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一下陈式心意炮拳64式的基本动作

[转载]张西可拳论一
张西可拳论
从张西可的微博转载至此,感兴趣的同好可移步至
我允文允武,希望能结交同道挚友。
习武有年,切磋无数,却无对手!
20天前,济钢的杜先生找到我,说是大连练通背拳的高手要来济南与济南业界人士交流切磋,他找了不少民间武术高手,包括济南形意拳协会会长杨遵利先生,但大家均不愿切磋,怕出安全事故。
后来找到我,我当时正指导4个学生练拳,杜说,张先生,都说你经常与人实战,你敢不敢?我说,又何不敢?约好的是大连那边8月5日来人,6号切磋。结果5号我问询此事,杜说,因对方家中有人病了,延迟至下周来,到下个周五,仍没来,我又问,杜告知,因“梅花”台风袭击大连,那边的人暂时不来了。
因受拳击、散打、泰拳影响,之前在实战中我比较喜欢打点找漏,避实击虚,走中打。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战交流,我开始注重“打实”的手段了,以前总觉得形意的劲力和速度在实战中颇具优势,但打实的东西用不上。现在可以用上一些了。当然,只会打实,不会打虚显然还不行。学武有年,经验靠自己摸出来。
没有办法,实战老师是教不了,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去体会。比如,练拳者常讲:变招不如变劲。十年前我就晓得这句话,请教过多位民间高手,仍一头雾水不得要领。在专业队,发现那些散打王也不知此言,却技击水平极高。后来,豁然明白:此言只适用于一定条件下,比如接触上了。否则无用。
真正对武术和小说创作有兴趣的同道,可以加我qq:。
我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的结合,多次与各类人等实战交流,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以求提高技艺。愿有志于此之同道,多多交流,多多赐教。
形意拳谱言:胯催肩,肩催肘,气力到手。此为练。稍节起,中节随,根节追,是为用。拳击亦如是,讲“身子追手”,手如铁锤,身如后牵之细线。其理一致。不明此,形意之拳不可用矣,也难用得上。
形意拳三体式、劈崩拳,练时一定要注意间架不可错乱,顶力、支力、三角尤须保持。练时把这些东西作出来了,用时松开即可,任何角度、随时随地、前进后退皆可,与拳击也无差别。只是劲力比拳击要整、要重许多。此为形意拳之优势。
孙氏形意拳里有个猴蹦,动作简单,练身法却极有效,也极实用。当年孙禄堂被誉为“赛活猴”,此动作可为窥斑之门径。在我所练其他形意拳里无此动作。不知此式孙师祖由何化出?
自《逝去的武林》始,武林口述史大行其道,我所见到的有《逝去的武林 高术莫用》,此为续貂之作。《大成若缺》、《高手—张志俊解密太极拳》均为美化一己之大作。勿容置疑,口述史较之以前之武林传记,有其亲和平易之一面,但若失去文章的灵魂——真实性,而只是自说自话,自吹自擂,岂不废纸一张乎?
在"最高境界的格斗术“之试验中,大家可以看一下,张志俊先生的各种力量测验数据基本是最小的,但何以能胜过那几位力量较大的选手,盖因他们根本就不会武术也,所以,张先生所谓的”巧力“才发挥了作用。试问,战胜这样的对手有何意义呢?又能证明一个练了40余年太极拳高手的何种能力呢?不得而知。
武术是一门学术,要实事求是,否则早晚要穿帮的。我只说自己看到的事实,对事不对人,绝不是有意与哪位同道过不去。
今天,有个朋友在qq上告诉我,他日前与一练拳击朋友切磋,面对对手快而密的刺拳,这位练形意多年的朋友竟无还手之力。问我有何办法。我说,你用拖步摆拳先退后进,左右连摆或摆勾连击,足可破他。他说,你也是用拳击对拳击啊!若用形意拳怎么办?
我告诉他:形意拳制胜之法宝是桩功和整劲。你用炮拳和鹞形贴进去打,他就崩溃了。他说:炮拳不就一下吗?我说:否!否!形意拳是最快的,心到意到力到。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一犯招架就是十下。炮拳可变直拳摆拳栽捶削掌,随心所欲,怎么好使怎么来,焉为一下两下?
但前提是:你的形意拳必须有一定的造诣。且有良好的距离感、虚实感。形意拳是打实功夫,但要懂虚,知阴阳。
形意拳讲究练“惊炸力”,难道还有比“惊炸力”更快的力吗?但不懂距离感,打不上又有何用?距离感何来?多打而已。
刚才有个网友说:用蛇形好。我说,非也。因为蛇形的动作幅度太大,万一一步走空,接下来不好转换。下棋看三步。炮拳和鹞形简单实用,易于转换。打打专业队就清楚了。千万不要想着一下就解决问题。那是传统武术的痼疾。
打过实战的人都清楚重拳重腿的重要性。其实,真正的搏击往往三两下即解决问题。泰拳叫KO。以拳而言,后手拳(右拳)当为重拳,如何打好后手拳呢?真正的拳击高手和形意拳、独流通背拳的后手拳打法基本相同。其关键点是步子。即带步。如果按市面上一般的拳击手后手拳的打法是打不出这种穿透力的。
曾做过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长的杨松山先生,在拳击上的造诣极深,是地道的西洋拳击真传。且素来对中国武术的实战性表示怀疑。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兰州,他看到张群炎先生打的前后手撇子(即中国拳击)后,感喟道:还是中华武术几千年。张师爷的后手拳就是带步打法,这是独流通背拳的一种训练方法。
实际跟形意拳的带步打法基本相同。张爷说,杨先生当年前后拳换步时是直接上后步,就这一点杨先生也不愿告诉人。因为一般打拳击不换架。张立德老师的左右式也是杨先生这种还架方式。但这种换式后手拳的力量要打不少折扣。而带步后手拳在换式时力量较前者要大很多。
注意,我说的只是力量,只是打法,当视情况而定,带步也可直接换式。
打后手拳除带步外,前手的带动也很重要。最关键的是,这种转换要协调性好。要自然。
作为郭长生(郭燕子)之高足,张爷讲独流通背拳时,很少提及什么24式之类,只说该拳打撇子的方法多少年以后也是先进的。他教了3个打撇子的拳法:前拳、后拳、横拳(即拳击的摆拳)。从拳法的力量、步法训练到拳的变化运用,条分缕析,直指核心。正是从张爷这里,我才告别了对拳击的迷信。
张爷1949年通过他的师兄孙家树认识了王芗斋先生,并跟随王先生学习意拳。1952年,投入郭长生先生门下习练独流通背拳和苗刀。张爷说,王先生以站桩求劲力发得好,郭先生不站桩,力发得比王先生一点也不差。所以,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可厚此薄彼。
看来,在微博上谈武术影响力“微薄”,关注度不高。
武术之论,写了也没几个人看,罢了!罢了!
老家同村的峰哥,农历7月初六在他最恐惧的73岁的年龄走了。远在300多里外的我,在三天后听到了这一消息。实际,在他多半年前刚被查出患大病之后,我的心里就很苍凉。峰哥与我过世的父亲是故交,我们也是同宗的弟兄。我那个叫大里庄的千余口人的村庄,均为500年前一个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张姓汉子
子的后裔。几经繁衍,千余口人的小村又分成了3个家族。虽同宗同亲,但利益面前,打闹生天的事与杂姓村几无区别,惟对外时,极具凝聚力。乃至在莘耕这个30余个村庄近4万人的强镇里,大里庄的强硬无出其右。今年4月,我驱车回村给奶奶“过十年”,闲谈之中,我三叔家的举弟说:
长峰估计是过不了麦了。四叔家的常弟接一句:瘦得一把骨头,见了人就躲。农村人就这样,说起那些患绝症的乡邻来,即使是亲朋至友,也往往冒出一句:挨不过麦了,吃不上过年的饺子了。是达观么?如果此事置于个人身上,又往往觉得难以见人,无奈万分。举弟的话,猛击了我一下,我忽然觉得:我们应该
思索一下对生命的态度了。对于生死,这个谁也绕不过的坎,你内心深处真正的态度究竟是什么?也许,就此也可以观照出被自诩为——高级动物的人的真实的本性。于是,我决定,我应该为峰哥写一篇小说。
2006年,我发表在《山东文学》上的“笛声凄美”曾引起过很大的反响。之后,因忙于新闻,写小说的
念头虽在,但却终未付诸于行。人生百年,什么东西可存留于世?文字。准确地说,是有穿透力的文字。武文一理,文章没有穿透力也是废纸一张。
还是说后手拳。打撇子的后手拳与拳击在换步时的不同在于:其后步先要有一个合适的角度,在随前拳带步的过程中,后步转换为前步,后拳转为前拳。因为在实战中基本是前拳开路,所以,这种转换往往不易发现,正是这种突然性,才使后拳既重且准,杀伤力倍增。
说到后拳,必须谈谈步法。张爷讲,当年王芗斋先生曾不止一次地告诉他,郭云深先生的崩拳为什么能打遍天下,就是崩拳的步子倒腾得清楚。他倒腾得清楚,别人倒腾不清,或稍慢一点,他的崩拳就到了。其实,拳不用多大的力量,就是我现在的崩拳,仅用七分劲,也足以一下把人打坏。
我山农大的弟子小林刚刚在QQ上告诉我,他跟泰安一家很红的搏击馆(他暂时不想让我公布该馆名字)的一搏击教练今天打了一场实战。他实力稍逊,挨了对方几个结结实实的摆拳,被勾踢倒了两次,他也结结实实地把对手放挺了两次。他告诉我,总体看,他稍处下风。小林是去年秋冬之际自荐来找我学拳的。
前前后后来了有三四次,一次两三天。而对手是在该搏击馆打了3年实战的教练。说实话,小林能打出如此成绩我已经很欣慰了,尤其对其敢打的勇气很欣赏。小林对这次实战总结了两条教训:一是对我所讲的“透劲”领悟得不够,还没有练出来。力量不够,用张爷的话说,打上跟没打一样,踢上跟没踢一样。
何用之有?其二是:打不动对方的重心,他打上对手时人家也能打上他,成了拉锯战。人家打的多,经验丰富,节奏把握得好,他当然要吃亏。一句话,他缺少形意拳“打实”的功夫。
我所以要写下这件事,也是要大家关注一下小林的教训,可能也是不少人的教训。他直言:他就缺我身上的这两点。
打虚是本事,打实是功夫。前者要转换得快,后者要有实力,要下笨工夫。打虚打实缺一不可。
小林是烟台人,他说,我待他那么好,无从报答,再回家时想从老家给我捎点自家种的苹果来。我说,你对我最大的报答就是好好练拳,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教出几个好弟子来。遗憾的是,现在真练拳的人实在太少了。
虽然,我规定每周六下午教弟子一次,虽然我前前后后教过的学生不下于二三百人,但坚持经常周六去练的弟子并不多。我教学的方法就是既练基本功,也戴上拳套打实战。基本功我教的很细,但主要是要求大家回家家自己下功夫,下次我再检查,就像中学生的课外作业。
一年来的事实证明:凡经常来的,
水平上升很快,像小乔、小林、晓明等。不大来的,直接不行。有的学生跟了我五六年,还不如上面几个才跟了我一年的。
这社会,大家要忙生活,不来也正常。所以,我无硬性要求。但我还是喜欢那些常来能打的学生。你自己都有一搭无一搭的,我教起来心就淡了。这也像上学时老师都喜欢学习好的学生一样。
形意拳讲三节要明,太极拳说节节贯串,三节明方能胯、肩、肘、手相催,形意拳谓之“三催劲”。节节贯串,当然不是一节,更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节节串成整体。三节自然也不是一块,也是把劲一节一节地催成一个整体。就像火车的一节节车厢一样。虽然内家拳讲要练成一个整体,一动俱动,但固有的身体结构,
