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可邑村是不是有真人版反恐精英反恐

红河州弥勒县可邑村
&&来源:云岭先锋网
可邑村:浓郁的民族特色“美丽家园”画卷&
&地理位置:可邑村隶属西三镇蚂蚁村委会,位于红河州弥勒市北部,距昆河公路4.5公里,距西三镇政府约8公里,距弥勒城21公里。
&村情概况:可邑村是一个彝族支系阿细人聚居的山寨,以彝族支系——阿细人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9.6%,全村有耕地1105亩,人均耕地1.5亩;有林地面积11377亩,森林覆盖率达80%。有农户189户735人。2013年经济总收入74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79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民族工艺品销售等为主。2009年10月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森林旅游示范村”。先后荣获“省级优秀妇女之家”、“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成功承办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可邑村学术考察点和亚洲政党建设扶贫专题研讨会考察工作。
&2013年,红河州启动实施了“美丽家园”建设行动,可邑村小组作为全州示范点之一,目前新村建设和老村改造基本完成,一幢幢山间林中别墅,古朴的少数民族建筑风格,从远处看,俨然就是一副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美丽家园”画卷。
&特色文化:可邑意为吉祥之地,从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一个叫毕武(毕阿龙)的阿细人迁来定居于此算起已有350年历史,整个村寨建在青山环抱之中,四面环山,连乡路从村中穿过。村落为圆形,80%的民居建筑均为土木结构,传统民居更多,现已换为砖,但建筑结构仍保持已有传统风貌,具有四合院建筑,由大门中厅、正屋正厅、两厢房组成,均为单檐斜山式台梁竖结构瓦房,正房为三开间,屋山头两边,有家微壁画如龙虎、蝙蝠等,墙画有些吉祥图案,延续着古老的生产生活传统民族文化特色。
&可邑村整体村落是在四面环山的半山腰上,森林密布,古树参天,村子座落在靠西南、西北的斜坡上,掩映在核桃香椿树中,环境宜人,建筑空间布局合理,居民房屋已往半山腰间迁伴,村中路网密集,车马可通行,出水系统科学,不存在浸水农舍,不发生水灾。古时,可邑村有3个寨门,四面用石头砌成3米多高城墙,一来抵御外来匪患,二来防止野兽进村伤人,后来在民国期间,国民党在村中烧杀抢掠,部分古迹已毁,但民居和村落整体保存完好,少部分拆旧新建,传统风貌仍在。
&可邑村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具特色,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故乡,神秘的“阿细祭火”、古老的“阿细先基”在这里世代相传。阿细跳月,从解放前的活动到现在的发展,是个很大的转变,至今以传统歌舞、音乐方式传承,村里主要与阿细人为主,从古到今,阿细人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的音乐与舞蹈,能歌善舞,阿细人的音乐舞蹈,热情欢快,激情四溢,有极强的感召力。阿细先基,传播着阿细人从古至今的生活、婚姻、时代变迁,用口来表达浓重的阿细文化。阿细悼念经,叙说一个人从生到死所必经的路,做好事、坏事、诉说沧桑。阿细的传统歌舞,常年在接待外宾,参加省内外演出。以陈列室和口传文学、生产生活用具、狩猎用具手工艺图案及人为传承形式来完成。
&近年来整个村中民居在母体文化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打造,村中的道路已硬化,现有专用的文艺活动场所、老年协会、传承协会活动室,接待专厅、陈列室和传统农家书屋。周边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连乡路从二级路连穿西一、西二、西三至巡检,形成一条完整民族文化长廊,村东部是村的密枝山,每年3月份,全村村民去祭祀活动(密枝节),是个古树参天的祭祀场所。
责任编辑:马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下一篇: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延伸阅读: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主体关系研究——云南省弥勒县可邑彝族村的个案考察民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主体关系研究——云南省弥勒县可邑彝族村的个案考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可邑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城22公里,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居地。“可邑”是阿细语“吉祥之地”,这里也是著名的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祥地之一,彝族史诗“”流传最广的地方。
  走进大山中的可邑,仿佛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宁静的山村、古朴的民风、好客的村民、精美的壁画,酿成一杯浓浓的彝族阿细文化的美酒,那样甜美、醇厚,让人久久回味、 流连忘返……。
  可邑村隶属于西三镇蚂蚁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距离蚂蚁村委会4.00 公里,距离镇7.00公里。国土面积9.67平方公里,海拔1,930.00米,年平均气温15.30 ℃,年降水量1,100.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烤烟、小麦等农作物。有耕地1,105.45亩,其中人均耕地1.50亩;有林地11,377.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89户,有乡村人口735人,其中农业人口728人,劳动力58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00人。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105.45亩(其中:田146.25亩,地959.20亩),人均耕地1.50亩,主要种植玉米、烤烟、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11,377.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2.6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4亩,主要种植核桃、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0.00亩,其中养殖面积6.00亩;其他面积2,012.95亩。
  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有18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84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8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80户。
