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昆明森林公安举报砍柴,被别人举报了,这犯法吗

男子在上海街头兜售熊掌和活体穿山甲,被路过市民举报后当场落网 - 热点_【北京联盟】
男子在上海街头兜售熊掌和活体穿山甲,被路过市民举报后当场落网
/ 作者:admin
北京联盟摘要:
男子在上海街头兜售熊掌和活体穿山甲,被路过市民举报后当场落网,上一篇:
下一篇: 。男子铜川路市场销售活体穿山甲被警方控制 (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a//.shtml 上午八点半,市民小王在上班途中路过铜川路市场,发现有人交易野生动物,随即报了警。 接警后,曹杨新村派出所民
    男子铜川路市场销售活体穿山甲被警方控制    ( 上海电视台.综合频道)/a//.shtml  上午八点半,市民小王在上班途中路过铜川路市场,发现有人交易野生动物,随即报了警。  接警后,曹杨新村派出所民警马上赶到曹杨路1500号附近,抓获涉嫌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犯罪嫌疑人高某,并在现场查获活体穿山甲2只,熊掌一个。  目前高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而两只活体穿山甲则被民警送往上海动物园接受救治。  对于救治方案,上海动物园饲养繁育保护科工作人员陈云霜表示,先检疫,看看它有没有毛病,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然后兽医会处理。假如没什么问题,一个月检疫期过了之后,会另外饲养。【前期相关】    穿山甲利用何时休?    ——动物保护组织呼吁信息公开,停止甲片药用    (《中国环境报》记者:赵娜)  近年来,由于不加节制的利用及非法贸易的威胁,全球的穿山甲已接近灭绝。根据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目录,全球8种穿山甲均被列入濒危级别以上,其中中华穿山甲、马来穿山甲被列为极危,离灭绝仅一步之遥。然而,究竟有多少穿山甲被商业利用,在已公布的信息中,一直是个未知数。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濒危物种基金近日在发布了针对政府信息公开穿山甲状况的调查报告。呼吁林业部门加强野生动物相关行政许可的信息公开透明度,停止穿山甲甲片的药用,施行严格保护,拯救穿山甲这一濒危物种。    消耗量来自哪?    ——主要靠吃库存老本  国家林业局对穿山甲甲片的利用进行严格监管,每年均制定发布甲片消耗控制量计划,不允许超量许可。根据年这7年的数据看来,总消耗控制量约为186吨,平均每年在26.6吨左右。其中消耗量排前五的省市依次为北京(19.1%)、浙江(14.4%)、上海(13.2%)、吉林(7.4%)和广东(7.4%),占到总消耗量的61.5%。  据研究人员估计,全国对于穿山甲的年需求量约为20万只,其中食用和药用的比例基本为1:1。显然仅靠国内的野外资源已无法满足需求。那么,为满足庞大需求,要从哪里获取穿山甲?  自1993年起,我国药用穿山甲就已经主要靠从缅甸和越南进口,同时还有大量走私入境。  濒危物种基金秘书长、穿山甲保护项目负责人胡春梅说:“经我们统计,我国20年的总进口量还不够满足国家林业局一年的消耗控制量。由此可见,穿山甲甲片利用的主要合法来源是国内库存。”  但是,上世纪60~80年代大量穿山甲被捕杀后存起来的甲片,应该无法保障充裕的利用。尤其是自2000年开始,由于国际贸易公约的限制,亚洲所有种类的穿山甲均无法因商业用途而进行国际贸易。  那么,穿山甲能否开展人工繁育呢?  “据我们了解,截至目前,穿山甲的饲养繁育,依旧极其不成功。”胡春梅说。  在过去的150年里,全球有超过100家的动物园或者养殖场做出尝试,但是绝大多数穿山甲都在6个月内死亡,极少数能活过两年。由于穿山甲对人工圈养环境适应性很低,免疫系统也极其脆弱,所以很容易生病。  穿山甲野外濒危,禁止捕猎,人工繁育也极其不成功,再加上无法进口的情况下,那每年需要的20万只穿山甲利用从哪而来呢?胡春梅研究团队分析道,应该就是来自进口、走私和库存。然而,走私显然不是合法来源,而进口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一直在吃老本。    信息公示不完善    ——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量太少  今年6月,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提到:有关许可证书、专用标识、批准文件的发放情况,应当依法公开。