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年前(1995年的我们左右)的一个电脑游戏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1995年电脑游戏回顾与评述(1995 computer game review and review).doc 1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1995年电脑游戏回顾与评述(1995 computer game review and review)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995年电脑游戏回顾与评述(1995 computer game review and review)
Review and comment on computer games in 1995
Newspaper contributing author Liang Yiwei
It seems that I should laugh, others still have the dream of configuration, has a large number of game data, 95 disk CD Chinese English Japanese DOS Windows 95 PC 98 game, I play more than the sum of the number, if calculated by megaland words is astronomical. However, there are not many games that really appeal to my mind, especially Chinese Games (Chinese made games)!
So I should be a part of crying. Now I make her cold, the former friends called me "game killer" because I play the game breaking off faster, but now I play any game in less than one hour will be able to scold the injured all over the body, then kicked out of the hard disk, forever. But what I really want to cry about is the decline of the quality of the game made by the Chinese, the decrease in number and the atrophy caused by the unprecedented external pressure.
"Chopping" the simulated games and fighting games you didn't talk about
If I cut the game sincerely convinced words 95 years, is a simulation game. My motivation to upgrade to 386 is "super Kaman legend", then its resolution is only VGA320 * 200 * 256, and now a lot of simulation games support SVGA640 x 480 x 256, or even higher, such as "arrogance". The 1280 x 1024 x 256 model of the simulation game has also appeared. Because the key to analog games is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simulation, so the high resolution gives us the feeling is low resolution can not match.
95 years of "arrogance", "in addition to the Milky Way feichiang three generation heart of the tiger", "Winston", "a racing car" equation dozens of video games are supported by high resolution, fine and clear the runway dashboard give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feeling, although the 486 machine may have to close a lot the background to enhance the speed, but with a Pentium machine to run (RUN) this kind of game is full of heroic. Recen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上大学的时候,1996年,我到处蹭电脑上机。好尴尬的日子。
由于我在1995年考上中南大学(长沙)的时候,准确的预见到了未来电脑游戏的趋势,就经常去中南大学旁边的电脑网咖玩游戏。
但是,那时候的主流舆论认为,玩电脑游戏是丧志堕落的表现,极端不受推崇,况且我还是经常玩,几乎每天都要玩上几小时,更是有很多人反对我,不是当面指责我就是通过我的父母和亲戚来指责。
由于高考时我拼尽了全力,对于复杂的大学学习过程,身心感到相当的疲惫,大学课程考试每个学期总有一半的课程没有及格。让我对大学深感失望,又不让玩游戏,又考出了这么差的成绩,与我在高中时经常成绩名列前茅形成了相当大的天壤之别,无奈之下,1998年,我完成了三年本科学习之后,差一年毕业,以肄业,自动退学,结束了我在中南大学的学习生活。
由于大学没有学好,成绩差,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不肯给我买电脑,怕我光是用来游戏,不用来编程和学习计算机知识,又是无奈,我到处在同学们中间蹭电脑上机,当然主要是玩游戏。还跑到父母的工作单位上机,当然这就不能光是玩游戏了,有人盯着呢,就顺带编些程序,玩挖地雷,翻纸牌之类的。
在长沙过了三年休闲的日子后,直到2002年3月,我从一家软件培训机构毕业之后,家里看我是真心想搞软件开发,想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才拿出6000多块给我配了一台我平生第一台电脑。又在2004年装上了宽带网络,从此上了网。从此以后,我就告别了电脑网络要在外面解决问题的日子。
现在想起来,既辛酸又感慨,只要真心想要一个东西,迟早会得到,关键就看自己的内心需要强烈不强烈罢了。如果只是稍微有点想要,不一定得得到,只要强烈地想要一件东西,那么肯定就能得到。
没有更多推荐了,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65575",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原以为作为一代古董土星20周年的话题如今可能已很小众,没想到这么多网友都对它念念不忘,并发表了无数热情洋溢的跟帖,令小编感动不已。本编虽非世嘉铁杆亦非任粉索粉,但仍旧想对伴随我们青春的昔日名机,以及那个日本游戏业黄金时期和那个时代的强者表达敬意。同时还希望玩家能永远铭记那时雄姿英发,屡败屡战,软硬万能的SEGA。而不是当今面目全非,单靠初音卖萌、如龙卖肉过活的SEGA。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世嘉土星20周年名作回忆录》,还原那个20年前的SEGA。什么萌妹子,夜店娘,暂且一边去吧!想要看上篇详细的同学,可以点击:。
  它们如被遗忘,将是所有玩家的损失。
  《光明力量》三部曲
