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蜂蛹怎么吃装备

四川捕蜂奇人 20多年时间掏掉上千个马蜂窝(图)
  1月11日下午,泸州城区滨江路黄国学家的鱼馆门可罗雀,但他另一项“生意”却很火爆,不到一小时便有两人来电咨询,他们都想购买黄国学从野外摘下蜂窝中的马蜂蛹。
  在泸州当地,说起掏马蜂,就一定要说到老黄。从十五六岁开始,黄国学便跟着做赤脚医生的父亲开始掏马蜂窝做药引,多年来,逐渐形成一整套独门抓蜂技术,即便拥有上千马蜂的蜂巢他也能一锅端。
  20多年来,黄国学在泸州区域内掏了上千个蜂窝,不仅为当地居民除了害,蜂巢、蜂蛹和野蜂也给他带来每年超过5万元的收益。下一步,黄国学准备发挥所长,租一片山林专门养马蜂。
  有来头
  十多岁就开始琢磨掏蜂窝
  掏马蜂窝是黄国学做餐饮之外的副业。据了解,黄国学掏马蜂窝已有多年历史,被他端掉的马蜂窝至少有上千个,平均每年要掏掉五六十个。黄国学说,高峰期时一天能掏七八个蜂窝,即便眼下到了冬天也有人不时求助帮摘蜂窝。
  今年41岁的黄国学是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人,父亲是当地的一名赤脚医生。黄国学说,马蜂虽然有毒,但许多民间药方子却需要马蜂做药引。由于马蜂蜇人且有毒,市面上也少有人卖,因此父子俩便琢磨自己掏蜂窝抓马蜂,当时的黄国学,还是个10多岁的少年。
  老黄回忆,在掏过的千个马蜂窝中,他几乎见识了大小位置各异的蜂巢,有土里筑巢的,也有在树顶安家的,还有在楠竹竹节内生活的。让黄国学印象深刻的一个是在2011年夏天,泸县大田村一位79岁的老人在弄土坯时被距离老人50多米外的马蜂群蜇死。
  “我掏过最大的,高1.7米,直径1.2米,总重量超过70斤。”黄国学说,当时抓获的马蜂超过5000只,“一个矿泉水瓶装300只左右,都装了整整18瓶”,蜂巢中的蜂蛹也有30多斤,“锯成两截才装在车中带走”。
  有秘诀
  自制鞋套、药水和防蜂服
  多年的经历让黄国学形成了独特的抓蜂工具和一整套独门技术。
  黄国学独门的抓蜂工具主要有防蜂服、鞋套、解蜂毒药水等。防蜂服由衣裤帽一体的服装、手套和头套组成。老黄介绍,服装主体是一套化工厂内抗酸碱腐蚀的旧衣服改装而成,胸前有两道拉链,这是防止爬树蹭坏拉链。另外,为便于呼吸,头套嘴巴位置被黄国学装上了自制的带孔塑料瓶。有了这么一套外观像防化兵的防蜂服,上千只马蜂围攻也不惧。
  马蜂窝常常位于树木顶端,要爬树是件麻烦事,为此,老黄自制了一双“铁鞋套”。成都商报记者发现,爬树的鞋套由铁焊接而成,上面有三个尖利的铁齿,外侧两颗内侧一颗。黄国学介绍,使用时直接将鞋套套在筒靴上,鞋套上尖利的铁齿能扎入树皮,即便很光滑的树也能比较容易地爬上去。
  解蜂毒药水是黄国学父亲传下来的方子,掏蜂窝时一旦被马蜂蜇上就立马使用药水解毒。黄国学称,这些年掏蜂窝难免被马蜂蜇伤,自己能够平安无事全靠解毒药水,有人被蜂蜇时黄国学也会用这个药水相助。记者问及药水配方,老黄神秘一笑:“秘密。”
  黄国学介绍,最开始抓马蜂时经验不足,“马蜂发现有热气(体温)就专朝有缝的地方蜇,有的甚至钻入防蜂服内”,“最多的一次身上被蜇了30多下”。
