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工作室刀塔传奇机甲浣熊阵容熊那个叫什么游戏

熊出没熊熊乐园机甲熊大无敌游戏_期-游戏-高清正版视频–爱奇艺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请选择打赏金额:
{{ each data as item index}}
{{ each data as item index}}
{{if item.isLast}}
&正在加载...
{{ each data as item index}}
{{item.playcount}}
&正在加载...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 可在设置中重新打开噢!
30秒后自动关闭
:熊出没熊熊乐园机甲熊大无敌游戏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each data}}
抱歉,没有“{{feature}}”的其他视频了.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 each data as item index}}
Copyright (C)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快速下载海量视频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免费观看1080P视频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剧集: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p&这个问题的提法以及目前()的答案状况展现出了这个问题的两面性:&/p&&p&一者,这个问题是如此抽象,以至于谁都觉得自己能谈一谈;&/p&&p&一者,这个问题又如此具体,以至于大部分答案完全离题万里。&/p&&p&而要想真正认真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回到问题本身。问题为我们确定了这样几个要素:&/p&&p&1、时间是1981年&/p&&p&2、苏联-华沙条约组织对北约实施主动进攻——在北约的欧陆战略考量中这是默认剧本&/p&&p&3、华约方面的进攻以陆上进攻为主体——这是一种很好想象的状况&/p&&p&4、双方都不会用核武器——这并非是不可能的状况,特别是在80年代;至少,在冲突爆发早期可能并不会使用核武器,而是遵循一种“逐步升级”的规律:先常规战争,然后使用化学武器,然后使用战术核武器,最后是核交换&/p&&p&5、“你”是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指挥官——大概是盟军欧洲总司令SACEUR&/p&&p&诗还没有念就突然成了北约组织的最高指挥官,这种好事并不会落在每个人头上。不过如果某人某日真的美梦成真,他恐怕会失望地发现,担任这个职务并没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工作。盟军欧洲总司令的主要职责是协调欧陆北约各国的军事调遣,监督下属的几个战区司令部执行其职能,更多的会参与到行政工作中。更具体的战役组织,战术决策,事实上是由下级的各级战区(如负责德国、低地国家和法国的盟军中欧战区AFCENT)、集团军群(如AFCENT下的北约北方集团军群NORTHAG、中央集团军群CENTAG)、盟军战术航空队(ATAF)、北约军、师司令官负责的,跟坐镇比利时蒙斯的这位老头关系不大。而且,即便真的到了需要总司令拿主意的时候,底下的参谋们也早已经把预案制定好了,而预案由来自于由军事情报部门、参谋部门等一系列部门上万男女的努力,总司令的任务只是拟定决心、监督其实施并随机应变就好了。&/p&&p&所以,与其“担任”这样一个“Pencil Pusher”的职务,不如更务实一点——假设你是1981年北约某多国战区司令部(如AFCENT)参谋团体的一员,你将采取怎样的策略,在一场可能的华约常规陆上进攻中将胜率最大化?&/p&&p&为了得到结论,首先我们应该做一些基本考量:&/p&&p&&br&&/p&&p&一、华约何时进攻(When)?&/p&&p&谈到华约进攻,大家印象中就是“钢铁洪流,一线平推”,这作为第一印象的确没错,但是正如我在开头所言,问题远比这个要更具体、更细致。&/p&&p&想象以下三种情景:&/p&&p&A、时间是日,清晨5点整。星期四早晨,荷兰布林瑟姆的司令部地下室里冷冷清清,你值了一宿夜班,如今正在端着杯咖啡昏昏欲睡。早间电台里播放天气预报:今日天晴,预计会是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信号情报部门的日常报告称,苏联在东德和其他东欧国家的通信活动一切正常。20小时前过顶的间谍卫星照片也没有发现东德或波兰的交通密度有任何提升。&/p&&p&就在你环顾无人,想偷偷打个盹儿的时候,电话铃响起来。紧接着,整个司令部里所有的电话铃都响起来。你抄起距离你最近的电话,里面的声音自称来自法兰克福的美国第五军司令部——他告知你,五分钟前两德边境的第11装甲骑兵团前沿哨所遭到猛烈炮火袭击,规模、受害程度尚且不明,等待核实。你把电话撂在一边冲出去找在岗主官,后者决定立刻拨打热线向高层报告状况。等你跑回你的办公桌,带着浓重油墨味的电文纸已经从密码机里打了出来:已查实华约军在两德边境全线实施火力准备;华约空军飞机大量升空;在富尔达方向确认苏军地面部队通过边境线。&/p&&p&B、时间是日,清晨5点整。星期四早晨,荷兰布林瑟姆的司令部地下室里仍有不少人彻夜未眠。你值了一宿夜班,如今正在端着杯咖啡昏昏欲睡。早间电台里播放天气预报:今日天晴,预计会是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信号情报部门的日常报告称,苏联在东德和其他东欧国家的通信活动一切正常。不过情况并不正常。一个半月前,苏联在西伯利亚的秋明油田发生了特大事故,灾难性的事故摧毁了油田40%的产能,而重建全套设施需要10年。这对近年来愈发依赖石油天然气出口的苏联经济是灾难性打击,经济专家预计五年内苏联的经济年增长会因此降低2个百分点。同时,苏联的卫星国也出现了一些政治不稳定现象,特别是波兰。&/p&&p&即便在经济上遭受重创,苏联人仍要体现其实力和决心。日-15日期间,苏联会同华约盟国在波罗的海沿岸和波兰境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西方-81”军事演习。在演习进行到第三天时,由军事情报部门便开始传来一些传言:苏联波罗的海军区和白俄罗斯军区的动员程度高于“西方-81演习”的需求——当地的一类预备役人员普遍(而非选择性地)接到了征召通知,这就意味着很可能连基干师也正在实施动员。演习进行到第六天时,一些模糊的信息指出敖德萨军区和喀尔巴阡军区也在实施动员。到第七天情况开始逐渐明朗:苏联西部的全部军区,除基辅军区态势不明外,都在实施动员。北约部队特别是战术导弹部队立刻相应提高戒备等级。各北约师都设置了战备值班营并将它们部署到总体防御计划位置,掩护部队开始占据工事。但是苏联驻外集群没有显著变化,休假还在照常进行,东德地区的交通密度和通信密度也没有大变化,只有模糊的证据指出似乎从波兰到东德的民用车次的准点率大幅下降了。9月14日,苏联宣布将在9月下旬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友谊-81”军事演习,然而两场大规模军事演习接踵而至引起了北约严重关切,北约认为这是华约方面意图掩饰其动员过程。然而苏军动员的目标仍不明确。由人力情报得到的信息是,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也在实施局部动员,但主要围绕靠近波兰的方向,这一现象和1968年“多瑙河行动”前夕的现象非常类似,暗示苏军的目标可能是在人民波兰发生剧变的情况下再次实施多国武装干涉。北约高层对此展开激烈争论,没有得出意见。&/p&&p&在9月14日,西德宣布实施预防性的局部动员。美国宣布,将参与本月实施的“返德者81”演习的第4步兵师(机械化)和第1骑兵师将的回国计划推迟到10月20日。不过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北约国家相应两国的行动。9月15日本有一次最后机会挽救时局:一些来自中情局和西德联邦安全局的线报称数个苏联克格勃“休眠小组”被激活了。但这一情报不知怎的没有被军方仔细考量,而是搁置一边。因为过于相信正在休假的“鼹鼠”苏军驻德集群军官的情报,一些苏联军官刚被从莫斯科军区调往东德这一重要情报也被忽视了。9月16日夜间,八个小时之前,信号情报部门报告称苏军刚刚统一更换了密码。很快又得到消息,大批苏联舰艇已经离开锚地疏散。最决定性证据来自3小时前递交的东欧人力情报——苏联刚刚向东德、匈牙利和波兰的一些设施输送了一批战术核武器,包括核航弹和战术弹道导弹使用的核弹头。但这个证据已经来得太晚了。&/p&&p&就在你环顾无人,想偷偷打个盹儿的时候,电话铃响起来。紧接着,整个司令部里所有的电话铃都响起来。你抄起距离你最近的电话,里面的声音自称来自法兰克福的美国第五军司令部——他告知你,五分钟前两德边境的第11装甲骑兵团前沿哨所遭到猛烈炮火袭击,规模、受害程度尚且不明,等待核实。你把电话撂在一边冲出去找在岗主官,后者则宣布刚刚得到五角大楼命令,进入二级防御态势。等你跑回你的办公桌,带着浓重油墨味的电文纸已经从密码机里打了出来:已查实华约军在两德边境全线实施火力准备;华约空军飞机大量升空;在富尔达方向确认苏军地面部队通过边境线。&/p&&p&C、时间是日,清晨5点整。星期四早晨,荷兰布林瑟姆的司令部地下室里灯火通明。你值了一宿夜班,如今正在端着杯咖啡昏昏欲睡。早间电台里播放天气预报:今日天晴,预计会是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信号情报部门的日常报告称,苏联在东德和其他东欧国家的通信活动仍然在持续加剧,并截收到了一条诡异的广播密文。欧洲的局势在迅速升温。起因是7月中旬,波兰因格但斯克造船厂工人大罢工而掀起了政治风波,风波迅速演变为全国总动乱,盖莱克被迫辞职,团结工会的瓦文萨在北部的格丁尼亚宣布夺取政权。事件的发展导致了7月30日苏联会同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匈牙利和忠于统一工人党的波兰内务部队实施“喀尔巴阡行动”,武装入侵波兰并控制了波兰全境,瓦文萨号召人民抵抗,将苏军入侵演变为了持续20天的内战。北约组织立刻对此作出强硬表态。即便如此,到8月中旬波兰自由派的抵抗以徒劳告终,瓦文萨逃亡西德,死者超过两万。作为应对,西德在8月2日宣布实施为其一个半月的紧急事态动员,低地国家随后也作出类似表态,美国里根政府则成功劝说包括法国在内的北约各国采取一致态度,在欧陆实施更强硬的对抗政策。作为结果,从9月初开始北约在西德中北部实施了规模空前的“返德者81-特定利剑”演习,华约方面则以同样规模空前的“西方-81”演习作为回应。军事演习的背后是华约组织自7月下旬(“喀尔巴阡行动”准备阶段)起、北约组织自8月上旬起开始普遍实施军事动员,双方加紧向欧陆前线输送兵力。到9月中旬,随着第101空降师(空中突击)抵达挪威,仅美国在欧陆兵力已达8个师,里根总统同时宣布根据职权,将国民警卫队第26、28步兵师、第49、50装甲师列入联邦管辖。西德方面,六个由地方军构成的师指挥部开始以“地方防御指挥部”的名义编成。北约一线部队全部配置到总体计划防御位置,二线部队则采取纵深配置的方式展开。法国和意大利部队已经在边境线上展开。华约方面,苏联动员了其第一、二类预备役人员,各卫星国的动员也接近完成,华约军队在欧洲大陆的兵力膨胀到1000万。西德情报部门注意到东德国家人民军序列中出现了4个新的摩步师番号——可能是由工人阶级战斗队新编组而成的。其他证据则表明波兰人民军和苏联西部军区部队可能已经进入东德,或正在德波边境待机。德国波兰边境的边防检查站和边境围墙已被部分拆除。