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老戳腿九式古老中国民间武术高手

  纵观历代武术大家,如黄飞鸿、霍元甲、岳飞、孙禄堂、王芗斋,叶问和其徒弟李小龙更是哲学系毕业。  有哪个是武夫?有哪不是满腹经纶,一脸文弱书生相?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乃文乃武,相与并论。文极生武,武极生文。
  记号  
  由于生活环境,我从小就特别自卑。不爱说话,不敢和伙伴玩耍,常常自己单独呆着想事情。但没人知道我心中在向往着刀光剑影、如电影般的武林。  十六岁练习武术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碰到了两位好老师。通过武术上的成就,我才发现我原来挺聪明。人一自信在生活中也能获得成功,越来越多的兄弟朋友是我成功的资本。  其实,武术是一种获得自信而积极融入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
  中国武术的训练方法就是不断重复简单的基本功,有时这种练习的乏味能让酷爱武术的人退缩。  在我初学时,想半途而费的心不知道起了多少次,而每次坚持下来后就会发现原来的痛苦能变成快乐,因为我看到了得之不易的进步。  中国武术和其它传统国粹一样,急功近利的人无法修习。它除了过人的毅力之外,还需要清静平和的心境。
  北方寒冷的天气是练功的佳期。风吹得人头脑清醒便于思考,同时更是磨练了习武人的忍耐力。每年这个时候在外面练功都能“功力大涨”。  在冬天里练功,冻出来的功力。
  武术的过程就是艰难地磨练意志的过程。  无数次想要退缩,又无数次坚持完成;无数次感到乏味无趣,又无数次被内心平静;无数次怀疑自己,又无数次充满自信。  练功的人每天都在和自己交战。
  由于生活环境原因,我喜欢孤独。独自行动,独自思考,独自喝酒。生活和思想的孤独伴随着辉煌的个人成就和独立的精神境界,我认为武者就应该这样。  通过修习武术,我才能明白。没有强大的武者,只有亲近随和,把满怀思想融入生活的武术家。
  中国武术是通过肢体训练和心灵修炼实现人生三达,即智、仁、勇。  “勇”是放下一切情绪,敢于了却生死而“知止”;智”是熟悉人体原理,由“术”入“道”;“仁”是了解生命和自然之道后,认真对待生活,亲近随和的“至善”。智、仁、勇形成了武术家特有的“浩然正气”。  武夫与武术家仅一步之遥,却差之千里。
  樓主,有没好的桩法介绍呀?
  在中国武术,且是实战武术里,所有招式细节无数,但没有多余的动作。它的凶狠毒辣的攻击却是源于单道炼养法中的内观术和导引术,而道教是极力主张蓄养身心的。  当然长期蓄养的结果,在武术的实战中直接体现出来了。
  顶一下 楼主是练什么拳的 啊
  @artgraphic000
21:49:00  樓主,有没好的桩法介绍呀?   -----------------------------  传统武术里桩法有很多种,在这里我推荐几种比较合适的,如混元桩、分离桩、提插桩、伏虎桩等。  各位朋友在练习前一定要多查阅资料,丢一个要领等于自己体罚。还有更多的传统实战武术桩法,以后我会慢慢与大家分享的。  希望支持!
