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资料

(10分)(1)原因:侵会日军集体屠杀遗址;遇难同胞丛葬地之一。人数:30万(或30万人以上)。年份:1937年。(4分)
(2)规定: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能够引起共鸣,并与具有一定意义的事件密切相关的历史遗产。)特殊作用:具有警示意义。(2分)
(3)规定:真实性和完整性。意义:反映了人类自身在过去造成的不可挽回的错误,告诫世人不应重犯历史错误。(或牢记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等。)(4分)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民族主义是最能拨动人们心弦的情感。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伴随着现代化的进展,民族国家逐渐建立与发展,并成为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欧,工业革命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的,由此形成了国民经济,国内经济联系紧密,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凸显了民族国家的重要性。霍布斯鲍姆说:“经济所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显然是依国家的疆界而定。尤其是19世纪,经济基本上是以国家为单位所进行的国际贸易,而非以国际大都会为单位的世界模式。”
大机器生产以其巨大的力量摧毁了农业社会的乡村、行会等等各种共同体,人口自由流动,人们失去了原有的已经习惯了的共同体环境,感到无助和恐惧,选择了民族共同体作为新的寄托。
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人口越来越集中在城市中,生活方式趋于同质化,人们相互之间的差异减少,便于民族主义传播和彼此相互认同。
&铁路等新的交通运输工具促进了在欧洲范围内的人员流动,通过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加深了人们对自身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区别认识。报纸、杂志、广播等现代传播手段兴起,教育逐渐普及,便利了民族主义的传播。此外,统治者也利用民族主义,进行社会整合,加强人们对政权的认同,调动全民族的力量投入到激烈国际竞争中。
&&&&&&&&&&&&&&&&&&&&&&&&&&&&&&&&&&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形态远比西欧完备。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民族的概念。中国的特殊历史背景决定了自身民族主义的特点。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材料三&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 要想动员一种强大的大陆性天佑民族主义并不难。每当美国士兵在执行联合国任务牺牲或被俘时,每当总统为美国军事力量介入的对外政策而痛苦时,每当贸易谈判威胁要支持美国的对手时,一种独特的美国使命感就会在背后出现,使美国人感到实现民主和自由是他们共同的历史责任。
&&&&&&&&&&&&&&&&&&&&&&&&&&&&&&&&&&&&&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民族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⑵结合材料二,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有什么特点?
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在“民族主义”发源地的西欧战后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⑷依据材料四揭示美国式的民族主义本质,列举其在战后的表现。
⑸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如何理性地对待民族主义。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3届浙江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在世界大战的激烈厮杀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各企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根据《大国崛起》相关数据整理
(1)材料一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2分)
(4)鉴于二战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的需要,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1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1年江西省高二5月月考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②20世纪30年代,纳粹政权执行领土扩张政策,冲突扩大到了欧洲。③到1941年,世界上所有的大国都卷入了这场吞噬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几乎所有的亚洲和太平洋国家和地区、非洲部分地区的暴力和痛苦的大漩涡之中。……④随着美国和苏联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盟国于1945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远东国境,根据斯大林的指令,已经用钢筋水泥加固,并且由勇敢的拥有优良装备的远东苏军和强有力的太平洋舰队守卫着。党以及政府除了完成这种难于攻破的防卫态势外,还对远东地区的农业交通、社会文化及其他方面进行异乎寻常的开发。
——日苏联真理报社论《社会主义在东方的胜利》
材料三& 1935年5月,日本开始在中蒙边境不断向苏联进行大规模的挑衅。为了使日本陷入中国战场而无法北进苏联,苏联加强对华援助。……日,苏联为了避免同日本冲突,与日本在进行九个月讨价还价之后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是苏联又一次拿别国的领土与主权做交易……条约签订后,苏联对中国的秘密援助也在不断减少,并逐步趋于停滞。而且,苏联为了遵守条约,迟迟没有对日宣战。只是到1945年8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日本败局已定时,为了争取实现与英、美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对日作战的条件,苏联才对日宣战,与日本进行了20多天的正式战斗。&&&&&&&&
&&&&&&&——朱学勤编《世界全史》
(1)根据材料一,用四句话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并概括材料一关于二战的新观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在远东地区作了哪些准备?(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在二战中的行为。(6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1年江苏省高考真题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置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
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得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卵吉……(1880)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
日本人民业足已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3)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2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部的最适合于他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 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利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造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非洲绝不是一个因为其居民的天生缺陷或低劣而一直处在人类发展进步法则之外的某种野蛮落后博物馆”,非洲史学者巴西尔戴维森提醒人们:“非洲与任何其他大陆一样,拥有需要对之进行严肃研究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历史学家只研究那些留下了书面记录的社会,而没有书面记录的时代和地区则交给了考古学家。……非洲史学家们以跨学科的历史研究方法为其崇尚,也就是说,他们非常强调利用能告诉他们非洲过去发生过什么的任何形式的证据。
——埃里克.吉尔伯特等《非洲史》
材料二 西方心里学包含着一种愿望,或者说一种 需要,那就是把非洲当成欧洲的陪衬,当成一个既遥远又不了解的虚无缥缈的地方,以此来烘托出欧洲自己的智力优越性。
——阿契贝《年论文文集:希望与障碍》
1)依据东非的考古发现,许多现代学者认为,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结合所学知识,在下表中填写支撑该观点的论据。(4分)
2)起源于非洲的人类与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类种群质检存在着怎样的关联?(2分)
3)上述材料要求我们重视怎样的史学方法?反对哪两种错误史观?在研究人类起源问题上,我们尤其要重视什么样的证据?(4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惨案遗址中,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日本的广岛和平公园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选在江东门这样一个不靠山,不傍水的地方……(当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囚禁了一万多名中国的被俘士兵和平民百姓。12月16日晚,日军把他们驱赶到方圆一华里范围内的小山坡用机枪扫射。……1985年挖开这个万人坑时,发现层层叠叠的尸骨共有5层,可见当时掩埋的被害者数多。
——朱成先《把血写的历史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材料二&&& 纪念碑、建筑群或遗址,在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每个被提名的遗产英:……风和对设计、材料、工艺或布局以及文化景观的特性及构成的真实性检测(委员会强调只能接受基于对原址进行完全、细致记录而无臆想情况下的重建),……此外,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特别是那些对众多游客开放的遗址,涉及的有关国家英提供的管理办法,其中包括财产的管理、保存和开放度。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何建在江东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大屠杀期间共有多少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4分)