同月,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首次将“信息化率”列入国家林业五年规划目标。  但是,目前国内穿山甲甲片库存量和来源的信息依旧十分匮乏。国家林业局仅公开了年度消耗控制量,却并未公示实际使用量、剩余量和制定的依据。国家林业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部门关于野生动物相关的行政许可普遍不足,连最基本的动物种类、数量、来源、用途都无法得知。  胡春梅说:“我们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部门申请公开有关穿山甲经营利用许可、库存量等信息,然而只有17家(54.8%)的林业部门按照要求进行了书面回复。实际上,真正回复了有效信息的则更少。行政许可本应属于主动公开,却被一些林业部门回复说因涉及企业机密而不予公开。”  同时,在穿山甲利用相关的政府信息搜集过程中,濒危物种基金发现各地林业部门在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方面,程度不尽相同,对穿山甲保护的监督制造了障碍。全国仅仅上海、安徽两个林业部门主动公开相对完整的野生动物有关行政许可信息。  胡春梅建议,各级林业部门应当尽快建立公开机制,将包含穿山甲在内的野生动物有关行政许可情况予以透明公开,包括穿山甲来源、人工繁育许可证、经营利用许可证、特许猎捕证、运输批准、专用标识的发放情况等。濒危野生动物用于商业营利性活动,本就备受争议。而相关的利用如果继续缺少监管,信息闭塞,那么只会对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巨大的隐患。现实中不乏用合法掩盖非法的案例。所以,应该保障信息的透明度,鼓励全民参与监督,对举报的涉嫌非法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标识管理松散    ——缺乏监督机制,执法存在惰性  自日起,所有含穿山甲片原材料的成药和产品,须在其最小销售单位包装上加载“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后方可进入流通。但是,现实中含有穿山甲成分的中成药在药店里销售、不见标识的情况却非常常见。  穿山甲有关生产药企最多的吉林省,也是市面上不加载专用标识、违规经营比较频繁的省份。  胡春梅表示,我们曾在北京的多家药店中,发现由河北万通金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生乳汁,由吉林省刻康药业有限公司、吉林真元制药有限公司、钓鱼台医药集团吉林天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咽灵片,这两款药均含有穿山甲成分,可是并未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标识管理。  同时,209家药企生产的66种含有穿山甲成分的中成药在上几乎都有销售,但是有野生动物经营利用专用标识的药品是极少数。  “这些都违背有关规定,对于真实入药的穿山甲甲片,其合法来源存在巨大疑问。”胡春梅说,当地林业局负责发放标示,但是经营者若是不贴的话,他们也没办法。当我们举报给当地森林公安后,却迟迟没有处理结果。这也表明,政府管理不到位,执法存在惰性。    穿山甲利用过度    ——已经无法实现可持续性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1月至今我国已罚没穿山甲活体至少385只、7024千克甲片和3051只冻体,意味着约有10460只穿山甲遭受非法贸易的迫害。但是据估计,国际刑警公布的罚没量仅仅为真实非法贸易量的10%~20%。以此推测,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可能就有5万~10万只穿山甲因为中国的非法贸易而遇害。  国家林业局在1998年前后做的全国普查结果约为6.4万只。而到2008年,中华穿山甲的数量大概在只之间,即10年间种群数量下降了大约1/2,具有非常大的绝灭威胁。  为此,胡春梅建议,尽快开展穿山甲野外状况的专项调查,并制定和执行保护规划。摸清穿山甲的数量、栖息地变化等情况后,严格保护其栖息地,禁止一切开发,并保障其生存安全。将穿山甲的保护等级由目前的国家二级升为一级重点保护。  同时,调查报告指出,甲片制品并不是救命奇药,其药用价值尚未得到现代医学的确认,也未见有权威性的机理研究。