  最危险的一次是去年夏天,当时黄国学和另外两人到泸县牛滩坝去掏蜂窝,一切收拾好走了100多米,黄国学开始脱防蜂服,不料趴在衣服上的一只“虎头蜂”蜇中了黄国学的太阳穴。“当时就感觉眼冒金星,头重脚轻,幸好同行的人马上给我用药解毒。”黄国学说。同行的黄国学徒弟向记者证实,老黄当时在地上躺了半个小时才站起来。
[责任编辑:赵汝成全副武装,上树摘蜂窝
&&&&彭山人赵汝成练就一手摘蜂窝的绝技,并将摘窝掏蛹做成生意
&&&&摘蜂窝工具
&&&&一个自制透气防护罩,用旧摩托车头盔和钢丝网透气罩改装而成。一瓶杀虫剂、一把钢锯、两根绳子和一套雨衣雨鞋。
&&&&摘蜂窝绝技
&&&&一只手抓起杀虫剂对准蜂窝连喷几下,蜂子被药剂袭“晕”坠落。再用钢锯锯断蜂窝所在的树枝,用绳子将蜂窝吊放到地上。
  从摘蜂窝到掏蜂蛹
&&&&每次摘蜂窝后,把蜂窝里取出蜂蛹积累起来,一并卖到餐馆,一斤可卖70元。最多时,1个月赚了1万多元。
&&&&昨日上午11点过,在成都锦江区下沙河铺街7号,海地通敬老院内的大树上,赵汝成全副武装,头戴防护罩、身穿雨衣、脚套雨鞋,对大树上的蜂窝发起“进攻”。20分钟,他从两棵大树上移除了2个大蜂窝,大的一个蜂窝直径超过50厘米。
&&&&42岁的赵汝成,没上过学,却练就一手摘蜂窝的绝技,在彭山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四五年来,摘过上千个蜂窝。摘蜂窝本是替人排险,但他却将摘窝掏蛹做成了一档生意。“最多时,摘1个月蜂窝能赚1万多元钱。”赵汝成说。
  自制工具全副武装摘蜂窝
&&&&海地通敬老院已经不堪蜂扰两个月了。敬老院管理人员秦女士说,从8月开始,有人在靠近宿舍的大树上发现了蜂窝。日渐长大的蜂窝让200多位老人惶恐不安。住3楼的老人整日关紧门窗,就怕惹恼“潜伏”在大树上的蜂子。
&&&&秦女士听说彭山有个叫赵汝成的摘蜂窝能手,昨日特意把他请来捣蜂子老巢。摘蜂窝没有特殊工具,赵汝成的装备都是自备自制。一个自制透气防护罩,用旧摩托车头盔和钢丝网透气罩改装而成。一瓶杀虫剂、一把钢锯、两根绳子和一套雨衣雨鞋,就是他的全部工具。
&&&&11点过,赵汝成全副武装,腰系安全绳,屁股后挂瓶刹虫剂,一步步爬上了10多米高的大树,慢慢靠近蜂窝。此时,整个大院所有门窗紧闭,大家远远地观望。
&&&&马蜂注意到了入侵者,成群结队围着赵汝成发出“嗡嗡”声。他不为所动,靠在离蜂窝不远的树杈上准备着。突然,他抬起一只手抓起杀虫剂对准蜂窝连喷几下,蜂子立即被药剂袭“晕”,纷纷坠落。接着,他用钢锯熟练地锯断蜂窝所在的树枝,用绳子把大蜂窝吊放到地上。
&&&&刚下树,赵汝成又爬上了不远处的另一棵树,取下一个蜂窝。不到20分钟,敬老院的两个蜂窝就被摘除了。
&&&&这并不是赵汝成昨日的所有“战绩”。他一天取了5个蜂窝,最大的直径50厘米。“这些蜂窝里能掏出20斤蜂蛹,卖1400元。”赵汝成对昨日的收获颇为满意。
&&&&掏蜂蛹卖1个月赚了上万元
&&&&一般人摘蜂窝,都得请119消防员,赵汝成却做起了摘蜂窝的买卖。他说,自己也偶尔被蜂蜇伤,“不知道啥时候树枝就把防护衣划破了。”
&&&&赵汝成摘蜂窝的历史要回溯到他12岁时。“小时候,我家在山上,爬树玩耍是我最喜欢的活动。”12岁第一次凭自己的力量摘除蜂窝后,只要发现蜂窝,邻居都向他求助。久而久之,赵汝成就成了彭山家喻户晓的摘蜂窝能手。