  @44rtrt
22:00:00  顶一下 楼主是练什么拳的 啊   -----------------------------  不要问我是什么拳,我没法回答。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融入传统武术精髓的简单趣味的实战性现代武术。
  站桩是传统武术里的重要基本功,而站桩这个基本功的基本功就是放松。也就是说,在练习站桩之前还有几个要具备的条件。  第一,身体首先得放松。通过一些肢体运动卸下原本的拙力,梳理筋骨,舒适自然。  第二,身体上下要合上。把熟练的动作加上步法,从慢练中找到肘尖、肩尖、膝尖的对称点。筋骨舒畅无阻碍,动作畅通无截点。  第三,打开自己内心。平静谦和,心存智慧。通达不郁结,坦荡立乾坤。  完成以上要求后就可以练习站桩了,急功近利学习桩法体会不到要领,得不到任何长进。  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
  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的改变以及高科技武器的出现,武术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面前渐渐退化了原有的实战性,成为一种健身表演竞技运动。  但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如果失去这一推广观念,武术会在变异中失去生命力。
  武术是古人在劳动生活和驱除猛兽的实践中创造并完善的,它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地,有着顽强茂盛的生命力。承载着中国人的思想智慧、精神境界、人生哲理、道德观念,倒映着中国人的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以武入道,是现代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
  文章写得很不错,顶了 楼主能不能写点带故事情节的,会更吸引人。  我带人顶贴顺便也作个广告,武术群
浪迹天涯,希望楼主不要见怪哦。
  记号  
  路过,留个名
  中国实战武术的修习过程,可分为四等境界。  起初是通过重复基本功训练,形成习惯动作和条件反射,达到本能机制;  然后经过刻苦训练,体会东方人体学,模仿野兽攻击,形成仿生机制;  再通过长期积累的功力,达到妙手空空,浑然无迹的境界,进阶超越机制;  最后将一切技巧归为无,又回到本能机制。  走了这么个一大圈儿后,就功成圆满了。  
  @焱乘九
20:45:00  逛书店的时候翻了翻书,有一本书说形意拳并不主张长时间站马步,每个桩好像站个5分钟,这个不知道是否是真的。   -----------------------------  @谢冲
21:42:00  站桩是传统武术特有的训练方式。但人们都知道的蹲马步其实不是武术,很有可能是哪位老师发明的。它除了折磨人不能带来任何好处,武术管它叫做“体罚”,把站桩称之为“体认”。  武术的站桩讲究舒适自然,首先练功累就不对。  -----------------------------  站桩是中国功夫非常独到的训练方式,有锻炼身体整体能力的技击桩,也有锻炼身体健康的养身桩,但无论是技击桩还是养生桩,练对了都是可以养身的,而且技击桩是很辛苦的,不可能不累,但不会对人造成身体上的损伤。比如说后重式三体式,低窄马步桩,强度都是非常大的。一个桩的强度大不大,跟重心,步距,下蹲高度都有很大关系,稍微调整一点,强度、效果完全不一样。如果否定站桩,就是否定中国传统武术。
  @owangyue
22:50:00  @焱乘九
20:45:00  逛书店的时候翻了翻书,有一本书说形意拳并不主张长时间站马步,每个桩好像站个5分钟,这个不知道是否是真的。  -----------------------------  @谢冲
21:42:00  站桩是传统武术特有的训练方式。但人们都知道的蹲马步其实不是武术,很有可能是哪位老师发明的。它除了折磨人不能带来任何好处,...........  -----------------------------  @谢冲
23:10:00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下盘不稳?两脚宽蹲很低就是下盘稳?  马步一类的为了追求稳固而失去了实战应有的灵活性。步应该是或等于稍大于肩宽,圆裆锁胯。重心在后,前后脚受力三七分。前脚尖点地,随时移动随时起腿。  这也只是一种步法,说的不对欢迎大家指点。  -----------------------------  马步不仅仅是锻炼下盘,马步是站对了,实际上是锻炼全身内外,我都怀疑你是否站过马步。对了你说的前三后七是形意拳的三体式,也是一个效果非常好的桩功,但三体式一定要站单重式的三体式,不能站双重式的,而且单重式的三体式还有很多要领,一般人保持正确姿势,一分半钟都很难。中国的桩功,锻炼的是内外整体,就是我们说的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楼主所受的内炼,禅修,内观那是佛、道的修炼方法。