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风山武式武当太极拳拳一0八式

上传时间:
武当秘传太极拳四十八式教学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也谈八十五式与八十八式太极拳——周英南 ——中国武术在线 太极拳的论坛
太极拳的论坛
也谈八十五式与八十八式太极拳——周英南
看了胡金泉先生的《八十五式与八十八式太极拳》(载《少林与太极》2011年第8期,以下简称《与》文),笔者佩服胡先生对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和八十八式太极拳(以下简称&两拳&)的研究精神。此命题很少有人拟文谈论,也未引起太极拳界的关注。此文的发表,无疑是开启讨论研究传统太极拳套路和国编太极拳套路(含其他流派太极拳)之先河,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
但笔者认为,《与》文中的一些观点,不符合&两拳&的实际,一些提法失之笼统和片面。下面,仅就《与》文的一些观点谈谈笔者的看法。如有错误,请方家及胡先生批评指正。
一、杨澄甫先生的大架子,早于北京传拳时已修订改编,并非南下后根据南方人的特点简化而成
《与》文说:&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是杨澄甫先生南下后根据南方人的特点,在杨式传统的大架子基础上简化改编而成的太极拳套路,在其晚年定型&&&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没有依据。
众所周知,杨式太极拳源于河南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露禅公自陈家沟学成归来后,功夫日臻上乘,后经人介绍,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子班侯、健侯到北京王府教拳,杨式太极拳始为世人所知,后经杨氏祖孙三代不断修订改编,最后由澄甫宗师(露禅之孙)定型为现在广为传播的传统套路(即大架子)。在澄甫宗师之前,其祖父露禅,父辈班侯、健侯及其兄少侯,早已根据体用之需,对杨式老架作了修订。班侯修订传授的有&班侯小架&、&九诀八十一式大功架&等,健侯将老架修订为中架、&第三趟&和&老六 路&,少侯传&少侯用架&等。杨澄甫早年传乃父健侯之中架,后逐步修订、定型为现在流传最广的大架子传统套路。(以上史实引自路迪民先生的《杨式太极拳三谱汇真》、杨振基先生的《杨澄甫式太极拳》以及《永年太极拳志》和有关资料。)由此可知,杨家祖孙三代早年已对杨式老架作了修订和改编,并依照古拳论讲求用意用气、内劲发放而删减了一些走架中的外劲、跳跃和跌踏等动作。澄甫宗师早年弟子及传人许禹生、田兆麟、陈微明、董英杰、李雅轩、牛舂明、崔毅士、吴志青等所传授的拳架与杨澄甫的大架子基本相同。许禹生于1921年出版了《太极拳势图解》,陈微明于杨澄甫南下前的1925年就出版了《太极拳术》。由此可知,杨澄甫先生早在1928年南下传拳之前已经传授这套大架子了。
二、关于&两拳&的主要&区别&
1.《与》文认为,&八十五式要求实脚转体,八十八式是虚脚转体。这是两套太极拳最根本的区别。&这种说法不准确,也不符合实际。
目前流行的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含八十五式,以下同),由于种种原因,在打法及个别动作上存在差异,这是正常现象。所谓虚、实转体,指弓步拳式在转向及换步移动重心时是先后坐使前脚变虚转动身体,还是不后坐而直接以实脚(前弓脚)转动身体的两种打法。目前,有一些拳家主张虚脚转体,也有一些拳家主张实脚转体。据笔者所知,采用虚脚转体的拳家有郑曼青、董英杰、李雅轩及杨氏兄弟振基、振铎、振国等;采用实脚转体的有傅钟文、赵斌、吴志青等;崔毅士的拳架,据其孙崔仲三先生演练,有虚脚转体(如单鞭过渡动作),也有实脚转体(如左右搂膝步等)。笔者认为,虚、实转体只是先师们打拳的风格差异而已,不能说这是&两拳&的&最根本的区别&。
2.拳式动作个数的多少及个别名称之异同,也非&两拳&的区别。
《与》文说,&两拳&云手和倒卷肱(传统套路为倒撵猴)个数不同,个别拳式名称也有差异,并以此作为&两拳&的主要区别。