  世嘉土星上又一个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独占大作&。同时也是高桥兄弟CAMELOT公司的SRPG巅峰之作:97年12月的《王都的巨神》;98年4月的《被狙击的神子》;98年9月的《冰壁之邪神宫》,构成了《光明力量3》完整的三部曲。
  作为一款战棋游戏,本作拥有宏大厚重的世界观,三部曲采用同一时间轴但不同主人公的叙事方式令人叫绝&&玩家将体验代表三种立场的主人公(共和国、帝国、平民)的视点展开故事,他们各自的&大义&体现会让玩家深刻明白什么叫&此人之肉,彼人之毒&。通过存档联动,三部曲中不同主人公的行动会影响到其他线路的故事。矛盾至最激烈时,玩家甚至要与自己辛苦培养的上代人物展开厮杀(万一把前代军团培养得过强,可就有的受了)。
  剧情上本作可谓是众多个性角色构成的精彩历史群像剧;音乐上则有樱庭统留下无数恢弘大气的战曲;而系统上,《光明力量3》集系列之大成:种族与武器相性、丰富的转职、熟练度系统,以及超自由(已婚的OK,同性OK,非人类OK,机器人OK)的友爱支援系统,尽管不能像《圣战系谱》那样结婚生子,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有趣!凭借出色的战略性,《光明力量3》与《火焰之纹章》《皇家骑士团》《梦幻模拟战》等顶级SPRG平起平坐,被誉为SRPG四天王。
  此外,《光明力量3》也是拥有浓重CAMELOT特色的作品:例如人物对话时&嘟嘟嘟&音效(如果是女生说话,就是可爱的&滴滴滴&);主人公绝不说话,只会通过点头摇头来决策(有趣的是,如该主角在另一个主角的剧本中登场,你会发现他其实并非哑巴)。&&因为这就是CAMELOT游戏的特色:同样的,在《黄金太阳》、《马里奥网球》、《马里奥高尔夫》等作品里,他们也保持着同样的传统。
  遗憾的是,本作也是正统光明力量系列的绝响。此后的作品不再由高桥兄弟捉刀,无论是风格与玩法都完全不再留有系列的痕迹,逐渐沦为一个平庸的Title。
  《钟表骑士》
  又一款名气不大,口碑不小的动作游戏。但凡玩过这款游戏的人,基本众口一词称&很像玩具总动员&。每当听到这里小编总要跑出来帮他喊冤:《钟表骑士》发售于1994年土星问世不久,而《玩具总动员》上映是1995年,后者是否从前者中得到灵感都未可知也。
  《钟表骑士》描述的是一只玩具骑士在家中玩具世界的大冒险,画面制作采用了2D+POLYGON技术因此非常细腻(当时)。可谓土星典型的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扬长(2D)避短(纯3D)的作品。尽管它在世嘉出品中只能算小品级游戏,但游玩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感觉到开发者的匠心独具和认真的制作态度。感叹世嘉真不愧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全才厂商。
  尽管如此,游戏业界依然是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地方。《钟表骑士》这款优秀作品只存在于少数玩家的记忆中。
  《格斗之蛇》
  开发《VR战士》的AM2开发组又一杰作。一场破坏的狂宴。和讲究还原武术一招一式真实性的《VR战士》最大不同是,《格斗之蛇》是追求华丽与爽快的又一个极端类型。
  游戏中每个人物都穿着护甲,而这些护甲根据不同部位有不同伤害判定,而随着耐久值减少这些护甲是可以被打爆的&而这也是游戏目的之一,角色们也拥有各自的爆甲必杀。
  所以小编对这个游戏最深的印象有以下两个:一是里面有个很像空条承太郎的番长角色,招式异常刚猛。二来就是游戏那爽快到没边儿的&爆甲&系统了(尤其是妹子被打飞到墙上反弹爆甲,音效和视觉效果简直炸裂)。可惜他是世嘉,而不是脱裤魔,没有把这一系统进一步发扬光大,大概就是这个系列死掉的唯一原因吧。
  《格斗之蛇》发售10年后的2005年,由PS2移植。又过了7年,2012年登陆PS3和XBOX360。
  《武装雄狮》
  1996年问世,GAMEARTS出品,将世嘉土星硬件机能发挥至极限的一款全3D拟真驾驶机器人STG,游戏侧重于重度核心向玩家,是注定无法热卖的类型。
  《武装雄狮》世界观设定非常写实,颇有《前线任务》的感觉。机体操作系统异常复杂(FANS称之为&硬派&),舱内视点以及各种数据、线框的显示让玩家身临其境。除了消灭敌人外,对补给状况的重视颇有真实战争的感觉。此外,玩家能够驾驶的包括但不局限于机器人,还有很多现实世界中的武装如坦克直升机等一样可以操纵。
  土星上共发售了两作《武装雄狮》,之后的续作则登陆PS2与XBOX。最终止于2004年的《武装雄狮:联合攻击》,可惜这时候的雄狮早已沦为凡庸。反倒是CAPCOM在XBOX上的硬核大作《铁骑》明显才是《武装雄狮》的精神延续。
  《梦精灵(NiGHTS into Dreams)》
  世嘉于1996年在土星上投入巨额宣传的原创大作,由世嘉明星团队&SonicTeam&制作。&索尼克之父&中裕司担任制作人及主要程序设计师、索尼克的设计者大岛直人则是游戏导演和角色设计师。
  《梦精灵》的主题是&梦境世界&,玩家要与名为NiGHTS的生物一同奋战与噩梦对抗。通过3D的游戏画面、混合2D和3D的全新操作方式,让玩家纵横无尽地体验飞行的快感,而且游戏音乐会随着主人公的举动体现出千差万别的效果。
  凭借过硬的素质和奇妙的体验,《梦精灵》一时间获得了与索尼克并驾齐驱的人气,但随着土星的落败该品牌也错过了飞速发展的机会。当11年后它的续作在Wii上亮相时,依然获得了无数错过它的玩家的惊叹。如今我们还可以在PS2、PS3、XBOX360上玩到它。
  《Chaos Seed:仙窟活龙大战》
  如果对《仙窟活龙大战》这个奇葩标题略感陌生的话,那你总应该听说过SFC上的异色名作&&《风水回廊记》吧?《仙窟活龙》可以视为它的进化版。
  作品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玩家则是守护大地命脉的&洞仙&,使命是通过&龙脉&将荒芜的大地重新活性化。而敌人就是世俗的人类,玩家要以各种仙术击退他们。不光是设定非常带感,游戏系统里充满关于风水、五行、仙术、炼丹术等中国特色的道家概念。而音乐也是一样是脱俗秀逸的中国风情,玩起来真的会给玩家以修仙的感觉。
  本作的类型非常奇怪,叫做&洞窟育成SLG&,不过玩起来却有ARPG的味道。一点也不会枯燥乏味,而且关卡解谜设计得相当有水准。
  虽然本作并无什么大作头衔,再加上厂商并非SLG的专业大户而是擅长STG游戏的TAITO(游戏制作为Neverland),所以一直比较冷门小众,但接触过的玩家无一例外都会爱不释手。如果有汉化组做个好事,能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中国玩家就好了。
  《机动战士高达:基连之野望》
  1998年的土星末期大作,《基连之野望》系列的原点。以《机动战士高达0079》的历史主线为原型的模拟战略类游戏,可以视为&一年战争版&的大战略,而培养那些高达历史人物并促使他们进行原作没有的互动也是一大卖点。
  在一众战略游戏中经常被忽视的&战争中的生命线&&&补给线路在本作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得战略要地的真价得以体现而不仅仅是&设定&,十分符合真实战争的要点;所有战争单位均有物资概念,战争背后的国力体现也淋漓尽致,总之是款真正意义上专业的战略游戏。本作最具魅力的系统当然就是&假设的历史&:对高达剧情熟烂于胸的你完全可以改变某些决定战局的事件,而让吉翁军反败为胜。
  土星死后,该系列于2000年登陆PS。之后大放异彩,获得了完全不似一个冷门游戏该有的销量。
  《卡片召唤师》
  1997年的土星版是著名电子卡游《卡片召唤师》系列的原点。2年后土星出局,&加强版&移籍PS。其续作的命运也如出一辙,先后在DC与PS2登陆,后来DS,3DS也有移植。
  对小编而言,《卡片召唤师》是最好玩的卡片游戏没有之一。它的游戏方式可以视为大富翁和万智牌的合体,牌面基本是古今东西的神怪英灵,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属性与能力解说。玩家通过走格子争夺领地,触发各种机遇和陷阱,对记忆力和策略要求较高,总之是非常适合多人同乐的游戏&&我会告诉你用这个游戏认识了多少核心级妹子玩家吗?
