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神域的装置中侗人身背飞行装置在一个类似塔的地方,周围不断出现白色骑士攻击他,是哪一集?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飞行器气动与隐身综合设计的研究.pdf 8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西北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飞行器气动与隐身综合设计研究
姓名:王明亮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飞行器设计
指导教师:高正红
西-ILIjIL大学颁上学位论文
近年来,随着对飞行器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具有优良
气动特性的基础上,隐身性能越来越成为飞行器设计要求的一项重要指标。由
于隐身性能与毪行器外形、材料特性密切相关,因此,在气动外形布局设计IJ’J,
需把气动设计与隐身设计结合起来,通过采用外形隐身技术和材料隐身技术,
实现飞行器外形的气动、隐身综合设计。本文从研究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角度出
发,利用外形气动‘j隐身一体化设计方法对先进飞行器外形进行优化设计,在
外形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多层吸波材料及其在飞行器表面的涂敷部位,从
而改善飞行器的隐身性能。
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而的工作:
1.在理解掌握b行器外形气动与隐身一体化设计方法基础上,针对
RCS计算模块中存在的缺点,通过采用增量长度绕射系数法,建立
了理想导电体边缘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计算程序,提高了飞行器边
缘RCS的计。算精度,并结合物理光学法计算镜面反射场,可以较准确
的预估全金属飞行器的RCS,从而改善了飞行器外形气动与隐身一一体
化优化设计系统。
2.根据电磁场理论,建立了介质表面RCS的计算模块。即采用等效传输
线理论计算金属表面涂敷雷达吸波材料时的反射系数,并结合物理光
学法和几何绕射方法分别计算介质表面和阻抗劈的雷达散射截面。
3,根据多目标优化理论,建立吸波材利涂敷位置优化设计模型,确立了
材料涂敷位置优化模型的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且建立
了宽频双层吸波材料涂层优化模型。
4.利用材料隐身设计技术,考察了常规外形和低RCS外形表面涂层的
涂敷特点。并与外形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相结合,实现先进飞行器
的高隐身性设计。
关键词:气动、隐身综合优化设计,多日标优化,Pareto遗传算法,
外形隐身技术,雷达吸波材料(RAM),雷达散射截面(RCS),气动外形
一堕!!王些丕堂塑主兰堡墼
ofthesurvivaland
requirement
aircraft,stealth becomesa
intheaircraft
performanceveryimportantguideline
design,Becauseperformancedependsaerodynamicconfiguration
considerthe
material,designers
andstealth
synthetically aerodynamic
materialsand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精品附答案)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之说明文训练70篇_甜梦文库
(精品附答案)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之说明文训练70篇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之说明文训练 70 篇1.天使也会变魔鬼 ①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 “生物入侵” ,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②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植物,其 祖籍在中国。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 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也可作为轻纺工业以及造 纸业的原料;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1930 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 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 。到了 50 年代中期,全美 繁衍葛藤 7000 万株以上,真是谁人不夸葛藤好! ③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 多植物“吃”光。70 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 283 万公项的土 . 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对这个“绿怪” ,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非法移民” ,然 而其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④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水葫 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美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缀着 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 物能够漂浮在水面。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使人 们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 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 可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地繁殖, 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城,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 个水面。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营养,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 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 来去自由。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 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⑤高山、大海和沙漠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贸易、旅游和其他人 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做环球“旅行” .. ,只要条件适宜,这些物种就 有可能大规模扩张,抢夺“殖民地” 。有科学家认为,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化 学污染是惰性的,不会再生和繁殖,而且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是当外来物种入侵-1- 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 甚至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长久的威胁。 地球上大多数的湖 泊和江河系统、大多数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甚至南极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⑥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 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 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 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 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 ⑦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又一警钟;在树种、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 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将是又一个难 以收拾的环境残局!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的含义。2.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的加点词“吃”和“旅行”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把葛藤比喻为“大地的医生”?4.第④段哪个词把水葫芦逐渐覆盖整个水面的情况概括了出来?5.水葫芦入侵造成的危害是什么?6.第⑤段中画线语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7.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8.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 1. 外来物种的引入虽然一时给新环境带来某些好处, 但最终却会破坏那里的生态环境平衡, 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2. “吃”的意思是缠绕、挤压至死。 “旅行”的意思是入侵。 3.因 为它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1930 年美国引种葛藤后, 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 4.一统 5.第一,破坏水下动 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第二,阻塞航道, 影响船只航行。 6.作比较。说明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危害更大。-2-7.总分总8.新环境中没有与它抗衡 或制约它的生物。 2. 谁将成为新的杀手? ①就在我们不断攻克现有的疾病时,将在 21 世纪时刻陪伴我们左右的一颗颗新定时炸 弹已经悄然准备就绪,它们就是天然或者人造的新型病菌。 ②我们面临的 21 世纪无疑将是一场血腥的捉虫大赛。可以肯定的是,各种古怪恐怖的 新传染病将此起彼伏, 针对这些新病魔的战斗将令我们今日与艾滋病所作的艰难斗争显得微 不足道。届时,我们手中早已有了艾滋病疫苗,人们只需花几美元或者根本不用付钱就可以 得到疫苗。 ③今天,新病毒正走出大自然, “发现”人类。在医院和丛林诊所里,异常强大的变异 细菌不断出现,人类根本来不及找出对付它们的抗生素。仅从 1994 年以来,已有 30 多种新 病毒现身,它们之中像艾博拉出血热、F 和 G 型肝炎、 安第斯病毒、 法基病毒、比利多病毒、 白水旱谷病毒等等已经令医学界一筹莫展。而 2003 年春季出现的 SARS 冠状病毒,由于易 于传播,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 ④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在病毒看来,我们人类无异于一 顿越来越丰盛的午餐。在自然界,当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时,由病菌引 发的疾病势必爆发,有效地减少该种群的数量。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 然法则。 ⑤推动大自然着手实施这项法则的因素之一便是我们正在兴建的超级城市,它们通常都 建立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到公元 2015 年,地球上将有 26 个这样的超级城市,其中的 22 个将出现在并不发达的地域。