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翠芽阳光跑跑

您当前的位置: &&
&& 出售信息
(157)南街碧桂花园
价  格:
( 2441元/O)
房  贷:
首付约8.64万
房屋户型:
3 室 1 厅 2 卫
所在楼层:
建筑年份:
房屋概况:
所在小区:
所在地址:
- (157)南街碧桂花园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房屋特色:业主急售随时看房户型好
联系电话:
出售:515套
出租:629套
店铺转让:3套
&(157)南街碧桂花园&28.8万元&118O
南街碧桂花园小区房子 安静!楼层不高!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湄潭在线看到的……
小区名称:
物业公司:
小区地址:茶海路
(655) (465)
同小区房源
价格相近房源
赞助商广告
既然路过就说些什么吧(理性上网 文明留言 200个字符以内)
您没有[],将以匿名方式留言(*回复200字以内)
公司名称:湄潭玉林房产中介公
Q&Q&交谈:
电子邮件:
公司地址:湄潭县塔坪路时代宾馆旁!
( 归属地:贵州 遵义)
出售:515套
出租:629套
最新出售房源
135O / 4室1厅2卫
100O / 3室2厅1卫
228O / 6室4厅4卫
121O / 3室1厅1卫
104O / 3室2厅1卫
电话:6 邮箱:
地址:湄潭县湄江镇南北三号路
邮编:564100
Copyright & &贵州忆江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
分类小帮手
本站客服帮助当前位置: >>
2016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来源:县政府办&&作者:县政府办&&编辑:周灿&&日期:&&点击率:391&&&&摘要:引题:关键字:
(2016年1月14日在湄潭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湄潭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勰
&&&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湄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 过去五年,是湄潭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目标、问题、需求和民生导向,主动适应大发展,积极应对新挑战,客观顺应新常态,一路艰辛一路歌,总体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十三五”谱写崭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经济发展稳步前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坚持“快字当头、扩充总量、提速赶超”主基调,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新农村建设、旅游发展”四大战略。2015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8亿元,是2010年的2.58倍;人均生产总值20575元,是2010年的2.61倍;财政总收入10.92亿元,是2010年的3.42倍,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6亿元,是2010年的2.95倍;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是2010年的7.24倍;规模工业增加值18.6亿元,是2010年的3.7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53元,是2010年的1.9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4元,是2010年的2.17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实现136.9亿元、91.2亿元,是2010年的3.05倍和4.7倍。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92%。&&&&
——五年来,三次产业同步推进,经济结构日益协调。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期末的29.6:23.8:46.6优化调整为28.3:27.1:44.6。农业发展更加务实,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一产增加值从8.9亿元预计增加到22.1亿元。经开区工业主阵地作用凸现,面积从5平方公里增加到18.7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从62家增加到149家,规模企业从40家增加到95家,二产增加值从7.2亿元预计增加到21.1亿元。以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电子商务业、文化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取得突破,规划建设“2554”旅游精品景区工程,“中国茶海o休闲湄潭”旅游品牌效益明显提升,天下第一壶和茶海生态园成功申报4A级景区,五年预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4.05亿元预计增加到34.8亿元。
——五年来,现代农业步伐加快,“美丽乡村”声名鹊起。农业产业欣欣向荣。农业总产值从14.3亿元预计增加到36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从3亿元预计增加到8亿元;2015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70.6万亩,“优质稻+”绿色生态种养面积达4万亩。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从17家增加到6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从23家增加到65家。特色产业锦上添花。茶园从30万亩增加到60万亩,投产茶园从16.5万亩增加到40.5万亩,产量从1.5万吨增加到4.1万吨,综合收入从14亿元增加到50亿元,茶业综合效益跃居全国茶业百强县第二位;拥有优质稻基地20万亩、烤烟基地7万亩、精品水果基地5万亩、辣椒基地17.5万亩、核桃产业基地4.4万亩。农业园区蓬勃发展。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5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培育经营主体126家,完成农村土地流转14.5万亩,实现总投资21.8亿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实现农村电网改造率100%、综合机械化率48%,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成为全省首批“水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四在农家o美丽乡村”示范点206个、黔北民居新村示范点151个,整治村庄820个,新改建黔北民居55630户,成为全省“四在农家o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小康寨示范县。
——五年来,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交通基础设施成效显著。农村公路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实现119个行政建制村“村村通油(砼)路、村村通客运”,完成国、省、县、乡公路提等升级规划,并获交通部批复。实施交通工程项目96个,总里程660公里; 新建、硬化农村公路300公里。实现总投资97.8亿元。住房和城乡建设纵深推进。完成城乡建设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城镇化率达44%。茶城大道、湄江大道延伸、城区道路白改黑、网线天改地、茶圣大桥、10公里滨河景观、县城区污水管网和箱涵等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完成。建设公租房、廉租房7439套,改造棚户区5415户、农垦区危旧房1048户、农村危房6500户。新型城市管理惠民利民。以“四创”工作为契机,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突出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县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3%、37.2%,人均公园绿地14.5平方米。城乡规划管控措施有力。在全市率先实现土地管理“六统一”和“五规合一”,完成县城风貌规划设计。严格城市“五线”管理,依法拆除“两违”建筑8.1万平方米。
——五年来,发展瓶颈快速突破,动力活力明显增强。农村综合改革有序突破。成为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点、农民股份合作等农村改革试点试验有力推进。获批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县,成功敲响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经济体制改革彰显活力。成功组建小江南国有控股集团,信用县建设、债券融资、政府与社会资本深度融合等筹融资体制创新成效明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科技园区建设强力推进,人才和科技创新活力彰显。行政体制改革切合民意。机构编制、人事、档案工作顺应时代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撤乡设镇全面完成,县域空间布局调整更加完善。实施永兴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下放县级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195项。全面完成行政许可、非许可类审批事项清理。建成全国一流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审批,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开放环境优化提升。“引银入湄”成效明显,新增金融保险营业机构10家。注重投资环境建设,强化招商项目全程服务,全力推进开放招商,成功引进省外项目96个,到位资金251亿元。外事侨务职能作用显现,来自10余个国家的友人到茶城参会参展、观光体验。创新驱动成效明显。科技、管理、产品、市场和品牌创新不断加强,“湄潭翠芽”“兰馨”“茅贡米”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出口创汇零突破,2015年茶产品出口额达540万美元,全市排名第一。各类市场主体15788户,注册资本总量75亿元。获得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70个,扶助资金5000万元;申请各类专利767件,授权386件,转化运用省级鉴定科技成果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创造和引进发明专利技术15项,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连续两年排全省非经济强县第一名。&
