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太极拳扬式四十五式太极拳怎么播放?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 可在设置中重新打开噢!
30秒后自动关闭
太极的精髓四十五式太极拳口令太极拳 邱慧芳">太极的精髓四十五式太极拳口令太极拳 邱慧芳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Copyright (C)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导读: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太极拳谱图文详解,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及其子杨健侯(1839-19,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1.杨式太极拳图解有动作分解图244幅和附图7幅.共计251幅,6.由于太极拳中脚的动作也较细致,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2.练习太极拳时,每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 太极拳谱图文详解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 人杨碌禅()及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 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 ,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 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 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关于图谱的几点说明
1.杨式太极拳图解有动作分解图244幅和附图7幅.共 计251幅,其中有76幅是按照杨澄甫生前拳照摹绘的.其余是根据需要而添绘成杨澄甫体型的。今将按杨澄甫原照所描之图 的图号列出.以便读者参考:3、6、9、1l、14、17、22; 24、28、33、35、37、41、
49、 53、56、60、74、78、81、 82、85的侧面图,87、90、92、93、96、103、105、109、111、 112,115、118、121、124的 侧面图,127、130、133、135、 139、142、143、146、153、156,160的侧面图,163的侧面图,169的正面图,172、175、 179、181、184、187、189、195、 199、202、206、207、209、212、214、217、218、220、223、 227、228、230、232、 238、241、244。
2.为了便利读者查对拳式的方向,把图照中姿势的方向约定为:面向读 者等于向南,背向读者等于向北,面向读者右面等于向东,面向读者的左面等于向西。当读者练习纯熟后,可以根据场地形 状任选方向,不―定要把预备式从面南站立开始。
3.图中所有带有实线或虚线的箭 头,均表示手或脚的动作趋向,所有图中的箭头,均表示由本图过渡到下一图的动作趋向。凡动作较简单、用文字即可能说 明的,即不再在图中表示其动作趋向和绘箭头,可参看文字和后一图就可明了。
4.带有 实线的箭头表示右手或右脚的动作趋向,带有虚线的箭头表示左手或左脚的动作趋向。
5 .为了表示动作趋向的空间,带有虚实线的箭头大致上按透视原理绘制:近读者的一面为粗、大,远读者的一面为细、小。
6.由于太极拳中脚的动作也较细致,为了表明脚与地面的关系,在脚旁绘上阴影,以资 区别。(参阅下图,第一表示全脚着地,第二脚旁无阴影者表示全脚离地,第三表示脚跟着地,第四表示脚尖着地)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 眼向前平视。 (图1)
1.要求“虚领顶劲”、 “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 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 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 视。(图3)