到 2030 年,世界上 60%的人 口都将住进城市,届时,一些巨型城市的固定人口将超过 3000 万。可以设想一下,把所有 这些人都塞入一座城市,撤走绝大部分医生,只留下几座医院,而且连最基本的卫生设施也 不复存在。这样你得到的就是一颗随时都可能发作的生物炸弹。现在你要复制 8 到 10 枚这 样的炸弹,然后把它们分别安放在世界各地。 ⑥更糟糕的是,这些炸弹之间是有导火索相连的。人们乘坐飞机四处旅行,把病毒迅速 有效地带往世界各地。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下个世纪,这个生物互 联网的运行速度只会更快。 越来越多的人口日益频繁地外出旅行, 结果自然加快了疾病的传 播。 ⑦除此之外,令人心悸的还有生物武器。20 世纪 80 年代,原苏联曾运用最基本的基因 工程技术制造了可以抵抗一切传统药物的黑死病系列病毒, 并将这种病毒装入导弹弹头。 随-3- 着生物技术日臻完善, 人类将解开越来越多的生物基因密码, 生物学家们也将学会怎样混合 不同病毒的基因,从而制造出致命的、非天然的病毒系列,最终用于弹无虚发的新式武器。 ⑧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坚不可摧的细菌,它被称作“能够抵御辐射的恶魔细菌” 。 这种细菌在受到伽马射线的轰击后依然故我, 同样剂量的射线是人体承受量的数千倍, 它足 以粉碎玻璃。科学家们在南极纯洁的冰山里发现了恶魔细菌的“死孢子” ,它们已经被紫外 线灼烤了 100 多年。这些孢子被放入营养液后,它们的 DNA 发生重组,再次大量繁殖。如 果科学家们成功地将恶魔细菌植入炭疸杆菌, 其结果将是一种谁也无法消灭的新病毒。 从生 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 ⑨不过我们还是平安度过了 20 世纪,突飞猛进的经济和科技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 同样的局面也可能出现在 21 世纪。我们对付疾病的手段层出不穷,可以在几秒钟内隔离出 病毒的新设备也有望研制成功。 ⑩不论我们的技术多么先进,我们还得踏踏实实地与细菌做斗争。我们也许赢不了 21 世纪与细菌展开的大战,但我们也不一定就会输掉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结合第④段内容,你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中的“这条自然法则” 指什么?2.第⑥段中的“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一句中的“生物互联网”指 什么?3.第②③⑤段分别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不同内容的。4.新病毒产生的渊源有哪两方面?5.第④⑤⑥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说明的?6.用竖线给文章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第⑧段末句“从生物武器的制造、 贩卖和使用的角度来说, 未来真是一片光明” 反其意, 。 模仿该句,将下句填充完整。 从________角度来说,未来确实充满危险。-4- 参考答案 1. 这条自然法则是指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 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必爆发, 有效地减少该种群的数量。 2.指人类相互交往。3.第②段:作比较,说明与新病菌作斗 争之艰难;第③段:举例子,说明新病毒出现之多;第⑤段:列数字,说明人口过于集中。 4.自然界自生的新病菌和人类制造的新病菌。 5.第④段: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 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第⑤段:人口的集中也会导致病毒的大量侵入;第⑥段:从人类的交 往来说明人类易于新病菌的产生与传播。 6.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新病菌的 产生、传播 3. “诸葛亮”借西风 王金宝 诸葛亮真有呼风唤雨的神通吗?你看他在东吴修道坛,择吉日上坛,手持宝剑,披头散 发,口中念念有词,装神弄鬼,还真把东风给“借”来了。其实,正如小说所描述,诸葛亮 只不过根据自己懂得的气象知识和看天经验,预计这日可能要刮东风,装神弄鬼,目的是麻 痹周瑜,他好趁火烧曹操 80 万大军之机逃脱。 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和现代气象科学相比, 真是差得太远了。 由于卫星云图、 气象雷达、 电子计算机、激光等先进技术在气象研究上的广泛应用,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 特别是对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高更快。当代的“诸葛亮”不 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 1976 年 1 月的一次核试验,地面要求必须有西风,而所在场区常年却盛行东北风,气 象科技人员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资料, 寻找出现偏西风的规律, 预计 23 日 13 时可出现偏西风, 于是有关部门当机立断,决定在那天 14 时试验。结果,12 点钟这个地方还在刮东风,一到 13 时果然转为西风。 1980 年 5 月 18 日,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试验发射运载火箭,需要良好的气象条件。可 是 5 月 17 日,试验海域气象条件十分恶劣,时而乌云滚滚,时而大雨倾盆。18 日的天气到 底怎样?负责气象保障的气象工作者, 在缺乏海域和广阔洋面天气预报资料的情况下, 根据 卫星云图分析,并结合他们多年的预报经验,慎重而果断地做出 18 日“气象良好,可以发 射”的预报。结果第二天试验海域果然天气晴朗,他们为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 成功做出了贡献。 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 而是人工影响天气, 使几千年来人们的呼风唤雨神-5- 话变成现实。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雹、人工消 雾、人工防霜、人工消雷电,以及用人工办法在短时间内削弱台风中心的最大风速,等等。 但以上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 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 至于对大范围天气 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有人设想,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撒 播大量炭黑粉末, 使冰雪融化; 也有人设想, 把大西洋的温暖海水用人工办法压进北冰洋中, 使北极的冰层消失;还有人设想,在北半球北方的白令海峡筑一条大坝,阻止北方的冷海水 进入北太平洋,由此改变北半球的气候。这样大范围的天气控制和气候改造,牵涉到巨大的 工程以及改造对全球气候效应的准确预测,因此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1. 本文是介绍气象学知识的,却从诸葛亮借东风谈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第二段划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段举了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___ 4.全文主要说明研究气象学的两个目的是: (1)________________ 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这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最准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一句中, “当代的‘诸葛亮’ ”指当代 的气象科技人员。 B、现在,人工影响天气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 C、人们对改变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办法,提出了一些设想并开始付诸行动。 D、到下世纪,我们人类一定可以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 6.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 1、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2、承上启下。3、现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4、 (1)天气 预报, (2)人工影响天气; “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变成现实。 ”5、A (B 项“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说法不当,因为“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 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了一些-6- 设想。 项不当,因为“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 ”C ,还未开始行动, 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D 项不当,因为到下世纪能否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 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只是一种估计,目前还不能下结论。故选 A 项。 6、如:层次 ) 清楚;材料准确丰富;语言生动准确;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等。写出一点即可。4. 大陆漂移的原因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 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 7.2 公里, 在陆地大约为 40 公里。 地壳下面是地幔, 其厚度大约为 2865 公里, 地幔下面是地核――2270 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 2400 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 现固态。 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 产生的热对流, 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 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 不同的看法。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 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 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 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 ℃要高几千度,而且 较太阳的表层温度 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 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 新的实验说明, 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 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 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 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 它使绝大部分 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 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 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 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 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 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 46 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 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词。 