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顺读顺差 逆差读

“大雅”3篇,“颂”2篇;其一,词汇避复,即在各章相对应的位置不断替换同义;(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2)陟彼崔嵬,我马虺P;(4)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二子乘舟,泛泛其逝;(5)墙有茨,不可扫也,中谥裕豢傻酪玻黄涠淖直芨矗从诟髡孪喽杂ξ恢靡酝糇直泶锵啵唬6)……宜尔子孙,振振兮;(7)……无思远人,劳心忉忉;(12)……退食自公,委蛇
“大雅”3篇,“颂”2篇。可见使用重章叠唱手法最多的“国风”使用避复也最多。《诗经》避复手法的总量为261组,这261组避复按性质可分为四类即:词语避复、文字避复、错位避得、补足避复,分述如下: 其一,词汇避复,即在各章相对应的位置不断替换同义、近义词语避复,此类最多,共计214组。如: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d之。(《周南?关睢》) (2)陟彼崔嵬,我马虺P。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周南?卷耳》) (3)……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召南?行露》) (4)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邶风?二子乘舟》) (5)墙有茨,不可扫也,中谥裕豢傻酪病K傻酪玻灾笠玻/墙有茨,不可襄也。中谥裕豢上暌玻上暌病Q灾ひ玻/墙有茨,不可束也。中谥裕豢啥烈病⑺啥烈玻灾枰病
(《{风?墙有茨》) 上例,例(1)“流”、“采”、“d”都为“采”义;例(2)“崔嵬”、“高冈”、皆为高山义,“虺P”、“玄黄”皆为疲病义,“金”、“兕觥”皆为酒器。例(3)“狱”、“讼”同义。例(4)“景”、“逝”义皆为“远”。例(5)“扫”、“襄”、“束”皆为扫除义,“道”、“详”、“读”皆为讲说义。“言之丑”、“言之长”、“言之辱”义亦近。 其二,文字避复,即于各章相对应位置以同音字表达相同的词,亦即:相对应处词未变而字变。共计9组。如: (6)……宜尔子孙,振振兮。/……宜尔子孙绳绳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周南?螽斯》) (7)……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风?甫田》) (8)……谁杳溃难赦徕帷!杳溃难商杼琛
(《陈风?防有鹊巢》) (9)……顾瞻周道,中心怛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桧风?匪风》) (10)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羔裘豹袖,自我人究究……
(《唐风?羔裘》) (11)南山烈烈,飘风发发……/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小雅?蓼莪》) 上例,例(6)“振振”、“绳绳”、“蛰蛰”皆上古定母叠音词,皆为众盛貌,实为同一词之异写。(7)、(8)、(9)三例中“忉”、“怛”、“吊”皆为上古端母,“惕”为透母,亦与端母为旁纽双声,皆为忧伤义。例(10)“居居”、“究究”皆为见母,毛享注“究究,犹居居也。”例(11)“烈烈”、“律律”皆来母字,“发发”、“弗弗”皆非母字。朱熹注:“律律,犹烈烈也。弗弗,犹发发也。”上述例证皆以音同音近之字书写同一词,字有变而词皆未变。 其三,错位避复:在各章相对应位置变换语词位置以形成差异,称为错位避复。《诗经》共有9组: (12)……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委蛇委蛇,自公退食。/……委蛇委蛇退食自公。(《召南?羔羊》) (13)……平王之孙,齐侯之子。/……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召南?何彼矣) (14)鹑之奔奔,鹊之。……/鹊之,鹑之奔奔。
(《{风?鹑之奔奔》) (15)泉源在左,淇在右……/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卫风?竹竿》) (16)衣锦衣,裳锦裳……裳锦裳,衣锦衣……