道家的我不是很很清楚,比如结丹等,但佛家的讲究的是摄心,比如念佛,比如修安那般那,还有修止观,比如天台山童蒙止观等等,佛家的禅修,不是以出神通为目的的,而是以出轮回为目的。小乘解脱自己,让自己出轮回,其果位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大乘则以普渡众生为目的,让一切有情众生得以解脱。大乘则有52阶位。  参考资料:  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须陀洹是小乘佛教修行证得的第一个果位。小乘佛教认为,一个凡夫要修成阿罗汉果,前后要经历四个位次,也就是四个果位。换句话说,就是断一分烦恼,证一分真理。  第一果为须陀洹,意为预流果,意思是凡夫通过修行断尽“见惑”,开始见到佛道,进入圣道之法流。证得须陀洹果以后,永远不会堕入三恶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只会在须陀洹和三善道(天道、阿修罗道和人道)之间轮回。  第二果为斯陀含,意为一来,谓凡夫在断见惑的基础上,进而断除欲界思惑。欲界思惑共有九品,斯陀含只断除了前六品,尚有三品没有断尽,因此还需要在人间天上再受生一次,故名一来。  第三果为阿那含,意为不还,意是在斯陀含的基础上进而断除欲界思惑后三品,不再还来欲界受生,故名不还。  第四果为阿罗汉,意为断尽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见惑和思惑,究竟无余,得不生之圣果,受人天供养。  以上四个果位中,前三果称“阿罗汉向”,指尚在修行阶段,而趋向于阿罗汉果的圣者;也就是说前三果的圣人烦恼尚未断尽,尚需继续修行。唯有阿罗汉断除三界见思二惑,无需再修,无需再学,是四果中的究竟果位。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是小乘佛教的究竟果位,但是大乘佛教却不以为然,认为阿罗汉远未达到佛教的终极,视阿罗汉为“自了汉”。在大乘的修道位次上,最高果位是佛,其次是菩萨,然后才是罗汉。
  所以,楼主把传统武术等同于禅修等,呵呵,只怕不妥,如果禅修到了一定功力,武道也是小道,已经不是修行人所追求的。就以小乘最高果位阿罗汉而言,翻译为中文就是无学,也就是说世间已经没有什么学的了。修行之路漫漫,武道又有何可学?佛道儒医武有相通之处,但最高境界还是佛。可以以武入道,但道不等于武,武也不等于道。
  武术文化具有中国和谐文化的性质,可以说是和谐的集中体现。而和谐文化的本质在于“道”,其核心价值在于天人合一。
  武术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行为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它注重调节人的身心关系,推崇知与行、内与外、灵与体的和谐关系。提升人的精神意志和人生价值,完善自我。
  记得在没练武术前,刚练搏击半年时,我还是个好事之徒。在学校捅人、在街头ko擂肥者、在网吧把几个小混混给踢废了,只要有一点理由,就足够让我大打出手。对于我这个从小自卑的人来说,习武收获的自信太大,大得让人极度膨胀。  直到后来,在修习传统武术时,老师让我放下以前自以为强大的“武者气概”,内心的强大才能形成外表的谦和。  为了打架而练武,又因武术而不再打架。
  @lzwho
23:15:00  无论是技击桩还是养生桩,练对了都是可以养身的,而且技击桩是很辛苦的,不可能不累,但不会对人造成身体上的损伤。  -----------------------------  感谢你对站桩的理解。但技击桩会累,但没你说的非常累,比体育运动的强度小多了。舒适自然里面才能灵活调动,还是那句话,练功累首先就不对。
  @lzwho
23:20:00  之前我纠正过一个习武的误区,那就是蹲马步。马步往那一站,是挺稳固的,因为自己把两腿给钉死了。谁能解释该怎么移动、怎么保持灵活、怎么在实战中节省体力?  我的老师在老北京天桥出生,十二岁习武,一年换一个师傅。他的武术里有十几个拳种,已然形成自己的体系。  所以不要和我谈论哪个拳法哪个招,我分不清楚,我练的是四不像,只能在实战中丑陋不潇洒地打人。  非常感谢你和大家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支持!请多多指教。
  lz说的太极拳其实就三式,我深信,只是想知道哪三式,我的房间不大,没法练一套武术什么的,想效仿古人,拳打卧牛之地,锻炼锻炼筋骨。
  deng待
  @lzwho
