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强化措施技术包括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您的位置: &
生物强化技术及其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优质期刊推荐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强化练:专题10&1《生物技术实践》&&&Word版含解析(数理化网)&&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第一部分 专题十 (一)一、选择题1.(2015?江苏,24)右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答案] ABC[解析] 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装置底物的减少,酒精的产生速率会越来越慢,A错误;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B错误;发酵过程中装置中酵母菌基本不进行增殖,其种群数量基本不发生变化,C错误;发酵液表面出现的菌膜应该是酵母菌繁殖形成的,说明装置中进入了O2,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D正确。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答案] A[解析] 通过醋酸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和腐乳制作,考查发酵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醋酸菌是严格的好氧菌,无氧条件下不能存活,因此醋酸菌将乙醇氧化为乙酸必需持续通氧;酵母菌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泡菜腌制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乳酸发酵;腐乳主要利用毛霉等真菌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多种氨基酸和甘油与脂肪酸。3.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答案] A[解析] 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而不是消毒。二、非选择题4.(2015?新课标Ⅰ,39)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______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法进行计数。(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_______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设计后续实验。[答案] (1)苏丹Ⅲ(或苏丹Ⅳ) 萃取法(2)油脂 (3)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4)45 40[解析] (1)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或者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由于不易挥发,故采用萃取法。(2)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可以分解脂肪,故可以以脂肪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不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无法生存。(3)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活菌用稀释涂布平板法。(4)45℃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最大,故酶活性最小;40℃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最小,故酶活性最大,围绕40℃温度进行后续实验设计。5.生活中有许多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请分析回答:(1)家庭酿酒时先将米煮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到30℃后才能加酒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时常开坛盖取酒,不久酒就会变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________。豆腐变为味道鲜美的腐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制作泡菜过程中,主要起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使用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________溶液检测,泡菜溶液会出现玫瑰红色。[答案] (1)杀灭其中的杂菌 太高的温度会抑制甚至杀死酵母菌 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酒精变为醋酸 (2)培养基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3)乳酸菌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解析] (1)酿酒过程中要防止杂菌干扰,将米煮熟可杀灭其中的杂菌。温度过高时放入酵母菌会将酵母菌杀死。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酒精变为醋酸,从而使酒变酸。(2)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它们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从而使豆腐变为味道鲜美的腐乳。