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伤害自己是忧郁症己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热点词汇: |
教育频道 - 温州网您所在的位置:
您所在的位置:
如果孩子有伤害自己的行为,该怎么办?
来源:新浪育儿
核心提示: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底最柔软、最不能触碰的一块肉。看到自己呵护备至的宝宝用千奇百怪的方式伤害自己,爸爸妈妈一定非常难过,甚至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焦虑。孩子的&自虐&是怎么回事?他们为什么这样折腾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该怎么做呢?
  个案一:一岁孩子,拿头撞墙
  问:罗老师,我家孩子一岁了,现在脾气可大了,玩什么东西我不给他,他就开始自己打自己,拿头碰墙,该怎么办啊?
  这个阶段的宝宝探索欲望特别强烈,什么都想动,什么都想摸。如果总是限制他,他要摸什么你不给他摸,要动什么你不让他动,总违背他的&学习&意愿,孩子一定会想办法、找出口,来宣泄他的不满情绪,比如出现这种拍打自己、撞地碰墙的行为。
  父母应理解孩子,尽量满足他的探索欲望,只要不危险的东西不妨让他碰一碰、玩一玩;实在不能玩的,不妨换一种替代品给他。千万别总是简单粗暴地抢过来。
  另外,如果孩子只是偶然出现一次这样的行为,大人不要着急,不要过度关注。不妨试着让孩子平静下来,用别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就好了,因为如果大人过度关注,可能反而会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孩子会认为,这个行为很有用,能引起爸爸妈妈对我的重视,并且我一做这样的动作,他们就会满足我。
  个案二:一岁四个月,见谁都打
  问:我家男宝一岁四个月,超级好动,属于精力无限型,永远闲不住!他特别喜欢打人,玩兴奋或者发脾气了就见谁都打,我抱着他时他也打我。我虽然也属于脾气比较大的人,可是面对儿子我一般都是先和气地跟他讲道理,但若讲道理没用了我会忍不住发火。孩子的脾气上来了,就会开始撞头。若身边没物体可以撞,他就会趴着撞地!这是什么毛病啊?!太恐怖了!能纠正过来吗?
  我跟这位妈妈沟通过多次。她一直被这两个问题困扰:第一是孩子打人;第二是孩子打完人还不能说,一说就会自虐。
  先说说孩子为什么会打人。这位妈妈承认,她对孩子基本都是散养状态,平时不怎么管他。这意味着孩子得到妈妈的关注很少。那什么时候关注得多呢?他打人的时候。打完人,孩子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比如某样东西或者是大人的关注。而且打了人,妈妈慌忙去给被打的人道歉,那样的场景也让孩子感兴趣,希望下次再看到。可见,孩子能够反复从打人这一行为中获得&好处&。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孩子&淘气&好动,与人有肢体冲突,这是男孩子常见的行为&问题&:一方面是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运动能力和手部动作能力正在发育;二是孩子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高兴或者发脾气都可能用同一种行为表达;三是妈妈如何反馈孩子的打人行为。
  父母如果能够客观看待&打人&现象,冷静处理,不批评,相反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并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以及教会孩子其他的表达方式,那么在孩子出现&打人&行为的早期,就能很快让此行为自动消失。
  恰是这位妈妈的不正确反馈导致了孩子的打人行为,不仅如此,还引起孩子自虐。正如这位妈妈承认的,她脾气大,而且爱跟孩子讲道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并没有发育完善,空讲道理对孩子作用不大,反而会让妈妈自己更起急然后发飙,结果呢,孩子却学会了妈妈暴躁和武力的解决方式。而且,他将这种攻击转向了自己。
  我给这位妈妈的建议是:调整自己的情绪,收敛自己的脾气,给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比如,若孩子看见别的孩子就上去打,那么妈妈代替孩子,去亲亲、抱抱别的孩子,告诉自己的宝贝,打招呼应该是这样的。孩子情绪失控时,接纳他,陪着他,并停止说教。孩子爸最好也能参与到育儿中来,陪孩子做更多体能锻炼,发泄孩子精力。
  我还想着重强调的是:第一,孩子的&问题&基本上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我们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意识到这一点,才是改变的开端。
