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瞄准镜归零怎么调不准 怎么调。打完靶不知道打哪去了

中国武警用95步枪配美制瞄具打靶:成绩好_网易新闻
中国武警用95步枪配美制瞄具打靶:成绩好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东省边防总队为95式步枪换用仿制美式瞄准镜后,射击成绩大幅提高。实际上,看似技术含量低的轻武器系统才是目前中国与西方差距最大的领域,而瞄准镜则是其中差距最大的部分。本期解读。
电脑上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无法表现真正的双眼视野变化。图为《穿越火线》游戏中的狙击瞄准镜的瞄准效果。
瞄准镜能有效提升射手的射击效能
人眼在理论上的分辨能力极限可以达到18至20角秒,即0.3至0.33角分。但受限制于感光细胞的分布和具体的生理结构缺陷,视力最佳的人在人眼敏感的光线波段,而且照明充足的条件下,分辨能力也只能达到1角分;如果光线条件只是一般,则下降到2角分——正常视力的人一般在3到5角分之间。
更直观的说,通常情况下在90米处,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分辨长宽小于8到13厘米的物体——无论观察者怎样去集中注意力和调节眼睛。虽然在普通人看来这种能力已经足够了,但是一旦面临更为复杂和不利的条件,比如拂晓和黄昏等光线昏暗的时刻,以及对手刻意寻求隐蔽物进行隐藏的情况,即使是在100米以内,肉眼的观察能力和效率都会降低到令人难以接受,更不用提数百米、一千米以外。
实际上就算是在100米距离上,机械瞄准具枪械也根本做不到精确瞄准,射手都是通过目标的整体轮廓来间接把握大致的瞄准点的。要在100米上实现精确瞄准,射手至少要看的清楚自己瞄准的目标部位,实现直接瞄准,而这必须依靠瞄准镜提供的放大视野和精确分划才能实现。这次新闻中95步枪射手使用瞄准镜后打靶打出好成绩,原因仅此而已。
瞄准具只有单眼视野是以讹传讹
长期以来有很多人都对瞄准镜有偏见,认为使用瞄准镜时会丧失另一只眼睛的观察视野。这种观点只在三种条件下成立:小学生玩“穿越火线”一类的射击游戏,射手毫无光学仪器使用的知识、经验、技能,或者射手就瞎了一只眼。实际上具备睁开双眼使用瞄准镜的技能,是任何一个现代射手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而且这不受瞄准镜型号的限制。
除了教育建设水平严重落后的区域外,接受过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人都应该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接触过单目镜显微镜的使用。在课程要求中,学生应该掌握一眼观察显微镜(单目镜结构)、一眼画图的能力。双眼使用瞄准镜在本质上和双眼使用单目镜显微镜就是一回事,仅仅是左右眼视野失调后再次协调、视觉注意力在左右眼视野中灵活分配的控制小技巧罢了,说穿了一钱不值。
根据笔者自己的经历,即使是视野较小的传统中高倍率瞄准镜,比如10(放大倍率)&x&42(物镜直径)的产品;射手一样可以准确的对2、30米外以30~40km/h速度运动的匀速目标进行准确跟踪,在左眼睁开、视野范围内观察能力有效的情况下,右眼仍然可以获得稳定的瞄准成像,并始终准确的将十字线分划压在目标同一位置上。
双眼协调能力可通过后天培养训练
这种近距离跟踪简单运动目标的技能并非瞬间可得,虽然仅以纯粹的瞄准镜使用时间来计算大概不超过10个小时就能掌握基本要领,但总体上则需要耗费3~4天的时间。其中原因之一是由于双眼视野的不一致,人体的视觉、平衡感都会被破坏,新手一次使用瞄准镜过长时间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比如眼花、眼睛疲劳压痛(尤其是光照强烈的环境下)、晕眩、甚至是恶心想吐等。
在这一初步阶段,射手还需要一些特殊的小技巧来辅助左右眼视野的切换,比如稍微眯起左眼,注意力就会集中到右眼的瞄准镜成像上;再比如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右眼稍微偏离瞄准镜的光轴,当瞄准成像不全、发黑时注意力则会迅速转移到左眼。而从初步阶段走向熟练掌握的时间要更长,花上半个月并不算多。
在技能熟练——或者说人的大脑已经开始适应这种左右眼视野不同、景物的大小、距离感不同的情况以后;射手双眼使用瞄准镜的感觉是非常自然的,注意力在左眼上还是右眼上不过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再也不需要额外的动作。这一阶段的射手在反应速度上的水平已经开始到位,据枪姿势形成的瞬间就能够形成基本瞄准关系,所谓反应速度比机械瞄准具慢纯粹是毫无根据的臆断。