(3)泡菜的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6.(2015?唐山质检)(1)根据相关知识,回答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相关问题。(1)当________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2)在________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反应呈现________色。(3)下图为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①图中A代表________,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配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________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将会________;酒精含量过低,________,可能导致豆腐腐败。[答案] (1)氧气、糖源都充足 (2)酸性 灰绿(3)①加盐腌制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②12% 延长 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解析] 在氧气、糖源都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反应呈现灰绿色;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在豆腐上长出毛霉后需加盐腌制,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卤汤中加酒需适量,酒精含量过高使腐乳成熟时间延长,酒精含量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7.(2015?广西四市联考)下图是某细菌纯化培养过程中划线接种的培养结果。回答问题:(1)在________(填图中编号)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产生每个菌落的最初细菌数目是______个。据图分析,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______(用编号表示)。(2)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编号成分含量编号成分含量①粉状硫10g②(NH4)2SO40.4g③K2HPO44g④MgSO49.25g⑤FeSO40.5g⑥CaCl20.5g⑦H2O100mL①若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自生固氮菌,该培养基应添加________,去除________。②若要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可用________法,若要鉴别尿素分解菌,可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答案] (1)② 1 ①→③→②(2)①碳源 氮源 ②刚果红染色 酚红指示剂[解析] (1)从图中可知,②号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1个菌落由1个细菌繁殖形成;根据线条数量可判断,划线的顺序依次是①→③→②。(2)①自生固氮菌是异养生物,需加入有机碳,不需要氮源,它可固定大气中的N2,因而培养基中应添加碳源去掉氮源。②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可用刚果红染色法,要鉴别尿素分解菌.可在培养液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必修一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必修二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必修三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选修一系列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选修三系列导航(按版本及知识点分类)
亲!请或新用户?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汪书贵:推广富硒生物强化技术,发展功能性高效农业
&来源:国务院参事室
中国科技大学有一个应用科学研究团队,它的带头人是尹雪斌博士。这个团队成长于中科大苏州试验园区,走的是产学研产的路子,其研究成果硒生物强化技术已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2010年经安徽省政府参事室牵头,该团队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引进,落户在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安徽硒谷生物科技公司。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及其专家组通过多年来对硒生物强化技术跟踪研究认为,中国科技大学研究开发的“富有机硒农副产品营养剂”即硒生物强化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强农惠农,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要发展战略,硒生物强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实现这一重要战略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一、硒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开辟了高效农业新途径。
