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讲经视频人有七魂六魄的视频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的现代启示 - 佛弟子网& & & & & & & & & & & & & & 视频名字: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的现代启示& &
视频下载地址:
视频转载分享:
相关视频:&&&&&&&&&&&&##&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上一部影片: 下一部影片:我的一段佛缘(大安法师同学回想
我的图书馆
我的一段佛缘(大安法师同学回想
&来源:未知 作者:南 翔 (大安法师同学,法师出家前俗名魏磊) 这半辈子,我亲炙过国内的四大佛教名山,朝拜过东西南北的许多名刹古寺,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是也,但,大多属于旅行团的游踪掣导,并非有何种慧根牵引。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于江西大学任教时,我与当时的省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同为省政协委员,有过两三年的参政议政经历,如今他已经是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的会长了。  因为“文革”十年,我们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大都被耽误了进学的机会。在赣西的一个铁路子弟学校勉强混到初中毕业,我便到一个火车站去当工人,年方16周岁。那是一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空前匮乏的年代,当时干的是装卸工,扛大包、卸煤块、装圆木,我的两个手指甲都在装木头的时候,不小心被沉重的木头打掉,当时疼得冷汗直流。记得有两个上海知青一起招工入铁路,他俩春节回上海,手上都捏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某某托买的回力球鞋,某某托买的水果糖。没有书读,报刊广播充斥的是斗争与专政……对一个青年来说,精神的饥渴,远甚于物质的窘迫。  终于盼到“史无前例”的“文革”寿终正寝,高考恢复,我算是搭上了最后一班车考上江西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刹那,我一算,自己在这个火车站已经干了整整7年各种粗活,从一个懵懂少年磨练成一个求知若渴的青年了!去年是高考恢复三十周年,各媒体都在约77、78级的学生们忆旧。77、78之所以联称,是因为这两届学生都在同一年进校,一届是78年上半年,一届是78年下半年;而且,工农商学兵各种类型的出身皆有。略有区别的是,78级的年龄放得更宽,如已婚的、家庭有重大历史问题的等等,都不再是入学的障碍。  我是78级,同班一百多人,年龄悬殊达二十多岁。同宿舍一个皮肤白皙、身材壮实、二十出头的青年叫魏爱国。一进校我们就发现彼此很谈得来,或许是我的铁路工作经历,或许是他的朝气蓬勃,相互吸引。还有,他的好学深思,在班里表现突出。举个例子,他来自南昌郊县,刚进校的时候普通话不大好,但他刻苦练习,到了口含石子以作矫正的地步。至于在校园绿荫之下、篱笆之侧晨读英语、朗诵美文,更是他的日课。“爱国”一名,虽然有时代色彩,但多平庸,就像“超英”必定是1958的生辰,“卫东”、“卫彪”则一定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的产物一样,与他特立独行的性格不吻合。他终于改名魏磊,三石相叠,也见证出他砥砺顽强的性格之一面。  人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记得我和魏磊四年同窗,常有为学业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他较真,却又随和、心地坦荡、乐于助人、我们常常为借不到更多的好书、或图书馆刚来几本好书就被他人借走而遗憾。每次下课,我俩就急匆匆赶到阅览室,借阅刚到的杂志。我更多的看文学类书刊杂志,他更多的看哲学、伦理以及宗教类。这并不妨碍我们交流,反之,我们彼此可以有更宽泛的视野,我看过的加上他看过的,相互推荐、解说,这就只花一半时间,把握了多一倍的知识。我们那时候太需要精神滋养了,因为已经耽误了5年乃至更多的光阴,懈怠不起。还要提一笔的是当时图书馆的蒋老师,他是早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也是一个读书种子,举凡哲学、美学、文学的新书靡有不览。通常借书,我们只要报一个门类,蒋老师就可以双手托起一摞书从库房出来供我们选择,免去我们在一个个小抽屉里——检索卡片的烦恼——每常检索到了,还无存书!魏磊借到新书很高兴,常常有一天的情绪高涨,比他回家带了一罐好菜来吃,更见诸情绪。那时候,我每月有几十块钱工资,他只有十几块钱助学金,生活更为拮据,周末常常要去家里带点菜来。偶尔,我们趁天黑,到附近老表的菜田里拔点白菜回宿舍烧煮,那都是至味——学校饭堂的大锅菜,根本吃不到青翠的,所有的蔬菜出锅都是焦黄一片。  && 书虽读了不少,依然感觉精神的饥渴,现在回想,当时《中国青年报》开展大讨论: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那是反映了一代有理想有追求者的思想苦闷。我和魏磊也涉猎过佛教知识,读过弘一法师的诗词、故事,也读过他的弟子丰子恺的《护生集》,丰子恺先生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分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这是丰子恺对他一直景仰的恩师的念想,他觉得自己永远没法达到第三层楼。记得当时,魏磊就无限怅惘地自问:难道第三层楼就那么难企及吗?!不出家,也可以有灵魂生活啊!  毕业之后,我留校,魏磊去了南昌市郊的一所电力职工大学,我们联系少了,但常有问候。料想对现实与知识的求索以及对所处环境的不同因应,他很快就转而去中国人民大学读研了,读的是伦理学专业。那几年本科毕业继续读研的寥寥几个,都是应届而年轻的高考生,魏磊1959年生人,工作之后再去读研,一时无二,以此也见出他向学的热情,不因年事增长而稍减。我后来去北京看他两三次,其时,他已经毕业在某大学任教。