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讲的酒的那一节 snwww.ifeng.comm

于丹被打遭哄引发热议 网友:“心灵鸡汤”惹人反感
来源:扬子晚报
于丹频频惹争议
于丹在北大发言被呛离场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关于学术明星与传统文化、道德建设与文化涵养的大讨论。
学者观点不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狂热地捧一个人和粗暴地轰一个人一样,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
新农学派联合创始人马达飞认为:其实所谓文化,贵在&兼容并包&。李泽厚曾说:&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于丹北大遭轰只能说,文化复兴,文人素质,还需假以时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郑成新认为,北大学子一般绝对不会无端地对一位大师无理的;如果大师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纯学子的洗礼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太顺当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时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时分。我们恰恰要为北大学子的举动喝彩。
微博发声种种
网友@Warrenwei认为于丹不谈制度只讲道德。道德的确说得很好,和我们80后的教科书上说的基本一样。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大家发现很多时候教科书骗了我们。所以不喜欢也很正常。
网友魏开忠:北大已经斯文不在。于丹固然浅薄,但来者是客,北大人文百年,至今居然不懂起码的尊重,令人不安。
网友@SummerBlossom认为,于丹以娱乐明星的包装兜售披着文化外衣的&心灵鸡汤&,的确让人反感。
网友@喑篱认为,北大精神不是哈腰被妥协,而是不苟同。正因此种精神的倒退,如今的北大常成千夫所指。
网友雁门愚人:在网上看到题为&于丹北大谈昆曲被轰下台观众称其亵渎艺术&,觉得此举虽有些过分,却也是&得体&的表达,因为我也早觉得于丹该醒醒了。年初她在央视讲古诗词,就那么忸怩作态,晦涩难懂。演艺界的丹丹都懂得急流勇退,愿教育界的丹丹也能知趣收手,别让此&不得体&的一幕再上演了。该干嘛干嘛去吧!
一次次的争议事件 
●2010年,于丹的新书《于丹〈庄子〉心得》3月3日在北京首发,当天就售出1.5万册。但是同时,反对她的声音也很强烈,3月3日她在签售新书当天就遭遇到一位男子现场抗议。随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10名博士联名,称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甚至要求她从《百家讲坛》下课,并向观众道歉。
●2010年,于丹有望代替余秋雨入主青歌赛的消息一经在网络上传播,便引起网友们的强烈反馈。网友&飞翔的梧桐子&发帖说道:&这个综合素质评委的位置不好坐的。余秋雨已经把这个评委弄成了典范,下一届无论换谁来,都会被人拿来和余秋雨相比。但是目前中国,在博学+口才+名气+威信上,综合起来能和余秋雨媲美的学者,我看恐怕除了于丹莫出其右者。&但也有网友旗帜鲜明地举了反对牌:&于丹文化底子跟别的百家讲坛老师比,薄的太多,百家讲坛中硬伤一堆,自己先补补课。事实上,真正做学问的人是不会来当评委的,只有那些浮华的所谓文人热衷于这类活动。&而网络上诸如此类的&丹蜜&和&丹黑&的针锋相对屡见不鲜。
●2012年5月,《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根据于丹在央视三套《丹韵词音》节目的讲稿整理出书,内容延续了于丹一贯的通俗易懂、风趣抒情,以妙语连珠激起读者共鸣。于丹讲述的&古典&不是最准确的,细节阐释上甚至存在不少争议之处,依旧是对&古典中国&进行了简单化的过滤与温情化的处理。不过,比起唤醒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都不那么重要。
●2012年6月,有人在中国作家协会公布的2012年拟发展会员的公示名单中,发现了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于丹的名字,由此引发了争议。有人质疑,于丹是学术明星不能算作家。中国作协新闻发言人陈崎嵘回应称于丹完全符合加入作协的条件。于丹本人的解释是为了更好地维权:&过去我出书后,涉及维权方面的事情,一般都是新闻出版总署在和我联系,我就以为我是归这个系统管。后来有一次在做文化活动,正好见到中国作协的人,对方说&对啊,你应该加入作协的&。然后我就给作协提供了材料。&
好一场&游园惊梦&
于丹北大一游,换来的却是噩梦般的&游园惊梦&,却不知,惊的是北大?还是于丹?