&&&&几年前,听人家说蜂蛹富含高蛋白营养,是天然的补品。此后,每次摘蜂窝后,赵汝成都把蜂窝里取出的蜂蛹积累起来,一并卖到餐馆,一斤可卖70元。赵汝成发现,卖蜂蛹比在老家干农活强多了,于是就把摘蜂窝掏蜂蛹当作职业来干。“黄蜂窝有点尖,而黑马蜂窝是圆的。”摘得多了,赵汝成借助蜂窝的形状就能辨别出蜂子的类型。
&&&&现在,一家三口主要靠赵汝成取蜂窝卖蜂蛹养家糊口。不过,赵汝成真正忙的时间只有每年的10月和11月。“这是蜂蛹成熟的季节。”没事的时候,赵汝成就骑着摩托车在彭山境内找蜂窝。“最近四五年,至少摘了上千个蜂窝,最多时,1个月赚了1万多元。”赵汝成说。 见习记者刘美玲
编辑:唐艺铭
页面功能&&|&&字体:&&&&|&&
精彩靓图 ||
市州新闻 |
[区县] [区县] [区县] [区县] [市州] [区县] [区县]
社会舆论 |
经济热点 |
娱乐魔方 |
新华视川网 ||
发布:10月22日&&[ ]
发布:10月22日&&[ ]
网友论坛 ||
12月1日,内外企不平等税费全废。外企须上缴城建税和教育费。 []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民富”追求。如何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11月13日起,商家垄断“解释权”最高罚3万。能遏制住霸王条款吗? []
[成都] [重庆] [交通] [成都] [话题] [话题]
5年摘除上千蜂窝 卖蜂蛹月入过万
新华网四川频道初次见游客,大熊猫幼仔抱着饲养员的腿不放。
一辆小轿车和路过的火车发生碰撞,事故致2死1伤。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IMAGE_MARKER_0--& 1月11日下午,泸州城区滨江路黄国学家的鱼馆门可罗雀,但他另一项“生意”却很火爆,不到一小时便有两人来电咨询,他们都想购买黄国学从野外摘下蜂窝中的马蜂蛹。&br/& 在泸州当地,说起掏马蜂,就一定要说到老黄。从十五六岁开始,黄国学便跟着做赤脚医生的父亲开始掏马蜂窝做药引,多年来,逐渐形成一整套独门抓蜂技术,即便拥有上千马蜂的蜂巢他也能一锅端。&br/& 20多年来,黄国学在泸州区域内掏了上千个蜂窝,不仅为当地居民除了害,蜂巢、蜂蛹和野蜂也给他带来每年超过5万元的收益。下一步,黄国学准备发挥所长,租一片山林专门养马蜂。&br/& &strong&有来头&/strong&&br/& &strong& 十多岁就开始琢磨掏蜂窝&/strong&&br/& 掏马蜂窝是黄国学做餐饮之外的副业。据了解,黄国学掏马蜂窝已有多年历史,被他端掉的马蜂窝至少有上千个,平均每年要掏掉五六十个。黄国学说,高峰期时一天能掏七八个蜂窝,即便眼下到了冬天也有人不时求助帮摘蜂窝。&br/& 今年41岁的黄国学是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人,父亲是当地的一名赤脚医生。黄国学说,马蜂虽然有毒,但许多民间药方子却需要马蜂做药引。由于马蜂蜇人且有毒,市面上也少有人卖,因此父子俩便琢磨自己掏蜂窝抓马蜂,当时的黄国学,还是个10多岁的少年。&br/& 老黄回忆,在掏过的千个马蜂窝中,他几乎见识了大小位置各异的蜂巢,有土里筑巢的,也有在树顶安家的,还有在楠竹竹节内生活的。让黄国学印象深刻的一个是在2011年夏天,泸县大田村一位79岁的老人在弄土坯时被距离老人50多米外的马蜂群蜇死。