(《郑风?丰》) (17)忾我寤吧,念彼周京。/……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曹风?下泉》) (18)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
(《瓠叶》) 上述各例使用的词语完全一致只是成分错位形成差异。这是《诗经》特有的避复方式。
其四,补足避复:开端处不将意义一次说尽,于其后各章相应处依次补充部分意义。以至完足,此为补足避复。共计27组: (19)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周南?麟之趾》) (20)北风其凉,雨雪其……/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邶风?北风》) (21)瞻彼湛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卫风?淇奥》) (22)??终远兄弟,谓他人父??/??终远兄弟,谓他人母??/??终远兄弟,谓他人昆。
(《王风?葛r》) (23)??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无折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郑风?将仲子》) (24)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魏风?陟岵》) (25)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唐风?葛生》) 上述例证在语义上都是递次补足:例(21)绿竹形态之修长柔美,色泽之青翠,植株之密集在三个章节中依次表达完备,例(22)言流浪在外,称他人为父母兄长,分三次言“谓他人父”“谓他人母”“谓他人兄”。例(23)言女子畏惧父母兄弟及他人之言,亦分三次分别道出“父母”“诸兄”“人之多言”。例(24)言登上高山,远望故乡的亲人,亦依次言“瞻望父”、“瞻望母”、“瞻望兄”,补足的特点在此例中最为明显:本来登高,故乡亲人概在瞻望之中,但行文至“瞻望兄”处,义方完足,至此始知望的对象有父、母、兄。例(25)后文之“冬”补足上文之“夏”;后文之“夜”补足上文之“日”,言其不论冬夏,不论日夜都无不思念已逝的亲人。 上述四类避复方式,前三类是语言形式的避复后一类是侧重内容的避复。从引例可见《诗经》的避复是分散于不同章节的相应位置中,先秦其它文献中的避复是以复句的形式连缀在一起。如“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礼记?礼运》)“笃”“睦”“和”同义相避。尽管如此,在回避重复这一点上,《诗经》与其它文献并无本质的不同,因之不妨将它们相并观察。 错位避复是《诗经》所独有,全同的意义、全同的词语错位重现,这是为了重章叠唱,其它文献不用重章叠唱故不使用此例避复。 文字避复为先秦两汉所独有,汉以后未见此类用法。如: (26)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论语》) (27)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法趣上下,四相反也。 (《韩非子?五C》) (28)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C》) (29)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
(《荀子?劝学》) (30)“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 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上5例避复一用本字一用借字,是同词异字辟复。这种汉以后末见。
词汇避复在先秦文献应用十分普遍,而且一直延用至今: (31)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地而安之,忠之 盛也。
(《庄子?人间世》)