23:39:00  所以,楼主把传统武术等同于禅修等,呵呵,只怕不妥,如果禅修到了一定功力,武道也是小道,已经不是修行人所追求的。就以小乘最高果位阿罗汉而言,翻译为中文就是无学,也就是说世间已经没有什么学的了。修行之路漫漫,武道又有何可学?佛道儒医武有相通之处,但最高境界还是佛。可以以武入道,但道不等于武,武也不等于道。   -----------------------------  感谢你的指点!我说的是武术技法和理念源于佛道,运用了其中法门。而且修习武术除了得到身体和内心的强大,也是为了能更好的触摸生活、享受生活。你说的修佛我还没有准备做。  最后多谢你的支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我从淘宝网里 有个叫“五福貔貅“的,掌柜的叫“五福貔貅“那里请了一对貔貅,他那里是在北京灵光寺找法师开的光,  据说灵光寺里面有个释珈摩尼的佛牙舍利,全国就有两个地方有如来身上的舍利,另一个可能在西安.所以在那里开光的貔貅很灵验.  我问了掌柜的“五福貔貅“,网上不是有很多说自己可以开光吗/?五福貔貅和我说,自己开光的貔貅很暴戾,因为貔貅的脾气天生暴戾,只有在寺庙里开光用佛法才能化解貔貅的暴戾之气,有很多人说貔貅带不好可能会给自己招来麻烦,我想大概就是这个原因,自己开的光或者方法不正确.貔貅也可能伤到自身,所以在这里劝大家一下,请貔貅一定要到寺庙开光,千万不要自己盲动.  我请教了很多关于貔貅的问题,五福貔貅简直就是貔貅专家,所以我就从他那里请了一对黑曜石的貔貅,并且要求他代我去北京灵光寺开了光.开光以后他用红布蒙住给我寄了过来,并告诉我两头扎红绳的是招财貔貅为男带的,浑身扎红绳的是守财貔貅是女戴的.一定要自己打开自己貔貅身上的红布,不要有别人在场.还附带了详细的说明呢。搞得我好神秘.而且按照我的要求帮我拍了张宝贝开光的照片呢,赞呀、、、、、、嘎嘎  我和老公请了貔貅以后感觉什么都变得顺利了.我的生意好了起来,我老公没多久就找到了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我想与貔貅的功劳不无关系的.所以我想奉劝请貔貅的人,一定要慎重!!尤其是自己给貔貅开光的.到时候后悔就晚了
  武道内在的和谐性反映在习武人对“武德”的尊重和敬畏中,是中华伦理文化的具体表现。  
  “武德”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和睦的人文精神,推行中庸、谦虚、恭敬、和合,提倡宽容、容忍、约束。  武德的修习限制了武术的暴力程度。  
  谢老师,我因为从小身体不大好,所以是个很喜欢养生、中医、传统武术的年轻人,自己也在到处了解这方面,每天晚上回家都会按电子书上写的站会儿桩,练腹式呼吸,但我不知道自己的方法正不正确,前几天也看了冯钟云老师的视频,希望能找个行内人指导一下我这个门外汉,您是在北京吗?
  顶LZ!我也很喜欢传统武术。
  好帖子  现在中国就是缺文化.......
  MK  
  武学博大精深~~~
  顶了个顶  
  马克  
  @lishow-2-9 12:59:00  我也在北京,和冯老师很熟。
  中国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它有着对自然生命现象的理解,有一整套体会生命意义的方法。
  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科学的思维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西方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基于牛顿时代后构成的科学逻辑和系统概念。思维方式是从具体物质出发、从静态出发的线性且相对孤立的。适应于少元素的简单系统的分析和描述。  中国文化是人文的思维方式,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是随机性、的逻辑思维方式。更加适应于多元素的复杂系统的分析描述。
  骗子楼主说了多少天了都没到正题,像个写手而不是打手  
  过去人们对这两种思维方式存在误解,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笼统、模糊不清的,因而是落后不科学的。  其实,中国文化是从自然中终结出阴阳、五行、八卦等基本原理,并运用于对万物的解释中。  而复杂系统不可能用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解释处理,需要复杂性、非线性的思维方式才能相适应。  人本身就是个复杂系统,中国武术就是复杂的中国文化的体现。
  中国人的修习目的是理解天地自然,修习途径就是参考与自然同样属于复杂系统的,人的自我生命系统。  中国文化的修习途径有很多种,总体上都是“由艺入道”,又“以道统艺”。  道是总的原则和自然本性,艺则指每件具体事情。
  @2-2-9 21:04:00  -----------------------------  中国传统武术的特点除了实战性、养生性强之外,还有费功夫和易误解。  我之所以不提武术技法,是因为实战武术细节太多,能比散打拳击等其它现代搏击运动多上十倍。有很多种力的状态,如松静力、开合力、悬浮力、螺旋缠绕力等,我说出来你能明白吗?  中国实战武术无法用文字甚至语音表达,它是肢体和心灵上的东西,必须是通过言传身教,刻苦练习慢慢找出来的。所以一个明白的老师非常重要,想学建议找老师。  最后感谢你的建议与支持!
