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特效团队怎样,有国外的水平了吗?

去参加《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下面简称“三打”)首映前,心里是拒绝的。首先,作为一个特效党来讲,《大闹天宫》造成的心理阴影面积不大也不小,作为一种普遍的观众心理,一年之内又拍出一部西游题材的特效片,仅仅一年,特效能有什么进步?其次,“三打白骨精”这样耳熟能详的故事再拍还能有什么新意?马上猴年了,脑子里还都是满满的六小龄童 。但是阵容上不同上部的是,巩俐、冯绍峰(饰演唐僧)内地一线演员的加入让人有更多的新鲜感,单单抱着看《三打》你还能怎么玩的心态走进了影厅,等待电影的开始。然后,可能是没有抱太多希望的原因,一下子就被《三打》给惊到了,当然我认为也是惊到了同影厅的人,从结尾的掌声,和影片中的笑声可以得知。看完感触很多,两部电影之间的仅仅隔了一年,但它带来的改变还是有很多惊喜的,那么这些“眼前一亮”都是些什么呢?思考了两天,开始着手写这篇严肃影评。《大闹天宫》特效到底差在哪?《三打》特效怎么一下就猛了?都说特效只是故事的佐料?特效用不好,不仅仅给观众添堵,还分分钟拖沓了故事。所以,我们不如就从特效开始讲起,从《大闹天宫》到《三打》特效在一年之内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进步。《大闹天宫》影片在特效上的投资逾4000万美金,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动用了8部3D摄影机,全片2400多个镜头,98%的镜头都加以CG特效处理。而且参与《大闹天宫》特效制作的公司之一的韩国MACRO视效公司还制作过《鸣梁海战》(韩国超过1700万人次观看,影片特效常被业界人士津津说道)、《恐怖直播》(韩国),偏偏为什么《大闹天宫》特效就不耐看了?先来对比一下这次《三打》和《大闹天宫》的工作照三打白骨精:我终于知道你们为什么只夸巩俐了!|界面新闻o娱乐巩俐的形象、表演、服装,还是她的变身特效,都值得夸。记得之前《三打白骨精》首映,一群友邻都去看了,看完之后,基本是一水的好评,不过,好评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一件事,就是夸巩俐。
巩俐美,巩俐邪,巩俐是最有魅力反派,巩俐的服装好,巩俐的化妆好,巩俐的变身特效也好,总之,巩俐就是各种好&&
不过,当关于一部电影的所有评价都主要集中在一个角色,且是一个反派上的时候,我们理应警惕。
毕竟,当一部好电影诞生,它的好应该是全方面的,有人可能夸剧情,有人可能夸服装,有人夸表演,有人夸特效,有人也许只是夸其中一两个动人的细节。而对《三打白骨精》,大多是夸巩俐的。
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认同朋友圈的意见,巩俐确实值得夸,无论是她的形象,她的表演,她的服装,还是她的变身特效,都值得夸。
然后,就没了&&
实际上,《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已经是该系列的第二部了,在此之前,还有一部叫做《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电影,应该是前年春节档上的吧。
毫无疑问,那是场噩梦
应该是大年初七或初八看的吧(因为我要过年),结果看完我就崩溃 了,那幼稚的人物,松散的剧情,以及山寨一样的特效。真是叹为观止,充斥着网页游戏的审美,包括上图的特效背景,上图你们自己感受一下。
反正看看完之后,我应该是反反复复在微博喷了一周吧,真是让人崩溃的片子。赚再多,也不妨碍是个山寨大片。
不过,说句公道话,这一部《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比上一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还是要好了非常多。
虽然郭富城的孙悟空,还是挺奇怪的,形象也奇怪。
《三打白骨精》的提升主要在特效方面,这一部的特效,终于不像上一部那么粗糙了。能看得出,两年的锻炼,影片在视觉特效部分,确实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主要集中在白骨精的各种法力展示上,抱歉,我找不到适合的图片,我们只好继续欣赏一下这个很奇怪的孙悟空
巩俐版白骨精的白与黑的造型,以及随之而来的白与黑的魔法展示,都很漂亮,那些雾气、羽毛、柔中带刚的设定,都颇用心,有点大吃一惊。哎呀,还真是有变化啊,看样这几年的视觉特效还真是用了些心思。