苏联在西柏林、特拉维夫、东京等地的间谍活动加剧。作为报复,美国宣布对古巴实施海上封锁。自9月10日起,红海军主要舰艇相继出港,去向不明。9月14日,苏军统一更换了密码。9月15日,美苏攻击核潜艇在北海发生碰撞事故,苏联一艘VII级攻击潜艇被撞沉。作为报复,苏联随即击毁了5枚美国间谍卫星。美国宣布进入二级防御态势。&/p&&p&就在你环顾无人,想偷偷打个盹儿的时候,电话铃响起来。紧接着,整个司令部里所有的电话铃都响起来。你抄起距离你最近的电话,里面的声音自称来自法兰克福的美国第五军司令部——他告知你,五分钟前两德边境的第11装甲骑兵团前沿哨所遭到猛烈炮火袭击,规模、受害程度尚且不明,等待核实。你把电话撂在一边冲出去找在岗主官,后者要求你立刻核实命令,同时接通了和国防部的热线。等你跑回你的办公桌,带着浓重油墨味的电文纸已经从密码机里打了出来:已查实华约军在两德边境全线实施火力准备;华约空军飞机大量升空;在富尔达方向确认苏军地面部队通过边境线。&/p&&p&————————&/p&&p&以上的三种情况,乍一看开头结尾几乎相同,但实际上对于北约决策者而言,&b&是完全不同的三类剧本&/b&。而在这三类剧本中,北约方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困难也完全不同。&/p&&p&情景A设想苏军在基本不经动员的条件下向西德发起突然进攻,因苏军驻德集群直接从兵营开出投入战斗被称为“兵营攻击”。这一方案对北约的主要威胁在于,在主动防御纲领下,西德的北约部队需要防御两德边境以西极浅纵深的一段地域,可他们在平时又是纵深配置在西德腹地的兵营中的,在前沿仅有相对少量的掩护部队存在。在突发情况发生后,北约部队需要集结、开出营地、(防核生化)疏散、(在指定仓库)装弹、加油、(摩托化)行军才能抵达其在防御战役中的一般配置区域——总体防御计划(GDP)位置。这一过程普遍需要12-24小时才能完成,而比利时、荷兰等国部队需要更长时间(36小时)。在华约战役机动集群存在或核生化条件下,这一耗时会进一步拉长。而在这24-36小时内,华约第一梯队集团军极可能突破掩护部队地域,甚至占领北约的主要交战地域和总体防御计划位置,在行进中击溃北约主力部队,在构成之前瓦解北约防线。&/p&&p&在这种剧本下,北约司令官所需要做的第一个任务就是&b&尽快将部队部署到防御阵地上&/b&。这对中央集团军群的部队平均需要行军150千米,对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平均需要行军200公里,荷兰和比利时的个别部队甚至需要行军300千米,跨越多条主要河流。在苏军战役机动集群、克格勃休眠特工小组、华约空军和可能的核生化武器的袭击和重点打击下,还面临着最恐怖的威胁——塞车特别是难民导致的塞车,这一任务将变得特别有挑战性。与此同时,掩护部队没有撤退的选项,也没有撤退的能力(一旦撤退,必然立刻在平行追击中被歼灭),必须死守到底,直到军主力抵达主要防御计划位置才可能后撤。幸运的是,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拥有更强大的掩护部队,能坚持更长的时间。不过这种情况对苏军也会造成大量问题——因为苏军在东德境内是纵深配置的,苏军第二梯队集团军横穿东德就需要2-3天,第二梯队方面军从波兰和本土赶上来还需要一周时间,北约战术空军优势可以在期间得到充分发挥,大量摧毁、严重阻滞苏军后续梯队。苏军受开战第一时间一线兵力的匮乏(能在D日投入战斗的为3个集团军的约8个第一梯队师)和受兵营位置限制的缘故,其主要突击方向相对固定,容易掌握,如80年代中期驻德集群第3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实际为坦克集团军,4个坦克师1个摩步师)的矛头明确指向比利时第一军,使得北约可以在计划上实现有针对性的防御。&/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6c4d3cacad962d02128faf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860& data-rawheight=&8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6c4d3cacad962d02128fafb_r.jpg&&&figcaption&1981年时,北约组织的防御纲领正在从第三阶段(主动防御)向第四阶段(FOFA)过渡&/figcaption&&/figure&&p&情景B设想苏军在经过相对较短的动员时间(7-14天)后发起进攻。这能使得苏军在开战的第一周内多投入至少12个苏军师和18个卫星国军师,相当于驻德华约军实力(原为20个苏军师和6个卫星国师)翻倍。这一动员必然会以军事演习方式加以掩饰,以将北约的反应时间降低到最短。北约认为有能力在苏军开始动员48-72小时内侦测到苏联的动员过程,然而事实情况并不总是这么理想,因为诸多政治、经济、情报上的因素(很多是苏联刻意放出的)会干扰北约方面的判断。不过即便如此,应该认为北约仍至少有48-72小时的预警时间,足够:提高戒备等级,将北约一线防御部队投入到总体防御计划位置,在西德实施局部动员,调遣至少一个“返德者”师到西德,这等加强的程度远不如华约方面。然而,苏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突破北约预有准备的防御,这使得苏军在开战时即使用核生化武器协助达成战役/战术突破的几率大增。约翰·哈克特团队所著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部未来史》中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短动员”剧本。&/p&&p&在这种剧本下,首先要做的是&b&正确判断苏军的主攻方向&/b&。苏军虽然占据常规兵力的显著优势,但这不足以在多个北约军防区同时达成主要突破——苏军的主要进攻矛头最多不超过2个,且很可能是一个主攻一个助攻,构成一个双臂或两个单臂(向大西洋方向右旋)的钳击态势。由于相对兵营攻击有了一段动员时间,所以苏军可以更自由地选择突破方向,而不像“兵营攻击”中受到和平时期部署位置的严重限制。这就使得苏军出其不意,突破北约软肋的可能增加。北约盟军在中欧防御中的软肋将在第二部分中分析。北约在中欧的防御态势有两个巨大弱点,其一是纵深太浅(从边境到GDP位置纵深基本只有40km,更往西都是“后方地域”),其二是预备队太少。由于北约防御采取所谓“切片蛋糕”(Layer Cake)式的责任区划分,其防御纲领要求主攻正面北约军两侧的军为主攻正面分别提供一个师,将苏军的兵力优势从12:1-7:1抹消到4:1-3:1,使苏军无法达成突破,或无法发展突破。然而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万一主攻方向判断错了怎么办?考虑到一个北约军在战时不过3个师,失去一个师可能会产生致命后果,而一个军的崩溃必然意味着集团军群的防御崩溃,其结果是整个中欧北约盟军的战局严重恶化。在这个问题上,常被北约考虑的“软肋”甚至可能遭到苏军的反利用。&/p&&p&情景C是一种相对不太可能的情况,即“逐步升级”剧本的彻底贯彻——美苏对立加剧,冷战升温,热战爆发。整个过程用时可达3个月甚至更长,期间双方都可充分实施动员。之所以认为这是一种相对不太可能的情况,是因为:一者,在1981年两约常规实力没有巨大差异的情况下,双方经充分动员后必然在常规军力上趋向于均势,对攻方(华约)显著不利;二者,在充分动员的情况下,战争极大概率不会以速决战形式表现,而会漫长化、胶着化、趋向于升级,这对双方都没好处;三者,动员机器一旦全力开动,动员决策者就很可能被动员过程反噬,陷入到一战前夕列强总动员后想制止战争可又“刹不住车”的情况,“被迫”发动战争。但是,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那无疑将是一战更为残暴的再现,到时候就真会如恩格斯所说,几千万士兵在欧洲大战上几年,把欧洲大陆吃光、烧光、用核武器炸光……&/p&&p&这样的情况属于相对难以判断的情况。在漫长的动员过程中,主要矛盾是要&b&判断苏军何时进攻、怎样进攻&/b&。在双方神经紧绷几个月、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的胶着状态下,一些微小的征兆就可能意味着华约方面决定将冷战彻底转变为热战。如果抓不住这样的征兆,无法下大决心,则在战争初期可能陷入被动;反之,如果过度敏感,过度反应,则可能反而刺激战争爆发,成为战争的实际发动者。这当然也不是件好事情。&/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c209cd39ed393df1ff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08&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c209cd39ed393df1ffd_r.jpg&&&figcaption&个人估算,不一定准确(特别是D+9之后的数据),但是总体能看出一个趋势,就是动员时间和一线部队数量的大致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兵营攻击对华约方风险很大,因为一旦北约在头三天发挥良好,华约将失去最好战机。&/figcaption&&/figure&&p&&br&&/p&&p&二、华约从哪儿进攻(Where)?&/p&&p&北约在中欧的总体防御体系我们不再赘述,总之,两德边境上从北到南一线展开了西德第6装甲掷弹兵师、荷兰第一军、西德第一军、英国第一军、比利时第一军、西德第三军、美国第五军、美国第七军、西德第二军。其中西德第6装甲掷弹兵师所属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防御指挥部不属于AFCENT管辖之内(属于AFNORTH),故排除出视野之外;荷德英比四个第一军隶属于北约北方集团军群,另外四个军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由于“切片蛋糕”式的防御设置,华约的具体进攻方向可以具体到某几个北约军的防区正面。&/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d03dda5c7f8cd719f30c555b7ecbe8c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84& data-rawheight=&11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d03dda5c7f8cd719f30c555b7ecbe8c_r.jpg&&&figcaption&“Layer Cake”——所谓“分田单干”式的防御配置&/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c1af8e28e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29& data-rawheight=&15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2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c1af8e28e_r.jpg&&&figcaption&此图大概反应1976-78年间的北约防御状况。华约方面的图示和现实有差异,仅供参考。&/figcaption&&/figure&&p&1981年,美国政府刚刚努力说服欧洲各国将军费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不过由此带来的军事力量增长还需要几年才能见效。以本年为时间界限,在中欧战场上存在两个特别薄弱的军:&/p&&p&1、比利时第一军。