  @lzwho
23:15:00  无论是技击桩还是养生桩,练对了都是可以养身的,而且技击桩是很辛苦的,不可能不累,但不会对人造成身体上的损伤。  -----------------------------  @谢冲
20:49:00  感谢你对站桩的理解。但技击桩会累,但没你说的非常累,比体育运动的强度小多了。舒适自然里面才能灵活调动,还是那句话,练功累首先就不对。  -----------------------------  三体式或马步桩只要姿势正确,强度非常大,要想保持正确姿势在站桩时间内一点不变几乎是不可能的,站的时候不停的在微微调整。保持姿势,一般人能站两分钟都几乎不可能。以前我看孙禄堂的弟子齐公博每天站8小时,自己也傻里傻气的从5分钟开始练到2个小时,问题是这两个小时的含金量确实不高,确实可以站,但从锻炼强度来说又有何意义呢。后来才知道,齐公博每天站8小时不是一次站完的,而是分很多次站的,每次就站几分钟。一天一共练8小时而已,也就是高密度,大强度,分段练习。李存义可谓形意大家,一天站桩也就6分钟,然后练拳几十趟。经过我的亲身体会,三体式能站3-5分钟就算很不错了。当然姿势一定要正确,其中以孙式形意拳的三体式最为难。至于宋氏,车式什么的,呵呵,估计站2个小时也顶不上孙式5分钟。也不论什么孙式,宋式,车式什么的,单重三七开三体式也有很多讲究,姿势一点点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强度的天壤之别。  以下是形意拳三体式集锦:数百张图片,其中不乏名家,真正有强度能出功力的三体式寥寥无几,只叹国术衰落  /bbs/viewthread.php?tid=1623&extra=&page=1
    任秀文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1年国际形意拳邀请赛获银牌两枚。
  任秀文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1年国际形意拳邀请赛获银牌两枚。  这一张是集锦中站的不错的,同时这张的上体姿势靠前,如果在稍微往后一点,呵呵,估计强度要大很多。这样说吧,图中这个姿势如果可以站10分钟的话,估计上体姿势再往后一点,达到右肩、胯、后足跟在一条线上,也就是所谓的外三合,也就只能站2-3分钟的时间。而且他这个姿势还差一个扣档,还有些细节就不一一点评了。细节如果全部到位的话,2-3分钟就很不错了。
  李文彬先生也是形意名家,这张的上体就更靠前了。    李文彬先生
  李文彬先生在指导吕太敏先生  吕太敏先生我个人认为到是比上图李文彬先生站的要好一些,强度要大很多。
  李文彬先生在指导吕太敏先生,合影纪念,慑于70年代初。  吕太敏先生我个人认为到是比上图李文彬先生站的要好一些,强度要大很多。    李文彬先生在指导吕太敏先生,合影纪念,慑于70年代初
  这个姿势比以上我发的那些要差很多,不过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站成这样算不错了
  这个姿势比以上我发的那些要差很多,不过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站成这样算不错了    杜瑛1998年全国形意拳邀清赛金牌,2001获国际形意拳邀请赛金银各一枚
  这张有点类似传说中的孙禄堂临界三体式,我不好评价。  我认为集锦中好一点的三体式全部发完了,大家可以看看有这个比列有多少。其他的三体式要想出功力,基本上可以说是缘木求鱼。    韩金洲
  吕太敏先生的三体式,基本上达到了外三合。其余的都还差一点。而且这还只是大家摆个POSE,照个练功照,如果真正在练功的时候照,过几分钟去照,估计这些姿势都要变形。
  @lzwho
22:24:00  感谢朋友的分享。我练功时走的是麒麟步,前脚点地,后脚尖朝前,身体背弓拉起,重心靠后,后腿胯与膝盖平行。而我没长站静桩,都是行桩长时间训练。  感谢朋友的支持,希望朋友常来指教!