(2)&&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同属一种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依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哪一条规定进行申报?这类遗产的特殊作用是什么?(2分)
(3)&& 国际古迹遗产理事会会长考尔先生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感叹道:“这里理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申报世界遗产符合其中哪些规定?并概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这类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期终调研测试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海权的历史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的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及其实力的深远影响,早在这些千真万确的原则昭然于天下之前,就已被洞察秋毫……因此海上力量的历史,蕴含着一个濒临于海洋或者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依据。
——
马汉《海权论》
材料二&&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 世界的不平衡:富国和穷国——1970年(表中数字表示世界总数的百分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期间,哪个国家最先控制世界海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19世纪中期推动英、法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该时期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穷国”落后于“富国”的原因。(4分)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的爆发有其社会根源,那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国家利益所致 战争中任何参战方都会根据时局考虑自己的站队位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背景资料:中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80%),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达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至70%,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结束,历时14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决不单单是为了灭亡中国,更重要的是想把中国当作北侵苏联、南下太平洋,并进一步对外扩张、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基地”和“跳板”。日本法西斯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其中,死亡人数达2100万。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中国战场共消灭日军150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对世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战略支持作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苏联战场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二战欧洲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从此,苏联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从战争初期的失利,到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后转入反攻,再到攻克柏林,苏联军民经历了1418个日日夜夜的残酷战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写下了苏联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在1941年至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有2700万人英勇牺牲,其中军人866.84万人;物质损失按照1941年的价格计算,达6790亿卢布。苏德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具有深远的影响。绝大多数苏联及俄罗斯学者和很多西方学者战后都认为,如果没有苏联的顽强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将难以预料。
[责任编辑:冯玲玲]
【上篇文章】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相关新闻国防部网客户端 |背景资料:中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80%),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达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至70%,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结束,历时14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决不单单是为了灭亡中国,更重要的是想把中国当作北侵苏联、南下太平洋,并进一步对外扩张、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基地&和&跳板&。日本法西斯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其中,死亡人数达2100万。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中国战场共消灭日军150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对世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战略支持作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苏联战场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二战欧洲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从此,苏联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从战争初期的失利,到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后转入反攻,再到攻克柏林,苏联军民经历了1418个日日夜夜的残酷战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写下了苏联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在1941年至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有2700万人英勇牺牲,其中军人866.84万人;物质损失按照1941年的价格计算,达6790亿卢布。苏德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具有深远的影响。绝大多数苏联及俄罗斯学者和很多西方学者战后都认为,如果没有苏联的顽强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将难以预料。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选修三第53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国际关系&教学讲义&(书利华教育网)&&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第61课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国际关系[考纲要求]1.第二次世界大战 2.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3.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生用书P298]1.背景(1)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它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2)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3)慕尼黑阴谋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2.爆发(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德国闪击北欧、西欧,英法联军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占领法国,法国成立维希政权。(4)不列颠之战:希特勒下令执行“海狮计划”,武力入侵英国,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1)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力量大大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年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1)攻克柏林: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2)日本投降: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6.