(32)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为棺  (《庄子?人间世》) (3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论语?为政》) (34)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论语?里仁》) (35)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Q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孟子?滕文公上》) (36)昔者,王豹处於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孟子?告子下》) (37)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
而助不给。
(《孟子?告子下》) 上述例中:例(31)“至”、“盛”、同义互避;例(32)“视”、“见”相避,“拳曲”、“轴解”皆为弯曲义,同义而避。例(33)“视”、“观”、“察”同义而避。例(34)“久”、“长”同义而避。例(35)“疏”、“瀹”“Q”、“排”皆同义而避,“诸”、“之”相避。(36)“讴”、“歌”同义而避。(37)“补不足”、“助不给”义同而避。词语避复一直延用至今,如: (38)渔舟唱晚,响彻彭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王勃《滕王阁序》) (39)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⒅瓜焯冢嘣闲煨 (宋?苏轼《石钟山记》) (40)我们那时想笑则笑,欲哭就哭,要骂便骂。
(齐岸青《执火者》) (41)党委工作正在蓬勃地开展,团委工作也在活跃地进行。 (朱全弟《上海S?C总部在波士顿》) (44)这个时候你只要立马t望,便可以发现一些特别〈翠绿〉的圆点子,那就是蘑菇圈。你朝着它策马前去,就很容易在这三四丈宽的一圈〈沁绿〉的酥油丛里,发现象夏天夜空里的繁星似的蘑菇。眼看许许多多雪白的蘑菇隐藏在〈碧绿〉的草丛中,谁都会动心。(碧野《天山景物记》)
(45)分明来到了厦门岛---却好像看不见战斗的面容,但见那---〈百样仙姿,千般奇景,万种柔情……。(郭小川《厦门风姿》) 例(38)“滨”、“浦”同义而避。例(39)“声”、“音”、“响”、“韵”同义,。(40)“想”、“欲”、“要”、同义,“则”、“就”、“便”同义(41)“蓬勃”、“活跃”、同义,“开展”、“进行”同义。例(44)“翠绿”、“沁绿”、“碧绿”都是形容天山草木葱郁,选取不同的近义词可以避免重复;例(45)“百样仙姿”,“千般奇景”、“万种柔情”都是用来形容厦门风光的近义词,这样可以避免重复。
从古至今词汇避复是最集中、最普遍也延续时间最长的避复方式,至今我们还时时利用这种方式来造成文面的变化。
语法的形式特征及修辞运用
西方语言的语法规则严整,形式约束严格,如英语有人称、时态、数、格的多种形态变化,语序也不能随意更换,所以,英语是要依“法”的。汉语则无这变化,的语法是世界上形式约束最轻的语法,也可以说是最自由、最解放的语法,是最不守“法”的语法。表现在除无形态特征之外,还可以随意省略、换位,我们主要从此说起,其它特征略之。 汉语语序自由之极则――回文诗
回文诗即是倒顺皆可成篇的诗歌形式,历史上最有名的回文诗当数晋代秦州剌史窦滔之妻苏蕙的《璇玑图》,全诗共八百四十一字,构成纵横八寸,各为二十九字的方图,唐武则天珍爱之,在《织锦回文记》中提及“题诗三千余首,计八百余言。”宋元间僧起宗反复读之,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更有甚者,得诗四千二百零六首。1回文诗从南北始,由唐及宋代形成
1余元洲《历代回文诗词曲三百首》岳麓书社2008年4月版,第2-3页。
(1)花朵几枝柔傍砌,柳丝千缕细摇风。霞明半岭西斜日,月上孤村一树松。
唐?薛涛《四时诗?春》 薛涛之回文,顺读以“风”、“松”为韵,反读之即成以“霞”“花”为韵的另一首诗: 松树一村孤上月,日斜西岭半明霞。风摇细缕千丝柳,砌傍柔枝几朵花。 同一首诗顺读反读都能押韵,且意境也是相同的:花枝傍砌,弱柳摇风,落日晚霞,孤松挂月。都为意境绝佳之诗作。这其中的奥妙是,语序虽改变但核心意象却是一至的:就第一句看,“花朵几枝柔傍柳”倒读成“柳傍柔枝几朵花”主要是将花傍柳变成柳傍花,主客颠倒,但仍是花柳相伴。其中,词性的自由转换也为倒序创造了条件:“花朵”之“朵”是名词语素,倒读中的“几朵花”自由地变成量词,因为汉语的量词本是从名词发展来的。而下句“柳丝千缕细摇风”倒读为“风摇细缕千丝柳”其基本意象都是柳丝中风中摇动,“柳丝”换“丝柳”丝由名词素变成容词素,尽管柳丝指如丝的柳条,而丝柳是指整个柳树如丝,所指有变,但描摹的柳之意态没有变化。