——五年来,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提升。教育事业成绩斐然。投入10.3亿元,新改建校舍面积85.3万平方米;创建省级校园文化先进学校2所,省、市级实验教学示范学校10所,市、县级绿色学校57所;成功组建求是湄潭教育集团;新建浙大小学及25所幼儿园,完成求高、中等职业学校、新南完小、特教学校整体搬迁,扩建湄江中学、协育中学,实现湄江中学、湄潭中学分级分离办学,茶城中学独立招生运行。期末学前三年入园率87.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2%,高校录取率94%。社会保障卓有成效。新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15个,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万人,城镇就业完成目标任务的187%,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至2.8%;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35.4万人次,累计发放各项社保金6.4亿元,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1%;启动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获国务院表彰。扶贫攻坚精准到位。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6亿元,实施项目98个。贫困人口减少4.1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6.45%下降到6.4%;西河、鱼泉、抄乐、高台实现“减贫摘帽”,贫困镇发生率从33%下降到6.6%,完成扶贫生态移民1928户8427人,建成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库。民政兜底功能凸显。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1.8亿元、五保供养金528万元、大病医疗救助金2763万元、各类抚恤补助资金5200万元、救灾资金2568万元;投入2400万元,完成殡仪馆整体搬迁;实现敬老院、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建成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个、农家书屋120个。完成农民健身工程23个、路径工程8个,完成全县体育后备人才举重训练基地建设,“一场两馆”启动实施。卫计工作扎实有效。公立医院改革稳步实施,新农合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率40%以上。卫生项目实现总投资2.8亿元,完成县医院一期工程并顺利搬迁,民营家礼医院新建投用;县医院和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机构床位数从931张增加到1813张,医护人员从985人增加到1827人。人口出生率10.1‰,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98.5%,人口自然增长率3.9‰。生态文明深入人心。全民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力。实施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23.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7.6%提升至61.8%;建立湄江河流域管理专业队伍,河流水质、渔业资源得到全面保护;投入资金2亿元,整治土地16万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100%,城乡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依法治县成效明显。“六五普法”圆满收官,全县建立法律服务工作站15个、法律服务工作室101个;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20个市级、64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主法治示范带;组建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和经济顾问团队。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67件、政协委员提案361件。安全维稳措施有效。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全面落实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矛盾“包案化解”、集中调解机制。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城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五位一体”巡逻防控机制基本建立,全县社会总体平稳,安全感测评持续提升。
&&& “十二五”时期,统计质量明显增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人防设施不断完善;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全面落实;红十字会“三献”“三救”工作成效明显;民族宗教事业长足进步;残疾人生产、生活极大改善。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弱鸟先飞、蹄疾步稳,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政府效能大幅提升。过去五年,我们脚踏实地,以“五梳理三带头”“三看三思”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十二五”期间,湄潭先后获得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2015中国十佳宜居县、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国茶叶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茶文化之乡、2015年度中国茶叶产业示范县、全国茶叶籽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贵州省茶产业第一县、省级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成功承办贵州茶“一节一会”并成为定点举办地,成功承办全省深化“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全省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第二届遵义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第十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大学校长联谊活动、首届“遵义o中国茶海山地自行车赛”,成功举办湄潭农村改革试验区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75周年和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75周年纪念活动等大型会议;杭瑞、道安高速湄潭段建成通车、中国茶城建成开市、沿江渡港口建成投用、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群开馆;湄潭翠芽、遵义红均获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茅贡米获全国唯一“状元米”称号。
“十二五”战果辉煌,发展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发展启示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必须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四大战略,坚持“赶”“转”并举、“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必须坚定不移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在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必须坚定不移改善和保障民生,坚持民本思想、民生情怀,始终与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依法行政,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的轨道上,靠作风实干、用事实说话,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 各位代表!