要求必须通过“贯串”的形式将其形成整体。所以,三节不明,就作不出三催劲来。三节怎么才算明,李存义的形意拳对此有细究,练形意拳者不可不明。
练武术的老讲气啊、丹田之类,什么“力由丹田发,打人靠丹田”,言之凿凿。前两年,济南有个练太极拳的很有名的师傅,与我友善,一次让我摸其丹田处,里面果然像有个球体似的,不光向外鼓,还能上下左右地转动。我很羡慕,我的丹田的确作不出这个。后来,我说动动吧,我想试试他的丹田管不管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结果,他根本就不会打,也发不出什么大力量来。他不服气,嘟嘟囔囔地说:你又会形意、八卦,还会散打、拳击,技术这么全面,我怎么打得过你。我嘿然一笑:原来你的丹田不管用啊。后来我山大的一个博士生学生告诉我,练杨氏太极拳三四年就可练出这个球,他以前也练太极拳,
他就认识几个这样的山大学生。但都不能技击。形意拳也讲练气。炼精化气嘛!实际,人本身就有气,何须练?丹田亦如此。不练拳者,肯定想不到呼吸练气之类的复杂问题。每天起来正常呼吸就是了。练拳者呢,在练拳的过程中,把练拳的动作与呼吸自然地协调起来就对了,所以拳谱讲:起吸落呼。
这就是练拳时的自然呼吸。但一开始练拳,容易紧张,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憋气。所以,仍须有意地把动作与呼吸协调起来。等协调自然了,自然气沉丹田。也就是“胸中空洞洞,腹内沉甸甸”。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要贯穿始终。王芗斋先生讲“小腹常圆”,也是此理。
刚才有个网友问,我和那位太极拳朋友怎么打的?这个问得好!我跟练太极的多人交过手,实际不止太极,包括许多传统武术,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知距离,不知变向,甚至练个直拳都不会打。这些都不懂,还怎么打?这些就是“打虚”的功夫。八卦叫“避实击虚”,拳击叫“找点”。
且不可小看了“找虚”,张烈师当年曾说,你孙师祖当年在大铁球底下练身法,练得身如幻影。老是他正你斜,一动就抢你的位,就能找到你的“空”,在形意拳里这种抢位称为:不讲道理了。不会”打虚“就是传统武术最大的软肋。
我有个老师说,孙禄堂在铁球下穿来跳去的这套身步法叫:转七星。他还传下一套”幻影步“,我这位老师都会,因为他家跟孙先生有些渊源。实际,你练精了孙氏形意拳的十二形,你的手眼身步就完全出来了。比转七星和幻影步还要有效。
比如猴形捯绳,我在与专业队打实战时就常用,还有金鸡独立和食米、上架等都很有效。好在何处:束身也。谱云:打法定要先上身。不会束身,如何上身?束展二字一命忘,拳谱上说得很清楚了。
要说的话太多,一浇胸中块垒。但骗骗又没时间。
“骗骗”应改为“偏偏”。
有网友问:你在平时训练中如何加强距离感和变向能力呢?我这几年是经常去专业队去练去打,挨打多了,也就出来了,也就知道以前学的传统武术该怎么用了。现在,别人练拳,我在旁边搂一眼,基本就清楚你那些东西,哪些在实战中有用?哪些没用?你以为说手时挺好用,实际用不上。
练距离,我早就说过,不只是找攻击的合适距离,关键是练如何破坏对方的距离,让他落空,你就有了嘛!郭云深先生的崩拳也是这么个打法。变向也如此。记住,破坏比找准更重要。这是专业队的不传之秘。大家不要多散布哦!
真明三节者,且通过明三节,练出三催劲,进而身出炸力者,又有几人?这个须有真明白人点破。
李存义师祖的形意拳,一起式就是练呼吸,练丹田,孙禄堂师祖的无极式是始于自然,两仪式就开始练丹田和呼吸了。等到一趟拳打完,又归于无极,也就是回归自然。李师祖的收式也是归于自然。形意拳谱云:拳打定式招打快,这个定式对丹田和呼吸的练习更为重要。所以,形意拳从起至收都是在练“气”。
既练功也养人。气以直养而无害嘛!在练拳时,何为自然呢?以劈拳为例,你收手时自然是吸气,否则就悖乱,就不舒服;打拳时自然是呼气,这就是“起吸落呼”。但落时却不仅仅是呼,因为呼是不须管的,不呼人自然就憋气了,但呼多少,气沉丹田多少,在李师祖的形意拳里却有明确的讲究,
  是以,形意拳的呼吸也绝不仅仅是“起吸落呼”那么简单。
呼吸或曰气沉丹田何用之有?崔师云:外三合属阳,内三合属阴,阴阳相济方出炸力。简言之,就是内外要和顺。有人称为,以内催外,也是此理。
  说点闲话。 有网友昨天在留言上说,我的崩拳7分力能否打坏一个壮汉,我说:这个很容易。甚至根本用不了7分力。
他又说:郭云深的崩拳虽厉害,却打不上车毅斋。我所听到的说法恰恰相反:郭先生一路崩拳打来,车先生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什么游鼍化险,那是有人编造的。
  张爷说,他听其师王芗斋先生讲,郭先生当年去北京访八卦掌的董海川,董稍逊,又去访杨无敌,杨差得更远。
  当然,我所引用的说法也未必权威,但至少证明,历史的真相也未必是某些人所有意杜撰的那个版本。
  还有王芗斋先生轻取拳王英格一事,我也听不少老练们讲过此事,有些还是练意拳的。他们的说法如下:那个年代中外的拳术交流还比较稍,拳王英格对中国武术当然不清楚,想了解一下,王先生就站了个桩,让英格体验一下,结果英格一摸王先生的胳膊,被王先生给发了出去。俩人根本就不是打实战。
  以上只是一些谈资。但很多人却拿来作忽悠人进而赚取银子的证据。有些人偏偏相信。前两天,有个广州的小伙子给我打电话,要来几年要形意拳。而且,重点是学郭云深先生的一步三丈五的虎扑,我说,我作不了。可能世界上最高水平跳远运动员,原地也跳不了三丈五。他很失望,说,那是因为古人的练法失传了。
  前几日,有个练李存义形意拳的朋友找到我,期间,他示范了一个鸡形4把里的鸡吃米,他的这个练法我还是首次见,两手一化一发,动作协调,劲力也不错。他直言,这是他老师拿手的招法,好用。我一笑,说,你用不上。我们就动,我左刺拳引他,他一手封化,另一手进攻,上步也很快,
  我身子稍偏一点,一个摆拳就把他打懵了。我告诉他,他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不知虚实,二是方向感差,或曰,不会及时变向。大成拳里有个鬼手断,说的也很神乎,实际也是这种直线打法,看着挺凶狠,实际越凶狠越露相,越挨打。
  这就是拳击中强化瞬间变向能力的意义。篮球中,这一点更突出。
但他这个鸡形,我一看就清楚是个好东西,一下就能化到自己的脑子里来。
  如何练习变向能力呢?
我是从孙氏形意拳的两仪式和跳龙形及实战中练出来的。两仪式让我练出了“身轴”,跟我数年的学生发现了这一点,就经常在那儿蹲两仪式;跳龙形使我身体轻便伶俐,我以前多次说过,孙家的龙形是贴着地跳的,老师摁着你的头,想起根本不可能,50个一组。
  在实战中,更是必须松而活,否则就要吃打了。身体轻灵了,你就有了变向的基础。什么时候变呢?这就需要练出良好的距离感。在我练出两寸的距离感时,自以为很可以了,到解放军拳击队那儿一练,人家的距离感只有一寸。我才清楚自己的差距还有多大。或许,邹市明的距离感更短。实际,老祖宗的武术
  也特别这种距离感,吞吐,挨着何处何处击,零距离发力等,都是追求的这种短距离,练就这种短距离作用何在?我变你变不了,邹市明的核心机密就是这一点。太极拳的引进落空也是讲得这个道理。只不过,我讲的不是推手,而是搏击。
  写文章的诀窍是:文似看山喜不平。练拳也要有逆向思维的能力。安老师说,他的师爷刘云集(李存义在天津收的第一个弟子,尚云祥的大师兄)晚年曾失手打伤过一个劫路的,那人武艺也很高,刘爷是用退步崩拳赢的他。刘爷心善,觉得自己出手重了,回来自己差点魔障了。安师说,退步崩拳是形意拳的一个绝招。
  在专业队,练退步拳比进步拳下得工夫还大。再如八卦掌,大家一提就是三角步,斜出正入,半包围、全包围,这些谁都耳熟能详的东西,怎么用?你一用就挨打。但你可以反过来琢磨,前脚能摆扣,后脚就不能吗?我非动前脚吗?干嘛不先动后脚。事实上,史建华老师教我的刘凤春先生的八卦掌,其单换掌就是这
  个东西。拳击的迎击也经常用这个。刘凤春先生的八卦掌真是个好东西,我当时跟史老师学时,也不知道它好,打了这么些年实战才知道。
  古人是有大智慧的。现代搏击中的打短距离的训练,在形意拳里就有。孙氏形意拳里马形的练法,是一退一进,退进要迅疾,转换要快,练时步子大,用时距离短,形意拳谱上说的明白:短时就在一寸间。与拳击的训练理念完全一样。大成拳里有这样的步法训练:退像踩在烙铁上一样,马上弹回来,
  张爷说,郭云深的崩拳,有这种用法。马形在李存义师祖的形意拳里,有单、双之说。但我以为,马形在步法训练上有独到之处,不可不察。
  形意拳的根基是三体式,三体式是练什么的呢?整劲。也叫架子劲。张烈老师说,当年,他和妹妹张亚男跟孙存周学拳,孙存周教张亚男太极,后来也教了八卦,教张老师则主要是形意拳,从张老师上初一就跟孙师爷学,直到他从北京邮电学院大学毕业,那一年是1963年,前前后后十多年,
  孙师爷主要就教张师练形意拳,孙师爷说:形意拳这东西,女孩子练不了,太苦。这个事情张老师给我讲过多次。按他的说法,形意拳就是打架用的。狠!有个太极名家有一次和张老师在一个桌上吃饭,那是一次聚会,该名家名气大,利用武术也挣了不少钱。他根本看不起衣着普通,没什么知名度的张师。
  张师是个热情人,因大家都练过孙氏拳,心里就觉得近,就非常热情地跟那位名家打招呼,那名家傲慢得很。张师一恼,忽然离座,一头撞到墙上,轰然有声。张师当时已近70岁。撞完,张师说,这就是形意拳的劲。啥劲?一头把石碑撞坏的劲。孙存周叫:撞石碑的劲。张师多次说,你师爷讲了,形意拳就这一个劲。
  张师盯着那太极名家,调侃道:如果你的老婆或情人在大街上被小流氓欺负了,你说,哎,过来,咱俩推推手。行吗?那名家脸涨得通红,张师说:那个管用吗?不管用,还得用形意拳撞石碑的劲打他。那名家听完这话,怕张师跟他试巴,转身溜了。
  形意拳这个撞石碑的劲,具体点说,孙师爷称为:架子劲与链子锤劲的结合。架子劲也叫杆子劲,形意拳化枪为拳,杆子也是枪,所以也可叫枪劲。拳击的劲是链子锤劲,好的拳击手一下击出,拳头甚至要砸到对手的腔子里,震击的力量很大,也透,拳击术语叫:把劲“贯”进去。形意拳不同,
  形意拳起手离不了钻,离不了横,出手就是螺旋。这就是杆子劲。但现在练形意拳的大多练成了顶劲和推劲。即使你是螺旋出去的,也是顶劲和推劲。拳击里叫“推击”。“推击”打人当然不行。所以,拳击选择了链子锤劲,这叫:击打。多数的形意拳缺的就是这个链子锤劲。推击或顶劲的
  弊端是什么?劲力太直,速度太慢。我经常说:练传统拳的连个直拳都不会打。就是此意。你可试验一下,如果你打顶劲或推劲,对方给你一个相反的反作用力,俩人就成顶牛了,你的劲就进不去了。链子锤劲和杆子劲则不同,你根本顶不了。恕我不能在此讲得太细。
  孙存周反复说,孙氏拳出手就是链子锤劲和枪劲(杆子劲、架子劲)的结合,既要砸击进去,又要钻击进去,拔他的根。这就是形意拳的穿透力和拔根力,一动就是这个。在与散打、拳击、泰拳打实战时,这就是传统拳的最大优势。
但前提还是那句话:你得懂现代搏击的那些东西。
