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箭教学设计为什么说借箭不说偷箭

孔明借箭 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孔明借箭 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五年级下册)
&&教材综合:
  1、本课节选自《三国演义》。节选自我国最早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xian4 mi4)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2、本文主要叙述诸葛亮利用江面大雾自曹军「借箭」的经过。
  3、本文刻划人物入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自负与嫉妒,鲁肃的憨厚……无不性格鲜明。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字。
  2.默读课文,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3.写出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和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
  教学难点(nan dian):
  写出孔明(xie chu kong ming)借箭成功的条件。
  学情综合: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先生有过自己阅读较长课文的经历。本篇课文的难点是找出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由于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地表述也可以具体地解说。这就要求先生有很好的综合概括能力,这也是检验先生以往学习成果的好机会。
  教学方法:
  自学 讨论 讲解
  教学理念:
  本课书的教学紧紧环绕课后思考练习展开,放手让先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让先生动笔把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写出来。在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先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准备:
  推荐课外读物
  课时划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四大名著吗?《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知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看里面的一个故事,“用奇谋孔明借箭”。
  【设计意图:激发先生对我国历史名著的关注,兴趣】
  二、扫除障碍,划分层次。
  (一)自学认读课文字词
  1、认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运用识字工具或交流查阅不认识的字词。
  要求:自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知道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读下来就可以了,不用咬文嚼字,明白每个字的意思。
  3、勾出难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检测先生自先生字词的能力,对课文整体感知,锻炼先生总揽大意的能力】
  (二)全班交流 通读全文
  1、由数名先生轮流朗读课文,教师随机校正。
  2、出示生难词句,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读中受感染和教育,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三)划分层次
  1.快速(_kuai su)读一遍,看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2.按照事情(_an4 zhao4 shi4 qing2)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讲草船借箭的起因。
  第二部分(3-7)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第三部分(8)写出了故事的结果。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令先生收集与三国故事、三国人物有关之作品。
(诗、词、曲赋、漫画、计算机游戏、歇后语、谜语、卡通、平剧、歌仔戏等…)
  【设计意图:锻炼先生语言表述能力,先生能够对文章理清脉络为深入理解文章做铺垫,培养先生查阅资料,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先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承学习第28课用奇谋孔明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自主阅读,深入探究
  A.交流搜集资料
  1. 查阅指定收集的数据:
  2. 罗贯中之资料。
  3. 与三国故事、三国人物有关之资料。
  4. 三国演义一书之资料。
  B.指名先生就预习所得说明本文出处源起。
  5. 教师归纳补充。
  6. 指名先生就预习所得说出作者之生平、时代背景、艺术成就。
  7. 教师补充说明
  C.根据旁注讲述全文大意。
  8. 教师朗读课文、先生循声诵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先生充分展示自己成果、才华的深受先生爱慕的环节,通过交流让先生熟知与课文相关的历史知识】
  四、思考、问题讨论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孔明借箭能够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写出来,再与同学交流。(提示:到事情的经过部分去找。一是要找借箭过程中所必需的条件,二是指不可缺少的条件,即没有这个条件借箭的计划就不能成功。)
  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江上有大雾(气象天然条件);鲁肃提供的船队、束草、军士(物质条件);诸葛亮对草船受箭的精心安排;曹军只射箭据敌而不出战船(军事策略条件)。这四条缺少任何一条借箭的计划都不可(de0 ji4 hua4 dou1 bu4 ke3)能成功。
  2、周瑜说:「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就本文所述,孔明有哪些神机妙算?
