有机可乘,趁乱挑起岛屿争端,制造热点摩擦,抢夺能源资源。后危机时期小国捣乱能力的上升,成为当下世界不稳定的根源之一。而长期自诩为世界领导者的美国,面对小国试图挑战地区秩序和国际关系原则的行为,却采取了一种姑息、纵容甚至支持的态度。
&&&&面对西亚北非的动荡局势,美国没有像对待伊拉克和阿富汗那样冲在前面,而是开始隐身幕后,姑息一些国家扩大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纵容一些地区小国内部的局势动荡。换言之,美国现在似乎更愿意乐观其成,躲在一边坐山观虎斗,静静地等待尘埃落定。
在亚太地区岛屿和海洋争端问题上,美国更是表现出纵容和偏袒小国的立场。不管地区争端情理如何,美国每每表现出站在小国一边。只要某一小国提议,美国都会非常积极地与之举行军事演习,不管是不是具有盟国义务。如此不分青红皂白地选边站队在美国外交史上还是少见的。
&&&&如此来看,美国的外交行为表现越来越像一个“第三世界的领袖”:一方面,打着坚持原则和主持公道的旗号,加大对小国的援助和支持,笼络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怂恿小国挑战其他大国;另一方面,对其他国家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推动其他大国更加积极地承担所谓“国际责任”,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层层加码,不惜施加政治经济压力。说到底,此种在崛起大国和诸多小国之间玩平衡的所谓“巧实力”战略,核心还是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
&&&&对于美国要做第三世界的领袖,中国的态度应该是不干涉。如果美国真心愿意做,第三世界国家也愿意接受美国领导,只要不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引发地区局势动荡,不侵害中国合法权益,中国对此不持异议。
&&&&问题的关键是,如果美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侵犯了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特别是破坏了既有的国际关系准则,中国也应有捍卫原则、坚守底线的战略决心。中国应明确反对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反对双边问题多边化,反对将地区争端复杂化。到那时,美国这个“第三世界的新领袖”,恐怕也会自觉无趣罢。&#9650;(赵可金
作者是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俄媒:美国霸权主义入不敷出
【俄罗斯政治评论网7月9日文章】题:霸权主义入不敷出(作者政治观察家尼古拉·帕霍莫夫)
&&&&就在前不久,外交在美国的政治中还占据着传统的优势地位。共和党与民主党竞相争论如何打击恐怖主义,如何打赢伊拉克战争,如何建立对华关系,如何从立法上帮助美国商品提升海外竞争力。现在情况却有了显著改变———两党领袖一再强调的只是彼此水火不容的预算之争。
&&&&外交政策缘何在今天被美国所遗忘,对此可以作出不同的解读。但无论哪方对现实如何解读,都绕不开这样一个事实,即美国国内的经济困难不仅错综复杂,而且还使国家无钱推行美国政治文化中一贯宏大的外交政策。
&&&&大约两个月前,《纽约人》周刊援引美国政府匿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在利比亚问题上,华盛顿“将借助他人之手推动事情的发展”,或者更直白地说就是“幕后领袖”的意思。也许,对奥巴马抱有好感并想凸显这位官员巧舌如簧的记者们以为这种措辞更吸引读者眼球,但事实上却立刻招致共和党人的嘲笑,因为任何人都明白,当“幕后领袖”是不可能的。
出现这种措辞的原因也同样昭然若揭。美国国家自身实质要求美国当领袖。但作完全意义上的领袖在今天已不可能,没有资源,没有政治、人力及金融资源。所以,为了避免美国霸权终止这种新闻伤害到民众,只好用这种矫揉造作的辞令来替代实际的外交步骤了。
&&&&在美国人短暂的历史记忆中,几乎没有想到国家一直入不敷出,举债度日,而且当前债务的很大一部分是上届总统共和党的布什造成的。奥巴马政府决定用传统的民主党药方,即用预算开支刺激经济来同遗留的经济危机作斗争,而上届总统的做法却有别于此,他把钱都花到对外事务上了,主要是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前不久的一项研究揭示,这两场战争,再加上对巴基斯坦的援助,至少投入4.4万亿美元。
&&&&即便美国精英还不由自主地认为,全世界民主的命运及人权保护仍是美国的外交目标,但用以实现这一目标的资金却越来越少了。普通美国选民对这些问题毫不关心,大不了也就是人们会要求让军人回家,停止对那些莫名其妙的战争投钱。
&&&&世界上有足够多的反美力量,它们可以为所发生的事感到高兴了,霸权主义的时代就要过去了。但主要危险在于,由于各种原因,美国不可能立刻闭关锁国,收缩在全世界的势力,减少对美国国家利益的保护。可能会有人用一系列论据证明需要一个超级大国的存在,需要一个全球领袖,需要世界宪兵,可以用各种称谓,但当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担当这一责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道后期力猛还是法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