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灭 梦 奥是澳洲火什么时候灭意思

感谢刘翔破灭了我们的“奥运梦”
我有一个梦,一个说出来就让中华儿女心跳加速的梦。它是万里长城行走的一百个春夏秋冬,它是颐和园里苍松镌刻的一百道年轮,它是黄河入海百年不倦的旅痕,它是长江潮头托起的三万六千个月圆日升。百年一梦,一梦百年!一首《百年圆梦》将我们的爱国热情带到最高点,所有激情与梦想随着奥运圣火加速燃烧。
2008年8月8日上午,草草结束了课题任务,乘着火车往成都奔去,载着我的“奥运梦”,和所有中国人一样的梦。在成都回家的路上,时间被堵塞的交通极大地浪费着。也许是大家都赶着看奥运直播的缘故。就这样无奈,直到7点终于显露“一丝生机”。心急如焚、久未掌舵的我,夺过了老哥的方向盘,开始了我的“亡命”驾驶。好几次危险超车,差点儿招致车祸,还好只有老哥惊恐的劝责。就在那最后的10分钟,内心的冲动几乎让大脑不受控制。我想这是一个正常的中国人都会有的激动。结果很幸运——丢下车,跑回家,刚好赶上鸟巢绚烂的烟火,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我们没有错过,积蓄已久的奥运激情第一次释放。
8月9日,随着不太受关注的陈燮霞夺得首金,中国代表团赢得了开门红。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中国在奖牌榜上持续领先,对美国的金牌优势一路保持在10枚以上。但是,就在这全民期待所向披靡的“飞人”显灵之时,我们听到了猝然传来的退赛消息。面如死灰、语气沉重的现场报道,让我们仿佛置身于29届夏季奥林匹克的葬礼。刘翔从天上跌落到人间,盲目崇拜的观众和媒体也应该从梦中惊醒。
这当然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结局。但是,改变不了,我们只能接受。坦白讲,第一时间我也很悲哀。悲哀共同属于期待了4年的13亿中国人,更属于肩负着13亿人重望的刘翔。人生总有失意之时,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刘翔也不例外。&&
而我们呢?是不是该好好反省一下近乎疯狂的“刘翔现象”。它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中国田径,让全民的爱国热情得以释放。但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中国田径的悲哀,是缺少寄托的大众的悲哀。假如我们有五六个刘翔,假如我们把同样值得骄傲的乒乓、体操、跳水、举重、射击、羽毛……当成刘翔一样去崇拜,就不至于让刘翔参加那么多非体育的商业活动,也不至于让刘翔备受媒体骚扰而无法正常训练,更不至于刘翔一出场,就形成数万人的亢奋,记者与保安的混战。当然,你可以说刘翔的离开是因为伤病,与过度的追捧无关。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忽略伤病背后的问题,更无法猜测伤病之外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对胜利、光荣、梦想的期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为什么一定要把所有的一切全然寄托在他人身上?如果你已从梦中醒来,亦或你还在梦中哭泣,都请放过刘翔,甚至忘记都可以。4年前刘翔的金牌和今天刘翔的退出,对于你我而言并不代表什么,对于国家而言更算不了什么。如果要以金牌数来衡量国家的实力,此时此刻,我们已有39枚,等于美国的两倍、英国的三倍。但是,这并不能让我们笑到最后,因为我们的奥运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因为我们还不是真正的体育强国,因为我们离真正的科技强国、经济强国、文化强国还有坎坷而漫长的路要走。
感谢刘翔破灭了我的“奥运梦”,让我不再为奥运牵肠挂肚,得到重回现实的清醒。其实真正的原因并非刘翔,而是与刘翔的失败并存的39枚甚至40多枚金牌的成功。因为这39枚金牌已经让我有了足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再奢望过多。因为这39枚金牌已经足以证明原本想证明的一切,足以昭示2008北京奥运的伟大成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你也应该感谢刘翔,感谢我们不再依赖刘翔!