&&& 过去五年,是湄潭发展压力最大、困难最多、形势最严峻的五年,也是湄潭机遇抓得最好、战略抓得最准、工作抓得最实、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五年,标志着湄潭进入了厚积薄发、加速腾飞的重要时期。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四家班子精诚团结、共谋发展、齐心协力的结果,是50万茶城儿女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历届历任老同志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同志,向驻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在外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湄创业的投资者和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实体经济弱。二是潜力挖掘不够、创新氛围不浓、争先意识不强。三是产业结构不优、龙头企业不强、产品品牌不响。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配套、城镇功能不完善。五是政府自身建设亟待加强、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不高、群众致富内生动力不足;一些部门思想不解放、作风不务实、执行不到位;少数干部自满现象严重,群众观念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党风廉政“一岗双责”还未到位。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十三五”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主基调主战略,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培植生态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奋力提速赶超、提质赶超、跨越赶超,确保全面小康按时实现。
“十三五”的基本目标是: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4.8%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9亿元和9.9亿元以上,年均均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7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万元和1.9万元以上,年均分别增长13%和13.5%以上;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以上。
&&& ——贯彻五大理念,坚守两条底线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崇尚创新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着力抓好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全力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赋能等国家、省、市改革试验试点课题,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步提高村组干部报酬,增加农民在改革中的获得感,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利修法的湄潭改革经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招投标及项目监管、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财税金融、经开区管理等体制改革,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扶持非公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商贸流通经济,激发市场活力。深化创新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制度、文化、管理和模式、市场、产品、业态“七大创新”。突出抓好人才百千万计划和人才精英工程、浙大英才援湄工程、县级高层次人才数据库“智音”计划,构建人才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立完善技术转移机制;持续推进产学研联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院校为支撑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实施名牌发展和产品创新战略、中小企业创新示范工程,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 以推进城乡统筹为抓手,注重协调发展。树立新型城镇理念。尊重城镇发展规律,立足城镇发展现状,坚持“五个统筹”,突出新型城镇化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宜居性和各方推动的积极性。完善集镇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开发和建设边界,明确镇域开发规模和时序,防止无序扩展,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提高城镇土地开发利用效率。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巩固全国交通示范县创建成果,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现镇镇通二级公路;构建“一横一纵”两条铁路网络和“三纵五横五联线”干线公路网络,推进轻轨交通和湄潭至新舟机场快速通道建设,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县乡道建设工程、湄江河航运工程、乌江航道整治工程、汽车客货场站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实现总投资240亿元以上,通车里程3000公里以上、通航里程50公里以上。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推进土地、户籍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难题,统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缩小城乡差距。期末实现经济总量、均量、质量明显提升,农村改革试验取得决定性成果。
以巩固国家生态县成果为举措,倡导绿色发展。实施绿色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节能环保产业,实施全民节能行动和新能源交通工具推广计划,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六循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施环境质量提升工程。巩固“四创”成果,划定生态红线,实施“四大工程”和“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林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以月月造林、退耕还林、“六线九园”彩湄工程为抓手;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公益林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大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计划,改善土地资源环境质量。期末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5%以上。实施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工程。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和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深入实施“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和生态文明建设考评机制,实施湄江湖生态建设工程,加强湄江河流域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和渔业资源管理,推进“水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实施水利基础工程。以深化水利改革为保障,加强水源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饮水安全提质增效、中小河流域治理、防汛抗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小型水库及山塘后续管理。实施湄江水库加高扩容工程,新建7座小(一)型水库,完成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中小河流域治理53公里,加固河堤91公里,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02平方公里;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湄凤余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率达60%以上。实现总投资21亿元。
