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ppt的感想20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3篇)--免费语文教学资料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您的位置: >>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3篇)
作者: &&上传者:admin&&日期:12-03-17
教学反思:
收获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以诗歌诵读法贯穿课堂。
琅琅的读书声应该一直是萦绕在语文课堂上的。而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诗词教学。所以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设计上,我也采用了诵读法。
在初步感知时,要求读准字音。本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景物描写扣人心弦,在赏析景物时,边赏析,边试读,力求体味苏轼豪放词中景物描写所蕴涵的壮阔美,然后同学齐读,要求读出气势。在分析形象时候,同学范读,体味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这里有苦闷、郁愤和不平,这里有乐观、旷达和自信,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该诗在情感上的复杂变化。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精神的自由,胸襟的洒脱,情感的豁达。展示了诗人力求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当最后诗歌讲解结束时,学生评价同学的诵读,哪里该激昂,哪里该舒缓,有板有眼,学生已经真正走入了诗歌,走进了苏轼。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吗?
收获之二:在教学过程中,突显学生对话参与意识。
一直以来,好像语文的工具性发挥到了极致,诱使了教学中的简单化。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语文世界中诗意的美、丰富的内涵,几乎被抛之一边。语文世界被收缩于抽象的考试说明之中,很多时候我们把语文课上成应考训练课。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该有主体参与意识,训练表达能力,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课堂上要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训练,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思考的话题和时间,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苏轼为什么单单想起周瑜这位大英雄?我们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在对比中学生自然就提到了苏轼对于年轻有为的周瑜的羡慕和崇拜,对于自己生不逢时、老而无成的感慨,对于自己悲惨境遇的失落、惆怅。也就为下一个环节把握情感奠定了基础。
收获之三:导语的精心设计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更应该追求教学过程的诗意设计。导入的表达是为了在第一时间营造一个诗意的意境,以渲染诗歌学习的气氛。
【教学反思与评价】
成功之处:有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参与踊跃,结合教师范读,学生收获很大;有鉴赏方法的指导,学生对这类诗歌有完整认识;带领学生走进苏轼的人生,学生对本词的理解更为全面。
不足之处:课堂容量稍大,有些地方没有品味充分;教学环节略显粗糙,问题之间的过渡需要优化。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名家名篇,其成功教法当然很多。但是,观其大略,无外乎朗读、讲解、分析,就词论词。在总结这些教法的得失之后,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重创设情景,意在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氛围中感受苏轼词的豪迈、奔放风格,体会词人壮志满怀却无处可酬的情怀。
&&&&&随着《三国演义》片头曲的响起,我们很快进入肃穆悲壮的情景氛围中,这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接着学生朗诵,而配有音乐的名家朗诵更将那种苍凉悲壮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到这里,我暗自高兴,我已经成功的将学生带入苏词的情景氛围之中了。