&br/& “我掏过最大的,高1.7米,直径1.2米,总重量超过70斤。”黄国学说,当时抓获的马蜂超过5000只,“一个矿泉水瓶装300只左右,都装了整整18瓶”,蜂巢中的蜂蛹也有30多斤,“锯成两截才装在车中带走”。&br/& &strong& 有秘诀&/strong&&br/& &strong& 自制鞋套、药水和防蜂服&/strong&&br/& 多年的经历让黄国学形成了独特的抓蜂工具和一整套独门技术。&br/& 黄国学独门的抓蜂工具主要有防蜂服、鞋套、解蜂毒药水等。防蜂服由衣裤帽一体的服装、手套和头套组成。老黄介绍,服装主体是一套化工厂内抗酸碱腐蚀的旧衣服改装而成,胸前有两道拉链,这是防止爬树蹭坏拉链。另外,为便于呼吸,头套嘴巴位置被黄国学装上了自制的带孔塑料瓶。有了这么一套外观像防化兵的防蜂服,上千只马蜂围攻也不惧。&br/& 马蜂窝常常位于树木顶端,要爬树是件麻烦事,为此,老黄自制了一双“铁鞋套”。成都商报记者发现,爬树的鞋套由铁焊接而成,上面有三个尖利的铁齿,外侧两颗内侧一颗。黄国学介绍,使用时直接将鞋套套在筒靴上,鞋套上尖利的铁齿能扎入树皮,即便很光滑的树也能比较容易地爬上去。&br/& 解蜂毒药水是黄国学父亲传下来的方子,掏蜂窝时一旦被马蜂蜇上就立马使用药水解毒。黄国学称,这些年掏蜂窝难免被马蜂蜇伤,自己能够平安无事全靠解毒药水,有人被蜂蜇时黄国学也会用这个药水相助。记者问及药水配方,老黄神秘一笑:“秘密。”&br/& 黄国学介绍,最开始抓马蜂时经验不足,“马蜂发现有热气(体温)就专朝有缝的地方蜇,有的甚至钻入防蜂服内”,“最多的一次身上被蜇了30多下”。&br/& 最危险的一次是去年夏天,当时黄国学和另外两人到泸县牛滩坝去掏蜂窝,一切收拾好走了100多米,黄国学开始脱防蜂服,不料趴在衣服上的一只“虎头蜂”蜇中了黄国学的太阳穴。“当时就感觉眼冒金星,头重脚轻,幸好同行的人马上给我用药解毒。”黄国学说。同行的黄国学徒弟向记者证实,老黄当时在地上躺了半个小时才站起来。&br/& &strong& 有钱赚&/strong&&br/& &strong& 蜂巢、蛹一年卖5万元&/strong&&br/& 因能将马蜂连锅端,黄国学常常会被市民邀请去灭蜂,本地的电力、消防部门有时也会请黄国学帮忙,这种情况下黄国学会象征性地收点辛苦费。“普通市民打电话来求助,我不收任何费用帮忙。”黄国学说,这些年他都不记得为多少人摘过马蜂窝了,“保守估计上千个”。&br/& 实际上,老黄有着自己的盘算,因为掏下来的马蜂、蜂窝、蜂蛹和蜂王浆都是宝贝。黄国学说,蜂窝带回家后他会将其冻在冰箱里,然后弄开蜂巢取马蜂和蜂蛹。马蜂和蜂窝均可入药,“一般蜂房卖15元/公斤,马蜂则三四百只装瓶销售,一瓶能卖到200元”。马蜂蛹是无脂高蛋白,许多人喜欢吃,每斤能卖到100元,而蜂王浆则卖到1元一只。&br/& 11日下午,记者在采访时,便有一名成都的潘先生来电咨询蜂王浆的吃法。据潘先生透露,自己是通过一个朋友了解到黄国学手中有蜂蛹和蜂王浆,于是买了几两回去准备试试。而据了解,像潘先生这样慕名而来的购买者不少,因此黄国学的蜂巢和蜂蛹并不愁销。按照一年掏五六十个蜂窝来算,黄国学靠这门手艺每年挣上五六万元。&br/& &strong& 有争议&/strong&&br/& &strong& 掏蜂窝会不会影响生态&/strong&&br/& 黄国学这样常年四处摘蜂窝且对马蜂一锅端,是否会对生态链造成影响呢?