&/p&&p&比利时一直是北约中欧防御的脆弱一环。贫弱的兵力,落后的装备使得这个军长期是北约盟军中的“拖油瓶”。虽然长期被配置在相对次要的方向上(北方集团军群右翼),但在80年代初期苏军驻德集群开始重新配置,特别是第3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突破能力得到大幅加强之后,该军的脆弱日渐变得不可忽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e1b344def8f42665f32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553& data-rawheight=&6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5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e1b344def8f42665f32f_r.jpg&&&figcaption&第3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从1964年起便以坦克集团军形式编成;而在1983年5月后,该集团军加强到空前的4个坦克师,对当面之比利时第一军构成极大威胁&/figcaption&&/figure&&p&2、英国第一军&/p&&p&英国第一军同样是中欧防御中比较脆弱的一个环节。到1981年,虽然英国第一军已经加强到4个师(不计炮兵师),但由于其采取方块制(下辖2个北约旅,每旅4个机动营),使得单个英国师的实力只有北约师的2/3,而英国第一军的实力(=2.8个北约师)也弱于普遍含3.3-3.5个北约师的其他北约军(对美国军而言是完成了“返德者”输送后的情况;在返德者输送前的美五、七军也是2.8个北约师实力)。况且到81年前后,英军的装备还没有起色:“挑战者”坦克还没有服役,而当面的苏联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已经在换装T-64BV甚至T-80B,这种状况已经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高层的普遍担忧。&/p&&p&此外,还有两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军:&/p&&p&3、荷兰第一军&/p&&p&荷兰第一军是北约北方集团军群中实力较强的一个军。然而荷兰第一军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其主力部队(3个师,欠1个旅)部署在荷兰国境内,距离西德前线FEBA的距离有超过250千米。荷兰第一军仅有1个旅作为掩护部队,该旅和西德第1装甲师一起担任西德第一军和荷兰第一军的掩护部队。由于这种性质,荷兰第一军主力向总体防御计划位置前进的过程预期将遭到特别大的阻力,而如果苏联在该军正面实施主攻,该军极其可能在苏军突入主要交战地带时仍不能占据预定防御阵地,导致北方集团军群左翼的崩溃。&/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ff82ed30ca2a21b5bd83ad4effda164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27& data-rawheight=&7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ff82ed30ca2a21b5bd83ad4effda164_r.jpg&&&figcaption&可见荷兰第一军在战争爆发后进入战场的总体方向&/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eee01bcacc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240& data-rawheight=&1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eee01bcacc_r.jpg&&&figcaption&在解密的一张1979年的波兰人民军“七天到莱茵河”的想定中,波兰第2集团军和苏联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就是利用荷兰第一军远离防御位置的特点,抢先在该军防区突破了北方集团军群的防御。需要注意的是,波兰人民军的战前态势意味着其至少已经动员3-4天,而北约部队仍然部署在和平时期的位置上。考虑到北约引以为豪的情报体系,这样的严重失误本不应发生。&/figcaption&&/figure&&p&4、西德第二军&/p&&p&西德第二军主要负责对抗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和苏军中央集群。依托巴伐利亚的地形,且因其不在苏军的主攻轴线上,这个军的压力较小。然而要注意到苏军和捷人民军有“借道”奥地利的可能性。虽然奥地利有寸土必争坚决抵抗的作战计划,但奥地利不是北约组织成员国,对北约的中欧防御没有责任,其在大战中的态度是难以预测的。奥地利有可能会抵抗到底,也有可能(甚至更大的可能)在主要城市(维也纳,林茨)沦陷后选择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因为显而易见的是,此时奥地利军队的抵抗已经无助于保卫奥地利国土和人民(相反,会导致本国军民的更大伤亡),而只对西德-北约方面有利。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西德第二军不能及时控制奥地利西部的有利地形,该军和整个北约中央集团军群的右侧翼纵深就会暴露给超过15个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师面前。然而如果西德第二军(可以想象地,在美国第七军的支援下)分兵,就无疑会让西德第二军过度延伸正面,面临被华约突破的风险。&/p&&p&综上可见,4个不靠谱或者多少有问题的北约军有三个在北方集团军群,而且这三个军的防线还连在一起,这意味着北约盟军高级司令部&b&必须对北方集团军群的态势时刻保持重点关注&/b&。作为“返德者”的美国第三军能在得到预警后的5-7天内投送至少2个重型师(欠1旅已经预部署在西德)和一个装甲骑兵团,构成一个由2.5个北约师组成的强有力预备队,但从华约方面的想定来看,此时华约可能已经在西德西北部渡过莱茵河了,美国第三军将不足以独自扭转集团军群的败局。&/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4cc41993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453& data-rawheight=&20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5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4cc41993_r.jpg&&&figcaption&此图显示的是苏军在比利时第一军防区实现主要突破,在荷兰第一军防线实现次要突破,同时途经奥地利北部迂回中央集团军群右翼的情况。结果是两个北约集团军群都被合围,灾难发生。&/figcaption&&/figure&&p&相比之下,到80年代北约中央集团军群的态势显得总体稳定。虽然由于美军主要部署在这一区域导致当今材料对此处(特别是著名的“富尔达缺口”)的关注特别多,但需要指出的是苏军在兵营攻击或短动员的条件下都很难有实力在美军防区取得决定性的进展。而且因为法国的存在(虽然法国高度不可靠),一个从美军防区突破的决心会显得特别无的放矢——既不能夺占西德和低地国家的核心地区阻止其进一步动员,也难以围歼北约有生力量,想必是一种相对次要的选择。&/p&&p&综上所诉,在80年代初华约方面实施的进攻中(不论短动员还是兵营攻击;长动员的情况会很复杂,可能性又低,暂且不讨论):&/p&&p&&b&1、主要目标有极大几率是北方集团军群&/b&。&/p&&p&2、因此,华约战术空军、战术导弹和火箭、战役机动集群和后续梯队的分配,&b&极有可能集中在马格德堡-汉诺威-比勒菲尔德-明斯特轴线以北&/b&。&/p&&p&3、华约军的主要突破方向,&b&极有可能是比利时第一军或英国第一军的正面&/b&。为在初期突破北约掩护部队地域,赶在临近北约军的增援抵达前取得决定性进展,&b&需要国家人民军和苏军驻德集群预先动员至少2天&/b&。&/p&&p&4、华约军极有可能在开战初期&b&在荷兰第一军的防御正面达成突破后大量投入战役机动集群和后续梯队发展突破&/b&。&b&为达到能贯彻该决心所需的兵力兵器,需要波兰人民军或波罗的海军区实现预先动员至少4天&/b&。&/p&&p&5、如果3、4在D+3日内基本实现目的,&b&那么华约军实力允许这两个突破主轴向内旋转,合围2-3个北约军,也就是北约北方集团军群主力&/b&。&/p&&p&6、如果5实现,那么荷兰和西德北部必然失去。&b&毕竟因为北约的前沿防御配置,在集团军群后方几乎无兵可用&/b&。单独的美国第三军(哪怕得到意大利和西班牙军的支援也)是无力构成第二道防线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10c82c2c5cfdacf6dc47b086e560632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72& data-rawheight=&53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2&&&figcaption&1976年西方表述的华约方面的可能进攻模型,基本跟本文中叙述的华约最可能方案相同(只是对荷兰第一军正面华约军取得的进展更保守,而是更寄希望于在英国、比利时军队正面的主要突破)。需要指出的是,苏军仅靠图中的几个集团军是完全不可能完成图中所给出的任务的。&/figcaption&&/figure&&p&那么,既然知道了华约方面可以利用的优势,北约指挥员就应当特别注意:&/p&&p&&b&1、北方集团军群当面的华约日常动向;&/b&&/p&&p&&b&2、华约在东德北部和波兰西北部的兵力调动、军事演习;&/b&&/p&&p&&b&3、督促比利时和英国更新其武装力量;&/b&&/p&&p&&b&4、在战争的头24-48小时下大力气保障西德北部的交通网络,确保桥梁和通信枢纽不被华约空降兵或战役机动集群夺占;&/b&&/p&&p&&b&5、在战争初期的混乱中,一定要保证部队按时抵达前线。如果不能按时,那也要尽快抵达。&/b&&/p&&p&&br&&/p&&p&三、苏军怎样进攻(How)?&/p&&p&&i&1、兵营攻击还是短动员?&/i&&/p&&p&上文中我们花了很多篇幅解释苏军的进攻方式和北约防线上的主要软肋。然而如果要想说清楚北约应该怎么防御,问题还得再回到苏联如何进攻上。在上文中我们同样说了欧陆常规战争的三种基本形态,作为攻方的华约决策者可以自由的选择这些模式。那么问题就在于代入思考:假设你是华约指挥官,你会最倾向于采取什么样的模式?&/p&&p&我们姑且不考虑长动员,仅在兵营攻击和短动员中进行选择。&/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d3eb9d28f0bba94f3a07db53f2624d2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76& data-rawheight=&1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d3eb9d28f0bba94f3a07db53f2624d2_r.jpg&&&figcaption&四种不同的动员剧本中的双方诸日实力对比。注意,D+0日之前的“日期”是以战时动员的效果作为衡量标准的,不严格代表真正的日期。