笔者不这样认为。各拳家所传的拳架风格特点不尽相同,以云手、倒撵猴为例,杨振基、杨振铎所传套路每式均为3个,而傅钟文、赵斌所传均为5个。杨振基老师说:&云手可云三、五、七个,与倒撵猴式相对应。倒撵猴式是退,云手是进,退多少步,进多少步&(《杨澄甫式太极拳》云手&注意事项&)。八十八式的云手、倒卷肱和野马分鬃每式打3个,八十五式打5个,均属可行,不应认为是&两拳&的&主要区别&。(笔者注:《与》文中称八十五式15个云手,八十八式13个云手,恐是5个和3个之误。)
至于个别拳式名称的异同也属正常。因前辈拳家授拳时多为口传心授,一些拳式以动作直呼,如搂膝拗步、进步栽捶、左右分脚等,一些拳式因象形得名,如揽雀尾、左右打虎、金鸡独立、玉女穿梭等。再加上方言、谐音的影咱,一个动作出现不同的名称不足为奇。就说杨澄甫亲传的几位弟子,他们的拳式名称也有差异。如抱虎归山,李雅轩作&豹虎归山&;扇通背,李雅轩、杨振铎作&扇通臂&,崔毅士作&闪通背&,董英杰称&山通臂&;双峰贯耳,一些拳家称&双风贯耳&等。八十八式将扇通背和倒撵猴称作&闪通背&、&倒卷肱&(源自陈式太极拳名)也不是什么&主要区别&。
3.&两拳&的动作难度差距不大,拳架的高低不是&两拳&的区别。
《与》文说:传统套路&个别动作难度较大&,&老年人难以做到&,并以&转身蹬脚&、&回身右蹬脚&和&转身摆莲&为例。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若教练得法,打好这几个动作并不难。太极拳任何动作均须上下相随,均以腰腿带之,只要做到松静沉着、周身轻灵,转体就不难。另外,年老体弱的拳友,&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左脚蹬出以前以脚尖点一点地,以保持身体平衡&(杨振基《杨澄甫式太极拳》转身蹬脚&注意事项&)。转身摆莲虽然转动幅度较大,但只要做到虚实分明,且以虚腿转体、用腰带手脚转,就会大大减少转身难度。在《杨式太极拳》(即八十五式)中,傅钟文先生对该动作这样解说:&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向右后转,左脚随着略踩地而起,右脚向右随转体平摆&&左脚向左前(东北)斜方脚尖里扣落地 &&屈膝坐实,右脚仍为脚掌着地,如右虚步形状。&(《杨式太极拳教练法》解说基本相同。)这说明八十五式太极拳也并未要求&以双脚脚掌碾地转体&。双脚脚掌碾地转体有悖于拳理拳法,转动时身体必产生摇晃,不可能松静沉稳。
至于拳架的高低,《与》文说:&与八十八式相比,八十五式的拳架较低&&&并认为这也是&两拳&的区别。杨式太极拳的功架有高、中、低之分,&两拳&也然。杨澄甫宗师说:&唯步之高低,手之疾徐,如能得有常度,则也不必拘其高低疾徐之有一定法则也。&(《太极拳体用全书》)杨振铎老师说:&架式有高、中、 低之分,可以按学者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力条件以及学者的不同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杨式太极拳、剑、刀》)因此,&两拳&均可以高、中、低架的方式练,并没什么区别。
三、&两拳&的真正区别
&两拳&在拳理拳法乃至动作要领上是否存在区别?回答是肯定的。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对动作要领的要求和具体运作以及是否符合拳理拳法方面。
1.传统太极拳套路的拳式富于技击含义,体用兼备,而八十八式太极拳的一些拳式毫无技击要素。
众所周知,杨式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一百多年来曾以无与伦比的技击功能独步一时。杨露禅父子当年于北京教拳设擂未逢对手,人称&杨无敌&。后来,杨氏祖孙逐步将老架修订改编为既有技击功能又具健身效果的传统杨式太极拳。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体委为普及和推广杨式太极拳,又在传统套路的基础上整理、编写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和&八十八式太极拳&,这两套太极拳,特别是二十四式的推广和普及,对中国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功不可没。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太极拳运动如火如荼传遍海内外。然而,由于引导、宣传等方面原因,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在某些方面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只注重健身强体作用,却忽视了它曾经令人神往的技击功能。