或者,我们也可以稍微扯远点,聊聊这版西游记系列的一个幕后人物。
那就是刘晓光。他是本片的制片人。
提起刘晓光,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不过,他还有个艺名,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就是导演阿甘。
一个曾被称为中国的艾德&伍德一样的导演(虽然我始终觉得这样的评价未必恰当)。
作为导演,他是个很有趣的人,因为他一直潜心专研类型片制作。早在2000年初,他就开始了华语恐怖片的探索。比如:
《闪灵凶猛》
《凶宅幽灵》
《天黑请闭眼》
以及之后的伪记录恐怖片《北纬31&录像带》
另外,还有一部非常传奇的电影,叫做《时差7小时》,相信很多人也听过,影片背后的故事就更精彩了,这个有兴趣的,自己百度就好了,我就不展开讲了。
阿甘还导过恶搞喜剧《大电影》系列等等,总之,是个很热衷类型片探索的导演。
一直到2010年上映的《魔侠传之唐吉可德》,成为他事业的转折点。
所谓转折,当然不是分数,而是这片是他首次尝试3D制作影片。据说阿甘是个技术控,且非常痴迷3D,自《唐吉可德》之后,他就宣布不再制作2D电影了,所有精力都转向3D。
于是,就有了2014年的那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不过,这次他不是导演,而是制片人。为什么不亲自当导演,我就不得而知了,只是,关注这个系列,一定不能忘了这背后的阿甘导演(也就是现在的制片人刘晓光)。我仍然相信,他对这个系列,是做出了非常大贡献的。而且,从这两部的表现,特效确实是有进步的,我们还是要实事求是。
就像上面说过的,实事求是的说,《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确实比上一部有进步,主要集中在特效方面(尼玛为什么起这么长的名字,这要写平媒稿件,多写几遍片名是不是要算作骗稿费)。
虽然,这猴子还是那么&&
诶?这孙悟空怎么这么显老呢。
当然,小沈阳的猪八戒
罗仲谦的沙僧
在形象上也都挺丑怪的,表演也是各种尴尬。
包括冯绍峰的唐僧
这个颜色的袈裟也是怪难看的。
如果说,《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是一部可以入选年度十烂的超级山寨大片。《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基本可以提升到一部平庸的特效大片这种评价了,虽然,我仍很难给这片及格(剧情、台词、表演仍然毫无亮点且满是尴尬),但是,大概两星可以有了。上一部则是妥妥的一星片,或更低。
《三打白骨精》的问题基本就是所有华语特效片都有的问题,特效尚可一说,但剧情实在毫无亮点。总有人说,诶?看特效大片哪么多要求,特效好就行了呗。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非常奇怪的。
真想看特效,有太多的选择,很多游戏的开场动画,做得比这些电影还好,看那个多好。对于一部电影,特效永远是手段,却不能(也不该)是主题。也就是说,我们希望有好的特效,来制造更逼真的幻想场景与画面,但是,只有特效不成了放映设备的特效展示片了。
如何在展示更壮观的特效同时,也有一个非常扣人心弦的故事,紧张刺激,人物有趣,再来点笑点、惊险的动作场面,有趣的反转。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部电影都成为经典,却起码应该保证剧情与视觉部分并进吧。
这场《三打白骨精》,我是和一个朋友看的,他是个多年工作经验的影院经理,对电影的认知也比较直接,就是精彩程度至上。而对 三打,他是抱有极大希望的。开场几场视觉部分,他忍不住叫好,因为符合他的期待,视觉特效精彩。不过,大概看了一半之后,就没这么精神了。
事后聊起来,就是都认为这片剧情比较乏味,看久了之后,因为特效精彩带来的新鲜感,会很快被乏味的剧情冲淡,让人觉得无聊。这大概也是为什么特效片不能真正成为佳片的原因。就是,人是无法坚持看两个小时特效的。
尤其是通篇特效,几乎无实景的制作,简直是眼睛的灾难,看久了实在太累了。
《三打白骨精》的问题是,这实在是个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故事,在剧情本身,已经没有任何悬念,而影片也没有在情节上,给予观众任何刺激。一切都像我们熟悉的那样,一打、二大、三打,唐僧说,你走吧。悟空哭。唐僧被抓走,悟空回来,干掉白骨精。
唯一的变化就是,唐僧这个角色,后来会跟白骨精有些交叉,讲些度人的道理,也就是所谓的深度吧,虽然,这个讲得稀里糊涂的,最终的牺牲有意义么?