  该村到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弹石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7.0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74辆,摩托车112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3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8户;建有小水窖327口。
  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4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近年来,县政府对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加大投入,云南大学将可邑村作为“云南少数研究基地”,村里面貌大改观,建立了阿细文化陈列室,道路旁、民居、烟叶烤房、村委会、小学校等建筑物上画上了阿细人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的壁画,这些壁画既有民族特色,又是对子孙后代文化传承的生动教材,也因此成为2009 年7月在云南昆办的“第十六届大会”的学术考察点。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可邑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西三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10公里,距离中学7.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1人,其中小学生74人,中学生17人。
  该村建有文化活动室3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
  该村党员总数25人,党员中男党员21人,女党员4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设在本村),团员26人。
  该村现有农户189户,乡村人口735人,其中男性365人,女性370人。其中农业人口728人,劳动力582人。该村全部为彝族。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55人(人员名单附后);享受低保13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7公里。该村建有公厕4个,建有3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55:52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少数民族身体文化空间与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以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例--《第五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2014年
少数民族身体文化空间与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以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例
【摘要】:少数民族村寨多位于边远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较突出,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和自身条件限制,传统经济转型困难,特别是在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承遭受巨大冲击,村寨的民族特色和乡村特色急速消失,许多研究成果大多也未能将民族村寨建设与村寨传统文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联系起来思考,大多没有重视村寨传统文化建设在村寨经济发展中原生性的和根本性的功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某一地区长期发展中相对完整地保留在一些少数民族村寨里。这并不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在当下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希望从本土的传统文化空间中找到支持现代公共管理的目标模式并形成能与之相兼容的文化心理资源。研究阿细跳月身体文化及其所包括的礼俗文化、法治文化、物质文化、自然文化形成整体的一个文化空间在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建设,揭示传统文化空间在满足村落"公共精神、公共价值、公共利益",以及在构建特色村寨内部公共秩序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特色村寨模式提供参考。本文通过人类学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云南弥勒县可邑村围绕阿细跳月身体文化所建设的烽火台、山寨寨门、村民活动中心、民族文化陈列室和制度、跳月广场、可邑民族餐厅、屋外壁画、密枝林等有效物质文化符号和健身舞蹈"阿细跳月"、故事传说、乐声、服饰制作、大小三弦制作工艺、节庆风俗等无形非物质文化符号所现成的文化空间的个案研究,发掘阿细跳月身体文化空间具有健身娱乐、慰藉心理,增进情感与凝聚民族、规范道德秩序,传承民族文化、丰富农村文化,强化村落整合与社会控制等社会功能,形成了强化文化动因、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从一个侧面刻画了少数民族乡村社会管理的运行规则和机制,阐释这一传统身体文化空间在特色村寨秩序建构中的重要意义,以期在当下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建设,建构内源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模式,实现村落内源性传统文化空间与外源性嵌入式的政治公共空间交融互构,不仅是诸如阿细跳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得以保护、传承和重塑,而且还促进经济发展,为民族地区更多的的特色村寨建设寻求出路。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127【正文快照】:
少数民族身体文化空间与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以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例@韦晓康$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少数民族村寨多位于边远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较突出,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和自身条件限制,传统经济转型困难,特别是在现代化背景下,民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敬浩;虞定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何毕铭;;[J];书城;1998年07期
谢珂;;[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刘晓东;;[J];中国儿童文化;2008年00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先进;[D];新疆大学;2008年
谢珂;[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弥勒可邑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