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本地论坛的战士有谁

襄阳之战(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战役)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战役
(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和中原军区部队各一部,对驻守湖北省襄阳、樊城地区的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
1948年6月,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和中原野战军~部筮动豫东战役,迫使国民党军从豫南、鄂北抽兵北上增援,在鄂北襄阳、樊城地区仅留第15“绥靖¨区司令官康洋率3个旅担任守备。其“绥靖”区司令部和第104、第164旅分别位襄阳、樊城,第163旅旅部和1个团位谷城,1个团位老河口.中原野战军决定集中所部第6纵队和中原军区所属桐柏、陕南军区部队主力共14个团,由桐柏军区司令员_乇_宏坤统一指挥,发起襄樊战役,夺取川陕鄂3省要冲襄阳、樊城。7月2日,第6纵队自河南省新野地区西进,袭占老河口。守军经各城南撤,谷城守军亦随即南逃。3日,陕南军区第12旅于各城以南进行截击,将第163旅犬部歼灭;桐柏军区主力亦于茨河西北截歼其辎重营。随后,第6纵队等部沿议水南下,于7日开始襄樊外围作战,准备首先攻取襄阳。襄阳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北与樊城隔汉水相对,城南有羊祜山,虎头山等制高点,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攻城部队于10日攻占了襄阳城外东西两面守军的一些阵地,樊城守军惧歼,于ii日渡河撤入襄阳。攻城部队鉴于襄阳南山主要阵地不易攻占,而城东、城西守军防御薄弱等情况,遂打破历史上取襄阳必先夺南山的惯例,以一部兵力牵制南山守军,集中两倍于敌的兵力,用“猛虎掏心”战术,从东西两面、重点置于西面,钳击城内守军。战至13日,攻城部队占领西关和东关大部。南山守军于14日退入襄阳城内,企图固守待援。15日夜,第6纵队和桐柏、陕南军区部队主力发起总攻,分别从西门、城东南与东北角3个方向攻入城内,并展开激烈巷战。,3路部队密切协同,向心攻击,于16日~下午合击杨家祠堂第15“绥靖”区司令部,全歼守军。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2.1万余人,俘康泽。攻克襄樊,威逼武汉,切断了华中、西北国民党军的联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人民解放军战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历史上真实的襄樊大战(郭靖守襄阳那几段)_百度知道
历史上真实的襄樊大战(郭靖守襄阳那几段)
我有更好的答案
襄樊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樊失陷而告结束。 蒙古忽必烈时期,灭宋战争的进攻重点改为襄樊,实现了由川蜀战场向荆襄战场的转变。南宋襄樊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隆重镇。咸淳三年(1267年),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献攻灭南宋策略,“先攻襄阳,撤其捍蔽”,他认为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刘整“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为忽必烈所采纳,宋元战争进入了元军对南宋战略进攻的新阶段。 宋元襄樊之战经过长期较量,终于以元胜宋败结束,蒙元的胜利,在于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建立了包围襄樊的堡垒,以逸待劳,又注重弥补战术上的不足,制造战船,训练水军,在裹樊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宋朝统治者不重视边备,将帅软弱无能,吕文德见利忘义,使蒙古军队占据了襄阳有利地位,在反包围战过程中,因将帅不和,步调不一等原因犯了一系列战术错误,战斗中基本上执行了消极防御策略,导致了被元军围困5年之久的不利地位,最后归于失败。二张(张顺、张贵)援襄的传奇式行动,气壮山河,留名青史,体现了南宋爱国军民保卫领土、抗敌御侮的智慧和勇气,为后人所传颂。
采纳率:69%