总之,这部电影在剧情本身没有带来任何新鲜感,一切的亮点,都是视觉上的。这也是我们很快觉得乏味的原因。
同时,相比巩俐的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的表演也基本没什么特点,或者是大写的尴尬。
其实挺喜欢郭富城的,尤其在这些年,他在表演上的努力与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不过他的孙悟空算不上多成功,甚至很讨厌,大概也就只比上一版甄子丹的孙悟空好些。那一版的孙悟空完全是个幼稚病患者。
小沈阳的猪八戒也根本不是猪八戒,那还是小沈阳,只不过变得胖了点,却也还是小沈阳,他演的仍是他自己。
罗仲谦的沙僧大概是想做成蠢萌吧。不过笑点还是有点怪。
冯绍峰的唐僧显然是想要学习大话西游的罗家英吧。必须承认,如今的唐僧都不同程度受到大话的影响,就是喜剧化的唐僧。讲讲冷笑话,卖卖萌,不过,冯绍峰的表演其实也不太好,各种尴尬。
总之,这师徒四人没有一个会让人觉得是很舒服或是很满意的。更无法成为让人记住的西游记形象。感觉下一部,还得换。
最终,让人记住的恐怖只有巩俐了吧,毕竟,其他人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话又说回来,如果能拍下一部西游记的话,兴许就能及格了。因为进步确实还是挺明显的。
昨天我说不喜欢《美人鱼》,被喷成收《三打白骨精》钱黑星爷,那今天我又黑了三打,看样只能是收的《澳门风云3》的钱了。
没错,我确实不会喷《澳门风云3》,因为,压根不打算去看,明知是个烂片,我就不去受那罪了。大体,连骂的欲望都没。
或者,我是《年兽大作战》的水军吧。
更多专业报道,请
0一份影迷带给影迷的电影小杂志,来自微博 @直桃桃淘电影 。每天分享各种最新的电影信息,推荐经典或冷门电影,院线电影推荐和评论,各种电影相关的趣事。以及电影的一切……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怪不得中国电影,做不出好莱坞特效
我的图书馆
怪不得中国电影,做不出好莱坞特效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剧照)好莱坞是三个人同时做一件事,中国是一个人同时做三件事。韩国人遇到新问题,有专人研发新软件。梦工场开发了自己的软件,以至于:中国用的还是手削铅笔,梦工场早用上了自动铅笔。做像样的特效电影,要投资的不光是钱,还有时间。但在中国:“我要最快的节奏,钱可以给你两三倍。”——这也是中国和好莱坞最大的区别。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微信号:nanfangzhoumo讲述中国经典故事的电影《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中国造——它的特效设计来自中、韩、日三国,特效化妆则交给了美国的公司。“三打”中的三女妖,设计灵感来自《山海经》。美术总监傅鸫画了一版草图,发给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公司——他们将为演员做特效化妆。第二天,对方就回了邮件,把草图里箭猪妖身上零星的刺改为浑身密布。“你看这样行不行?”对方问。“太好了!”傅鸫回复。修改后的效果表现力更强。洛杉矶来信提了更多更细的问题:箭猪妖的刺该有多粗、多尖?上面该有什么样的纹路?蛇妖的表皮应该是什么颜色?冒着油、反着光好,还是哑光好?他们甚至在人身上画了草样给傅鸫参考。最终呈现在大屏幕上的三妖,细节繁复,活灵活现,即便在着力最多、最抢眼的白骨精旁边,也让人无法忽视。洛杉矶的特效公司甚至在人体上画出效果给制片方参考。(傅鸫供图/图)傅鸫的太太是美国人,傅鸫老听她抱怨,中国电影没法看,从道具,到场景,到特效,都假。