点 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 “立身锻炼时须刻刻记住, 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初学者往往身体 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 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 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 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 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 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 “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 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 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 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 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 ,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 ,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 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 、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 第一式
抱虎归山 第二式
肘底 看捶 第三式
左右倒撵猴 第四式
斜飞 式 第五式
提手上势 第六式
白鹤亮翅 第七式
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一式
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
第二十二式’海底 针 第九式
左右搂膝拗步
第二十三式
扇通背 第十式
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十一式
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五式
进步搬拦捶 第十 二式
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
上步揽雀尾 第十三式
第二十七式
单鞭 第十四式
第二十八式
云手 第二十九式
第五十六式
单鞭 第三十式
第五十七式
第三十一式
第五十八式
金鸡独立 第三 十二式
第五十九式
左右倒撵猴 第三十三 式
左右搂膝拗步
斜飞式 第三十四式
第六十一式
提手上势 第三十五式
翻身撇身捶
第六十二式
白鹤亮翅, 第三十六式
进步搬拦捶
第六十三式
左搂膝拗步 第三十七式
第六十四式
海底针 第三十八式
第六十五式
扇通背 第三十九式
第六十六式
转身白蛇吐信 第四十式
回身右蹬脚
第六十七式
搬拦捶 第四十一式
第六十八式
揽雀尾 第四十二式
第六十九式
单鞭 第四十三式
转身右 蹬脚
云手 第四十四式
进步搬拦捶
第七十一式
单鞭 第四十五式
第七十二式
高探马带穿掌 第四十六式
第七十三式
十字腿 第四十七式
第七十四式
进步指裆捶 第四十八式
第七十五式
上步揽雀尾 第四十九式
第七十六式
单鞭 第五十式
第七十七式
下势 第五十―式
第七十八式
第五十二式
第七十九式
退步跨虎 第五十三式
转身摆莲 第五十四式
第八十一 式
弯弓射虎 第五十五式
第八十二式
进步搬拦捶 第八十三式
第八十五式
收势 第八十四式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 1)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 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 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 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图3)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 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 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 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 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 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 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 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 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 第三式