地幔( . ) :-7- 地核( . 蜕变( .) : ) :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3. “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 、4.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 ,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 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5.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 ℃,一个是 6880℃,哪一 个可信度高?为什么?6.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 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 )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 B.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 C.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 D.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参考答案 1. màn, 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 地球的中心部分。 hé, tuì, 发生质变。 2. 美 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之所以选用铁来进行实验,是因为地核的外核是熔铁。 3. “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 4.在本文中特指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 。 沉的现象。 5.后者可信;因为前者是用类推法估计的,后者是用模拟实验得出的。 6.D 7.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 5. 北极昆虫的绝技①在北极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 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等。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数量最多,占昆虫总数的 60% ―70%。-8- ②大的动物和鸟类, 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 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 那么, 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 绝大多数昆虫, 在一年当中大约有 9 个月的 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生存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我们知 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 体。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 水分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 它将卵下在驯鹿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 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 钻出驯鹿体外,进行新的一轮繁衍生殖。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 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 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小小 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得不引起人类去深思。不仅如 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 比例,也尽量避免在一头驯鹿身上下卵过多。如果在一群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 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 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了。 ③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毕竟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 稀少, 昆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 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 进的红外线探测器, 能在相当远的距离, 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 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而人类所用的红外线探测器,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 不仅庞大笨重,而且所显示出的图像还模模糊糊。若与小小的蚊子相比,人类落后了不知有 多少个世纪。至于那些蛾子和蝴蝶们,是怎样相距遥遥就能谈情说爱,就更使生物学家们百 思不得其解了。 ④在北极的陆地上进行野外工作,最可怕的东西是黑蝇。它们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老远 就能闻到人的气味,便立刻成群结队地飞来,“嗡嗡”叫着,轰炸机似的,使人心惊肉跳。 因为即使你穿再厚的衣服也没有用,它们那钢针一般的嘴,连脚上的老皮也能叮透,然后深 深地扎进你的肉里,吸食你的血液。与此同时,还吐出一种毒液。被叮咬之处,凸起一个大 泡,肿胀疼痛,甚至溃烂,那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⑤在北极,昆虫的世界就是这样奇妙。 1.(1)生活在北极的大多数昆虫遇到了哪些困难?-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②段中“如此深奥的道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点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介绍的北极昆虫的绝技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什么自然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1)北极严寒;昆虫找不到自己进攻的对象(或昆虫找不到赖以生存的食物)。(2) 它们自动降低细胞中的水分, 避免结晶; 用红外线探测器或用敏锐的嗅觉来寻找食物的来源 (或寻找进攻的对象)。 2.(1)牛蝇不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是因为这样做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 那时牛蝇本身也难以生存下去。 (2)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3.举例子 举牛蝇的例子说明昆虫如何抵御北极的寒冷;举蚊子的例子说明北极昆虫如何 寻找进攻的对象。 4.适者生存(或:只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就能生存下去。或: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 并练就适应变化的绝技,才能生存下去)。- 10 - 6.人的指纹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 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 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 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 50 多亿人,还 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 章” ,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 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 ,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 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 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 如果是的话, 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C.指纹与遗传的关系。 D.指纹与电脑的关系。 2.第①、②段的中心句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第①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有几项选几项。 ( ) B.下定义 E.列数字 C.分类别 F.打比方 )A.作诠释 D.举例子4.上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 5.第②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________和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 兴趣 3.A B C D E F 4.C 5.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指纹 7. 21 世纪的家――绿色住宅 21 世纪的住宅花样繁多,适合各种不同人的需求。 如果你是个“小气鬼” ,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 。在住宅中普及太阳能发- 11 - 电是日本政府“阳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通产省计划到 2010 年将太阳能发电设备 的发电能力达到 500 万千瓦, 100 万户的居民可以依靠太阳能发电设备给自己提供足够的 使 电力。 政府还和电力部门达成协议, 白天居民家庭的富裕电力可以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 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居民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日本早从 1994 年开始促进普及太阳能发电,并建立“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补助制度” ,对个人住宅太 阳能发电设备给予 50%的财政补贴。2001 年财政用于个人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补贴预算 达 160 亿日元。 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 。这一款被 澳洲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建筑师视为澳洲人的世纪房屋, 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 植物, 室内顶棚空间种植着下垂式倒挂草本植物, 室外平缓宽大的房顶或外墙壁爬满滕本植 物。从外部看,整个房屋与周围地面连成一体,完全变成绿色。