傅鸫也是《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美术总监。“大闹”票房超过10亿,是2014年的票房季军,可是拦不住“特效只值五毛钱”的恶评——御马监平板得像是卡通场景:御马都长一个模样且动作划一;蟠桃园里的蟠桃,泛着不自然的粉红色,像塑料道具……“软件就是那些,技术上也没有区别,”电影后期特效公司Base FX的合成师刘梦很肯定地说,“为什么特效水平提不上去?因为没有一直往细了做。”刘梦做了8年特效,2014年参与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后期制作。做细需要时间。“大闹”全片的特效只用了四个月,而Lily Ng负责的《变形金刚4》中,光是飞船在沙漠里陷落的一个镜头,后期就做了六个月。“好莱坞的魔幻电影,制作周期通常是1到3年。”这位Base FX的制片人介绍。大制作的中国魔幻电影,除了舍得花钱,渐渐也舍得在特效上花时间了:《捉妖记》准备了四年,《寻龙诀》是18个月。“三打”的制作周期也延长至11个月。这些电影的特效,在网友口中,也终于从“五毛钱”涨到“一块钱”乃至“五块钱”。但对投资商来说,这门生意不怎么值当。有人会问:“你花那么多钱,把这个做得这么好,对票房有多大帮助?”“可能是没有帮助。有些制作上很简陋的电影,并不影响拿多少亿的票房。”傅鸫身在纽约,在电话那头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但是你堂堂的中国电影,是不是要做出精致的东西,拿出像《冰与火之歌》那样的东西来?你就应该做得到位,如果不到位,你就什么都不是。”1细节别抠一抠都是事儿在动用“高科技”之前,魔幻电影先得有一个完整的世界。在“三打”里,傅鸫希望这个世界,既有陌生感,又得可信。傅鸫在纽约看了一圈博物馆,又在网上翻了一遍卢浮宫,最后决定造一个混搭的世界:印度北部加一点俄罗斯和阿富汗。博物馆里有大量的东方主义油画,那是欧洲画家旅行到中东地区,用绘画记录的当地生活场景。傅鸫特别喜欢其中一张:一个波斯男人坐在地毯上,正在检验他的刀是否锋利。还有市场上兜售商品、贩卖奴隶的画面,都被他拼接组合,设计成“三打”的场景。傅鸫画出草图,再由美术人员在电脑上绘制成概念图。软件不复杂,主要是Photoshop,要求最高的是手写板,最贵的大约两三万。概念图不能太草,要能看清天气、光线,以及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和比例。比如国王的宫殿里,“宝座的位置、大小、色彩、材质,光从哪来,地上站多少人,每个人手里拿什么东西,要非常清楚”。《三打白骨精》的“云海西国”市场概念图。(傅鸫供图/图)接下来要依照概念图造出模型。市面上很多公司接电影的这种案子。“三打”结尾的白骨巨怪,傅鸫请美国雕塑家Jim Kagel,雕成了一米多高的模型。模型调整确定,再由特效部门扫描成电脑图形。有了“大闹”的前车之鉴,“三打”的特效镜头从2380个减少到1500个,很多镜头不再是纯特效,而是实拍和特效结合,为了让电影更像那么回事。一开头,孙悟空从五行山下蹦出来,山石的爆炸,完全模拟真实。剧组找到刚炸过的采石场,考察冲击波的规模有多大,炸完了石头会怎么分布,然后用挖掘机摆布出爆炸现场,再用特效把四周环境做得更辽阔。爆炸的过程也用电脑特效,石头的分量、飞散的速度,都经过精密计算。最花钱的场景是国王的宫殿。“主要是材料费钱,”傅鸫介绍,“光是宝座上面的雕刻,就要一两个月。烛台也是雕塑完后,再翻成玻璃钢,有的用铜铸成,都费工费钱。”通常,电影道具的概念图不会那么细致。在好莱坞,这是道具人员发挥创作的机会。“要一把菜刀,他们就去找菜刀来,各种尝试,比如是这种锈法,还是那种锈法。”到了中国,却都是按套路来。“你在这个电影里看到一个柱子,发霉,到另一个电影里,发的霉,还是一样的。”