(一)左右蚴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度,身体同时右转45度。随转体时,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 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 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右肘稍坠;略低于腕.两臂呈弧形 。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稍先于右臂到达,并要顾及右臂。(图4 -5)
动作二:右腿继续渐渐下蹲,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 全脚踏实,脚尖斜朝西南,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当左脚前迈时,身体稍向左转,当左脚跟一经着地,身体即渐渐右 转。同时,左肘稍屈,以左小臂向左上弧形虺觯笳聘哂爰缙剑笪⒗锴菩男背颐嫔戏剑挥艺葡蚯岸一⌒蜗虏芍 高与胯齐,掌心朝下,手指朝前,坐腕,指节微向上翻。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左右分开(图6)。动作一、二为左 ,动作三、四为右颉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微左转,右脚经左踝内侧弧形向前提起。随转体时,左肘 向左后方微下撤,自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右面下方;右掌同时向左 左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眼神略顾左臂后撤,
动作四:右脚向脚而至全部踏实,弓右腿,体,右小臂同时向右(西) 棚。(图8―9和图9的正
注:关于动作说朝里(图乙)为例,就是把 甲);臂内旋,就是把拇指
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 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动,一静无有不静。” 要求“迈步如猫行”。因此.凡步迈出都必须轻灵。坐实之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着迈出的右腿向前徐徐伸迈,才不致笨重。这也是“分清虚实”在步法上的一种表现 。
5.凡弓步,弓腿之膝不可超出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得挺直。凡弓 步,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一般以弓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七,蹬腿负担十分之三。膝要与脚尖方向一致。
6.右臂前蛐胗爰缙剑豢善呋蚱停虺鍪奔绻亟诓豢汕疤剑徊豢晒谇芭铮陨咸逯 立前移而右膝盖不超出脚尖为度,正直,后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度均匀。 虽有先后,但必须同时开始和解》中说:“切记一动无有不
4.《十三势行功心解》例如该式右脚向右 迈出,应以随下移随弧形抄 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即渐渐转向右臂前方 子视。(图7) 右(西)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蹬 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身体微向右转。随着转上颍艺聘哂爰缙剑馍缘陀谡疲蛔笳扑 右臂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要顾及右小臂前面图) 明中的臂外旋或臂内旋的详细动作.在这里作一下说明,后文不再重述。臂外旋 ,如以右手心拇指的一侧向掌背 (或拳背)一面旋转,使手心转朝外,亦即使小臂的桡骨离 开尺骨而向“外旋”转(如由图乙向外旋转而成图一侧向掌心(或拳心)一面旋转,使手心转朝里, 亦即使桡骨围绕尺骨“内旋”而交叉在尺骨的上面(如由图甲向内旋转而成图乙)。 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专业文献、文档下载、教学研究、考试资料、IT计算机、人文社科以及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 太极拳谱图文详解等内容。本文共8页
相关内容搜索怎样自学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
我的图书馆
怎样自学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
