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60水浒传42回概括400字字左右

水浒传60回读书笔记(共8篇)(精简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水浒传60回读书笔记(共8篇)(精简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水浒传前60回读书笔记
水浒传前60回读书笔记
第二十九回: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祝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第二回:沂岭杀四虎
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
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第十二回:-卖刀汴京城
杨志盘缠用尽,只得将宝刀卖去,赚些钱投奔他乡谋生。谁知卖刀时,当地泼皮牛二百般凌-辱,杨志忍无可忍便杀死牛二,再去报馆。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先是问谁买刀,牛二来后,让他试刀,牛二百般阻挠和凌-辱,最后被杀。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样的。而牛二被杀不仅为书中的老百姓们出气,而且另读者看完也出了口气,这也许就是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的吧。
水浒传》读到第60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梁山泊的大头领晁盖一命归西。
重点人物往往不好分析,而看到这一回,却不由得不感叹晁盖真是天王的身子陪衬的命。权且瞎聊几句。水浒还没读完,深深觉得宋江这个角色是极度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的,身为梁山第二把交椅,忠于大哥,义结群豪;孝顺父亲,甘陷缧绁;战功无数,知人善用。与之相对,晁盖作为大哥,则显得单薄了许多。令人产生恬居此位的想法。从各个角度看,宋江都是绝对的主角。放在带头二哥这个位置,感觉更多的是为了符合古代中国人中庸的审美观,犹如三顾茅庐传为美谈,三人行必有我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古人钟这种韬光养晦之美。因此,晁天王这个角色成了文艺风格和审美倾向的牺牲品。要是施耐庵老先生知道现代人都推崇毛遂自荐,锋芒毕露,会不会直接就让宋江坐了头把交椅呢?
说句题外话,这种含而不露的审美其实在《水浒传》整篇都有体现,也算是古代文风的一种体现。即,点题甚晚。梁山泊以晁盖为头领正式成立,其实是在劫持生辰纲一事之后。而劫持生辰纲的计划提出却是在第14回才出现,全书一共才100回啊!之前讲了许多人物,史进大闹史家村,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刺配,杨志卖刀等。除了林冲烧了草料场之后直接上了梁山之外,剩下人都是好几十回之后才上的梁山。要搁现在这个信息泛滥微博横行标题党肆虐的时代,施老先生的文章这么个架构,估计会被编辑打回来吧。这种含蓄的美感,犹如三进四合院门口的影壁,犹如大观园翠嶂假山的曲径通幽。
好了回归正题,先来看看晁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祝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郓城县管下东门外有两个村坊,一个东溪村,一个西溪村。只隔着一条大溪。当初这西溪村常常有鬼白日迷人,下水在溪里,无可奈何。忽一日,有个僧人经过,村中人备细说知此事。僧人指个去处,教用青石凿个宝塔,放于所在,镇住溪边。其时西溪村的鬼,都赶过东溪村来。那时晁盖得知了大怒。从溪里走将过去,把青石宝塔独自夺了过来东溪边放下。因此人皆称他做托塔天王。晁盖独霸在那村坊,江湖上都闻他名字。
保正:宋王安石推行保甲法,规定家设都保正一人,副都保正一人,下有大保长、保长,分别掌管户口治安、训练壮勇等事,意在加强对民间的统治。后世沿其法,因泛称保长等为保正。
大致估计一下,晁盖要管的人要超过2000人了,毕竟古代不像现代都是三口之家,官其实也不小了。晁盖仗义疏财,首先便具备了做大哥的品质。水浒中的英雄好汉非常看重“义气”二字。这也是为何以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之武功,却不能作为老大的候选人。
刘唐找到晁盖献一套富贵――劫持生辰纲,二人在当时还是吴学究不是军师的吴用的计策下,公孙胜掐指一算,找到阮氏三雄,打劫了生辰纲。事发之后,官差追捕,宋江(押司,衙门中的书吏)私放晁盖,一众人逃上梁山,却遭王伦冷遇。一直被王伦排挤的林冲怒而相杀,推晁盖坐了头把交椅。
之后水寨平安。直到宋江因提了反诗,在江州要被斩首了。水泊梁山为了救恩人倾巢出动,江州劫了法场,智取无为军,水寨一战成名;又兼汇合了各处与宋江交好的好汉,水寨壮大。其实此时晁盖有意推宋江为首,被宋江以死相逼拒绝了。“哥哥差矣。感蒙众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却让不才?若要坚执,如此相让,宋江情愿就死。”……“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再三推晁盖坐了第一位。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栏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浒传内容概括4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