枪械瞄准镜与望远镜相比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有着严格的耐冲击和保持机械精度的要求,而且对制造商的光学工艺和精加工技术要求较高。图为西方国家制造的高精度狙击瞄准镜。
56半步枪瞄准具需承受350倍以上的冲击力
枪械瞄准镜与望远镜相比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有着严格的耐冲击和保持机械精度的要求。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例,该枪重3.75kg,在装配重量为0.6kg的瞄准镜以后;后座体(枪械+瞄准镜)在发射时的最大后座加速度达到350g。这就意味着此时步枪瞄准镜中的镜片及其支撑结构、分划标志、高低和风偏调节机构,在每次射击过程中都要在瞬间承受超过自身重量和正常情况下承受载荷350倍以上的冲击应力。56式半自动步枪发射的仅仅是7.62中间威力枪弹尚且如此,那么使用7.62x54R、7.62NATO这样全威力弹药,乃至于12.7mm机枪弹的枪械在后座时的形成的冲击则更不难想象。
恶劣工况的残酷性决定了瞄准镜注定是一种耗材。对于与枪械通过刚性连接固定的瞄准镜来说,射击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引起的零位走动、光学结构的失调,乃至于机械结构破坏这类现象都是不可能避免的,至今为止和可见未来能预见的技术进步都只能不断减轻、推迟它的发生。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几十年以后仍然性能良好的望远镜,但从来没有经过长期高强度使用仍然能保持性能如初的瞄准镜;就算是德国的施密特·本德瞄准镜,又或者美国的刘坡尔德瞄准镜,一样毫无例外。
瞄准镜的光学、精度性能的每一次提升和功能增加,无不以镜片的尺寸和数量增加、调节机构的复杂化和精密化为基础。例如要实现变倍功能,就必须在定倍瞄准镜的基础上增加变倍透镜与控制它沿光轴前后移动的机械结构。高强度冲击的恶劣工况没有变,但各种调节机构的机械部件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单薄,它们要支撑的载荷也越来越高;这必然对光学工业和精密机械加工带来越来越高的要求。
美国和德国是枪械瞄准具制造大国
即使是把持传统光学工业巅峰的德国和美国,真正制造出能够满足多数人想象中能力并且拥有足够寿命的瞄准镜,也就是无论远近都能非常精确的瞄准、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放大倍率、而且倍率改变不影响瞄准精度的产品,也已经是21世纪之后的事情。
日本向来以民用光学工业发达而著称,前身是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的尼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相机镜头领域更是世界范围内的几大垄断巨头之一。在中国人看得见的相机之外,尼康一直就相当重视西方的瞄准镜市场;从很久以前就开发了多种结构、不同市场定位的瞄准镜产品,其中还包括了弩用瞄准镜,在民用市场上也是非常有知名度的品牌。但直至今日,尼康的瞄准镜从未在西方占据过真正的高级市场,各国军警宪特中使用尼康瞄准镜的单位少之又少;哪怕是中国国内一些单位采购进口瞄准镜替换国产军品,都没见过尼康的身影。
西方存在极其庞大的民间射击市场,不仅对各种结构、各种性能的瞄准镜形成了非常大的需求,其市场竞争体制也使产品换代很快,有利于产业发展。图为爱好者在美国枪展上摆弄步枪。
西方国家存在庞大的民间射击市场
西方国家在枪械瞄准镜上的研制优势远不止是光学工业领域的硬实力,认识水平上的数十年积累优势是更关键的因素。西方存在极其庞大的民间射击市场,不仅对各种结构、各种性能的瞄准镜形成了非常大的需求,其市场竞争体制也使诸多光学企业必须尽心竭力的开发高性能产品才能谋得一份利润,型号的更新换代非常快。这种各大企业将性能进步和新技术应用作为商业卖点所在的情况,更是对瞄准镜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
小到手枪上的低倍小型瞄准镜,大到专门应用于1000米以上远距离射击、分划复杂的高精度光学性能畸变检测图形的大型高倍靶场瞄准镜;可以说没有哪一种光学结构和瞄准镜基本设计是西方各光学企业所未曾尝试过、西方射击爱好者所未曾实际应用过的。