鉴于中华穿山甲极度濒危、人工繁育极不成熟,再加之国际非法贸易已经对其余7种穿山甲的生存也造成严重威胁,应当效仿虎骨和犀牛角的做法,将穿山甲从中国药典中删除,严禁药用。    上海海关近16个月查获走私穿山甲鳞片496公斤    ()  新华网上海5月18日电(周军、黄尚尚)上海海关18日公布,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浦东国际机场入境旅客行李中查获穿山甲鳞片274公斤。上海海关强调走私穿山甲及其制品要负刑责,广大国际旅行者应进一步增强相关法律意识。  据介绍,从2014年初至今年4月底,上海海关累计从旅检行邮渠道查获穿山甲鳞片496公斤,以每只穿山甲取甲0.6公斤折算,预计有800多只穿山甲被捕杀。  3月27日海关关员在对浦东国际机场进境航班进行行李预检时,发现九个黑色行李箱X光机检查图像异常,内装穿山甲鳞片约249公斤。4月7日,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又查获了25公斤穿山甲鳞片。  据上海海关缉私局侦查,犯罪嫌疑人马某受其在尼日利亚同事邱某委托,负责接收邱某从尼日利亚托运的涉案行李箱,并按照邱某的指示在国内交付快递,初步形成了一个境外采购、走私入境、境内销售的走私链。  据了解,目前国内黑市上每公斤穿山甲鳞片的价格约为四五千元,一些人依据民间传统视其具有滋补和药有价值。  上海海关强调,穿山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的物种。无论以何种方式携带、运输、邮寄穿山甲及其制品进出境,都构成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穿山甲——又一种被吃绝种的野味    (《羊城晚报》冯永锋)  配图见:/ePaper/ycwb/html//content_524335.htm?div=-1&  今年6月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再次发布公告,由于被人类无止境地捕捉,全世界的所有穿山甲都面临“极危”的状态。在中国,穿山甲已灭绝,至少是“野外功能性灭绝”,它预示着中国生态已到了极危急关头。    一、短短30年,穿山甲被我们的嘴赶尽杀绝  2014年6月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经至少第二次发布公告指出,由于被人类无止境地捕捉,全世界的所有穿山甲都处于“极危”状态,呼吁各国加强保护。而中国是穿山甲的重要栖息地,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在今天,在中国,在南方,在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海南,原来最容易发现穿山甲的地方,在这学名为“中华穿山甲”的栖息地里,你再有通天的本事,你也没法在野外看到一只活着的穿山甲。可以肯定地说,它在中国本土,已经灭绝,至少是“野外功能性灭绝”。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诗宝,从1995年就开始专门研究穿山甲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他早在2009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这些年,每到一地,就让当地有经验的老百姓帮助寻找穿山甲的踪迹,只要谁能够发现一个穿山甲挖的洞,就给对方1000元。但是一次又一次,他得到的都是失望,没有一个人帮助他找到过一个穿山甲新挖的洞。旧洞倒是发现了一些,但是这已经是穿山甲在好几年前留下的了。唯一一次在野外和穿山甲打照面,是在16年前,在广东省茂名市进行穿山甲野外调查时。  其实,就在三四十前,穿山甲还是中国南方很容易见到的野生动物。我(1971年出生)小时候,在福建北部的丘陵地区,当时,几乎每个在农村生活的人都会与穿山甲狭路相逢。因为不知何故,穿山甲经常出现在农民去田里插秧、去山上砍柴的小路。就在这样的山间小路,你走着走着,会突然发现路边有一堆新鲜的红土。你知道,穿山甲此时一定在洞里。  路过的人多半就路过了,倒不是因为对穿山甲不起贪心,而是在一个村庄里,多半只有那么一两个人擅长捕捉穿山甲,其他的人,有的擅长挖冬笋,有的擅长抓泥鳅,有的擅长赌博,有的擅长抽烟。不擅长捕捉穿山甲的人,看到了穿山甲的洞,一般也就放它一马,专心忙自己的事去了。  穿山甲这个可怜的家伙,估计除了打洞和吃白蚁,其他的事情似乎什么也不会。它浑身上下披挂整齐,只是为了让自己在打通土地时更容易些。