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帮忙玩英雄联盟新手升级升级,到30级的话我愿意用一个几千部的百度云账号做为酬谢,就当帮帮忙

求几篇战国策里的文章_百度知道
求几篇战国策里的文章
翻译和古文都要,至少三篇,真没有的话一篇也行。感谢大家啦
我有更好的答案
原文: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译文: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用言辞打动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胜。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作老师。 卷一 东周 书名:战国策 作者:刘向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 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 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 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 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 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 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甀挟 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 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 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 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 止。 ○秦攻宜阳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 “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 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 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 ‘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 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 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中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 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东周与西周战 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为东周谓韩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 名器重宝。案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西周之宝可尽矣。” ○东周与西周争 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 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若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 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趣我攻西周。 西周宝出,是我为楚、韩取宝以德之也,西周弱矣。” ○东周欲为稻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 可乎?” 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 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 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 “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昭献在阳翟 昭献在阳翟,周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苏厉为之谓周君曰:“楚王与 魏王遇也,主君令陈封之楚,令向公之魏。楚、韩之遇也,主君令许公之楚,令 向公之韩。今昭献非人主也,而主君令相国往;若其王在阳翟,主君将令谁往?” 周君曰:“善。”乃止其行。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周恐假之而恶于韩,不假而恶于秦。史黡谓周君曰: “君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秦敢绝塞而伐韩者,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重 使使之楚,秦必疑,不信周,是韩不伐也。’又谓秦王曰:‘韩强与周地,将以 疑周于秦,寡人不敢弗受。’秦必无辞而令周弗受。是得地于韩,而听于秦也。” ○楚攻雍氏 楚攻雍氏,周粻秦、韩。楚王怒周,周之君患之。 为周谓楚王曰:“以王之强而怒周,周恐,必以国合于所与粟之国,则是劲 王之敌也。故王不如速解周恐,彼前得罪而后得解,必厚事王矣。” ○周最谓石礼 周最谓石礼曰:“子何不以秦攻齐?臣请令齐相子,子以齐事秦,必无处矣。 子因令周最居魏以共之,是天下制于子也。子东重于齐,西贵于秦,秦、齐合, 则子常重矣。” ○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前相工师藉恐客之伤已也,因令人谓周君曰:“客者, 辩士也,然而所以不可者,好毁人。”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相吕仓,国人不说也。君有闵闵之心。 谓周文君曰:“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已,誉在上。宋君夺民时以为台, 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盖之也。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齐桓公宫 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 《春秋》记臣弑君者以百数,皆大臣见誉者也。