对于&电视学术明星&,人们有着暧昧难清、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感受。易中天教授曾经在一次讲座中调侃,有些人之所以送他一顶&学术超男&的高帽,并不是恭维他学术做得好,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隐喻他也会像&超男&、&快女&一样,蹦跶不了几天。
易中天也好,于丹也罢,&电视学术明星&早已从学术的&冷板凳&中解脱出来,进入大众传媒这一热门行当,&将大学讲堂搬到荧屏上&,以通俗的语言进行经验型知识的传授,缩短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的连接距离。只不过,当学术遭遇收视率,当悬念制造成为惯用伎俩,当背后的利益链条若隐若现,&电视学术明星&也不可避免地遭遇老百姓的&口水&&&&常识错误也好,语出惊人也罢,商业化和娱乐化成为两根最大的&软肋&。
其实,早在2007年,于丹就以1060万的版税收入,荣登&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位。公众的纠结点,显然在于担心&电视学术明星&在商业浪潮中迷失主体性,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为了推销新书,于丹使出了浑身解数。不论是上杂志封面,还是在知名网站上点评高考作文并向考生送祝福,抑或是在多个城市开讲座,她总是千方百计地迎合着潜在的消费者。学者身份和角色扮演的错位,公共形象受到质疑,才是于丹备受争议的关键。
曲意迎合也好,&互搭梯子&也罢,即使能牟取暂时的利益,也对长远发展不利。一心钻到&钱眼&的学者,必然会成为知识的&特洛伊木马&,造成公共文化生态的恶化。 杨朝清
[责任编辑:项国托]
相关新闻: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性福潜规则:少妇的招数
读书名博: |
&&&&&&&&&& |
一周图书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于丹式解读有多少营养?
日 05:32来源:
于丹式解读有多少营养?6年前,当于丹讲《论语》走红之际,我即封她为“文化奶妈”。几年下来,于丹涉及的领域以360度展开,从庄子道教昆曲一直感悟到生活,哺育出更多依赖其乳汁的“文化婴儿”,一些人仿佛重回无知的童年,奶妈喂养什么,就可劲儿吸收什么。于丹在春节里讲诗词,所讲内容还将在下月付梓出版,据说征订数逾200万册。她自称“选择了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唤醒我们对于意象的记忆”。把诗词归为“意象”,听起来很有感觉,可惜的是,她又一次露出知识贫乏的本色。已故古典文学学者顾随,早就提出诗歌的“知、觉、情”三性,其高足叶嘉莹特别强调“感发”的力量,当代诗人流沙河提出诗歌的“情、智、象”“三柱论”。殊途同归,他们揭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核心问题,优秀诗歌作品都是情感、想象力以及认知诸因素的合成品。故此,“意象”只是诗歌的一种构成元素,并不能用来指代整个诗歌。于丹的讲座还是“论语心得”那一路,任性而为,将庞杂的心得流塞给痴迷的观众。有一节讲“夕阳斜阳”,一个本可以勾起人们无穷遐想的主题,她却径直奔向“心灵鸡汤”:“一天的日子也有它的边界,走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是一天时光走到边界之上,马上要坠入茫茫黑夜,但是这一瞬间我们还抓得住。这一刻,人心百转千回。其实,归来是一种永恒的心愿,我们一次一次地出发,就是为了一次一次地归来。”突如其来的议论,让人措手不及:这还是古人的心思吗?于丹有能力营造一个迷幻般的气场,令听众走出固执的小我,融入特别易感的群体之中,沉醉于一种絮絮叨叨的话语所产生的催眠效果里。她当然可以为自己所具有的能量而自豪,名利双收。否定一个众人喜欢的偶像是要冒风险的,粉丝们取消关注之类的惩罚都还是次要的,挫折感来自于,你即使能激起一丝涟漪,终归无损于别人的光辉。他们具有非同寻常的免疫力,而且会把批评看作出于嫉妒的攻击。但听于丹讲古诗词,那宛如白开水一般倾泻而出的话语,的确让人难受。几乎无人怀疑,唐诗和宋词是镶在中华文化上的明珠,二者连用所构成的词组,成为我们所仰慕的中华文明的完美指代。