预计本世纪中期将全面普及 “绿屋” ,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将变成绿色植物编织的城市。而堪培拉每个新建房住户都 可得到一份市政府的丰厚“绿礼”――15 棵不同品种的树木和 30 丛灌木,并在新居落成之 日,由身穿绿色制服的志愿者帮助栽种。 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也采取了“绿色建筑”设计,所有房间都可能自然通风,冬暖夏 凉,而其中消耗的能源,98%都来自太阳能。也有人提出下世纪要住在“摩天城市” ,来解 决越来越拥挤的人口问题。学者们说,这种城市其实就是一座高达千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据 说美国有人正打筹建 528 层、1500 米高的建筑物,可供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在上面居住。 总的来说,21 世纪,人类会有更个性化的住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想象力,让 自己住得舒服,住得有新鲜感。 1.文中“绿色住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几类。 2.标题“绿色住宅”中的“绿色”指的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回答“小气鬼”是如何利用太阳能资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太阳能住宅 生态住宅“绿色建筑”设计住宅 摩天城市(摩天大楼) 2.①合理利用太- 12 - 阳能资源;②合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造房屋。3.白天将 富裕的电力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 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4.不能删去。因为“一切”是“所有”的意思,表明栽种各种植物 利用的空间之广。如果去掉了,就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 8.侗家风雨桥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有的以它们的悠久历史闻名于世,有的以它们的高超 建筑技巧而留芳史册。就它们的作用来说,皆是方便交通,使“天堑”变成通途。那么, 世界上有没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娱乐的桥?有,独具一格的侗家“风雨桥”就 是这样一种桥。 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 通要道上都建有桥,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 格。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 ,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而久负盛名。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著名 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桥长一百六十五米,桥 面宽十米,桥高十五至二十米。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 覆以瓦顶,还建有楼亭五座。楼亭呈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 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旁设有长凳,宛如游廊,供行人观赏和 休息。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 .. .. 同的孔眼,以榫(sǔn,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 百年而不损。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1.为什么称侗家风雨桥“独具一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国石拱桥》中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本文举程阳风雨 桥为例说明了侗家风雨桥的造型艺术。这种说明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侗族桥梁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侗家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1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鲜明突出,可以在说明文中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中画线 部分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的特点。5.第四段中加点词语体现出说明文语言(6.为什么在介绍侗家风雨桥时先提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因为侗家风雨桥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娱乐。2.程阳风雨桥最能说明侗家风雨桥造 型艺术的特点,举例能使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认识得更明确、更具体。 3.结构别致,具 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不用铁钉,以榫衔接。4.描写 5.准确性 出侗家风雨桥的特点。 6.引出侗家风雨桥,突9.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 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 昔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 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 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 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 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倒如,给迷路的人指引 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 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 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 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 14 - 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 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 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 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 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 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 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 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 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 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 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 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 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 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 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 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 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 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 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住,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 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15 - 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选文第⑥一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5.选文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至少”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参考答案 1.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如何用手机来定位) 2.逻辑顺序 3.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无线定位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4.计算 时间差定位、根据信号场强定位、测量入射角度定位。 5.略 10.纳米科技 ①“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 纳米是 1 米的十亿分之一,略等于 45 个原 子排列起来的长度。 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 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 0.1 至 100 纳米这 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 ②纳米科技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 分子世界, 它的最终目标是 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人们普遍认为, 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 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③从 90 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以迅速发展,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如纳米电子学、 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等。 ④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纳米电子学将使量子元件代替微电子器 件,巨型计算机能装入口袋里;通过纳米化,易碎的陶瓷可以变成韧性的,成为一种重要材 料; 世界上还将出现 1 微米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 纳米技术还能给药物的传输提供新的方 式和途径,对基因进行定点等。 ⑤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从战略高度部署纳米领域的研究。 1.根据第①段文字,给“纳米科技”下一个定义。2.从文章看,纳米科技有什么深刻意义?从文中选取有关语句回答。- 16 - 3.第①段和第④段中加点的“略” “将”能否删去?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1..纳米科技就是以 0.1 至 100 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 2.