  第二,就算孩子的问题源自你,也请停止没有用的内疚和自责。要知道,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因为不懂孩子,而使用了错误的沟通方式。所以,尝试去做改变就好。如果你不先宽容自己,接纳你和孩子之间的现状,那么我提再多的建议,也是无用的。
  个案三:四岁孩子,伤害自己
  问:我儿子快四岁了,在跟别的孩子游戏过程中不小心把别人撞到了,那孩子哇哇大哭,老师过来后了解到我孩子不是故意的,也没说什么,那个孩子也没事了。但我儿子却大哭起来,而且还自己掐自己。
  经过了解发现,这个妈妈还有一个小宝宝。在家里,大宝很懂事,因为妈妈常常说,&你长大了,要让着妹妹。&结果就是,原本还是个小孩子的老大,还正需要更多来自父母的关注,希望获得更多的探索机会和自由,但他的这些渴望和需求,都被大人打压下去了。因为父母常跟他说:&你已经长大了,所以&&&
  父母若总对孩子提出高要求、高期待以及频繁指责等,都会让孩子产生挫折、压抑的负面情绪。同时,这个年龄段,孩子正处于&主动对内疚&的心理阶段。正如埃里克森所说,孩子们需要获得&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很显然,这个孩子的自我发展遭遇到了打压,同时他的内心还背负上了&愧疚&的压力。而父母显然没有意识到孩子正在承受的一切,导致孩子的各种情绪得不到释放,可能就会用一些让自己身体承受疼痛的方式来释放压力,排解内心的冲突感。所以,不论是因为忙或小宝的降生忽视了大宝,父母最好做好分工,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毕竟,每个孩子,只有这一次的成长机会。
  最后,父母们需要知道,孩子的&自我伤害&,大都是为了缓解内心的情绪,这和成人的自我伤害是截然不同的。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
  1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探索总是受到阻碍,只好通过这种行为来引发父母关注和妥协。
  2语言表达能力受限或缺乏平等的交流环境,不满情绪受到压抑难以宣泄,通过这种行为来发泄情绪。
  3来自外界或自己的压力让他感到紧张不安或羞愧内疚,通过这种行为来排解和释放。
  虽然孩子偶尔的一些行为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但却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这信号是在警示父母:请反思过往的教养行为,请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请思考如何帮助和引导。
[编辑: 林夕榆] 
关键词:孩子 自己 行为
相关专题:
编辑推荐: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温州网保持中立。
教育,是一项事关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寄托着人民群众“读好书、上好学”的殷切期盼。…
浙ICP备B2- 国新办发函2006.78号
广告热线:2
温州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扫码关注有意思吧微信
欢迎同学们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及链接,媒体、微信请获得授权,联系QQ:。
20:46:35 发布 丨 56974 人浏览
你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我是第一个顶的吗?挺好的&有点意思支持一下
哈哈谢谢~&&你是SF哦~
你的图片很有感觉呢!
谢谢(*^__^*)&嘻嘻……这是我第一次发文章
浏览:24105 / 评论:13
有多少人记得他们,有多少人因为《灌篮高手》拾起了篮球,有多少人因为他们的热血开始接触篮球,又有多少人的童年记忆里有这么一帮为梦想拼搏的人们。
浏览:16951 / 评论:12
有生之年见到如此帅气的文案,我这潦草的一生也是值了……
浏览:45797 / 评论:11
人人都有较真时,继续发扬较真精神,并将我&多看图少说话&的精神发扬到底~ 如果你想有辆车,那么,先想像一下它的样子吧
你需要准备的是~ 那么,开工吧那么多
浏览:22036 / 评论:78
&&&&&&&&&中国足球万岁,国足力压阿根廷!&&mdas
浏览:31174 / 评论:44
2012电影里面疯子查理做的FLASH,让我们见识了原来科学常识也可以这么有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几段有趣的科普FLASH。
浏览:24762 / 评论:27
福建省厦门市
有鸭梨的来此围观 →
本站带宽由
提供,特此鸣谢!