  我老说现代搏击,可能传统拳的粉丝们会觉得不爽。但传统拳如果要想走技击的路子,一定要走结合的方式。一些人总沉浸于想象的技击天地,就像粉色的水泡,漂亮,但现实的风一吹就散落了。在别人的力荐下,我曾看过一些形意拳的博客,自恋者多矣。有个博客甚至说,他们练的那个形意拳打人有公式,还分
  初、中、高几个等级,这不是痴人说梦吗?还有让你用整整一本书的篇幅,来论述王芗斋先生的技术就是“搭手飞人”,只要搭上手,直接就可飞人。张爷说,这个话上世纪三四年代就传播得很盛,他跟随王先生十几年,从未见过这种飞人。对此说法,他嗤之以鼻。还有人在博客大讲他们这一支形意拳
  如何高妙,连打人都艺术化了。重复连篇地制造神话。实际,他根本就没动过手。根本不懂。
  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拳,跟拳击、泰拳一样,都是大道至简的拳术。无非就是劲力、速度、协调性、爆发力等技术的训练,不可将其神秘化,一神秘化,你就掉进泥沼里去了,练不好且不说,还可能把身体练坏了。
  有网友刚才问,形意拳到底怎么打人?说实话,我也说不好。但我会把在自己在实战中的经验教训如实地告诉大家。记得当年我刚跟张烈师学形意不久,老师就说,不要以为这个就能实战了,形意拳只是培养了你打人的能力,至于怎么打?要靠自己去真刀真枪地打,才能摸出来。孙门里有个说法,学了孙氏三拳,
  也只是练了个基本功,至于怎么打,就靠自己去在实践中摸索了。孙师祖的亲孙子孙宝安是领我跟张师学拳的引路人,现在天津。他几次给我说,当时他六七岁,看见爷爷的那些徒弟见天在屋里打,屋子的窗户都是空的,一会儿从屋里扔出来一个,一会儿从屋里摔出来一个。就这么打。整天价听见人从窗子里
  摔出来的声音。转八卦拳,是屋里掉个竹竿,就围一根竹竿转。他说,爷爷非常严肃,他们就远远地看,看着人被扔出来,感到很害怕。
有网友昨天说:抖大杆子可出枪劲,即孙存周师爷所言“杆子劲”,玩几个月的铁链子可出“铁链子劲”。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要出这两种劲,还须从三体式、五行拳等练起。理由是:你须先把身体的整、松、协调性练出来。否则,上述两劲不可能练出来。
  前面我曾提到有人问我,形意拳怎么打人?站三体式就是基础,也是关键。我也说过,形意拳的优势是“打实”功夫,只要让我摸上,我一上步,你脚底下可能就得拔起来,重心都不稳了,你还怎么还击?即使还两拳,也发不上力。这就是桩功的好处。所以形意拳有“遇力成桩”一说。
  但这个桩或曰“整”又是如水一般活泼泼的,怎么动都是这个,就像你是个坦克车,而对手是个小客车,他怎么跟你对垒都受制,都不舒服。当然,我说的还是“打实”,否则,高射炮打蚊子也可能打不着。这就是“打虚”的功夫了。形意拳也练“打虚”,只不过前些年,有人借尚云祥先生之名,一直在鼓吹:
  形意拳是“硬打硬进无遮拦”,说什么尚先生再给他30年阳寿,还打刚劲。你们见过70岁老人还像小伙子一样打刚劲的吗?稍练过拳的人都清楚,练拳像干其他活一样,越干越轻松,越练越细巧。所谓“明劲、暗劲”,不就是一个很正常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吗?尚先生的拳也绝对是越练越巧,绝不会70岁时还像刚学拳时
  打的又紧又硬。松是任何练拳者自然的一个过程。
  每日乱忙,无暇写“博”。 日子过得匆忙,却无法静心作想做之事。 武术,毕竟是“小众”之事,三五知己足矣。
  “打实"的功夫是已功力为基础的。
李荣玉在《走进王芗斋》一书中提出:整步和跑拳特别重要。因为一般人只能用半步,用不上整步。根据我的实战经验,这两句话确实不无道理。在孙氏形意拳里有对整步的单独练习。
  在”打实“实战中,我就经常用整步和炮拳、猫洗脸、虎抱头等。但前提是,其一,要会”打虚“,其二,要有惊炸力,惊为速度,炸是瞬间爆发,是劲力。舍此,”打实“不可能。
  炮拳可打组合炮拳,也可结合“乌龙倒取水”一式。“打实”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角度。所以,要多研究技击中的角度问题,但移动变化的幅度愈小愈妙。这个需要以腿法作基础。至于猫洗脸和虎抱头,记得前几年,住我对过的武打演员于承惠曾对我说,他对心意拳、形意拳颇感兴趣,在
  拍片演戏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机会结识了不少这方面的人士,综合各家意见,他提出:心意、形意两拳中,猫洗脸、虎抱头最为实用。我当时并未完全明白,后来弄清楚了。此言有道理。
  整步实际就是形意拳最基本的步子,但也是最根本的。练整步的方法也简单,就是在有阻力的状态下训练,实际在站三体式时,后脚已经在练这种能力了。在站三体式时,对后腿的支撑力有明确的要求,这个没几个人清楚。但至关重要。大成拳的浑圆桩和矛盾桩基本一样,只是矛盾桩多了腰胯的拧裹,
  更增强了后腿蹬力的练习。我多次说过,形意拳是个精细的拳,在劲力练习中,更是要求细致。比如,在崩拳的练习中,要求后手打拳时,有个壮汉狠劲拽着,照样能打出拳去,还得把壮汉带起来。谱云,消息全凭后腿蹬,后腿蹬力不足,整步就无从谈起,没有整步,“打实”也无从谈起。
  有了整步的上步能力,如果速度慢,上步和打拳只是个持续力,也很难奏效。因为,你一上步,对方一调角度,你就上不去了。惊炸力就不一样了。不仅仅劲力短脆、霸道,而且有突然性、快速性之优势,猝不及防。前两天,我一个得力弟子陪我一块去茶叶市场,我问他,我这两年,拳上有何变化?
他说:发力突然,随时可发,想发就发,没有预兆。一动就进去了,防不住。再就是,打人原来还经常以调步子取胜,都知道老师的步法身法好,但现在看不见你怎么动了,幅度太小了。距离感也太短了,看着堪堪打上了,却自己挨打了。他说,以前您不给我们讲如何“打实”,只讲如何“打虚”和格挡反击。
  现在才知道,“打实”是如此重要。尤其是对付拳击和散打运动员,“打实”才是他们的“克星”。的确,我几乎没给弟子们讲过“打实”的东西,因为“打实”需要扎实的形意拳功夫。而大家都想速成,练练直拳、鞭腿来得更快。
  谈及此,再顺便说几句距离感,所谓距离感是个动态概念,比如拳击运动员的直拳和摆拳,以前刺拳为例,往往是头几下出拳距离较短,然后突然发一长距离直拳,摆拳也是先短突然一下“长了”,让你在距离判断上失误。再如散打队员的腿击,先是在原地用短前踢逗你,然后突然一个带步鞭腿,直接就打上了。
  这一个“带步”就是一步半的距离,如果你在距离上稍有判断失误,就挨上了。再如,有些队员故意用前手摆拳诱你,像赶羊一样朝这边赶,这里面有假动作,也有距离判断问题,你一失误,他的右摆拳就来了。所以,距离感的训练非多打不可。没有任何其他捷径可走。但如果你具备“打实”的能力就不一样了。
  “打实”的优势就在于其惊炸力的发力,惊炸力实际就是本能接发力,本能接发力在实战中其优势不言而喻。本能去接,本能去发。掌握了这一点,别人就很难跟你打。
  昨天下午,我前面说过的山农大弟子小林来找我,仔细讲了那天与泰安一知名搏击馆教练实战的经过。他说,虽然他打了我两个摆拳,但自己几乎没感觉,后来,他很轻松地就把对方放挺了。对方说,还是身强体壮沾光啊!小林1米80多,160多斤,是很壮,对方130斤,170左右,但对方是在搏击馆当了3年
  多的搏击教练,而小林加起来跟我练了不足一个月。小林后来为什么越打越有信心?小林说,他去搏击馆挑战,对方有十几人,他一个人确实开始有点心虚,打完第一局虽处下风,但对方的拳太软了,打在身上几乎没感觉。而我们在训练时,拿着脚靶顶在肩上使劲顶,力量也能打进去,后背和头都受不了,
  脚底下也站不住。这次实战让小林有了更大信心,他在当地贴吧上发了挑战书。可见,惊炸力、穿透力在实战中的巨大效用。
  惊炸力其实并不神秘。
崔师云:形意拳是一顺二合三炸。练形意拳先要求顺,也就是外三合先要合,动作要协调,不可有丝毫拙力,更不要想发力打人。君不见,有多少人练了多少年仍是使着劲地打拳,身上胳膊硬绷绷,内中憋气努劲,脚下踩得山响,看似有力,名之曰:刚劲、明劲。实际劲全在身上捆着。
  用张烈师的话说,这劲是吓唬人的,不是打人的。记得前些年我曾一度迷恋心意六合拳,对其大劈大挑的发力极为艳羡,并极力仿效之,一段时间后,自以为劲找得不错了,挺猛。那时年轻张狂,在张师面前就显摆。师不屑一笑,曰:你这劲只能唬人,不是真劲,看着有劲,实际没劲。我不信,师以手作靶,
  练孙家拳的都有以手作靶之习惯。我狠劲一击,师未动,我自己却弹了回来。师扔下一句:劲要仍到对方身上。甩手而去。时隔几年,我依照师傅当初所授,重下功夫,一点点地找,老师再次执靶,我一动,老师说:成了。比我的劲都好。我知道这是老师在鼓励我。老师有些东西我现在仍没有练到。
  记得有一次去老师处,谈话中我说,我练劈崩拳,一下午练坏一双鞋,我对象一次给我买10双布鞋,直说,这拳别练了,鞋也穿不起啊。脚掌上茧子挺厚。张师说,你这拳练得不对,我一年也穿不了两双鞋。后来老师说,你这一天一双鞋还真没白练。前几年,我去上海出差,与朋友吴秋亭晤谈,吴为海上解兴榜一支,
  嫡传。我俩谈及练单把的体会,据说,这是卢嵩高先师的拿手技法。另一为虎抱头。吴告诉我,他们练单把时,要想着手里有团泥巴,把泥巴要扔出去,与张师所讲,完全一理。吴的单把与外面所练不同,上面还有个“顾”的动作,非常巧妙,所谓“顾打一体”。
  外三合怎么合?一定要按老师的要求作到位。如尾闾要正,后腿屁股与脚跟上下要在一条线上,肩要内合外开,这样才能涵胸,胸涵腹自实,丹田自会吞吐。胳膊和手要顺力逆行,胯要松沉,膝要提顶,脚要哇挠抠地,最要紧的是“三尖要照”,三尖照方能拳打得“正”,孙存周师爷说,三尖是一个台面,一斧子
  砍下去,三个尖都得掉。等等。千万别小看了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它也是最重要的。崔师说,形意拳就是按着这些基本要求,练出自然力,他反复强调,练拳定要自然,自然力才是正确的力,自然地练拳,功夫就会一分分地积累,到一定程度,呈几何数增加功力。还能养生。
何谓练拳自然?不松不紧、刚柔相济。如站三体式时,眼要平视前方,余光注视食指。有些形意拳要求眼看食指,如此,易于造成注意力集中于手指,精神紧张。张爷说,当年王芗斋先生教他站浑圆桩时,也是要求目光平视前方,甚至想象前方看到了昆仑山,山上有奇花异草,让人非常舒服。其目的就是让人放松自然
  自柳海龙始,都知道下劈腿是山东散打队的招牌技法。我刚接触他们时,以为此腿法刚猛无比,一看才知道,他们练起来非常轻松,毫无拙力,就像拿一件东西,很轻巧地举上去,又很迅疾很轻巧地落下来,在你的头上方划了一个弧。正是因为轻巧疾快,才能形成那个爆发力,劈得才准。柳海龙、张永健、张学良等
  均如此。我的下劈腿就是跟张永健、张学良他们学的。张永健是上届全运会77.5公斤的散打亚军,巴特尔是这个级别的冠军,大名鼎鼎的张开印输给了张永健,屈居第三。张永健曾给柳海龙当过4年陪练,身高1米82,是柳海龙之后山东散打界的领军人物,与柳一样,也是以腿法摔法见长,号称“铁腿鸢”。
  因张永健是山东潍坊人,潍坊号称“鸢都”,即是风筝之都之意。故张被誉为“铁腿鸢”。散打界的另一个铁腿是号称“铁腿王”的边茂富,他是山东莱芜人,当年他和永健都在宋江武校一块训练,永健在我面前总称呼边茂富“小老虎”,这是边在他们朋友圈里的外号。
山东自古就是出好汉的地方。
  怀抱理想,却无从施展。 《水浒》也?自己也?!