故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也。故 ‘众庶成强,增积成山。’”周君遂不免。 ○温人之周 温人之周,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 吏因囚之。 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 《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 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或为周最谓金投 或为周最谓金投曰:“秦以周最之齐疑天下,而又知赵之难子齐人战,恐齐 韩之合,必先合于秦。秦、齐合,则公之国虚矣。公不若救齐,因佐秦而伐韩、 魏,上党、长子赵之有已公东收宝于秦,南取地于韩、魏,因以因徐为之东,则 有合矣。” ○周最谓金投 周最谓金投曰:“公负令秦与强齐战。战胜,秦且收齐而封之,使无多割, 而听天下;之战不胜,国大伤,不得不听秦。秦尽韩、魏之上党,太原西止秦之 有已。秦地天下之半也,制齐、楚、三晋之命,复国且身危,是何计之道也。” ○石行秦谓大梁造 石行秦谓大梁造曰:“欲决霸王之名,不如备两周辩知之士。”谓周君曰: “君不如令辩知之士为君争于秦。” ○谓薛公 谓薛公曰:“周最于齐王也而逐之,听祝弗、相吕礼者,欲取秦;秦、齐合, 弗与礼重矣。有周齐,秦必轻君。君弗如急北兵趋赵以秦、魏,收周最以为后行, 且反齐王之信,又禁天下之率。齐无秦,天下果,弗必走,齐王谁与为其国?” ○齐听祝弗 齐听祝弗外周最。谓齐王曰:“逐周最、听祝弗、相吕礼者,欲深取秦也。 秦得天下,则伐齐深矣;夫齐合则赵恐伐,故急兵以示秦。秦以赵攻,与之齐伐 赵,其实同理,必不处矣。故用祝弗,即天下之理也。” ○苏厉为周最谓苏秦 苏厉为周最谓苏秦曰:“君不如令王听最以地合于魏,赵故必怒,合于齐。 是君以合齐与强楚。吏产子君,若欲因最之事,则合齐者,君也;割地者,最也。” ○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将以观秦之应赵、宋败三国。三国不败,将兴赵、 宋合于东方以孤秦,亦将观韩、魏之于齐也;不固,则将与宋败三国,则卖赵、 宋于三国。公何不令人谓韩、魏之王曰:‘欲秦、赵之相卖乎?何不合周最兼相, 视之不可离,则秦、赵必相卖以合于王也。” ○为周最谓魏王 为周最谓魏王曰:“秦知赵之难与齐战也,将恐齐、赵之合也,必阴劲之。 赵不敢战,恐秦不己收也,先合于齐。秦、赵争齐,而王无人焉,不可。王不去 周最,合与收齐。而以兵之急,则伐齐无因事也。” ○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生 谓周最曰:“魏以国与先生,贵合于秦以伐齐。薛公故主,轻往其薛,不顾 其先君之丘墓,而公独修虚信,为茂行,明群臣,据故主,不与伐齐者产,以忿 强秦,不可。公不如谓魏王、薛公曰:‘请为王入齐,天下不能伤齐,而有变, 臣请为救之;无变,王遂伐之。且臣为齐奴也,如累王之交于天下,不可。王为 臣赐厚矣,臣入齐,则王亦无齐之累也。’” ○赵取周之祭地 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朝。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 复取之。”周君予之,郑朝献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使卜之。太卜谴 之曰:“周之祭地为祟。”赵乃还之。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谓周君曰:“君之国小,尽君子重宝珠玉以事诸侯,不 可不察也。譬之如张罗者,张于无鸟之所,则终日无所得矣;张于多鸟处,则又 骇鸟矣。必张于有鸟无鸟之际,然后能多得鸟矣。今君将施于大人,大人轻君; 施于小人,小人无可以求,又费财焉。君必施于今之穷士不必且为大人者,故能 得欲矣。” ○周共太子死 周公太子死,有五庶子,皆爱之而无适立也。 司马翦谓楚王曰:“何不封公子咎,而为之请太子?”左成谓司马翦曰: “周君不听,是公之知困而交绝于周也。不如谓周君曰:‘孰欲立也?微告翦, 翦今楚王资之以地。’” 公若欲为太子,因令人谓相国御展子廧夫空曰:“王类欲令若为之,此健士 也,居中不便于相国。”相国令之为太子。 ○三国隘秦 三国隘秦,周令其相之秦,以秦之轻也,留其行。有人谓相国曰:“秦之轻 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国之情,公不如遂见秦王曰:‘请谓王听东方之处。’秦 必重公。是公重周,重周以取秦也。齐重,故有周而已取齐,是周常不失重国之 交也。” ○昌他亡西周 昌他亡西周,之东周,尽输西周之情于东周。东周大喜,西周大怒。冯且曰: “臣能杀之。”君予金三十斤。冯且使人操金与书,闲遗昌他。书曰:“告昌他: 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来,亡来。事久且泄,自令身死。”因使人告东 周之候曰:“今夕有奸人当入者矣。”候得而献东周,东周立杀昌他。 ○昭翦与东周恶 昭翦与东周恶,或谓照翦曰:“为公画阴计。”照翦曰:“何也?”“西周 甚憎东周,尝欲东周与楚恶,西周必令贼贼公,因宣言东周也,以西周之与王也。” 照翦曰:“善。吾又恐东周之贼己,而以轻西周恶之于楚。”遽和东周。 ○严氏为贼 严氏为贼,而阳竖与焉。道周,周君留之十四日,载以乘车驷马而遣之。韩 使人让周,周君患之。客谓周君曰:“正语之曰:‘寡人知严氏之为贼,而阳竖 与之,故留之十四日以待命也。小国不足,亦以容贼?君之使又不至,是以遣之 也。’”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又与韩、魏攻秦,而藉兵乞食于西周。 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君以齐为韩、魏攻楚,九年而取宛、叶以北,以强 韩、魏。今又攻秦以益之,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地广而益重,齐必轻 矣。夫本末更盛,虚实有时,窃为君危之!君不如令弊邑阴合于秦,而君无攻, 又无藉兵乞食。君临函谷而无攻,令弊邑以君之情谓秦王曰:‘薛公必破秦以张 韩、魏。所以进兵者,欲王令楚割东国以与齐也。’秦王出楚王以为和,君令弊 邑以此忠秦,秦得无破,而以楚之东国自免也,必欲之。楚王出,必德齐,齐得 东国而益强,而薛世世无患。秦不大弱,而处之三晋之西,三晋必重齐。”薛公 曰:“善。”因令韩庆入秦,而使三国无攻秦,而使不藉兵乞食于西周。 ○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进兵而攻周。为周最谓李兑曰:“君不如禁秦之攻 周。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今秦攻周而得之,则众必多伤矣,秦欲待周之 得,必不攻魏;秦若攻周而不得,前有胜魏之劳,后有攻周之败,又必不攻魏。 今君禁之,而秦未与魏讲也,而全赵令其止,必不敢不听,是君却秦而定周也。 秦去周,必复攻魏,魏不能支,必因君而讲,则君重矣。若魏不讲,而疾支之, 是君存周而战秦、魏也,重亦尽在赵。”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周君迎之以卒,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 客。 