因为苏联需要使用各种方法掩盖其动员行动,北约方面在开战前也不能实施战时动员,所以实际的战前动员时间会远长于此中给出的“日期”——也就是说,“48小时”可能是华约实际隐蔽动员1星期的结果,“72小时vs24小时”可能是华约动员2星期、北约动员1星期的结果。&/figcaption&&/figure&&p&在上图中,我给出了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双方实力(以师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p&&p&一般认为:&/p&&p&a、双方前线师数量比超过2.5:1时,苏军可以在主攻的军防区正面方向达到7:1火力比,北约集团军群必须削弱其他两个军才能保证主攻军防区不被突破。&/p&&p&b、双方前线师数量比超过4:1时,苏军可以在主攻的军防区正面方向达到12:1火力比,北约集团军群无任何手段保证主攻军防区不被突破。&/p&&p&因此,从图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p&&p&a. &b&兵营攻击&/b&,虽然是经常被外人想象的(某年某月某日,苏联“突然”越过两德边境发起进攻),但这&b&是一种很不理想的方案&/b&。原因在于&b&在最关键的头10天中,华约军队始终不能获得显著的兵力优势&/b&。如果华约方面真的决心实施兵营攻击,那么就得依赖纸面实力以外的其他因素——&b&懈怠、混乱、难民、恐慌&/b&——来实现企图,&b&而这些因素并不总是可靠的&/b&。&/p&&p&b.&b& 欧陆战争最可能的形式即短动员攻击,其本质表现为动员战&/b&。在主要交战国理论总动员时间都在72小时之内的情况下,谁能率先动员24小时,或者谁能比对方多动员24小时,或者谁能瞒住对方实施秘密动员,都会导致胜率大增。可以看到,华约动员24小时vs北约动员0小时时,华约在D日会有重大优势,足以在一个以上的北约军防区突破掩护部队地域,在北约主力抵达之前占据有利位置;华约如果提前动员48小时,则会在头2天的交战中保持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并将决定性的兵力优势保持到第7-10天。如果华约在动员过程中引起了北约的警觉和相应动员,会导致战争初期特别是最初期华约优势的显著下降,然而只要保持动员时间差,华约方面的兵力优势仍然有重大意义。&/p&&p&对华约组织而言,决定性的窗口就在战争爆发的&b&最初三天&/b&。换而言之,对北约组织而言,战争最严峻的时期就是最初三天。如果是兵营攻击或华约经24小时动员,&b&在这三天中华约将不惜葬送其全部三个第一梯队集团军全部17个师(包括6个东德师),一定要破坏至少一个北约军的整体防御态势,突破该军的总体防御计划位置;同时在整个宽大正面实施强有力的助攻,坚决把各北约军钉在自己的防区。&/b&为此,华约军可能使用一切可能手段。如果在短动员剧本下,北约已经动员24小时,苏军将不惜更大代价和更多的手段(包括核武器)实现突破。在短动员剧本下,华约军在战争初期的巨大兵力优势意味着华约军可以承担:&/p&&p&a. 在突破一个北约军(哪怕是最弱的比利时军或态势最差的荷兰军)的过程中,完全损失2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一梯队方面军第一梯队集团军)的战斗力量,严重折损第3个集团军的战斗力量(第一梯队方面军第二梯队集团军);&/p&&p&b. 在后续防北约集团军群组织的反突击过程中,再完全损失1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战斗力量(第二梯队方面军第一梯队集团军);&/p&&p&c. 在以上基础(3.5个集团军全损换突破一个北约军防线)上,苏军仍然拥有后续梯队(第二梯队方面军第二梯队集团军),并能凭此达成战役目标,取得战争胜利。&/p&&p&&b&结论:&/b&&/p&&p&&b&a. 北约必须随时警惕华约的隐蔽动员。不经动员的华约部队相对于有限动员的华约部队的威胁要小得多。&/b&&/p&&p&&b&b. 在战争的最初阶段,要点是【阻挡华约军的前进】而非【歼灭华约军有生力量】尤其是【一线有生力量】,特别是在华约实施了提前动员的情况下。在权衡时必须分清轻重缓急。&/b&&/p&&p&&br&&/p&&p&&i&2、是否使用核武器?&/i&&/p&&p&核武器的使用与否是讨论冷战变热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毕竟众所周知,两约都拥有数量特别庞大的战术核武器和战略核武器,而冷战本身也是建立在双方的某种核平衡上的。虽然题目已经硬点说双方不会使用核武器了,但这种措辞不免使人生疑:这样的题目限制真的有现实意义吗?双方——首先是作为进攻方、可以更早进行核决策的华约一方——真的不会使用核武器吗?为什么?&/p&&p&这个问题显然不应该由我,而应该由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bf7c67decbdf& data-hash=&bf7c67decbdf& data-hovercard=&p$b$bf7c67decbdf&&@JK JK&/a& 等专业人士在专门的文章中解说。但是在这个答案下,对核决策的讨论是欧陆战争的附属品,那么我不得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一下。&/p&&p&A. 华约方面不会“核先发制人”吗?&/p&&p&关于这个问题,首先给出简要回答:&b&是的&/b&。如果两约战争以我们以上所探讨的形式,即华约进攻的欧陆陆上战争的形式展开,&b&那么华约方面的确很有可能、特别是极为可能在开战初期避免战术核武器的使用&/b&。&/p&&p&因为,战术核武器擅长杀伤集中的有生力量,这就使得其从本质上对作为进攻方(兵力更多、更集中)的华约部队的杀伤更为严重。特别是在华约部队在战争头几天内集中可观兵力企图达成主要突破时,双方同时投入战术核武器会对苏联方面造成更大的影响,而北约作为防御方是“不败而胜”的,可华约则是“不剩而败”的,战术核武器的运用会显著降低华约军的成功几率。为此,一方面,苏军从1978年开始强调&b&以常规战争的形式打赢两约之间的陆上正面冲突&/b&;一方面,其&b&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b&(虽然显然不能寄希望于苏联始终履行这一承诺,但不难相信,苏联在处于优势时很可能趋向于履行这一承诺);一方面,苏联发扬其核讹诈手段,威胁称苏联&b&“不区分核武器的战术或战略性质”&/b&,即&b&不论北约方面使用任何类型的核武器(战术/战略),都会得到苏联方面的全面核报复&/b&。&/p&&p&对苏联的这一讹诈口吻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p&&p&(1)苏联在面对北约的战术核武器使用时,会主动将冲突进一步升级到&b&全面核交换&/b&;&/p&&p&(2)在全面核交换发生后,两约主要国家的主要经济、工业、人口地带都会遭到沉重打击,&b&生产和交通瘫痪&/b&;&/p&&p&(3)欧陆战争的自持能力是极端有限的,北约国的战争库存大多只能支持14-21天的常规战争,华约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核交换发生,&b&其结果是双方都无法维持高强度的欧陆战争&/b&。&/p&&p&也就是说:如果北约方面选择在欧陆战场上使用战术核武器,那么拥有更多、更强大战术核武器的华约方面就会直接“掀桌”——这仗不打了!原因很简单,因为&b&即便两约对等使用战术核武器,从结果上吃亏的是华约&/b&。&/p&&p&所以华约方面的决心在于:&/p&&p&(1)不首先使用核武器;&/p&&p&(2)用战略核武器构成的核威慑,威吓北约不首先使用核武器;&/p&&p&(3)在核力量平衡构成的无核战争态势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p&&p&但是一旦苏联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其结果就是:&/p&&p&(1)苏联核决心——进一步说是苏联核威慑的可信度——破产;&/p&&p&(2)北约组织(基于其“灵活反应”原则)得到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原因;&/p&&p&(3)在华约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情况下,北约一般用途部队态势迅速恶化,将北约加速推向核决策。&/p&&p&因此,华约方面&b&很有可能不会在最初阶段使用核武器&/b&——甚至在战争得到发展之后,华约方面仍然不打算使用核武器,直到敌对态势结束或华约对常规攻势彻底失去信心为止。&/p&&p&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摒除华约实施先手核突击的可能性——如果华约方面&b&对自己的战术核武器和一般用途部队同时拥有足够的信心&/b&,相信①自己的战术核武器能够在战术核武器对射中压制对手;②相信自己的一般用途部队在遭到核突击、付出巨大损失的情况下还能完成其战役、战略决心,特别是在华约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兵力、但北约部队已占据有利态势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可能发生。&/p&&p&B. 北约方面的核决策何时进行?&/p&&p&之前讲过,北约的欧陆防御是以“宽正面、浅纵深、弱后方”为特点的,缺乏战役和战略预备队的特征迫使北约&b&在某个北约军防御纵深被突破时就做出核决策&/b&。在华约攻势完全在华约轨道上进行的情况下,这一核决策会发生在&b&D+2日左右&/b&。在北约想定中较不好的情况下,这一核决策会发生在&b&D+6日左右&/b&。在北约想定中较好的情况下,这一核决策不会发生(因为华约军未能达成主要突破)。&/p&&p&北约方面究竟如何进行核决策我也讲不清楚,不过如果有谁真的穿越成了北约组织最高指挥官,可能他到时候就得在这个问题上花费最大的精力——劝说欧洲各国的政治领导人把核武器扔在他们自己(而不是美国)的国土上不会是一件容易事。特别是在苏联方面的核讹诈下,欧洲小国对战争升级的态度更为难以揣摩。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一旦北约方面选择了肯定的核决策,那么苏联为了保持其威慑的可信度(因为战争还没有升级到全面核交换的地步,威慑仍然是有用的),&b&必须执行其讹诈中所提出的行动——对北约方面实施核报复,同时全面使用战术核武器&/b&。这就会使得战场的局势更加难以预测。&/p&&p&C. 华约不会把核武器作为“撒手锏”吗?&/p&&p&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预言:苏联方面在常规进攻受挫之后,主动选择核升级选项。这样的选项,要么造成了美苏有限的核交换,要么被英勇的日本人拦下,要么是“有良心的”苏军军官挺身而出,发动政变……&/p&&p&虽然这样的升级是一种很吸引人的提法,但是个人非常怀疑这样的情况是否真的会发生。因为苏联方面选择这样的升级显得缺乏战术意义,从核战略上也可疑。除非苏联的核威慑实力强到自信其使用战术核武器不会造成北约采取相同对策(当然,从实际实力对比来看,根本不是这样的),否则&b&任何苏联“补救性”使用战术核武器的选项都是不利于苏联进攻的,不会对华约已经破产了的攻势起到任何有益帮助&/b&。&/p&&p&&b&结论:&/b&&/p&&p&&b&a. 华约方面在进攻初期即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几率很小;&/b&&/p&&p&&b&b. 