  练武非本意,是为浇心中之块垒。 然不期然而然,无意中却嗅到了一丝武者的真性情。 往来非白丁,只为理想而涌动。
胸中江河流,龙动九霄天。
  我非武人,练武只是理想腾跃的一个码头。故不必以武者视余。以新闻为草民代言,以文学为时代社会留印记,乃我本愿。
去年,我所写稿件获中国新闻奖,推动了“驻京办”的撤销。 这些,都比练武更值得去作。
  现在的武界,已是一个很不干净的所在。名利、假话、瞒骗、吹嘘、胆怯……
  却不知这些无奈的文字,能否传达习武者的一腔真性情。 殊不知,武术也是那么无奈。
  微博也像市场上做生意一样,你写一点就多一点粉丝,你一天不写就无人关注你,甚至退出。真真没劲。
  粉丝多寡与我无关,我在乎的是这是一个利益至上的社会。一切以利益为指向,这个社会就玩完了。
  有网友说我不回答别人问题,对不起,我没有这个时间,关注我的微博与否请便。
  一只狗的命运
去年3月,东营弟子小朱给我送来一直个把月大的细犬,毛发黑亮,模样俏丽,但老婆大人不让在家养,只得送到原来住过的旧楼里。自此,这只细小的灵缇就寂寞地被囚于一室,不见天日。灵缇本是善奔跑之物,撵兔子是其特长,在这个60余平米的旧舍里,在漫长得一分一秒的时光里,
  我不知道它是如何熬过来的?初来时,它是一只活泼泼的精灵,偶尔带它去散布,乖巧地跟在你脚畔,有时轻轻地拿脸颊蹭你一下,然后用细长的眼睛瞟你一眼,看看你的反应。在屋里关久了,它开始变得非常羞怯,但又极想与有生命的所有物象沟通,也许,它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我每次去喂它的时候,
  尽管它已饿了那么久,却不急于吃食,而是在我的身边跳来蹦去,那么欢欣鼓舞。但这样的时光太短了,短得有时只有几分钟,就这几分钟的时间,我还得为它清理秽物,洗净食盆水盆,哪有时间与它嬉闹呢。有时走到门口回身一看,就能看到一双哀哀的美丽的细眼睛,走出很远的路,这眼睛还罩在心头。
  今年4月,有个房地产商朋友送我一只小藏獒,无处可养,偏又喜欢,只好又置于那个旧舍。小屋是三居室,就匀出一间给小藏獒,藏獒天性凶恶,虽不足两月,却吼声嗡然,在小屋的每个角落穿来荡去,被我养了足足一年的这只灵缇,竟闻之抖颤不已。随着藏獒的长大,灵缇开始整天地躲在水管下面的角落里,
  每次我喂它时都躲着,都哆嗦。有一次,我忘记关两只狗之间的木门了,次日去喂时,它俩正在起劲地对视着,幸无危险。因为经常出差,我喂它们的时间也无保障,有时是一日一喂,有时是两三天喂一次,7月份去南京4天,回来,它俩已是两眼泛蓝。因有人反映,在旧楼喂狗是不可能了,藏獒太烈,我只得将
  其送回老家,让乡下的长兄替我养。灵缇也算是“解放”了。因我搬家,就斗胆将其带到新居,却不敢至于家中,而养在楼道里,所幸此搂尚无多少新住户,也影响不了别人。此犬真是灵透,自我带它下去溜过一次,它的大小便就一直捱到我再次溜它时解决,有时时间久了,它也叫,却哑哑地叫不出声,
  过了约十来天,声音才清亮起来,原来关了这么久,连叫声都退化了。
  这应该是我俩最欢快的一段时光了。只要不出差,至少我出门即可看见它,也能忙里偷闲地去溜它,给它洗洗澡,逗逗它,实际,当时小朱送它给我时,初衷就是以它来提高我的攻防反应能力,我确实在它身上受益非浅,它的距离感真是太高妙了,每次就躲闪那么一点,即能很轻松地躲过你的快速攻击。
  每次去溜这只灵缇,总有人说:这狗怎么这么瘦?一根根肋条都鼓囊出来,历历可数。衬着4条细长的腿,看上去真是瘦的有点可怕。我愧然一笑,说:这种细犬天性就瘦,但主要还是我喂养的不好。说着,心里竟有些发酸,感觉实在愧对了这精灵。它却很坦然,甚至很自得,也许是终于熬到可以和主人一块
  散布了吧。养了它一年半,我所能作的只能是这么一点。这个善跑的精灵,在我带它散步时,却始终慢慢地跟在我的左右前后。有时,我走累了坐在石凳上休息,它就围坐在你的左右,撵都撵不走。我用脚踢它,它很轻巧地躲开,还是不离左右,真拿它没办法。
可能是由于囚禁太久的缘故,它变得
  非常胆小。如散步时身边驰过一辆车,它往往就会惊惶半天。所以,我得常常呼叫着它,以免走丢。它没有名字,我曾试图给它起个名字,如俗常的“强强”、“贝贝”之类,但喊了数次,它怔怔地看着我,一付不知所措的样子。我就像叫同类似地喊:过来!过来!它却听得懂。很乖巧地就跑过来。
  今天早晨,我带它出去溜,途中碰到一朋友,说不几句话,听得一阵车响,扭头一看,它不见了。然后,就是玩命地在小区里、小区外的马路上找寻,却终于没有寻到。
我不知道,没有了它的这个夜晚将如何度过?我更不知道,它将如何在一个陌生的所在度过这个夜晚? 其实,即使跟着我,我也不能
  给它带来丁点幸福,甚至无法给忠诚的它提供一个住所,按时吃上饱饭,更无法主宰它的命运。对于自己的命运,我就更无法主宰了。
我们看似是这个世界的精灵,其实脆弱如秋之黄叶,说不定飘零到哪儿去呢。
劈崩拳是形意拳的基础拳法,也是根本。孙存周师爷说,形意拳一切的掌法源于劈拳,一切的拳法源于崩拳。劈拳是什么呢?孙师祖云:一气之起落也。张烈师说,是三体式的转换。崔师曰:拳打定式招打快,落地回原。
  劈拳的所谓一气之起落,就呼吸而言,恰是一个起吸落呼之循环,当然,呼中还有沉。就外形来说,是一个起钻落翻之过程,也有人称之为翻浪劲。须注意的是:这个起钻落翻,不仅仅指手臂动作,更是指身体动作。在这个起钻落翻的弧形运动轨迹里,杠杆力、螺旋力均得到了充分发挥。关于劈拳的劲力,拳普上
  说得很清楚:推山之功,劈斧之意。一动这两个劲就全部蕴含其中了。劈斧之意,自劲力上讲,就是杠杆力,尚云祥先生的劈拳对此解决得非常好,他在鹰捉之外,又专门加了一个劈拳,正是此意。当然,身体同时又是大杠杆,说的简单点,即是在打劈拳时,实际是有两个动力臂在起作用。所以,我才说
  是一个整体的起钻落翻。只用手臂起钻落翻能有多大点力量。这个杠杆力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还要练“推山之功”呢?我前面说过,形意拳的核心之一是“支力、顶力、三角”,我还说过,孙存周师爷说,形意拳就一个撞石碑的劲。这个推山之功就是练习冲撞劲。没有推山之功,何来冲撞之劲?
  那么,怎么撞人最厉害?这里还有个角度问题,就是身体要中正。所以,孙存周师爷说:形意拳劈拳练“正”,崩拳练“整”。三体式转换时,尤须“正”,试想,多数练形意拳者,连三尖照都作不到,又怎么能在快速的三体式转换中做到“正”呢?形意拳讲六面浑圆劲,即上下、左右、前后互争,
  何时争?怎么才算争到位了?后腿上步该怎么上?何时才发”炸力“?怎么才能”以内催外,内外相合“?这些都是劈拳所要解决的问题。若不弄清楚,就不可能打好劈拳。
  有学生最近老推荐我看看形意拳吧,说可有意思了,有个先生,几乎就没练过形意拳,却整天在吧里忽悠着教人。奇怪的是,还真忽悠来不少年轻人。真让人哭笑不得。不知此事真假。真要这样,可真是连形意拳也糟蹋了。杯具!