在西方,任何一种瞄准镜只要存在设计、性能上的明显缺陷,立刻就会在第一时间被市场上的其它型号所淘汰。而优秀产品一旦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就会被军警单位所采用。除了军警订单外,由此带来的口碑和示范效应,也会使它在民用市场上获得极其可观的销售量提升。在这种基于成熟市场竞争形成的研发导向下,除了将传统产品的性能做的更好以外,开发成功一款结构新颖、性能独具特色而又贴近实用的产品能够带来高的多的商业利润。
这极大的鼓励了西方光学企业积极探索各种射击条件下新型瞄准镜的发展方向,此次某部采用的仿制美式瞄准镜,其原型就是特别针对中近距离战术射击,优化双眼使用特性而开发的ACOG(“先进战斗光学瞄准镜”缩写)瞄准镜。
传统望远式瞄具难以快速聚焦目标
笔者仍然使用上文中的例子进行对比讲解。在双眼瞄准、左眼视野无损的情况下,10&x&42这种传统的望远式瞄准镜对于近距离目标的适应能力并不足以满足实战射击的需求。主要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它的倍数和视场匹配不佳,其次是注意力在左右眼视野中转换时对射手的要求过高。
因为视场过小、倍率偏高,会导致目标在瞄准视野中占据的比例严重偏大,而射手对目标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不足;一旦目标进行变速、变向运动,会显得变化特别突然而且幅度巨大,虽然不一定会跑出视野,但对于瞄准的干扰非常大,会极大的破坏射手的射击决心和开火速度。
传统望远式瞄准镜形成双眼瞄准能力难的最关键原因就是十字线等分划纤细、暗淡,对视觉的刺激性严重不足。说穿了就是在人体在协调左右眼视野时,瞄准镜成像中没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物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抓住眼球,为大脑控制右眼视野提供快速聚焦的目标所在。
ACOG瞄准具可助射手实现双眼快速瞄准目标
ACOG的分划不仅粗壮明显,而且还利用外界的自然光和内置的氚光源进行了主动照明处理;这使它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始终都能牢牢的抓住射手的视觉注意力——即使射手在主观意识上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左眼视野。此外它还对出瞳特性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优化,即使射手眼睛偏离光轴一定幅度仍然能较好的看见瞄准镜的成像——要是换成传统瞄准镜,很可能就会在中途看不见瞄准镜成像了。
对射手的左右眼视野进行强制性协调,这就是ACOG瞄准镜所谓BAC(自动变倍)功能的真相。ACOG瞄准镜极大的降低了射手双眼瞄准的难度,将原本需要数天才能基本掌握的要领变得在一天内就可以熟练掌握。而所谓双眼视力差距较大的人无法利用这个功能的言论也是毫无根据的胡扯,因为笔者本人就是双眼视力差距较大而且除了开车从不戴眼镜的近视眼,即使在传统望远式瞄准镜上也一样能做到类似表现。ACOG的设计从单纯的光学原理上并无难度。但如果不是项目论证者、具体设计者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战术射击经验,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抓住成功的方向所在。
除了国内市场有限,验收标准低等问题外,中国国内的瞄准具设计人员在项目把握方面也存在问题,这都不利于今后的国产瞄具发展。图为射手使用92式手枪挂配国产ACOG瞄具打靶。
只有2家私企可在西方民间市场立足
中国虽然制造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瞄准镜,但总体水平非常低下;目前能在西方民用市场中出售中档和中档偏高产品的企业,只有不超过2家私企。而体制内企业提供的制式瞄准镜水平,即使是从官方新闻中也看得出来——经济富裕的重点建设单位、出国竞赛单位,都不惜巨资用进口瞄准镜把国产货换掉了。前段时间引起巨大关注的新闻中,某特警队花42万元单价进口瞄准镜就是典型的例子。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中国对于瞄准镜产品的性能指标的设计、验收标准非常低;比如国军标中的《枪用瞄准镜通用规范》中就明确规定,望远式瞄准镜的视差不大于2角分。而一套专业狙击步枪的最低精度要求,也要将子弹打进1角分的范围内;当瞄准镜的瞄准精度就存在2倍于此的误差时,枪再准又有什么用?这不是某一型国产制式瞄准镜的问题,而是中国现在所有体制内瞄准镜的共同问题。