襄樊大战是真实的,但《射雕英雄传》里面的襄阳却是杜撰的。历史上唯一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坚守了30多年的只有重庆合川区的钓鱼城。金庸小说里的襄阳守将王坚,历史上是钓鱼城守将,而且小说里的蒙古皇帝猛哥被宋军击毙,也是发生在钓鱼城,跟襄阳一点关系也没有。钓鱼城之战的惨烈程度也不是襄樊之战能够比拟的。最后,钓鱼城不是被攻破的,是在南宋彻底灭亡,全国都已经沦陷的情况下才开城有条件投降的,唯一的条件是不得屠城。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郭靖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历史上的襄阳之战
来源:苏州文学网&&&作者:阎大卫 &&&时间:
  蒙古人进攻襄阳,郭靖等人帮着守襄阳,是《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重大事件。在历史上,蒙古人进攻襄阳也是很重要的事件,一共有过两次攻守战。
  第一次是在蒙古人灭金国以后的第二年,蒙古人进攻襄阳,镇守襄阳的宋军内部发生内讧。,一部分部队投降,襄阳失陷,蒙古军和宋军都纵兵抢掠,襄阳成为废墟,蒙占军队也没长期占领。
  第二次是在三十多年后,蒙古军队围困和进攻襄阳。宋军将领是吕文焕,很能打仗,在他率领下的宋军和蒙古兵进行了激烈的战争。襄阳和樊城隔汉江相望,互成犄角之势。
  汉江上有浮桥相通,物资补充也可通过汉江进行;所以能长期坚守达五年之久。吕文焕的告急文书不断送往京城,但当时的权臣贾似道却并不增援,吕文焕在坚守五年后,投降了蒙古人。在投降后,吕文焕不但做了元朝的大官,而且成了向宋朝进攻的急先锋。
  襄阳的军事地位极为重要。在南宋初年,是岳飞收复了这个城市,自那以后,就是保卫南宋的重要军事战略要地。
  在襄阳失陷后的第三年,南宋的首都临安就也陷落了,可见襄阳之重要。
  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本书中,一共有三次蒙古人进攻翼阳的战争。
  第一次是在《射雕英雄传》的最后,蒙古公主华筝传书给郭靖,告诉他蒙古军队将要进攻襄阳。于是,郭靖和黄蓉赶赴襄阳,准备刺杀蒙古军主帅拖雷。正在这时,成吉思汗病危消息传来,蒙古军队也就撤退了。郭靖也随着拖雷到蒙古去见成吉思汗,与之永别。
  这次战事的安排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完全是多余之笔。
  这时,蒙古人虽然已多次打败金朝的军队,但还没有能全部消灭金朝,金朝还占领着陕西、河南、山东大片土地,而这些地区正好将蒙古人和南宋隔开。如果,蒙古人能像希特勒那样建立强大的伞兵部队,或者更先进一些,似美国人在越南那样,把骑兵师全部装备上直升飞机,才有可能进攻襄阳。
  蒙古人灭金,是在成吉思汗去世后八年的事,而蒙古人第一次攻襄阳则是金朝灭亡后第二年的事。可见金朗不亡,攻襄阳是不可能的。
  写小说不必拘泥于历史,但是,不应在小说内部出现矛盾。在金庸的笔下的第一次襄阳攻防战的时间,就是不谈历史的记载,只就金庸这本小说中所写而言,也出现矛盾。成吉思汗虽然已有消灭全国的命令,但蒙古人还没来得及在对金朝的作战中最后取得胜利,彻底消灭全国。在这种条件下,还是不写襄阳攻防战为妙。
  写这场未及进行就结束的战事的理由,好像只有一个,就是让成吉思汗病危的消息,和赦兔郭靖,令郭靖来见他的命令传到郭靖的耳朵里。为做到这一点还可以有好多种安排,不一定需要写这么一场既不合历史记载,又会引起小说内部矛盾的战事。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的最后写上这多余的蒙古人攻襄阳的战争,还可能引出另一个问题的,这就是书中的安抚使吕文德守襄阳的时间也太长了一些。吕文德在三次襄阳攻防战中都以襄阳守将身份出场:第一次是在《射雕英雄传》的最后,杨过刚出生,郭芙尚未出生;在第二次,杨过、郭芙则已到了讨论婚嫁的年龄,郭襄则刚出生;到第三次时,郭襄又到了能一个人到社会上到处乱闯的的年龄,成为能对杨过产生爱憎的少女了。这中间应有三十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吕文德这个防守任务担任的时间有些太长了。
  在历史上,吕文德这个人也是有的,他是上面提到的襄阳守将吕文焕的兄长。据历史记载,他“素有才勇”,“抗击蒙古,累有战功。”他确当过“京西湖北安抚制置使”,即安抚使,不过只干了两年就当别的官去了。历史记载上没提到他的年龄,只记载了他的死亡年代,若他能活到七十岁,那他和郭靖的年龄差不多。
  读小说没必要总去想历史,但既然提到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总难免要想一想,如果既不影响情节的发展,又不违背历史记载,那不是更好吗。不过那样就得仔细些考虑,认真些写,不能随手写来。为了反衬郭靖的英雄,把吕文德写成窝囊废,完全可以,不过换一个虚构的名字让人看起来会更舒服些。至于让他当三十多年安抚使,这不免让人觉得是作者没太认真,顺手写写,留下一个漏洞。
  第二场攻防战中,蒙古军队是由忽必烈率领的,这也是一场子虚乌有的战事。忽必烈领兵攻宋的事是有的,但时间要晚一些,战事主要也发生在武汉一带,而不是在襄阳,战事持续时间并不长,忽必烈为了争皇位,主动退兵。计算起来。