据说,它有打通一座山的本事,但一旦遭遇人的魔爪,就几乎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了。  锄头天生就是用来挖地的,穿山甲打洞再快,往往也要被人类的锄头追上。假如它被锄头追上了,它就会蜷缩成一团。原来长长的身体变成一个圆滚滚的“甲球”。你只需要把它整个抱起,然后塞进麻袋里,它再有多高的钻地通山本领,也不可能逃出人类的牢笼。  等待它的就是被剥甲和吃肉的结局。它的甲,是中药“通经下乳”的重要成分;它的肉,是餐桌上炫耀的资本。于是,它十来斤的身体,就这样被人类利用殆尽。    二、众多物种悄然消亡,再想保护已永不可能了  穿山甲(拉丁学名:Manis),是对穿山甲科穿山甲属的统称,它共有8个物种,属地栖性哺乳动物,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多生活在亚热带的落叶森林。白昼常匿居洞中,并用泥土堵塞;晚间多出外觅食,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在中国,它属二级保护动物,禁止捕杀和食用。  在穿山甲的8个种类中,属于中国的,似乎只有一个种类,学名叫“中华穿山甲”。其他的,要么生活在非洲,要么生活在东南亚,有些则可能已经灭绝。  小时候,在我的村庄里,农民们称穿山甲为“鲮鲤”。也许是因为它的甲片,有点像鲤鱼的鳞片的缘故,象形而名。由于那时抓穿山甲的人很少,小时候我还真没有看过它的真容,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一个集市上,第一次看到了这种动物。当时,有人准备卖掉它,它很委屈又很恐惧地缩成一团。不少人过来围观,因为真正看过活体穿山甲的人并不多。有人甚至还大声叫嚷,吸引没注意的人赶紧注意。我印象最深的是穿山甲身上残存的那些红土,我可以肯定它是在一个路边洞穴里,被敏捷的农民伯伯给活捉的。  2008年,我决定写《没有大树的国家》时,我怀着的愿望,就是记录那么一点我所看到的天然林被大量替换为果树林和桉树林的破坏进程。可以说,我成长的过程,就是穿山甲消失的过程,也是中国生态走向濒临崩溃的过程。  我把像穿山甲这类在最近30年里以极短的速度走向濒危和灭绝的物种,称之为“新濒危物种”。这些物种有一个特点,就是与此前很多物种灭绝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们的灭绝过程是无声无息的,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高歌猛进。它们的灭绝是如此不引人注目,以至于有一天,当人们回过神来时,发现保护已经是永远不可能的事。  “中国新濒危物种”有不少,我简单列了一下,有普氏原羚、中华鲎、儒艮、黄胸鹀(禾花雀)、江豚、赤麂、青头潜鸭、勺嘴鹜、黑熊等等。就拿黄胸鹀来说,它就是被广东人吃成了世界濒危物种的。  因此,我下了个决心,也许应当把穿山甲保护,作为我的主要工作。也许我无法阻挡它的灭绝,但我可以告诉世界,它正在被推进灭绝的深渊。我们的嘴,我们的身体,就是它们的坟墓。    三、“森林卫士”灭绝,后果严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首席代表朱春全表示:“过去十年间,野外偷猎者抓走的穿山甲超过100万只,它们的肉被当成奢侈食品送上餐桌,它们的鳞片被当成中药到处贩卖。如果这种情况再不遏制,穿山甲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全球范围内灭绝。”  中国动物学会副秘书长张立说,穿山甲在我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保护力度极其不足。“中国每年穿山甲的需求量在20万只左右,其中用来制作中成药、中药饮片的药用需求在每年10万只左右。强大的消费刺激了野外的捕捉和非法的走私。因此,国内几乎所有的动物保护专家,都在呼吁,应当尽快把穿山甲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加强保护的同时,严厉打击捕捉、消费穿山甲的违法分子。”  正是因为保护力度不够,近30年来,国内穿山甲消费之风愈演愈烈。在国内的穿山甲已经“吃尽捕光”的情况下,从东南亚走私穿山甲到国内销售,成了一些人的新“致富经”。  云南省森林警察协会秘书长郝万幸表示,几乎每一年,云南省森林公安都会查获大量穿山甲走私案件。2012年2月份,云南临沧市耿马县森林公安局就缴获穿山甲片60.5公斤。2013年12月,海南海口海关在文昌县抓获一艘涉嫌走私穿山甲的船只,查获1200只冻体穿山甲。广东边防总队珠海边防支队横琴大队,在日就查获了4吨956只穿山甲冻体走私案。  