下句“霞明半岭西斜日”倒读:“日斜西岭半明霞”变化语言条件在关键在上顺读句的“明“字为动词,逆序句之“明”为形容词。最后一句:“月上孤村一树松”,逆读之“松树一村孤上月”意略有改动:前者是为孤村后者为孤月,前者为一树后者为“松树一村”即满村皆松,但都为村落、松树、明月构成的意境,都是小村月上松颠。而从整体看,又符合言之有序的要求:顺读之诗是由眼前景写到远景,而逆读之诗则是由远景写及近景。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灵活性,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 (2)孤烟晓起初原曲,碎树微分半浪中。湖后钓筒移夜雨,竹傍眠几侧晨风。
图梅带润轻沾墨,画藓经蒸半失红。无事有杯持永日,共君惟好隐墙东。
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晓起回文》
唐之皮日休亦长于回文,写得较好,例(2)以“中”、“风”、“红”、“东”为韵,而反读之则为一首以“无”、“图”、“湖”、“孤”为韵的另一诗:
东墙隐好惟君共,日永持杯有事无。红失半蒸经藓画,墨沾轻润带梅图。
风晨侧几眠傍竹,雨夜移筒钓后湖。中浪半分微树碎,曲原初起晓烟孤。 此诗首句“孤烟晓起初原曲”逆之为“曲原初起晓烟孤”,由“孤烟”变“烟孤”是由修饰变描写,意义不变,而“烟晓起”,变“起晓烟”时间词“晓”由修饰动作“起”改为修饰事物“烟”,是侧重点不同:在同一时间内,一是说有此事物之运动,一是说有此物。“原曲”原即水源字,颠为“曲原”意义不变。“原曲”之曲是水的弯曲处,是名词素,而“曲原”则以“曲”修饰“原”意即弯曲之河水变成形容词了。下句“碎树”与“树碎”形容关系与陈述关系之别,语意一贯,而“微”字由修饰分浪改为修饰树。后句“湖后钓筒移夜雨”逆读为“雨夜移筒钓后湖”,处所“湖后”改“后湖”,时间“雨夜”改“夜雨”语序变而义未变,事件都为“钓”,用具都为“筒”,所以语序虽变全句义未变化。下句“竹傍眠几”与“几眠傍竹”首先是主宾之变:竹傍几,几为主竹傍之;而几傍竹,竹为主几傍之。再者,“眠几”语义重点在几,为名词性偏正短语,以眠饰几,为修饰关系;而“几眠”则是名词作状语的动词性短语,即“以几眠”,语义重点在“眠”,但全句的语义仍没有变化,顺逆两句诗都是讲“在晨风中依竹而眠。”再下二句“图梅带润轻沾墨,画藓经蒸半失红。”逆读为“红失半蒸经藓画,墨沾轻沾润带梅图。”是写一幅画,只是画的内容由先梅后藓改为先藓后梅,意义没有变。下句顺读之“无事有杯持永日”逆读之“日永持杯有事无”意义完全没有变化。表时间的“永日”改为“日永”一为偏正结构,一为主谓结构,由形容词“永”修饰“日”改为陈述“日”,语义完全没有变化。且由“(有)杯持(永日)”改为“杯持”义一样,且语法上都可通。下句“共君惟好隐墙东。”逆读之“东墙隐好惟君共”亦反顺皆通且义同。 宋代是回文诗发展的高潮,宋人写回文得心应手,往往极为巧妙又似天成:
(3)春日登大悲阁(二首反复体)宋?钱惟起: 碧天临回阁,睛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敛闲亭。(其一) 袅霞披迥殿,香雾拥轻帘。晓花歌静院,芳树捧晴檐。(其二) 这两首诗逆读成另两首意境完全与原作一致的诗。决巧全在以五言诗的第三字为支点。不论顺逆此字总在中间位置承担谓语动词,动词两侧是互逆后意义不变的双音词组:第一首“碧天”与“天碧”、“回阁”与“阁回”、“晴雪”与“雪晴”、“山屏”与“屏山”等都是修饰与陈述的改动,意义完全一致,第二首之“袅霞”与“霞袅”、“迥殿”与“殿迥”、“香雾”与“雾香”、“轻帘”与“帘轻”亦如此。而它们在动词前后互易只是主宾换位,表达的语义完全一致,其意境也是一致的。从总体结构上看,这诗都是以空间为线索。完全没有时间的因素,有时间因素是不易逆序的,时间在局部可以逆序,但在整体上不能逆序,空间则由东到西与由西到东无不可,由上到下可,由下到上亦可。
宋代以后有很多回文诗词曲,列如下,就不烦分析了: (4)无题三首(宋?王安石)
碧芜平野旷,黄菊晚村深。客倦留酣饮,身闲累苦吟。(其一)
梦长随永漏,吟苦杂疏钟,动盖荷风劲,沾裳菊露浓。(其二)
迸月川鱼跃,开云岭鸟翻。径斜荒草恶,台废冶花繁。(其三) (5)客怀
(宋?王安石)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柝随风敛阵,楼应月低弦。 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燃。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