  大约应在这本书中写忽必烈攻襄阳的十六年之后。
  第三场攻防战写得十分热闹,最后以蒙古皇帝蒙哥被杨过击毙结束。蒙哥是死在攻宋的军中,但那是在进攻四川合江时发生的,而不是在襄阳。
  小说中这两次战争和历史记载中的襄阳攻防战都对不上号,而真正最激烈、最重要的襄阳攻防战,在金庸有小说中则是虚写的,只说郭靖为保卫襄阳献身,并没有具体写其过程。
  写小说没必要一定和历史符合,只是因既然已经提到了襄阳之战,就在这里简单地写这么几句。
  既然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襄阳之战是这样重要,所占的篇幅又这样多,读过两本书的读者的量是极大的,人们会不会因这两本书而对襄阳这个地方产生兴趣,因而使襄阳增加了一些旅游资源呢?我看很难。
  襄阳、樊城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两城隔江而望,但在金庸小说中一点也看不出来裹阳旁边还有樊城。在蒙古人攻襄阳时,襄阳、樊城是用浮桥连起来的,在小说中一点也看不出来,襄阳周围的其他地形特点也没有什么反映。这样就不大可能使人对具体的城市感兴趣,即使感到兴趣,真到襄阳去看一看也会大失所望的,至于是对襄阳失望,还是对金庸小说失望,就要取决于人们的兴趣和文化素质了.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襄阳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承办
Copyright (C) 2012 www.XiangYang.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办公地址:襄城新街16号市直机关综合办公楼(老公安局院内)真实的襄阳之战比金庸所写惨烈,蒙哥大汗死于一位神秘高手真实的襄阳之战比金庸所写惨烈,蒙哥大汗死于一位神秘高手刀墓手札工作室百家号刀叔导读:历史上真实的“襄阳之战”从公元1235年开始,一直到公元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前后历时长达38年之久。其间经历了襄阳城的失守与收复、再失守与再收复,为了争夺这个兵家的必争之地。南宋、蒙古双方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动用了当时的一切先进武器,双方死伤人数超过40万人,其真实战况远远要比《神雕侠侣》中的“襄阳之战”更加惨烈。襄阳和樊城在地理上“跨连荆豫,控扼南北”,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在中国的历史上,襄、樊共发生大规模的战斗就高达200多次,可见襄樊战略位置之重要。“襄阳之战”是元朝消灭南宋政权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在襄阳之战中,宋军巧妙应用了地形优势,成功阻止了当时最先进攻城利器——投石机的猛烈攻击,逼得蒙古人最后找到了阿拉伯的兵器专家,改进了投石兵器的攻击距离和准确率。最后襄阳守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投降。“襄阳之战”堪称是世界兵器改革史上的奇迹,也是汉族人民战争史上的奇迹,毕竟当时的蒙古大军天下无敌,“襄阳之战”及“钓鱼城之战”之惨烈世所罕见。公元1235年,南宋在与蒙古人联手灭掉金国之后,宋、蒙盟友的关系就随即破裂,宋、蒙之间的战争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应该说,南宋与蒙古人联手灭掉金国是最大的失策。没有了金国的制衡,无疑是灭掉了金国这只狼,却养肥了蒙古这头虎 ,其结果就是蒙古大汗窝阔台,集结了50多万大军分三路攻宋,终于开始了历时近半个世纪的灭宋战争。其中由窝阔台三王子阔出带领的中路军,其兵锋就直指南宋的军事重镇——襄阳。当时襄阳的守将是南宋京湖安抚制置使赵范,不幸的是赵范部下有一支由金国降兵组成的&克敌军&。赵范虽然作战非常勇敢,但他有个最大缺点就是贪杯好酒。因此蒙古军队便以&克敌军&为内应,利用赵范大醉之机,&克敌军&打开城门,把蒙古军队引入襄阳城,由此襄阳失陷。此次襄阳的失守是自民族英雄岳飞收复后的第一次失陷。此次失陷导至30万石粮食、24库精良兵械尽入敌手, 而在战略上的失败更加惨重,因为它直接威胁到了国都临安,在襄阳失守后的不到一年中,南宋京西南路的一府八州军,有七个州军全部失陷。就在南宋朝廷的生死存亡时刻,却因为两个人而扭转了战局,南宋的名将孟珙和蒙古中路军统帅阔出。孟珙(),字璞玉,南宋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孟珙所统领的部队是当时南宋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他与蒙古大军三战三捷,最终如岳飞那样收复了襄阳和樊城。