  大家可到形意拳吧里看一下,我也不知真假。
  有学生告诉我,说有网友指出,我的微博说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但倾诉的心理太强,与网友交流不够。事实是:我对武林界一直有着一种“愤青”的情绪,总想一吐为快。不愿与大家交流,是因为我已经说得够多了,我也有保守心理,不可能把多少年辛苦熬来的东西都说出去。请大家见谅。另外一个因素可能是:
  我这人太清高。这是知识分子的通病,没有办法的事。尽力改吧。好在我这人心很善。
  劈拳有定步和过步两种,孙氏形意多练定式,也练过步,李存义师祖所传多练过步。两种练法的道理相同,但练起来还是有不同的体会和功效。另一个是所上之步到底是应该脚跟着地还是脚尖先着地,还是另有一个更科学的方法,也应注意。脚跟着地容易震得头疼,气血冲头。脚尖使劲踩地易于伤膝盖,均不可不察。
  劈拳还有几点要切记:一是身轴要稳;二是身体要“一面过”,这个在过步劈拳里尤其要注意体会。唯有“一面过”,三催劲方能到位。三是,要注意体会丹田的力量。以内催外,内外相谐。如此,既练功又养气。四是注意体会“六面劲”,切记是瞬间爆发的劲力,夸张点说,0.0秒都不到。
  在打劈拳时,还要想着,你实际同时在打“两个劈拳”。这个恕我不能细讲。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求力量均衡。
  崩拳似箭。
这是对崩拳最准确的概括。因为郭云深有半步崩拳打天下一说,故练形意拳者莫不再崩拳上狠下功夫。但观现在世面上练崩拳者,多是用胳膊往前顶,类似于直拳,有的是拿小臂顶。这类崩拳,如果你给他一个反作用力,一下就能把他顶回去,他的力量绝对透不进来。
  这一点上远不如拳击的直拳。直拳的一大好处是在接触点上拳劲能砸进去,拳击的术语叫“贯”进去。练拳击时间稍长,因常打沙袋,其拳头的硬度也很厉害,我虽没怎么打过沙袋,但两个拳头的关节都非常平整,无凸出之处。我觉得,这是三体式撑筋的结果。拳头硬度对打穿透力也很重要,
  就像你用箭头击人,如箭头没硬度,怎能穿进去?我前面说过,形意拳是链子锤劲和杆子劲的合一。链子锤劲在某种意义上就相当于拳击中的拳劲。而杆子劲却不是顶劲。我也说过,此处杆子劲即枪劲。箭也好,枪也罢,杆子也好,其击人绝不是顶劲。有人说,我打的也是螺旋劲啊!须知,仅仅螺旋是不够的。
  关键是,要清楚何时螺旋。崔师常说:五行落个一。简言之,就是拳要打到一个“点”上。这一点才是核心,尤须体会。崔师举例说:手为钉子,身子是锤头,打人的劲就是拿锤头把钉子砸到对手的身子里去。这样才能进去。
  我不少武友最近一直告诉我,形意拳吧里有个先生根本不会形意拳,却打着教形意拳的幌子,在网吧里时时忽悠外地无知的年轻人来学拳,一次收费两三千块。谁要发帖子揭露他,还发不上去。我也不知真假,大家如有正义感,就关注一下此事。
  大家不妨去形意拳吧看看啊!看都是些什么人在忽悠。我相信,大家自有法眼,群众的眼睛自然自然雪亮的嘛!
  说点闲话。两个月前,在省散打队,散打名将张学良和我第一次见面,我顺手用直拳打了两下沙袋,他很惊讶地看了我半天,说:民间习武者还有打直拳这么松、这么顺的。他说他也见过不少民间武人,打出的直拳都是顶劲。我所见过的民间练武者,基本也是只会打这种慢腾腾硬邦邦的顶劲。
  与这位兄弟结识,对我帮助尤大。
现在崩拳的练法,多是持续的刚劲,缺乏瞬间的松紧爆发。这是非常致命的缺陷。像我前面所说:这种崩拳看上去刚猛无比,其实劲都在自己身上捆着,吓唬人罢了。
  当然,我在专业队系统地练过几年拳击,使我受益极大。但我的拳劲主要还是形意的劲儿。另一个使我受益大的是站浑圆桩。浑圆桩是形意拳的基础桩法,最早学浑圆桩是跟我第一个老师——安老师练的,后来张爷也多次给我讲过此桩,站浑圆桩的最大好处是我学会了放松,并具有了瞬间的松紧转换能力。
  为什么我一直反对打持续顶力呢?从劲力说,此劲太直,打不进去。从实战讲,易于被对手所乘。瞬间的突然爆发力则不同,形意拳讲松紧转换,随发随有,如滔滔江河。说松即松,说紧即紧,当松则松,当紧则紧,起初,脑子一闪念即可做到这一点,练至后来,依据本能而松紧。
  我说的这些一点也不神秘,均可在浑圆桩中求得。记得有本书上写意拳姚宗勋先生站桩时,裤腿处像刮小风似的,实际形意拳也练这个,张爷说,当年郭云深在坟地里就练这个。这个就是松紧转换的能力训练。最难的是什么呢?把站桩中求得的这种能力运用到实战中去,比如运用到拳击的直、摆、勾三拳上,
  以及散打的鞭、蹬、踢、摆、勾等腿法中去。大成拳和意拳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径是站桩、试力、推手、散手,我则是直接在实战中摸索体会。安老师当年教我的浑圆桩是换步活桩,老人家说,这才是最原始的浑圆桩站法,我不知是否如此。却大为受益。因为,我活起来了。一般说,定部为桩,动步为拳,我们
  动起来亦桩亦拳。惜我当时并未能体会到,在后来的实战中我慢慢摸到了。安老师当时还教了一个龙形桩,与孙氏拳有异曲同工之妙。
站桩——试力——发力,这个求力的过程,张爷也细致地给我说过、示范过,我也能很脆地作出来。原因是形意拳里也有这个。但我以为,形意拳讲上步、过步,这个比直接在试力中练习发力,对腰胯的锻炼更见强度。比如劈拳,若能在落地瞬间打出炸力来,实际也是对发力的最好训练。
  崩拳实际也是一种发力训练,只是此拳难度更大。韩国珍恩师在津门武林界算是数得着的人物,老人家教我的形意拳劈崩拳都与现在市面上的练法不同。劈拳练得很慢,重点训练上步时腿的力量。崩拳是左右腿都有在前的练法,中间要有转换,定步后原地快速打三拳,退步崩拳也是左右腿都有在后的练法。
  韩师说,这就是老形意练法,他当初就是这么学的。老人家以形意出名,又以善打、爱打名闻京津一带,他对形意拳有着独到的心得和体会,晚年常常给我念叨,我当时只是作了详细的记录,但许多并不明白,老人家耳背得厉害,脾气又大,交流起来比较困难。但我非常敬佩这位正直的老恩师。
  恩师2004年以90岁高龄辞世。练了这么些年,我时时翻看的当年的笔记,仔细琢磨老人家的每一句话,渐渐有点开窍了。老人家常说的一句话是:要松下来,彻底地松下来。曾有个练山西形意的名家与他交手,对方的拳打得硬崩崩的,挺唬人。他说,自己只顺劲一拍,他就趴下了。像皮球,你不充气,软绵绵的,
  我还不好办,你气充足了,我一拍,你就得走。老人家常说,速度是力量的10倍。怎么练速度?老人家有个非常简单却极有效的练法。这个方法像他的劈崩拳一样,让我大为受益。练过拳击的都知道,退步和换步打拳是最为重要的,韩师教的崩拳练的就是这个。
  韩师晚年最爱用的招式是——搬眉。老人家1米8多的个子,80多岁时,身法还那么活,你似乎没看见他怎么动,却一下就搬上眉了。这个招法主要是角度巧妙。老人家85岁时,还让一师兄给武术杂志写文章,要设擂比武,说再过几年身体不行了就比不了,趁着现在还硬朗,与天下英豪比一比。真是虎老雄心在!
  韩师是在下磕头恩师,一生赢得名家无数,却不曾输于何人。韩师外号“神力王”、“韩大杆子”,曾为铆工,手执18磅铁锤打铁,日夜如此,想我辈半个时辰也受不了。几百斤的铁轨,两人抬着尚且吃力,韩师胳肢窝一夹就走。韩师身高体壮,是天生神力。却最讨厌别人说他本力大,只说以技艺赢人。
  韩师为人正直,最讨厌吹嘘之人。他的形意拳老师是王风林,王师爷是形意门著名的“定兴三李”大先生的弟子,王师爷有个亲戚,功夫不错,也爱显摆,常在场子里说今天打了这个,明日打了那个,时间一长,韩师有点听不下去,便说:你打打我试试,一动手,那人便出去丈把远,把裤子都摔破了。
  露出了屁股,韩师说,你这是自取其辱。张恩彤、李旭州、周子岩、苏景林这些当年津门赫然有名的人物,全输于恩师手下。有人曾著文章说韩师输给了郝恩光,韩师曾跟郝学推手,郝是我的师爷。但韩师曾几次说,他跟郝老师只是学推手,若论散手,俩人没试过,谁输谁赢不一定。为什么跟郝师爷学推手,是
  因为,他跟郝师爷推手推不过,韩师遂从郝师就学。到后来,韩师说,俩人再推手,水平已相当。但他推手时发人,别人感觉疼,郝师爷发人不疼,俩人的劲儿不一样。
韩师的形意拳曾得到过“定兴三李”三爷李子扬的亲授,有一次,韩师要去打擂台,李先生上前就是“盖马三掌”,把韩师的嘴角打出了血。
  韩师不服,说,你这是偷袭,咱俩真来来,被别人给拉住了。韩师就是这性格,跟谁都敢动,功夫也大。韩师说,当年每到暑冬之际,他就搬到厂里去住,实际厂子离家不到二里地,他搬到厂子里就是为了练功夫,“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韩师说,这时段最长功夫。他新穿的棉袄,几天肘部就破,从
  家到长里这二里多地,他都是打着崩拳来回,棉袄焉有不破之理?
  他和大成拳宗师有段公案,我2004年在当年的《武林》曾专门撰写过此文,大家可翻来一阅,在此不赘述。
  不好意思,刚才打字时写错了,不是郝恩光,是其二字郝家俊。见谅。
  韩师以形意出名,晚年却归于太极,并创编了81式体用太极,这套太极先后修改了十几年,直到去世前仍在修改。该拳融合形意、八卦、太极及现代搏击,每一动作都是技击。惜我当时迷恋形意拳的实战,故在形意上下了大功夫。而对这套太极习练不够。老师兄把这套太极反复整理了多次,
  韩师最后勉强拍板:就这么的吧。该拳谱老师兄也给了我一份,内容精粹。可惜,我对此拳的理解尚浅。但我现在的思想也有很大的转变,我觉得,在接触上之后,太极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最关键的是太极“引进落空”、阴阳互换等理论,非常值得深究,并运用到实战中去。奥运冠军邹市明的拳击打法
  就贯穿了这种理念。过去,国人拳击完全效仿老外,拼力量、速度、硬度等,结果,怎么也拼不过老外。邹市明的老师张传良,把武术的一些优秀理念和技法引入拳击训练之中,张原本就是贵州省队的武术教练,后来改教拳击,张当然不是科班出身,后在上海体院进修过一段时间,大约只有半年,
  张立德老师曾教过他。张老师是拳击界的泰山北斗,但极谦虚,他曾几次对我说:张传良比他好,张传良带出了奥运冠军。而他的学生最好的成绩是汉城奥运会第五。张传良是老爷子的弟子,但中国拳击拿奥运冠军是老人家一辈子的心愿。邹市明的左右式打法,就是老爷子的首创(国内)和拿手好戏。
  老爷子告诉我:他本是个左撇子,抱右架,但教学生却必须练左架,无意中两面架都练出来了。须知,在拳击中,会打两面架比之单面架要有优势的多。
  对不起,我的时间实在有限,所以,只能想到哪儿信手写到哪儿,错别字也多,每次都写得匆忙潦草,像流水账一样。请大家见谅。
  但我确实是想把这些年在学武之路上的心得体会率真地告诉大家,甚至想写成一本更为详尽的书,不知大家对此有无兴趣?