中国瞄准镜不仅精度低,而且寿命也差。比如在关键的耐冲击寿命上,由于欠缺严格统一的标准,国内瞄准镜的寿命测试只能用敷衍了事来形容。在西方中高端民用瞄准都需要在1000G加速度冲击下坚持过几千次,国内的军用制式瞄准镜却只进行300G的测试,而且次数很低。当然这也和检测条件有一定关系,比如能够实现1000G冲击连续测试的高级设备在国内非常少,而且不比西方,瞄准镜生产单位本身无枪无弹,也不能进行实际实弹射击效果检验。
瞄具设计人员在项目把握方面存在问题
除了基本指标要求太低外,设计人员本身的项目把握能力也是问题。国内就算是枪械设计师,经历过战术射击培训的都是百中无一,这些专业上主攻光学产品的瞄准镜设计师就更不用提。比如此次新闻中的仿制美式ACOG产品,其设计上就出现了非常低级的错误。
95式步枪安装瞄准镜后瞄准基线本来就严重偏高,有些射手甚至自行在枪托上加装腮垫才能让脸撑住吃上力,但设计师还是画蛇添足的在瞄准镜下方增添了一堆功能结构。当然这个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也许和国情有关:瞄准镜生产单位手中往往没有枪,设计师对于瞄准镜装上去以后的人机效果进行直观感受的机会和时间都很少。
但另一个问题更无法容忍。不少型号ACOG瞄准镜的上方都额外增加了一个小型的辅助用红点瞄准镜,方便极近距离上的战斗。仿制产品虽然沿袭了这一设计,但红点镜的视野居然被正前方的主瞄准镜调节旋钮和遮光罩上沿严重遮挡了。笔者相当好奇,设计师自己用这个辅助红点镜瞄准过么,哪怕一次?还是认为这样就能凑合着用了?设计单位这种只管堆砌功能、好不好用不管的设计心态和作风,只能用幼稚和不负责任来评价。
和依靠巨大民间射击市场支撑起来的西方瞄准镜产业相比,中国在枪械瞄准镜领域发展的基本驱动力非常有限,社会工业体系所能参与的范围、深度也很低。但是只要能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如参照西方水平制定现代化的严格标准,建立具备正向激励能力的开放性市场竞争体制,将经历过西方高级战术射击培训作为体制内项目论证主持者的必须资质要求等,奋起直追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臆想。
本文来源:网易军事
作者:候知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瞄准镜校准了过一会又不准了是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瞄准镜校准了过一会又不准了是怎么回事
需要找些砖头之类的硬东西把它固定地牢牢的,然后看看瞄瞄准的位置,放一张硬纸,用手拿着调就可以了关键的一点是不知道您的瞄具是什么样的?若是用螺丝刀调节的,在瞄准点上做记号,然后开三枪(精度高的可以开一枪),因为瞄具调节太精细,取中心点,把瞄调好若是手拧(我也说不上来……)调节的,省去第一步骤
采纳率:80%
抗振太差了,质量问题,没法整了,只能换
没固定紧。
三发校枪法不会么?
不会,能教教我吗
射击距离50米你用的啥瞄准镜你告诉我。先说明狙击步我就用过88、85。三发校枪法,上膛,88的白光瞄准镜倍率调到3。对准300m的胸环靶开枪,观察弹着点,三种情况:1、脱靶。建议别校了,换枪吧。2、上下九环到一环。上部焦扭顺逆时针转动半圈到两圈半。3、左右九环到一环。左部焦扭顺逆时针转动半圈到两圈半。上膛,第二发开枪。观察弹着点,是否比第一次接近靶心,如果不是,重复第一次操作。若果是,继续调整。上膛,第三发开枪。观察弹着点,是否正中靶心。否,重复1~2。是,收枪。以上,均要建立在射击稳定的前提下,打的不好,屁都校不出来。另外,校好了又不准了,说明瞄准镜松动。若果是卸下来重装之后不准了,那是两次对禁锢螺钮紧固的力度不同。95的方法上同。
你校准是多少米啊
50,过两天就不行了
那你打多少米的目标
校准五十米 五十米内随便打 超过就不行了
校准50米,过一两天就不行了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瞄准镜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843|回复: 3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835精华0UID帖子金钱1967 威望0
Lv.4, 积分 8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5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334 草
& && & 在上一集中,主要给大家介绍了狙击小组的基本情况,大家现在也知道电视剧里的狙击小组与现实里的狙击小组,还是有点差别的,但在执行任务方面却有着类似,这个以后再说。