暴利是捕捉和走私的根源所在。早在2009年,吴诗宝教授的调研就发现,在广州一些酒楼偷偷售卖的穿山甲,价格高达800-1000元一斤,一只10公斤重的大穿山甲,就可以卖到2万元。  吴诗宝表示:“穿山甲的胃能装500克左右的白蚁。一只3公斤左右的穿山甲,一次就能够食用300至400克的白蚁。一片面积在250亩至450亩的森林,只要有一只穿山甲,就可以免遭白蚁的破坏。因此,穿山甲也被称作‘森林卫士’。如果再不加强保护,严惩‘穿山甲消费者’,‘森林卫士’将彻底从地球上消失。”  中国的森林正在走向人工纯化林,天然森林几乎消失。人工纯林比天然林更需要穿山甲的保护,因为人工纯林,白蚁更容易泛滥。如果没有了穿山甲,那么,人们能够依靠的,只能是剧毒农药。于是,人类除了食物里会有农药残留,在家具里,在建材里,在桌椅上,也会有剧毒农药“悄悄生存”。    四、由二级保护动物提升为一级迫在眉睫  世界自然基金会东亚野外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中国地区项目负责人徐宏发表示:“这几年,中国查处的一些成吨的穿山甲案,基本上都是从东南亚走私过来的,而这种大规模的走私也给东南亚的众多穿山甲带来了灭顶之灾,目前在柬埔寨、越南和老挝的森林中,穿山甲已经所剩无几。”  虽然穿山甲在亚洲各国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于2002年也禁止任何穿山甲的国际贸易活动。然而,在巨大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刺激下,这些法律条款并没有发挥足够有效的作用,直接导致穿山甲在东南亚的很多地区已经灭绝。  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调查,国内很多地方并不清楚本地究竟还有多少穿山甲分布,对其濒危状况大多数地区和相关机构并不了解。穿山甲的繁殖比较缓慢,每年一胎,每次通常只产一仔,偶产两仔,遭到大肆捕杀后极易灭绝。  日,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穿山甲被列入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由二级升为一级并不是没有先例。最近几十年以来,由于市场的巨大需求和价格的极大诱惑,中国非法盗猎麝类动物活动一直十分猖獗,麝类动物的栖息地也不断遭受破坏,资源状况急剧恶化,其中原麝和黑麝已濒临灭绝。  为从根本上扭转我国麝资源危机的严峻形势,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于日发布第7号令,将麝科麝属所有种类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麝类动物成为了1988年以来截至目前中国唯一保护类别从二级升为一级的物种。麝类动物保护级别提升以后,中国国家林业局也出台了一些更为有力的保护措施,并鼓励进行人工驯养和繁殖。这一系列措施,对麝类动物的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穿山甲的保护也可以比照这样的方法进行。  目前,对穿山甲人工繁殖和饲养也作过一点试验,但不太成功。    五、“不吃不药”只是保护的一种手段  2007年,我决定去对中国的森林破坏做一些更深度的调查的时候,我到了江西某旅游区。  由于该旅游区发展非常快,在游客无遮拦的嘴的带动下,发展出一个新型的产业——野生动物捕杀销售业。  在该旅游区一个必然要经停的镇,发展出了一个名叫“天街”的游客消费品市场。在这个市场里,有一条专门提供餐饮服务的街。几乎每一家店的门口,都摆着几个锈迹斑斑的铁笼子。里面,关押着野鸡、竹鼠、野猪、“山熊”——猪獾或者狗獾;旁边的塑料大盆里,匍匐着一两只陆龟、几只野生甲鱼,一些野生的鱼类;网兜里,则一定有好几种青蛙在那等候“鲜活点杀”——它们中有的是野生的,有的是养殖的。  更多的秘密藏在店面里。为了获得更真实的情况,我假装“明天”要有两桌的客人要宴请,想看看各家的野味货色。十几家看下来,发现店家大体都能够卖黄麂、水鹿、娃娃鱼、穿山甲、蛇,有些店家还承诺能够卖猫头鹰,把猫头鹰和蛇一块做成汤,叫“龙凤汤”。  店家的经营方式非常灵活,只备少量的货,一般在顾客明确点了菜之后,马上打电话到某个野生动物经销商那要货。我试图设法接近、采访一位野生动物经销商,但一直没有成功。不过,穿山甲供应是丰富的,几乎每一个店家的冰柜里,至少都有十几只冰冻的穿山甲,它们被剥去了外甲,剩下一堆可惜的肉。这些肉半红不白地缩成一堆,没有人知道它们来自哪里,只知道它们将要去向何方。  