(6)题织锦图三首 (宋?苏轼)
春晓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人随雁远城边暮,雨映疏帘绣阁空。(其一)
红手素丝千字锦,故人新曲九回肠。风吹柳絮愁萦骨,泪洒缣书恨见郎。(其二)
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头白自吟悲赋客,断肠愁是断弦琴。(其三)
(7)回序回文十二首
(金?宇文虚中)
短草铺茸绿,残梅照雪稀。暖轻还锦褥,寒峭怯罗衣。(春之一)
翠涟水绽日,香径晚多花。细笋抽蒲密,长条舞柳斜。(春之二)
折花幽槛小,倾酒绿杯深。蝶舞轻风晓,莺啼老树阴。(春之三)
翠密围窗竹,青圆贴水菏。睡多嫌昼永,醒少得风和。(夏之一)
草径迷深绿,莲池浴腻红。早蝉鸣树曲,鲜鲤跃潭东。(夏之二)
暴雨随云骤,惊雷隐地平。好风摇透,轻汗疟濉#ㄏ闹
晚日欣帘卷,凉风觉袂摇。远吟高兴遣,长醉宿悉愁销。(秋之一)
短苇低残雨,虚舟带晚潮。断鸿归暗浦,疏叶堕寒梢。(秋之二)
戚戚蛩吟苦,茫茫水驿孤。日衔山色暮,霜带菊丛枯。(秋之三)
鹘健呼风急,乌啼促景残。窟深宜兔蛰,蒲折阴鱼寒。(冬之一)
裂瓦寒霜重,铺窗月影清。灭灯惊好梦,孤枕念深情。(冬之二)
秀柏留阴绿,芳梅蘸影斜。溜檐冰结玉,装树雪飞花。(冬之三) 以上(5)至(7)三例都是妙手天成的回文,且例(7)一连十二首,可见宋以后人写回文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程度。宋以后的回文词也多起来,所用的词牌多是形式整齐的《西江月》《菩萨蛮》等为多见,尤其以《菩萨蛮》更为多见。 叶维廉先生认为,回文真正是由中国古代语言的特质造成的,是民族性的修辞手段,印欧语系的语言无法办到。以动词为例,他认为:汉语“动词因为没有时态的变化,所以在用的时候,不会把行动限定在特定的时空里,不似英文那样,更重要的是,文言中很多字可以兼含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汉语特征与汉语修118等内容。 
 现代汉语 1 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1、词义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有模糊性特点? 从三方面回答: (课本 208 页) 因为...  汉语发音的特点和规则一、声母的发音 声母的不同发音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例如: x:先西香新兴凶修小宣许雪休校消细 学习 相信 虚心 新鲜 休息 详细...  汉语特征与汉语修1 隐藏&& 汉语特征与汉语修辞 一方面,我们反对文化语言学将语言形式看作是价值、思维方式等文化理念的产物的作法, 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又认为语言要...  2014年高中语文 第一讲 汉字和汉语 1-1 汉语和汉语的特点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汉语学习与应用》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一基础演练 汉语和汉语的特点 1....  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是师范院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语言类以及...现代汉语的特点 4、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 【作业与思考】 1、什么是...  “给弟弟我的电脑” 2)现代汉语无标记受事主语一个特点的发现: ◆主语必须是...修好了、修坏了、挖深了(与动词 2 的褒贬有关、与动词 1 和动词 2 的顺...  汉语必修1-4词语_其它课程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必修 1 词语复习一. 给下列汉字注音:澜( )哲( 衷( )卑( 漏( )缘( 循( )泻( 续( )赌( 雕( )塑( ...  浅​谈​汉​语​使​用​中​量​词​的​修​饰​效...《语文周报? 高中教研版》2013 年第 11 期 现代汉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用顺读法和逆读法写出英文时间表达10:30 11:45 7:10 7:38 4:18 7:06 8:30 11:50 6:44 18:08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顺读法:10:30 ten thirty11:45 eleven forty-five7:10