意义(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战争的胜利为战后基本清除德国、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势力,扫除两国浓厚的封建主义残余,使之走上和平、民主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血腥的战争体验也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世界形成了两极格局,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诱导、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战争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原子能技术、现代空间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起了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7.反思(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它历时6年,波及61个国家和地区的20亿人口,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昭示人们:各国必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威胁和挑战,才能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史论归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它带给人类的灾难也是前所未有的。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也给侵略国人民带来灾难,战争就是灾难,我们必须反对军国主义的复活,捍卫世界和平,绝不能让二战的悲剧重演。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为了应对人类发展的共同挑战,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团结斗争。主题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史料研读]史料一 “我们与希特勒或他们的匪帮永不会谈,永不斡旋,我们将在陆地上、海洋上、天空中与他们战斗,直到把笼罩阴云于大地的一切敌人消灭为止。”“……任何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支援。任何与希特勒为伍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过去25年里,没有人比我更加始终一致地反对共产主义。凡是我谈过的关于共产主义的话,我决不收回。”――摘自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1941年6月)史料二 丘吉尔曾经说道:“我们愿意看到德国躺到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到手术台上。”――摘自《丘吉尔的广播讲话》(1941年6月)[问题] 史料一反映了丘吉尔怎样的政治立场?丘吉尔为什么宣称要“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根据史料二说明,丘吉尔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战争结局?为什么?[解读] 史料来源丘吉尔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1941年6月)、《丘吉尔的广播讲话》(1941年6月)关键信息“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没有人比我更加始终一致地反对共产主义”“德国躺到坟墓里”“俄国人躺到手术台上”理清层次史料一主要阐明了丘吉尔对法西斯德国和苏联的基本立场,史料二进一步强调了史料一中的立场获取结论史料一反映出丘吉尔既反对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因为只有联合苏联共同反对法西斯,才能维护英国的利益。史料二说明英国希望看到法西斯德国和社会主义苏联两败俱伤。因为丘吉尔既痛恨侵略自己的法西斯德国,又顽固地坚持反对共产主义的立场[史料拓展]1.全面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德日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2)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对二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少援、被各个击破的境地,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去遏制法西斯国家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4)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英、法、美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5)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德国一直担心开战后东西两线作战,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也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战争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中、美、英、苏等同盟国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旨在反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正义的。(2)团结就是力量。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力量的形成和发展却需要团结。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依靠团结形成的强大力量取胜的。(3)战略指导正确。战争在几个战场同时展开和进行,如何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是一个突出的问题。(4)战争动员有力。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时间持久、消耗巨大的战争,战争的胜利依赖于雄厚的物质基础。通过战争动员调动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学生用书P300]一、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1.背景(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基础。(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3)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2.序幕: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冷战的序幕。3.特征(1)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2)具有地缘政治与战略的特点,以及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4.表现(1)政治: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苏联组织成立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来应对。(2)经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苏联组织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3)军事:美国倡议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组织成立华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二、美苏争霸1.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的美苏关系(1)特征:既有紧张对峙,也有缓和,但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2)表现: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访美。2.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关系(1)特征:由对峙走向缓和。(2)表现:尼克松政府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推行多极均势外交。苏联开始推行“缓和”外交。3.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关系(1)特征:战略优势转向美国,美苏关系再次“缓和”。(2)表现:美苏签署了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议。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1.联合国(1)建立: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2)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成国际合作。(4)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不得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5)作用①维和行动:有助于控制局部性冲突的升级,并达成众多裁军协议。②保护人权:《世界人权宣言》《儿童权利宣言》,人道主义援助等。③推动非殖民化。2.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1949年、1950年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共同要求裁减军备、禁止核武器、保卫世界和平等。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主要内容是和平解决争端,反对核战争。4.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1)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的亚非新兴国家的反战运动。(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3)20世纪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史论归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制”都是经过世界大战,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打破后重新建立的国际关系新格局,而且都是世界大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虽然表面上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但它们都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因此都是不能长久维持下去的。