熟悉情况的人不承认这里的野生动物来自本地,他们说这些东西来自吉安的遂川县、湖南的永新县等地。只是这里游客多,销售起来便捷快速一些。  如果说,吃穿山甲的风气还有可能被“八项规定”这样的抵制奢糜之风的戒律所打压的话,那么,用穿山甲鳞片入中药,在中国则是一个永远不肯放弃的追求。  穿山甲由于能够打洞钻地,因此,中医相信它擅长“通”。而中医认为好多病,都是因为淤积和不通所至,于是,穿山甲的甲片,几乎成为“百通之神”。  《本草纲目》创造了穿山甲的迷信:“穿山甲入厥阴、阳明经。古方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凡风湿冷痹之症,因水湿所致,浑身上下,强直不能屈伸,痛不可忍者,于五积散加穿山甲七片,炮熟,同全蝎炒十一个,葱、姜同水煎,入无灰酒一匙,热服取汗,避风。” & &  《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得更神奇:“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治疔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  百度百科这样形容它的甲片:“穿山甲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坚硬的硬壳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穿山甲的外壳是由被称作角蛋白的有机骨骼结构组成,它大约占穿山甲总体重的20%。当大型食肉动物试图去咬缩成一团的穿山甲时,穿山甲也会利用肌肉让鳞片进行切割运动,割破敌人的嘴巴,试图吃掉穿山甲的动物会被割成重伤。”  当然,这是一个尚且活着的穿山甲可能的御敌之功。对一个死去的穿山甲来说,它的甲片在中国的命运,就是成为“通经下乳”的中药。    六、加大打击力度才是最有效的保护  在中国,几乎所有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人都明白,被吃以及被当成中药尤其是神奇的中药,是中国诸多野生动物走向灭绝的主要原因。因此,不吃,不药,是从公众消费角度,倡导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路径。  到目前为止,不是因为被吃而濒临“中国新濒危物种”的物种,只有江豚。江豚的肉不好吃,而且有一点轻微的毒性,但仍旧挡不住有人想做它的生意。有一只可怜的江豚,甚至被运到了乌鲁木齐的菜市场,准备以每斤80元的价钱销售。  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亚区总干事长张醒生认为,穿山甲和鱼翅一样,它被吃其实不是因为它作为食物有多好吃,或者它的体内含有多么不可或缺的,它被吃完全是因为“贿赂经济”与“炫耀”作祟。  而“不药”就有些艰难,要想说服“国家药典委”将穿山甲逐出中药典,几乎比登天还难。想要说服公众不用穿山甲甲片“通经下乳”,也是难上加难。环保志愿者金晓洁注册了“穿山甲学社”的新浪微博,争取在保护穿山甲方面能够有所作为。她认为:“当然还有一个办法是寻找替代品,当前已经有一个替代品出现,说服公众为了保护穿山甲而主动选择替代品,也许是环保组织推进穿山甲保护的一个重要通道。” &  但金晓洁也不知道,替代之路在何方。要说服一个迷信“珍稀奇异”的国家的个体放弃对自己身体的迷恋,而走向尊重物种的保护之路,难上加难。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对捕捉、运输、销售穿山甲行为的打击力度。即使穿山甲没有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继续停留在国家二级的序列中,全国的森林公安、海关部门,也都应当加大对涉及穿山甲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而公众的举报和环保组织的介入,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力量。    还记得《葫芦娃》中善良的穿山甲吗?它有危险,需要帮助!&    ( 未来网)/kx/1994.html  每年2月份第三个星期六都是个特殊的日子——世界穿山甲日,今年是2月20日。  很多人都不了解穿山甲,但说起它,你还记得《葫芦娃》里帮助爷爷和葫芦娃的善良的穿山甲吗?动画片中善良的穿山甲结局悲惨;回到现实中,它们的命运更加不堪。如今它们正遭受人们的屠杀,濒临灭绝。