& &&&怎样自学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呢?根据自已自学太极拳的体会,我觉得首先应选好选对教材,我认为傅清泉的视频讲座非常好,示范性强,讲解细致,《杨式太极拳谱(杨澄浦85式老架完整版)》对动作过程描述得很详细清晰,动作要点介绍得全面深刻,易于理解把握。所以看傅清泉讲解就象学生听老师上课,而此《拳谱》就象学生上课的教材,两者缺一不可。下面要根据本人学拳的体会把此《拳谱》的特别重要的部分整理如下: 第一式预备式 &&&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 &&&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 起势 &&& 1. 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 动作容易散乱。 &&&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 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 揽雀尾 &&& 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后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后,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 4.《十三势行功心解》要求“迈步如猫行”。因此.凡步迈出都必须轻灵。例如该式右脚向右迈出,应以坐实之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着迈出的右腿向前徐徐伸迈,才不致笨重。这也是“分清虚实”在步法上的一种表现。 &&& 5.凡弓步,弓腿之膝不可超出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得挺直。凡弓步,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一般以弓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七,蹬腿负担十分之三。膝要与脚尖方向一致。 &&& 6.右臂前掤须与肩平,不可偏高或偏低;掤出时肩关节不可前探;不可过于前棚,要以上体直立前移而右膝盖不超出脚尖为度,同时身体不可前扑。 &&& 7.重心前移时,腿、腹、胸、手须不先不后地一致前去,自然“上下相随”,变动过程中也要保持“立身中正”。 &&& (二)捋式 &&&& 1.两臂须随腰左捋。左掘时两掌不可向外豁开,但两肱里侧也不可贴着肋部;沉肘起着护胁的作用,但两腋要留有约可容一拳的空隙。整套动作都应该这样,避免把身体困住。 &&& 2.左捋时身体仍须正直转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摇晃;关键在于“上下相随”、“不先不后”。如果,下肢后坐得快些就会前俯,慢些就会形成后仰。 &&& 3.在捋的动作过程中,由于翻掌、沉肘和向后坐实左腿等,看来两掌似乎稍有低下的现象。其实两掌并不是有意识地向左“下”搌。这点在循着棚、搌、挤、按四式规定的定步推手中也是如此:其中“捋”式也同样只向左《或右)捋,并没有向下之处。所以,凡是向左(右)“下”捋或向“下”捋者,都是不正确的,因这与推手是不相符合的。 &&& 4.掘时左臂松松捋住,捋的过程中,两手要保持着与推手中捋式时同样的距离,也就是要用一手搭在对方腕节,一手搭在对方近肘节的大臂处来引进,使搌化的距离相等,不可拉得太开,这叫做“上于两膊相系”。 &&& (三)挤式 &&& 1.前挤时上身不可前俯或后仰;肩部不可耸起,须放松下沉;臀部不可凸出;肘部不可抬起,须稍低于腕。 &&& 2.挤出后左掌与右脉门之间要似挨非挨。 &&& (四)按式 &&& 1.重心渐渐后移时,右胯根 (股骨头关节)微向后抽,使身体正对前方,不致偏向左斜角。 &&& 2.两掌要随陪后坐抹回。要松肩,两肘不可外凸。 &&& 3.两掌须随重心前移而向前按出,呈微微往上的弧形,但幅度不宜大;两臂与肩部不可紧张,不可耸肩。两时不可用力挺直,身体不可前俯或后仰。 &&& 4.两掌尚未按出时,左掌心斜朝右面前方,右掌心斜朝左面前方;两掌按出时,掌心须随按随向前转,但两掌心不可转至朝正前方;同时要求两掌根下沉,拇指一侧微往后翘。 5.初学太极拳时,首先要把整套的所有动作和姿势都做准确,然后在做每个动作的同时还要练习运劲。 第四式 单鞭 1两掌前后抹转一个平面椭圆形时须随腰转动,同时两肘 (肘尖须下沉)也须圆活地随两掌抹转而屈伸。两臂转动时距离要相等,总须前手去,后手跟,“两膊相系”不散漫。当两掌向里抹转经胸前时要含胸转腰才能圆活。但含胸要注意不可凹胸,并要注意胸部不可乎板,所以拳论说:“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 2.上身要正直,避免前俯、后仰或向左歪斜。 &&& 3.要“沉肩坠肘”和松腰胯。 &&& 4.定式时两臂与腿(左臂与左腿、右臂与右腿)方向要一致,上下要垂直,避免右臂斜朝右前斜方;膝部不可超出脚尖。鼻尖、脚尖、手尖要三尖对齐。 &&& 5。右吊手的腕关节要弯曲,使五指撮拢下垂,与右足尖咸一垂直线; 第五式& 提手上势 &&& 1.由单鞭过渡提手上势时两手动作是合劲,脚和手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 2.