  《铁甲飞龙》系列三部曲
  土星最具代表性的全3D射击游戏。正确来说,《Panzer Dragoon》直译应为《装甲龙骑兵》,国内惯称《铁甲飞龙》。
  说来也怪,小编所接触过的飞龙玩家里基本没有&普通玩家&,全是热爱到发狂的铁杆。某位世嘉脑残粉友人曾不止一次的告诉我:《铁甲飞龙》才是世嘉精神的具现化!说该系列可谓是土星的灵魂制作!
  抛开世嘉铁杆的感情分和记忆加分,《铁甲飞龙》那独具魅力的世界观,厚重悲壮的剧情,尤其是堪称完美的乘龙飞翔,超强的临场感至今看来也足以用震撼形容。更不用说初代《铁甲飞龙》以长达5分多钟的开场CG,以极其恢弘的气势一气把玩家带入了那个前所未有的飞龙战争世界。被本作打动而割舍PS,坚定购买土星的玩家大有人在。
  小编有幸见过《铁甲飞龙》的设定集,随即被制作组的执念吓倒:一个注定小众向,前途未卜的游戏。世嘉AM6开发团队&仙女座&竟能为它编织出那么庞大翔实的世界观,包括帝国庞大的编年史,以及对飞龙这种生物兵器的不遗巨细的定义,仿佛它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更蛋痛的是,他们还为这个游戏编造出一门细节程度不亚于克林贡语的架空语言&&FANS们称之为&飞龙语&。
  土星发售的《铁甲飞龙》三部曲中,唯独第三作《AZEL》是个独特的存在。国内称之以《飞龙RPG》,该作采用了和《格兰蒂亚》一样的半即时作战,同时具有射击游戏的紧张感和RPG升级和策略的乐趣。《AZEL》作为4张CD-ROM的大作,就象一条贯穿血肉的经络,补完了飞龙系列三部曲的故事主线,为晚期的土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只可惜,98年正积极准备新主机DC的世嘉那时几乎已放弃了土星,首发仅6万套的《飞龙RPG》令很多飞龙迷都极难入手这款游戏。即便全球各大游戏媒体随后一致对该作给予溢美之词,而得以追加了些许出货,但至今《飞龙RPG》依然是入手非常困难的&幻之作&。
  沉寂了十年以上,终于2002年,《铁甲飞龙》以&ORTA&为新作名转战XBOX平台。尽管已经不再是仙女座小组出品,但它因为素质不俗与上佳的画面终被飞龙迷认可。
  《托尔传说2:精灵王纪传》
  MD名作《托尔传说:光之继承者》的续作。早在《光之继承者》问世的时代,玩家们就纷纷称赞其完成度高要素惊人,绝不亚于任天堂的招牌&&《塞尔达传说》。
  《精灵王纪传》承袭了前作光之继承者的一切优秀传统,流畅无比的动作性,爽快的指令出招,精巧的机关布置,隐藏要素无数,还有古代佑三的神配乐&&是土星上不可不玩的独占游戏。
  在世界观和解谜的设计方面,托尔系列和塞尔达都是一贯保持高水准并且各有千秋。不过作为一个ARPG,在动作设计与特色必杀技方面,本作可以说要比朴实不变的塞尔达强出很多。主人公的身手与控制精灵合一的操作最高境界,只有在这款游戏中得以体现。可叹如今《塞尔达》如日中天,而托尔系列则由于世嘉的失败而彻底归于沉寂,粉丝们为此深感不平。至今还没有体验过THOR精彩的玩家,只能通过劣化的土星模拟器SSF来重新结识这个APRG中的无冕之王。
  OK,《土星20周年名作回忆录》至此告一段落,虽然想说的还有一大堆&&如横版射击神作《大流士外传》;SONIC小组的意外之作《救火英雄》;画风怪异但令人难忘的《七风之岛》;将动画与游戏巧妙融合的《碧奇魂》;让人重新燃起钢之魂的《机战F》;完全没有任何画面而只有声音的游戏《REALSOUND》;今已彻底绝迹的纯和风RPG《天外魔境第四默示录》&&当然网友们频频提起的《野球拳》等一堆18X就不提了,反正如此光明正大敢作敢当的主机现在已经看不到啦。
  土星不是一台十分完美的主机,问及对土星本身最深刻的回忆,第一时间想到的只是深夜气急败地坏折腾加速卡记忆卡的痛苦。但即便这样,土星依然有着即便经过20年也令人记忆犹新的游戏名作。
  同时土星留下的另一份遗产,就是那些至今仍以&世嘉铁杆&为荣的玩家们。笔者以为,名作之所以是名作,并不能只以商业上的成功或失败为准则,而是看它是否能在玩家心中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这些深刻的烙印,可以帮助玩家形成新的价值观,以至于影响到玩家们的人生。而做到这一点的世嘉土星,也无愧一代名机之称。
  在描绘游戏业界为主题的漫画《大东京玩具箱》中,顶级游戏公司SOLUDUS(以现实中SEGA+SQUARE为原型)的顶级开发局AM2仙水伊鹤局长,曾如此回击&游戏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的质问,他说:&影响是当然。现在的游戏,动辄需要数十甚至上百小时的游戏时间。一个占用了玩家上百小时人生的东西,却要求不会对玩家造成任何影响?那我们做出这样的东西究竟有何意义?&
  没错,影响好坏姑且不论。但只有一流的好游戏一流的厂商,才有可能在玩家的人生中留下印记吧?聚集在这里的我们,就是最好的例证。&&1995毕业加入华为至今20年---回忆12个小趣事
收拾好行李,从杜塞尔多夫机场乘机回国,突然间想起今天(2015 年 8 月 15 日)是我来公司 20 年的纪念日。1995 年 8 月 15 日我去华为报道,一晃我在华为公司就已经 20 年了。真是应了小时候作文经常写的那句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静静地坐在飞机的舷窗边,想起过去很多事很多人,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在眼前掠过,一时间有点恍惚。这里一些过往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分享给自己,也分享给大家。