以办好贵州茶“一节一会”为契机,厚植开放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对接上海对口帮扶,建立健全与浙大合作机制;对接国家、川渝和省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央企整合布局,结合湄潭优势资源、重点产业,大力引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大数据、大健康、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市场物流等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大项目,做强工业实体经济。加强招商引资。推进“一节一会”、产业园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积极融入遵义都市圈、黔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创新“五商”工作机制,推行资源招商、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0亿元以上。弘扬“湄潭精神”。树立开放包容理念,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强科技与人才支撑,构筑湄潭“精神高地”,不断提升湄潭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建设法治政府。在法治的轨道上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厘清政府职责,落实“三张清单”,切实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督、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总揽,推进共享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建设“遵义东部教育文化中心、贵州教育强县”为目标,构建“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协调、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格局。力争建成贵州茶学院,实验幼儿园建成省级示范园、湄江高级中学建成省级示范高中、求是高级中学建成省级一类示范高中。加快教育信息化,实现“三通两平台”全覆盖。继续推进“改薄计划”,实施湄江高级中学和实验小学改扩建、湄江二小迁建,经开区小学、幼儿园等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启动“双名”工程,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面推进就业创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到基层就业创业,支持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8万人次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85%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继续保持零态势;深入实施“双百双万工程”“万户小老板工程”“返乡农民工创业行动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大力繁荣文体事业。加强“三馆一室”标准化和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建设;挖掘一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茶文化申遗工作,申报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实文物“四有”要求;期末实现农民健身场地覆盖到村,全县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54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7平方米以上。以浙大西迁历史纪念馆、气象历史博物馆、文化影视城和文化旅游观光带为主体,推进浙大西迁产业园建设;以“一场两馆”为载体,探索建立“体育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和培育体育消费。加快建设健康湄潭。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动态增长的新农合筹资机制,实现门诊统筹全覆盖,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监测考核评估机制,提高基本药物补偿比例;加快建立完善“三位一体”医疗服务体系,提高诊疗服务水平,力争创建一家“三甲医院”。重点抓好县医院、县中医院扩建,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业务和实验用房、黄家坝精神病院新建,推进镇卫生院和村卫计服务室改扩建。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发挥中医特色,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期末实现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2.5人、注册护士数3.14人,每万人全科医师数2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2.5‰以内;远程医疗覆盖50 %以上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县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全面小康目标。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携手“大爱清尘”社会公益组织,实施“消除新发尘肺病五年计划”。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探索实施“强制五险”制度,逐步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期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万人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万人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6%以上,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失业、生育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6%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标准科学、对象准确、待遇公正、进出有序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格局,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分类施保和渐退帮扶措施,推动低保和脱贫“两项制度”有机衔接。
& &&——实施四大战略,走好发展新路
工业强县出新招,毫不动摇推进新型工业化。抓牢工业主阵地。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以经开区为特色新型工业化主阵地,积极对接全市“六大平台”,加速“绿智工业”平台建设,着力改善工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到2018年,建成百亿级园区;到2020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30亿元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95%以上。壮大民营经济。深入实施工业发展“百千万”工程和“双服务”行动,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敢于挑战”的创新型企业,出台奖励扶助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期末新增规模企业60家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90%以上。突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茶叶、粮油、辣椒、果蔬、白酒等特色优势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期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100亿元以上。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以大数据应用和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及高新技术产业;坚持推进医药、医疗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实施大健康产业发展“六项计划”;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城镇建设出硬招,毫不动摇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四级城镇体系。以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着力建设生态文明茶城,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逐步形成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体系结构,把湄潭打造为遵义的“客厅”。加快永兴“省级示范小城镇”、马山“市级示范小城镇”和兴隆、复兴“县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步伐,梯次推进县域小城镇建设。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服务均等化,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强化城镇功能配套。期末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2.5平方米以上,中心城区公交出行率75%以上。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解决新南、茅坪、复兴集镇备用水源;坚持“厂网并重”,扩建复兴、天城、新南、鱼泉、洗马等集镇水厂;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后续管理;加快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扩大公共集中供水设施服务范围,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供水普及率100%。完成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工业、农业、建筑废弃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科学处置城乡生活垃圾。推进“十大市场体系”建设,巩固东部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城镇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成县城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期末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人口人均拥有各类保障性住房15平方米以上。打造绿智人文城市。依托“智慧城市”创建,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强化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绿色建材,推进绿色建筑,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20%以上;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古村落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规划建设一批海绵型小区、道路、广场、公园和绿地,提高径流雨水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着力建设“海绵城市”。