有意思吧版权所有难道怕伤害别人,就要伤害自己吗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难道怕伤害别人,就要伤害自己吗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这句至理名言,她读中学的时候就听过,可真正教她领悟其含义的,却是母亲。  那年,她正读高三。因为学校离家很远,回去一次要折腾不少时间,还得花几十块钱的路费。当时,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她总是一个月才回去一次。就算是清明节这样的小长假,只要没到&探家周&,她都会待在学校,从不例外。  某个周末,班里的同学都回家了。吃了午饭后,她买了一袋瓜子,带着一本厚厚的英语书,走进了空无一人的教室。到了晚上,她把地上的瓜子壳打扫干净后,就直接回了宿舍。  周日下午,学校要求高三学生上自习。所有人都来了,大家安静地上自习。班主任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就让大家停下来,说有事要讲。班主任说:&谁在扫完地之后,在教室里吃瓜子了?&没有人回答,见此情景,她火了,问:&还没有人承认吗?&  她看到了那堆瓜子壳,知道那与自己无关。可她心里还是害怕,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告诉班主任,我周六下午吃了,但已经打扫干净了啊。最后,她去找了班主任,讲明了自己的来意,并坦白,周六那天自己吃过,但已经打扫干净了,今天的事与她无关。  然而,班主任根本没有听她把话说完。当天,班主任在教室里当着所有同学的面说:&我就知道,有些人不自觉。做了就做了,坦白承认也行,还非要找借口。我早就知道是谁,不要以为我看不出来。像这样的人,以后不可能有什么大出息。&  她心里很难过,很委屈,当场就止不住流泪了。那天晚上,她胡思乱想了很多。此后,她对班主任心存芥蒂,不再听班主任的课,班主任在上面讲,她就在下面做自己的事。到了模拟考的时候,她的成绩退步了很多,总分连二本线都不够。  回家时,她没有提考试的事,母亲见她情绪不高,也就没多问。在宁静而安全的氛围里,她抑制不住内心的委屈,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母亲。母亲温和地说:&这不是你的错,你也不需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你用这样的方式对抗,就是在跟自己过不去,就是在堵自己的未来,不值得。世界上的人有很多种,不管遇到哪一种,都要用平和的心去对待。要记住,你永远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让自己不生气。&  这件事引发的后果,以及母亲的这番话,给她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她消除了心里的芥蒂,不是刻意控制自己不生气,而是真的想通了&&没有必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美好的未来浪费在对别人的埋怨和痛恨上。这样的思维方式,后来一直伴随着她,彻底改变了她为人处世的态度。无论对生活还是对工作,她都不会轻易发怒,不会让别人的不足影响自己的进步,也不会让别人的错误成为自己的包袱。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不让自己快乐起来,是人最大的奢望罪过。&  生别人的气,就是在为难自己。面对他人的过错,能够做到心平气和、泰然处之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毕竟,你再怎么生气,再怎么难过,对方也不一定会因为你的愤怒而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即便认识到了,也不一定会立即改正。所以你生气又有何益呢?与其这样折磨自己,不如放宽心,忽略那些扰乱心灵的浮尘。错不在你,你又何苦为难自己?  一则故事讲道:一位高贵的妇人,经常为一些琐碎的事生气。久而久之,她的高贵变成了戾气,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她很苦恼,便去求一位朋友指点迷津。  朋友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接着就把她一个人锁在了房里。妇人气得大骂,可不管她的骂声多高,朋友都不理会。妇人开始哀求,朋友仍是充耳不闻。妇人喊叫得累了,见没什么效用,也便沉默了。  朋友来到门外,问妇人:&你还生气吗?&  妇人高声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怎么会跑到这地方来找罪受。&  &一个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可能心平气和呢?&朋友摇摇头,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朋友又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不生气了,生气也没有办法。&  &你的气并没有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会更加剧烈。&朋友又走开了。  朋友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对他说:&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  &还知道值与不值,可见你心里还有衡量,还有气根。&朋友笑着说。  傍晚,当朋友迎着夕阳站在门外,问她可否还生气时,妇人说道:&什么是气?&  朋友听后,笑着把手里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感激而去。  何谓气?就是别人吐出了,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如果吞下去,就会觉得反胃;如果不在意,它便自动消失。所以,别人的愤怒和过错,统统还给他们,那不属于自己,没必要为那些烦扰身心的事而停留。  每次发脾气之前,冷静地问问自己:&我的生气能改变什么?别人会不会为我的坏脾气埋单?&如果别人不会,那还是收起怒气吧。气大伤身,任何人都不想得到这样的结果。无论什么时候,都尝试用宁静的心去对待一切,烦恼自会远离。&  拿出拒绝的勇气,让你的心智变得自由,让自己先认同自己,让所有的不甘心都烟消云散。不要再让别人的事情折磨你,学会拒绝从当下开始。  擅长心理分析和人格探索,崇尚以简单直白的行为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让更多的人成为交际达人,是他毕生的追求。
关键词:&&&&&&
请选择星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人伤害自己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