两肩和腰胯要放松,臀部不可凸出,身体应保持正直,胸部不可正对前方。脚跟虚点地面,脚尖微微抬起,不要翘得太高,右膝要微弓,不可挺直。要坐腕。重心应全部坐于左腿上。 &&& 3.由单鞭过渡提手上势时,由于左胯根内收,左腿要有继续微微下蹲的现象。在挤的同时须有靠的意思,但不可耸肩;身要正直,不可前俯。 第六式& 白鹤亮翅 &&& 1.由提手上势过渡到白鹤亮翅时要有朝上的气势,但右腿仍要下坐,要拔腰,这样就有着上下对拉、身肢拔长的感觉,但要注意不可形成挺腹;顶劲上领,精神就提得起;沉气落胯,下体就稳重;左脚尖要虚点地面,不可用来支撑身体。 &&& 2.成白鹤亮翅式时,两臂要呈弧形,不可挺直;右掌虽在右额前上方,但不可抬肘、耸肩,要松肩沉肘、坐腕;身体仍须保持中正,不可前俯、后仰,不可挺胸、凸臀。 第七式& 左搂膝拗步 && 1. 两手必须随腰的转动而动作;腰部由右转变为左转时,切不可摇晃,因为一摇晃,上体势必或侧或倾或仰或俯,与“立身中正”的要求不符。向前迈步时,上体也仍要正直,避免前俯、后仰。在迈步过程中,因为只有下蹲的一腿作支撑,所以往往会为了照顾身体的平衡而把臀部凸出,这就不符合“敛臀”和“尾闾正中”的要求 了,这点必须注意。定式时两手应该同时到齐,不要一只手已停着,另一只手还在运转。 &&& 2.右掌自下向右上移要与左脚提起一致;体左转、变弓步与右掌推出要一致。整个搂膝拗步动作要做得协调、圆满、柔和,不可有滞顿或棱角的现象。 &&& 3. 右肩往下松沉时,不可形成右肩低左肩高的现象。整套动作中双肩须平齐。 &&& 4.凡搂膝拗步中搂膝的一臂要呈弧形,避免伸直;推出的右掌,要微微旋转而推出,但到定式时,掌心不可正对前方,须稍朝左斜;两掌要坐腕。 &&& 第八式& 手挥琵琶 && 1.由搂膝拗步变为手挥琵琶时,重心前移和后坐都要求上体正直,不可前俯或后仰。 &&& 2.右掌后撤收回时,要以腰为轴,要松肩、坠肘、沉腕这样节节贯串地收回;要以身领手,不可先将右掌撤回而不顾肩肘部分。 &&& 3.左掌上举要带弧形,右臂也不可挺直。 &&& 4.做手挥琵琶动作时要有下沉的气势,但精神仍要具有轻灵活泼的意思。 &&& 5.同前提手上势要点2,惟左右式相反。 &&& 第九式& 左右搂膝拗步 &&& (三)左搂膝拗步 &&& 1.同前搂膝拗步要点。 &&& 2.练习该拳套时,其步型中弓步、虚步的两脚不可站在一条横线上,这样容易产生重心不稳和别扭的现象;必须后一脚与前一脚彼此稍微离开横线。所以每当上步或退步时就应注意落步的地点要稍开一些,才显得平稳。“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引自《太极拳论》)这句话,也包括步型与步法的正确性在内。 &&& 第十二式& 进步搬拦捶 && 1.在连续进步时,要求“迈步如猫行”,并要求速度均匀,上下相随;上身要正直,不可歪斜和仰俯;右脚前上一步时要比一般步型更开得阔一些,并要避免上体随右脚上步而向右倾斜。 & 2.步法和手法要随腰转动;右拳搬出时不可离身体太远,并注意不可抬肘;右拳打出时要随腰转动,并随打随着臂微内旋,使虎口转朝上;右拳打出时中间经由心口向前打出,这叫做“拳从心发”。 &&& 3.练该拳套时,拳要自然握实,不可用力握紧。 &&& 第十三式& 如封似闭 &&& 1.两臂须随身体后坐回收;两臂交叉时要避免两肩缩拢或耸起;要松肩坠时,两肘略分开,腋下须留有余地,约可容一拳,但肘部不可外凸或抬起;同时两肘不可后撤到身体后方,以免把自己困住。 &&& 2.重心后移要坐实右腿,松腰胯,不要做成重心没有后移,单是仰身;后坐仍要保持上体正直。重心前移和后退时,要注意胸、腹的齐进齐退,不先不后,身法就能保持中正,不致形成前俯后仰。 &&& 第十四式& 十字手 &&& 1.当左脚尖里扣渐至踏实时,右脚跟即渐渐离地提起,须象翘翘板一样此伏彼起。这也是步法中分清虚实的锻炼方法的一种。当右脚一踏实,就接做下一动作,即左脚尖里扣。 &&& 2.整个十字手的动作,要上下相随,要同时开始动作,同时完成,务求协调一致。 &&& 3.十字手的两臂须呈环形,须松肩沉肘,不可耸肩抬肘。 &&& 4.两腿起立时,身体各部都须放松。 &&& 第十六式& 肘底看捶 &&& 1.自抱虎归山过渡到肘底看捶的动作须根据“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和“绵绵不断”的要求进行,勿使有棱角和停顿处,要做得圆满、协调。步法和手法均须随腰转动。两脚不要双重,要此起彼落,象翘翘板一样。 &&& 2.当两掌向左平移时,要注意勿使右掌荡下,在平移过程中右掌须坐腕;平移时左手去、右手跟,距离要均等。 &&& 3.左膝要自然微弓;注意两肩不要上耸,松腰胯;两臂须呈弧形,不可挺直;胸部不要正对前方,要侧朝右前斜方;左掌要坐腕。 第十七式& 左右倒撵猴 && 1.在连续退步时要注意,两脚不要踏在一条线上,要稍离开些。当一腿提起准备退步时,另一支撑腿不可起立,须仍保持虚步时的高度;注意上体不要前俯。 &&& 2.当一掌后抽时,须经胯旁,初学者往往做成经肋旁,那样手臂就成直角而不成弧形,就显得不宽舒和别扭。    早晨,我在广场练拳时,距离我不远的广场另一侧,总会看到有位白发老者带着一群人练拳练剑,他动作圆活轻灵,身手敏捷,尤如行云流水,他时而停下来跟大家讲解指点。听说老人家二十岁就开始学拳,寒暑不断,风雨无阻,至今已五十余年了。   