可以说,每个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它的血液,那些美妙的汉字所开拓出的人生心境汇聚一起,浇灌代代中国人的心田。这种生生不息的文化和情感基因,使我们彼此相认、相容、相爱。吟诵唐诗宋词,就是无形中完成中国化的过程。领略古人的感情、感觉和思绪,那些美妙的意象在我们心里营造出一个澄澈明媚的世界,正是这个文字世界维系着中华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可以说,读古典诗词是一个心动的过程,需要凝神静思,于吟诵玩味中感知真义。慢下来,再慢一点。“体会得深,而且说得出来。”学者张中行极为欣赏顾随的古典诗词讲解,但他对泛滥的“解析”之类做法持怀疑态度,“话不少,都是在浮面上滑来滑去。”他认为欣赏“主要靠自己的眼力深入体会”。不知从何时起,也许就是从贵州人民出版社那套《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开始,出版者花样翻新地制作了一茬茬喂养式古典文学读物,对古诗文一一翻译、释义,把需要付出努力的文学欣赏与理解活动,降格为直截了当的针管注射,古文里微妙的意味和趣味一律简化为意义。与此同时,萌动着一股个性诗意解读暗潮,几位流行作家,从诗经唐诗宋词到纳兰性德、仓央嘉措,一一殷勤把玩,分泌出契合时尚需要的情调,这些矫情做作的小资趣味,用别人的字句浇心中块垒,肆意发挥,罔顾文本本义,任其模糊变质。若要真正了解古典诗词,选对老师非常重要,好在我们从来不缺好老师。在顾随、叶嘉莹、周振甫之外,还可以读读扬之水的《诗经别裁》,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系列。新近出版的《流沙河诗话》可谓别开生面,作者尝试揭示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在秘密,提出了一系列颇值回味的观点。“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诗词品赏者,很多时候怀着这样羞涩的心情,步入幽微美妙的意境,那些经由咀嚼而生出意思来的句子,好似一个个熟悉的乡人一股脑儿涌现出来,等待我们去辨认,此时,你得小心,恭敬,期盼,而不是咧开嘴肆无忌惮地喧闹。老愚/文几位流行作家,从诗经唐诗宋词到纳兰性德、仓央嘉措,一一殷勤把玩,分泌出契合时尚需要的情调,这些矫情做作的小资趣味,用别人的字句浇心中块垒,肆意发挥,罔顾文本本义,任其模糊变质。·看风的人·《流沙河诗话》流沙河著,新星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老愚 秦人,复旦毕业,《新周刊》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正午的秘密》、《在和风中假寐》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时尚博主: |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于丹西北大学说中国智慧 学子簇拥席地听讲
原标题:于丹西北大学说中国智慧 学子簇拥席地听讲
学子席地而坐听于丹解读中国智慧西部网讯 (记者 欧阳 校园记者 刘颖婕 闫潇)12月18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来到西北大学,与学子们零距离交流,畅谈中国智慧。只能容纳三四百观众的西北大学大礼堂,挤满千余名慕名而来的学子。由于场地限制,很多被拦在礼堂门外的学生,爬上窗户,想一睹于丹风采。于丹走上台之后,看到很多学子被“拒之门外”于心不忍,便和现场工作人员沟通“天气这么冷,在外面的孩子容易冻着,让他们站在过道和舞台周围,可以吗?”进过协调,工作人员把桌椅撤到台下,近百名学子走上舞台,围着于丹席地而坐,听她解读中国智慧。西北大学物理系的一位同学与记者交流的时候说,于丹这么为学生着想,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有可能是对“北大被轰事件”的一种“挽回”,但是对于想听讲座的学生来说,这些都无所谓,能进来才是重点。很多同学也表示,于丹亲切不做作,讲故事有感染力,很喜欢她这样的老师,但不会过于崇拜和狂热追求。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于丹被轰下台 于丹被捧又被哄在折射什么?
原标题:于丹被轰下台 于丹被捧又被哄在折射什么?