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 响。 3.不能。如果删去“略” ,就成了 1 纳米等于 45 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删去“将”“蓝图” , 就成了事实,显然与原意不符。11. 生物信息护照 ①从 2006 年 11 月 30 日开始,凡欲进入美国境内的“免签证计划”成员国(例如欧盟和 日本)公民不需要签证,但是他们必须拥有一张特殊的生物信息护照。 ②生物信息护照是一种用生物识别技术制作的证件, 也就是在一张电子卡上存储了有关 持卡者身体多个部位的生物信息,这些部位主要包括虹膜、视网膜、脸、手、耳、指纹等, 还有嗓音、签字等信息,而且这些生物信息都可以数字化和信息化。这种新型的护照可通过 光学读出方式来确认其真伪。 电子卡上的机器可读区带(光学读出代码)可以将持卡人的真实 面貌呈现给出入境口岸的读解机器; 机器可读区带上的证件持有者的姓名、 国籍、 出生日期、 性别、证件号码、证件有效期等可在读解机器上读出。检查人员将机器可读区带表示的信息 与已经存放在远程中央数据库内的储存在模板中的信息进行对照, 便可鉴别护照的真伪。 这 样一来,任何持盗窃来的或者伪造的护照的人都将被拒之国门以外。可以说,生物信息护照 是目前最安全的护照。 ③现在,很多国家的政府认为有必要推广使用生物信息识别技术制作的证件。美国在 2002 年作了一次人口身份普查,结果发现有 750 万人冒充身份。在其他西方国家,也有不 计其数的假护照、假身份证或者假驾驶证。而假身份证往往成为某些人犯罪的工具。 ④一个文明社会应该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提供便利。 那么, 生物信息证件的使 用是否能方便人们进行合法的活动呢?如果某人持有的一张证件集中了他身体多部位的信 息,那么他是否会成为别人进行肉体攻击的目标呢?识别生物信息证件实际上是对信息卡的 处理,如果各个出入境口岸的信息处理设备不统一,或者使用的算法不一样,那么在使用识 别生物信息证件时错误率是否会升高?所有这些疑问的提出不是没有道理的。另外,今天旅 客通过机场的证件检查口只需要十几秒钟,由于使用生物信息证件需要检查的项目增多,势- 17 - 必会让旅客延长等候的时间。 由此看来, 缩短证件检查时间也是生物信息证件制作技术需要 改进的一个方面。 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历来如此。人们为了安全而发明了更先进的技术,但是不 法分子也会想出蒙混过关的种种手段。 例如, 他们可以用明胶制作能骗过检查设备的假手指。 明胶手指按出的假指纹与真手指按出的真指纹差别甚微。 但是, 更先进的检查设备还是能够 分辨出真假手指之间的湿度、电阻率、透明度、密度等指标的不同。尽管生物信息证件存在 遗失、被盗和被人复制的危险,但是只要持有者保守密码,被盗用的和复制的证件仍没有效 用。 1.下列对生物信息护照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它是“免签证计划”成员国公民 2006 年 11 月 30 日进入美国时必须拥有的特殊护照。 B.它足以数字化和集约化的方式存储了持卡者身体多个部位的生物信息的证件。 C.它是存储了持卡者身体多个部位的生物信息并能以光学读出方式辨认真伪的证件。 D.它是用生物识别技术制作并可以将任何假护照拒之国门以外的目前最安全的护照。 2. 作者列举美国在 2002 年作了一次人口身份普查发现有 75O 万人冒充身份, 其他西方国家, 也有不计其数的假护照、假身份证或者假驾驶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④⑤两节内容,把当前“生物信息证件”还存在的弊端补充完整。 ①持证者有可能成为被人进行肉体攻击的目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旅客通过证件检查口时势必等候更长的时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C 2.推广使用生物信息识别技术制作的证件的必要。 3. ②使用识别生物信息证件时错误率可能会升高 ④生物信息证件存在遗失、 被盗和被复 制的危险。12.千年古道- 18 - ①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 藏的马匹、药材交易,并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 ②藏人嗜茶,汉文史料中有藏人“嗜茶如命”、“如不得茶,则病且死”的字样;藏族 民谚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可见藏民对茶的情感之炽,依恋之深。 ③数千年来,茶叶沿着古道源源不断输入藏地直至拉萨,再向西延伸到喜玛拉雅西端的 普兰县,商贸则通达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诸国。因此古道被学术界定义为“世界上海拔 最高的中国古文明传播的国际通道”。 ④茶马古道沿途,有着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壮丽最动人的山水。这里的世界静得出奇,大 山全都沉默不语。那是一种惊心动魄苍茫和旷世的沉寂。那种苍凉、严酷之美,轻易就把人 带入史前时代。夏季,雨水汪洋恣肆;冬季,雪水清碧如玉。它们从无数大山上奔泻而下, 迅速汇聚,很快流淌到无数的大江和河流中。人行古道,放眼高原,远山显露出强劲而优美 的山脊,它们是那么险峻, 又是那么秀美, 充满了张力。淡淡的山岚, 使它们显得英姿勃发, 十分年轻。如果说山脉架起了西藏的骨骼,那这些江河就是西藏的血脉,它们奔涌流动,为 高原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为高原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⑤除却大山大川,茶马古道沿途还有极富灵性的石头和无比奇妙的云,以及超凡脱俗的 天光。那历尽沧桑的石头,那一逝不再永不重复的云,那亿万年来不老的蓝天,那似乎来自 极地或外太空的光芒, 它们组合成的色彩令人激动不已。 如果在晴天的晨曦中和晚霞里走过 西藏的大地,你一定会为那种剔透明朗的光泽所震慑:只要看到一眼,只要沐浴一次,人生 便因之而生辉。 ⑥茶马古道同时也是虔诚的藏民转朝圣之路,古道沿途一些民间艺术家于过去漫长的时 日中,在路边的岩石上、玛尼堆上雕刻了无数的经文、咒语,绘制了众多的佛陀、菩萨和高 僧的形象,还有一些神灵的动物形象,如鱼、蛇、猫等等,当然也有一些被视为神异物的形 象,如海螺、日月星辰。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造像为古道那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份神圣和庄 严,也为那遥远的地平线增添了几许神秘?? 1.根据提示,用第①段中的材料,完成对“茶马古道”的定义。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代贸易通道。 2.第②段中引用汉文史料藏族民谚的作用是什么? 3. 第④段中划线的“如果说山脉架起了西藏的骨骼, 那这些江河就是西藏的血脉”这句 话用比喻的方法突出了西藏什么样的特点?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茶马古道的特点。- 19 - 参考答案 1.以马帮运输川、滇的茶叶到西藏换回马匹、药材 2.说明藏人嗜茶,对茶叶的情感之炽,依恋之深;使说明内容详实,令人信服。 3.答题示例:这句话用比喻的方法突出了西藏这样的特点:山脉挺拔雄壮,支撑出西藏粗 犷的轮廓;水流涣涣,滋养了西藏的每一寸土地。山水纵横,使西藏这片土地神奇而富有生 命力。 4.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中国古文明传播的国际通道;茶马古道沿途有世界上最壮 丽最动人的山水、极富灵性的石头和无比奇妙的云,以及超凡脱俗的天光;茶马古道沿途路 边的岩石及玛尼堆上有丰富的宗教文化雕刻、图绘。13.谈汉字 ①(甲) 汉字是现今世界上年岁最大、使用人口最多、使用地域最广的一种比较独特 的文字。据研究,它已有 6000 年的历史,比古老的拉丁文产生还早。据统计,五大洲用汉 字的人达 15 亿多。研究汉字的学者遍布全世界。从历史看,汉字在世界上起到了很好的交 流文化和增进友谊的作用,并非到 21 世纪才开始发挥威力。丝绸之路的时代,不可能跟哑 巴做生意,得通过语言文字作媒介。自古以来,周边邻国乃至太平洋此岸彼岸,都靠汉字传 递信息,交流文化、科学。日本便是突出的例子。汉字功劳之大,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可比。 ②对待汉字,有两点特别需要提高认识:有人把汉字说得一无是处,认为文明古国近代 变得贫弱,都是因为汉字拉了后腿,恨不得明天就废除它:有人把汉字说得十全十美,好到 家了,认为简化不得,改动不得,千秋万代不许变。我看,“汉字该死”和“汉字万岁”两 种极端的观点都要抛弃。 在可见的未来, 以至在可以想象到的未来, 要废除汉字是不可能的。 (乙) 汉字能否万岁万万岁?不会的,它总要变。变成什么样,我们也想象不出来。看待 汉字要用发展的观点。 ③天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汉字本身的构造方法、使用方式有它的许多特点、优 点,但也并不是那么无疵可指, 好上天了。 最大的缺点就是,初学 500 字的阶段认识、理解、 记忆、书写都很困难。汉字的笔画太复杂,不像拉丁字母那样简单。汉字的结构也复杂,很 多字相似难辨。如自己的“己”、已经的“已”,就差那么一点,越简单越易错。 汉字初 学难,远远不能满足儿童求知启智的需要,相反成为他们发展成长的障碍。不过,学汉字也 不是从头到尾都那么难。要是那样的话,中国就没有知识分子了。开始学 500 个字,非常困- 20 - 难。学到 500 字以上,稍宽松些,还比较困难。学到 1000 字以上,汉字所具有的许多优越 性中的容易学的特点就明显地表现出来。 ④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找到克服汉字初学难的圆满的解决办法。直到现代、当代还 在找,没有哪一家敢说我的识字方法是最圆满的。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少数几个人、一个 学术团体或科研机构,在很短时间内找到一个万全的办法。只要向前迈进一步,多解决一个 问题,就应该鼓励倡导,不能求全责备。因为最后解决问题就靠这点点滴滴的进步。我们只 有勇敢地面对困难,主动地多方地寻求解决办法,才可以逐渐达到相对的圆满。1.用文中词句填空。 汉字的功劳极大,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可比。但就是有人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也有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种观点都 应该抛弃。我们看待汉字要用 的观点。当然,汉字也存在初学难的问题,我们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才可以逐渐达到相对的圆满。 2.请对画横线的(甲)、(乙)两句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 (甲)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③段中,作者说汉字“很多字相似难辨,如自己的‘己’、已经的‘已’,就差那么一 点”。请举出其他“相似难辨”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4.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 材料 进入计算机时代, 有人认为汉字输入难, 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解决 了这个难题;有人认为汉字输出(编辑、印刷、出版)难,王选等人研发的“汉字精密激光 照排系统”解决了这个难题。参考答案 1.汉字该死 汉字万岁 发展 主动地多方地寻求解决办法 (共 2 分) 2.甲句:(1)“现今”“世界上”两词,分别从时间和地域范围上起限制作用,语言准确 严密 (2) 从“年岁最大, 使用人口最多, 使用地域最广”三方面概括汉字的“独特”之处,- 21 - 表达严密、语言简洁 (3)连用三个“最”字,突出强调汉字与其他文字相比的“独特”之 处 (4)“年岁最大”一词,比喻汉字的历史悠久,非常形象,口语化,幽默风趣 (5)“比 较独特”,准确,严密(答出一点即可。2 分)(共 4 分) 3.略 4.略14.