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好事读书对联,还是读书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阅读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季羡林
  ①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活:“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②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③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④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⑤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   ⑥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种: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⑦但是,话又说了回来,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读书的知识分子,古代通称之为“秀才”,常常成为取笑的对象,比如说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话不无道理。在古代——请注意,我说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几乎都是不识字的地痞流氓,中国历史上两个“马上皇帝”,开国“英主”,刘邦和朱元璋,都属此类。诗人只有慨叹“可惜刘项不读书”。“秀才”最多也只有成为这一批地痞流氓的“帮忙”或者“帮闲”,帮不上的,就只好慨叹“儒冠多误身”了。   ⑧但是,话还要再说回来,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这一批地痞流氓,还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这一批“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的“高祖”“太祖”之类,除了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之外,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供今天搞旅游的人赚钱而已。他们对我们国家竞无贡献可言。   ⑨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1.选文第⑤段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阐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为什么认为“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分析第⑦、第⑧两段的论证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说刘邦、朱元璋是“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请针对这种说法,谈谈你的看法。(5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智慧的积累越来越多。②智慧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 2.人类智慧的传承主要靠书籍,人类进步要读书,所以“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3.作者首先认为“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不无道理;接下来列举刘邦和朱元璋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通过一个设问,得出不读书的人是不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结论。 4.示例一: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刘邦、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但他们也成为一代开国君主,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示例二:刘邦、朱元璋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他们能够重用渎书人,利用读书人的智慧打江山和坐江山,所以这种说法并不合适。(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理解列表
来源:学年山东胶南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检测12语文试卷(解析版)(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让自己成为平民英雄 李树杰 ①人民论坛专栏8月16日刊文.称赞济南特大暴雨中涌现出来的那些平民英雄.他们奋不顾身.急人之难.帮助他人脱离险境的故事.读来令人感动.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平民英雄还有很多很多.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这样的平民英雄. ②比如.36岁的重庆汉子刘太权.8月2日.钱塘江大潮瞬间淹没了30多名在江堤丁字坝游玩的人.刘太权在大潮中救起了四个素不相识的人.其中两个孩子.两个大人.而自己15岁的儿子却被大潮吞噬. ③ 从人的本能来说.面对危险.首先想到的是拯救自己的亲人,面对死亡威胁.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逃生.当灾难来临之时.刘太权也想到了自己儿子的安危.但他更不忍心看着眼前的人一个个卷入潮水.正是人类善良的本性.使他们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做出有益于他人的选择. ④他们的行为.也促使我们进行更多的社会思考和自我反省.作家雨果曾说:“天生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 雨果的话不无道理.现在.社会发展了.物质丰富了.生活提高了.我们中有些人善良的本性却在扭曲.丧失.甚至完全泯灭.今年2月.一位名叫刘明明的辽宁民工在暴风雪中遭遇车祸.造成多处骨折.同行者为救他性命.曾12次向人下跪.却屡遭他人冷遇. ⑤ 就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道德上都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我们尽管不会去做伤天害理的恶事坏事.但面对周围需要帮助.也能帮助的人和事.会不会伸出温暖的双手?是不是常常报以更多的麻木和冷漠?面对一些不良风气.我们都甚为不满.时常抱怨.可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我们不能从自己做起.该抱怨.该指责的.恐怕正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⑥ 现代文明社会.不仅是物质丰富.还应是精神文明同步增长的社会.是人性.人情受到尊重和重视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行政力量主导.更需要公民精神的自我完善.每个人都能心存善良.心存敬畏.心存感激.心存关爱.我们的世界才会真正充满爱.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文明和谐. 1. 第②段举刘太权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 2. 阅读选文④⑤段.分别概括这两段所论述的内容. 第④段: 第⑤段: 3.分析选文的论证过程和方法.完成下面填空. 文章以 作为引论.主要通过 .层层推进.论述了 与造就“平民英雄 的社会诉求.