seven ten7:38
seven thirty-eight4:18 four eighteen7:06 seven six8:30 eight thirty11:50 eleven fifty6:44 six forty-four18:08 eighteen eight逆读法:10:30 half past ten11:45 a quarter to twelve7:10 ten past seven7:38 twenty-two to eight 4:18 eighteen past four7:06 six past seven8:30 half past eight11:50 ten to twelve6:44 sixteen to seven18:08 eight past six p.m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南朝陵墓神道石柱上的“反书”
说起南朝陵墓神道石柱上的“反书”,最为人们熟知的是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神道石柱,其次为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神道石柱。还有没有其他神道石柱上有“反书”的呢?可能多数人是答不上来的。
南朝陵墓神道石柱由柱头、柱身和柱座三部分组成。柱头包括装饰有覆莲的柱盖和伫立在柱盖顶部的小辟邪。柱身为圆形,雕刻隐陷直刳棱纹。柱身上方接近柱盖处,凿有长方形柱额,长度超出柱身直径。
现南京、句容、丹阳三地,存有南朝陵墓神道石柱19个。神道石柱的柱额上,都应该刻有文字。
现存南朝神道石柱上的文字,最清楚的有:吴平忠侯萧景墓神道石柱(一)、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神道石柱(二)、南康简王萧绩墓神道石柱(二)。
神道石柱柱额上字迹模糊,但能辨认的有:新渝宽侯萧D股竦朗ㄒ唬⒘俅富萃跸艉昴股竦朗ǘ⒔ò裁艉钕粽⒛股竦朗ǘ渤煽低跸粜隳股竦朗ㄒ唬
神道石柱柱额上文字,已完全消失,无法辨认的有:耿岗失考墓神道石柱(一)、宋墅失考墓神道石柱(一)、侯村失考墓神道石柱(一)、南平元襄王萧伟墓神道石柱(一)、徐家村失考墓神道石柱(一)、江宁博物馆藏南朝陵墓神道石柱(一)。
这些神道石柱柱额上的文字,有正书、也有反书。众所周知,萧景墓神道右石柱为反书。即“梁故侍中中扶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为“反书顺读”。除此之外,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柱,即“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其左石柱为“正书顺读”;右石柱为“反书逆读”。
值得注意的是,两者虽然同为“反书”,但阅读的顺序略有不同。一个是“反书顺读”,一个是“反书逆读”。其共同点是:同为右石柱。这个顺读与逆读,是相对于过去书法方式为竖写,从上而下,自右至左而言的,与现在的读法不同。
大多数人仅知道这两处神道石柱为“反书”,其实,还有一个反书的神道石柱,就是位于甘家巷小学内的梁散骑常侍司空安成康王萧秀墓神道石柱。
由于萧秀墓神道石柱柱额上的文字,已经漶漫,因此,这个神道石柱上的文字,已经不太引人注意。
早在清同治七年(1868),莫友芝寻访萧秀墓神道石刻时,就根据萧秀墓神道碑碑额上的文字,结合萧秀墓神道西石柱柱额上残存的“故散”两字,推测出萧秀墓神道西石柱柱额前两行文字是“梁故散骑常侍”,为“反书顺读”。这种雕刻技法与阅读的顺序,与萧景墓神道西石柱柱额如出一辙。
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朱希祖、朱母缸恿┚投韵粜隳股竦朗探泄鞑樯阌啊C窆哪晡逶率湃眨煜W嬗钟肼尴懔帧⒕A值热耍俅味韵粜隳股竦朗探胁饬可阌啊