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运送 茶马的“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以茶易马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 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 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 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 (注: 换取) 实行官营”, 马, 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 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 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 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 “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以补充军费之需外, 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 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人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 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 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是藏族平时 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 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从唐、宋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 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 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 把以“茶 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 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 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 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 这样, 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 骡铃声声, 马蹄阵阵, “茶 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22 -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 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 低估。1.文意把握:根据全文内容,简洁说明什么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品感受:试写出表示本文说明顺序的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点概括: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段落分析:第四段中说明元代在“茶马古道”发展史上重要举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句理解DD文中点明“茶马古道”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内容探究DD根据文章有关内容证明:“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或: “茶马古道”是 由于汉藏民族间的“茶马互市”而形成的运送茶、马的交通路线 2. 唐代、宋代、元代、清代(或唐代、到宋代、元代、到了清代) 3. 宋朝统治者和藏族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 4. 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 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 5.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6. 文中说“古道”晚于“互市”, 文中又说到唐代文献中只对“茶马互市”有所记载,所以 “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15.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3 -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师传统心甘情愿建筑艺 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 54 公里,南距东观镇仅 2 公里。它又 句“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以后 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年建成一座的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志愿人员式建筑群,占地 10642 平方米,建筑面积 4175 平方米,分 6 个大院,20 个小院,313 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 高 10 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项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 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 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 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 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 项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项的平房,既表现了偷上的尊卑有 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项有走道 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帧弊中危 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 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 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选自山西旅游网) 1.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 ,俯视呈 ,整个大院显得 。 2.如果说第③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 那么文中 画线句则运用 的说明方法,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 。 3.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5.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请你为乔家大院这 座三晋句宅拟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语文简明生动,有一定创意。(不要用原文语句)- 24 - 参考答案 1.城堡式建筑群 “帧弊中 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2.打比方 乔家大院在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3.过渡作用,提示引出下文说明的重点 4.不能。第 5 段交待了乔家大院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5.例:商界奇才乔氏致庸抱负远大汇通天下 华夏名宅乔家大院历史悠久驰名中外16.汉文化与筷子 ① 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力切开,用叉子叉着吃; 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 文字。 ② 人类社会 ,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 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 才会有的工具。人用刀叉获得区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 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 其三是用筷子进食。 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 尚待考证。 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筷子是汉文 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③ 当今世界分布上,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新加坡 外,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中国还有部分兄弟民族,如维吾尔等也是用手进食的,非洲多是 用手进食的,欧、美、澳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 ④ 筷子,原名“箸”。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将筷子仍叫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 什么时代开始, 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 我不知道。 从书中查到, “纣为象箸, 而箕子唏” 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箸,箕子感到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五的奢侈。因此,我们 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⑤ 既然称箸, 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呢?据说, 这是由船民开 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 “行船走马三分险。 ”船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 在行船时, 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 不许说陈, 因“陈”与“沉”同音, 又在船上不能说翻身, 只能说转身, 因船上忌“翻”字。 “箸”与“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因此忌用“箸”。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 25 - “箸”改称为快,但快是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筷”字。为什么用竹字头,因筷子是竹子 做的。 ⑥ 今日西餐桌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虽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用金子或 银子,甚至镶上宝石,经过有名的艺匠精心做出来的,放在洁白的桌布上,熠熠发光,但它 毕竟摆脱不了它原始的、 野性的痕迹。 而筷子则是手的延长, 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1. 第②段中,“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这句中“有人说”三 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2. 写出本文主要运用的三种说明方法。3. 根据第④段文意能否理解为“中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已有 3000 多年了”。请说明理由。4. 用筷子与用刀叉,哪一种进食方式更为文明?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 1.不行。“有人说”表明只是一种说法,尚未得到证实。去掉三字,变成肯定说法。说明不 准确。 2.(3 分,每空 1 分)分类别 举例子 作比较 3.不能。从古书知道商代已使用筷子,但始于何年,尚待考证。 4.用筷子更文明。 今日西餐上的刀叉, 是过去刀叉的缩短, 仍摆脱不了它原始、 野性的痕迹。 而筷子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是异化出来了。