同学都揣测他最后下决心出家,是某个特定历史机缘刺激的结果,依我之见,某个历史契机固然不能排除,更主要的却是一个慧根深植,对人性之源有着孜孜不倦的追问热忱的必然结果。  我和魏磊一南一北,各在自己的大学任教,关山阻隔,相见之日越来越少,但彼此互通音讯却是常态。有时我打电话到他家,是一个老人接的,说是讲课去了。原以为在大学上课,后来才知,更多是利用业余时间去佛学院讲课了。在俗家看来,魏磊原本有个很不错的家庭,妻子是省里团干,后调至京城中央某单位任职;夫妻琴瑟和谐,膝下有个聪明伶俐的女儿。他在大学任教授,学识丰赡、令人尊敬。可是他越钻研,对佛教的兴致越浓,后来屡屡去江西庐山脚下的东林寺常住,并捧出厚厚一秩《净宗法语大观》。我收到他的新书,时在仲秋,生活中正在为一些不愉快的琐事缠绕,在桂花馥郁的校园一侧翻阅,感受到编著者的澹定、执著和超迈,心情略略松弛;同时也隐隐有一种预感,老同学或许正在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呢。  魏磊去意徊惶若久,他是在谋一个两全之策,既要矢志佛学,又不想伤及家人,尤其是他还在念书的女儿。直到处理好这一切,水到渠成,他才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来到庐山脚下的东林寺剃度出家,取法号为大安。从此芒鞋袈裟、目光清澈、不移初衷。他以述而不作的态度,弘传净宗圣言和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著作,提倡解行并进,儒佛并弘,信愿念佛,同登极乐。  红尘内外,出家前后,到底不同。虽然我们在学校乃至供职于社会效力于大众,都有向善之心、服务之志、感动之思、求索之愿,但得僧俗两分,恰如山泉之水,汩汩而流,分叉两径,各奔东西。我更多的只能是在网站、报章等了解他的信息,跟随他的行踪。尤其是1998年我调到深圳之后,忙忙碌碌,所谓教书育人,同时也为稻粱谋,疏于关询久矣。  去年的一天,深圳的一个余姓朋友给我电话,说大安法师来了,问到你呢。  我心头一凛:大安。尚未醒过神来,犹自再问:哪个大安?!  余答:你的老同学呀,东林寺的主持,他说大学和你同一个宿舍呢,情同手足。  我哦了一声,忙问,在哪?  余答:他从新加坡讲学回来,路过深圳,住格兰云天酒店,晚上在宝安南路的素餐馆,市里宴请,请你一并出席。  心里一直念想盘桓,去东林寺看他,现在他亲自来了,我当然要去。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十多年未见,魏磊(我一时叫不出大安二字)神采依旧。但见一袭赭色袈裟、抻透熨贴,额头光洁、丰颊广颡,目光里充盈着安详与慈悲。见到我,他眼眸略略一扬,算是招呼过了,并无突兀惊喜。其时,座间嘉宾已经在静静听他解说;也有询问者,打探的也不是一般的佛家知识、礼数,而是生活中的感悟与困惑。大安交替着倾听与解说,语音舒缓深沉、中气很足。再后来,客人渐多,连市人大某副主任也来了,甚至派上红包,我知道这是深圳市对一位名刹主持表达的敬意。人多口杂,我在大安对面,一时竟插不上只言片语,但从偶尔交流的目光中,我们还在找寻二十多年前同在大学的苦闷、欢乐、追索与企望……  悚然惊觉,那一份幽深、高远与淡泊,我在繁华都市是越隔越远,而他是言行一也,愈趋愈近。  大安娓娓而道:人无论在哪,心有悲悯,就都可以明心见性,觅得无上菩提。  我后来知道,即使这个深圳朋友老余,生意场上打拼多年,成绩斐然,靠的固然是勤奋与智慧,但更因有好人缘,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或是过谦了:走运。我知道,年复一年,老余扶助了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读书,他并没有因为生意角逐而迷失为人求善之本。老余之所以如此,难道不是心里在兹念兹的自省!亦如大安所说,修道即修心,修心即修念头。  再后来,深圳出了个人物,名丛飞,因毁家纾难,捐助兴学而声震遐迩。我受命为丛飞的一个大型图片展做总撰稿。在医院里,我看到胃癌晚期的丛飞始终面带微笑。  经采访,我知道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生性顽强,乐善好施。  青年歌手丛飞,惟一的职务是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义工联是深圳青年的精神品牌,也是意味着奉献而无回报的一个纯义务岗位。与其说丛飞是一名歌手,不如说是一名五星级义工更恰切。  采写丛飞的过程,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我一直在琢磨,是什么样的念头或精神,能使一个凡人具有天使一般的情怀呢?尤其在一个欲望不断膨胀、物质消费几乎覆盖一切的年代。  一个朋友的脱口之言触动了我,他道,这个丛飞真是菩萨心肠啊!  我顿时想起大安的言行以及一切高僧之所为,感觉找到了弘扬丛飞精神的入口。  我感到欣慰的是,丛飞的大型图片展在深圳开展之后,影响广泛而深远,吸引与感动了一批又一批不同年龄、身份和信仰的观众摩肩继踵来到展厅,流着热泪写下自己的感言。我用自己的文字、感动和心血,弘扬的是一种具有普世文化价值的无上精神,这种精神能够为时代的安宁、祥和与美丽,添一块砖、加一块瓦,于愿足矣!  如此,我和大安的精神世界就靠近了,和丰子恺、弘一法师等心地澄静、境界高远的前辈的足迹也靠近了。斯时斯境,涓滴回报、百川归海、奉献即是幸福,夫复何求?!弘一大师六十岁那年,写了一首偈语,词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值此牛年,我将心香一瓣并“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之愿,遥寄庐山脚下我的老同学大安法师……&&&&&& (摘自《粤海散文》2009年第1期)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 佛弟子网
& & & & & & & & & & & & & & &视频名字: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 &
视频下载地址:
视频转载分享: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上一部影片: 下一部影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安法师讲解阿弥陀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