故事一:俺来华为的经历
其实,我来深圳,来华为,很大程度是受我们班夏同学的影响。我们在本科最后一年的时候,班上的夏同学,也是宿舍旁屋的邻居,去了华为做毕业论文,半年后回来的时候,带了一堆高档香烟,好像也带了很多钱回来(因为班上请客的时候经常是他出钱),然后经常吹牛在深圳、在华为的经历,言语中经常让我等产生“钱多人傻”的呼唤声,让我等非常羡慕嫉妒恨。夏同学毕业后就去了华为,他在华为的工号是在 100 之内,也就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元老。
混完三年研究生的时光,又到了毕业季,夏同学叫我去华为,恰好华为也来我们学校招生,当时招生是一个文质彬彬的杨姓副总裁,他对我面试的所有的话就一句:“关于你,我就不面试了”。就这样,我就招进了华为,来到了深圳,和夏同学一起奋斗了。
到了深圳,进了华为,夏同学就是我们的领导。那个时候,都是这样,要是一个班的,本科先来,肯定是领导;研究生后来,最多是小领导;读完博士,那等着当小兵好了。我们并没有不平衡,在华为三年确实比我们在学校读三年长进太多了,无论技术水平,还是管理水平。我们在学校那是混,他们在公司开发面向大市场的产品,那是进步飞速。
到了华为最大的感受是,好像还是在校园里,开发组里都是好哥们,上班的时候一起调程序,下班的时候一起吃大排档、一起踢野球,住也住在一起,就是公司租的农民房宿舍。总之,关系很单纯,工作很忙碌,生活很快乐。和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感觉食堂的饭菜真好吃,油多肉多,吃的过瘾。老一些同事很鄙夷地看着我们,说我们很快就会胖的,会腻味的。结果当然是这样,过段时间,我们就很鄙夷地看着后面新来的同事,说着同样的话。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我们,最恰当的形容词就是懵懵懂懂。可能就是我们那个时代工科男的共同特点吧。我们对买房子没有概念,对炒股没有概念,对金钱没有太多概念,非常容易满足,非常容易开心。有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做的开心;有个农民房的单间居住,住的开心;工资看起来挺好,数钱数的开心。因此,回忆起来公司工作的前两年,感觉自己很幸福、很开心、很快乐。可能讲起来,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我一直认为那段时光是我在华为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光。
故事二:倒加班和闷闷的周日下午
我是学计算机的,在华为的第一份工作当然是程序员了(现在自黑为“程序猿”)。我们开发的是基于交换机之上的排队机,用于寻呼、114、160 等大话务量的场景。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参与巨大代码量的编程活动,而一起编程的又都是哥们。看着自己写的C代码和哥们的代码一起合版本,再经过编译导入到主机中运转,驱动各种板卡绿灯闪啊闪,真是别提有多开心,就好像游戏组团打怪一样。说句实话,这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不要钱也愿意干啊。不是程序员的同学可能都体会不到我们这种感觉。
总之,非常忙碌,非常开心。然后就是感到我编程的水平突飞猛进。战火中最锻炼人啊。但是,那个时候,没有什么 IPD 流程,没有实验室管理员,开发工具也很原始,我们用最简单的C语言,写完后,如同黑箱一样自己导入 CPU 运行,然后就看着结果出来,是正常,还是宕机。如果是宕机,看着机器死机前能不能打印输出一些指示,我们再如同侦探一样寻找 BUG。这样的开发,带来一个后果,就是调试机器严重不够,我们轮着排也不行。为了不和别人抢机器,我有段时间是倒加班。什么叫倒加班呢?就是上半夜在机房打地铺睡觉,等凌晨两三点后,再没有人和抢资源了,再开始慢慢调试我的程序。
我很自豪的是,我也许天生就是一个优秀的编程人员,对编程充满了热情,写程序也是极度认真,能用最简单的代码绝对不用复杂的技巧,在我印象中,在我不长的程序员生涯中,我编的代码编入正式版本后,在市场上运转,从来没有出过错。我甚至听说,后续开发组引入代码巡视,大家在巡视到我编的代码后,经常有人说:某某(本人)编的代码,咱们就不用再看吧。呵呵,什么程序都会有错,也许只是我不知道而已,也许是我写的程序还是太少,但忍不住写下这些,算是满足我无聊的虚荣心吧。
因此我们编程的生涯是,白天有可能编程,也有可能睡觉,晚上有可能睡觉,也有可能编程,反正就是忙,然后开心。周一到周五是这样,周六也是这样,周日上午还是工作中度过,但是周日午饭后在电脑上打个瞌睡醒来后,突然觉得很茫然,不能再加班吧,应该干点别的吧,是不是要找个女朋友啊,但是去哪里找呢?我们这里除了秘书都是哥们啊,秘书估计也给老同事搞定了吧。程序猿也是需要春天的,因此,周日的下午总有点闷闷的。
故事三:土豪的感觉
现在有些新员工,听说总是充满了各种苦恼,房子看着飞涨,什么时候能买个洗手间啊。丈母娘要求多,房子车子户口哪里去找啊,等等等等。
可是我作为新员工的时候,最大的感觉竟然是有钱、非常有钱!