16. 量子棘轮 棘轮,在周期力的作用下能产生单向运动。如,用改锥连续拧带棘齿的螺丝钉,螺丝钉 就会不断向深处钻。这是向一侧倾斜的一圈棘齿产生的效应。 量子棘轮, 通过一个振荡信号或随机变化信号可以实现对电子运动方向的控制, 使它们 完成有用运动。 在量子棘轮的研究领域居领先地位的德国科学家彼得?亨吉和他的同事认为, 电子像人们预计的那样自动远离电路负极的时代很快就要结束。亨吉兴奋的说: “你可以让 电子转圈运动,或上下运动,还可以让它爬坡。 ”- 26 - 量子棘轮能使电子在没有有向电压的环境中来回运动。 这意味它能够利用没有电线连接 的电子设备指挥电子随意分流在不同的电器元件间跳跃。 随意分流的单个电子可用来储存量 子信息。经过专门设计的电路块则成为构建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逻辑门。 在低温下,处于电子通道槽底部的电子无法逾越槽两侧的壁垒,经典物理学认为,这些 电子将被永久俘获。然而根据量子理论,这些电子是能逃逸的。电子是一种概率波,没有明 确的方位, 存在逃到势能壁垒之外的小概率。 它可以从两个方向贯穿棘齿型槽, 如果 “壁垒” 极薄,贯穿概率便会大大提高。这一理论,日前已被科学家的实验证实。他们还指出,由于 电子携带热量,量子棘轮也许可用做热力泵,给芯片的微元件降温。对量子棘轮的研究可能 有助于人体分子马达的研究。 我们身体的肌肉就是大批协调运作的分子马达, 它们吸收体内 化学反应释放的无方向能量,并发挥棘轮效应,否则能量之于人体便是无效的。当然,分子 马达不等同于量子棘轮。 另据报道:在量子世界运作的棘轮,不久将用于电子设备中。生物学家正在研制量子锯齿沟 槽,用以分割不同重量的脱氧核糖核酸片段。1.下列有关“量子棘轮”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借助无有向电压的电子设备可使电子定向分流 B.具有转圈、上下乃至爬波等多种电子运动形式 C.通过特定信号控制电子的流向以完成有用运动 D.将促进物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2.下列对第 3 自然段中重要信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电子设备将得到全面更新不再使用电线连接 B.量子棘轮上的电子能在不同电器元件间跳跃 C. 只要经过随意分流的电子就能储存量子信息 D.量子棘轮将应用于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研制 3.对第 4 自然段中画横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分子马达协调运作使其吸收的无方向能量成为定向能量以满足人体需要 B.众多的分子马达协调运作使肌肉产生有效能量以适合人体各部分的需要 C. 肌肉在周期力的作用下完成有用的单向运动以抵消体内能量的无方向性 D. 肌肉将吸收的无方向化学能量进行改造再释放以补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 4.下列对文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7 - A.量子棘轮具有对电子的制导作用,因此电子不仅可以远离负极也可以自动靠近负极。 B.应用量子棘轮推翻了经典物理学有悖于量子理论的观点,验证电子确实是一种概率 波。 C.量子棘轮能吸收电子携带的热量,用它做成的热力泵,最适合给芯片的微元件降温。 D.电子在没有有向电压的环境中能自由运动,也就是说电子没有方向性,可向各处逃 逸。参考答案 1.B 2.D 3. A 4.B17.科学家找到从源头锁定病菌的方法 在人类与细菌间展开的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中,形成“生薄膜”的能力――一种嵌 入粘液性矩阵的大型微生物聚集体――是有机体用于攻击免疫系统、 抗生素和其它威胁的重 要武器之一。 但是, 最近科学家们已经确认了生物膜在细菌抵制抗生素作用过程中所扮演的 角色,因此,人类在击败细菌的道路上或许进入收尾阶段。 科学家已经了解到, 当病菌作为独立细胞处于游离状态时最容易受到攻击, 而当其一旦 结束“浮游状态”在适当位置稳定下来――无论是在轮船的船身,还是在人体的肺部――就 很难再受到攻击,并且其后会在结合致密的生物膜中聚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就会激 活类似于细小水泵的结构, 驱散抗生素的作用, 并且分享能够针对药物提供保护作用的基因, 降低新陈代谢速度或是进入休眠状态,使自己免于被杀死。 研究人员称,答案在于找到能够破坏生物膜的物质。 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的生物膜专家戴维?戴维斯说: “自巴斯德时代开始, 我们就 在致力于消灭和控制浮游细菌,但是我们在控制和了解生物膜细菌方面的成就有限。现在, 我们在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这曾经是人类的灾难源泉。 目前人类面对 的那些数量多得难以置信的会使人体虚弱的慢性细菌感染疾病,通常都与生物膜有关。 ” 臭名昭著的细菌感染通常来自于绿脓杆菌,这种病菌能够感染肺部,使人体变得虚弱, 甚至能使囊性纤维变性患者丧命。这种病菌会在监狱、医院甚至沙滩传播。 鲍氏不动杆菌(又名 AB 菌)感染,也会在受伤士兵中传播。和鼻窦炎和耳部感染这些 更为普通的感染一样,这种感染可能也是由生物膜引发的。 三月版的 《细菌学杂志》 刊登了戴维斯利用病菌自身的化学信号迫使生物膜分解可研究。- 28 - 生物膜会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自动进行分解或合成。 戴维斯和他的同事已经发现了一种以脂 肪酸形式存在的化学信号,这种信号能够“通知”病菌进行分裂。 佛罗里达大学分子生物学家托尼?罗密欧认为,这项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并且表示发 现生物膜的确切形成形式和原因更为重要。 (摘自 《参考消息》 2009 年 3 月 11 日第七版)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属于事理性还是事物性说明文?2.第一段末说“人类在击败细菌的道路上或许进入收尾阶段” ,而最后一段又说“这项研究 仍处于萌芽阶段” ,请问一个说“收尾阶段” ,一个说“萌芽阶段” ,是不是矛盾?为什么?3.为什么当病菌结束“浮游状态”在适当位置稳定下来后,就很难再受到攻击了?请说明理 由。4.目前,绞杀致病菌破坏生物膜的具体方法是什么?请简要回答。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戴维斯在消灭和控制浮游细菌与破坏病菌生物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可喜成绩。 B.绿脓杆菌的感染能力很强,不但能在监狱和医院传播,甚至还可以在沙滩上传播。 C.浮游状态的病菌很容易被绞杀,但当其在生物膜中聚集一起后,就相当难被消灭了。 D.对于如何破环生物膜,美国的专家们有共识,但也有分歧。参考答案: 1.从源头绞杀(锁定)病菌的方法 事理性说明文 2.不矛盾。 “收尾阶段”说的是人类在击败病菌的整个征途中所处的阶段; “萌芽阶段”说的是利用病菌自身的化学信号迫使生物 膜分解的研究实验过程。他们陈述的对象不同。3. 它们会激活类似于细小水泵的结构,驱 散抗生素的作用, 并且分享能够针对药物提供保护作用的基因, 降低新陈代谢速度或是进入 休眠状态。4. 利用病菌自身的化学信号迫使生物膜分解。5.A18.为寻找清洁能源用激光创造微型太阳- 29 - ①科学家计划用世界最强大的激光系统在试验中复制太阳炽热的核心,这可能最终为人 类提供一种清洁能源。 ②经过 50 多年的试验,物理学家希望研制出第一种产生的能量多于消耗能量的核聚变 技术。 ③在今后两星期内,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国家点火装置项目(NIF)的研究人员将 发射 192 条单独的激光束。 这些激光束能够在不到 1 秒钟内产生 500 万亿瓦特的能量, 是美 国国家电网量的 1000 倍。这一能量脉冲将集中于一个微小的氢球,尝试模仿太阳内部发生 的反应。 ④科学家希望在明年完善这一过程,直至他们能引发一种能量产生大量的核反应。 ⑤“我们希望这些燃烧试验将显示,我们制造的能量能超过投入的能量,核聚变能成为 一种无碳能源的来源。 ”NIF 负责人埃德?摩西说: “如果我们成功了,那么公众对核聚变的 看法就会改变,因为它将是最终的能源――无碳、无限、安全可靠。 ” ⑥最初建立 NIF 的目的是检测热核武器的设计。不过,其研究结果也将显示,如何有可 能将核聚变用作一种和平能源。它是致力于核聚变的少数几个国际项目之一。 ⑦法国已开始建立造价 80 亿英镑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该项目利用磁 场而非激光创造核聚变条件。不过,Iter 的首次“燃烧”或核反应预计要等到 2022 年。 ⑧英国领导的一个项目――高能激光项目(HiPER)计划于 2020 年在位于牛津郡的拉瑟 福德?阿普尔顿实验室建造一个核反应堆。 ⑨NIF 的核聚变过程模仿太阳内部发生的反应。与原子分裂开来的和聚变反应不同,核 聚变过程通过巨大的压力和温度把原子挤压在一起, 直至原子发生聚合, 并释放发出巨大的 能量。 (选自《参考消息》2009 年 3 月 17 日)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本文说明的对象( A.核聚变能 B.清洁能源 C.激光)D.微型太阳2.①段中的黑体词“可能”能省略吗?为什么?3.⑤段中有一处标点用错了,请仔细找出来,并改正。4.核聚变能有何特点?- 30 - 5.从文中的信息看,实现核聚变的途径有哪些?6.参照⑨段中对于核聚变的解释,请给核裂变下个定义。7.请你谈谈对“新型能源”有哪些认识和看法,及其奇思妙想。参考答案 1.A 2.不能, “可能”表推测,去掉后就成了肯定,说得就太绝对了。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 5.两种:通过激光实确性的要求。3.将“冒号”改为“逗号” 。4.无碳、无限、安全可靠现和通过磁场实现。 6.核裂变是通过一定的条件将一个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更多质量较小的 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7.略19. 改变我们生活的“天使” ①计算机领域新近兴起的多媒体技术, 使不少人对此现代高科技的结晶产生了种种神秘 的感觉。其实,她并不神秘。在一些城市街头开展的一种电脑彩照业务,就是多媒体技术的 一项应用。 ②多媒体,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单媒体而言的。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角度,我们把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原始信息归结为三种最基本的媒体:声、图、文。传统的计算机只能够处理单 媒体――“文” ,即文字、数字,至多加上图形,给人的是呆板和枯燥的感觉。它不能处理 音频、视频信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两类信息数字化以后,所占空间太大,现有硬件难以 支撑。如:一张普通 3 寸高密软盘可存两册《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的文字,若用来存图像, 仅普通计算机屏幕那么大的一张就“涨库”了。多媒体技术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使电脑成 .. 为能同时处理三种媒体的集成信息系统。 ③电视能传播声、图、文集成信息,但它不是多媒体系统。[A]通过电视,人们只能被 动地接受信息,不能处理这些信息。[B]电脑则不同,人们可通过编程让它完成指定的工作, 即实现人机对话,称为交互性。[C]多媒体兼二者之长,集成和交互是其精髓。[D] ④电脑技术与电视技术融合而成的多媒体技术在与通信技术结合后, 一旦普及并实现全 国乃至全球联网,那么,传统电脑将一改刻板的“盲聋哑”形象,变成一位既善解人意又美 丽动人的“天使” ,那时,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将是――- 31 - ⑤可视电话使您和您的朋友虽天各一方,却交谈甚欢,如________,近在眼前。 ⑥学生可以不必到学校上课, 可通过电视与老师、 同学讨论问题, 同样有________之感。 ⑦每台与各种资料信息库、 图书馆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就是一个庞大的、 易于检索的声 像图书馆,可以使您________,胸怀天下。 ⑧电视会诊有如神医下凡;电视购物、电视会议等为您节省时间,也缓解了交通。?? ⑨这么高精尖的产品,没有相当的专门知识能享用吗?请别担心,这位“天使”的特征 之一就是:人机界面更为友好。她丢掉了令人隔膜的键盘以及繁复的《用户指南》 ,人们通 过口述、手摸屏幕等方式进行操作,可以方便地告诉计算机您想做的任何事情。因此不懂计 算机的人,□不识字的人,也可以操作电脑,每个人都可到高科技世界潇洒走一回。 ⑩当您享用了多媒体带给您的那种种便利,您将由衷地感谢这位“天使” 。 1.联系上下文,解释第(2)段中加点词语“涨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9)段横线中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___。 