泸州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刘勇表示,有毒的马蜂占领屋檐和树枝,常常对居民安全造成威胁,黄国学为民除害的行为值得肯定。同时,马蜂不是保护动物,且繁殖力很强,就算被黄国学一锅端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br/& 四川农业大学野生动物专家徐怀亮教授也表示,马蜂的繁殖能力很强,天气热时由蛹到能飞只需要20来天,且每次繁殖都呈几何倍数增加,黄国学捉马蜂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太大影响。&br/& 成都商报记者 蒲康林 摄影报道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139787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捕蜂奇人20年端掉千个马蜂窝 蜂巢蛹一年卖5万
  1月11日下午,泸州城区滨江路黄国学家的鱼馆门可罗雀,但他另一项&生意&却很火爆,不到一小时便有两人来电咨询,他们都想购买黄国学从野外摘下蜂窝中的马蜂蛹。
  在泸州当地,说起掏马蜂,就一定要说到老黄。从十五六岁开始,黄国学便跟着做赤脚医生的父亲开始掏马蜂窝做药引,多年来,逐渐形成一整套独门抓蜂技术,即便拥有上千马蜂的蜂巢他也能一锅端。
  20多年来,黄国学在泸州区域内掏了上千个蜂窝,不仅为当地居民除了害,蜂巢、蜂蛹和野蜂也给他带来每年超过5万元的收益。 下一步,黄国学准备发挥所长,租一片山林专门养马蜂。
  有来头 十多岁就开始琢磨掏蜂窝
  掏马蜂窝是黄国学做餐饮之外的副业。据了解,黄国学掏马蜂窝已有多年历史,被他端掉的马蜂窝至少有上千个,平均每年要掏掉五六十个。黄国学说,高峰期时一天能掏七八个蜂窝,即便眼下到了冬天也有人不时求助帮摘蜂窝。
  今年41岁的黄国学是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人,父亲是当地的一名赤脚医生。黄国学说,马蜂虽然有毒,但许多民间药方子却需要马蜂做药引。由于马蜂蜇人且有毒,市面上也少有人卖,因此父子俩便琢磨自己掏蜂窝抓马蜂,当时的黄国学,还是个10多岁的少年。
  老黄回忆,在掏过的千个马蜂窝中,他几乎见识了大小位置各异的蜂巢,有土里筑巢的,也有在树顶安家的,还有在楠竹竹节内生活的。让黄国学印象深刻的一个是在2011年夏天,泸县大田村一位79岁的老人在弄土坯时被距离老人50多米外的马蜂群蜇死。
  &我掏过最大的,高1.7米,直径1.2米,总重量超过70斤。&黄国学说,当时抓获的马蜂超过5000只,&一个矿泉水瓶装300只左右,都装了整整18瓶&,蜂巢中的蜂蛹也有30多斤,&锯成两截才装在车中带走&。
  有秘诀 自制鞋套、药水和防蜂服
  多年的经历让黄国学形成了独特的抓蜂工具和一整套独门技术。
  黄国学独门的抓蜂工具主要有防蜂服、鞋套、解蜂毒药水等。防蜂服由衣裤帽一体的服装、手套和头套组成。
  老黄介绍,服装主体是一套化工厂内抗酸碱腐蚀的旧衣服改装而成,胸前有两道拉链,这是防止爬树蹭坏拉链。另外,为便于呼吸,头套嘴巴位置被黄国学装上了自制的带孔塑料瓶。有了这么一套外观像防化兵的防蜂服,上千只马蜂围攻也不惧。