华约方面在整个战争初期阶段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几率不大;&/b&&/p&&p&&b&c. 在a.b.前提下,北约方面的核决策只取决于欧陆战场常规战争的发展情况;&/b&&/p&&p&&b&d. 在采取肯定核决策的情况下,虽然对前线态势有帮助,但很大几率会使得北约各国在核报复中遭到惨重损失;&/b&&/p&&p&&b&e. 如果d发生,那么欧陆战争也将很难维持下去;&/b&&/p&&p&&b&f. 简而言之,战术核武器不是欧陆战争的核心要素——反之,战术核武器的运用效能是依托于欧陆常规力量的。强大的常规部队是欧陆战争的中流砥柱。北约组织特别是美国企图用“廉价”的战术核武器代替一般任务部队(50年代初期-60年代前期)的企图早已破产,到80年代也不应该再把欧陆战争的赌注压在战术核武器上。&/b&&/p&&p&&br&&/p&&p&3、是否使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p&&p&4、战术空军和战术地地导弹的用途?&/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d411bfc635dc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95& data-rawheight=&10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d411bfc635dc_r.jpg&&&figcaption&华约军队的纵深打击手段。&/figcaption&&/figure&&p&&i&5、空降兵、空降强击兵和战役机动集群&/i&&/p&&p&抛去克格勃在西德和低地国家提前布置的“特别行动小组”,&b&空降兵、空降强击兵和战役机动集群是苏联武装力量在战争早期可能限制北约军队机动,从而实现赶在北约主力前抵达并突破北约主要防御地域的唯一手段。&/b&这就意味着华约方面在这些部队的运用上必然会进行最精心的准备。事实上,对抗这些部队和战法一直是北约的软肋,因为事实上战役机动集群这一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专门针对北约在中欧的防御特点,即宽正面、浅纵深、弱后方。&/p&&p&苏军将空降作战分为三个级别,即战略空降、战役空降和战术空降。战略空降在无核背景的中欧战场&b&完全没有可行性&/b&,不值得讨论。战术空降(包括战术机降)主要是侦察袭扰目的(主要针对北约核武器储存设施和指挥中心)和配合战役机动集群作战,这个部分放在战役机动集群里写。&b&战役空降是华约方面使用空降兵阻止北约战役预备队开进的主要手段&/b&。一般此类空降使用2个空降团到一个空降师兵力,可以构成一个10千米宽的防御正面。由于此类空降的总投送量为吨,苏军只能同时实施1个战役空降。&/p&&p&苏军实施战役空降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b&如何保障北约纵深上空的制空权&/b&,即“如何投出去”。战役空降的企图是特别容易被侦知的,而为了保证北约战役纵深上空的制空权,在实施空降前必须由前线航空兵实施数次大规模的空中战役,使得意图更容易暴露。北约凭借其总体占据优势的战术空军,就可以轻易粉碎华约方面的企图。这一极端难以克服的困境事实上严重降低了华约在中欧战场实施战役空降的可能性,我也没看到苏军有任何解决这一困境的手段和方法。&/p&&p&假定华约方面能够成功地实施战役空降,那么:①这一空降必然发生在战争初期,特别是D日的H+6时-H+18时之间;②空降场必然处于北约总体防御计划位置和北约军驻地中间,据两德边境约100-150公里;③空降地区最好多有桥梁、河流、城市,可以方便组织防御;④空降兵力约为一个空降师;但是注意,这一个空降师的兵力并非都用于执行战役任务——会从中分出一批执行战术任务的连、排级袭击分队,它们负责突袭沿途的桥梁、北约核武器储存设施和指挥所。&/p&&p&对战役空降而言,满足上述条件的区域&b&其实只有一处,就是英国第一军和荷兰第一军后方的不莱梅-汉诺威-比勒菲尔德地域&/b&。而重中之重是&b&威悉河上的主要桥梁&/b&。这一行动不止会阻止荷兰第一军的前出,还会防止英国第一军倒向左翼、弥补荷兰军防区上缺口的企图。在与地面进攻梯队会合前,华约空降部队需要独立作战48小时。&/p&&p&如果华约方面能保障60-72小时战役纵深制空权(这可能是华约前线航空兵的极限),就有可能再空降第二个空降师。&/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616b41bf7dc3c3da7c97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79& data-rawheight=&8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616b41bf7dc3c3da7c97_r.jpg&&&figcaption&用红笔勾出的就是这一区域内的威悉河沿线&/figcaption&&/figure&&p&为了对付华约可能的战役空降和战术空降行动,西德国土守备军在70年代组建了一系列旅和团,这些后备役单位的战斗力不比现役部队弱多少,但它们需要24-72小时完成动员,同时还要肩负对付华约军(针对北约后方要地)战术空降的使命,在开战初期可能会疲于奔命。如果华约空降兵在战役空降中成功在威悉河上夺去一系列关键桥梁和渡口并成功坚持48小时,就意味着一个北约军的主力部队抵达总体防御计划位置的时间延迟24小时,这将是灾难性的。&/p&&p&除了空降之外,在70-80年代苏军还组建了一系列空降强击旅和机降强击旅。到80年代初期,苏军序列中已有约12个这样的旅,其中半数被配备到西方向上,包括驻德集群的一个机降强击旅。空降强击旅实现机械化(3个BMD营+独立炮兵连+独立高炮连+2个独立直升机团),机降强击旅则基本是徒步的(3个徒步空降营+1个BMD营+炮兵营+1个独立直升机团)。虽然北约资料有所出入,但事实上两种旅都拥有编制内的直升机力量,有能力一次性投送半个旅。不过到1981年,真正完整配备了直升机部队的此类兵团仅有寥寥几个,大部分空降强击旅和机降强击旅仍然需要方面军或战略方向提供的配属直升机部队才能实施机动作战。除此之外,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以及一些驻外集群还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降强击营。&/p&&p&华约有能力在战争头48小时使用2-3个这样的空降/机降强击旅,执行一系列战术和战役任务。陆军空降强击兵的战术任务和空降兵的没什么太大区别,但是会更多地在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员的决心涵盖之下。空降强击兵的战役使命也跟空降兵近似。为达成此类使命,&b&空降强击旅将更多地以营、连级分队形式投入战斗&/b&,徒步空降强击兵多执行袭击任务,装备BMD的空降兵则更可能去执行战役使命。可以想象的,至少一个空降强击旅的主力会企图向空降兵实施战役空降的方向靠拢,通过蛙跳式着陆控制一系列机降场,为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突破北约掩护部队地域后的纵深突破打开一条通道。&/p&&p&到1981年,苏军尚未编成战役机动集群的特化编制(外贝加尔军区和喀尔巴阡军区的合成军),方面军司令员所掌握的战役机动集群可能会是第二梯队集团军下辖的一个或数个坦克师。这些师会在抵达接触线前夕编组为一系列营级快速分队,在华约第一梯队集团军初步突破掩护部队地域全纵深或主要纵深的情况下投入战场。这些部队不负责巩固、扩大突破口,而是负责向北约纵深全力机动,沿途和空降强击兵、空降兵配合,同时执行一系列战术和战役使命。华约一线摩步师也有自己的战役机动集群(袭击分队),该集群围绕摩步师的独立坦克营编成。这个小袭击分队主要执行战术任务,不会离开师接触线太远(似乎是25公里以内)。&/p&&p&在“兵营攻击”(或者说,北约主力部队未就绪)的总剧本下,空降兵、空降强击兵和战役机动集群的主要使命是协同动作,实现袭击、扰乱、迟滞北约主力部队抵达主要防御计划位置的目的。在“短动员”(或者说,北约主力部队实现已经就绪)的总剧本下,战役空降很可能无法实施,而机降和战役机动集群的投入会大大推迟。&/p&&p&在北约的防御纲领中,对抗苏军早期的战役战术空降行动的主要是西德地方军的一些猎兵团和旅。这些旅和团中的一部分拥有不低于联邦国防军正规军的平时满员程度和装备水平,相对于其他地方军部队可以很快地动员起来。不过在80年代初期这样的旅和团主要部署在西德西部的核心地带以防止可能的战略空降。而在更东部的北约战役后方则显得相对空虚。当地的西德地方军的动员过程还可能受到华约作战行动的严重干扰。&/p&&p&这样的干扰,不止是战术上的(因为这些兵力的相对弱小,其在战术上的影响反而较弱),而且还会是组织和心理上的。如果苏军成功在北约后方煽动恐慌和混乱,那么对北约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将远大于这些部队所能取得的战术成果。&/p&&p&因此,对战役机动集群的反制首先应当是&b&组织和心理上的&/b&。部队不能因为敌分队出现在己方侧后乃至纵深就惊慌失措(这样的情况,参见抗美援朝最初几次战役中的联合国军),后方部队必须组织起来抵挡战役机动集群的袭击,指挥员则需要正确评估己方纵深内华约部队的真正实力,尽一切可能避免为围剿这些机动集群而动用预备队,以免在真正需要投入预备队的时节已无兵可用。&/p&&p&从战术上,反制战役机动集群的兵力&b&主要来自西德地方军&/b&。一旦西德开始实施动员,就需要立刻为西德境内的每个北约后方目标——指挥所、补给中心、核武器存储设施等等——配备一个保安排,这个保安排就将为保卫这些设施起到很大帮助。西德地方军的猎兵旅、团也将行动起来,在关键地域对华约渗透部队进行扫荡。&/p&&p&即便如此,也需要注意到,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在时节上往往是晚于苏军投入战役机动集群的。特别是在“兵营攻击”背景下,华约投入战役机动集群总是会领先于北约的反制措施。但是在北约一线防御不发生崩溃的前提下,这样的渗透部队从总实力上必然不如西德地方军,北约指挥机构应当采取&b&镇定、稳健的手段&/b&,&b&确保通信畅通和部队镇定&/b&,才能力图将战役机动集群造成的威胁压低到最小。&/p&&p&6、初期实现战役突破的可能性多大?&/p&&p&假设欧洲常规战争是由苏联挑起的。&/p&&p&很明显,苏联不会平白无故挑起欧洲常规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b&要么是华约组织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非要彻底改变冷战形势才能改变;要么是北约组织遇到了特别严重的困难,让华约方面看到了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可能&/b&。&/p&&p&我们在最初部分中分析的三种剧本,除剧本1情况不明外,剧本2和3都是华约组织遭到重大困难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华约所发动的进攻其实是“孤注一掷式”的,这就注定其得手几率较低,况且这样的行动还很可能造成特定华约卫星国(波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的不配合甚至反水。然而华约进攻威胁更大的情景可以说与此正好相反——比如,北约加盟国、特别是中欧战线上的北约加盟国出现严重松动。&/p&&p&在北约方面的想定中,出于显而易见的政治因素,对北约的政治性瓦解的可能一直避而不谈(更多地是讨论军备问题)。然而1968年和1974年法国、希腊分别退出北约军事指挥一体化体系(虽然法国对战时其在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中的位置做了保留),特别是1974年希腊和土耳其围绕塞浦路斯爆发的武装冲突,不得不引起北约方面的严重警惕。&/p&&p&7、开辟新战场的可能性多大?&/p&&p&四、从理想回到实际——冷战变热的最可能模型&/p&&p&五、回答问题:北约指挥官需要做什么?&/p&&p&(待续)&/p&