回想起来,深圳那个时候真是一个吸引人才的好地方啊,我来的时候公司正处于起飞期,我记得第一个月的工资是 3000 元。3000 月工资在那个时候是笔巨款啊,在内地工作几十年的父母工资也不过几百块,我第一个月的工资就比我父母、大哥大嫂、二哥二嫂所有人加起来的工资还多,以后也一直比他们多。
更刺激、更过瘾的是,每个月加薪 500,连加了 6 个月!到春节后,工资就涨到 6000 元。当然,后面就没有这么涨了,停滞了挺长时间。我记得每个月最开心的时候,是收到工资单后,然后跑到公司楼下的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给老家的妈妈,分享涨工资的快乐。父母一开始总是半信半疑,很难相信。然后,父母有的时候忍不住小得意,和亲戚朋友分享,亲戚朋友那不是半信半疑,而是完全不能相信,他们听完后,总是用很怜悯的语气对我爸爸妈妈说,是不是你儿子在深圳干啥坏事,是不是搞传销啊,你们要注意啊。天啊,还好我还是个男的,否则搞不定他们怎么想啊。
我们那个时候花销非常小,公司食堂吃饭很便宜,房子也是公司租的,外面有没有什么消费,从来没有想过房子、车子的事情,最多是吃吃大排档、买几件衣服啥的,因此看到自己的积蓄刷刷刷地往上涨。钱在银行存在里不习惯,放在房间不放心,我那几个月口袋就总揣着几千块人民币,因此,总觉得自己超有钱,感觉真正实现了当初“钱多人傻”的理想。
然后到年底的时候,公司还发了大概 2 万块年终奖,就更觉得自己更有钱了。不过,公司马上就配股了,我的积蓄加上没有见过面的年终奖就还给公司,彻底变成了纸面财富。公司设计挺巧妙的,基本上把我们的现金全面圈进去,但我们也不用借款、背负债务。然后就开始下个月的生活,又发大把工资,又感觉自己有钱了。这样的游戏持续了三年多。
其实,我们有时候也能感觉公司现金流的紧张,有时候阳光卡(那个时候发行的华为内部银行卡)取钱要排很长的队,有的时候新员工电脑来的都有些慢,究竟公司财务在其中是不是出现风险,我们不知道,但我们似乎从来也不担心。
我们就是这样傻傻的。老板总说,聪明人出国了、搞金融了、搞地产了,留下一堆傻傻的人在华为奋斗,不闻花香,不看路边的风景,和别人“龟兔赛跑”,就是我们当时的写照。那个时候,深圳发财的机会大把,比如炒股票的、搞房地产、搞进出口的,但好像和我们都无关。
同期来深圳的,发财比我们的人多了去了,我听说我前前后后工号都是厨师,后来食堂社会化后,他们承包了公司食堂,赚的钱比我们这些人多多了;还有听老领导吹牛,说王传福当时来华为应聘,他看不上,没有通过,后来才有王传福创业,才有了比亚迪。那个时候,还在北京见过雷军,也是软件工程师,也就是带个小团队(其中有我大学同学)。我们没有办法成为那样的英雄人物和富豪,就是老老实实成为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壕,也是美好的回忆。
故事四:说说当时的深圳
深圳现在是繁华的都市,是创新之都,是绿色城市,是国际大都市。而当时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深圳,是全国向往的改革热土,是一个充满活力又乱糟糟的城市。
那个时候深圳远不如现在繁华,上海宾馆之外都是乡下,南山是绝对的乡下,坐上中巴,晃晃悠悠1-2 小时才能到城里。那时,海王大厦往东、南海大道右侧就是大海,什么红树林、滨海大道、蔚蓝海岸、海岸城、深圳湾等都是填海填出来的。
那个时候内地人来深圳,也很不容易,要在派出所开证明,难度和出国差不多。当然,很多人是偷偷摸摸就来了,哪里管的了那么多。平时也没有啥事,但逢年过节,警察会上街像扑鱼一样,把大把大把没有证件的人抓到樟木头。然后樟木头那边,大家交点钱再回到深圳。
这样猫捉老鼠的游戏常年乐此不彼。我听说,当时有个人大毕业分配到银行的大学生,出去看录像,没有带深圳身份证,被抓到樟木头,然后单位好多天没有他的消息,到处找,等到他消息的时候,就没有然后了,因为他已经 Over 了。当时没有互联网,没有微博微信,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也就很快过去了。
我们华为同事有深圳身份证的也极少,当时我那届上千招生中,深圳只给了 12 个深圳户口(我占了一个)。有一天,我们集中住宿区也被对面后海派出所的警察们光顾了,然后一大批同事被抓到对面的派出所。公司的领导肯定是紧急营救去了。我听说,警察对我们抓进去的同事都挺客气的,有个女警察办公室的电脑坏了,我们一个男同事还帮捣鼓捣鼓,给修好了,结下了军民鱼水情,女警察端茶送水,相当温馨。不知道是军民鱼水情管用,还是公司营救管用,反正以后警察再也没有找我们麻烦了。
深圳那个时候,人口结构非常畸形,除了少量本地渔民,都是外地人,一到春节前的一周,大家都集体回家过年,深圳几乎就是空城,绝大部分店都关了,大街上基本没人。第一年在深圳过春节的时候,公司只放了三天假,除夕那天我们最发愁的事情是去哪里吃饭。幸好隔壁一个同事的媳妇从内地来探班,做了不少饭菜,我们几个单身狗蹭上一顿,算是过了年。
无论如何,我们这些在深圳呆了十多年的人,对深圳是真有感情,打心眼里喜欢,深圳都是年轻人,充满活力,都是外地人,没有繁文缛礼,不靠关系靠实力,空气又好,气候宜人,看哪里都顺眼。
故事五:和偶像竞争
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华为虽然已经是深圳第一大高科技企业,但名声显然和现在无法相比。当时国内电信界的主流是朗讯、北电等国际大牌厂商。那个时候,朗讯和北电的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基本上和 Google、苹果类似,绝对的超级偶像派。“朗讯的创造力,通讯的源动力”,就是当时朗讯的宣传口号,也是现实的写照。