&人生最大的痛苦,绝不在于你没有足够的实力,而在于当属于你的舞台拉开帷幕时,你却遭遇横空打击,痛失证明自己的机会。细细想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体味刘翔失败的滋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特评:奥运梦再次破灭 中国男排未来在何方
09:57:25.0 来源:腾讯体育
腾讯体育6月6日东京讯(记者 车莉)男排落选赛落下帷幕,中国男排以7战2胜5负积9分的成绩位列第六而无缘里约,依旧未能打破32年来从未靠资格赛成绩打进奥运会的魔咒,谢国臣指挥的这一批中国男排又将谢幕,留下的是他们遗憾的背影。
表现超出预期 关键球诸多遗憾
可以说,这一次的冲奥之旅是中国男排最不被看好的一次。去年亚锦赛第三,将命运交到了韩国队手上,只有韩国队积分第七的情况下,中国队才有机会打落选赛,戏剧性的是韩国队恰巧第七,于是一路磕磕绊绊,在外界一致不看好的情况下,中国男排来到日本。
而在参加本次落选赛的八支队伍中,中国队世界排名排在第七位,仅高于委内瑞拉队;从与这些对手的交手记录来看,中国队实力明显不及波兰队和法国队,逊于伊朗队、加拿大队和澳大利亚队,和日本队实力接近,强于委内瑞拉队。
然而中国队的表现却让人吃了一惊,他们以3-0横扫日本队和委内瑞拉队,与波兰队、伊朗队和加拿大队都打满五局才遗憾告负。可以说,每一场球都有机会,却又遗憾失去;里约曾经距离那么接近,却再次梦碎。
中国队屡屡输掉五局大战,主要原因是心理不够过硬、核心作用不够明显。每每打到关键分时,总是顶不下来给人感觉差了一口气,缺乏大赛经验、应变能力、缺乏一锤定音的强力得分手,屡屡看到胜利的希望,却又屡屡错失。
四年四次比赛 何谈比赛经验临场应变
中国男排这次落选赛非常努力,也打出了应有水平,但仍未能逃脱饮恨的命运,这支中国男排身体条件不输世界任何一支强队,但缺乏足够的国际大赛经验是其严重的短板。
在关键时候,需要个人能力,经验,中国队员打大赛,高水平联赛经验不足,主教练谢国臣也表示,打比赛光靠士气是不够的,要多打大比赛,在比赛中积累经验,磨练应变。为国家队征战15年的初辉说,看录像和实际比赛完全不是一回事,在赛场上承受压力的情况下,发挥不出自己的训练水平,还是国际大赛的经验太少了。队员和教练都明白这一点,可是他们却无能为力。
因为比赛太少没有积分,才导致差点连参加落选赛的资格都没有;只要主办世界男排联赛就可以被划为二流而获得更多跟国际强队交流的机会,而地大物博的中国却一次没有主办过;落选赛这么重要的比赛之前,中国男排竟然找不到热身对手只能窝在秦皇岛苦练……
据统计,在备战里约奥运会的四年中,中国男排一共只打过4次国际大赛,其中三次还是亚洲范围:一次世锦赛、一次奥运会、两次亚锦,总场次不超过30场。一支国字号球队,平均一年打不上10场比赛,何谈比赛经验、何谈临场应变。
内外环境封闭 中国男排需要好土壤
内外环境封闭,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中国男排发展的桎梏。教练队员眼界有限,限于外语水平、客观条件等因素,跟外界鲜有交流。落选赛上,法国、波兰、澳大利亚队中很多人都认识,他们在欧洲联赛一起打球,彼此熟悉有的还是朋友;而中国男排除了北京、上海这些引进外援的队伍之外,大部分队员都没有过跟欧美球员交手的机会,赛场见到如何不怵。
作为全国范围内最早引进外援的队伍北汽男排的主教练,李牧感叹自己所受触动最大。外援刚来的时候很不满,他们无法理解中国的排球环境,“怎么能这么打球?”甚至连中国队员的拦防位置都觉得不可思议。
温特斯刚来中国的时候,给李牧讲课,讲了两个小时,一场联赛之后,他带着比赛录像来找李牧,拿着记了厚厚一叠纸的笔记,告诉李牧几分几秒,这个球应该怎么拦,中国球员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说到这里,李牧竖起大拇指,这才是见多识广的职业球员,而中国球员甚至教练能做到这样的,有几人?
2007年李牧第一次带领国少打世少赛,给他的感觉是“震惊”,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高水平球员的团队合作意识、他们的技战术素养,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一次,李牧自费来日本观摩比赛,就是为了开眼界,多学习。
十年前,那支国少队战胜了法国队,而现在这支法国队中,有三名主力都是当年少年队中的成员。当年那支国少能够战胜法国队,为什么若干年后,两个队的差距变得如此巨大。“我们的球员一点也不差,差的是后期的生长环境”。法国队员在欧洲高水平运动队里打职业联赛拿高薪,而我们的球员只能在地方队里拿着3000元的工资,为生计发愁。
男排主帅成烫手山芋 没人比谢国臣更适合
中国男排的每一次失利,主教练谢国臣都会成为责任的背负者、众人的发泄对象,然而扪心自问,纵观中国排球界,还会有比他更适合这个位置的人选吗?