游腾谓楚王曰:“昔智伯欲伐厹由,遗之大钟,载以广车,因随入以兵, 厹由卒亡,无备故也。桓公伐蔡也,号言伐楚,其实袭蔡。今秦者,虎狼之 国也,兼有吞周之意,使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周君惧焉,以蔡、厹由戒之。 故使长兵在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也。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恐一日 之亡国,而忧大王。”楚王乃悦。 ○雍氏之役 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 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 请以国听。” 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谓楚王曰:‘韩氏罢于 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围雍氏五月,不 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 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 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 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 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善。”不征甲 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周君之秦 周君之秦。谓周最曰:“不如誉秦王之孝也,因以应为太后养地。秦王、太 后必喜,是公有秦也。交善,周君必以为公功;交恶,劝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 ○苏厉谓周君 苏厉谓周君曰:“败韩、魏,杀犀武,攻赵,取蔺、离石、祁者,皆白起。 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今攻梁,梁必破,破则周危,君不若止之。” 谓白起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 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善。子乃 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 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今公 破韩、魏,杀犀武,而北攻赵,取蔺、离石、祁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 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 也。” ○楚兵在山南 楚兵在山南,吾得将为楚王属怒于周。 或谓周君曰:“不如令太子将军正迎吾得于境,而君自郊迎,令天下皆知君 之重吾得也。因泄之楚曰:‘周君所以事吾得者器必名曰谋。’楚王必求之,而 吾得无效也,王必罪之。” ○楚请道于二周之间 楚请道于二周之间,以临韩、魏,周君患之。苏秦谓周君曰:“除道属之于 河,韩、魏必恶之;齐、秦恐楚之取九鼎也,必救韩、魏而攻楚。楚不能守方城 之外,安能道二周之间?若四国弗恶,君虽不欲与也,楚必将自取之矣。”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曰:“君使人告齐王以周最不肯为太子也,臣为君不取 也。函冶氏为齐太公买良剑,公不知善,归其剑而责之金。越人请买之千金,折 而不卖。将死,而属其子曰:‘必无独知。’今君之使最为太子,独知之契也, 天下未有信之者也。臣恐齐王之为君实立果而让之于最,以嫁之齐也。君为多巧, 最为多诈。君何不买信货哉?奉养无有爱于最也,使天下见之。” ○秦召周君 秦召周君,周君难往。或为周君谓魏王曰:“秦召周君,将以使攻魏之南阳。 王何不出于河南。周君闻之,将以为辞于秦而不往。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越河 而攻南阳。” ○犀武败于伊阙 犀武败于伊阙,周君之魏求救,魏王以上党之急辞之。周君反,见梁囿而乐 之也。綦母恢谓周君曰:“温囿不下此,而又近,臣能为君取之。”反见魏王, 王曰:“周君怨寡人乎?”对曰:“不怨且谁怨王?臣为王有患也。周君谋主也, 而设以国为王扞秦,而王无之扞也。臣见其必以国事秦也秦悉塞外之兵,与周之 众,以攻南阳,而两上党绝矣。”魏王曰:“然则奈何?”綦母恢曰:“周君形 不小利事秦,而好小利。今王许戍三万人,与温囿,周君得以为辞于父兄百姓, 而利温囿以为乐,必不合于秦。臣尝闻温囿之利,岁八十金,周君得温囿,其以 事王者,岁百二十金。是上党每患而赢四十金。”魏王因使孟卯致温囿于周君, 而许之戍也。 ○韩、魏易地 韩、魏易地,西周弗利。樊馀谓楚王曰:“周必亡矣。韩、魏之易地,韩得 二县,魏亡二县。所以为之者,尽包二周,多于二县,九鼎存焉。且魏有南阳、 郑地、三川而包二周,则楚方城之外危;韩兼两上党以临赵,即赵羊肠以上危。 故易成之曰,楚、赵皆轻。”楚王恐,因赵以止易也。 ○秦欲攻周 秦欲攻周,周最谓秦王曰:“为王之国计者,不攻周。攻周,实不足以利国, 而声畏天下。天下以声畏秦,必东合于齐。兵弊于周,而合天下于齐,则秦孤而 不王矣。是天下欲罢秦,故劝王攻周。秦与天下俱罢,则令不横行于周矣。” ○宫他谓周君 宫他谓周君曰:“宛恃秦而轻晋,秦饥而宛亡;郑恃魏而轻韩,魏攻蔡而郑 亡;邾、莒亡于齐;陈、蔡亡于楚,此皆恃援国而亲近敌也。今君恃韩、魏而亲 秦,国恐伤矣。君不如使周最阴合于赵以备秦,则不毁。” ○谓齐王 谓齐王曰:“王何不以地赍周最以为太子也。”齐王令司马悍以赂进周最于 周。左尚谓司马悍曰:“周不听,是公之知困而交绝于周也。公不如谓周君曰 ‘何欲置?令人微告悍,悍请令王进之以地。’”左尚以此得事。 ○三国攻秦反 三国攻秦反,西周恐魏之藉道也。为西周谓魏王曰:“楚、宋不利秦之德三 国也,彼且攻王之聚以利秦。”魏王惧,令军设舍速东。 ○犀武败 犀武败,周使周足之秦。或谓周足曰:“何不谓周君曰:‘臣之秦,秦、周 之交必恶。主君之臣又秦重而欲相者,且恶臣于秦,而臣为不能使矣。臣愿免而 行,君因相之。彼得相,不恶周于秦矣。’君重秦,故使相往;行而免,且轻秦 也,公必不免。公言是而行,交善于秦,且公之成事也;交恶于秦,不善于公且 诛矣。”《荆轲刺秦王》译文: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了。 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急速驾车赶去,伏在(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非常悲哀。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起樊於期的头,装在匣子里封好它。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先寻求天下锋利的匕首,得到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买下,让工匠用药水加工。于是打点行装派荆轲上路。