来源:2013届山东胶南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检测12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①2010年.国家住建部曾对全国351个城市进行调研.发现年的3年间.62%的城市都发生过内涝事件.逢大雨必涝.已成为大城市的通病.②追根溯源.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峰期.原来的农田.水塘和湿地大量减少.地表“硬质化 --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满街都是水泥路面.这些都是无法自然渗水的.城市的公园.绿地又不够.导致90%的雨水进入排水系统.使其难堪重负.一旦城市遭到暴雨袭击.突然增多的雨水无处泄洪.于是.道路变成了“河流 .广场变成了“湖海 .低洼区域也成了一片泽国.③路面不透水.使得降雨时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完全被阻,雨水在地面汇集.引起交通阻塞.加重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雨水从地面流走或被蒸发.使得城市灰尘污染加重.④ 还有.硬路面吸收.储存并反射太阳热量.可使地面温度升高.增加城市夏季的炎热.加大为降温付出的能源消耗.此外.硬路面还会引起诸多环境和生态负效应.如使路面的空气交换和空气湿度减低.与日益加重的空气污染相结合.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植物和动物组成的地面生态系统和生物活动--⑤“硬化 路面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部分雨水资源未经利用就通过污水排水管网白白放掉了.实在可惜.⑥我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水利部预测.2030年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有1750立方米.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成了我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把雨水尽量利用起来.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最好办法.[小题1] 第②段中的两个划线词语有什么作用?[小题2]选文第②段主要说明的是 .第③-⑤段则是 .[小题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透水路面比硬化路面所具有的优点.[材料]德国在自行车存放地和停车场的地面.选择有孔的混凝土砖.并在砖孔中用土填充.便于杂草生长.从而使地面的40%具有绿化功能,在居民区.公园和街头广场这些地方.选用实心砖铺路.但砖与砖之间会留出空隙.空隙中留有泥土.天然的草可在此处生长.这样地面可形成35%的绿化面积,城市街道的主要路面则用有孔砖加碎石来铺设.这种地面不生杂草.但可使雨水顺利渗透.其地面的热反射也大大低于全硬化地面.答:
来源: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小石潭记》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不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文题:钴鉧潭记.作者:柳宗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啮其涯 (2)以予之亟游也 (3)芟山而更居 (4)气之迥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译文: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 3.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中的作品.试比较它们的异同. 答:
来源:2013届山东胶南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检测12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中 国 铁周海亮①炉火熊熊.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点水.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的瞬间如烟花般迸散绽放.②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痛苦.③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④小铁匠没有搭话.⑤因为这把刀?老铁匠问他.⑥小铁匠只好点点头.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⑦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⑧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⑨你觉得能逃出去吗?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⑩那也不打了!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大不了是一死.(11)不打?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铁.用力按到砧上.儿啊.开锤!(12)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他盯着刀.问老铁匠.全是铁的?老铁匠说.当然.小野再问.如何?老铁匠说.可试.小野就抽出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 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13)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想不到老铁匠却退后一步.说.刀暂时不能拿走.刀柄上还没有刻字.(14)刻字?(15)这是规矩.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如果你信得过我.后天过来取刀.(16)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然后点点头.他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17)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能办到吧?(18)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19)别耍花样啊!(20)放心.(21)后天我来取刀!(22)请!(23)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起.逼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当然没有人说.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们正在村后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位强壮的铁匠. (24)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散而逃.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嗒嗒 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25)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爹告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26)再后来.日本人投降了.(27)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人们在听到一声闷响后爬起来看.就惊呆了.(28)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29)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30)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一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的光泽.(31)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32)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军刀.(33)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小题1] 阅读1-23段.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小题2]阅读27-33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要以描写断墙里的白色骨架作为故事的结尾?[小题3]小野试刀的当天夜里.在老铁匠和小铁匠之间一定会有一个故事.或者精彩的对话.作者省略了.请你展开想象.补述出来.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 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 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 .--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1)文段写了哪些长妈妈懂得的许多“我所不耐烦 的规矩? (2)找出选文第三段中对长妈妈的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3)橘子为什么称“福橘 ? (4)“伟大的神力 是什么意思?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纵观古今、横览中外,称赞读书的和,比比皆是。西汉名相陈平忍辱苦读诗书,学成之后,辅佐刘邦,最终成就一番霸业;清朝初期万斯同闭门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史学家;马克思花了40多年,了1500多种书籍,写出了伟大的科学著作《资本论》。由此可见,读书是一件好事。而中国出版第一人张元济先生晚年写了一幅对联: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从此联可以看出,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季羡林先生,也曾撰文,写道: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一句简单朴素的话,道出了无穷的道理。
为什么读书是天下第一件好事呢?