农业发展出实招,毫不动摇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最美新农村。完善镇村规划体系,加快农村村庄化、村庄社区化。深入推进小康“6+1”行动计划,建成“示范型”小康寨100个,“提升型”小康寨200个,“普及型”小康寨349个,实现90%以上的农户住上新民居。调优产业结构。实施“质量安全、基地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拓展”四大工程,加强“三品一标”认证。以茶产业为核心,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打造茶业升级版,建成中国茶业强县。优质稻稳定在20万亩以上,优质烟草稳定在5万亩以上。积极发展生态规模养殖及特色养殖,期末“优质稻+”共生循环模式达到10万亩以上,畜禽和水产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35%以上。发展铁皮石斛、何首乌等中药材,期末达到5万亩以上,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健全安全体系。加强监管、抽检和农产品病虫害防治技术攻坚,引导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实施统防统治,保障农产品安全,助推农产品出口。推进农业投入品回收利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做强农业园区。把农业园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平台,以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核心,围绕“三大保障”,夯实基础设施,投入资金146亿元以上;力争实现每年新建一个省级园区。拓展经营主体。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经营方式,完善利益连接共享机制,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加快供销社改革,创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重点支持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产业。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和资金互助,提高生产规模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社40家以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8000人以上。
文化旅游出奇招,毫不动摇推动旅游产业化。突出旅游规划。坚定“2554”战略目标,聚焦5A级景区创建标准,构建“快进慢游畅出”体系。唱响“中国茶海· 休闲湄潭”品牌,建成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打造全国知名的茶旅一体化创新示范区、休闲养生胜地和全域开放式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把湄潭建成世界的茶园、中国的花园、贵州的庄园、遵义的庭园、人民的乐园。旅游综合收入期末突破50亿元。加快旅游“六融合”。推进旅游与文体融合。丰富茶文化、浙大西迁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民间文化,深度开发文化产品,建设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群;完善基础设施,办好体育赛事,拓展户外运动。推进旅游与新农村融合。用好中国茶海世界级资源实体,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精品农业;结合黔北民居升级改造,打造旅居农家,有序开发古村寨,建成20个旅游示范村。推进旅游与绿色工业融合。逐步完善园区旅游配套设施,结合产业特色和组团布局,建设产品展览展示区、体验区和观光通道,打造特色景观林带。推进旅游与城镇融合。规划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广场和公园,提档升级滨河景观,建成茶博会展中心,加快天下第一壶5A级景区申报进程。推进旅游与商业融合。融入地方文化,开发一批特色商品,建设一批综合市场,打造一批购物场所。推进旅游与大健康融合。立足自然生态和良好环境,依托桃花溪o生命谷、湄潭国际温泉城,大力发展养生、康体产业。完善旅游要素。紧盯“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打造一批有文化、有创意、有厚度的景区景点;抓住老六要素,做好“吃”的文章、提高“住”的能力、保障“行”的畅通、打造“游”的主题、做足“购”的特色、完善“娱”的功能。实现投资120亿元以上。
——推动两大引擎,确保全面小康
竭力抓好大扶贫,百计千心实现同步小康。紧盯一个目标。实施“十项行动计划”,坚持“六个精准”,落实“六个到村到户”,加快推进“33661”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确保2016年退出武陵山片区贫困县,实现贫困镇全部“摘帽”;2017年基本消除建档立卡绝对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坚持“五个一批”。鼓励建立新型农业经营关系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加困难群众收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脱贫标准线。全面完成9938户贫困户2.76万贫困人口教育培训,提升贫困对象脱贫意识和综合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两年完成1973户7308人易地脱贫搬迁。实现符合条件贫困对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保障全覆盖。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倾力抓好大数据,奋发蹈厉打造云上湄潭。强化基础设施。抢抓国家实施宽带乡村示范工程和省市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机遇,推进“三网融合”,实现村村通光纤、户户能上网、广电网络全覆盖。发展电子商务。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利用阿里巴巴o农村淘宝、苏宁易购、供销e家、邮乐购等技术平台,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0家以上,建成农村电子商务网点600个以上,实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电商企业网上销售额占总额的30%以上,网络零售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以上。推进“互联网+”。探索互联网“+旅游”“+文化”“+交通”“+扶贫”等发展领域,促进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做好2016年各项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四大战略”,全力抓好脱贫攻坚与小康创建,奋力建设“绿色高效园区、生态文明茶城、美丽乡村典范、休闲养生胜地”,在“东部崛起”中打头阵、当先锋、走前列。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4%以上。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5%以上。
——咬定“四大战略”不放松,推动“四个轮子”同步转
以“绿色高效园区”为抓手,扎实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工业总量。坚守绿色、生态底线,以经开区为主战场,统筹“四园”同步推进。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7亿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22亿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以上。促进产业融合。大力发展茶叶、粮油、辣椒、果蔬、白酒等特色优势加工产业,培育发展大数据应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节能环保、生物科技、大健康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民营经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扶持民营经济和特色产业,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85%以上,新增规模企业15家以上、新增个体工商户1800户以上、扶持微型企业100家以上。强化项目推动。全面完成黔茶联盟集中精制平台、苏粤产业园、王老吉·贵州湄潭加工基地、统之源食品、凯美电脑配件、复烤厂异地技改等48个项目,实现投资48亿元以上。&