&&&&可是,由于这节课注重从总体上把握词人的豪迈风格和壮志情怀,使得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设置上偏难,学生不容易理解苏轼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中国文人普遍的价值取向;而我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上,急功近利,急于让学生的答案与自己预想的相符,这样使得一些学生本来完全可以自己讨论得出答案的问题,而变成了由我迫不及待地说出,并造成答案模式的固定化、唯一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及反思_小宗师专辑:看小说,无广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比比读小说网。[教学目标]1.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 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在赏析玩味中力求成诵。3.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教学步骤]1. 导入 由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对东坡的评价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2. 教师范读,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诗词。(关注读音)3. 从词的题目入手,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其中贯穿两个版本《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研读,让学生自主合作,通过比较揣摩、咬文嚼字去加以探究,从而带动全篇的学习,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4. 学生整体感知词的魅力,个体朗诵或齐读,力求成诵。[教学过程]师:首先请同学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对我国古代一位著名文人的评价,请大家猜猜看会他是谁。(逐句打出评价,学生七嘴八舌报名字)——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生:白居易,李白……——一个百姓的朋友、酒仙生:李白。——一个月夜徘徊者生:李白,苏轼……——一个大文豪、诗人、大书法家生:苏轼。——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生:……——一位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生:……——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生:苏轼……——一个水利工程师生:李冰,苏轼……师:李冰是文学家吗?生:(笑)不是!师:那苏轼搞过什么水利工程吗?生:好像有个苏堤是他建的。师:很好,知识很渊博!——一个美食家生:(齐说)苏轼!师:是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苏东坡先生的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投影出今天要学的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师:这首词的生僻字词不多,先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边听边将生字读音标注下来。(老师配乐朗诵,学生报以掌声)师:同学们的掌声说明大家已经通过老师的朗诵,初步感受到了这首词的魅力,下面我们趁热打铁,集体朗诵一遍,先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师:读得很好,已经有了感情的投入。先请大家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哪个才是这首词的题目?生:(齐说)“赤壁怀古”。师:从题目看,既然是一首怀古类诗词,它通常都是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出对历史的人与事的许多联想,再进一步引发出感慨,来抒己之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词是否如此扣题来写的。(边说边投影“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师:速读上阕,看看是否写了眼前之景?能否用词中的短语概括这眼前之景?生:写了眼前之景,用“江山如画”能概括。(板书“观景”,师投影“江山如画”)师:上阕写景句子中有哪几处典型体现了这“如画”特征?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师:很好(投影“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能否进一步思考这几句话中又有哪几个词突出了画面感?生:其中“乱”“穿”“拍”“卷”等突出了画面感。师:找得很准!大家都知道,诗人们在遣词造句时往往会反复地推敲琢磨,以求用得精当;而作为欣赏者,我们不仅要从整体上感知诗味词味,还要学会从炼字的角度去揣摩玩味诗人们的用字之妙。我在备课时意外地发现这首“念奴娇”还有一个版本,是苏东坡的好友黄庭坚抄录的版本,在“惊涛拍岸”句中就用的是“裂岸”,(投影“苏版惊涛拍岸”“黄版惊涛裂岸”)咱们就试着咀嚼玩味一番“拍”与“裂”,说说看你认为哪一个用得更妙,集体先讨论半分钟。(学生讨论很热烈)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共同讨论的结果,言之成理即可,不存在对错之分,只是看哪一方的道理更充分。生1:我认为“裂”比较好,它比“拍”更有气势。生2:我认为“拍”也很有气势,而且它还有声音。师:很好,同学们首先就抓住了两个动词本身的特点加以比较!生3:我认为“拍”更好,它好像有个“拍”的动作在里面,“裂”好像就没有动作。生4:“拍”应该用了拟人吧。师:“应该”还是“确定”?生4:(笑)确定!