一代宗师、杨氏第三代传人杨澄甫的套路演练舒展大方,气势榜礴,似行云流水,如滔滔大河,堪称近代杨氏传统太极拳之圭臬,其技击风范更是令人敬仰。杨振基先生说:&杨式太极拳每一式都是为搏击而编的,带有技击性的,必须明了拳的本意&&&还说:&现在把拳改来改去&&把一些带技击性的动作也改了,拳式的攻防意识不明显,练来练去除起到健身作用外,技击方面的意识和效果减弱了,甚至不存在了。&(《杨澄甫式太极拳》)时下,一些人练太极拳不懂技击含意,手脚不到位,随意出手,这不是真正的太极拳,架子打得再好看也只是&太极操&。
除杨澄甫宗师外,其传人许禹生、陈微明、董英杰、郑曼青、李雅轩、傅钟文、赵斌、吴志青及四位哲嗣振铭、振基、振铎、振国等均有著作问世,在书中除动作说明外,他们还以&应用&、&用法&、&功用&或&技击意义分析&等解说招式的技击含意,其中尤以杨澄甫宗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和《太极拳使用法》及杨振基先生的《杨澄甫式太极拳》最为详尽。
但是在八十八式太极拳的解说中并无谈及招式用法和技击含意,学者只是依样葫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一 些人虽然练了几十年的拳,由于不懂技击含意,腰身手腿的动作不到位,&未得此中三昧,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一些人打拳毫无拳意,毫无攻防意识,动作打得再好看也不是真正的太极拳。
杨振基老师演练的套路酷似乃父。《杨澄甫式太极拳》中每式的&技击意义分析&也源自其父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为杨家之真传。对白鹤亮翅,他说:&&&两手上下分开,右手是直线上提的,上提至头顶后逐渐翻掌上提,不是由右往里插,也不是手指尖向上的立掌&&&(&注意事项&)&对方从身前用双手击来,我左手自左侧展开对方右手,右手向上往右侧展开对方左手&&此式用的是分劲。&(&技击意义分析&)高探马,&右横掌稍内旋转手心向下,向前以小指一侧外缘向正前打出&(&动作说明&)。&对方用左手从我左腕下绕过,往右挑拨,我将左手腕略松劲,转手心向上将对方腕用劲叠住,往怀内采回,用右手横掌向对方面部击去&(&技击意义分析&)。而八十八式白鹤亮翅说明为:&&&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笔者质疑:攻哪里?防哪里?)高探马说明:&右掌经右耳旁向前推出,手指与眼同高&&&笔者质疑:推哪里?能打人吗?)显然,前者的打法富于攻防意识,而后者则逊色多了。八十八式太极拳所有的动作招式均无技击用法说明,这就不是拳的本意了。
2.八十八式太极拳的一些动作要领有悖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
如弓步,传统套路的要求是&(前弓腿)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为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势&(杨澄甫《太极拳练习谈》)。&前弓脚小腿与地面垂直&&&&(弓步)两脚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是练拳者自然裆的距离&&&(杨振基《杨澄甫式太极拳》)&练太极拳时&&膝关节要保持一些弯曲度,以避免大腿后部肌肉紧张&&&(顾留馨《太极拳术》)两足的横向距离则要求&与肩同宽&。上述是杨式传统太极拳弓步规范、正确的动作要领。而八十八式太极拳则要求:做弓步时,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脚脚跟后蹬&&自然伸直或自然蹬直,两脚横向距离约10厘米(揽雀尾、闪通臂、搬拦捶等动作说明)。这样的弓步,明显违背了上述几位大师的要求,也违背了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因为,前弓脚之膝盖只要超过小腿与地面的垂直线(尽管不超过脚尖),都会增大膝关节的承重负担,且无前撑之劲,重心前倾,&即失中正姿势&。后脚跟&伸直&或&蹬直&,会引起大腿肌肉紧张,并影响腰胯转换的灵活性。而&弓步两脚的横向距离为10厘米&明显过窄,易使下肢不稳,影响动作的轻灵和劲道的发挥。