当时,华为的交换机在处于农村包围城市的过程中,和盘踞在大中城市的朗讯、北电碰撞还不太多,但我们所做的排队机,都在大城市用,就先一步和朗讯、北电竞争起来。说句实话,那个时候,我们就好像感觉自己是横店的群众演员路人甲,突然被要求和刘德华上岗去竞争男主角,完全没有信心。记得 1999 年,我们第一次参加瑞士电信展,第一次看到国际企业的大排场,看到那些企业超先进的理念和产品,真是自惭形秽。
有位美国留学并工作多年后投奔华为的同事在参观后所有展厅后评价,在瑞士电信展中,华为的各项产品基本是都是倒数第一位的。而我和同事老方去了朗讯的展厅,看了一场朗讯女副总裁如同现在华为手机发布会的的炫彩演讲后,深受震撼,我们出来的时候对视一眼,心情异常低落,我们一致认为这辈子是不可能追上朗讯了。
当然,和偶像竞争,就算心里怕,也得干。总体上,我们沿着两条道路去做,一条道路是研发,我们快速学习先进对手,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增强中国客户需要的特性,力争比对手好用。另外一条道路是市场,我们大胆推出各种理念,什么无代演进、万年长青啊,搞的好像华为不是第一,别人都不好意思,反正那个时候客户也好忽悠,还真有人信。按老板话来说,我们就是先打肿脸充胖子,让别人觉得我们胖、有实力,敢于买我们东西,等卖的多了,自然也就成了胖子。
真和对手干上了,我们发现偶像派也就是外表光鲜,漏洞还是不少的,一开始输多赢少,慢慢输赢各半,最后是赢多输少,信心越来越强,原来毛主席所说的“敌人都是纸老虎”是有道理的哈。比如说,朗讯、北电的产品看起来是高大上,但只有用户手册和操作界面只有英文版,操作还是 Unix 的命令行,对管理人员基本没有任何报表支持(按四川某寻呼台女台长的话,这些国外公司就提供了一个裸体产品),服务也一般般,而我们的产品稳定可靠,全中文图形界面,操作简单快捷,给管理人员的报表也多,我们的贴身服务又好,真正懂行的人士就越来越多选择我们了。
事实证明,路人甲通过努力,也是能战胜心不在焉的刘德华。王宝强、布拉德·皮特也是群众演员出生,一样大有前途啊。通过我们的竞争,朗讯和北电逐渐衰败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他们被兼并了,不存在了。
故事六:向工和老强的故事
我们在产品的初期,没有那么严格的研发和服务的分工,产品也没有那么稳定,研发人员经常出差支持现场开局。我初期支持的局点,主要是和服务的老向、老强配合。下面讲的是老向和老强有趣的小故事。
局点在北方。北方的人喜欢尊称我们这些工科男为“**工”,老强就被叫做“强工”,老向就大赚便宜了,被一群北方姑娘、北方爷们们叫做“相公”了,呵呵。我们排队机最经常使用的场景是 114 和寻呼台,都是年轻姑娘云集的地方。我们设备出点小问题的时候,话务台的姑娘们就会非常配合、大呼小叫、此起彼落地大叫“相公、相公,过来看一下”,那个时候,我和老强都会笑的肚子疼。向工同学只好红着脸,跑来跑去,穿梭于花丛间。我觉得这个场景,怎么有点像周星星电影中的怡红院呢,哈哈。
相比向工和我,老强同学那是人高马大,仪表堂堂。那个时候,北方客户很淳朴,他们从来不把自己当甲方,而是把我们当成援建的客人,对我们极好。老强又特别善于做群众的普遍客户关系,特别是姑娘们的普遍客户关系,深得话务台管理大姐们的信赖和喜欢。于是,电信局里发的油啊、米啊、被子啊,老强统统都有一份,完全被当成了自己人,听说老强最后要走的时候,那些大姐们可不舍得了,十里相送,眼泪汪汪。
故事七:流鼻血的故事
这个故事还是关于我们服务的。和我们同屋有一个小伙子,姓唐,非常地眉清目秀,有点像 TFBOYS 的王源。不懂什么是 TFBOYS 啊?回去度娘一下,我这里不普及常识。小唐也是我们产品的服务人员,经常在外面飞。
有次回来,小唐给我们讲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好像是辽宁的寻呼台,我们排队机要升级版本,小唐前往支持。那个时候产品做不到在线升级,小唐要在半夜的时候,中断整个机器运行(那个时候胆子真大,现在是不可想象的),然后把主控板加载新程序后再插进去,正常的话,主控板绿灯亮起来,升级就完成了。那个时候,产品本身也不太稳定,有的时候出现重新插进去的主控板不能正常工作,不能闪绿灯,而是闪黄灯,服务人员总结了一下,找到个方法,多插拔几次,黄灯就会变绿灯。
但是那天晚上,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运气太背了,人品太差,连插拔了十几次都没有成功,都没有看到主控板上的绿灯闪烁。小唐一下子就有点发晕了。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反复地插拔,把智力活变成体力活,时间一点点过去了,绿灯还是没有亮。如果天亮前,还没有恢复,就有大麻烦了。
寻呼台是一个话务量巨大的节点,而且一般寻呼客户在没有打通寻呼台的时候,都是习惯性在电话上快速重拨,这样会导致雪崩效应,导致更大范围的拥塞,甚至出现大面积网络故障,那可真是超级大麻烦。可怜的小唐一遍遍地在绝望中反复插拔单板,不行,再来,反反复复。可能是天道酬勤,终于在天亮前的一刻的某一次插拔中,奇迹出现了,主控板绿灯闪烁!小唐再也不敢动了,说冷汗已经把衣服全部打湿,一摸鼻子下面,发现都是血!原来是急火攻心,真的流鼻血了。