&发展高效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效农业的推动,基本上是通过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的模式来实现的,而设施农业需采用各种材料建成,具有环境因子调控设施,在半封闭式空间里进行生产,其不但投入多,管理要求也极其严格。因此,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很难推行,现在实施的设施农业,大都由国家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经费投资建设,但国家不可能也绝对没有这样的经济力量支持全国实施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倒是易于推广的经营方式,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产品,今年可能卖出高价钱,明年也可能卖出低价钱,很难保证实现“高效农业”。硒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开辟了一条经济高效农业的新途径。硒生物营养强化技术能够实现高产与高质、高效的统一。实验证明,硒对植物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酸的活性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种子萌发、根系发育、光合作用和抗氧化、强壮植株,并进而提高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加植物的产量。近年来,凡使用硒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的农作物,产量提高均在10—30﹪之间,并且施用的化肥、农药量大大减少,使生产成本下降。硒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硒元素可有效激活农作物籽食中潜在的氨基酸,通过对有机硒大米的检测,所含16种氨基酸,有13种含量显著增加,小麦施硒后,麦粒中氨基酸尤其是胱氨酸增量十分明显。在蔬菜种植中施用硒生物强化技术,其叶茎中的有害元素如镉、铅等含量则得到降低。硒生物强化技术在畜禽水产等方面施用,也取得很好效果。用配方有机硒饲料喂养的大闸蟹,个大体壮,脂膏鲜肥;饲养的禽畜,肉质明显改善,有机硒鸡蛋也大大提高了营养价值。硒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给农民带来的增收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安徽省太和县阿龙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今年3月引进硒生物强化技术种植了125亩西瓜,瓜农每亩比普通西瓜多收入2000多元。在今年西瓜普遍滞销的情况下,富硒西瓜被订购一空。有机硒大米每斤售价均在10元以上,有机硒鸡蛋每枚售价3到5元不等。有机硒食品虽然价格比普通食品高出数倍,但依然供不应求,特别是受到中高收入阶层消费者的青睐。
二、硒生物强化技术实现了人体健康新愿景。
随着我国富裕程度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食品的需求,逐步由解决温饱向吃出健康转化,硒生物强化技术,为实现人们这一愿景带来了福音。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又被称为生命元素,硒在人体健康中的主要功能,表现在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防癌抗癌、抵抗重金属等方面。硒基于抗氧化含硒酶系的酶促作用消除自由基等氧化性物质,降解由于精神疲劳、环境污染、电器辐射、垃圾食物等因素对人体生物膜系统的损伤,抵抗人体的衰老;硒提升溶酶体指数,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提高人体体液免疫机能及抗体水平;硒消除细胞内过剩氧化物,有效预防癌症,并激活抑癌基因,高效杀灭癌细胞,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此外,硒还通过与有害金属离子特异性结合,使重金属失去活性直接排出体外。调查湖北恩施、江苏如皋的长寿村、长寿乡,人体含硒量均高于普通人群。
硒在人体健康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催生了功能性农业的发展,功能性农业不但直接产生高效益,对人体健康产生的社会效益及由社会效益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不可估量,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富硒作物的秸秆、籽壳可以作为富硒禽畜喂养饲料,提供禽畜的附加值;作为培育富硒食用菌的配料,培育富硒食用菌;也可通过深加工,直接提取有机硒。硒生物强化技术使农产品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为发展生态农业拓展新的空间。
&&三、硒生物强化技术的优势及应用途径。
近年来,我国硒强化技术在人体保健及农业上的应用发展很快,但到目前为止,尚无规范的标准及管理措施,致使鱼龙混杂。特别是无机硒技术的滥施滥用,不但造成土壤污染,还严重影响着食品的安全。硒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微量元素,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硒又是具有毒性的物质,人体需要硒,但不是越多越好,硒从有益到有毒,范围很窄,适度补硒,有利于人体健康,缺硒及补硒过量,则对人体有害。硒生物强化技术为中国科技大学研究成果,该技术基于绿色化学原理,结合纳米技术及靶向引导技术,提炼出能够被植物充分吸收利用的富有机硒农副产品营养剂,从而生产供人食用的富硒农副产品。该技术走的是一条有机硒提取及应用的路子,避免了无机硒使用产生的副作用,并针对硒从有益到毒害范围很窄的特点,根据土壤成分及作物种类对硒的不同需求,科学配方,做到安全可控,在硒研究应用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我们应将硒生物强化技术与一般硒施用技术相区别,用新的眼光审视硒生物强化技术,充分认识这项技术的科学价值,将其作为一项高精尖技术看待和推广。
《中国至2050年农业发展路线图》将农产品的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功能农业作为农业科技的金字塔塔尖,将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潮流。