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对他正眼相看。就派秦武阳做副手。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等待另一个朋友,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远,还未到来,为此而留下等待他。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过了一阵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怀疑他改变主意后悔了,就又请他,说:“时间已经快到了,荆卿难道不想去了吗?请允许我先派秦武阳去!”荆轲生气了,呵斥太子说:“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现在只提着一把匕首深入不可预测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现在太子嫌动身晚了,我就辞别了。”于是出发了。
原文: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苏秦以连横说秦》
既有原文,又有译文,还有注释
================== (一)触龙说赵太后原文+翻译 =================== 译文: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明白地对左右的人说:“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原文: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译文:左师官触詟希望进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詟来到宫中,慢慢地小跑着,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我脚上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好久都没见您了,我还自己原谅自己哩。我怕您玉体欠安,所以想来见见您。”太后道:“我靠车子才能行动。”触詟又问:“每日饮食该没减少吧?”太后道:“不过吃点稀饭罢了。”触詟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什么,却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稍增加了一些食欲,身体也舒畅了些。”太后说:“我做不到啊。”太后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些。 原文: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稍解。 译文:触詟又说:“老臣的贱子舒祺年岁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怜爱他,希望他能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特冒死来向您禀告。”太后答道:“好吧。他多大了?”触詟道:“十五岁了。不过,虽然他还小,我却希望在我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问道:“男子汉也爱他的小儿子吗?”触詟答道:“比女人还爱得很哩!”太后答道:“女人格外疼爱小儿子。”触詟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触詟言道:“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拉着她的脚跟,还为她哭泣,不让她走,想着她远嫁,您十分悲伤,那情景够伤心的了。燕后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太后答道:“是这样。” 原文: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于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译文:左师触詟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詟又问:“不只是赵国,诸侯各国有这种情况吗?”太后道:“我还没听说过。”触詟说道:“这大概就叫做:近一点呢,祸患落到自己身上;远一点呢,灾祸就会累及子孙。难道是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吗?但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优厚,却毫无劳绩,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这就难免危险了。)现在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赐给他很多宝物,可是不乘现在使他有功于国,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您对他的爱不及对燕后啊!”太后答道:“行了,任凭您把他派到哪儿去。”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作人质。齐国于是派兵救赵。 原文: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龙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译文: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原文:子义闻之,曰:“人主之于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况人臣乎!”