  今天有网友问:是否谈谈群炎公?
群炎公是我张克俭老师的恩师,是我的师爷。我个人认为,老师爷(我们私下里常这么叫)是当代少有的武术大家。其理由是:老人家身上体现了多种拳派的精髓的训练方法。劈挂、八极、通背、翻子、猿公、鸳鸯腿、意拳、螳螂九手等等,在腿法训练上也是少有的大家,
  更是被马明达先生称为当下“唯一懂苗刀之人”。其实,在陆合大枪、阴手枪、棍、渔阳剑法等方面,其造诣均极深。
我去过张爷那儿多次,每次聆听老人家的教诲都受益良多。
  山农大的小林昨晚给我来电话,说当晚与一练陈氏太极者比试了一下,打了半个小时,对方只摸到他一两下,而他都记不清击中了对方多少次。事后,对方对他的评价是:根本看不见他。至于劲力,小林说,他根本就不敢发力,怕把对方打坏了。说实话,小林的身法在我的弟子中不算好,
  他自去年寒假期间自荐来找我学拳(此前没练过),加起来跟我学了不足20天,小林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只是身体比较壮,练拳较刻苦。他告诉我,对手练陈氏太极已有几年,但推手多,打的少。我教学生,一次三个小时,打与练各占一个半小时。学生也愿意相互打,出去打,我们就是这个氛围。
小赵子还常让我带他去专业队打一打。每一次,我都带着他们打,让他们轮流与我对搏,让他们毫不留手地真打。这样,他们提高得很快。形意、拳击、散打、泰拳,我都教他们,不练套路,就练单操。自己在实战中自我组合。但单操的每个动作要领必须到位,基本功要反复练,必须扎实。
  如形意拳的无极、两仪、三体、浑圆桩、龙形桩等,五行、十二行必须到位,苦练不辍。拳击的三拳、散打的鞭腿、侧踹、正蹬、蹬踢、下劈、转身后蹬,武术的前踢、侧前踢、鸳鸯点心脚、鸳鸯脚等,多年的实战体会,特别是我与泰拳冠军黄海刚、亚军王孟祥、郭亚坤等人的切磋,使我特别强调腿法。
  重视腿法。张爷是腿法少见的大家,我的散打腿法是在专业队练的,武术腿法是张爷传授的,我对二者有自己的融合。练腿法的根本其实就三条:一是放松;二是腰胯发力。三是走着踢。
  关于腿法,我以后,也许会细致地讲一下,我曾多次说过,对付传统武术,腿法最好用,因为,练传统拳者,会用腿击人的太少了。腿也讲虚实,更要假动作能到位,要快疾。何以快疾?转换要快也!如何转换才快?鸳鸯腿也!这个比散打有优势。但散打的腿法大有可取之处。
  摘录一段韩师81式太极拳的谱序
这趟太极拳的套路,是根据明师的教导,自己多年功夫无息锻炼拳术的体会和吸取太极拳的法则,并揉进推手散打各种手法组合而成。所以与其他太极拳套路大相径庭,是本太极拳术的特点。
这趟套路所以编成81式,是因为太极拳的动作,必须处处从立体
  党报的夜班上得人晨昏颠倒。刚刚醒来,看见大街上到处都是外地来省城送礼的车俩,把路堵得拥挤不堪。这才意识到,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这几日,我许多的外地弟子也赶过来了,来我家里坐坐,聊聊拳术和生活,见到他们,心里有种温暖的感觉,中国是个非常讲究亲情的社会,讲究以心换心,
  在政府单位多年的工作习惯,让我们习惯于把什么事都藏在心里。我已记不清到底教过多少弟子和学生,有一些按照古礼节磕头递帖的,也有跟我多年只是学生的,拜不拜师,随他们的心愿,我从不去计较这些。我多次说过,我是省级单位公职人员,武术只是业余爱好,更不靠这个挣钱吃饭。我认为,
  老师教学生,到底教不教真东西,教多少东西,关键在学生,我就是这么过来的。坦率地说,练武术的没有不保守的,怎么才能学到老师的真技艺,不外两点,一曰:真心,这与穷富无关,根本在于你对老师要贴心,不要给老师耍小心眼,骗人只是一时,长了不好使。二曰:真练。你得能练出来,老师才乐意教。
  我们家几代都是读书人,对尊师重道较为注重。我对自己的老师就是这么全身心地去对待。包括专业队那些朋友,人家教了我东西,虽大家平日以哥弟相称,但从心里我是拿他们当老师看的,尽管他们有些比我要小20来岁。在这方面,我也有不小的付出和花费。对自己的弟子,我则无所谓,因为,那是他们的事。
  千万不要勉强弟子和学生作什么事,当下社会,练拳当不得饭吃,大家的生存压力都那么大,他们当怎么作就怎么作,就是以后成为陌路人也正常,人家也许本来就是一时心血来潮玩玩的,当不得真。所以,当老师要有个底线:那些人可教?哪些人能教?哪些人能练出来?哪些人无论如何不能教?
  不能教也未必说到当面,可以打哈哈嘛。没有这些判断能力和心理定力,教拳也许会成为一件苦恼的事,我有几个老师都曾经让弟子气得够呛。拳教给他,他练到了身上,你就收不会来了。生气有何用?所以,识人很紧要,教拳要谨慎,万不可全抛出。市场经济,把人的亲情和道德感都冲淡了,钱成了最好的东西。
  在多数人的心里,拳与钱比,那算个啥呀?
  说了一通,回到原点:学生怎么对你,你就怎么教他。否则,悔之晚矣。把一切都想开点,学不学,教不教,实际都无所谓。万不可误教他人。宁可不教,不可乱教,古人的话说得多好啊!
我这些年一直就是这么个原则。有些人动辄多少弟子,实际不再多寡,在精,跟我学拳者多矣,但我看重的是能出来几个人才,
  老百姓叫:好狗一个就挡道,老鼠一窝也没用。在党报当记者多年,整天跟各级领导们打交道,那可都是高智商者,所以,识人的本领还是练出了一点。
  接着抄录韩师的谱序。
立体的圆球形出发,因之,每一个动作,必须要有上中下、前中后和左中右。于是成为三三见九九个不同劲路。当人体外部肢体运动时,必然引起体内五脏六腑相应的活动,表里相配合变化环生的而成为九九八十一种劲路,所以称为八十一式。
初练时可用自然呼吸,待套路纯熟后,
  逐渐使动作与呼吸相结合。这样,在体用时方能引发内力,发挥引进落空合即出的神力。
学者能久练不懈,定能达到知己知彼,紧小脱化的境界,即或不能克敌制胜,亦能收到强身保健延年益寿之功效。 韩国珍
一九九二年元月
  韩师太极拳目录 1、预备式 2、起式 3、棚、按、捋、挤 4、垂掌挤 5、切压颈 6、捞腿击胸,也叫 擎起劈放 7、掐喉击胸
8、左搂膝右击胸 9、右扣手左别肘 10、左右搂膝击胸
  大家都忙着过节去了,咱们也节后再聊武术。 先痛快地玩一把。
  抄录韩师太极拳谱目录 11、托肘棚放 12、翻身捶 13、搬拦捶 14、捋、按、放、跌 15、倒步背摔 16、左顺步捋手
17、垂掌挤 18、肘底捶 19、左右退步套腿 20、捋带、抱腰、扑面 21、右炮掌 22、十字手 23、垂掌挤 24、切压颈
25、捞腿击胸 26、掐喉击胸 27、左搂膝右击胸 28、倒步双带
  29、护膝探掌 30、大捋 31、左搂膝右击胸 32、翻捶、踩臁、搬拦捶 33、抓腕别肘 34、进身前靠 35、双臂棚捋
36、右别肘 左搂臂 击面 37、垂掌挤 38、外云手 39、勾脚左右挤 40、左右搬眉 41、左转身左踢脚 42、左右搂膝击胸
43、进步指裆捶 44、转身反背捶 45、蹬教击面 46、搬拦捶 47、左右闪战
  48、转身右蹬脚 49、顶脸双贯耳 50、斜身左踹 51、右转身右蹬脚 52、搬拦捶 53、十字手 54、滚摔劈颈 55、棚
按捋挤 56、叼腕击胸 57、推腕拉肘 58、垂掌挤 59、左右炮掌 60、背摔 61、翻身捶 垂掌挤 62、左右外云手
63、左右金鸡独立 64、退步左右内云手 65、右抓腕左别肘 66、进身大靠 67、倒步大捋
  68、左捋带右抱腰左扑面 69、左炮掌 70、右转身90度 十字手垂掌挤 71、切压颈 72、捞腿击胸 73、掐喉击胸
74、左右搂膝击胸 75、右转身翻身捶 76、搬拦捶 77、垂掌挤 78、左右外云手 79、挫颈 80、十字腿 81、栽捶 82、翻捶
83、左抓腕右别肘 84、进身前靠 85、棚捋挤按 86、上步右摆拳
  87、转身点裆 88、顶脸双击 89、转身左劈拳 90、定步右横拳 韩师的东西确实是以技击为魂。
拳谱共31页,对上述每个技法均有详细的阐释。韩师也有此套太极拳的光盘。我这里均有。以后有机会的话,在征得韩师家人及师兄的同意后,我可能会公之于众。
习武让人快乐,催人奋进。只当作一种放舍不下的爱好,不可执着,更不可欺人欺世。只为让自己生活得更有胆气,更豁达,遇事不惧,放宽心胸。岂不快哉!!
  古人讲: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教武术大概也如此。所以,各位师尊们要当心啊!!!
  中秋之节,发来短信问候的竟是解放军拳击队总教练孙洪棋师兄、拳击冠军韩磊、散打实力派高手张永健、张学良等一帮搏击界的好弟兄。然后是寥寥几个弟子:晓明、小董、小曹,还有未曾谋面常给我打电话的东营王涛。
这个中秋,过得有意味。
  传统武术界,真真琢磨不透啊!
  千万莫误会。我只是说现象,我对短信之类向来无所谓,因为,我从不主动给任何人发短信。就像我的微博从不转载别人的文章一样。性格使然!
  说的好!传统武术界就是一江湖,唯利益是瞻,远不如专业队那帮哥们心底纯粹!! 看来,我得考虑退出这汪浑水了。
  武术界的种种痼疾,那些老拳师,怎会倾心传授? 武术的失落是必然的。而且是迅速的。
那些所谓的名师,虽然在不遗余力地出书和碟子,可惜不会真东西。 这世界,就这么有意思!