傅鸫后来反省,“各方面都输给好莱坞,包括沟通、制作流程以及一般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傅鸫最大的遗憾是“云海西国”的全景,虽然它在电影中只出现了几秒钟。“差一点意思,稍微有点卡通,”傅鸫一通数落,“特别细微的阿拉伯世界的感觉没有出来,包括是不是该飞点鸽子、该有风?细节不够,质感不够突出,光线也不够巧妙。”“细节别抠,一抠就都是事儿。好莱坞会有更多的经费搭在细节上,我们永远是输在这上面。”傅苦笑。2导演:再加200个骷髅,韩国人加了2000个“三打”里最考人的是反派白骨精。细节要丰富,还得让人觉得新鲜。概念图里呈现的油画笔触,导演郑保瑞发现很有艺术感,决定把它做成白骨精在空中飞过的拖尾。“后期要像处理水和烟一样处理这些曲线,但是特意不要过于柔顺的流动感,不要特别写实,”傅鸫解释这种效果,“像绸带飞起来的感觉,但更魔性一点。”这个魔性的设计,有一种出人意料的水墨画的感觉,成了“三打”的一大亮点。傅鸫更看重的其实是技术并不酷炫的那些镜头,“特效难度系数低,但是很精妙,除了想象力之外,还要实现得真实。”“三打”故事里经典的场面,孙悟空抽出金箍棒,在唐僧四周画出一个圈。电影“三打”里,这个圈由一颗颗宝石和金属连缀而成,上面还刻有梵文。这个镜头由中国特效公司MORE设计。“技术上简单,但是理念新颖。”“三打”的后期制片人田欢也很喜欢这个镜头。“特效设计师的绘画功底、细节上的雕琢,都跟审美有关系。国内公司的软件并不差,关键在于审美。”田欢说,“一个审美,一个沟通。”沟通没别的,就是翻来覆去:每个镜头都截图给导演,反复修改。“三打”的1500多个镜头,每个镜头平均返工十二三次,多则一镜三十几次,而这些镜头可能只出现一两秒甚至几帧。电脑屏幕上通过的工作成果,再投到大屏幕上,毛病就多了:这里毛发需要修一下,那根线没有擦干净……有时即便在大屏幕上看不出毛病,依然会有改动。比如导演忽然想到,孙悟空从耳朵里拔出金箍棒来,震动很大,耳边的毛发是不是也该跟着动?制作这个场景的也是MORE,立即照此修改。最让傅鸫惊喜的特效之一,是韩国特效公司Dexter制作的老虎。徐克《智取威虎山》里大获好评的老虎就是Dexter做的。Dexter已有自己专做动物毛发的软件ZelosFur,初始版本是两年前,为制作猩猩毛发研发的。猩猩毛发长,全是黑色,但《智取威虎山》里的老虎,短毛,根根竖起,颜色也随机分布。于是,升级版的ZelosFur,又加入了制作老虎毛发的技术。过去的软件,毛发需要一根一根地“种”上去,一只老虎有三四十万根毛发,工作量惊人。ZeloFur的一项功能,可以让毛发成团地植入。“三打”最后骷髅军团大决战的场景也出自Dexter。那已经是制作后期,片方只给了不到四个月。而Dexter过去做过的项目里,做概念图就要六个月。“总之,在最短的时间里,我们无论如何要做出来。”Dexter的视效总监劳尔笑着说。在首尔的工作室里,韩国人劳尔和他的同事前后设计了上百版骷髅造型,每一版都由导演郑保瑞提意见,再修改。最疯狂的时候,劳尔一周飞北京两次。导演的要求往往模糊。比如白骨骷髅,“导演的意见是,要很可怕,很高档的感觉,”劳尔当时就崩溃了,“每个人对‘可怕’和‘高档’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劳尔给出了“可怕”的版本:骷髅头顶布满钢丝质感的蜷曲发丝,面部则扭曲变形得看不出五官。结果导演说太可怕了。下一版,劳尔只好再改得温和一点。傅鸫对韩国人的工作方式赞许有加:尊敬导演,好沟通,能吃苦。但真正关键的,仍然是技术。特效制作阶段,“导演觉得骷髅兵数量不够,气势没出来,再加200个吧”,加了之后还是看不出气势,劳尔干脆让特效人员加了两千多个。 听上去不难,但并不是复制粘贴那么简单:要让骷髅融入环境,新加入一批,之前做好的环境就得重新来过。