一日老人走到我跟前,说我的拳拳架打得不错,很到位。在得知我是自学的后,他说他看得出来我下了很大一番功夫了。   其实,学习太极拳,除了要刻苦磨练外,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特别是自学太极拳,还要选好学习太极拳的教材。 &&& 杨澄浦的“太极拳术十要”是学习太极拳的精典理论的精髓,是学习太极拳的纲领指南。《杨澄浦85式老架》是“太极拳术十要”的具体体现,“太极拳术十要”的理论在《杨澄浦85式老架》中的每一式的每一个动作中都有具体详细的要求,它是我们自学传统杨式85太极拳的最好的教材(以下简称“教材”)。   杨澄浦在《太极拳术十要》中说:“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具体到步法上,教材中形象地比喻为“迈步如猫行”、“象翘翘板一样。”   如在第三式“揽雀尾”中的“左右棚式”中,教材中说得很到位,“凡步迈出都必须轻灵,例如该式右脚向前迈出,应以坐实之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着迈出的右腿向前徐徐伸迈,才不致笨重。这也是‘分清虚实’在步法上的一种表现。”   这句话说得很清楚明白,我在做这迈步动作时,按照这个要领去做,果然,当坐实支撑腿并渐渐下蹲时,劲力就从支撑腿向下松沉,迈出的腿自然而然地徐徐伸出,轻灵落地,就象翘翘板一样,一端向下,另一端自然向上。   在杨澄浦的教材中,还可以再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如:   在讲“进步搬拦捶”时,要求“在连续进步时,要求‘迈步如猫行’,并要求速度均匀,上下相随。”   又如“左打虎式”中,右蹬脚后,“左腿要相应地下蹲来控制右脚轻缓地着地,这样才符合既轻灵又沉着的要求。”   在“双峰贯耳”中,“迈步时要坐实左腿,收右胯根,然后以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右腿前迈,上身保持正直,迈步速度要均匀。”   “高探马带穿掌”中是这样要求的,“迈步时要防止上体前扑,要做到‘迈步如猫行’,落步时要轻灵。” &&& 在“十字手”、“肘底看捶”、“云手”中,教材中分别比喻为“须象翘翘板一样此起彼起。这也是步法中分清虚实的锻炼方法一种,当右脚一踏实,就接做下一动作,即左脚尖内扣。” &&& “两脚不要双重,要此起彼落,象翘翘板一样。” & &&“当踏下的脚跟一经踏实,另一脚的脚跟即离地,要此伏彼起,象翘翘板一样。”    有的动作如果不注意分虚实,很难轻松圆活地完成好。如分腿和蹬脚动作,必须先完全坐实支撑腿,才能缓缓地独立站起来,然后才能平稳地完成另一条腿的分腿或蹬脚动作,否则会摇摇晃晃,独立难支。同时还要求“须松肩,只有‘虚灵顶劲’和‘气沉丹田’才会使身体易于保持平衡。”    从“下势”过渡到“金鸡独立”也是比较难的动作,如果在完成这个动作时注意留心教材中的方法要领,就会顺利轻松得多,教材中是这样叙述的:“先要稳固地屈膝坐实左腿,然后右膝向前渐渐提起。”教材中的意思说得很清楚明白,就是在过渡到金鸡独立前先使左腿渐实到全实,右腿渐虚到全虚,然后提起右膝,最后终 于站立起来。   “松腰”在“太极拳十要”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要领,“十要”中说“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只有下盘稳固,举动才能轻灵圆活。所以“松腰”贯穿太极拳始终。在教材中随处可以看到对“松腰”的具体要求。下面仅举几例。   在“单鞭”中,要求“沉肩坠肘和松腰。”   在“提手上势”中,“两肩和腰胯要放松,臀部不可突出。”   做“白鹤亮翅”时,要“顶劲上领,精神就提得起;沉气落胯,下体就稳重。”要做到“沉气落胯”就要“松腰胯”。   “如封似闭”中的重心后移时,要“坐实右腿,松腰胯。”   “下势”中左掌弧形里收下移时,“须随身体重心后移松腰胯,松肩部,下沉肘部,这样才能节节贯穿带动左掌里收下移。”    最难的是“斜飞式”中右脚向右后方迈步,身体很难平衡,容易前俯后仰。但如果按照教材中的要领去做,就会轻松自如。教材中是这样说的“须坐实左腿,松腰胯,随转腰向右后渐渐迈出,才会显得轻灵,同时可避免上体前俯。”这句话关键在于要“坐实左腿,松腰胯。”,要完成这个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必须注意到这个 关键要领。   许多动作在定势时更要注意“松腰胯”。如“肘底看捶”的定势要“注意两肩不要上耸,松腰胯。”   “太极拳术十要”中的“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等要求在教材中处处都有具体体现。就如手指手腕这一细小动作都不放过。在教材中先是对“坐腕”名词作一解释,下面哪些动作要求做到“坐腕”都有明确的交待。如成“白鹤亮翅”时,要“松肩沉肘、坐腕。”   由此可见,《杨澄浦85式老架》要点全面,细致入微,言简意赅,清楚易懂,便于自学。下面我根据本人自学杨式85太极拳的体会,把《杨澄浦85式老架》中的下半部的要点再进行整理,以与太极拳爱者们分享。 & 第十九式& 提手上势 &&& 1.由斜飞式过渡到提手上势的动作,腰部以及上下肢动作要同时开始,同时完成。 &&& 2.与前第五式“提手上势”要点同。 &&第二十二式& 海底针 &&& 1.左脚提起,略里收落下时,右腿要渐渐下蹲,左脚尖渐渐落下虚点地面,重心须全部由右腿支撑。 &&& 2.右腕向里提回时要防止耸肩抬肘。 &&& 3.做海底针时,左掌似乎没有很明显的动作,因此初学者往往把左掌的动作忽略掉,其实左掌必须随重心前移、后坐和转腰进行动作,否则就不符合“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另外,两臂不可伸直,须微屈。 &&& 4.右掌向前下插要随右腿下蹲和折腰而动作,并要以肩催肘、肘催手,节节贯串地下插。 &&& 5.折腰时,自颈椎至腰脊要保持成一直线,不可低头、弓背。眼视右掌前方,但不可把头抬起。要注意顶劲和沉气,上下一气贯通。 &&& 第二十三式& 扇通背 &&& 1.左脚前迈时右腿要坐实,不可站起,落步时不可太快,速度要均匀,并防止身体摇晃和前俯后仰。 &&& 2.变左弓步、左掌前推与右掌上托三动作要一致。 &&& 3。右掌上托要防止耸肩抬肘;左掌推出时,掌心不可正对前方,并要坐腕。 &&& 4.做扇通背的动作时往往容易挺胸、直臂,这就会不符合“劲以曲蓄而有余”的要求,同时也不符合“含胸拔背”的要求。所谓“劲以曲蓄而有余”,就是要使动作还有伸展的余地,因此做太极拳的任何动作时手臂与两腿都不可伸直或挺直。弧形要求圆满,处处要有能“八面支撑”的意思。 &&& 第二十四式& 撇身捶 &&&&1.手法和步法要随腰转动,并要协调一致。 &&& 2.右脚落步时不要与左脚踏在一条线上,并注意右脚尖要正对前方,不要外撇。 &&&&&& 第二十八式& 云手 &&&&1.云手时,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要徐徐转动,不可胡乱摆动,上体不可倾斜,要保持“立身中正”。 &&& 2.两臂要随腰运转,要自然、圆活。经下面向左或右向上运时要含有上抄之意;运转到上面的左或右肘不可抬起,小臂要松松掤住而运转。两臂一上一下,一左一右,更迭运转:左手为主时,右手相随;右手为主时,左手相随;不散漫,不僵滞。 &&& 3.脚提起时要脚跟先离地,踏下时要以脚尖先着地;当踏下的脚跟一经踏实,另一脚的脚跟即离地,要此伏彼起,象翘翘板一样。 &&& 第三十式& 高探马 &&&&1.当重心移向右腿时,要坐实右腿,要以左胯根渐渐里收来带动左脚提起,同时上体不可后仰;当左脚一经离地收回,右腿即渐渐起立,顶劲要具有冲霄之意,沉气于小腹,有上下对拉,拔长身肢之意。 &&& 2.两臂要呈弧形。右掌前探时不可耸肩。要拔腰,但不可挺胸或弓背。右臂不可挺直;手指不可朝前,朝前就会失掉坐腕的意思。 &&& 第三十一式& 左右分脚 &&& 1.两掌各抹转一个平圆时,臂要呈弧形,肘部稍沉,抹转乎圆要均匀。右臂在抹转后探出时也不可挺直。 &&& 2.两掌合抱交叉后仍须随左腿起立而柔和地向上向外微移,才显得轻灵、沉着。如果左腿起立时两掌交叉着不动,就会产生呆滞现象。合抱时两掌腕部不可松懈地弯屈。 &&& 3.两手分开要和右分脚一致。同时两臂也不可伸直,要微屈肘使前臂稍向身前方弯屈;肘部也须略沉,低于腕部,并要坐腕。 &&& 4.分脚时身体要稳定,不可俯、仰、倾、侧;两肩不可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而紧张,仍须松肩。只有“虚灵顶劲”和“气沉丹田”才会使身体易于保持平衡。 &&第三十二式 &转身蹬脚 &&& 1.同前右分脚要点3、4。 &&& 2.左腿须随转身收回,不可着地;要“含胸拔背”,不可后仰。 &&& 3.左脚蹬出时要以脚跟为着力点。 &&& 注:杨澄甫老师原来的分脚、蹬脚,都是提膝后迅速踢出,劲透脚尖或脚跟,踢出时都有风声,后来他改为缓缓踢出或蹬出。 &&&&& 第三十四式& 进步栽捶 &&&& 1.当左脚前迈脚跟尚未着地时,注意上体保持正直;当左掌搂过左膝时,上体随右拳下打折腰,并沉腰胯。但折腰时,自颈椎到腰脊仍要保持成直线,不可弓背、低头或抬头。 &&& 2.眼视右拳前方,但不可抬头。 &&& 3.两肘须微屈,不可挺直。 &&&&& 第三十八式& 左打虎式 &&&& 1.右蹬脚后,右脚下落时,左腿要相应地下蹲来控制右脚轻缓地着地,这样才符合既轻灵又沉着的要求;如果单是右脚落下,就显得平板呆滞。 &&& 2.左脚迈步时要注意“迈步如猫行”的要求,同时上体要保持正直。 &&& 3.两手过渡为打虎式时,弧形要走得圆,不要有棱角。上下肢要相随一致。 &&& 4.当左手经过左膝前时,掌心朝上要有搂膝之意。 &&& 5.成打虎式时,两臂要呈弧形,圆满地曲蓄,肩部防止上耸。 &&&& 第四十一式& 双峰贯耳 &&&&1.迈步时要坐实左腿,收右胯根,然后以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右腿前迈,上身保持正直。迈步的速度要均匀。 &&& 2.随着落胯、沉气、松肩,两掌向下经膝旁时,要以两肘下沉来带动两掌下落,不可单是两掌下落,要用整体的劲使掌背沉着松净地下落。 &&& 3.两拳向前上勾击要与右弓步协调一致。 && 第四十三式& 转身右蹬脚 &&&&1.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要点相同。 &&& 2.转身时须借右脚辗地(一经辗地,脚跟即离地)和左腿摆动之势,才能迅速圆润地转向后面。