听完小唐讲这个故事,我们这些开发人员都沉默了。产品不仅是我们自尊心,更是我们的生命线啊。
其实那个阶段,研发人员很光鲜,产品是我们做出来的;市场人员很光鲜,产品都是他们卖出去的。但服务人员最辛苦,我们产品不稳定,合同乱签,都是服务人员托底,什么事情都要搞定,什么客户抱怨、发火都要承受,经常一个局点出差耗在那里就是几个月,非常辛苦。向他们致敬哈。
故事八:食物中毒风波
公司以前一直是租办公楼,最早在南油,后来买了一个自己的楼,7 层楼,6 层楼办公,7 楼是食堂,就在科技园北区,后来卖给了艾默生,老一点的员工可能都知道。这个故事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有一个周末,上完班,回到家中,发现同屋的两个室友很萎靡,以为感冒了,没有在意,第二天更严重了,变成极度萎靡,然后公司有人紧急上门来排查,赶快给送到医院去了。晚上才知道,原来公司发生一起非常严重的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们中毒的员工,把南山区所有医院的空病床占领了,还有不少员工在医院的过道安家。
第三天,我赶到医院去探望病友们,正好发现夏同学也来应诊了。夏同学身体一贯极好,但此时极度极度萎靡。护士来了看,做了个诊断,就赶紧让住院。怎么诊断呢?就是护士手指单点按压夏同学的手臂皮肤,一般情况下,皮肤会很快弹起来,可是惊人而恐怖的事情发生了,护士按夏同学的手臂皮肤后竟然形成了一个深深的洞!没有弹起!太惊悚了。护士说,这说明脱水非常严重,要紧急输液。可怜的夏同学就这样直接就地在过道住下了。
公安局就把我们食堂查封了,最后查明是当日的蒜泥白肉出问题了,被细菌感染了。有些同事就说,我们没有吃这个菜啊,怎么也倒下了呢?公安局同志说了,可能是上一个同事打的是蒜泥白肉,厨师的大勺子打下一个菜的时候,顺便带了一点。有的时候,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啊。
我是我们房间惟一没有食物中毒的人,回想起来,那天中午我和老强在办公室商量做一个支持一线维护的工具,一直讨论到午饭快结束的时候才匆匆赶到食堂,那个时候,蒜泥白肉这么好的菜肯定是没有了,蒜泥白肉附在大勺子上的沫沫估计也没有了,因此我们就没有事了。这个故事说明了,天道酬勤这个理在公司靠得住的,呵呵。
最诡异的事情是,这么大的事情在任何媒体上没有任何的报道!背后的故事我就不知道了。这在现在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过上几个月后,有一天中午,我们在食堂一边吃饭,一边看 CCTV 的午间新闻,CCTV 的新闻主播一本正经地报道,深圳宝安发生今年深圳最大的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十几个工友入院,惊诧之余,瞬间我们食堂里笑成一片。
故事九:李鹏来视察
公司在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和其他企业一样,很喜欢贴国家领导人来华为视察的大幅照片。我记得在二楼公司展厅的过道上,挂了不少国家领导人来访的照片,印象中有田纪云、乔石、江泽民啊,甚至还有华国锋。当然我都没有机会见过这些人,但有幸非常近距离地看到李鹏来视察。
有一次,公司通知说有国家大领导来视察。等到那天,我们发现对面的楼顶布满了警察,甚至还有狙击手。大量的警察也到了我们这里,在展厅,听同事说,警察告诉大家,说不要站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可能有危险。总之,搞的气氛紧张。究竟为什么那么紧张,大家想想就知道了,不懂的话回去看看历史。
原来是国务院总理李鹏来视察了,视察完展厅,李鹏带着一大帮人就来到我们开发的地方,按照线路参观,时不时亲切问员工一两个问题,露出点笑容,然后闪光灯就刷刷刷地亮起来,记者们就狂怕。过了一阵,李鹏来到我们这边,就在我们身边3-5 米,俺终于第一次看到电视里经常出现的大人物了,心中有点小激动。我就发现,现实中的李鹏,远不如电视里光鲜,皱纹很深,老人斑很清晰。当时就想,国家领导人上电视,那得涂多厚的油啊。这么多年过去,李鹏也退休了很多年,现在依然健康地活着,我就想啊,我们国家高级干部的医疗护理水平真高啊。
故事十:劳动密集型企业
我在公司前几年,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每年收入翻番是常态,那进人速度也是哗啦啦的。一眨眼,工号就从千上到万,从 1 万上到几万。当时有一个词,叫“新四军、新五军”,就是指那些四万工号、五万工号的新员工,现在估计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老领导了吧。
直接反馈到现实生活,就是刚到的时候,老板还能在南新路的南蓉酒店请大家吃饭,后来只能在科技园七楼开干部大会,再后来,搞个年会要把深圳大学体育馆承包了,再再后来,一个产品线就要把大体育场承包了。
进的人多,要租的楼就多。那个时候,公司也有名声了,很多高档办公楼都愿意招华为来租,也是一个招牌啊。什么上海金茂大厦、蛇口新时代广场、华侨城汉唐大厦,我们都租过。但是,所有的大厦业主都万万没有想到,华为的人是如此之多啊,等待华为入住后,那个悔啊!我们当时在蛇口新时代广场住了几年,新时代广场真是好地方,背山面海,风景秀丽,我们一到那里,就立刻把这个高档写字楼搞变味了。