这个问题的提法以及目前()的答案状况展现出了这个问题的两面性:一者,这个问题是如此抽象,以至于谁都觉得自己能谈一谈;一者,这个问题又如此具体,以至于大部分答案完全离题万里。而要想真正认真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回到问题本身。问题为我…
&p&一个一个地图讲。&/p&&p&芝加哥豪宅。&/p&&p&顶楼偷一楼:顶楼厕所那里有三个木板门,打开中间那个可以偷码头出生点。&/p&&p&打开主卧室大床旁边那个hatch,打开下面的木板窗,可以从顶楼瞄到车库前面的警车。和上面那条一起用,开局厕所peek码头,完了接着大床peek警车,对面心态爆炸。&/p&&p&地下往上的出口,出来可以peek狙击台上的glaz。&/p&&p&从顶楼过道抢peek狙击台,就是要和glaz刚枪。&/p&&p&厨房向下的楼梯一半的位置打洞,peek大门。&/p&&p&米奇妙妙屋往不能加固的墙打洞,peek百叶窗。&/p&&p&巴特雷特大学:&/p&&p&二楼朝南的所有窗户每一个敲一个洞。教室往东的窗户偷挂办公室窗的敌人,办公室往西的窗户偷挂教室窗户的人,小办公室的窗户偷南边出生点。&/p&&p&天窗找点偷二楼阳台。&/p&&p&点在西边图书馆则守休息室,点在东边厨房则守图书馆旁边的阅读室。找到机会翻出相对的窗户偷人。&/p&&p&北边摄像头下面的窗户翻出去往往有惊喜。&/p&&p&俄勒冈乡间屋宅:&/p&&p&塔楼太重要了。塔楼一楼可以从两边的出口出来分别peek两边。东边木板门出来peek车库,西边木板门出来peek餐厅和打二楼的人。反过来也是一样,车库和餐厅出来可以peek打塔楼的人。塔楼二楼两边窗户可以peek可以远距离转点,打开中间过道可以显著扩大防守区域。塔楼楼底可以转点向南转点到洗衣房然后上楼偷打会议室的人的屁股。&/p&&p&蹲洗衣房楼梯,听到车库方向传来声音等5秒出来peek,一打一个准。&/p&&p&小塔楼敲窗偷大窗户。&/p&&p&俱乐部:&/p&&p&二楼顶上卧室敲向南的窗偷停车场的人。&/p&&p&点在卧室的时候,守CCTV房,见机敲窗偷人。&/p&&p&中央楼梯1.5楼那个窗户敲开偷建筑工地。&/p&&p&从厨房冷冻室敲窗出来,往建筑工地冲,一颗摔炮打开地下隧道偷人/远距离转点。&/p&&p&海岸线:&/p&&p&守西边死守日升酒吧或者楼上水烟室,守东边死守厕所。&/p&&p&日升酒吧向南的窗户出来偷的到西边所有人,上面小房间向西的窗户翻出来上楼偷打水烟室的人,往东的窗户偷打厨房的人。&/p&&p&厕所北边的小房间门出来偷挂绳打penthouse的人,大门出来往左peek打厕所的人。&/p&&p&大使馆:&/p&&p&车库--钢琴房--楼上办公室是一体的,楼上守住了楼下就守住了;机房---签证室---楼上办公室是一体的,同理。签证室楼上最靠东的地板打穿peek楼下进门的人,hatch打开peek北边小窗户。钢琴房最西的地板打开peek打车库的人,背后厕所hatch打白车的人。钢琴房楼上办公室两个窗户撬开可以远距离peek所有车库的人。&/p&&p&先写这么多。&/p&&p&更新:&/p&&p&peek,偷人和转点,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地图的空间拓扑结构,然后主动创造对自己有利的拓扑结构。什么叫对自己有利的拓扑结构?克莱因瓶,最好是双耳的克莱因瓶。&/p&&p&举个例子。我最喜欢拿三速干员偷人的点:海岸线日升酒吧+楼上水烟室,把水烟室向下的hatch打开,水烟室向西的木板打开,下面日升酒吧向南的窗户打开,日升酒吧旁边小房间向西的木板门打开。这样子就是一个双克莱因瓶,水烟室向下跳hatch进日升酒吧,日升酒吧可以利用里外两个楼梯上楼回水烟室。一方面可以疯狂通过破窗peek,一方面可以利用对自己有利的空间结构绕路/逃跑,而且通过打开通路大幅扩大防守范围。&/p&&p&再来个例子。俄勒冈乡间屋宅。两颗摔炮打开高塔二楼向主楼中间的过道两边。这样子二楼两栋房子之间是联通的,地下是联通的,一楼本来就是联通的。把一楼看成瓶子,二楼和地下看做双克莱因瓶的两个耳,你就可以在高塔peek完再转点主楼偷人,然后再回高塔蹲点。把游击战进行到底。&/p&&p&同样的道理,防守方切忌切忌守死地,就是那种只有一个出入口还是在双方枪线上的。要守死地,你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两点:&/p&&p&1.血厚&/p&&p&2.枪好&/p&&p&3.大量陷阱和黑镜之类的非平衡道具&/p&&p&4.能够开墙跑路。&/p&&p&能够守死地的干员用手都数的出来。Mira, R ook,Doc,Echo,Kapkan,Lesion,少数情况下的Smoke,Ela.(所以说为什么Ela太op,作为一个三速打野居然可以守死地,对枪开枪陷阱样样精通,唯一一个能和ela争雄的是带c4的Bandit)&/p&&p&死地的例子:封死的婴儿房和妙妙屋,封了hatch的俱乐部厨房,咖啡馆顶楼和底下的冷藏室。没有以上的条件,守这种东西就是死。&/p&&p&那么怎么把死地盘活呢?开墙,开出来两个以上的出口(黑镜也行),然后这些地方就会变成神点位。反过来,把防守方逼进死地,进攻方就基本赢了。这样理解,很多赛季的两个干员就有设计的理由了。&/p&&p&日本两个干员,Hibana把每一寸变成进攻方的活地,Echo是死守死地最后的希望。什么地方Hibana都能攻,是忍者;什么地方Echo都能死守,是武士。&/p&&p&西班牙两个干员,Jackal把敌人逼进死地(千万,千万不要拿Eyenox抓打野,那不是你的任务,不要追着扫出来的打野,而是把他逼回点就行了),Mira把死地变成妙妙屋。Jackal是丧心病狂的宗教审判,Mira是格拉纳达阿罕布拉。&/p&&p&香港两个干员,Ying烦死防守方,Lesion烦死进攻方。Ying是香港的霓虹灯,Lesion是香港贫民区的黯影,一起构成了香港的喧嚣。&/p&&p&波兰两个干员,Zofia是绝对的压制,Ela是绝对的灵活。Zofia把如同翼骑兵把每一寸变成防守方的死地和噩梦,Ela把如同维斯瓦河把每一寸变成进攻方的死亡陷阱和噩梦。波兰永不会亡(滑稽)&/p&&p&韩国两个干员,Dokkaebi把敌人脚下的土地变成死地无处可藏,Vigil让自己融入黯影处处可藏。Dokkaebi代表三星之类的让韩国崛起的高科技,而Vigil代表朝鲜战争无止境却无法在明处被发现的游击战。&/p&
一个一个地图讲。芝加哥豪宅。顶楼偷一楼:顶楼厕所那里有三个木板门,打开中间那个可以偷码头出生点。打开主卧室大床旁边那个hatch,打开下面的木板窗,可以从顶楼瞄到车库前面的警车。和上面那条一起用,开局厕所peek码头,完了接着大床peek警车,对面心…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23c7a0b15bf49cd2ebedf9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23c7a0b15bf49cd2ebedf9_r.jpg&&&/figure&&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克诺尔普:彩虹六号围攻初级教程——进攻思路解析&/a&&/p&&p&以上为上一期教程,本人文笔菜的抠脚,如果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地方,欢迎交流。&/p&&p&&br&&/p&&p&防守思路跟进攻思路有部分重叠,本人默认阅读本篇初级教程的玩家已经阅读了进攻思路解析,并且稍微熟悉地图。&/p&&p&&br&&/p&&p&&br&&/p&&p&在上一篇教程中,我们了解到,彩虹六号围攻这个游戏的地图是按模块区分的,每个模块都有可能被进攻方击破,因此我们进行布防也是按照模块进行的。&/p&&p&&br&&/p&&p&&b&1、准备阶段&/b&&/p&&p& 准备阶段属于进攻方探点,防守方布防的阶段。一般防守方进行布防的时候应该围绕中心模块进行布防,首先每个中心模块附近都有毗邻的模块,这些模块属于重点模块,如果这些模块丢失,中心模块将极其容易被进攻方击破,因此我们进行重点布防的模块应该是这些毗邻模块。所谓毗邻,是指上下左右,但由于目前版本下打上的进攻思路非常有限,所以我们指的毗邻模块应重点为上和四周。&/p&&p&我们理论上的对模块的防守应该包括,模块的清空,长时间占领,骚扰。&/p&&p&&b&2、防守阶段&/b&&/p&&p&1、防守策略:防守阶段开始之后,防守方需要面临进攻开始进攻的压力,当然这个阶段也可以进行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偷人行为,偷人的技巧本文不做叙述。对模块的清空占领骚扰对干员的位置没有严格的要求,干员可以在这个模块的四周模块对这个模块进行防守,也可以直接在这个模块内进行防守。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到的事实是,由于进攻方拥有手雷闪光爆破炸药等装备,在模块内防守的干员理论上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一般建议将这个模块和毗邻模块打通以便张弛有度,及时放弃。我们也可以利用未进入模块的进攻方的视角盲区,通过对声音的理解,进行张弛有度的防守。&/p&&p&2、迂回:防守方战略放弃一个模块并不代表将这个模块彻底放弃,正如上一条所述,防守某一模块并不需要干员在这个模块内,因此,在我们了解到进攻方的进攻动向后,进攻方同时也了解到防守方的位置后,防守方可以通过提前打开的通道进行迂回,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我们可以迂回到模块的另一个入口进行防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进攻方实际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我们在防守时应牢记自己的目标,即清空,占领,骚扰,在进攻方进行下一步操作之前,我们完全有理由耐心等待他们进行下一步行动之后再进行攻击。&/p&&p&3、打野:打野的本质是一个人防守一个模块群,这一个模块群可以是一组房间,由于进攻方进入中心模块之前甚至中心模块的毗邻模块之前必须经过其他模块,打野的意义就是防守这些大体积的模块群。我们需要知道,打野的存在是非常灵活的,但是必须对进攻方的实时位置有个清晰的判断。由于打野干员数量的稀少,一般不建议打野干员在防守模块群的时候与进攻方正面对抗,一般打野干员需要牢记对模块的骚扰的目标,放弃或者暂时放弃对模块的占领和清空。主要目标是让进攻方减员或者减慢进攻速度。&/p&&p&4、反清野:这一点是针对打野进行叙述的,由于进攻方很容易了解到打野的存在,因此为了进攻的顺利进攻方很有可能利用工具对打野干员进行初步的清除。我们需要处于灵活的位置,时刻保持自己拥有至少一条后路或者无路可走时和进攻方进行正面对抗,因此这对地图的理解要求比较高,要使用自己枪械射速的优势,学会使用提前枪,可以有较高的反清野存活率。&/p&&p&5、回防:当中心模块附近的防守方逐步减员时我们需要在外防守的干员进行回防,回防时需要注意进攻方安置的反回防工具比如一个阔剑地雷,一个架着枪的干员等,我们必须选择信任队友,因此我们选择回防路径不一定必须是最短路线,而可以是最安全路线。我们也能够回到进攻方的背后利用进攻方开辟的路线进行回防。&/p&&p&6、中心模块的防守:中心模块一般是布防重点,作为中心模块的防守干员,必须对中心模块的布防有个初步了解,在哪里有铁丝网,在哪里加固了墙壁,哪里可能是防守薄弱点,根据这些理解选择合适的防守位置,在进攻方深入之前,中心模块的干员可以使用摄像头对在外防守毗邻模块的干员进行信息支援。在进攻方已经打下毗邻模块之后,需要凭借对中心模块的布防认识对来犯的进攻方逐个击杀,清空中心模块。&/p&&p&7、陷阱:陷阱有两种作用,干扰伤害进攻方,提供信息,其中重要的是后者。对进攻方位置的了解有助于防守方进行预判,骚扰,甚至可以处于对枪优势。可以帮助防守方对进攻方进攻模块有初步理解,有助于防守方选择重点防守的模块。&/p&&p&8、摄像头:摄像头存在的意义一般是提供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摄像头的画面或者被破坏的摄像头的位置判断进攻方出现的位置,从而对进攻方向有个初步理解进而选择合适的防守模块。摄像头也可以帮助防守方迂回杀伤骚扰深入的进攻方。&/p&&p&&b&3、攻防转换阶段&/b&&/p&&p&1、进攻方转变防守方:这个阶段,一般防守方进入劣势,中心模块由于防守方的失误被进攻方清空并占领,回防的干员需要根据对中心模块地形的理解,利用进攻方开辟的路线回防,防守方必须对中心模块和毗邻模块都有一定的关注,需要处理较大的信息,对干员的要求比较高。&/p&&p&2、防守方转变进攻方: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用保险的手段等待仅存的进攻方进入防守区域,但是我们也可以转变为进攻方,在确定最后几位对方干员的位置后,通过包围其周围模块的方式将其活动空间压缩,进而击杀。&/p&&p&&b&4、总结&/b&&/p&&p&防守由于地形的有利,实际上相比进攻方拥有信息优势,但是枪械较进攻方相对弱势,我们需要牢记防守模块的策略,利用信息优势,骚扰杀伤进攻方。对于新人来说,防守是比较容易掌握的。&/p&