人类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真是一个由无知编织的悲伤故事……  关于穿山甲,先来看看这个科普动画视频涨涨知识~  再说几个有关穿山甲的独特之处吧!  穿山甲的舌头比它的身体更长!  人工饲养穿山甲很难存活,它必须在野生才能很好的生存。  全世界不同地区的穿山甲都独具特色,中华穿山甲的耳朵尤其萌!非洲的穿山甲防御能力超高,能躲过狮子的攻击。  穿山甲没有牙齿,它们用肚子里的砾石和角蛋白的刺来“咀嚼”。  鳞片占穿山甲体重的20%。  如此独特的穿山甲,于是又被人盯上了。由于穿山甲善于打洞,在中国和越南许多人“象形思维”盲目地认为穿山甲的鳞片能治疮肿、停闭、乳汁不通等疾病,导致穿山甲被大量捕杀作为食物或药用。  然而现代科学也无任何证据证明“穿山甲能滋补”。穿山甲的鳞甲只是角质化的皮肤附属物,和人类的毛发、指甲等成分没有本质区别。  你知道吗?野生动物市场消费最多的是穿山甲,因人类对穿山甲药用功效的误解,过去十年有一百万只被捕杀,东南亚的穿山甲几乎被捕杀殆尽。人类疯狂的消费已经让穿山甲变为极危物种!  极危物种是个什么概念?  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编入的9个不同的保护级别:  未评估→数据缺乏→无危→近危→易危→濒危→极危→野外绝灭→绝灭  现存的穿山甲的8个物种(前4种分布在亚洲,后4种在非洲)的保护级别分别是:  1. 中华穿山甲(极危)  2. 马来穿山甲(极危)  3. 印度穿山甲(濒危)  4. 菲律宾穿山甲(濒危)  5. 大穿山甲(易危)  6. 树穿山甲(易危)  7. 南非穿山甲(易危)  8. 长尾穿山甲(易危)  8种穿山甲中有一种极危物种叫“中华穿山甲”,可悲的是,中华穿山甲快被中华子民吃光了……  你可曾知道,就像《葫芦娃》里的穿山甲一样,在现实中穿山甲也是人类和大自然的好朋友。它们在保护森林、堤坝,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有着巨大作用。因为它们主要以白蚁和蚂蚁为食,所以在250亩的森林中,只要有一只成年穿山甲,白蚁就不会造成损害。  近年来,国内市场严厉打击濒危动物销售,但受吃穿山甲能补身体的陋习影响,消费市场仍未完全杜绝,走私穿山甲等濒危动物仍有地下销售渠道,以及高额的利润空间。  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法律草案:知道或应当知道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为食用或其他非法用途而购买的,属非法收购。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穿山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私自捕杀和食用,消费它们是非法行为。  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我们现在清楚理解人类的存在和所有生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穿山甲的灭亡只能意味着我们离自身的毁灭又更近了一步。物种减少的真正代价是什么?我想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人们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然而穿山甲仍然不为大众所知,即使现在它们的生存状况已是岌岌可危。  2016年,野生救援将正式开展穿山甲保护项目,目前正在筹划拍摄保护穿山甲公益宣传片,并在全国开展公益宣传。希望大家提高保护意识,共同保护善良又可怜的穿山甲。  想要拯救穿山甲,其实我们每个人能做的事情非常简单,但却非常有效。  只要我们拒绝食用穿山甲,停止消费穿山甲制品。自己不消费,也呼吁身边人拒绝消费穿山甲制品,就能为保护穿山甲贡献一份力量!&【相关国际组织在华机构】&  野生救援(Wild Aid)http://www.wildaidchina.org/  
男子在上海街头兜售熊掌和活体穿山甲,被路过市民举报后当场落网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除注明来源“北京联盟”外的文章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北京联盟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现罪犯不举报犯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