主题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史料研读]史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丘吉尔:富尔顿演说史料二 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希特勒干他发动战争的勾当,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说什么只有讲德语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丘吉尔先生干他发动战争的勾当,也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他硬说只有讲英语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负有决定世界命运的使命……英国的种族理论使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得出这样的结论:讲英语的民族是惟一的最优秀的民族,应当统治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问题] 根据史料一,概括丘吉尔的主要观点。根据史料二,概括苏联对富尔顿演说的主要反应。[解读] 史料来源丘吉尔:富尔顿演说、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关键信息“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先生干他发动战争的勾当,也是从散布种族理论开始的,他硬说只有讲英语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理清层次史料一指出苏联已经控制了东欧国家,欧洲已经分裂;史料二斯大林对丘吉尔的言论进行了反击,认为丘吉尔企图重新挑起战争获取结论史料一中丘吉尔的主要观点是中欧和东欧各国均被苏联的高压政策所控制,史料二中斯大林认为丘吉尔等同于希特勒,是发动新战争的罪魁祸首[史料拓展]1.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制(1)相同点①都是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体系,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②都是大国之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和相互妥协的产物。③都是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势力范围而建立的新的国际关系,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④都以召开国际会议和签订一系列国际条约为基础形成的。⑤都对战败国进行处置。⑥战后都建立了一个维护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国际机构,即一战后的国联,二战后的联合国。⑦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瓦解、崩溃。(2)不同点①影响深度和广度不同。雅尔塔体制远远大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②扮演的主角有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英法在欧洲,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体现了英、法、美等大国意志;雅尔塔体制则是美苏在全球各地,体现美苏两大国的意志。③形成过程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结束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则是二战接近尾声时到二战结束后经过近十年时间的酝酿而逐步形成的。④体系的性质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雅尔塔体制则由于二战的反法西斯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介入而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及大国称霸的性质。2.美苏冷战的影响(1)美苏长期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都不敢轻易动武,在战后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2)美苏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战争大举用兵,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3)冷战也导致了美苏战后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破坏民主与法制的行为,如苏联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美国迫害进步人士等。(4)冷战在人们的心理文化方面也投下了阴影,冷战思维至今余毒未消,如美国借人权等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培植反华势力等。(5)冷战所造成的一些地区冲突至今没有解决,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频发。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学生用书P301]一、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1)背景:二战后初期,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南北政府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和冲突。(2)经过①爆发:1950年6月。②扩展:美国操纵“联合国军”直接干涉朝鲜内战。③中国参战: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④结束:1953年7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2.越南战争(1)背景①二战后,越南独立以后开展抗法斗争。②美国扶植傀儡政权,越南分裂局面形成。(2)经过①爆发:年,特种战争。②升级:1965年美国发起局部战争。(3)结果:越南人民胜利,美国从越南撤军。3.中东战争(1)原因: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2)含义: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5次战争,统称为中东战争。(3)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4.印巴战争(1)根源:1947年6月,英国的蒙巴顿方案将印度按宗教信仰分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2)原因: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美苏向印巴出售武器。(3)导火线: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4)过程①第一次:年,双方划定了停火线,规定印度控制克什米尔五分之三的土地,巴基斯坦控制五分之二的土地。②第二次:1965年;第三次:1971年。5.两伊战争(1)原因:各种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交织在一起。(2)经过: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1988年。(3)影响:两伊战争造成了两伊经济的全面倒退,造成了中东的分裂,为美苏等大国插手海湾地区创造了条件。6.海湾战争(1)背景①1990年7月,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8月2日,伊拉克出兵占领了科威特,引发海湾危机。②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决议,要求伊拉克撤军,后来又通过决议,准许对伊拉克使用武力。(2)经过①空中打击: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空中打击,海湾战争开始。②地面进攻:2月24日,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起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③战争结束:2月28日,在伊拉克宣布接受联合国的多项决议后,多国部队停止军事行动,海湾战争结束。(3)特点①海湾战争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②海湾战争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③海湾战争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现代战争所产生的诸多新特点。二、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①政治上,粗暴干涉他国内政,强制推行西方的政治模式与价值观,竭力鼓吹“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以干涉和颠覆发展中国家。②经济上,通过制裁与封锁等手段逼迫对手让步。③军事上,避开联合国的授权,使用武力对其他主权国家进行威胁或攻击。④思想文化上,通过“和平演变”方式对别国进行大力渗透。(2)恐怖主义: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恐怖主义已上升为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该事件使国际社会深刻认识到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只有加强在反恐斗争方面的国际合作,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是彻底解决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3)传统的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仍然在很多地区存在着,成为影响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隐患,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局部冲突的发生。2.加强联合国的作用(1)缓和地区冲突:联合国通过调查、调解、斡旋、派遣维和部队以及实行经济与外交制裁等多种手段,有效缓解和制止了许多国际冲突。(2)各方普遍重视:进入新世纪后,联合国的作用得到各方普遍重视,几乎所有国家都认识到,只有通过各国共同参与和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对付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3)2000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千年首脑会议宣言》。3.