以上为上一期教程,本人文笔菜的抠脚,如果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地方,欢迎交流。 防守思路跟进攻思路有部分重叠,本人默认阅读本篇初级教程的玩家已经阅读了进攻思路解析,并且稍微熟悉地图。 在上一篇教程中,…
洛丹伦民兵队长吉姆雷诺的故事。&br&&br&第一章:&br&&br&洛丹伦大陆天灾肆虐,银松森林治安大队队长吉姆雷诺拼死作战,保家卫国。偶遇洛丹伦王子阿尔萨斯,阿尔萨斯说哎哟老小伙子挺牛逼啊,跟着我一起干呗。遂入伙。一路跟随阿尔萨斯收服诸如吉恩.格雷迈恩等豪强,居功至伟,深得阿尔萨斯赏识。期间,邂逅了阿尔萨斯雇佣的高级精灵游侠将军希尔瓦娜斯,一见钟情。&br&&br&岂料,阿尔萨斯此人居心叵测,野心甚大,为了一统艾泽拉斯,他利用神秘武器霜之哀伤操作天灾,让他们攻击了人类王国暴风城的部队,损耗了对方的兵力。吉姆和希尔瓦娜斯虽然对此非常不满,但还是照做。在这个过程中,吉姆雷诺发现了一种神秘的追杀天灾军团的种族:暗夜精灵。他与他们的首领,大德鲁伊玛法里奥建立了互相信任的朋友关系。玛法里奥告诉吉姆雷诺,天灾军团的高级领导恐惧魔王们,是无法被正常杀死的,只有暗夜精灵被放逐的同胞,恶魔猎手们知道杀死他们的办法。随后,他们一起联手,在破碎群岛的守望岛救出了被囚禁的伊利丹等恶魔猎手,并和他们一起成功的杀死了一个恐惧魔王马尔甘尼斯,重创了天灾。&br&&br&在获得了一连窜胜利后,丧心病狂的阿尔萨斯利用霜之哀伤指挥天灾攻击了暗夜精灵,而执行任务的希尔瓦娜斯也被他抛弃。悲愤交加的吉姆雷诺愤而率领自己的骑兵部队离开了阿尔萨斯。&br&&br&失去了吉姆雷诺并没有摧毁阿尔萨斯的野心,他最终自称人类的皇帝,吉姆则成了人类文明的通缉犯。&br&&br&第二章&br&&br&在东瘟疫之地遭到抛弃的希尔瓦娜斯不但没死,反而被天灾军团的顶头上司,阿克蒙德发现了他巨大的能量潜力,于是阿克蒙德命令手下的恐惧魔王们复活了希尔瓦娜斯,把她转化为了天灾,人称女妖之王。女妖之王全灭了阿尔萨斯和吉姆雷诺的两支部队,但放走了吉姆。&br&&br&在帮助天灾军团东征西讨,与人类和暗夜精灵战斗的过程中,她和玛法里奥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在玛法里奥的计谋下,希尔瓦娜斯被支开,恶魔猎手声东击西的杀死了另一个恐惧魔王巴纳扎尔。希尔瓦娜斯大怒,发誓一定要杀死玛法里奥。&br&&br&蠢蠢欲动的另外几个恐惧魔王企图发动对阿克蒙德的叛乱,最后被希尔瓦娜斯冷酷镇压。女妖之王也因此成为了阿克蒙德最信任的左膀右臂。&br&&br&第三章&br&&br&暗夜精灵的德鲁伊议会宣布解除了玛法里奥大德鲁伊的身份,并派出多支部队与天灾战斗,保卫世界之树。勇敢无畏的暗夜精灵将领加洛德.影歌率领一众暗夜精灵军队突袭了一个天灾军团的要塞,杀死了恐惧魔王迪克达奥斯,但是让他们吃惊的是迪克达奥斯马上就复活了。随后他们邂逅了被通缉的原大德鲁伊玛法里奥,玛法里奥向他们展示了恶魔猎手伊利丹的力量,恐惧魔王被杀死。知道了真相的加洛德等人宣誓效忠玛法里奥。&br&&br&但之后玛法里奥被德鲁伊议会逮捕,他没有抵抗,并囚禁在了魔法牢笼里。在吉姆雷诺的人类骑兵部队的帮助下,加洛德和伊利丹救出了玛法里奥,而伊利丹在杀死恐惧魔王的过程里,与阿克蒙德的精神建立了联系,他觉察出了天灾军团首领阿克蒙德的位置— 诺森德,但阿克蒙德和天灾军团也知道了遥远大陆卡利姆多的存在。&br&&br&目标,诺森德!决战来临了,在暗夜精灵和人类的联手作战下,天灾军团在诺森德的阵地终于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而掌握了德鲁伊的平衡和恶魔猎手的邪能两股力量的玛法里奥,驾驶着战斗舰“树洞王”和无数小精灵撞向了阿克蒙德,与他同归于尽,天灾军团被击败了!&br&&br&英雄玛法里奥将永远被暗夜精灵们和所有正义的人所铭记!暗夜精灵也将日常问候的语言改成了“saonima,玛法里奥!”以纪念这位英雄。&br&&br&&br&&br&未完待续…………………
洛丹伦民兵队长吉姆雷诺的故事。 第一章: 洛丹伦大陆天灾肆虐,银松森林治安大队队长吉姆雷诺拼死作战,保家卫国。偶遇洛丹伦王子阿尔萨斯,阿尔萨斯说哎哟老小伙子挺牛逼啊,跟着我一起干呗。遂入伙。一路跟随阿尔萨斯收服诸如吉恩.格雷迈恩等豪强,居功…
&p&知乎首答&/p&&p&个人是从炉石开始玩起,从守望开始玩风暴的。&/p&&p&会一点编程,所以一直想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去分析风暴能不能火,第一次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不要喷我,可以友善地告诉我,我会去更正。以下是我的答案。&/p&&hr&&p&感谢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338b6a490b084b69c5eceeb2251967fc& data-hash=&338b6a490b084b69c5eceeb2251967fc& data-hovercard=&p$b$338b6a490b084b69c5eceeb2251967fc&&@Bible Bullet&/a&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db24fce2fdc111dabc3cdffb2058a76b& data-hash=&db24fce2fdc111dabc3cdffb2058a76b& data-hovercard=&p$b$db24fce2fdc111dabc3cdffb2058a76b&&@秋夜龙吟&/a&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8dd1c57b9f& data-hash=&8dd1c57b9f& data-hovercard=&p$b$8dd1c57b9f&&@wraithshen&/a&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d527b87a986e7fd190dc9682ffb59470& data-hash=&d527b87a986e7fd190dc9682ffb59470& data-hovercard=&p$b$d527b87a986e7fd190dc9682ffb59470&&@月下&/a&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d599af08ceecf9fe8d352f9& data-hash=&d599af08ceecf9fe8d352f9& data-hovercard=&p$b$d599af08ceecf9fe8d352f9&&@forsylvanas&/a&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218eeeba3caccb748435b& data-hash=&218eeeba3caccb748435b& data-hovercard=&p$b$218eeeba3caccb748435b&&@沉疴羊&/a& 等对于我的建议。&/p&&p&相应的修改已经做了,但是有点匆忙,答主这2天有空会完善的。&/p&&hr&&p&首先说结论。&/p&&p&我认为风暴英雄只有在解决了以下3个问题的情况下,才有真正火起来的可能性。&/p&&ol&&li&玩法单一&/li&&li&个人成就感低&/li&&li&快速游戏的匹配机制&/li&&/ol&&p&以上三点是我通过统计百度贴吧,NGA帖子得到的被玩家吐槽最多的。&/p&&ol&&li&玩法单一&/li&&/ol&&p&风暴英雄和其他MOBA类游戏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没有装备的机制(除去补兵)。英雄随着等级的增加每3级可以选择一次天赋,除去玩家操作和团队配合非游戏内部的变量,天赋,是暴雪爸爸可以控制的变量。&/p&&p&感谢Hostlog提供的数据,我汇总了近7天所有英雄的天赋选择情况。&/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7ffb8b65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39& data-rawheight=&4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9&&&/figure&&p&这是所有英雄的所有1601个天赋选择比率,可以看到从下往上有一个明显的从密到疏的趋势(颜色无关)。&/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b70c51328acfd35364e3ecabde10de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06& data-rawheight=&4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2b70c51328acfd35364e3ecabde10de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ce68ea77b7c154aca35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56& data-rawheight=&27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6&&&/figure&&p&我把散点图变成面积图和表格,可以看到占比20.8%的天赋却有超过50%的使用率。&i&&b&也就是说,在100局比赛中,一个英雄约有7层共20个天赋,那么其中4层的天赋都有超过50%的概率是固定的某一个天赋。&/b&&/i&严重限制了玩法的多样性,使得本来因为没有装备机制而缺少玩法的风暴英雄,更加容易让玩家感到厌烦。&/p&&p&以上是从所有1601个天赋的角度来看,如果从每个英雄每层可以选择的天赋来看,同样可以说明这一点。对于每次可以选择的4个或5个天赋来说,standard deviation越大,那么单一天赋的选择率就越高,天赋体系就缺少diversity。