中国男排主教练这个位置,就是烫手的山芋,一次次冲奥不成、一次次比赛失利,主教练就一次次被架在火上烤。大环境不好、队员待遇不好、没有人才储备……谢国臣上任之初也是踌躇满志,带着对这个项目的热爱,也许没有人比他更渴望带领这群男人创造历史,他竭尽全力确保场上阵容稳定牢靠。的确,谢国臣有他的局限和失误,但是这四年,他带给中国男排的改变也是有目共睹,落选赛上的一传、拦网、小球串联,都是四年如一日,一点点磨出来的。
看过中国男排训练的人知道,男排人付出的辛苦不比任何一个项目少。在没有任何名利吸引、没有任何成就感的情况下,谢国臣只能靠思想工作一遍又一遍地“磨”。有人说,谢国臣场上指挥话少,那是平时训练中说得太多,通常是一天训练结束,他的嗓子已经说不出话、头疼欲裂。也有人说临场指挥换成郎平就会怎样怎样,可是中国有几个郎平呢?如果让郎导接手男排,她愿不愿意呢?
造成男排如今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不能把责任全部全都推到教练或者队员的头上。正如身在其中的人所说“像男排这样赚这么点钱、每天练这么苦这么多,换了外国球员三天就不练了”,所以能够依旧坚持站在这儿的,无论是球员还是教练,都是值得尊重的。
奥运梦再一次破碎 最心疼 张晨等老将
奥运梦再一次破碎,最心疼的是几位老将,这也许是他们最后一次身披国家队战袍。本次落选赛,老将张晨表现最为出色,他几乎打满全部七场比赛,是中国队表现最出色的队员。得分、进攻成功率、拦网都排在全队的第一位;袁志依旧是那个一锤定音的多面手,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显示了老将的价值;自由人初辉的防守是中国男排最稳定的保障;崔建军、 焦帅……他们做了该做能做的一切。
为国征战十几年,从弱冠之年到如今已过而立,他们大多成家立业、有了妻儿,他们的肩上更多责任。他们在排球场上历经苦辣酸甜,放弃了很多,回报却很少,如今职业生涯走到尾声,留下的只有满身的伤痕和壮志未酬的遗憾。
岁月不改梦想,生活还要继续。在他们离开之后,中国男排的路将更为艰难。当中国男排无缘雅典、无缘伦敦、无缘里约,当梦想再一次破灭之后,请中国排球的决策者们思考,未来四年、八年、十年,中国男排如何走上正确的方向……
(本文转载于腾讯体育,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xt)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东京奥运胜选灭掉亚裔主席梦
发布时间:
12:43&&&&来源: 南方日报&&&&作者:
  [导读]布宜诺斯艾利斯再一次成为德国人巴赫的福地。1977年7月,德国男子花剑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世锦赛决赛中,1比7落后的不利情况下最终逆转意大利成功卫冕,巴赫正是队中成员。
  德国人巴赫成功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
  托马斯·巴赫根本无法前行,无论是在莫斯科、洛桑还是巴塞罗那,他总会被一群身穿黑色西服的人围住。
  似乎每个人都想要从巴赫那里得到些什么,有时只是简单的握手或一句问候,但大部分官员还是希望能和巴赫谈论一些重要的话题,比如有关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未来等等,因为这些国际奥委会的官员知道,这些话题和自己的前途休戚相关。巴赫就站在那里,后背略弯,声音低沉,慢慢等待周围的人群散去。现年59岁的巴赫同时还是一位经济领域的律师,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准确地说是一个叫做Tauberbischofsheim的小地方,这个来自小地方的男人终将站上大舞台,成为全球体育领域里最有权势的人——托马斯·巴赫,第九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专题撰稿/张力
  “让我们开始演奏”
  布宜诺斯艾利斯再一次成为德国人巴赫的福地。1977年7月,德国男子花剑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世锦赛决赛中,1比7落后的不利情况下最终逆转意大利成功卫冕,巴赫正是队中成员。36年后,巴赫故地重游,在第二轮选举中成功胜出,当选国际奥委会119年历史上第9位主席。
  周二国际奥委会会议于当地时间上午11点开始,103名委员当中有两人没有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分别是涉嫌洗钱被捕的埃及人萨伯特,和以个人原因缺席的芬兰冰球名将科沃。第一轮竞选者所在协会的委员避嫌不具备投票资格,这其中包括德国和乌克兰委员各1人,以及4名瑞士委员。作为现任主席,罗格也不投票,第一轮投票的委员一共93人。
  巴赫此次竞选除了依靠多年积累起来的人脉资源,还有科威特法赫德亲王的支持。本周二出版的《南德意志报》披露,法赫德帮助巴赫争取到48位委员支持,这意味着巴赫第一轮就可以得到半数以上选票。之前预测最少的支持选票也能达到42张。