师:很好,明显看出“拍”的支持者占了上风,而且我最欣赏的是同学们善于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个人也觉得“拍”更好些,“拟人”的使用,使得更形象,动态感强,而且其中还暗含声响。师:现在请大家齐读这三句,读出“穿空”的高度,“拍岸”的力度,“千堆雪”的广度,语气和气势要逐渐加强。(学生齐读)师:读得很棒!大家说这样的景物美不美啊?生:(齐声)美!(师板书“美”)师:如果请你们在“美”之前加一个字概括这种美景的特点,加什么好?生:(反应很快)壮!壮美!(师板书“壮”)师:大家再看看词中是否有对历史人事的联想?哪个词已经明显给我们提示?生:(齐说)“遥想”。师:那么找找看词中哪个句子把眼前之景与历史人事关联起来了?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师:“一时多少豪杰”中“一时”指哪一时?生:三国时期。师:当时有哪些“豪杰”?请这一组同学逐一快速列举。生1:孙权。生2:刘备。生3:关羽。生4:张飞。生5:曹操。师:作者又“思”的是谁?能否用词中的短语说明?(板书“思人”)生:“三国周郎”。(师投影“三国周郎”)师:快速阅读下阕,找出作者写了周郎的哪些事?生:“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投影“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师: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周郎有哪些特点?生:(齐声)帅!师:“帅”是当然的啦!我们能不能再具体化点儿,从具体语句中得出具体特征,提醒大家,文下注释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的。生1:从“雄姿英发”看出周瑜英俊潇洒。生2:从“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看出周瑜非常镇定、从容。师:概括得很准确,从文下注释看还有一个词可以用。生:(齐说)“指挥若定”。生3:“羽扇纶巾”突出了周瑜文武双全的特点!师:不错,然而这四个字更侧重“文”还是“武”呢?文下注释又有一个词可以帮我们忙。生4:更侧重“文”,突出了他的“闲雅”的特点。师:很好,突出了他的“闲雅”、“儒雅”的特点。到现在,大家都没有选“小乔初嫁了”来分析,看来有点难度,这到底能看出周瑜的什么特点?生5:爱美女。(生笑)师:周瑜确实“爱美女”,然而是否“小乔初嫁了”周瑜就“爱美女”,小乔不“初”嫁,周瑜就不“爱美女”了?一个“初”字能否看出点儿别的什么特征?生6:年轻!师:很好,“初嫁”自然说明周瑜刚结婚,由此突出周瑜的年轻!我们来看看三国周郎到底有哪些特征,请大家来填一个表。(投影周瑜形象表格)(同学们集体明确周瑜的年龄——年轻、生活——幸福美满、外貌——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战场——指挥若定)师:我们是从哪里看出了周瑜的“指挥若定”?生:(齐声)“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师:这就让我想到了黄庭坚版的另外一个用词,文下注释也写着,他把“强虏”写成了“樯橹”。我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这木字旁的“樯橹”什么意思?生1:船桨。生2:桅杆。师:说得都有道理。严格地说,“橹”接近船桨,是比桨更大的固定在船上的可以摇摆的划船的用具,而“樯”则是船的桅杆。那么请大家比较“樯橹”与“强虏”,半分钟讨论,思考哪个词更好。像刚才一样,多角度去思考,从词的内容、修辞、上下文等角度思考。(生集体讨论)师:好,有没有同学有想法了或讨论出什么结果了?生1:我认为“强虏”好,因为它说明曹军是劲敌,更衬托出周瑜的军事才华。生2:我认为“樯橹”好,说明船很大,比“强虏”形象。生3:我认为“樯橹”好,因为它不仅指船上的樯和橹,还代指曹操的水军。师:大家注意没有,这位同学用了一个很关键的词,是什么?生:(齐说)“代指”!师:这说明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使文字更形象?生:(齐说)借代!生4:因为下文有“灰飞烟灭”,所以我觉得“樯橹”和它搭配更合适些。生5:而且“樯橹”还点出了作战环境,说明他们打的是一场水战。师:看来大多数同学是比较支持“樯橹”的,我也比较欣赏“樯橹”,因为它用了借代的手法,更形象,又表明打的是水战,它的“灰飞烟灭”同样能衬托周瑜的军事才华。那么如果用这首词中的一个词(两个字)来概括周瑜的特点,应该是哪个词?生1:“豪杰”。生2:“雄姿”。师:周瑜很“雄姿”?周瑜很“豪杰”?(众笑)生3:“风流”。师:周瑜很“风流”!这三个词哪个好?生:(齐声)“风流”好!师:这个“风流”既可以看出周瑜身上指挥若定的军事才华,也可以看出我们同学所说的“爱美人”的特点嘛!(众笑)(板书“风流”)好,请大家齐读这个片断,要读出周瑜的风流倜傥、潇洒儒雅还有那指挥若定。读的时候,“遥想”要略用气声,到“小乔初嫁了”都要轻读,“雄姿英发”重读,“羽扇纶巾”又轻些,“谈笑间”的“谈”加气声、延长,“灰飞烟灭”逐字重读。这样读来,既有抑扬又有顿挫!(生齐读)师:读得非常好!不过,读到这里,我有个疑问:大家都知道,“千古”“多少豪杰”,三国时的英雄同学们也说了那么多,历史上有人就推崇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还有人用一本书来尊刘贬曹,什么书啊?(齐说《三国演义》)当代流行歌手还有唱三国英雄的,什么歌啊?(齐说林俊杰的《曹操》)有没有人会唱啊?(生七嘴八舌“不太会”)我也不太会,只会唱高潮部分,咱们一起唱个高潮部分怎么样?我起个头。(打出《曹操》歌词,师生同唱高潮部分)那么,这么多英雄,苏轼为何对周郎情有独钟呢?生:当时苏轼遭贬谪到黄州的赤鼻矶,就想到了赤壁之战的周瑜。师:同样参加了赤壁之战的孙权、曹操、诸葛亮等为何不想?