当前,支撑我国功能性农业的硒生物强化技术已站在世界农业科技的前沿,但功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却严重滞后。其主要原因,一是对该项技术还缺乏普遍认识,仅仅停留在谁用谁说好的自发状态,推广尚需加大宣传;二是没有政策支持和引导,农民对自费推广新技术缺乏积极性;三是消费终端定位偏重功利,一些富硒产品生产企业为保持高利润,将消费终端定位于高收入人群,有意控制推广规模;四是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障碍,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不利于大面积推广。为推动我国功能性农业的发展,建议:
(一)加大政府引导力度。我国是严重缺硒的国家。政府应从强农惠农,全民保健的高度认识硒生物强化技术的推广及发展功能性高效农业。安徽省长王三运同志在鼓励安徽硒谷生物科技带头人时说:“农业也需要高科技”。但先进技术的推广,有一个从被认知到自觉接受的过程。目前,硒生物强化技术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能够使农作物增产、让农民增收的科学技术,富硒产品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也得到科学界充分肯定,国际经验也表明,国民人均GDP收入达到800美元以后,食品消费将进入理性阶段,人民对食品质量将提出更高要求,富有营养及防病保健食品将成为消费的首选。政府在指导农业发展中,应加强对硒生物强化技术应用的研究,积极推广;要全面树立和普及现代营养科学知识理念,用以指导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有目的地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提升食品营养品质,满足人民营养健康需要和市场需求。为了实现富硒功能性农业规模化生产,应充分发挥国营农场优势,率先在国营农场大规模推广富硒生物强化技术;应尽快将现代营养科学纳入到国家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指导发展方针,从发展理念和导向上推进我国功能性农业发展进程。八十年代,政府通过推行盐加碘,有效预防粗脖子病的发生。为了实现全民保健,提升国民素质,在尊重和引导市场运行的同时,可选择一些固定人群,如在幼儿园、学校、养老院、军营等推广富硒营养餐。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硒生物强化技术纳入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科技示范项目,加大经费投入;给予发展功能性高效农业的龙头企业财政补贴,支持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高新技术的积极性。尽快制定食品营养标准,完善检验检测等评价体系,保证功能性农产品在市场消费中的优势地位。推行学生营养餐和发展营养食品计划,运用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功能性产品的消费。硒生物强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一定的规模,小面积的施用,会加大成本,这是当前市场富硒产品价格高企的主要原因。现时,富硒产品还只能限于馈赠礼品或供一些高薪阶层消费,要真正成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必须通过扩大硒生物强化技术使用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为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为大规模推广硒生物强化技术创造条件。
(三)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安徽(苏州)硒谷生物科技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在硒生物强化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取得数十项专利,不但赢得国内科技界的认同,也赢得国际科学界的瞩目。国际硒学会一届、二届大会均安排在中国召开,安徽(苏州)硒谷生物科技公司首席专家、中科大博士生导师尹雪斌被推选为国际硒学会副主席。我们应十分珍视已取得的成就,支持硒谷生物科技公司做大做强。在国家已有的农业科技专项中添加功能性高效农业专项,对在功能性高效农业发展中贡献显著的科技企业及科研机构以重奖和重点支持,激励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及推广的积极性。科技、农业等相关部门在研究资金及项目的安排上,向这些企业及科研机构倾斜,鼓励他们多出成果,早出成果,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研究水平占领世界前沿。
只要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大家努力,高科技一定会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程金根(生物强化有机栽培技术发明人)_百度百科
?生物强化有机栽培技术发明人
(生物强化有机栽培技术发明人)
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程金根个人简介
程金根,现为农业部高级工程师、国家扶贫办特聘专家、中华爱心工程委员会副会长。
他是一名军人,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他是一名农业技术高工,他是农业多种种植技术的开拓者,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南北的每个村庄,他为不同的地区选择了不同的作物并培训农民的种植技术,为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扶贫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一名现代生物科技的科研工作者和执着的试验员,他的工作填补了多项国际空白,被联合国论证机构评定为A级。他得到了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教授的认同和支持。
程金根生物强化领域的“袁隆平”