3.下面―句话是从第(3)段中抽出来的,若要将它还原,应放在 A、B、C、D 中的___处。 例如,电视剧再动人,你只能在一边观看;可在多媒体上,你可以让剧情停留在某一点上。 也可以让其重演,高兴的话,还可以改变剧情,叫演员依你的意思演出。 4.第(1) (10)段中画线的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 5.根据第(2) (3)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多媒体”下定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5) (7) (6) (8)段的介绍告诉我们,多媒体技术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 7.第(4)段称多媒体是“既善解人意又美丽动人的‘天使’”。这里的“美丽动人”是指 多媒体__________ 的特征。 8.全文可分三部分,请在二三部分之间用“/”标明。 (1)/(2) (3) (4) (5) (6) (7) (8) (9) (10) 9.从全文内容看,说多媒体“并不神秘”,体现在①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参考答案 1.“涨库”就是超出了软盘的存储量,放不下了。2.甚至 3.应放在(D)处 4.举例子 作- 32 - 比较 打比方 5.是包含声、图、文三种媒体和交互、集成特点的媒体。6.电信 教育 检索 资料 医学 7.具备生动、活泼的声像功能 8.标在(3)与(4)之间 9. (1)现在已运用 于日常生活之中 (2)能满足人们的各种不同需要 (3)操作将很方便。19. 历史上的汗血宝马 金点强 ①1969 年,甘肃武威出土了一件威武的铜奔马,此马三足凌空,气势夺人,郭沫若将 它定名为“马踏飞燕”。据考证,“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极品青铜器物,距今约 1800 年。这件铜奔马的原型,便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汗血宝马。 ②我国古代,曾将汗血宝马称为天马、大宛马(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 盆地)。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 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 ③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 汉使开始频繁来往于西域诸国, 他们在贰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 宛马,于是奏知汉武帝。嗜好宝马的汉武帝闻讯后大喜,特意铸了一匹金马,命使者送到大 宛国, 想用金马换一匹汗血宝马, 结果被大宛国王拒绝, 汉使也在归途中被杀。 汉武帝大怒, 派大将李广利率大军远征大宛国。大宛国人难以抵挡,于是杀了国王,与汉军议和,并同意 向汉朝提供良马。汉军挑选了 3000 匹良马运回中原,但这些马经过长途跋涉后损失惨重, 到达玉门关时仅余 1000 多匹。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将“天马”的美名赐予汗 血宝马。汉武帝还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从此,中原的马 种得到改良,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大幅增强。 ④唐朝时,中原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将义和公主嫁给了宁远(大宛) 国王,宁远国王则向玄宗献了两匹“胡种马”(即“汗血宝马”),玄宗为两马取名为“玉花 骢(骢,读 cōng,一种毛色青白相间的马。)”和“照夜白”,它们还被画进了唐代名画 《照夜白图》。 ⑤在古代,马是战争的利器。汗血宝马体形好、听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在游牧民 族的征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成吉思汗时代,汗血宝马成为蒙古大军发动“闪电战”,横 扫欧亚大陆的重要工具。 ⑥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里,汗血宝马代表着勇气和力量,蕴涵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 被人们称之为“龙之友”和“龙之媒”。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赋诗填词,撰写传奇故事来描写 “汗血宝马”。唐代李白有《天马歌》:“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嘶青云,振- 33 - 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宋代司马光也有《天马歌》:“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 奇,网丝旧画昔尝见,不意人间今见之。” ⑦汗血宝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但近代以来,史料中已很难 见到汗血宝马的名字,汗血宝马在我国几近绝迹。 ⑧按说,引进的汗血宝马有雌有雄,是可以进行繁殖的。但由于我国地方马种在数量上 占绝对优势,引入马种后,都走了“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时,由于 战马多被阉割,也使一些汗血宝马失去繁殖能力。种种原因使汗血宝马在国内踪迹难寻,目 前只有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境内,还生存有数千匹汗血宝马。 1.文章开头从铜奔马写起,有什么作用? 答: 2.⑦⑧两段内容说明了什么内容?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说明的? 答:3.参考下面有关汗血宝马的材料,谈谈你对文章第⑦段中“但近代以来,史料中已很难见 到汗血宝马的名字,汗血宝马在我国几近绝迹”一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 中央电视台 2007 年 9 月 26 日报道, 据中国马业协会统计, 目前世界上汗血马约有 3000 匹,其中 2000 多匹都在土库曼斯坦,现在中国共有 5 匹汗血马,其中两匹是土库曼斯坦前 总统尼亚佐夫分别赠予胡锦涛和江泽民的国礼。 答:参考答案: 1.引出本文要说明的事物―“汗血宝马”。 2.汗血宝马在我国已几近绝迹。先指出汗血宝马在我国已几近绝迹, 接着说明汗血宝马几近绝迹的原因, 最后交代世界上只有土库曼斯 坦和俄罗斯境内还生存有汗血宝马。 3.近代以来, 作为自然存在的汗血宝马种群在我国已经绝迹了, 但还有极少量人工饲养的汗 血宝马在我国生存。只要能理解“几近绝迹”是并未绝迹的意思即可。- 34 - 20.计量雨滴 ①雨是从云层降落的水滴.雨滴有大有小:瓢泼大雨的雨滴直径一般有 3―4 毫米,最 大可达 7 毫米,而毛毛细雨的雨滴直径则在 0.5 毫米以下。 ②为了测定雨滴的大小,人们设计出许多方法,比如雷达观测法、光学雨量计法、摄 影法、面粉球法和色斑法等。 ③雷达观测法和光学雨量计法可实时、大面积地观测包括雨滴粒径及其分布在内的降 雨基本特性,一般只应用于天然降雨的观测。摄影法是用摄影机拍摄出正在下落的雨滴的 相片,然后在显微镜下测量出该雨滴的粒径,非常适用于实验室内观测模拟降雨。面粉球 法是将雨滴收集在盛有面粉的容器中,雨滴与面粉接触后,每个雨滴就产生一个小小的湿 面球,烘干后称重,测出每个雨滴的大小。色斑法是通过测量雨滴在相同材料上形成的色 斑大小推知相应的雨滴粒径,是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量方法。 ④也许有人会问,计量雨滴的大小有必要吗?当然有必要啦! ⑤下大雨时,雨滴击溅可能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表层空隙减少或者堵塞,形成“板 结’,雨滴过大,还会打伤幼苗。因此,观测雨滴是研究天然降雨和人工模拟降雨特征及设 计人工降雨装置的一项重要工作。 ⑥下大雨时,不少电视频道也会开始“下雨”,影像变得模糊不清,移动电话也会出现 杂音变大的情况,这是雨滴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造成的。雨滴大小不同,散射衰减作用 也不同,所以测量雨滴的大小就成了解决这个通讯传输难题的前提条件。 (选文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 分) 答: 2.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答: 3.文章第⑥段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2 分) 答: 4.农田喷灌时,要把水滴直径控制在 3 毫米以下。这是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根据。(3 分) 答:参考答案: 1.计量雨滴的方法与必要性(目的、作用、意义)。- 35 - 2.不能。因为它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去掉后上下文联系不紧密。 3.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大雨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 4.因为水滴直径超过 3 毫米, 水滴击溅可能破坏土壤结构, 造成土壤表层空隙减少或者堵塞, 形成“板结”,还会打伤幼苗。21. 苍蝇的贡献 人人喊打的苍蝇却为人类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苍蝇无鼻子,然而它的嗅觉却十分灵敏。原来,在苍蝇头部有一对触角就是苍蝇的“鼻 子”――嗅觉感受器,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连,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 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 ,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大脑 则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 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 科学家们根 据苍蝇嗅觉器的特点和结构, 把十分纤细的微电极接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 将引导出来的神 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 仿制出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 装在宇宙飞 船的座舱中,用来分析其中的气体成分,也用于测量潜水艇与矿井里的有毒气体,还用于改 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气体色象分析仪等。 ①苍蝇的后面有一对楫翅,是天然导航仪。②苍蝇飞行时,楫翅以每秒 330 次的频率不 停地振动,使苍蝇保持航向。③一旦苍蝇的虫体倾斜、俯仰或偏离航向,楫翅振动平面的变 化便被它基部的感受器所感觉,并向脑子报告。④经过分析后,脑就命令有关的肌肉把偏离 的航向纠正过来。⑤根据苍蝇楫翅的导航原理,科学家们仿制成功了一种振动陀螺仪。⑥它 的主要部件像只音叉,是通过一个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装在音叉四周的电磁铁,使音叉产 生固定振幅和频率的振动。⑦当飞机、舰船与火箭偏离正确航向时,音叉基座和中柱就会发 生旋转,中柱上的弹性杆就会将这一振动转变成一定电信号,传给转向舵,于是航向便被纠 正过来了。 苍蝇还生长着一对结构奇特的比脑袋还大的蜂窝状的眼睛――复眼。 科学家们根据复眼 的结构已研制出一种“蝇眼相机” ,它的镜头是由 1329 块小透镜粘合而成的,一次可拍摄 1329 张相同的照片,其分辨率高达每厘米 4000 线。仿复眼的结构还研制出光学测速仪,可 以测量转体的速度。 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就连“四害之一”的苍蝇也可 成为人类宝贵的资源。 (选自《金属世界》2001 年第 3 期,有删改)- 36 - 【相关链接】 材料一:美国研究人员研究苍蝇的翅膀上分布的 20 块不同肌肉的功能,造出了能绑附 在一根细线上的半自主飞行的机器蝇。机器蝇重量只有 100 毫克,身高不到 3 厘米,能在 100 米上空飞行,人们用肉眼几乎发现不了,它可以拍出极为清晰的照片传回,是名副其实 的“超级间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刀剑神域的装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