不过这位同学的思路很好,从作者的遭遇和经历中也许能看出些东西来,让我们来看看苏轼当时的境况如何。(投影苏轼生平: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受小人陷害而入狱。后于1082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黄州生活了七年,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即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师:“看讫,火之”是什么意思?表现出苏轼的什么状态?生:意思是看完就烧了,由此可以看出苏轼的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师:说得好!那么看看苏轼的经历后再看看词中对周瑜的描写,现在是否知道东坡为何选周瑜啦?生:作者是在拿周瑜和自己作对比!师:好,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瞧一瞧。(在周瑜形象表格的基础上投影二者形象比较的表格,集体讨论明确:苏轼年龄47岁,生活屡遭不幸,外貌用词的原文“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怀才不遇”。)师:可以看出周瑜在情场、官场、战场上是场场得意,他的人生基调是“奋发得意”的,那么苏轼相比他而言,如何呢?(投影对联,请学生填充完整: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 州州 )生:(齐声)州州失意!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苏轼在抒一己之怀时,是否仅仅在感怀己之失意呢?请大家集体读词的最后一部分的抒怀之句。(生齐读)师:同学们从中能否找到一个短语,最能精炼概括作者感怀的?生:“人间如梦”。师:苏轼那样的遭遇不可能没有感伤失意,这几句话中也有一个词能看出来,结合注释,看谁最先找出来。生:“多情”。师:很好,然而东坡才“多情”过,紧接着就是一个“笑”字,他对自己的“多情”采取的居然是“笑”的态度,那么“笑”与“人间如梦”又该如何理解?又为何要“酹江月”?除了“失意”,词中还有没有别的情感和心态?讨论一分钟,然后给我你们思考的一个结果。(建议大家还可以对照《赤壁赋》来理解,集体讨论一分钟)生:作者的笑是一种自嘲,有一种释怀的情感,诗人这时候心中除了“失意”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旷达乐观之情!师:太棒了!她用了一个词我非常欣赏——“旷达”,词人对自己的“屡遭不幸”“感伤失意”能一笑置之,将一己的遭遇甚至人间之事看作是一场梦,表达了一种旷达、放达之情。(板书:抒怀、旷达)师:说到“人间如梦”的心态,实际上词的上阕有一句与此处的抒怀是暗暗扣合,两相呼应的,试找出。生:“浪淘尽”。师:可见,苏东坡的这种“放达”之情是一以贯之的!回头再看他对周瑜这个人物的选择,在二者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之中,还暗含一层什么意图在里面?生:不管是失意的还是风流的,都将被历史的浪花淘尽。师:说得好!那么文下注释对“酹”怎么理解?生: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师:东坡将情感寄托在哪里?生:将情感寄托在江和月上。师:词人将情感寄托在永存的江与月之上,使得诗人的心胸一下子变得怎么样?生:十分开阔,宽广。师: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曾说道:“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正是由于被贬谪,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能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集体诵读全词,要读出景的壮美,人的风流,心的放达!(生齐读全词,在诵读中下课铃响起)师:下课,感谢同学们。[反思]课堂因预设的巧妙而活跃刘洪雷《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篇老课文,几乎所有的教材都选编过它,老师们对它非常熟悉,学生们对它也不陌生,这首词脍炙人口!这样一篇课文如何才能上出新意来,成为我备课的首要难题。首先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口,使它成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将这堂课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我决定从词的题目入手,抓住“怀古”诗词的特点来串起整个课堂。怀古诗词通常都是由诗人的眼前之景,引出对历史的人与事的许多联想,再进一步引发出诗人的感慨,来抒己之怀。而这一特点既可以串起对写景写人语言的赏析,又可以引出对其中历史人物的分析,还可以借此挖掘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深层次情感。其次,对于如何赏析词的语言,我颇费了脑筋。逐词逐句地赏析肯定是行不通的,不仅学生不感兴趣,时间也不够。通过查阅资料,我突然发现这首词有两个版本,还有一个是黄庭坚存录的另一版本,这样就可以利用两个版本用词差异的比较,来激发同学们的分析热情和兴趣,自然达到语言赏析的目的,进而提升同学们“咬文嚼字”的能力,而且这样一来还可以做到重点突出。