每个骷髅还不能长得一样。好在Dexter有新开发的软件:把四十多种各不相同的骷髅拆成头部、身体、装饰、武器等部分,再组合出新的品种来,保证个个不重样。3“不是中国人慢是韩国人太快了”韩国的电影特效制作20年前就开始了,但科幻、魔幻类电影很少——本土市场小,很少人愿意花大钱投资。派得上用场的大多是生活特效,比如电视机里播放的节目、窗户外的建筑,或是把建筑加高。最厉害的是汽车被撞飞,但观众不识货,看不出这些是特效,做得越真,反而越不知道特效的厉害。对韩国特效公司来说,在中国,机会遍地。刚进入中国市场,Dexter得委曲求全。接过一个电影,片方直说:细节不好没关系,只要能赶上上映时间。两个月后,电影上映,效果可想而知,Dexter被业内外骂得很惨。他们打死也不再接这种电影,公司简介里,也绝口不提这段“黑历史”。2015年7月,Dexter在中国开了分公司,接了七八部中国电影。劳尔担任执行总监。《智取威虎山》《三打》对Dexter来说,除了时间紧,其余都不在话下。“做《大明猩》的时候,我们就把为难的东西都做了。”劳尔笑着说。《大明猩》是2013年中韩合拍的电影,韩国史无前例的大制作,用在特效上的成本高达7000万元人民币。全片两千多个镜头,只有四个没用特效。电影讲一只猩猩成为棒球超级明星的励志故事。在韩国,讲动物的电影没有成功过,讲棒球的电影也没有成功过。《大明猩》没能负负得正,票房惨败。(《大明猩》剧照)但片中的纯特效角色猩猩,却大获好评。导演金容华把参与制作特效的公司合并,组成了Dexter,成了韩国最大的特效公司。劳尔当上视效总监不久,发现公司的一个“秘密”:几乎每台电脑上的三维动画软件Maya,长得都不一样。因为它们都加入了使用者自编的程序,用来解决各种需要。比如有的工作需要不停按鼠标,现在只需要输入命令,就可以由程序来自动进行。这些程序共有一百四十多种,程序的编写者后来都编入研发部门,这个部门现在共有15人,每人都有十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每部电影遇到新的问题,他们就会负责开发专门的软件或插件。劳尔知道韩国和好莱坞的差距。“比小型的公司,我们更强,但跟最大的公司比,他们更强,”毕竟,他们有40年经验,“资金也比较足,能用更高级的人力。”但好莱坞能做的,劳尔觉得,韩国公司也能做。“实在要说困难的,可能是我们还没做过的东西,”想了很久,劳尔说,“比如《末日坍塌》。”这类户外灾难型电影,涉及大量建筑破坏的场景,制作时,需要设计每一块建筑碎片的细节,而且不像人或动物可以真人表演、动态捕捉,只能用运算,这需要数学和物理的功底。Dexter的研发部门有不少这种科技狂人,大学学物理,上过MIT(麻省理工大学),因为对电影的狂热入了行。“越多这种人,公司越有力量。”但劳尔也知道,这种人可遇不可求,简直比找到真爱还困难。Dexter中国分公司招人,单是符合“经验丰富”这条的就少之又少,最后招来的人,有些甚至是白纸一张,得从头教起。“在韩国做一年,相当于中国的三到五年。”劳尔半开玩笑,“不是说中国人慢,而是韩国人快。工作时间就完全不一样,我们不睡觉。”这天晚上不到九点,劳尔和他的韩国同事站在公司门口的寒风中抽烟,中国同事们走得差不多了。“在韩国,早上十点到晚上七点是上班时间,但十一点前回家就会不好意思。”他说。4好莱坞的伙伴好莱坞的学生Dexter的中国分公司,视效总监安载明和视效统筹尹俊熙都会说流利的中文,和中国片方沟通毫无障碍。而这是美国人史密斯·道格拉斯的痛点。在中国两年,他还没学会中文。“语言不通,还要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去理解别人,简直像读心术一样困难。”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道格拉斯1996年担任美国科幻电影《独立日》的特效总监,这部电影获得1997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2013年《寻龙诀》开拍,找到道格拉斯。