文/王传言昨天晚上,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里上演了一场大师云集的昆曲盛宴,厅堂版《牡丹亭》的出品方皇家粮仓邀请了张继青、汪世瑜、石小梅等昆曲大家到场。精湛演出获得了观众持久的掌声,但演出结束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插曲。主办方皇家粮仓邀请北师大教授于丹上台做最后总结发言,却遭遇现场许多观众高呼“下去、下去”的质疑,于丹不得已尴尬离场。( 11月18日中广网)于丹被轰下台,黯然离场的现状没有真实看到。但是,作为北大讲坛上的任何一名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即她应该有发言的权利,如果连发言的权利都被剥夺的话,真的是说明,被轰下台的不是于丹,而是北大的学生。其实,从于丹的迅速蹿红到今天被轰下台,捧红她的人是谁,轰下她的人又是谁,在这样的环境中体验人生的交替到底应该感受到些什么呢?其实,在这之前,对于于丹被轰下台有几个问题急需要澄清。问题之一:于丹有资格谈论昆曲吗?其实,这应该从于丹有资格谈论《论语》谈起。于丹,原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人物。如她这样的人在中国可谓不计其数,而《论语》作为圣贤书,原本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但是,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观点,任何人都有资格谈论《论语》,那叫做“诗无达诂”。可见,于丹是有资格谈论《论语》的,同样,她也是有资格谈论昆曲的。但是,懂不不懂要有一个界限,不能说,“学术明星”一旦成名之后就可以谈论任何事情,成为公众的向导,这明显是错误的。可以说,于丹是有资格谈论昆曲的,但是不能想谈论什么就谈论什么,更不能自以为是地谈论。因为任何人的知识存量都是有限的,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在山东大学演讲的时候,曾经被称之为“一问三不知”。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的知名度和研究领域的权威性。然而,诸如于丹这样的“学术明星”却是从解读《论语》开始的,可谓靠《论语》起家,但是,不能够任何领域都涉及,更不能在任何领域都希望树立自己的权威,代表大多数的观点,在昆曲上尤其如此。问题之二:学生有权利将于丹轰下台吗?在这件事情中,很多人为学生的行为喝彩。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既然站在讲坛上,那就是一个人的角色,无论其观点正确还是错误。学生们都可以反驳,甚至唇枪舌战都是可以的,这都是在理论争吵的范围之内,未可厚非。然而,如果学生将演讲者或者嘉宾轰下台,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有理由可以阐述自己的理由,有事实可以讲述自己的事实。但是,不能如此不尊重演讲者的付出,无论这种付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学生认为其讲述的内容狗屁不是,也可以当面骂娘,这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赶下台的做法直接让人联想到文革时代的武斗场面,这种思维根深蒂固。不久前,司马南在海南大学演讲的时候被扔鞋子。这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但是扔鞋子和轰下台都是不文明和不成熟的表现,也是没有素质和修养的表现。作为北京大学的学生应该有着对于事物本身的评判眼光,不能够陷入集体主义的情绪中成为一个乌合之众的成员。所以,将于丹轰下台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是鼓励暴力的方式,也是对于浮躁社会的我们雪上加霜的形式。当于丹总结完,可以与其辩论,争出一个高低来,才是真的学子水品,其他的方式不仅不可取,反而是一种文革式的余孽,蠢蠢欲动。问题三:为什么红起来的是于丹?百家讲坛捧红了于丹,也捧红了几个快节奏中的“学术明星”,他们是快餐式的,“心灵鸡汤”式的。然而,人一旦成为明星之后,往往开始推断其背后的背景和后台,这是国人的惯常思维模式。于丹的父亲于廉是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曾任万里的秘书,中国书局副总经理。这也成为人们广为猜疑的地方,但是,于丹的红,到底是有没有其父亲的关系呢?自然是摆脱不了干系的,而且很多书籍都是从中华书局出版的,这就更增加了公共猜疑的成分。其实,于丹在成名之前,基本上无人知道。然而,他的上升速度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这固然离不开其父亲的荫蔽。当然也有着我们整个社会自身的因素,那就是浮躁的气氛造就了于丹,只要你敢上台,只要你敢讲出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理想社会,尤其伟大的理想和抱负,但这样的讲述却完全不能触及现实的矛盾。于是,你就成功了。而于丹的《论语心得》正好是一剂“心灵鸡汤”,在国人的现实伤痛上轻轻揉搓一番,当时感觉很美好,瞬间就会变得麻木。于丹的《论语心得》似乎更希望现实中的人们将自己的心理放宽,而不去触及制度的变迁和现实的矛盾,只是在自己建立的理想国中徘徊。