& && && &&&进了狙击队之后,我们并不知道接下来要面临着什么样的考验,之前就听老士官们说,狙击队还要对我们进行30天的魔鬼训练,以及7天的死亡训练,光看这两个训练的名字就够吓人的了,真不敢想象训练时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此时我又拿起了女友的两张照片,看了许久,从新兵连以来,除了身边的战友外,在训练上给我精神支撑的,就是她了,平时过节,过年也没法给她发信息,寄信也是有去无回,部队不给用手机,所以就跟她失去了联系,不管怎样,既然来了狙击队,那就全力以赴吧,但愿她能伴我度过难关。
& && && & 狙击队给我们每人配发了一把88式狙击步枪,第一次接触88狙的时候,感觉哥就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酷的一比,可惜这只是哥的幻想。拿到狙击枪以后,一个老士官就问教官:啥时候开始打靶啊,真想过把狙击瘾。教官说:你们先给我找到瞄准镜内的瞄准线后再谈打靶的事。意思就是让我们先了解瞄准镜内的世界,我第一次看瞄准镜的时候,竟然找不到瞄准线,镜内一片漆黑,而且是一会白一会黑,况且还不止我一个人出现这种情况,当时就很奇怪,以前玩CS,CF,战地之类的枪战游戏,瞄准线清楚的很啊,反正给我感觉就是瞄准线应该会很清楚的才对,这是什么情况呢?我就先给大家介绍介绍瞄准镜吧。
& && && & 首先游戏里的瞄准线不能代表现实里的瞄准线,我们当时就光找瞄准线,熟悉瞄准镜,就花了近1个礼拜的时间,才慢慢掌握到技巧的。没有接触过瞄准镜的人也许不知道,我刚开始接触瞄准镜的时候,里面全是黑的,因为我们一开始姿势不对,眼睛与瞄准镜并不是保持在一条特别直的直线上的,黑乎乎的一片说明看到的是镜内瞄准镜的两侧,瞄准镜两侧是黑色材料做的,所以是黑的,就算你姿势对了,你也看不清目标,用过望远镜的人都知道,要想看清楚目标,就要调整清晰度,狙击枪用的光学瞄准镜也是要调整清晰度的,这个调整清晰度的旋钮就在瞄准镜上,当你看清目标了,就会发现瞄准线非常的细,眼睛视力不好的人,确实不适合做狙击手。当你了解了瞄准镜内的情况以后,要做到眼睛只要与瞄准镜接触,就要保持到最佳状态,这种感觉是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熟悉的。[attach][/attach]
& && && & 以上是从百度上找到一张瞄准镜的图片,此图片就是我们平时88狙击步枪所配备的5.8毫米狙击步枪瞄准镜,你们查资料对这个瞄准镜的文字描述有点太过专业,不利于大家理解,我就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下这个瞄准镜是怎么使用的。
& && && &大家看到瞄准镜中间的倒V字没,上下共有7个倒V字形,最上面的倒V字是用于射击100米和200米的目标,下面还有6个倒V字,分别是300米、400米、500米、600米、700米、800米的时候选用,也可用来测目标距离,第三个倒V字的尖尖角左右两边有2—5的刻度,这个刻度是密位数,尖尖角到5刻度,每个刻度代表 1 密位,这些刻度不仅可以用来测目标的距离,还可以用来修正风偏,测目标距离的时候一般按照一个人的正面宽度为准,正面宽度为0.5米。如何测距这里就不多说了,测距还有公式计算,太麻烦,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有关测距的资料,也方便大家理解。
& && && &这里我稍微纠正一下部分人的错误观点:88狙必须配88狙击瞄准镜,85狙击步枪必须配PSO-1瞄准镜。这种观点其实也是不对的,虽然每把枪都有原装瞄准镜,但是并不是说就不会出现差池,88狙击步枪跟瞄准镜就有问题,因为这两个东西不是同一个厂家制造的,所以瞄准镜跟枪有时候会卡不紧,这就容易造成瞄准线在打靶中出现偏离的现象。所以有些资深的狙击手情愿用其他瞄准镜来代替88瞄准镜,能够使用其他瞄准镜来代替88瞄准镜的狙击手,那是要经过上级认可,才能更换的。
& && && &熟悉了瞄准镜以后呢,狙击教官召集大家(开始是74人,之前忘了说,这里稍作补充,并不是只有我们9人,还有其他部队的尖子兵。)去电教室上课,上课的内容就是让我们大家知道,狙击手在射击的时候会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
& && && &第一、风速。
& && && &风速可以说是众多因素中对子弹的飞行影响是最大的。尤其是横风,就是左边或者右边吹来的风,这个风影响是最大的,它对子弹的侧面施加推力,使子弹偏向一侧,产生偏差,风力越强的情况下,如果射击距离还越远,,那么偏差就会更大,为了能够准确的击中目标,就必须把瞄准线迎着风吹来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角度,好让子弹借助风力把子弹推向目标。