他和五六百人的特效团队,为这部电影制作了一千五百多个特效镜头。“我的工作是让特效变得易于理解,做到导演想要的风格。”道格拉斯说,“通常美术总监不会全程参与,但这一次,我要求郝艺待了更长时间,这让特效流程进展顺利。”大部分特效的想法和参考资料来自导演乌尔善和美术总监郝艺。比如,日军僵尸爆炸时,身体会炸成沙砾、混凝土和岩石,萨满僵尸则会爆出岩浆。比起20年前,特效技术先进了不少,无论好莱坞还是中国。比如爆炸镜头,一个物体高速运动,火焰和爆炸效果也得高速跟上。20年前的做法是,引爆一个高速运行的物体,再加上快速镜头捕捉,如果用电脑特效制作,则会缺乏细节,不真实。现在的电脑特效,可以制作非常逼真的火焰和烟雾效果。只是很昂贵。“一个包括了爆炸和物理模拟的组合镜头,最便宜是1.5万美元。非常规镜头需要8万到10万美元。”道格拉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你得有一个好故事,能打动人,否则就是把大把的钱扔到了海里。”比起特效,道格拉斯如今更看重的是好故事,“第一次看见新的特效招数,你会被吸引。但到了第二次,甚至就在同一电影的后半部分再来一回,就无聊了。”2012年就开始与好莱坞顶级特效公司工业光魔(ILM)合作的Base FX,更像是好莱坞带出来的学生。2006年,这家中国特效公司在北京创办,只有十来个员工。公司第一次接到美国有线电视公司HBO的项目,工作很初级:一帧帧抠出原始素材画面上的时间标记,再补齐因擦除标记而丢失的人物头发。在美国,没人愿意做这种繁琐又廉价的事情。第三次接到HBO的项目,是迷你剧集《太平洋战争》中一集的特效。这让Base FX获得了第62届艾美奖最佳视觉特效奖。ILM的视效总监帕特里克·塔巴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也让他们开始注意到了Base FX。和ILM合作两年后,Base FX在2014年参与制作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四百多个镜头,其中包括一批全流程镜头——比如,爆能枪的光束被停住的一场戏,这些镜头的特效,从概念设计到最终呈现,都由Base FX承担。Base FX如今有五百多名员工,制作部门则多达15个。这正是傅鸫赞许的韩国和好莱坞共有的模式:“一个人不会做特别多的工作,比如我负责老虎头上的毛,你负责老虎的脚。所以相对比较精,大部分中国的团队做不到分工这么细。”刘梦加入Base FX马上满六年,她发现和中国的其他公司相比,“我们通常是三个人同时做一件事情,他们是一个人同时做三件事情。”在Base FX,特效人员被称作“艺术家”。刘梦则把特效比作“手工产业”,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得花时间磨,精进手艺。前提是,“手工艺人”们得有这个机会。“投资人要有这样一个概念:如果要做更好的特效电影,要投资的不光是钱,还有时间。中国是,我要最快的节奏,钱可以给你两三倍。但效果就得妥协。”Lily Ng说,“这也是好莱坞跟中国最大的一个区别。”本文欢迎微信公号转载。如希望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微信号:nanfangzhoumo。在这里读懂中国南方周末微信号:nanfangzhoumo
馆藏&1215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打白骨精特效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