对于未来的畅想固然美好,但是,现实的困境却无法逾越。这正是于丹式安慰国人的方式所以成功的秘诀,先给你吃一剂迷魂药,犹如一颗鸦片,享受着暂时的快感,伤病却永远不会接触。而她趁机却能获得商业的收益,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问题四:于丹被捧又被哄在折射什么?于丹的遭遇,不难想到不久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这无疑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骗子在骗中国人而已。加藤嘉一的学历是假的,我们事后才知道,即使知道了,北大还是照样录取。于丹能够解读《论语》,任何人都能解读《论语》,唯独是她成为了我们的“学术超女”,在我们眼前招摇撞骗。这不能说明别的,只能说明我们精神世界的极度空虚和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暂时寄托。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中没有任何寄托的时候,尽管物质会变得丰腴,但是这种空虚会让我们造神,并且能够将这种希望寄托于一个人的身上,比如对于刘翔的期待,比如对于莫言的期待,我们期待刘翔能够获得110米栏的冠军,也希望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们并不能代表我们。即使他们获得了,我们还需要过平常人的生活,并不能够由于他们的获得而改变我们的时世界。于是,在这样的境况下,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帮助我们什么,那些不痛不痒的偶像便被制造出来,成为个人崇拜的工具,我们曾经受到过个人崇拜的伤痕无限,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够牢记着其中的根源是什么。于丹被捧红的是我们自己,于丹被轰下台的也是我们自己。人们只有在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时候才能将这样的希望寄托于别人的身上,这本身展示和折射的乃是我们的“心理阳痿”,不仅文化上不自信,在生活上也不自信,而这种心态也成就了我们周围浮躁的社会环境,没有人能够静下来做点事情,因为一旦静下来就会被遗忘,于是,只能陷入拼命制造偶像的过程中去不能自拔。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于丹:我和老公家庭不一样 门当户对才幸福吗
来源:凤凰网时尚
导语:近日,热播的电视剧《门第》探讨了两个家族的婚姻观&&总古至今都在争论不休的&门当户对&话题,对于这样的话题国学大师于丹也参与其中,她说自己与老公就不属于人们眼中的&门当户对&,但恰好达到互补。
调查加载...
事件还原:于丹称与老公家庭不一样,但恰好达到对称和互补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门第》探讨了两个家族的婚姻观&&总古至今都在争论不休的&门当户对&话题,对于这样的话题国学大师于丹也参与其中,对于年轻人困惑的&门第&观念,于丹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我不赞成挑门第,但要挑两个人价值观的默契,而价值观是可以在天的教育中形成的,价值观比门当户对更重要。因为每个人不是圈养在家里的,你们要走进社会,要去工作。&
于丹以自己为例,&我和我老公两个家庭环境就特别不一样。&于丹父亲是一个知识分子,多年来从事文史研究工作,从小背着古诗词长大的她备受呵护,&而我公公是一个普通工人,家里有四个儿子,可以说过着特别粗糙的生活,我老公在家里排行老大,他习惯性地愿意承担责任,我和老公的婚姻虽然不门当户对,但是恰好达到了对称和互补,融入对方的圈子。&
专家解读:门当户对最常见但婚姻更需经营
老丑:凤凰时尚特邀情感专家,被广大读者称之为&80后大众男闺蜜&。著作畅销书《每个人的爱情都有问题》。
不管这社会多开放,爱情观多么复杂多变,门当户对的爱情还是最常见的。
就像是初中物理我们学过,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是平衡的两种状态,前一种灰姑娘嫁给王子就是不稳定平衡状态,就像是一根筷子牵强地立在桌子上,稍微有外力,就会让筷子倒下去;而门当户对,外界的阻力则会小很多,或者说是情侣间足以对抗这种阻力,所以自然会很稳定,也很常见。
然而,婚姻除了寻找,更主要的还是靠经营,如果两个人完全可以对抗这份阻力,有勇气面对并且可以坚持,&门不当户不对&又能有什么关系呢?
加入凤凰时尚微信 参与年终送礼得万元大奖
扫描左侧二维码,加入凤凰时尚微信,免费领取礼品,快来参加!
[责任编辑:高飞]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时尚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时尚",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时尚博主: |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ttp www.ifeng.co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