转身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否则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 &&& 3.两掌合抱交叉要与转身动作同时开始,同时完成。 &&& 第四十九式& 野马分鬃 &&& 1.野马分鬃的弓步比一般弓步稍微开一些,但不到45度斜角;脚尖要与膝盖方向一致。 &&& 2.两掌成抱球状时,注意不可抬肘。 && &3.右或左手例出时要随腰转动,并要由肩到肘、由肘到手节节贯串地向外(扌列)出。同时例出与转体、变弓步要协调一致。下采的一手不要离胯部太近。两臂要呈弧形。 &&& 第五十二式& 玉女穿梭 &&& 1.玉女穿梭共有四个,方向是朝着四个斜角。 &&& 2.在每个转身或上步时,不可起立,身体要保持正直,动作要连贯、均匀,上下相随,协调一致。 &&& 3.一掌向前上翻时要防止引肩上耸或抬肘;推出一手的臂部不要挺直,要稍屈。 &&& 4.变弓步、一掌前推时,脚尖、膝盖、身体、面目与推出的一掌方向要一致地朝着斜角。 &&&& 第五十七式& 下势 &&& 1.左掌弧形里收下移时,须随身体重心后移松腰胯,松肩部,下沉肘部,这样才能节节贯串带动左掌里收下移。左掌由里收下到前穿要圆活,掌指要朝前(东),掌心朝南。 &&& 2。做下势动作时要防止身体前俯、低头和臀部突出,要仍然保持上体正直,并要注意不可挺胸。 &&& 3.成左仆步时,左膝微屈,左腿不可用力挺直。 &&& 4.眼神虽随左掌,但当左掌由下向前穿时,不可低头。 &&& 第五十八式& 金鸡独立 &&& 1.由下势左仆腿起,重心前移时,要左腿渐屈,右腿渐蹬,松腰胯,上体要平行前移,然后渐渐前起,形成左弓步的形状,不要两腿伸直而起。 &&& 2.在过渡为左独立式时,先要稳固地屈膝坐实左腿,然后右膝向前渐渐提起,同时左腿随着渐渐起立;不要先左腿起立,然后再提膝,形成不协调。由下势变为左独立的整个过程中,要防止上体前俯,须保持正直。 &&& 3.由左独立变为右独立时,注意右脚下落时,左腿要同时下蹲,不要单是右脚下落而左腿仍然直立。当左腿提膝时,右腿也要随着渐渐起立。 &&& 4.在做独立式时,须“沉肩坠肘”,“坐腕”,“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要“肘与膝合”,即肘与膝上下成垂直,向前的方向要一致。独立的一腿直立时不要用力挺直。 &&& 5.在左右独立式动作说明文字中所用的“托”字,是按该动作的技击作用而来的,但在锻炼时不要为了“托”字的意义而将掌心朝上,应该手指朝上。 &&&&&&& 第七十二式& 高探马带穿掌 &&& 1.左穿掌动作要同左弓步、身体右转协调一致。 &&& 2.迈步时要防止上体前扑,要做到“迈步如猫行”,落步时要轻灵。 &&& 3.左掌穿出时右臂要呈弧形,右腋要留有空隙,不要逼紧。如果逼紧和臂不呈弧形,一方面在姿势上显得别扭,达不到处处求圆满的要求,另外在动作转换中也会失掉圆活之意。 &&&&第七十八式& 上步七星 &&& 1.同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要点1。 &&& 2.由下势过渡为右虚步时,注意身体不要摇晃。上体要保持正直,要松腰胯,腰部要防止为了保持平衡而僵硬。不可用右脚尖来分担身体重心.因为此时右脚为虚,左脚为实。如果右脚尖用力着地,分担重心,就会犯步法上“双重”的毛病,也就是虚实没有分清。 &&& 3.右拳向前上掤时,要如掤如打,注意不要做成向前上扬的动作。 &&& 4.两拳前掤时,两肩不可因两拳交叉而上耸或锁住,两臂要呈弧形,使姿势达到曲蓄而又圆满的要求。 &&& 第七十九式& 退步跨虎 &&&&1.向后退步时注意右脚的落地点,不要踏在一条线上。 &&& 2.成退步跨虎式时(图232),上体不可朝右侧倾或后仰、前俯,仍须正直。 &&& 3. 两掌分开后,两臂要呈弧形,注意两掌不要距离身体太开而形成松散的现象。 第八十式& 转身摆莲 &&&&1.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向右后转时,要借左脚略踩地、左腿向右后摆和转体之势,才能转得圆活。在转体时,身体不可摇晃,要立身中正,但腰部不可因此而挺硬,仍要放松。 &&& 2.左脚落地时,要渐渐下蹲,形成象右虚步的过程,然后随着腰部自左向右转和右脚自左向右上摆而渐渐起立,但也不可挺直。 &&& 3. 右腿摆莲是横劲,要用转腰来带动右腿外摆。由于右腿外摆是横劲,又要由腰来带动,因此右脚最好不超出肩部,同时右腿不要挺直,要微屈。如果腿部伸直和脚的高度超出肩部,则势必胯部力量用得多,而腰部力量用得少;反之,腿部微屈,脚的高度不超过肩部,就能充分运用腰部力量,达到横劲的要求,并且所发到右脚背 的劲力也更大。 &&& 第八十一式& 弯弓射虎 &&& 1. 两手要随腰转动。腰部随两手拍击右脚面后先左转,随即右转,两手也随着向右上绕;当右拳绕至右耳侧和左拳绕至胸前时,身体又变为左转.两拳也随着体左转而向左前斜方打出。身体转动、两拳打出与变左弓步等动作要协调一致。 &&& 2.成为弯弓射虎时(图241),要防止右肘上抬,肩部上耸,身体前扑。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扬式八十五太极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