所谓&抱球&(传统太极拳套路无此说法),是某些拳式在出劲前身势与两臂间的相合和蓄劲的预备动作。以斜飞式为例,杨振基先生说:&(腰)带动双手上下翻转,右手向右下外旋划圆弧至右腹前,手心斜向里向上,成下掤手,左手向左向右内旋划至胸前,两腕臂上下相交。&杨振铎先生说:&两臂向左下环弧&&左小臂里屈至胸前,掌心向下。右臂环至腹部前方,掌心向上,两臂相合。&而八十八式太极拳说明为:&左手划弧,左臂平举胸前,左手手心向下,右手经体前下方划弧与左手上下相对&&&(斜飞式解说)揽雀尾解说为:&左臂平屈于左胸前,与肩同高,手心向下,右手经腹前向左划弧至左肋下(手心向上),与左手上下相对成抱球状&&&按八十八式太极拳的&抱球&要领,左肘必然抬起(因为&与肩同高&),左肩也会随之耸起,这违背了杨澄甫《太极拳说十要》关于沉肩坠肘的要求。同时,由于耸肩抬肘,身势与两臂不能自然相合,蓄劲也无法做到。
腰的运用在太极拳中尤为重要,有&八卦掌,太极腰&之说。在传统太极拳套路中,几乎所有的拳式都有腰的动作。杨澄甫宗师说:&腰如车轴,如腰不能作车轴,四肤不能转动。&(《太极拳使用法》)其子杨振基先生对腰的运用这样阐述:&一切动作要靠腰带动,腰带、腰拉、腰转、腰脚手。&并说,练太极拳不从腰去练就永远也练不成(《杨澄甫式太极拳》)。他把腰的动作分为转腰、拉腰、闪腰、摆腰等。他演述的传统套路,腰的动作就有230多个。而八十八式太极拳在套路动作说明中,只强调手、脚等肢体局部动作,没有谈及腰的运用,这不能不说是该拳的最大缺憾。
综上所述,八十八式太极拳在练拳宗旨和动作要领方面均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当然,二十四式、四十二式等国编套路也有不少违背拳理拳法的地方。 国编表演竞赛套路尤其是二十四式、四十二式对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发展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长期误导着成千上万的太极拳爱好者。有些人练了一辈子拳却不懂拳理拳法,有些人表面动作很&好看&其实身法不松不沉、内中无意无气,动作依样葫芦,技击含意全无,人称&太极操&是也。当然,由于八十八式太极拳编写于20世纪的50年代未,推广于六七十年代,受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和影响在所难免。笔者认为,太极拳也应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迁及目前杨式太极拳在海内外的发展形势,八十八式太极拳套路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说句不中听的话,它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下一段即将播放:播放:12540次
节目标题:武当三丰太极拳三十八式整套演示
米客:YYshow
简介:武当三丰太极拳三十八式整套演示【频道】养生太极术
太极养生杖功法教学.第二式 轻舟缓行
养生太极掌第三套背向示范演练教学
养生太极掌第三套(23式—36式) 分解教学
武当太极拳秘传太极刀教学演练视频
杨氏太极拳103式教学 演练视频
播放:1045
武当太极拳十三式教学演练视频
养生太极28式太极拳教学演练视频
李德印十六式太极拳(二段太极拳) 7视频讲解
李德印 十六式太极拳(二段太极拳)4视频讲解
李德印 二段(16式)太极拳 视频演练讲解
李德印 二十四式太极拳(三段太极拳)讲解演练
陈氏太极拳教学拆招演示之二
李德印八式太极拳(一段太极拳)教学 演练视频
播放:1100
武当秘传太极拳四十八式分解教学 第1至10式视频演练
武当三丰太极拳三十八式整套演练视频
分享给站外好友
页面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可以让视频在手机、平板电脑上播放!
举报此视频包含不当内容:
请填写你要举报的内容,标明举报内容所在地时段,将有助于我们更及时的处理举报内容。感谢您对PPS的支持!
广告和欺诈
触犯我的版权
你可以把视频下载到不同的设备
使用电脑飞速下载轻易收藏喜欢的视频
使用苹果设备支持iPhone、iPad高清视频亦可离线观看
使用Android设备支持手机、平板高清视频亦可离线观看
拍下二维码,视频随身看
用PPS影音IOS/Android版扫描二维码,在您的移动设备上继续观看视频,也可以分享给您的好友。
武当秘传太极拳四十八式分解教学 第1至10式视频演练
手机没装PPS影音?