  鲁迅先生说,瞒和骗是某些国人的一大伎俩,时至今日,仍大有市场。有一练形意拳者,去岁春节,竟在短信里给我吹嘘:他们家的形意拳如何神奇。我一笑,当即派一弟子去他家,找他交流,我的这位弟子再三请求与他比试,该君竟以东西太神奇不能外露为由,不肯切磋,我弟子在他家呆了一个多小时,他竟
  没敢站起来。此后,再也不敢给我发短信了。另有一君,常在电话里吹他老师的劲力如何之好。但他老师已辞世,言下之意,也时时自耀其劲力得师真传,如何透穿。去岁深秋,他来山师找我,散手他根本不会打。然后比劲力,我让他先打我,我再打他,我让在肩部垫上厚脚靶,使劲顶住,我信手打了两拳,
  他咬着牙说:没事。10多天后,他忽然打来电话,斥责我,说那天他打我时,未用全力,我打他时,用了全力。我问:你当时不是说不疼么?他说:怎么不疼,现在还疼的不敢咳嗽呢,连大口喘气都疼。
更有很多人,打不行,就说:我赢人靠的不是形意,而是拳击散打,或者说,他老师多么厉害之类。
  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先生,动辄“我们家祖上多阔”。 对此,我常常只说一句话:让你老师来吧,或者叫你门里最厉害的来。
还有人,来之前一遍遍地打电话,说要拜我为师,然后问我拜师费是多少。我说,我不知道。我没规定过这个。
来之后,又是这一套。有时我就故意问:带钱了吗?回答是:
  身上没带,回去后马上寄过来。回去后就不再提起此事。我就故意再问:答曰:手头有点紧。以后攒够了寄过来。这类人,自以为得计,认为骗学了不少东西。实际,我心中早就门儿清。我能教你真东西嘛。
此伎俩,只可发人一笑。
  水浒上说: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当下,卖给谁呢?那些江湖人士么?
  济南习太极拳者极多,这几日放假,带着儿子随处转转,公园、河边处见到不少练太极的。老师傅和弟子们一遍遍地煞有介事地摸手,并不时把弟子们发出很远。围观者多感觉很神奇,这功夫没的说。
我认为,这绝不是什么功夫,只是玩而已。杨露禅、杨班侯绝不会靠这个在京城立足,并赢得盛誉。
  我有个朋友,练八卦和太极,基本不会打散手,每次与我弟子交流,都先让我弟子抓住他的手、臂、肩膀等部位,然后,他用旋转缠绕等手法进行破解。我弟子说,人家跟你实战时,谁先让你抓住或先抓住你,上去就打呀。一个直拳往往就解决问题了。前些年有些练太极的也找我交流过,别看他们常常讲放松,
  一旦打起实战来,身上僵得很。因为他不适应我们这种灵活的步法身法腿法,更不懂距离和变向,只想抓住人家发挥其特长。不适应,又怕输,当然紧张了,越紧张,当然越笨拙。再就是像他们常讲的套腿、衬腿,都是短距离腿法,根本用不上。其实,你只要把形意拳的惊炸力练出来,再把松紧转换练好,
  他就很难有机会拿人发人,你是松的,他如何引进落空,落井下石?他想进攻,腿法练好了,就转着圈地等他上,一上就踢,有虚有实,像绊马索一样,单练形意拳的,对付我们这些专门下大功夫练过腿的,也不好办。有人说,我不怕腿,腿来我直接就进,一个虎扑他就完了,腿起半边空嘛!
  我的经验是,这是臆想和一相情愿,我跟泰拳冠军黄海刚和不少散打冠亚军都真正地切磋过,我敢说,练传统武术的,如果腿法不行,身法步法不妙,根本没法对付搏击运动员的腿击,他们用腿控制距离的技术太好了。而且,腿的劲力更重,我一个后鞭腿足以将对手踢骨折,很轻松。
  但太极拳自有其突出的优点,这是其他拳和现代搏击无法相比的。这个我以后会谈到。
  太极拳的优点是什么呢?接触上之后。我有个江苏的朋友,是练洪传陈氏太极拳的,也练形意拳,前些年,常来济南学习洪传陈氏太极拳,据说他的老师非常有名,也很能打。学太极拳之余,他不知从哪儿知道的我,也常来我家讨教形意拳。第一次吃饭时,我俩争着付饭费,他的太极推手的功夫用上了,
  我一笑,再不用力,他可能以为我不过如此,饭后就提出打打散手,那时我还没练拳击散打这些现代搏击的东西,我就用形意拳和八卦掌,一动手,我一个龙虎相交就把他蹬出去好几米远,他蹲在那儿就起不来了。后来,他说了一句话,还是形意拳狠啊。现在想想,我当时实际并不会打实战,也是信手用了
  这么一下,因为我师爷孙存周有这么一张拳照,很漂亮,我经常模仿,老练这一下,顺手就用上了,应该是自然反应吧。这是2006年的事儿。我实战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提高的关键因素就是常到专业队去练和打,民间找我打的也越来越多,后来是越来越少。我那位江苏朋友在济南的师兄弟也有几个来
  找过我,但这时动手他们就更不行了,因为,这几年我系统地学习了拳击、散打和泰拳,并常与这些现代搏击的高手们打实战,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经常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到后来终于知道什么叫“实战”了,其艰辛困苦对一个30多岁的文人而言,是很难想象的。这时候,最紧要的就是咬牙坚持,一步都不能
  退。因为,没人逼着你去专业队去学打呀。是你自己求爷爷告奶奶花钱请客找去的,你当然可以随时退回来。但不能,我铁了心,就想弄清楚真正的实战是怎么回事。之前,老师教我们时,都是说手,自己也觉得多么好用,可到了专业队那儿,发现这些东西全用不上,甚至可以说是骗人的。
再练到后来,打到后来,我又发现,传统武术的东西有用了、好用了,好在何处?圆融。它不像搏击那样线条那么硬。圆融的妙处是转换快,转换的幅度小。如我在调转角度的时候几乎不用什么三角步,角度太大了,实战中练换脚换腿的机会都不能有,何况那么大的转换角度呢,那样太明显了,一动就能自己暴露了。
  我常用的是15度角,这个步法分左右中三条线,是独流通背的核心步法,是张爷教的。而且,这个转换对方根本看不出来,步子也小,但一直在动,拳法则融合了岳家拳的打撇子的方法,比拳击的拳法更实用。步法的转换幅度小,且经过千万次的训练,成为本能,一动就有,这个角度妙极了。
  我有个学生小乔,跟我练了才一年,就把跟了我多年的好多弟子都打败了,就是这个步法他悟出来了,也练出来了,他中学时是练长跑的,大学是4年篮球专业,在速度和变向方面,他有优势和天赋。一动手,别人基本连手都出不来,就被他堵上了,用拳头。
  扯远了,回到太极拳。今年夏天,我去江苏出差,又见到那位朋友,他又问我形意拳和打透劲的方法。我如实相告,因为这个朋友人品很好,我俩也很投缘。我临来的前一天晚上,他把他所了解的太极拳的精髓告诉了我,实际就一句话:暗换裆劲神不知。实际这句话我早就在他老师的书上看到过无数次,
  自己也多次琢磨过,有人可能要问,同在一个城市,既然不明白,你为什么不去直接找他老师求教?其一,我自衬与他老师不是一类人,话难投机;其二,人家也未必说,这是人家的饭碗,他老师不像我,练武术光赔钱,人家可是挣了大钱了。他告诉我,他能学到这点精髓,是因为他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学的,
  那时他的这位老师尚无大名气,家里条件也差,干个临时工,一个月挣五六百块钱。他不远千里来学,又拿了不少钱,方才有此收获。搁到现在,肯定不行。所以,学武有时还要看机缘。
“暗换裆劲神不知”这句话让我一下子开了窍,他还细细教了我练习方法,他是从三换掌里练出来的。
  从这句话,你就能知道在接触上之后,太极拳何等高妙。
  暗换裆劲神不知,妙在何处?妙在手不动,身也基本不动,而腰裆动了,手为腰裆作了掩护。对方来击,我以腰裆吞吐顺化,如何顺化发打?转换重心也,所以,太极拳总讲,出奇在转关。踢腿也是这个道理。
  暗换裆劲神不知,高妙之处在于“不知”二字。它把腰裆和手的关系比作大扳子柄和扳子嘴,腰裆是扳子柄,手是扳子嘴。扳子嘴的力量是通过扳子柄传导过去的,并且,由扳子柄来决定何时该用力、何时该加力、何时不用力,因为接触点不动,而动根节,所以对方既不易发现,也不好防备,
  这就是太极拳的“听、探、顺、化”,机会一来,便是发放。我也与其他门派的交流过很多,多数推手是靠身体转动缠绕然后寻隙而突然发劲。无论是用手还是用小臂打轮,原理大抵如此。以我拙见,暗换裆劲比那些公转自转的手段都要高明。据那位朋友说,其师已练至一动即能换劲,幅度小到根本看不见,甚至
  都觉察不出来,转换的频率太快了,在推手或接触上搏击时,你根本摸不着他的点(即重心),你稍有空隙,他即发你。我现在也常练这种能力,但还差得远。只是,这个道理和练法我清楚了,知理就好练多了。我当然也会用。我说过,现在,什么拳只要我见你练过,基本就能知道其能不能用,怎么用。
  这些年,我购买的武术书籍也不下上千册,有些过去读不明白,现在有些明白了。古人讲,得艺回来好看书。比如,李小龙的一些书,前两年还觉得晦涩,现在翻翻,其讲述的发力原理和踢腿方法,与我所学基本一致。踢腿的方法上,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比如,他强调侧踢,张爷则强调前踢和侧前踢。
  我不知道哪一个更好,只是在实战中,感到张爷的前踢非常有效。张爷常说,李小龙的侧踹方法是对的,与他的侧踹训练方法是一样的。侧踹是所有腿法中难度较高的,也是极实用的。我常用此腿法,左右均可,左右交互踢人。但我基本只教一面的,这就是私心。
  尽管我特别强调前踢腿的重要性,但我的绝大多数学生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打的实战还是太少。注意,是踢而不是蹬,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踢较之蹬,速度更快,更加隐蔽,力道也更尖利。但在竞技比赛中,踢不便使用,因为赤脚踢人,脚趾头受不了,平时实战是穿鞋的,故好用。
  前踢腿看似非常简单,就是抬前腿和后腿一踢。低可踢迎面骨,高可踢腹。也可踢裆。实际这种腿法也须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其关键处在脚腕和腰胯。
  有网友提出,前踢腿与心意拳的刮地风是否一样?我前些年曾系统地练过卢嵩高师祖一系的心意拳,对心意拳比较清楚。刮地风与前踢相比,刮地风比较短,是贴身腿法。此腿法是以手领腿,上下齐攻,比较狠毒,但远了不行。前踢则可远可近,更加自由。
  李小龙技击术这本书里也提到了前踢,但张爷所传授的前踢与其不一样,区别在脚腕不,这个部位是踢好前踢的关键。这个部位处理好了,你才能踢得快,才能举重若轻,又举重若轻。张爷说,当年有个拳友,想看他到底能踢多快,俩人就作了一个实验,他让那位同道手里拿个鸡毛掸子,他说,我踢前踢,你用掸子
  打我踢出的脚,结果,对方的掸子刚伸出来,张爷的前踢已经踢完,腿已经落回原地了。凡见过张爷踢腿的,无不惊叹其踢腿的爆发力,绝对比拳的爆发力还要好。张爷的拳法已是非常顺畅通透,我的手机上至今还保存着不少他打前后拳及横拳(摆拳)的视频,是我这两年拿手机录的。那拳法,连专业队那帮哥们