  请问老师,该如何练基本功呢  
  突然想起了梦入神机的龙蛇演义...  
  喜欢太极拳  
  鼠标一抖,三分到手,手持酱油,低头猛走。
  回复第153楼(作者:@谢冲 于
21:24:00.0)  @2-2-9 21:04:00  --------------------……  ==========我认为应该先从经络穴位,骨骼关节,肌肉分部这些人体结构先认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您觉得呢?  
  楼主写的好。我很喜欢哦。希望楼主回我。  
  mark  
  话说我家老爷子是正宗沙派传人,练了三十多年了,对传统武术感受颇深。老爷子一直反对我学武术,他说过一句话,练武伤人伤己  
  最近断断续续早上练易筋经有5个月了
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可能自学的动作有问题
有空请楼主指导下  
  以前站过浑元桩
要能一次八个小时才算小成
当时心急直接从一个小时上手
手臂是清凉的感觉
后背脊柱是火热的
腿上没出感觉呢
大概站了一个月
发现时间不够用
要是加到2个小时4个小时更没时间了
只好放弃了
后来去学跆拳道几个月
发现这不是我的追求
还是偏爱国术  
  然后在太极和易筋经中纠结
最后选了易筋经
据说效果非凡
再准备向楼主学点武术
楼主说的学武是为了更好融入生活
我非常赞同喜欢
带着一身功夫从市井飘过
天下岂有我惧哉  
  自学未必不能成才,道理就在那里,虽有变化却又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深具悟性与恒心,很多东西都可以自学的。世界一流大师,也不是一定都是名校出生的,有些可能还没读过什么书呢。
  回复第134楼(作者:@谢冲 于
21:09:00.0)  @lzwho
23:39:00  所以,楼主把传统武术等同于禅修等,呵呵,只……  ==========  庄子有言:道在屎尿中,为什么武中无道呢?  通过楼主的帖子,从侧面了解了你的文化程度。  但是,通过你的文字,让我发现你很有修养,这应该是你所练功法的缘故吧?  我信你讲的。  
  顶 好帖 !!!  
  顶 好帖 !!!  
  梦入神机,我看过他的两篇小说,感觉他是个修行人,或者是修行武道的!很是佩服王超的步步生莲!  
  @2-2-10 9:02:00  我认为应该先从经络穴位,骨骼关节,肌肉分部这些人体结构先认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您觉得呢?  -----------------------------  武术研究的是东方人体学,习武到一定程度就得学习传统文化,这需要一个明白的老师来领着。
  @YY来袭
2:56:00  话说我家老爷子是正宗沙派传人,练了三十多年了,对传统武术感受颇深。老爷子一直反对我学武术,他说过一句话,练武伤人伤己  -----------------------------  如果真是传统武术的话,就不会伤人伤己。  传统武术除了实战性还有很强的养生性,长期蓄养出强健的筋骨和谦和的内心,可以肯定地说非常有益不会“伤己”。而武术有武德的限制,更不会“伤人”。
  马上  
  @长刀落又起
12:42:00  以前站过浑元桩 要能一次八个小时才算小成 当时心急直接从一个小时上手 感觉很好 手臂是清凉的感觉 后背脊柱是火热的 腿上没出感觉呢 大概站了一个月 发现时间不够用 要是加到2个小时4个小时更没时间了 只好放弃了 后来去学跆拳道几个月 发现这不是我的追求 还是偏爱国术  -----------------------------  纠正一个误区,站桩时间不是越长越好。长时间站桩身体容易累,累了就应该停止站桩,因为累就会丢掉要领,而站桩丢一个要领就从“体认”变成“体罚”了。当然,能不累地长时间站桩是深厚功力的体现,但到达高层次时站几分种就够了,因为身体已经极其敏感。  传统武术有时并不是拼命训练就会进步,它还需要一个平静的心态。
  @长刀落又起
12:51:00  呵呵!