以“生态文明茶城”为抓手,强力推进“城镇带动”战略。坚定发展路径。坚持“生态文明茶城”“山水田园城市”定位,走产城景一体、山水田融合、村社园统筹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做强县城、做特集镇、做美村庄,建设“三宜”城镇体系,城镇化率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坚持规划引领。严格实施《城乡规划法》,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做好兰江、桃花江片区城市规划,完成“十三五”新型城镇化专项规划。依法打击违法建设,保持违法违章建设零增长。坚守耕地红线,完成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强化千亩以上坝区耕地保护。完善功能配套。优化城镇空间,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全面完成季皇农特产品交易中心、栖树林片区3-4号市政道路、象山大桥、青山输变电等26个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加快推进一级汽车客运站、垃圾填埋场二期等10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5亿元。加强城市治理。持续开展“文明中国茶城”创建,巩固“四创”成果。强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市容环境秩序日常管控和专项整治,实现城区道路保洁率100%,垃圾收集、转运率100%;新增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道路破损率控制在5%以内;创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2个市级卫生镇和3个省级、14个市级卫生村。稳定房地产业。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农民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积极消化库存,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面完成滨江豪苑等17个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加快推进香江半岛等19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2亿元。
以“美丽乡村典范”为抓手,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战略。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和根本路径,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破解“三农”难题,厚植特色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种管水平,强化农业执法,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培育壮大专业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休闲农庄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新增土地流转1.3万亩。稳定农业生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70万亩,总产量22万吨;新增精品水果基地1.5万亩;培育茶叶新品种,做优茶叶基地,茶叶总产量5.5万吨以上、产值35亿元以上、综合收入60亿元以上;新建“优质稻+”等绿色生产示范基地5000亩以上;收购烤烟13万担以上。做强农业园区。加快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成功申报红旗山茶旅一体化、铜鼓井农旅一体化2个省级园区,启动优质稻园区科技示范园建设,完成鹅公坝科技园组培中心建设。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强化基础设施。着力改善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成湄潭国家基本气象站,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全面完成关坎脚水库、2015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永兴至复兴二级路改造、物联网信息中心等40个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加快推进2016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等10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8亿元。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富、学、乐、美”内涵,实现由建设新农村向经营新农村转变。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标准化示范县,建立黔北民居地方标准化体系;实施黔北民居、小康寨、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完成投资7亿元,把湄潭“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成宜居家园、致富田园、乡愁故园、兴业乐园。
以“休闲养生胜地”为抓手,强力推进“旅游发展”战略。把握市场抓业态。加快推进文旅、农旅、工旅、城旅、商旅、康旅一体发展,打造避暑休闲、温泉度假、健康养生、山地户外、商务会展、汽车露营、科普探险、修学旅行等旅游新业态,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勇于探索抓创新。跳出传统思维抓旅游,迎合市场需求做旅游,发掘民间文化引旅游,打造核心景点领旅游,避免同质化。坚持以点带面,连珠成线,举全县之力打造红旗山景区,加快国家5A级景区申报进程,辐射带动天下第一壶、中国茶海、象山茶博园、水湄花谷、百面水等景区发展。善于独创思维,敢于无中生有, 精于小题大做、旧题新做、难题苦做,挖掘资源打造文化景点。突破住房公积金政策,鼓励支持干部职工参与旅游地产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以赴抓项目。完成茶博会展中心、茶旅一体化游客集散中心,红旗山景区入口、50公里木栈道、60公里观光车道、拉幕会场,通途温泉酒店,桃花江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茶海景区、桃花江休闲度假区、仙谷山、桃花溪·生命谷、水湄花谷、象山茶博园、兴隆万花源、鱼泉桃花源、梅文化产业园、陶仪油菜花田等景区景点建设。实现旅游项目投资9亿元以上,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17亿元以上。
&——勠力同心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不懈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脱贫富民。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扎实抓好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和“集团帮扶、一帮五年、精准到户”等活动,实施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466个,完成投资60亿元。实现复兴镇“减贫摘帽”,高台、抄乐、西河、鱼泉镇通过复查评估,20个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减少1.31万人。做好城乡低保、救灾救济、民政优抚、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爱救助服务体系。坚持教育为民。打好“新两基”攻坚战,推进教育人事制度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推进示范学校创建、职业教育“四结合”,支持民办教育和学前教育。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确保全县中小学网络全覆盖。全面完成湄江高级中学综合楼和学生食堂、湄潭中学学生食堂、浙大小学风雨操场等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新建4所镇级幼儿园、24所村级幼儿园;新增学前专任教师136人,完成8所县级示范幼儿园评估。坚持文体强民。深入开展文化惠民行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建设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开展“扫黄打非”“清源”“秋风”“净网”专项行动,确保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安全稳定。建成“一场两馆”。积极推进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坚持卫计利民。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加大公共卫生管理力度,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强化学校、托幼机构疾病监测、干预和管理,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扩大农村医疗保障覆盖面,确保新农合参合率95%以上。抢抓全省实施“百院大战”“五大工程”机遇,推进县医院二期工程建设和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工程,完成县妇幼保健院搬迁、3个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实现投资3.8亿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失独家庭和贫困独生子女家庭帮扶政策,做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接,不断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坚持保障安民。抓好就业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增幅2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00人以上,转移就业率44.8%以上,创业扶持300户以上,职业培训1600人以上,返乡创业率13.4%以上。