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加原文======================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三)苏秦始将连横原文+译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王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餝,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俩军相攻,迫则杖戟相幢,然而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力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朞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无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玉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桊枢之士耳,伏轼撙衘,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四)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及翻译 ===================【原文】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闻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瓿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译文】 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愿意寄食门下。孟尝君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吗?”冯谖说:“没有。”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什么特长吗?”他说:“也没有。”孟尝君笑了笑,接纳了他:“好的。”孟尝君身边的人因为主人不太在意冯谖,就拿粗茶淡饭给他吃。住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左右把这件事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吩咐说:“给他一般门客待遇,让他吃鱼吧。”住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我们还是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坐。”孟尝君说:“替他配上车,按照车客的待遇。”于是冯谖驾车带剑,向他们的朋友夸耀:“孟尝君尊我为上客。”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复弹其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无以养家。”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左右答道:“有个老母。”孟尝君资其家用,不使他母亲穷困,而冯谖从此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署上名字说:“我能。”孟尝君看了很诧异,向左右随从:“这是谁呀?”人们答道:“就是那个唱‘长剑呀,我们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还未曾见过面呢。”于是请他来相见,道歉说:“田文每日为琐事所烦,心身俱累,被忧愁弄得神昏意乱,而且生来懦弱笨拙,只因政务缠身,而怠慢了先生。好在先生不怪我,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愿效微劳。”于是孟尝君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回答:“先生看着办,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吧。” 冯谖赶着马车到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核对债券,全部核对之后,冯谖站了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名义将债款赏给这些百姓,并烧掉了那些券契文书,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齐国都城临淄,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很奇怪他回来得这么快,穿好衣服接见他说:“收完债了吗?何以回来得这般快捷?”冯谖答道:“都收完了。”“先生替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冯谖说:“殿下曾言‘买些家中缺乏的东西’,臣暗想,殿下宫中珠宝堆积,犬马满厩,美女成行。殿下家中所缺少的,惟有仁义了,因此臣自作主张为殿下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说:“你怎么买仁义的?”冯谖答道:“殿下封地只有小小薛地,不但不好好体恤薛地子民,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臣为君计,私自假传殿下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他们,并焚毁债券,百姓莫不吹呼万岁,这就是臣替殿下买的仁义呀!”孟尝君很不高兴,说:“我知道了,先生退下休息吧。” 一年以后,齐王对孟尝君说:“寡人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孟尝君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方才看到。”冯谖对孟尝君接着进言说:“狡兔三窟,才可得以免死。如今殿下只有一洞穴,尚未能得以高枕无忧,臣愿替殿下再凿两穴。”孟尝君便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去游说魏国。冯谖西入大梁,对惠王说:“齐国放逐了大臣孟尝君,诸侯谁先得到他,谁就能富国强兵。”于是魏王空出相位,让原来的相国做上将军,派出使节,以千斤黄金、百乘马车去聘孟尝君。冯谖先赶回薛地对孟尝君说:“千斤黄金是极贵重的聘礼,百乘马车是极隆重的使节,咱们齐国该知道这件事了。”魏国使者接连跑了三趟,可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就。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君臣震恐,连忙派遣太傅带着一千斤黄金,两乘四马花车及宝剑一把,外附书信一封向孟尝君道歉说:“都是寡人行为的兆头不吉祥,遭受祖宗降下的神祸,听信谗言,得罪了先生。寡人无德,虽不足以辅佐,但请先生顾念先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冯谖劝孟尝君说:“希望殿下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庙于薛。”宗庙落成,冯谖回报说:“三窟已就,殿下可安心享乐了。” 孟尝君为相几十年,没有纤介之微的祸患,倚靠的正是冯谖的谋划啊!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战国策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雄联盟装备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