在朱希祖著《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中,朱希祖先生在介绍萧秀墓神道石刻时说:“墓右神道石柱题额尚存反文‘故散’二字”。也就是说,民国时期萧秀墓神道石柱上,仍能看清反书的“故散”两字。综合莫友芝与朱希祖的成果,可以认定:萧秀墓神道右石柱的确为反书,且为“顺读”。
这三个石柱柱额上的文字,都为“反书”。区别为:萧景与萧秀墓神道石柱柱额为“顺读”,萧顺之神道石柱柱额为“逆读”。
2010年12月3日,笔者赴甘家巷小学,对萧秀墓神道石刻进行了拍摄工作。一直以来,也没有细细察看。最近,撰写有关莫友芝的文章,查阅资料时发现,原来莫友芝先生早就发现了萧秀墓神道石柱为“反书”。对照萧秀墓神道石柱照片,隐约能看清两个字。如果作拓片,应该能够更清楚一些。
前些时候,看到有些研究者说南朝陵墓神道石柱上文字为反书的,仅有两处,这显然与事实不符。虽然,萧秀墓神道右石柱上的文字,仅剩下“故散”两字,但这也是“反书”。因此,今后写到现存南朝陵墓神道石柱上文字为“反书”时,应该说明的是三处,而不是两处。
徐家村失考墓神道石柱
萧秀墓神道石柱
萧D股竦朗
萧绩墓神道石柱
萧绩墓神道石柱
侯村失考墓神道石柱
萧正立墓神道石柱
萧正立墓神道石柱
宋墅失考墓神道石柱
耿岗失考墓神道石柱
萧景墓神道石柱
萧宏墓神道石柱
萧宏墓神道石柱。
缺:萧顺之建陵神道石柱、萧伟墓神道石柱、三城巷失考墓神道石柱和江宁区博物馆内神道石柱的照片。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3-09-18 10:13
细致,反书是知道的,还真应该好好对比研究
&&&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
&&&是多么令人尊敬
发表于:13-09-18 11:42
为什么要刻为反书哩 望赐教
为什么有的刻反有的没有 是形成制度还是一时兴起 望赐教
.cn/nankingyufeng
干高雅的事,说粗俗的话,做纯粹的人!
发表于:13-09-18 13:27
&&[第5版 09-18 13:27]
反书的历史原因是这样的:11年前我请教过南大历史博士卢博士,他说这是当时墓葬的一种形式,是让死者能从里面看到对自己的封号,因为有些封号是死者死后封的,故而为尊重死者看的准确才刻成反字,从这里也看出中国古代死生大事也,虽死如生的殡葬习俗。
至于有的有,有的没有这倒没什么硬性要求随性而已,(南朝确实有此习俗)。就像过年长辈给压岁钱,有的小孩一声谢谢,有的鞠躬再说谢谢,更有的还跪下磕头再讲谢谢呢。这些都符合礼节,只是尊重级别不同而已。
发表于:13-09-18 14:12
以下是引用 第4楼 @穿越正义 的话:
反书的历史原因是这样的:11年前我请教过南大历史博士卢博士,他说这是当时墓葬的一种形式,是让死者能从里面看到对自己的封号,因为有些封号是死者死后封的,故而为尊重死者看的准确才刻成反字,从这里也看出中国古代死生大事也,虽死如生的殡葬习俗。
至于有的有,有的没有这倒没什么硬性要求随性而已,(南朝确实有此习俗)。就像过年长辈给压岁钱,有的小孩一声谢谢,有的鞠躬再说谢谢,更有的还跪下磕头再讲谢谢呢。这些都...
如果能查到资料印证那两个刻反书的是死后封的 而死前封的就不刻反 这个说法就完全成立了
.cn/nankingyufeng
干高雅的事,说粗俗的话,做纯粹的人!
发表于:13-09-18 16:29
&&[第8版 09-18 16:29]
回复 第5楼 的 @枭犬:
这是卢海鸣博士写得书中片段
发表于:13-09-18 19:40
继续听课。
观古今,思未来,游天下,交好友。
&&&&慢生活,细品味。寻找美,传播爱。
&&&&&&&从小处,传大义。爱金陵,漫步行。
&&&&&&&&&&邀好友,共版主。为梦想,见彩虹。
发表于:13-09-19 13:48
我还以为这张照片是扫反了呢~~~(大图)
发表于:13-09-19 21:43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发起人:
&&《南京城市记忆馆》筹办人:&&高松
发表于:14-03-14 10:19
又看到了两处神道石柱,有空好好研究一下这些神道石柱的个性。
发表于:16-10-12 15:13
为什么萧景墓望柱石刻及文字能保存如此之好,其它同年代的石刻及文字已经风化破损的不像样了。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顺差 逆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