  看了都惊叹,太顺畅协调了。马氏四杰之一的马明达在一篇谈苗刀的文章里,也专门提到了张爷的腿法,称为是他见过的最好的腿功。我认为,张爷最可贵之处在于:他掌握了中国传统武术关于腿、拳、掌、劲力、速度、身法、步法等的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有很多在市面上和专业队是看不到的。张爷也常说,
  我这些腿法,你到哪儿也找不到。找不到的不是腿法,而是关于踢腿训练的科学方法。张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腿法我可以踢给你们看,但训练方法我不能教。而且,再三告诫我,绝不能把训练方法说出去,尤其是我常去专业队,老人家说,到了专业队也不能说。专业队没咱这踢法。
  啰嗦一通,实际腿法训练也没什么玄秘,武术,像李小龙说的,只是简单和直接,但李小龙提出的“第一击”最重要我不敢苟同,以后我会说到这个问题。前踢腿,实际是踢完前腿,踢后腿,后腿一上步,不就变成前腿了么?为什么我如此强调前踢?李小龙也说过这样的话:直拳和抬腿前踢是人的第一反应
  和本能(大意如此)。就是说,前踢是最直接的腿法,连不会武术的人,打架时可能抬腿就用这个。练好前踢的关键是什么?还是以前说过的那句话:要放松,李小龙技击术里那个前踢的插图,一看就松不了,放松指的是各个部位的放松,尤其是几个关键部位。然后是腰胯能用上力,古人讲,踢腿不用腿,
  即是此意。正面的前踢会踢了,再练侧面前踢,现在的跆拳道比赛,常用这种腿法得分。侧前踢的好处是,踢对方时把自己闪开了。它与前踢的训练方法是一致的。
实际,专门训练过踢腿的人都清楚:要腿踢得好,必须胯要伸得出,展得足。当然,首先胯要拉开。这就先要练压腿、踢腿,练柔韧性和协调性。压腿不必说了,大家应该都会。踢腿训练也不复杂,刚去散打队时,我以为他们的训练多神秘呢,其实,他们练习柔韧性和协调性的踢腿方法很简单,
  就是武术队里常踢的那几种腿法,只不过,他们扣得很细,要领讲得非常到位。按此方法训练,绝对大见功效。
  李小龙在技击术里,谈到的第一个腿法是:侧踢。实际就是散打里的“侧踹”。张爷把该腿法成为“高级腿法”。李小龙把侧踢置于如此重要位置,是因为他的警戒式的站法前腿就是侧的,里扣20度角,这样就利于他出侧踢攻击,当然,他们自己也说利于防守对方的腿法。这个倒不一定。因为,真正会踢腿的人
  没有站着傻踢的,大家看看现在播的武林大会,拳法基本不起作用,就靠腿法得分,踢低腿一分,中腿2分,高腿3分,那些队员十七八岁,基本没怎么练过传统武术,都是从散打队过去的,因为散打比赛的难度比武林大会高多了,在散打队里打不出来的,就到武林大会上去露一小脸,传统武术那些人也愿意
  接纳他们,或者主动去挖”他们,因为他们会打呀!传统武术有几个会打的?所以,一看到这些小伙子在台上赢了,台下那些门派的老师傅欢呼雀跃的样子,我就觉得倍好笑。人家是靠你门派的技术赢的吗?但大家都这么干,你不这么干就没法打。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武林大会号称还原传统武术,实际是越来越变味。
  但有这个平台总比没有强。大浪淘沙,没有巨量的沙怎么淘出真金来?武林大会这些队员的腿法可为丰富,但技术含量不高,力度不够。腿应该怎么踢?张爷说,没有站着踢腿的。这是腿法实战的关键。大家看注意一下中国的鸳鸯腿法,没有一腿是站着踢的。李小龙把咏春拳从阵地战改为运动战,也是这个道理。
  我跟练咏春拳的也交流过多次,叶问电影上甄子丹演得漂亮,真要那么打,非挨揍不可,那是骗人玩的。李小龙在国外见识过那么多的搏击术,开了眼界,所以才把站着的改成了动起来的。真正的八卦掌是很难对付的,也就是它总在“动”,你找不着他的点,他却总能找着你的点,这当然不是指摆扣步
  横走竖撞、三角步那些东西,更不是名家书上64掌那些手法,这些东西实战中没什么用,八卦掌有用的是什么?是它的“动”,随对手而动,想怎么动怎么动,下意识地动,这个“动”要靠自己在实战去摸,摸准了这个动,你就掌握了八卦掌的“魂”。我与许多八卦名家交流过,也不会打。我最早学的就是
  八卦掌,而且学过3家的:程派高式、孙式、刘凤春系的,也学过各种手法,实际意义都不大。只有你会动了,那些东西才用得上。八卦掌讲“本卸拆变”,现在还有几个会“变”的?打得太少了。你那些所谓的“变”也不过是老师傅给徒弟说手的“招”。
  弱弱地问一句,看我微博的都是练拳的吗?
  有位网友说:我与人切磋是否都是一对一?是这样的。但10年前我就在北京、郑州与欺负人的小地痞们打过架,当时一个打他们三四个,几分钟的事儿。现在却不太敢打了,原因是拳太重,稍微招上一下,就能把人打坏了。即使用掌,对方也受不了,我有时与人开玩笑,拿掌戳对方一下,连山农大的小林,那么壮
  的身体,我轻轻一戳,他就疼得只咬牙。形意拳就练鹰爪力,劈崩都练这个。多使点劲能插进去。
关于腿法,那位朋友说得也很有见地:咏春一般不轻易起腿,距离合适了才踢。我可能受散打的影响较大,我在实战中,一般是先起腿,因为腿比手长,但我这个腿多是虚腿,或曰假动作,等你一作出反应,
  我下一腿才是真的。踢上的概率很高。或者是,我第一腿踢出,你没有反应,你认为我距离太远,踢也是白踢,我要的就是你这种误判,然后,我迅速一个带步踢,这一个带步就是一步半,对方很难判断得到,一下就踢上。我所有的腿法都练带步。我要说的意思是:利用腿法的虚实长短来创造踢腿的时机,
  这个时机不能光靠手来创造,腿更具创造的条件。腿若练好了,绝对比手好使,也更灵活自由。这是我的切身体会。所以,我常对来跟我切磋的人说,我单用腿,你们也上不来。练传统拳的,太忽视腿法了。
  回到正题。侧踹腿的关键是要知晓其力发自何处?张永健对此的解释是,侧踹腿有个核心发力点,要把这个核心发力点做好,这是专业队的练法。张爷的说法则强调落点处力要“合”,要整体发力。侧踹有定步和带步两种,如果不能整体发力,定步往往踢不出力量来。在实战中,侧踹虽是直线腿法,
  却常常能起到类似摆拳的作用。侧踹的优点是抬腿就踢,速度快,角度刁,而且,可在原地腿不落地的情况下,踢出低、中、高三种侧踢,有虚有实,让对手很难防范。也可以左右连踢或者等着踢。
天津有个练通背的,名气很大,有一次与张爷切磋,张爷等他冲过来时,只一侧踹就把给踢那儿了,但没伤他。
  侧踹腿定步不好练,需要支撑腿有良好的力量。带步的实战时有突然性。所谓"核心发力点”,一定要掌握,否则,不知力由何来。
  有网友说,侧踹腿怎么还讲“核心发力点”。这个可以到专业队去问一下。明白了这个要点,才能发好力。我此前说过,侧踹腿是高级腿法,真要练好,很不容易。运用自如更不易。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抬腿就有。
  国庆将至,这段时间非常忙,基本没怎么写东西。 十一期间或以后,我会继续写下去。
  散打动作的关键是什么?简单、直接。动作若一复杂,就使不出来了。所以,传统武术的一些腿法看似很精妙,实战中却难以用上。
  因为“柳腿劈挂”,下劈腿成了许多散打者的最爱,动作潇洒,观赏性强。实际下劈腿在散打中(全运会、锦标赛这类大赛),用的并不多,也不好用。何来此说?其一,距离远了够不上,近了又不好用;其二,平衡不好控制,连柳海龙在比赛中也因控制不好平衡而自己摔倒。优劣总是相伴而生,
  下劈腿的好处是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功效。柳氏因为是反架(右腿在前),所以,他的下劈就有点独出心裁。
  下劈腿的妙处何在?不好防守也!特别是在近距离以拳佯攻时使出此杀手,确乎不好应对,有出其不意之效。但在近距离使用此腿难度较大,需要有很好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下劈腿可劈头和肩部,虽力量不甚大,但能威慑对手的心理。
我很喜欢下劈腿和转身后蹬,这两年一直在专业队练习此类腿法。然多数专业队员的杀手锏还是左右鞭腿。他们认为鞭腿好用,下劈腿只是平时练一练,打比赛时轻易不敢用。可能是受“柳腿劈挂”之影响,我却偏爱这两个腿法。转身后蹬是穆里斯穆的当家菜。
  练传统拳者,贬其他人时,常爱说一句话:胯都没开,还练什么拳?胯开与否,何为标准?传统武术似乎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但以求实为唯一标准的现代散打和泰拳却对开胯有系统而有效的训练方法。比如,胯开不好,你就踢不了高鞭腿,因为你的胯翻不上去,就没法完成这种高踢。
  他们通常称之为胯的柔韧性不够。开胯的方法,有一个人的练法,也有另一个人辅助压胯的强化训练方法。去专业队之前,我不懂这些,总觉得自己的胯开得不错,一训练才发现差得很远。所以,武术不能凭想当然,要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和考核尺度,到位了,才算合格了。专业队叫:量化和细化。
  还是说下劈腿,许多人都觉得下劈腿好用,因为它走的上下的路子,这个的确不好防守,尤其是在近距离时,你的注意力往往在对方的拳上,此时,下劈腿从下向上划一45度斜度(左右均可)潜伏而上,然后直劈而下,极其难防。但练好此腿,须大小叉都撇得开,腿上的筋完全拉开方可。
  专业队练散打时,拉开腿筋也有方法,方法非常简单,却极有效。但我明白这个方法,却费了一两年的时间。专业队那位国内一流高手告诉我这个方法后,不到10天,我基本就能撇开小叉了,胯也拉开了。其实,这些方法黄海刚他们以前也告诉过我,但少了一句话,这句话肯定不是人家故意不说,而是
  这句话是个常识,似乎没必要多说。但就是这句话让我走了一年多的弯路。
  接触上了怎么办?一个是我前面讲过的打实,另一个是快摔。我对快摔情有独钟,这一年多一直在专业队系统训练,现在有了一点跤感。我对快摔的评价是:真好用。真实用。
  散打的快摔包括接腿摔和直接摔。要点是通过前冲后拉左右上下之旋转,还包括身体的旋转破坏对方的重心。因是快摔,发力就要脆快,这一点与形意拳完全契合。所以,有了形意拳的劲力和灵巧功底,练快摔事半功倍。接腿摔擂台上常用的有涮腿,所谓涮腿是一种借力打力的巧摔,散打术语叫:“划对号”,
  其运行轨迹先后拉再斜向上,与“打对号”的轨迹差不多,中有高低弧度。但后拉与斜向上两个动作要一气呵成,不可断开,一断开对方就容易破解,再就是要把握好这两者的发力点。尤其要快。涮腿用好了,特别有效。
  接腿摔还有抹脖旋转摔,特别巧。接腿上步摔则要求能贴住对方。摔跤有一要则:胯能贴进去,肩能打进去。这个非常重要。再就是步眼。上那条腿怎么走步子都是关键。
  接腿摔还有个后背步旋转的摔法,非常巧妙。不接腿的直接摔法有正面前冲,胯要贴,肩要打,专业队特别强调这个前冲。事实证明也很有效果。另一个就是身子旋转的直接摔法,我非常喜欢也擅长此摔法,大概是个子不高又很灵活的缘故吧,我搭手就喜欢用这个,屡试不爽。
  快摔的第一要素是会抓把,怎么抓,抓什么位置,都有技巧。专业队员因为在打比赛时带拳套,无法用手掌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拳妈妈巨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