建立新秩序的斗争(1)20世纪70年代①1973年,发展中国家明确提出“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目标,并围绕着改善南北关系、缓和南北矛盾与发达国家展开了一系列对话和谈判。②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2)冷战结束后的斗争①在人类跨入21世纪后,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②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准则。[史论归纳] 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虽然存在着各种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但和平的力量依然超过了战争的力量;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主题 越南战争[史料研读]史料一 我也深知,在美国的眼里,印度支那正是我们遏制政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座冷战中至关重要的堡垒。……在担任国防部长之后两方面事态的发展强化了我考虑越南问题的思路:古巴与苏联之间关系的日益密切,和苏联在柏林进行的新挑衅。两者似乎都标志着共产党人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按照这一思路来考虑问题,在越南加强美国的势力就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了,因为,越南的丧失以及其后的多米诺现象,极有可能使我们失去整个东南亚。――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史料二 它(指越南政权)是我们的产儿,我们不能抛弃它,不能无视它的需求。如果它丧身于威胁它的任何致命危险――共产主义、政治混乱、贫困等等――那么美国将不无理由地要承担责任,我们在亚洲的威望就会降到新的低点。――约翰?肯尼迪[问题] 根据史料一、二分析说明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及越战对美国的影响。[解读] 史料来源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约翰?肯尼迪的讲话关键信息“一座冷战中至关重要的堡垒”“越南的丧失以及其后的多米诺现象,极有可能使我们失去整个东南亚”“我们在亚洲的威望就会降到新的低点”理清层次史料一主要阐述了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史料二说明美国失去越南会降低美国的威望获取结论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主要有:越南是冷战的重要堡垒;认为越南落入共产党手中,整个东南亚会倒向共产主义,动摇资本主义世界利益。南越政权是美国扶植起来的,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有:耗费美国大量金钱;大量美国青年战死;美国在亚洲、世界的国际地位下降。[史料拓展]1.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1)朝鲜战争与冷战①从战争的起因上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②从战争的进程看,朝鲜战争由内战发展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中的“热战”。③从战争的结果看,以38度为界,朝鲜半岛南北分裂,体现了两种社会制度较量的势均力敌。(2)越南战争与冷战①从战争原因上看:美国向越南渗透力量是一种冷战思维,担心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倒向共产主义一边,由此导致越南的国内统一战争发展为美国的侵越战争。②从战争的过程看,苏联对越南的军事援助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也被称为冷战在亚洲的又一次“热战”。③从战争的结果看,美国的侵越战争及其失败,消耗了美国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给美国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并且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实行战略收缩,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开始更多地谋求“缓和”和“对话”,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一度呈现出美守苏攻的战略态势。2.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主题的原因(1)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推动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整个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联系日益加强。(2)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物质损失和心灵创伤是以往的战争无法比拟的。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是各国的共同责任。(3)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优先发展经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4)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随着和平力量的增长,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是人心所向,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学生用书P303])[史观连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评价战争与和平【史观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又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史观运用】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1.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1)战争是一柄双刃剑。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文明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由于世界大战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世界大战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大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种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就成为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最惨烈的战争中产生了否定战争本身的强大力量。二战后半个多世纪没有新的世界大战,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接受。(2)各国开始更加理性地用妥协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一战的教训使得西方大国更加注重妥协的方法,但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法美等国无原则地妥协,采取绥靖政策,客观上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导致二战加速到来。经过二战,各国采用既有原则又灵活的务实的妥协方法,如冷战既体现了美苏紧张与激烈的对抗,又体现出它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3)经过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一次冷战,人类进入问题重重的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依旧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人类只有充分运用理性的方法,抛弃极端观念,抛弃冷战思维,本着宽容的心态积极地妥协地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才有可能维护一个和平发展繁荣的新世纪。2.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1)和平问题是指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和平,发展问题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繁荣与发展。随着历史变迁和时代的推进,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两个重大课题。(2)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虽然结局不尽相同,但它们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心灵创伤,这些刻骨铭心的伤痛需要全人类共同反思。避免战争悲剧重演,维护和平成为二战后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20世纪下半期,在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优先发展经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成为世界的进步潮流。和平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命运,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保障。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兴盛与发达,是人类继续生存的必要条件。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3)二战后的世界仍然是一个问题丛生的世界,人类的命运依旧喜忧参半。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频繁爆发的局部战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以及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急剧增长、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恐怖主义猖獗、艾滋病蔓延等,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对点...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