上下班、午餐的高峰期,等电梯那没有个 20 分钟是不可能的,不愿等电梯的上下走 20 层楼是很正常的。现在 F1 和天安云谷的兄弟们都有同感吧。高档写字楼的其他公司高级白领真是欲哭无泪,大楼业主也是欲哭无泪,暗叹这什么事啊。我听说,蛇口新时代广场的有些公司实在受不了,把早上上班时间改到9:30,而汉唐大厦干脆把四个电梯给华为专用,其他两个电梯拒绝华为人使用,只供其他公司人使用。我估计华为搬离这些高尚办公楼的时候,其他公司人可能真要放鞭炮庆祝了哈。
我们华为一直就是这样,我们不是什么高科技企业,我们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蚂蚁雄兵,打群架的。一个人单挑不过,就打群架,用人堆也堆死你。
故事十一:“华为的冬天”背后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和任总有关系的。
有一天晚上,公司通知大家去蛇口的风华剧院开会。我从科技园出发,准备乘坐去蛇口的巴士。路上有部黑色小轿车停了下来,车上人招呼我坐进去,一起去风华剧院。我坐进车后排,就说再挤挤再挤挤,结果车里鸦雀无声,没有人应答,我奇怪一看,原来后排坐着老板呢。老板呵呵一笑,往里挤了挤,我不好意思坐下了。
任总在车上就给我们开讲了,巴拉巴拉的。讲的内容可以直接参照华为文摘哈。主要就是未来你们要买房子的时候,房间大小无所谓,阳台一定要大,将来一麻袋一麻袋的钱拎回来,要有地方晒。还有,华为未来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胜利后世界就是你们的啦。还有,就是你们赚了钱,一定要孝敬父母,第一个月工资要寄给父母。听的我们这帮在车上的年轻人热血沸腾。现在想起来,感觉任总很像周星星电影中的白发老丐,拿出一堆武林秘籍:千手神拳,九阳神功,独孤九剑、一阳指、降龙十八掌,对怀揣维护世界和平和功夫梦想的少年说,维护世界和平就靠你们了,嗯,先来买本降龙十八掌吧。
到了风华剧院,我们坐下了,然后听老板上台发言,这就是著名的“华为的冬天”,具体内容,随便在网上搜搜就可以了。当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有什么反差,还沉浸在和老板一起同车的梦幻之旅。现在想来,真是挺有意思,老板前一个小时让我们买大阳台晒钱,后一小时大讲华为的冬天。回想起这么多年来,老板其实就是这样的人,高潮期,老板总会踩踩刹车,讲讲华为的冬天,讲讲红旗能打多久;低潮期,老板会鼓励高级干部成为黑暗中的那盏灯,照耀大家前行。老板其实是我们公司发展的节拍器啊。
跟着任总这么多年,听过任总很多教诲,我最大的感受是,可能在具体的业务方向指导上,任总也犯了一些错,但任总的战略方向感和人格魅力在华为是无人可替代的。老板经常说,做企业就是做人,华为能有现在的发展,和老板是一个高尚的人是分不开的。
故事十二:
最后一个故事了。还是和老板相关。
地点是科技园办公楼的七楼食堂,主人公是老方。老方就是前面故事里和我去看朗讯展厅的老方。老方后来在公司做了很大的官,很多人都认识哈。但那个时候,老方还仅是我的同事,都是程序猿。
一天老方在食堂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老板拎着一袋食堂买的大白馒头,不知道怎么过来了,他看着老方超有胃口吃肉的样子,拍拍老方的肩膀,微笑地对老方说,新员工吧?其实,那个时候老方和我已经不能算是新员工了,但老方也不好驳老板面子,就应了一声。老板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带着他的大白馒头下楼了。不知道老方是否还记得,但我印象很深刻。
1 个多月前,老方申请退休了,公司也批准了。在和老方吃完最后的午餐后的第二天,我又看到了老板,不知道是不是公司经营形势良好的原因,老板乱糟糟的头发下,一脸的快乐和自信,神采奕奕,哪里像个老人家。我心里默默地想,你当年拍这肩膀的那个“新员工”已经退休了,而你还在快乐奋斗。
写到这里,我的情绪变得很低落,甚至有些悲伤。我们当年的很多哥们,夏同学,老方,老袁、宏哥,老强、向工等等,他们有的退休,有的辞职,有的出国,天各一方。还有那些漂亮能干和善良的秘书,嫁人的嫁人,出国的出国。随着他们的离去,我们的青春也逝去,很多快乐的记忆也慢慢淡化了。
我就在想,人生到底是什么,事业到底是什么?我们当年做的产品,网上有很多很多,卖了很多很多钱,可是当年做这些产品、卖这些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的哥们很多都走了,不在了,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人生就是不断的相聚与离别,同事是这样,父母是这样,夫妻也是这样,儿女也是这样,过好过程就是最好的人生,因为人生没有终极意义。
回到深圳去了,我乱七八糟、啰啰嗦嗦的一些小故事回忆录结束了。写下这段文字,做个小纪念吧。
我在公司混了 20 年,现在还是一个基层员工。在华为工作 20 年纪念日的今天,这个日子估计只有自己记得,没有组织会送个纪念品,也没有念想有人送个蛋糕啥的,就自己给自己点个赞,心中鼓励一下自己吧。人是最需要激励的,别人不能激励,就自己激励一下自己吧:加油,继续努力!为公司继续做点小贡献,为儿女当个好榜样!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1995红色攻略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