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实现综合参保率95%以上,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全力推进安置还房工程,建设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546套,完成投资8亿元。积极探索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运营模式,完成茅坪、黄家坝、湄江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投资4200万元。坚持生态益民。守好“天蓝、地绿、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让天空更湛蓝、让青山更多彩、让江河更碧绿、让土壤更干净。严厉打击破坏环境、渔业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确保饮水安全。开展“增绿添彩”“月月造林”行动,加快城乡绿化彩化步伐;实施森林植被恢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森林抚育补贴、绿色通道建设、田家沟湿地等项目,实现年度投资1亿元。坚持管理慧民。创新社会治理,开展“道德讲堂”“师德师风”“医德医风”评比活动,引领良好社会风尚。对接“大数据战略”,实施“智慧城市”二期工程,实现县城区治安监控全覆盖,完成天文大道、象山大道红绿灯安装等工程,实现投资8800万元。坚持网络便民。加快“三网融合”,实施县城区、景区等重点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工程;确保95%以上的行政村通光纤,4 Gbps有线宽带接入能力85%以上、12 Gbps无线宽带下载速度60%以上,实现投资1.6亿元。推进农村有线、无线数字电视网络全覆盖,完成5000户数字电视广播安装;建成无线宽带基站600个,完成投资2800万元。完善电子商务配送综合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快递到镇,配送到村,逐步形成覆盖县域的市场流通体系;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村5个、电子商务配套服务示范企业3家,建成电商产业园和150个镇村服务站点,完成投资4200万元。坚持安全护民。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坚决杜绝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力遏制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认真开展“五民”行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
统筹协调机构编制、外事侨务、国防动员、行政学校、档案、气象、妇女、儿童、老龄、民族宗教、红十字会、残疾人事业等全面发展。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殚精竭虑激发动力活力
积极抓好一批重大改革事项。依托“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力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融资抵押、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试点课题,让事业在改革中推进,让群众在改革中获益,提炼总结可圈可点的湄潭改革经验。全面推进开放平台建设。用好2016贵州茶“一节一会”、经济开发区、红坪创业园等开放平台,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大数据、大健康、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文化生态旅游、市场物流等项目,做强实体经济,做好虚拟经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要求,开展国有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等改革试点。建立财政投入、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等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发展壮大平台公司。围绕茶叶、优质稻、精品水果、烤烟等优势产业,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引进、推广和集成创新,强化种子种苗、高效种养、农产品加工储运及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创新,推进成果转化,强化示范推广。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竭尽全力满足群众期盼,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理念,全面推进依法决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论证听证、风险评估、行政复议、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等体制机制建设,将政府权力规范在法律框架内。依法做好村居换届选举工作。提升行政效率。提高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能力;坚持行政审批行政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和限时办结,全程陪同,并联审批,联合图审、勘察、验收等服务模式,确保最短时间、最高效率为企业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四位一体”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体系,落实“数据铁笼”行动计划,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执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法治宣传。充分利用“六五”普法成果,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建设满意政府。坚持人民政府为人民办事、人民政府办事代表人民、人民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定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坚决服从县委的正确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强化人大代表建议意见、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认真听取工商联、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管、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规定,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已踏上新的历史征程,湄潭的发展势不可挡,湄潭的未来更加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凝心聚力、携手共进,为谱写“十三五”精彩开篇而努力奋斗!
& &&〔1〕三期叠加:具体指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个阶段。
&&& 〔2〕土地管理六统一:指统一规划、统一储备、统一出让、统一收益、统一招商、统一占补。
&&& 〔3〕五规合一:指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林地总体规划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一。
&&& 〔4〕城市“五线”:指城市红线--城市主次干道路幅的边界控制线;城市绿线--城市各类绿地的边界控制线;城市蓝线--城市水域的边界控制线;城市紫线--历史文化街区、优秀历史建筑及文保单位的边界控制线;城市黄线--对发展全局有影响、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边界控制线。
〔5〕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6〕五位一体:治安巡逻防控、计生协管、综治协管、禁毒协管、应急处突。
&&& 〔7〕三献:献血液、献造血干细胞、献人体器官组织;三救: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
&&& 〔8〕五梳理三带头:指在全市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梳理思想、梳理思路、梳理问题、梳理作风、梳理目标,带头服务群众、带头改变作风、带头推动发展。
〔9〕三看三思:指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思进一步坚定信念;看贫困群众思进一步加快发展;看昔日同事、今日阶下囚思进一步廉洁自律。
〔10〕三严三实: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1〕贵州茶“一节一会”:指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
〔12〕四个全面: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3〕两大引擎:指大扶贫战略、大数据战略。
&&& 〔14〕五个统筹:一是
〔15〕一横一纵:一横指昭黔铁路,一纵指泸遵马铁路。
〔16〕三纵五横五联线:三纵:由东、中、西三条纵线组成 。东纵:省道S102西河--马山--复兴--永兴--天城--兴隆(接国道G243)--抄乐--黄莲坝(接省道S102);中纵:道安高速公路西坪互通--洗马互通--流河渡互通--高山互通--抄乐互通--新农堡(乌江大桥);西纵:省道S304小河--万兴(西河)--聚合(马山)--清江(接省道S102)--洗马--鱼泉--黄家坝--高台--新南--茅坪--石莲--三窝凼(省道S102)。五横:省道S304西河梅子场--西河接S102;国道G243永乐--箱子坝--蒋平岩--黄家坝--枫香湾--抄乐;杭瑞高速公路黄家坝--永兴;国道G326小河--黄家坝--湄潭县城--流河渡--永兴雷打树;新南--茅坪--黄莲坝--省道S205农家坝。五联线:自北向南依次为:小关--清江--杨家坪--复兴场;鱼泉--流河渡--永兴;枫香湾大桥--天城--星联--凤冈进化;黄家坝春光—庙塘—兴隆;高台--三联--沙塘--干溪。