& && && &要确定到底移动多少角度才合适,光判断风力的大小是不行的,我们知道,一个地方的风速是受到地理位置,以及某些高大建筑物的影响,导致同一地区就会出现不同的风速,因此,即便我们平时带了风速表,但是在射击位置测出的风速不等于目标附近的风速,这点很重要,电视上演的就不会有这么多讲究,比如《我是特种兵2》里面的何晨光在打1200米旗杆的时候,用小草测出风速以后就直接射击了,外行人看到这一片段的时候,肯定是觉得何晨光很牛,酷的一笔,其实漏洞百出:& && && &
& && && &&&1、何晨光的射击距离就有问题,据我所知,全球的顶尖狙击手要想打中1200米的人型靶都不敢说是百发百中,更何况现实的射击训练中也很少会去打1200米,这个距离是不能保证任务一定能完成的,所以一般不会打1200米的目标,更何况是比人型靶还要细好几倍的旗杆,几乎不太可能击中,即便是击中了,也是运气。
& && && &&&2、旗杆的粗细也有问题,假设何晨光确实是在1200米的时候,瞄准镜内旗杆的粗细还能达到3毫米的话,1200米旗杆的粗细就是36厘米啊,试问,谁会用36厘米粗的竹子做旗杆啊,退一万步说,就算是36厘米粗的旗杆,何晨光也不可能一枪就把36厘米宽的竹子给打断了吧。
& && && &&&3、何晨光用的是88狙击枪,而88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内最远的倒V字瞄准点是800米啊,这得有多大把握能打中1200米的旗杆,超出800米,子弹就开始飘了,更何况再加上风速的影响,是很难打中的。
& && && & 所以说现在很多喜欢狙击手的朋友,大多数都被电视里的虚构成分给迷惑了。刚才讲到风速表不适用于某些地段,那么就只能用目测来测风速了,测试风力以及修正风偏角度又有以下几个步骤:
& && && & 1、判断目标距离。
& && && && && & 狙击手可以通过狙击瞄准镜来判断目标的距离,其次观察手利用高倍效率的望远镜进行测距也是可以的。望远镜里也是用密位,类似于上图瞄准镜内的密位,但是望远镜里是类似数轴的形式,望远镜测距有个公式:目标距离=(目标大小x1000)/ 密位,望远镜上的每个刻度代表10密位,比如一个路灯,已知路灯是8米高,如果它在望远镜内正好于1刻度(10密位)重合,那么这个路灯的距离就可以通过公式求出来,(8x1000)/10(密位)=800米,路灯距离就是800米。明白没。& &&&
& && && &2、找出风向。& && && && &&&这个就很简单了,到达任务区域以后,判定好风向,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 && && &3、目测风速。
& && && && && & 这个就有点意思了,大家在电视里也看过狙击手是怎么测风速的,有的是抓把沙子,有的是看飘 带,有的是看旗帜,无论他们用什么测风速,都是用一个公式来计算的,这个测风速的公式就是:{(夹角/4)x(秒),比如小草被风吹动以后与原来静止的小草会形成一个角度,假如这个角度是40度,就是40/4=10英里(1英里=1.6公里=1600米),所以(10x1600)/3600(秒)=4.4444循环,风速就是每秒 4~5米。当然也不是这一种测风速的办法,还有比如看烟囱飘出来的烟,听树叶的响声等等。
& && && & 4、计算风偏角度。
& && && && &&&风偏角度的计算决定最后的修正,风偏的计算公式也是比较麻烦的,在知道风速以后就要求出瞄准镜上的风偏补偿角,公式;
& && && && & {(目标距离/100)x 风速(英里/小时)} /&&常数 =风偏补偿角(moa),
& && &比如距离是800米,风速是每小时10英里,那么{(800/100)x 10} / 13=6.15moa(约等于6moa) ,这里有个 13&&,这个13是个常数,各距离的常数如下:& && && && && && &
& && && && && && & 100米~500米=15
& && && && && && && &600=14
& && && && && && && &700~800=13
& && && && && && && &900=12
& && && && && && && &1000=11
& && && & 5、决定风偏修正量。
& && && && && &求出风偏补偿角以后,就要根据风向来决定是否要修正,如果是3点或者9点方向吹来的横风,补偿角不变,算出来是多少就修正多少,比如刚刚算出来的是6moa,那就是6moa,叫做全量修正,如果是1、4、7、11点方向吹来的侧向风,那就要进行半量修正,6moa就要减半至3moa。6点跟12点的方向不需要修正。
& && && && && &因为 1moa=1/17.8(密位),所以6moa=6/17.8(密位)=0.33密位& &&&
& && && & 6、调整瞄准镜上的风偏按钮。