  【设计意图:这是在先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由表及里进一步懂得、理解孔明借箭得以成功的内在起因。】
  五、综合活动:
  1. 全文归纳整理:
  2. 令先生思考全文脉络并指名先生画出全文结构。
  3. 教师修正补充,提示全文结构。
  4. 内容深究与鉴赏:
  5. 询问先生是否了解课文词句、文义,有疑问则提出。
  6. 令先生讲述全文主旨、各段要旨
  7. 令先生讲述全文风格与特色。
  8. 师修正补充。
  9. 课后问题讨论(ke hou wen ti tao lun)
  a. 请先生回答。
  b. 教师补充。
  c. 形式深究与鉴赏:
  10.指名先生说出本文四位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之性格并指出刻划人物之文句。
  11.指名先生说出本文情节推展之要害文句。
  12.指名先生说出本文修辞。
  13.应用练习:
  14.指导先生应用下列词语练习造句:
  A、怀才不遇 B、失色 C、 半晌 D、神机妙算。
  15.学习效果考查:
  16.令先生报告读后感并将心得记入笔记中。
  17.令先生观察周遭人物并试着以简短话语描述人物性格。
  【设计意图:由理解文章的角度转换到学习文章写作手法的角度,学会刻画不同人物的写作手法,培养准确扑捉文章情节推展之关键文句能力,认识本文修辞】
  六、总结全文
  《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是(_san1 guo2 yan3 yi4 _zhe4 bu4 ming2 zhu4 shi4)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本课所讲述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知识的胸无点墨,思虑谋划的周全缜密。《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深绝妙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去借阅。PPTOK为广大PPT爱好者展示用户上传提供的孔明借箭ppt课件集合大全。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亮青年时耕读于荆州襄阳城郊,地方上称其卧龙,卧龙先生。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223年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为蜀汉皇帝,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最重要的实际领导者。辞世后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Copyright &
PPTOK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1发送验证码
未注册的用户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30天内免登陆
社交账号登陆
绑定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聪明反被聪明误,草船借箭曹操不使用火箭的原因诸葛亮一清二楚
记得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文上讲过《草船借箭》的故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故事。讲的是在赤壁之战前,孙刘打算联手对付曹操。但是周瑜又想顺便除掉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当然这是三国演义里的说法,在三国志中,诸葛亮借箭并不存在,而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孙权。很多人在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想到一个问题,在三国时期火箭早已流行,为什么当时曹操没有令人放火箭呢?如果当时曹操放了火箭,可想而知,诸葛亮那肯定死定了。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第一,火箭的用途,在以前火箭的作用主要是放火,比如烧敌方的粮草,烧对方的军营等等。而草船借箭那天晚上,曹操只是知道对方来袭,并不知道对方船上有可燃烧的稻草人。而且,火箭跟普通的箭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箭头上包裹有油布,而且还要点燃,这样箭的阻力大大增大,根本不可能射穿敌人的铠甲,起不到杀伤人的作用。并且呢,制作火箭是挺麻烦的,很难现做现用。第二,战场环境,要知道当时是晚上,而且当时江面上还起了大雾,这个时候曹操是看不到诸葛亮他们到底来了多少人,来的是什么样的战船,所以用箭,可以说是最佳的选择。另外呢,曹操肯定也知道,在夜晚点火,无疑是告诉敌人自己的准确位置。如果这个时候敌人根据火焰的位置而放箭的话,肯定自己这一方要损失惨重。所以,根据以上来说,曹操应对诸葛亮的这次“偷袭”,而使用箭,是正确而明智的选择,只是他没想到诸葛亮正是利用了曹操的这种明智的心理。谁创造了“草船借箭”:既非诸葛亮也非周瑜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张港
核心提示:中国人有个习惯:好事全是算一个人的。到了《三国演义》,主角成了诸葛亮,聪明全到了孔明一个人身上。《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说,周瑜要杀孔明,命他监造十万支箭,以及孔明立下军令状,利用大雾的机会,逼近曹营,用草船借箭,还跟鲁肃一边借箭一边喝着小酒唠闲嗑。故事生动、好看,但只是故事,并不是真的。
文章摘自《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作者:张港 原题为《广西人民出版社》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一段,是最能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这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可是,真实的草船借箭并不是这样。
《三国志&吴主传》引《魏略》说:&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说的是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带兵南下进攻东吴的濡须(安徽无为东南),孙曹两军隔长江相持了一个多月,也没分出个胜负。这天,亲自坐着条大船来到江面观察曹军的动向,结果挨了一顿猛箭,差点儿把船给弄翻了。曹军集中&火力&,没少用&子弹&,看来是下了狠劲儿。孙权没有借箭的意思,也没说是草船,只是察看敌情。孙权船的一侧中箭太多,有些倾斜,将要翻船。孙权急中生智将船调个头,让另一面也受箭,两面挨打,求个平衡。结果平安无事回到营寨。
《魏略》是魏国郎中鱼豢写的,自己人记自己的事,犯不着往孙权小儿脸上搽胭粉。此事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孙权没有想到借箭,但将船换一面受箭,说明孙仲谋脑瓜好使,这事本身也挺有意思。
到了宋元话本《三国志平话》,变成了另一个人。&周瑜用帐幕(遮住)船只,曹操一发箭,周瑜船射了左面,令扮棹人回船,却射右面。移时箭满于船。周瑜回,约得数百万支箭。周瑜喜道:&谢丞相箭。&曹公听得大怒。&
这时,也看不出周瑜是借箭,只是得了便宜卖了乖,气一下曹操。说&约得数百万支箭&,这已经是小说家的夸张,一个人射出十支箭,就需要有十万人同时开弓,还得除去射到水里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有个习惯:好事全是算一个人的。到了《三国演义》,主角成了诸葛亮,聪明全到了孔明一个人身上。《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说,周瑜要杀孔明,命他监造十万支箭,以及孔明立下军令状,利用大雾的机会,逼近曹营,用草船借箭,还跟鲁肃一边借箭一边喝着小酒唠闲嗑。故事生动、好看,但只是故事,并不是真的。
现在小学课本也有了《草船借箭》。从娃娃抓起,草船借箭的主人是诸葛亮,已经难以更改。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石立]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奇谋孔明借箭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