&&& 〔17〕六循环:指循环经济、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耦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循环农业、循环工业。
〔18〕四创:指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县、省级文明县城。
〔19〕四大工程:指增绿添彩、源头活水、净土肥壤、清新空气。
&&& 〔20〕“六线九园”工程:六线指象山公园—鹅公坝—田家沟—核桃坝—金花—天下第一壶;桃花江湿地公园—金泽地精品水果基地—仙谷山小镇—水湄花谷;兴隆—天城—德隆—永兴;接官坪小茶海—黄龙山—铜鼓井;杭瑞高速公路沿线;道安高速公路沿线。九园指印象湄江河滨公园、田家沟花田湿地公园、水湄花谷玫瑰公园、仙谷山景观公园、中国茶海公园、象山茶博公园、天壶公园、永兴古镇生态园、偏岩塘美丽乡村示范园。
〔21〕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分别指《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治理行动计划》里的十条措施。
〔22〕五商:指团体招商、以商招商、产学研一体化招商、延长产业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招商。
〔23〕三张清单: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
〔24〕双百双万工程:指百个远程教育示范站点、百个产业示范基地和万名产业发展示范户、万名党员骨干带头人。
〔25〕新两基:指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
〔26〕三通两平台:三通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指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27〕改薄计划: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28〕“双名”工程:指名校长工程、名师工程。
〔29〕三馆一室:指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及公共电子阅览室标准化建设。
〔30〕文物“四有”:指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
〔31〕体育市场化运作模式:指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采取参股、合作、委托等方式,引入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种主体,以PPP、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参与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与运营,扶持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企业。
〔32〕“三位一体”医疗服务体系:指合作医疗、乡镇村医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同步发展模式。
〔33〕两项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
〔34〕六大平台:指遵义综合保税区、遵义航空口岸、遵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义软件园、遵义大学产业园。
〔35〕工业发展“百千万”工程:指省级重点抓100户企业“立标杆”,市级重点抓1000户企业“强骨干”,县级重点抓10000户企业“夯基础”,使贵州工业增速保持高于全国、高于西部,总量规模快速壮大,力争2014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到万亿元,2017年达到1.8万亿元,2020年达到2.8万亿元。
〔36〕“双服务”行动:指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大行动。
〔37〕大健康产业发展六项计划:一是健康养生产业发展三年实施计划;二是健康医药产业发展三年实施计划;三是健康医疗产业发展三年实施计划;四是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三年实施计划;五是健康药食材产业发展三年实施计划;六是健康运动产业发展三年实施计划。
〔38〕十大市场体系:指中国茶城茶叶交易市场、湄潭县经开区黔北汽车博览城、贵州亿佰汇建材五金博览城、黔北(湄潭)绿色食品(精品水果)交易市场、生态粮油交易市场、湄潭县经开区商旅综合体-黔北(湄潭)美食文化城、湄潭县经开区物流综合体、安全装备交易市场、农机具交易市场、黔北农用车交易市场。
&&& 〔39〕海绵城市: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短缺与城市内涝之间的矛盾,并有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
〔40〕三品一标:主要是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
〔41〕三大保障:指农业政策保障、农业设施保障、农机装备保障。
&&& 〔42〕“2554”战略:指到2018年,力争全县创建2个5A景区(天下第一壶茶文化休闲度假景区、茶海休闲度假旅游景区),5个4A景区(中国茶城商贸旅游景区、中国茶村核桃坝生态茶园观光体验旅游景区、龙泉山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十里桃花江——仙谷山国际生态养生度假景区、百面水喀斯特地区科学探险休闲避暑景区)。
〔43〕黔北民居七要素:指小青瓦、坡屋顶、穿斗枋、雕花窗、转角楼、三合院、白粉墙。
〔44〕33661:指决战3年时间、实现3万多人脱贫,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完成“六项小康建设”任务,2017年实现贫困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以上。
〔45〕十项行动计划:指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行动、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扶贫生态移民行动、教育扶贫行动、医疗健康扶贫行动、财政金融扶贫行动、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社会力量包干扶贫行动、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行动、党建扶贫行动。
〔46〕六个精准:指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47〕六个到村到户:指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社会保障到村到户。
〔48〕五个一批: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49〕三网融合:指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融合。
〔50〕“三宜”城镇体系:指宜居、宜游、宜业城镇体系。
〔51〕职业教育“四结合”:指县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与校产、校园、校校(院)、校企结合。
〔52〕百院大战:指全省新建、改扩建100所综合性医院。重点将1-2所综合性医院建成国家级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市(州)至少拥有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1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并可根据人口规模适当增设。每个县(市、区)至少拥有1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1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并可根据人口规模适当增设。其中,市(州)级人民医院(含中医院)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人口规模40万以上县市区的人民医院(含中医院)按照三级医院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
〔53〕五大工程:指每个市、州至少拥有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1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每个乡镇建成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街道办事处(社区)建成1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建成1所以上标准化村卫生室,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54〕五民行动:指和谐惠民、执法为民、安全护民、服务利民、畅通为民。
〔55〕三集中三到位:指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切实做到审批事项进驻落实到位、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56〕四位一体:县、镇、村(居、社区)、组四级服务一体化。
〔57〕“数据铁笼”行动计划:主要是以全行业业务办理过程管控、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构建诚信体系等3条主线,搭建大数据(共享交换)和业务信息平台,依托大数据产业优势,加快网上政务建设,通过大数据运用,实现网络办公、审批、执法,确保权力运行全程电子化、处处留“痕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更好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作者:县政府办编辑:周灿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
copyright @
湄潭县人民政府,all Rights Reserved,黔ICP备号 主办:湄潭县人民政府
地址:贵州省湄潭县行政中心二楼 邮编:564100电话: 电子邮箱:inf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湄潭翠芽湄江翠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