频道信息:
养生太极术
播放:4.36万
太极功夫扇、太极拳、太极掌、太极刀、太极剑等太极术,既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尤其受老年人喜爱。太极功夫是具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之一,是我国武术国库中的一颗明珠。
注:数据来自爱奇艺、PPS全平台
武当秘传太极拳四十八式分解教学 第1至10式视频演练
上传时间:22个月前
上 传 者:乔家大院VIP
所属频道:养生太极术
上 传 自:
分&&&&&&类:体育
暂无相关内容
视频简介:武当秘传太极拳四十八式分解教学 第1至10式视频演练
现在可以用QQ账号直接发表评论,分享给我的好友
大家都在看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许可证:
Copyright&2005 - 2014 PPStrea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武当太极拳一百零八式动作名称
武当太极拳一百零八式动作名称
武当山是内家拳的发源地,武当内家拳由真人张三丰所创。据记载三丰真人集百家之长,融道家养生,始创太极拳法于武当,以阐功夫真理,扬长道教文化。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生命的源泉。
1预备势&&&&&&&
2起式&&&&&&&&
3退步崩式&&&&&&&
4揽雀尾&&&&&&&&
6提手上式&&&&&
7白鹤亮翅&&&&
8左搂膝拗步&&&&&
9手挥琵琶&&&&&&
10白鹤亮翅&&&&&&&&&&&&
11左搂膝拗步&&&&&&&&&
12右搂膝拗步&&&&&&
13左搂膝拗步&&&&&&&&&&&&
14手挥琵琶&&&&&&&&&&&
15上步搬拦捶&&&&&&
16如封似闭&&&&&&&&&&&&
17十字手&&&&&&&&&&&&&
18抱虎归山
19倒撵猴&&&&&&&&&
20右搂膝拗步&&&&&
21斜穿掌&&&&&&
22揽雀尾&&&&&&&&&&&&&&&
23斜单鞭&&&&&&&&&
24肘底捶&&&&&&
25右搂膝拗步&&&&&&&&&&&&&&&
26倒卷肱&&&&&&&&&
27斜飞式&&&&&&
28虚步推掌
29提手上式&&&&&&&
30白鹤亮翅&&&&&&&
31左搂膝拗步&&
32海底针&&&&&&&&&&&&&&&
33闪身搬拦&&&&&&&
34推窗望月&&&&
35揽雀尾&&&&&&&&&&&&&&&
36正单鞭&&&&&&&&&
37云手&&&&&&&&
39高探马&&&&&&&&
40狮子右蹬脚&&&&&
41狮子左蹬脚&&&&&
42转身临其境&&&&&&&&&&&&&&
43右搂膝拗步&&&&&
44上步伏虎捶&&&&&
45闪通背&&&&&&&&&&&&&&
46上步搬拦捶&&&&&
47小擒拿手&&&&&&&
49左打虎式&&&&&&
50右打虎式&&&&&&&
51右弹腿&&&&&&&&&
52双插掌&&&&&&&&&&&&&&
53双风贯耳&&&&&&&
54十字手&&&&&&&&&
55跨虎式&&&&&&&&&&&&&&
56独立式&&&&&&&&&
57上步搬拦捶&&&&&
58如封似闭&
59十字手&&&&&&&&
60抱虎归山
61倒撵猴&&&&&&&&
62双插掌&&&&&&&&&&&
63斜穿掌&&&&&&&&&&&
64揽雀尾&&&&&&&&&&&&&&
65单鞭&&&&&&&&&&&&&
66野马分鬃&&&&&&&&&
67揽雀尾&&&&&&&&&&&&&&
69玉女穿梭&&&&&&&&
70揽雀尾&& 71正单鞭
73正单鞭&&&&&&&&
74单鞭左下式&&&&&&
75单鞭右下式&&&&&
76独立锁喉捶&&&&
77倒搓肱&&&
78斜飞式&&&&&&&&&&&&&
79虚步推掌&&&&&&
80提手上式&&&&&&&&&&&
81白鹤亮翅
82左搂膝拗步&&&
83海底针&&&&&&&&
84闪通背&&&&&&&&&&&&&
85迎面捶&&&&&&&&&&&&&
86上步搬拦捶&&&&
87揽雀尾&&&&&&&&&&&&&
89云手&&&&&&&&&
90高探马&&&&&&&&&&&
91斜穿掌&&&&&&&&&&
92右斜插脚&&&&&&&&&&&&&
93左搂膝拗步&&&&&&&
94狮子右蹬脚&&&&&&
95右搂膝拗步&&&&&&&&&&&&&
96左切掌&&&&&&&&&&&
97指膛捶&&&&&&&&&&
100单鞭下式&&&&&&&&
101上步七星&&&&&&
102退步跨虎&&&&&
103双摆莲&&&&&&&&&&&&&&&&&
104弯弓射虎&&&&&&
105上步搬拦捶&&&
106如封似闭&&&&&&&&&&&&&&&&&
107十字手&&&&&&&&
108抱虎归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当赵堡太极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