&/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28a9c653f6fed72f9c5ec66c7d02c7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37& data-rawheight=&4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7&&&/figure&&p&感谢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218eeeba3caccb748435b& data-hash=&218eeeba3caccb748435b& data-hovercard=&p$b$218eeeba3caccb748435b&&@沉疴羊&/a& 的提醒,我接下下来把天赋按照每层天赋数量进行分类。因为每层天赋数量不同,如果把所有天赋的混合起来,如图1,并不能清楚地得出天赋的使用率与多样性的关系。所以,每层2个天赋与50%对比,每层3个天赋与33%对比,每层4个天赋与25%对比,每层5个天赋与20%对比,来判断天赋的多样性。&/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c8ad9db6c30e492a71d913d13ff534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46& data-rawheight=&4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6&&&/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dca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78& data-rawheight=&4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8&&&/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ee00ed33c1789d2ffa9d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48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68a4cbaf99a95c448cc80b2c8087cf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4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p&根据计算&/p&&p&每层2个天赋,选择率&50%的占所有天赋比重50%。&/p&&p&每层3个天赋,选择率&33.3%的占所有天赋比重43%。&/p&&p&每层4个天赋,选择率&25%的占所有天赋比重40%。&/p&&p&每层5个天赋,选择率&20%的占所有天赋比重50%。&/p&&p&总结下来就是,2层天赋的选择保持了绝对多样性。其他几个天赋数量的选择,都有向某个天赋或某几个天赋集中的现象。&/p&&p&下图是衡量英雄玩法多样性的bar chart。根据每级天赋的Standard Deviation相乘得到,每级的SD越大,天赋选择越单一;因为天赋是层级结构,所以选择相乘。&/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f2a9dfc8cf12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62& data-rawheight=&1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f2a9dfc8cf12a_r.jpg&&&/figure&&p&从这张图可以得到,雷强,祖尔金和狗蛋是天赋选择上最缺少多样性的英雄。也是暴雪爸爸应该调整的方向。&/p&&p&2. 个人成就感低&/p&&p&这是风暴英雄因为共享经验的机制,而一直被人诟病的一点。但是这一点我并不能做什么分析,我觉得风暴的团队可以向守望多学习学习,毕竟守望的反馈系统超棒&/p&&p&3. 快速游戏的匹配机制&/p&&p&遗憾的是,这一点我找不到数据进行分析。即使是Hostlog上也没有单独的Quick game的team composition。&/p&&p&4. 其他的小点&/p&&ul&&li&英雄平衡性&/li&&/ul&&p&这点其实暴雪爸爸已经在做了,之前的一刀砍到屠夫可以说是非常的准了。毕竟屠夫胜率是所有英雄最高的,见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e811ac0973c30aee4db2d6f6c75943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64& data-rawheight=&2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8e811ac0973c30aee4db2d6f6c75943a_r.jpg&&&/figure&&ul&&li&氪金&/li&&/ul&&p&最近暴雪爸爸一直出传说英雄,让微氪党苦不堪言。&/p&&p&通过氪金来保持收入其实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法,一方面对于新手不友好,另一方面可能会降低老玩家的游戏体验,导致老玩家的流失。即使是出了新英雄或是新地图,也无法弥补的。&/p&&p&以上就是所有玩家吐槽的调查情况。那么风暴英雄到底会不会火呢,我们还要结合游戏的现状来回答。&/p&&hr&&p&风暴大事件&/p&&p&4.27 风暴2.0上线&/p&&p&5.10 风暴守望联动&/p&&p&6.30 风暴炉石联动&/p&&p&玩家们都知道风暴英雄2.0主要是靠和暴雪爸爸的其他游戏联动进行推广的。根据百度指数,并且plot出风暴英雄的大事件,可以看出风暴2.0的上线还是引起了很大的热度的,虽然后来又马上降下去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96fff0b16827cbd776e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61& data-rawheight=&2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96fff0b16827cbd776ee_r.jpg&&&/figure&&p&上图是百度的搜索量,那么具体的玩家数量情况如何呢?&/p&&p&虽然我们并不能access暴雪爸爸的数据库,但还是有办法调查的。我把B站风暴英雄集锦视频的弹幕和播放量作为数据源(按照每2周为一个单位,y轴为弹幕及播放总数,右y轴为弹幕和播放的平均数量),可以得到如下的结果。&/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6fb32f0c9a3bcf6fca022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89&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6fb32f0c9a3bcf6fca022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4f2786bfacfb48e8da455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26&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84f2786bfacfb48e8da4552_r.jpg&&&/figure&&p&大致可以看出,风暴2.0上线之后,风暴英雄的视频浏览量和弹幕数量还是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的。尤其是在风暴英雄和炉石传说的联动期间。考虑到炉石传说的集锦视频浏览量一般在1万左右,其实现在风暴英雄集锦视频的播放量(被关注多的up主)和炉石传说的播放量已经很接近了。&/p&&p&在调查弹幕数据的同时,我还做了一点私人调查。对弹幕拆分关键词,文本分析之后,可以得出被弹幕提及的英雄次数。(雷日天,雷强,大和号等关键词都被归入雷诺的词条,以此类推)&/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9cbf8ef52baa822ccc232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68&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9cbf8ef52baa822ccc2328_r.jpg&&&/figure&&p&最后结果是雷强和虫群女王cp稳居榜首,其次是吉安娜和伊利丹。没想到居然是星际的cp登了榜首,我一直觉得会是魔兽的人物。&/p&&p&这就引出了风暴英雄玩家来源的问题。&/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37a16cb8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7& data-rawheight=&2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7&&&/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dafd109edd438aebce7e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45& data-rawheight=&2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5&&&/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88ec7bd7e96f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17& data-rawheight=&2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7&&&/figure&&p&弹幕主题指的弹幕中是和某个游戏相关的主题数量,弹幕数量单纯指的是来自某个游戏相关的弹幕数量,英雄数量分布指的是弹幕中的英雄所处的游戏分布。从哪一张饼图上来看,都是来自魔兽世界的老玩家多,其次是星际争霸和暗黑。&/p&&p&总结一下风暴英雄的现状,主要依赖其他游戏里过来的老玩家,热心风暴的玩家保持了一个较高的数量。&/p&&hr&&p&最后做一下整篇文章的总结。&/p&&p&之前暴雪爸爸的营销活动还是挺有效果的,让现在风暴的爱好者达到了一个高度。但是未来能否让更多玩家投入,而不仅仅是减少老玩家的流失,需要注意我在文章开头的提到的几个point.&/p&&ul&&li&玩法单一&/li&&li&个人成就感低&/li&&li&快速比赛的匹配机制&/li&&li&平衡性,氪金&/li&&/ul&&p&对应的建议就是:&/p&&ul&&li&让现有的天赋系统有更多可能性&/li&&li&更好的反馈系统&/li&&li&更优秀的算法&/li&&li&及时调整平衡性;增加新的史诗英雄&/li&&/ul&&p&最后的最后,希望风暴英雄能够越做越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言之池机甲浣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