& && && &已知了风偏的密位以后,转动瞄准镜的方向调整转轮即可射击。& && && &
& && && &第二、温度。
& && && && & 温度高的话,会加快子弹内燃料的燃烧速度,因此就会增加子弹的初速度,结果就会导致弹道点偏高;如果天气比较冷,空气的密度就会比炎热天气的密度高,因此阻力增大,导致弹道偏低。比如,在25度的情况下,给枪做调校归零,然后在35度中里拿出来用,弹道就会有明显的变化,一般相差10度,弹道点就有1moa的角度偏差。不过这个一般不会影响任务,狙击手到达任务区事先测量好温度,再决定是抬高弹道点,还是降低弹道点。
& && & 第三、湿度。
& && &&&湿度是会随着地势的高低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湿度增加,就意味着空气中水分多,水分一多,自然就给飞行的子弹增加了压力,导致弹道点偏低。相反,气温比较干旱的话,弹道点就会偏高,湿度每相差10%也会出现1moa的角度偏差。如果天气干旱的话,根据情况适当的抬高弹道点。
& && &&&第四、光照度。
& && &&&光线越明亮,目标就越清晰;光线越暗,目标就也模糊。同时光线越明亮,目标就显得近一些,弱光线暗,目标就略显远一些。
& && &&&第五、海拔。
& && &&&海拔越高,温度就越低,因此会影响射击,如果狙杀在高处的目标,或者低处的目标就可能会出现弹道偏高的现象。稍有一点经验的狙击手都会处理好这种小问题。
& && && &以上是我个人为大家做的简单介绍,说的太具体,大家也不好理解,显然不止这五个因素,主要影响射击的数这5个稍有影响,其他的问题都不大,甚至可以忽略。这堂课反正上的我是一头雾水,之后的训练中,也会继续上这些理论,所以不用着急。
上完课又不能立即去打靶,接下来就是一些基本体能的训练,说是基本,其实是蛮痛苦的,比下连队时的训练还要有压力,这个以后几集会讲到。现在我们知道,狙击手也好,还是观察手也好,在对枪械熟悉了以后,又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他们在观察目标或者目标区域一些状况的时候,对任何细节都是不能放过的,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将这些细节牢记于脑中的呢?平时他们又是怎么面对这类训练的呢?
& && &&&请看下集&&上官秀秀:狙击手之路(九)————&&快速记忆
& && && && & 以下是各集的链接:
& && && & &&上官秀秀:狙击手之路(一)————&&初入军营
& && && & &&上官秀秀:狙击手之路(二)————&&紧急集合
& && && & &&上官秀秀:狙击手之路(三)————&&第二生命
& && && & &&上官秀秀:狙击手之路(四)————&&狙击选拔
& && && & &&上官秀秀:狙击手之路(五)————&&何为狙击& &
& && && & &&上官秀秀:狙击手之路(六)————&&狙击任务
& && && & &&上官秀秀:狙击手之路(七)————&&生死相依
本帖最后由 上官秀秀2 于
13:00 编辑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80积分13086精华0UID帖子金钱56319 威望0
Lv.8, 积分 130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914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440 草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1积分20精华0UID帖子金钱55 威望0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师傅~我是特种兵1.2我都看过~你讲的太专业了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40积分835精华0UID帖子金钱1967 威望0
Lv.4, 积分 8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5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334 草
幻幻520520 发表于
师傅~我是特种兵1.2我都看过~你讲的太专业了
卧槽,这还专业啊,我都尽量简单化了啊
需要金钱:1100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地求生瞄准镜调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