两个版本共有五处不同,我最终确定了两处比较点,第一处是写景部分的“惊涛拍岸”和“惊涛裂岸”的比较揣摩,第二处是人物塑造部分的“强虏灰飞烟灭”和“樯橹灰飞烟灭”赏析比较,因为突出了重点,同学们赏析的角度和深度都有了,比如在“拍”和“裂”的比较中,同学们意见比较一致,都认为“拍”比“裂”好,但角度各不相同,有的从两个词的气势和动态感上分析,有的从修辞角度,有的甚至从是否暗含声响来比较;再比如“强虏”和“樯橹”的赏析中,因为“强虏”明显突出了对手的强大更衬托出周瑜的军事才华,支持者不少,然而当“樯橹”的支持者分别从形象性、修辞、上下文搭配,甚至暗示作战环境的角度来分析时,完全打开了思路,那种思维的灵动让我也眼前一亮,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第三,词人对他所联想起的历史人物周瑜的描写,虽然只有寥寥几句,却非常重要,我想通过对这几句话的分析让同学们既感知到周瑜的形象又能去思考苏东坡为什么不选刘关张、不选诸葛亮、不选孙权曹操,偏偏选了周瑜。因此在分析词中周瑜这个人物形象时,我同样预设了多角度,分别从年龄、生活、外貌、职位、战场表现来引导学生思考判断,提醒同学们结合人物描写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去完成人物形象的表格,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判断得也很准确:从“小乔初嫁了”看出周瑜的年轻,从“雄姿英发”看出周瑜英俊潇洒,从“羽扇纶巾”看出他的“闲雅”“儒雅”,从“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看出周瑜指挥若定等。当我再把苏东坡当时的遭遇和经历投影出来时,大家基本上在第一时间反应出来:苏东坡面对诸多三国英雄,独钟情于周郎那是“在和自己作对比”!因此很自然地,在周瑜形象表格的基础上我投影出二者形象比较的表格,同学们的积极性进一步被调动起来,因为有周瑜的形象对比在,大家在把握苏东坡的形象时用词也都颇有针对性:有同学联想到苏轼悼亡妻的那首《江城子》,用生活上的“屡遭不幸”对比周瑜的“幸福美满”;有同学直接找到词中苏轼对自己的外貌描写“早生华发”对比周瑜的“英俊儒雅”;有同学从苏轼的空有一身才华却屡遭贬谪想到用“怀才不遇”对比周瑜的“功成名就”,用词都很准确,但在最后一点“人生基调”的对比中我要求同学们对二者都作提炼概括,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预设了一副对联要求同学们填写下联关键词,实际上,上联“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就已经暗示了周瑜的人生基调“奋发得意”了,同学们在填写下联“黄州、惠州、儋州, 州州 ”时,就能很准确地将苏轼的“失意”提炼出来,而我的真正目的是想通过这一问题将课堂内容从对人物的形象分析过渡到挖掘作者的深层次情感上来!当我抛出问题“让我们看看苏轼在抒一己之怀时,是否仅仅在感怀一己之失意”时,课堂内容自然过渡到了对词的最后一部分抒怀之句的赏析上。从这几句中找到作者表达情感或感怀的词和短语不难,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多情”“笑”“人间如梦”,然而要他们在课堂上那么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体味出作者在“失意”下更深一层的情感来就比较困难了!于是我在这里也“埋伏”了一个问题,即东坡才“多情”过,紧接着就是一个“笑”字,他对自己的“多情”采取的居然是“笑”的态度,如何看待他的这一举动,我还建议他们对照刚学过的苏东坡的《赤壁赋》来理解。因为“多情”在文下注释里很清楚地解释为“多愁善感”,而“多情应笑我”就是“应笑我多情”,这样看似矛盾的两个词同时出现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课堂也再次活跃起来,讨论的结果也很准确地挖掘出了苏东坡的深层次情感——自嘲、释怀、旷达乐观!至此不仅将前面的人物形象对照表完美收官,整首词赏析的三个重点也完全揭示!在同学们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再次集体诵读全词来体味景的壮美、人的风流、心的放达!下课铃声就在诵读的过程中响起,完整地结束了整堂课。预设与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和程式化,使师生缺乏生机和活力;单纯依赖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必要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和自由化,使师生都缺乏目标和计划。我想如果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适,一定能让课堂最终的生成因预设的巧妙而活跃。[本课教学获江苏省2008年高中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执教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微信公众号:比比读小说网,用生命拒绝广告和弹窗。提醒您本文地址:相关文章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念奴娇_赤壁怀古课件-PPT(精)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念奴娇_赤壁怀古课件-PPT(精)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3458|
上传日期: 16:15:0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念奴娇_赤壁怀古课件-PPT(精)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奴娇赤壁怀古配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