而另一个就是蒙古军队中路军的主帅阔出,这位蒙古军的主帅在1236年秋天突然重病身亡。孟珙虽然收复了襄阳,但由于蒙古人对襄阳城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此时的襄阳城已经成为易攻难守之地,所以孟珙不得不弃守了襄阳。淳佑十一年(1251年),京湖安抚制置使李曾伯认为襄阳的地理位置位很重要,绝对不可弃之不顾,便向朝廷请求增兵一万五千兵力准备收复襄阳。当他得到八千兵力的支援后,李曾伯派荆鄂副都统高达、幕府王登,率二万一千名荆湖军,向盘踞在襄阳的蒙古军队发动了进攻。南宋将士在经过浴血奋战之后,终于一举攻克了襄阳、樊城,收复了襄阳之后,李曾伯下令在两个月之内加高加固襄阳城。因此,襄阳的防御能力由此大为增强。1257年,在清除了所有的政敌之后,蒙古大汗蒙哥决定再次出兵攻宋。这次是由他自己和忽必烈亲自领兵,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次他同他的爷爷成吉思汗一样,死在了征战之中。此次蒙古大军依然是兵分三路,但在战略上却有所调整,由蒙哥率中路主力猛攻四川,忽必烈率领的东路军避开襄阳而直扑鄂州,蒙军西路军则绕道云南大理,准备实施战略大迂回。蒙哥意外的战死在了四川钓鱼城,导致蒙古军攻宋计划破产,忽必烈又急于回去争夺大汗之位而匆忙撤兵,而作为战略重地的襄阳却成功的避开了这场大战。当然也就没有《神雕侠侣》中郭大侠、蓉儿什么事了,蒙古大汗蒙哥更不是死在“神雕大侠”杨过的手上,真正弄死他的是川军中的一位无名英雄。南宋朝廷自1251年再次收复襄阳之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襄阳重新成为一座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军事重镇,而在这十几年中,自孟珙之后另外一个守卫襄阳的主将,这就是吕文德。吕文德能够成为在京湖地区重要的军事集团,除了他的军事能力之外,他与南宋奸相贾似道相互勾结是最重要的原因。吕文德在执掌襄阳后,他上献媚于奸相贾似道,下打击不服从他的异己,正因为这样而导致了不少将领为了自保,纷纷投降忽必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孟珙的爱将刘整,刘整由于看到其他将领受到打击杀害最终投降忽必烈,他所率领的水师是南宋最精悍的水军,蒙古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水师,也有了以后打水战的本钱,而刘整为了表忠心,他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亡宋战略,最终被忽必烈采纳。公元1268年,忽必烈派阿术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领蒙古军队和降蒙的南宋水师攻打襄阳,最后一次襄阳保卫战打响了。在得知襄阳被围后,南宋急忙下令四川和两淮的援军增援襄阳:京湖安抚制置副使、襄阳知府吕文焕,几次主动出击,力图打破蒙军的包围,但是都没有成功。1269年3月,两淮都统张世杰率军援救襄阳,与蒙古水军在襄阳东南的汉江上进行了一场大战,张世杰不敌投降蒙军的刘整,被迫退回。随后赶到的四川安抚制置使夏贵,则利用春季汉水暴涨,以战船将粮衣等物资送入襄阳城内。同年6月,荆鄂都统唐永坚,自襄阳城杀出,结果兵败被俘投降。同年7月,夏贵率5万援军、3千艘战船,再度增援襄阳,却遭沿江堡垒的蒙军猛烈阻击而增援未果。至此,南宋5年8次15万大军救援襄阳失败。1269年12月,吕文德病故,元军乘机攻陷樊城,失去掎角之势的襄阳再无所恃,最终守将吕文焕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又被当时最先进的攻城利器投石机击毁城墙的情况下,于1273年的二月率部投降,襄阳战役以失陷而告终。刀叔观点:宋、元之间的“襄阳之战”,其惨烈程度也只有“钓鱼城之战”可比,它既是宋、元之间政治上的博弈,更是两国军事力量是较量,甚至金庸老先生都借它来在《神雕侠侣》中作为通关副本,可见此战影响之深远。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襄阳之战”, 远远要比《神雕侠侣》中的“襄阳之战”庞大得多、惨烈的多。(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出品,全网15亿次阅读的优质原创自媒体)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刀墓手札工作室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每日原创,全网亿次阅读的历史读者社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雕侠侣襄阳大战有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