  但是有法赫德支持并不保险,他之前力挺马德里申奥成功,从而为科威特将来申办留有余地。但最终日本赢得2020年奥运会主办权,再加上韩国平昌举办2018年冬奥会,2022年世界杯又花落卡塔尔,同为亚洲国家的科威特在短期内将很难举办国际大赛。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国际奥委会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申奥和主席竞选的胜利者不会来自同一个大洲。果不其然,第一轮投票,仅有两位来自亚洲的候选人吴经国和黄思绵并列票数最少,委员们在这两人当中再次投票,吴经国率先出局。
  在投票前一天,来自瑞士的竞选对手奥斯瓦尔德批评了巴赫和法赫德亲王的密切联系,“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位独立的候选人,他不是来自某一个同盟,竞选主席位置只是为了体育本身。”奥斯瓦尔德一番话引发轩然大波,道德委员会提醒他注意行为准则,瑞士人不得不对自己的言论表达遗憾。其实在一周前,黄思绵也以更加谨慎的语气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巴赫本人则对此保持沉默。此番巴赫竞选心态非常轻松,甚至都没有再进行拉票。巴赫说:“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那一届世锦赛的情形,我也经常想过或许布宜诺斯艾利斯会再一次决定我的命运。但我希望不要像当年的逆转那样考验我的心理。”
  最终巴赫在第二轮就以绝对优势胜出,他激动地表示:“非常感谢大家今天选择我,这是对我的信任。我渴望成为在场所有人的主席,代表大家的利益。我的大门和内心一直对所有人敞开,让我们一起完成国际奥委会的盛大演出乐章。”巴赫当选还意味着比利时人罗格结束了12年任期,德国人将奥运五环标志奖牌挂到罗格胸前,感谢他所做出的贡献,在场响起长时间掌声。
  第一候选人
  在新近结束的这场国际奥委会主席竞选中,和政商界都保持密切联系的巴赫处境惬意。今年5月,巴赫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将努力成为罗格主席的接班人。作为自始至终的头号热门人选,巴赫甚至不需要去争取委员们的选票,因为他们都会主动找上门来。
  所有人都相信,巴赫将会是未来国际体坛最有权势的人物,他自始至终是9月10日国际奥委会主席选举的绝对热门。所以巴赫要思索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赢得这次竞选,甚至要提前考虑怎样才能战胜兴奋剂的恶魔。
  违禁药物如同幽灵一般,已经摧毁了自行车运动,现在田径项目似乎也在一步步落入魔爪。如何才能摧毁那张试图操纵体育比赛结果的关系网?体育迷们依然热爱着运动本身,但却已经对国际足联和国际奥委会等组织产生怀疑,如何才能帮组织赢回正在失去的公信力?
  最近一份关于兴奋剂从1950年开始就在左右德国体坛的调查报告出炉,让巴赫承受不小的压力,其中也涉及到巴赫本人曾从事的击剑运动。但是巴赫对此坚决回避,“在我当运动员时,包括联邦德国赢得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男花团体金牌时,兴奋剂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在竞选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巴赫不能容许任何关于自己形象的质疑出现。
  财政专家
  这并不是巴赫第一次遭遇类似的信任危机,2008年德国媒体曾曝光他以西门子顾问的身份,每天可以得到5000欧元酬劳,巴赫站出来强调说,人生包括丰富多彩的许多层面,自己和这家公司的合作与他在国际奥委会的任职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必须承认,巴赫在商业上的确很有成就,1985年秋天时他还曾经在阿迪达斯负责国际事务,但在时任总裁的达斯勒先生去世后,巴赫就很快离开了那里。如今巴赫还负责德国和阿拉伯世界经济圈的联系,担任德国阿拉伯商会主席,并因此得到科威特法赫德亲王支持。当然如今竞选成功后,巴赫肯定要卸任这一职务。
  当然巴赫也不用为一些负面新闻过于紧张,那些在酒店大堂请他留步的人们,对此根本就不感兴趣。因为埋藏在他们心中的问题只有一个:巴赫先生,你能为我做些什么?当你坐到主席位置后,会给我什么职务?
  巴赫很聪明,他知道应该如何赢得选票,和每个人说话时都保持着和蔼的态度,但是绝不会轻易给出明确的答案。巴赫通常都会说:你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让我看看如何才能最好施展你的才能,回头一定要记得联系我。
  当你看到这一幕,看到巴赫疲惫地和每一个人重复着同样的交谈时,一定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个托马斯·巴赫,他的头脑里有很多改革性的想法,并且对于自己现在进行的政治游戏深恶痛绝。
来源:体坛周报
相关阅读:
网友最近网络问政的领导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灭澳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