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山淮海战役纪念塔塔刻着多少英雄的名字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拖动验证码到相应位置第04版:走进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
忠骨长埋英灵山
牙山之巅,“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巍然耸立,20850名先烈的忠骨英魂长眠于此。
  长眠于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的两万多名先烈,是怎样的一群人?
  他们平均年龄仅有25岁,其中最小的只有6岁。这些过早陨落的生命,有的家境贫寒,有的出身优越;有的是务农好把式,有的能妙手著文章;有的身为高级将领,有的只是普通士兵……他们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与日本侵略者及其帮凶展开了殊死战斗,义无反顾地把生命献给了民族救亡伟大事业。
  走近英灵山,走近血与火的历史,聆听这些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穿过纪念堂和英烈廊,便来到了夏侯苏民烈士之墓前。夏侯苏民是蓬莱人,胶东八路军主力团的团长,
&&&&了父子生命中最后一次交流,不久,父亲老人就在颠沛流离和病痛折磨中含恨离世。日,夏侯苏民在第二次攻克高密城战斗中,不幸牺牲。胶东军区追授他“胶东战斗英雄”称号。  张连珠墓、三英墓、理琪墓、王文墓、于克恭墓……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一幕幕英勇抗敌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不少参观者流下了眼泪。先烈的忠骨英魂,凝聚成胶东大地上最震撼人心的红色记忆。  沿着台阶而上,山顶的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是英灵山的标志性建筑。塔高21.37米,寓意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塔身用960块巨型花岗岩石组砌而成,塔名由舒同同志题写。纪念塔于日开工,8月15日竣工。“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革命先烈生前,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处;身后,人民将他们的英名刻在山巅之上,永远安放在内心的至高点。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第A11版:追寻红色记忆 弘扬红色文化
抗日烈士崔敏掩护战友壮烈殉国
名字镌刻在英灵山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上
&&&&YMG记者 李鑫通讯员 赵程 戴少群 唐娅 于洁  崔敏烈士自幼父母双亡,被烟台恤养院收养,受恤养院教员李丙令的熏陶,投身革命,先后参加了天福山起义和雷神庙战斗,不幸被日军海军陆战队包围于雷神庙,英勇就义。  父母双亡,12岁被烟台恤养院收养  “崔敏,原名崔养收,莱阳人,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困,1933年9月,12岁时被烟台恤养院收养。”芝罘区红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崔敏是一位英俊少年,眼大鼻直,皮肤白净,非常聪明,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画得一手好水墨丹青,更爱画钟馗。此外,还吹得一口好洞箫,晚上在教室里吹奏古曲《苏武牧羊》,低回婉转,娓娓动听。他特别喜爱文学,对鲁迅极为崇敬,当时特别流行的鲁迅头像木刻,他能仿刻得惟妙惟肖,是恤养院里最有才华的。  芝罘区红办工作人员说,1936年他高小毕业,被院长褚文郁先生派到《胶东d报》编辑部工作。由于他有较高的爱国热忱,在报社又受到王成钦等爱国青年行动的影响,更加激发了他献身救国的意志。“日寇开始侵犯胶东后,崔敏常常回到烟台恤养院,和同学一起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救亡进行曲》等,并表示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芝罘区红办工作人员介绍。  受革命熏陶,参加文登天福山起义  “崔敏和烟台恤养院教员李丙令,个人关系非常好,受李丙令的熏陶,投身革命。”芝罘区红办工作人员介绍,1935年4月,李丙令因警察枪杀真光女中学生徐明娥事件积极与烟台当局抗争而被当地国民党政府列入黑名单,李丙令于当年秋到恤养院当教员,那时才18岁,并于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任中共烟台市委负责人。由于他年龄比恤养院的学生大不了几岁,所以很受学生欢迎。当日寇逼近胶东时,报馆收了摊,崔敏回到烟台恤养院,由褚院长安排,就同李丙令住在一个房间,因此更直接地受到革命熏陶。1937年10月,李丙令辞去恤养院的教学工作,根据中共胶东特委指示,到牟平县任政训员。经褚院长同意,李丙令带着崔敏一起到牟平,后在牟平、文登一带进行武装抗日活动。  芝罘区红办工作人员称,日,崔敏跟随李丙令在文登参加了天福山起义。中共胶东特委成立了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于得水的队伍为基础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参加起义的大部分是昆嵛山红军游击队队员和部分爱国热情较高的教员、学生,还有部分刚从国民党监狱里释放出来的中共革命同志共80余人,分别被编入一大队三个中队。12月31日,第三军一大队遭到国民党文登县长指挥的武装袭击,损失惨重。日,第三军在威海起义部队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军政委员会和三军司令部,同时把部队编成三个大队,李丙令在二大队三中队任指导员,崔敏仍在一大队。  顽强抵抗数倍于己日军,壮烈牺牲  “日,占领青岛的日军第五师团一部3000余人,自青岛沿青岛烟台公路北犯。当日侵占福山县城,3日侵占烟台。”芝罘区红办工作人员介绍,原国民党烟台特区专员张奎文及其守军弃城而逃。日军侵占烟台后,又兵分两路扩大侵略,一路东犯牟平,一路西犯。2月5日,东路日军占领了牟平城。  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日清晨,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理琪,率三军一大队和特务队成功奇袭牟平城伪县政府,打击了刚成立的伪政权。战后大部队向南转移,大队领导在城南雷神庙开会。“中午,从烟台赶来的日军海军陆战队包围了雷神庙。我三军干部战士20余人,坚守庙舍,顽强抵抗数倍于己的日军,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傍晚在其他部队的增援下成功突围。”芝罘区红办工作人员说,在这次战斗中,理琪同志壮烈牺牲,崔敏等三位同志也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1945年,理琪同志的遗体由文登崔家口村迁葬到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内,崔敏烈士的名字也一起镌刻在英灵山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淮海纪念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