上世纪80年代,就在生物强化有机栽培在全世界范围还在探讨初期时,一个工程师却已经开始了漫漫的探索研究的实验之路,他就是程金根。至上世纪末,程金根已经成为了行业内最执著的代表性人物,在生物强化有机栽培技术领域二十余年的默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联合国评为A级技术,当得知程金根工程师的试验历程,与会联合国国专家用了一个名字—“袁隆平”来表达对程金根执着的科学经省和优秀技术的钦佩。
接下来,程金根受邀至德国奔驰总部参与奔驰组织的世界顶级专家研讨。在韩国,香港等国家举行的国际技术交流博览会多次被授予金奖。在试验过程中获得了中科院植物所、中国农科院、北京农业大学、北京食品研究所、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北京医科大学全程对所有作物的化验、分析、培植等进行了无偿的支持。国家科技部、国家扶贫办、中华爱心工程委员会,江西、福建、浙江等多省各级政府对试验的实施给与了大力的扶助。
1995年,著名华人生物学家牛满江教授获知程金根高工的技术、评估后给与了极大认同和殷殷期望,并资助人民币100万支持程金根高工的研发试验。
2002年,韩国圣卿医疗财团总裁吴胜广等韩国医疗学术专家仔细评估并于集团医疗系统试验后深为认同,并投入100万美金支持继续开发以求深度合作。
程金根生物强化栽培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因为他每个环节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他首次前瞻性的提出了“生物强化”和“绿色有机栽培”相结合的方向。
1、选种。针对铬、硒、锌、镁、锂等主要缺乏的微量元素,在成千上万的作物种子中观察性状,精心选择,选择最易吸收稀缺微量元素的品种进行培育。
2、育种。通过不断强化性状,选育出性状更优秀更突出的精种。
3、土壤改造。针对选育种子的要求进行严格的土壤改良:去板结化、去重金属处理、去化学物处理、重建土壤的微生物生态环境。
4、水源改造。精选地下水,去除重金属及化学物污染,达到纯净矿物水状态,灌溉时采用精选灌溉技术,避免灌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任何污染。
5、研发绿色有机营养液。首先克服无机矿物元素的肥料络合化,使营养素中的矿物元素成为有机络合物形态,利于作物大量吸收和富集化。精选肥料载体及微生物集群,达到生物制肥目的。
6、生物治虫,针对作物生长过程的特点,制定特定的生物治虫技术,不使用一滴农药。
程金根程金根的生物强化有机种植技术研究历史
1967年,作为一名军籍农业专家,他开始了高养分有机作物种植的探索,为中央领导培育种植首长清水米,特殊的环境让他在那个资源贫乏的年代有了超前的种植观念和特殊的实验环境。
1979年,被查出患了前列腺癌。开始对疾病治疗方式及预防的深入思考,他开始了对生物强化栽培技术理论的系统化研究,完成了该技术的技术环节,改造方法等环节的理论讨论。
1980年,由于技术突出,国家扶贫办特聘程金根为专属专家及扶贫办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大学总工程师。帮助十余个地区改造了种植技术。在安徽省广德市童溪镇遇到一位身患糖尿病的当地农妇身患糖尿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双眼失明。农村残酷的病情和绝望的眼神让程金根决定开始实验他的生物强化栽培理论。
1981年,程金根开始了他的艰难探索之路。他选择了全国12个省市36个乡镇开始了试验过程。选种、育种、土壤改造、灌溉清选同时进行。这期间、国家农业部、中国科协给与了全力支持。这是一段无比艰苦的岁月。
1982年,经全国种植选种,选择在浙江开始豆类的实验性种植,种植四棱豆、刀豆,小规模试验,改造后,当地水土,环境适宜生长,当年产量、品质均达到理想效果。
1983年,扩大到福建龙岩地区,经生物强化改造后,当年作物产量、品质达标。
1984年,在陕西安康地区开始花芋(芋、魔芋)的种植试验,取得成功。同年在江西、安徽、海南屯昌开始谷类作物试验。同年,开始了对作物膳食纤维化,低淀粉化的研究试验。
1985年,中科院植物所专家到四个省种植点,对土壤环境,空气环境,自然环境,作物品质进行考察,得到认同。
1985年,对当年作物进行了广泛的食用试验,证实了初步的营养及健康功能。
1986年,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受到专业领域广泛认同。
1995年,历时11年的选种、育种过程结束。生物强化有机栽培方法宣告成功。获得美国华人生物学家牛满江认同并得到大力支持,同年得到昌平区大力扶持,在长岭镇建立小型食品试制厂,并受到科技部大力支持,免费提供给大量糖尿病患者,取得良好反馈。
1997年,程金根成功培育出了五谷(元麦、燕麦、莜麦、荞麦、青稞)、四豆(刀豆、户豆、腰豆、四棱豆)和魔芋、山药、南瓜等具备特殊富养性状的种子,并通过全套的生物强化有机栽培方法开始大面积种植。并于当年形成产品,富含铬、硒、锌、镁、锂、膳食纤维、抗性淀粉,其含量之高创食品之最。
1999年,由于在国内属于首创性产品,被国家技术监督局定为国内首个“特种食品”称号。 在中华爱心工程委员会、中国科协等大力支持下,以收获特种谷物为原料,陆续开发了“金谷面”、“面非面”、“牛仔南侨面”等食品,作为公益产品提供给数十万患者食用,同时长期提供给中国政协作为数百名老干部专用健康食品。期间获得赞誉无数,反响极大。
1999年,受科技部推荐参加美国爱因斯坦国际博览会,荣获国际金奖。
2000年,受韩国圣卿医疗财团特殊邀请,由科技部及知识产权局陪同参加东西方医学医药研讨会,获评为金奖,引起较大震动,韩国总理专门颁奖,汉城电视台作了专题新闻。获得韩国圣卿医疗财团100万美元资助。
同年在圣卿医疗财团老年医院为1200余床位患者提供临床食用,作为老年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饮食疗法重要餐品,反馈良好,引起巨大反响,并被韩国电视台专题报道。
2002年,在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北京宣武医院进行了大面积患者食用,效果良好。期间我国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食用后效果显著、感觉良好。
2002年至今,程老一直没有停歇,不断的进行着生物强化栽培技术的改良,经常参与世界各地的学术交流、讲座,为继续深化这一技术而努力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化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