  @阿毗达摩
2:25:00  楼主写的好。我很喜欢哦。希望楼主回我。  -----------------------------  多谢支持!
  @cdfm-20 13:13:00  庄子有言:道在屎尿中,为什么武中无道呢?  通过楼主的帖子,从侧面了解了你的文化程度。  但是,通过你的文字,让我发现你很有修养,这应该是你所练功法的缘故吧?  我信你讲的。  -----------------------------  谢谢!
  初学武术时一般都充满疑问,待练习一段时间后感觉“没多大问题了”,而随着修习时间的增加,问题又会慢慢浮出水面。这时往往会让人心烦意乱,甚至放弃,但只要把内心平静,细细品味问题,就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在增长。  修习武术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
  说的对
现在下雨下雾天冷都能成为我不愿起床练的借口
天天斗争啊
刚开始就喜欢
后来好像成了任务
楼主讲讲传统武术练法招式什么的
讲讲自己的经历啊  
  好贴.受教了  
  mark,标记  
  @cdfm-20 13:13:00  回复第134楼(作者:@谢冲 于
21:09:00.0)  @lzwho
23:39:00  所以,楼主把传统武术等同于禅修等,呵呵,只……  ==========  庄子有言:道在屎尿中,为什么武中无道呢?......  -----------------------------  我什么时候说过武中无道?请你把我的发言全部看完再做评论。武中当然有道,但武不等同道。可以以武入道,但武不完全等于道。多说无益,请将所有言论看完再说。同时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大道至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我对楼主对中国武术站桩的否定是持反对意见的,我也摆事实讲道理并结合亲身实践体会以及前人的实践体会来阐述我的观点。也有大量的图片说明,有异议的不妨亲身试试,“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嘛”。楼主说了半天,肯定了中国传统武术,否定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核心:"站桩",我就不知道楼主的对功力锻炼的训练方法是什么?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通过楼主字里行间透露的一点信息,我分析判断是不是类似于八卦掌的基本功趟泥步之类的功力训练?还请楼主明示,不要含含糊糊。还有一点,站桩的稳定与身手的灵活是没有矛盾的,如果出现了矛盾,那只能说明此人功夫练错了。还请诸位先站马步桩或三体式后再行评论,而且想以武入道,站桩是最合适的一个切入点。至于有兄台说浑圆桩,我也曾经试过,当时年少无知,还以为此桩真如大成拳人吹的神乎其神一样,呵呵,经过反复比较,此桩健身身有余,技击不足,想靠此桩站出搏击格斗的功力就很难了。真想站出功力必须站低平马步桩或单重三体式,而且还要切实到位,最好临近低平马步桩或单重三体式的临界状态。当然也有其他的桩法可以锻炼功力,我就不一一而道了。我从小就接受父亲的传统武术训练,而且还在田径队里练过田径,因多种原因只学了点皮毛,但这些可都是通过我亲身体会而出的。武术这东西,可不比读书,不经过亲身体会,不到那层境界,说了也无益。至于佛门禅修,道家丹道的修行更是需要亲身体会。正如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在佛法辩论会对如何证的阿罗汉果的总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相对于佛,道的修行,武术修行要容易体验一些。我与楼主的分歧在于第一:不要把传统武术神秘化,否则传统武术本来就式微了,更不利传统武术的传承。第二,传统武术尤其是三大内家拳的功力训练核心就是站桩,而且是正确的站桩。
  哦,对了,对于“第二,传统武术尤其是三大内家拳的功力训练核心就是站桩,而且是正确的站桩。”改一下,形意拳的核心是这样的。太极与八卦持保守意见。
  其实我当初站浑圆桩的本意就是要体会传说中浑圆的感觉
不是为了技击
我看到别人争论就无所适从  
  很多人都学李小龙啊,不知合理不?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间武术高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