  马蜂窝常常位于树木顶端,要爬树是件麻烦事,为此,老黄自制了一双&铁鞋套&。记者发现,爬树的鞋套由铁焊接而成,上面有三个尖利的铁齿,外侧两颗内侧一颗。黄国学介绍,使用时直接将鞋套套在筒靴上,鞋套上尖利的铁齿能扎入树皮,即便很光滑的树也能比较容易地爬上去。
  解蜂毒药水是黄国学父亲传下来的方子,掏蜂窝时一旦被马蜂蜇上就立马使用药水解毒。黄国学称,这些年掏蜂窝难免被马蜂蜇伤,自己能够平安无事全靠解毒药水,有人被蜂蜇时黄国学也会用这个药水相助。记者问及药水配方,老黄神秘一笑:&秘密。&
  黄国学介绍,最开始抓马蜂时经验不足,&马蜂发现有热气(体温)就专朝有缝的地方蜇,有的甚至钻入防蜂服内&,&最多的一次身上被蜇了30多下&。
  最危险的一次是去年夏天,当时黄国学和另外两人到泸县牛滩坝去掏蜂窝,一切收拾好走了100多米,黄国学开始脱防蜂服,不料趴在衣服上的一只&虎头蜂&蜇中了黄国学的太阳穴。&当时就感觉眼冒金星,头重脚轻,幸好同行的人马上给我用药解毒。&黄国学说。同行的黄国学徒弟向记者证实,老黄当时在地上躺了半个小时才站起来。
  有钱赚 蜂巢、蛹一年卖5万元
  因能将马蜂连锅端,黄国学常常会被市民邀请去灭蜂,本地的电力、消防部门有时也会请黄国学帮忙,这种情况下黄国学会象征性地收点辛苦费。&普通市民打电话来求助,我不收任何费用帮忙。&黄国学说,这些年他都不记得为多少人摘过马蜂窝了,&保守估计上千个&。
  实际上,老黄有着自己的盘算,因为掏下来的马蜂、蜂窝、蜂蛹和蜂王浆都是宝贝。
  黄国学说,蜂窝带回家后他会将其冻在冰箱里,然后弄开蜂巢取马蜂和蜂蛹。马蜂和蜂窝均可入药,&一般蜂房卖15元/公斤,马蜂则三四百只装瓶销售,一瓶能卖到200元&。马蜂蛹是无脂高蛋白,许多人喜欢吃,每斤能卖到100元,而蜂王浆则卖到1元一只。
  11日下午,记者在采访时,便有一名成都的潘先生来电咨询蜂王浆的吃法。据潘先生透露,自己是通过一个朋友了解到黄国学手中有蜂蛹和蜂王浆,于是买了几两回去准备试试。
  而据了解,像潘先生这样慕名而来的购买者不少,因此黄国学的蜂巢和蜂蛹并不愁销。按照一年掏五六十个蜂窝来算,黄国学靠这门手艺每年挣上五六万元。
  有争议 掏蜂窝会不会影响生态
  黄国学这样常年四处摘蜂窝且对马蜂一锅端,是否会对生态链造成影响呢?泸州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刘勇表示,有毒的马蜂占领屋檐和树枝,常常对居民安全造成威胁,黄国学为民除害的行为值得肯定。同时,马蜂不是保护动物,且繁殖力很强,就算被黄国学一锅端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野生动物专家徐怀亮教授也表示,马蜂的繁殖能力很强,天气热时由蛹到能飞只需要20来天,且每次繁殖都呈几何倍数增加,黄国学捉马蜂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太大影响。
责编:李文瑶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蜂蛹怎么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