培根曾讲过:“读史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读书的好处,还有很多。只要你认真去读,就可以真正感受到读书的好处。有人讲,书中自有黄金屋,非读之,怎能住其所、居其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非读之,怎能观其貌、赏其容?豪宅之奢逸、美女之妖娆,如此读书,未免功利色彩太浓。然而,避开读书的功利因素,我想它还应有其他几点好处:一是益知增见,开阔眼界;二是培养情趣,改变气质;三是修身养性,平衡心态。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而富兰克林对读书的看法是:“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短暂,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事都亲身感受一下,什么地方都去走一走。而读书,就是我们将古今中外优秀人士的经验、智慧转化为的经验和智慧的过程。当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问群臣:“天下何物最益人智?”对曰:“其惟书乎!”,于是下令求书天下。
读书可以培养情趣,改变气质,这也是为无数人所证实的。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确实,读书可以潜移默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讲着,我们的答着。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放在这里也是适用的吧。
而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平衡心态,那就更不用多说了。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经常读书用脑的人,他的脑力衰退比一般人要慢得多。所以古人说:“养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而孟德斯鸠认为:“喜欢读书,就等于把中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然而,这天下第一好事,做起来似乎有点难。
为了解干部读书现状,人民论坛杂志社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党政干部读书的愿望强烈,但由于忙、应酬多等原因,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小时,27.6%为3—6小时。这样的结果,在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安徽崛起,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背景之下,是不容乐观的。们,哪怕工作再忙,应酬再多,给自己多留一些读书时间。“沐浴花香、阅读”,让我们与书交朋友,在快乐中读书吧。首发散文网: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07-1307-1307-1307-1307-1307-1307-12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sanwen.net季羡林: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读书频道--深圳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
季羡林: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2007年 11月 10日 13:20    深圳新闻网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总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克隆”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惊。有的人竟忧心忡忡,不知这种技术发展伊于胡底。信耶稣教的人担心将来一旦“克隆”出来了人,他们的上帝将向何处躲藏。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田小静
1        
- 【】-【】-
【本期书榜】
【往期书榜】
【本期书榜】
【往期书榜】
【网上评书】
【网上荐书】
《山楂树之恋》
看到结局,所有中国人掩面而泣.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会等你一辈子
·《惶然录》
·《山楂树之恋》
·《邮差》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网上换书】
经营许可证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Copyright(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 (鸣谢网络)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劝学的文字不可胜数。荀子的《劝学篇”》、韩愈的《师说》成了经典的中学教材,而赵恒(968——1022)的《劝学文》“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锺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及《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流传甚广,受到嘲弄和批判。汉代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晋代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则从另一角度赞颂读书。
众多名人还以诗歌的形式劝学。代“”代孟郊“”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诗歌励志抒情写读书,更不胜枚举。著名的如唐代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代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清代孙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宋代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代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代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代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代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读书成人还须传家,“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可谓阅尽人间无数后的金玉良言,原是姚文田自题书房之作。姚文田(1758—1827)字秋农,号梅漪,归安(浙江吴兴)人。清代嘉庆4年(1799)己未科进士第1名,世称文状元,道光年间官至礼部尚书。
此联一经问世,便倍受推崇,不胫而走。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将该联题于浙江南浔张颂贤的宅第。张颂贤富甲一方,其孙张静江被孙中山称为“革命圣人”,曾题写一副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相赠。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出版《四部丛刊》的张元济先生酷爱此联而书写,时人误以为是他原作。安徽绩溪胡氏将其作为治家格言,祠堂楹联。吴江震泽的文昌阁,其楹联也与此类同。近年来,全国各地兴建的学校、图书馆,更是屡屡用作楹联。如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将自己的座右铭“回报!”定为该校的校训,校训还配有上下联,即“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田宽地莫若宽厚待人。”则说得更加直白。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信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季羡林: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克隆”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惊。有的人竟忧心忡忡,不知这种技术发展“伊于胡底” 。信耶稣教的人担心将来一旦“克隆”出来了人,他们的上帝将向何处躲藏。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但是,话又说了回来,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读书的知识分子,古代通称之为“秀才”,常常成为取笑的对象,比如说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取笑秀才的无能。这话不无道理。在古代——请注意,我说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几乎都是不识字的痞子流氓,中国历史上两个马上皇帝,开国“英主”,刘邦和朱元璋,都属此类。诗人只有慨叹“刘项原来不读书”。“秀才”最多也只有成为这一批地痞流氓的“帮忙”或者“帮闲”,帮不上的,就只好慨叹“儒冠多误身”了。但是,话还要再说回来,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这一批地痞流氓,还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这一批“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的“高祖”“太祖”之类,除了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之外,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供今天搞旅游的人赚钱而已。他们对我们国家竟无贡献可言。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日摘自《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4月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114785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8970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