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领内气贯长虹的意思三关

[转载]太极拳的内气与经络(一)
太极拳的内气与经络
&&&太极拳练到最高境界时,会出现虚静空灵的感觉,精神集中,静得头发竖起,眼神显灵眼。身体松软得气沉腹下,感觉身体没有重量。但是,肢体仍然棚劲不丢,气贯周身。在太极拳动作转换时,气柱下沉到地,裆走下弧,梢节领进,身体转动,领内气旋转。
&&&&提到人体内气,也就是丹田之气,由四种气组合:一是秉承父母先天的元气,二是人体内脏两肾生成的气为真气,三是吸纳自然空气氧化生成的气为轻气,四是纳入食物化合的精微之气为精气。元气、真气、轻气、精气混合成内气,在外表现于肢体的鼓涨。人有内气,再让内气畅通,就精力旺盛,思想敏捷,祛病强身。这是太极拳爱好者追求的最终目标。
&&&&无论何门何派太极拳均要求静中求动、动中求静,以虚静空灵为极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虚静空灵呢?
&&&&一、要想虚静空灵,心先虚静
&&&&太极拳功夫的提高取决于虚静功夫的深入。陈鑫论述:“心中一切无所着,一念无所思。”他说的“心中一物无所着”,就是不在心中存放任何东西,心不执着于任何事情,因为有了任何的执着都可能会失去平静的心。&&
&&&&虚静,首先是心能虚静。心为一身之主宰,心能静则全体皆静,心能虚则周身皆虚,五官百骸皆从心也。身心虚静则神能安宁。神宁则念有所止,气有所归,一念无思,一物无有,周身内外一片空灵,中气存于中。
&&&&太极拳既是动中求静,亦是静中有动,静待其动。静待其动:一是在行拳时,一势既完时静待下一势的“势”动,即动而复静,静中有预动之势,内气若能运到十分充足则下势之机自然跃跃欲动。二是在推手较技时的静待“彼”动,即舍己从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三是实战时,若能身心虚静,则精神内固,气不散乱,神气合一,意在人先,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
&&&&二、要想虚静空灵就要意守丹田后撑命门
&&&&太极重命门,气功重丹田。练太极拳要时刻注意发挥命门穴的枢纽作用,命门穴是全身重心之所在,执中达四旁,劲贯脊中,力由脊发,命门穴为原动力之源泉,知命门方可知太极了。
练太极拳达到气沉丹田,意守丹田,不是目的,而后撑命门穴,让脊背鼓胀,使丹田生发之气遍走全身,使气血通畅,内功上身,防身健身,才是最终目的。命门穴位于两肾之间,属督脉,有生命之门,先天之根本的含义。命门穴与任脉的神厥穴(肚脐)又前后对称,与缠绕腰一周的带脉相交。带脉起于季脉肋下方,横绕腰腹周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腰腹部是三脉脉气所发之处,又为下丹田真气之所在。
 &&&顾留馨讲道,&“一身备五弓”。“一身备五弓”指的是身躯犹如一把弓,两手为两把弓,两足又为两把弓。五弓合力即为全身的整体劲。五弓以身弓为主,身弓以腰为弓把,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气贯注,中定不摆。动作时以命门穴为轴心,以两腰肾的抽换来变换身体的虚实。&“身弓”对身法非常重要,腰脊一转周身皆动,体现了腰脊的主宰作用。而命门穴位于身弓的中心位置,有助于身体的动态平衡,起中定作用。
&&&&因此,只有气沉丹田,意守丹田,气多了,才能后撑命门穴,使丹田生发之气遍走全身。
&&&&“气撑命门”后,内气上行贯大椎、肩、肘、腕,内气下行贯穿胯、膝、足跟,方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的完整协调境界。太极的发力方法就是“气撑后命门”用意把“命门”外撑,同时取得足蹬地的反作用力,合力发出爆发力,全身发力。
&&&&三、要虚静空灵就要让气团旋转
&&&&要虚静空灵就要让气团旋转,让气团旋转,就要畅通经络,要畅通经络,就要打通大小周天。通过不断提高太极拳运动水平,气撑后命门才能打通大小周天,疏通经络,使体内之气随心所欲的运行于全身或蓄聚到任何一个部位,灵活无滞,强化内劲,修身养性。
&&&&提到气团旋转,就是说让手臂带领身体内气旋转,而在体外感觉有一个更大的气团也在旋转,好像将沙石树叶都骤了起来。这要求行拳走架时,动作要舒展,抱球要大,有气贯山河的虚静空灵感。而太极起势和收势时,要体现内气的小周天运行。太极行拳走架时,要体现内气的大周天运行,意领气随,气走经络,贯通周身。
&&&&提到小周天,是指按人体子午线,即前南后北,前任脉后督脉,两脉所构成的环状脉线。先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气沉丹田,让小腹膨胀。再进行“行气”。气在体前下降,过会阴,气在身后上升,最后依次冲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复归丹田,正好一周。&&
&&&&小周天有什么作用?小周天主要是练精化气,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中年人以后练此功有医疗保健推迟衰老的作用。小周天在太极拳起势和收势中有明显的运用和作用。
&&&&大周天是相对小周天而言的。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继续打通八脉中的其余六脉,以及手足十二正经。子午小周天为人体南北前后方向,而卯酉为东西左右方向,象征人体左右两手两足上的十二正经。任督二脉一旦疏通,内气循环运转就畅通无阻了,人体十二正经在任督二脉行气的作用下,使十二经脉之间相互联系,变得通畅。同时,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大周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大周天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进行练气化神的方法。正经的通畅又会带动络脉的通畅,气血就会运行于五脏六腑、皮肉筋骨,身体各处都能得到气血的濡养。天长日久,病体得以康复,健者更强。可延年益寿,增加青春活力。
&&&&打通大周天,还要了解十二正经的名称、循行部位、走行方向、连接方式和流注顺序。
&&&&(1)经络名称:
手三阴经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2)循行部位:十二正经的循行部位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其中上肢内侧是手三阴经,下肢内侧是足三阴经;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头面和躯干,其中上肢的外侧是手三阳经,下肢的外侧是足三阳经。
&&&&(3)走行方向:
手三阴经从胸部起点,沿着肘臂内侧走向手的末端;
手三阳经起于手的末端,沿着肘臂的外侧走向头部;
足三阳经起于头部,下行进过躯干的胸背腰腹,到下肢沿着腿的外后侧走向足的末端;足三阴经起于足的末端,沿着腿的内侧走向腹胸部。
&&&&明确了人体经络后,就要看如何用太极拳打通能大小周天了。
&&&&怎样打通小周天的?练好太极拳。&&
&&&&练好太极拳,最先要盘好架子,也就是太极拳的“外三合”,既手足合、肘膝合、肩胯合,以求身法准确。太极拳要求:头要悬、颈要贴、眼要平、身要正、肩要沉、肘要坠、臂要弯、腋要虚(肘外撑)、手要展、指要分、掌要球,拳要空、胸要舒、背要拔、腰为轴、臀要敛、裆要圆、走下弧。
&&&&当拳架姿态准确后,就应要行好拳。所谓行拳,是指练好太极套路。这行拳的准则:"松静、轻灵、圆活、稳重、慢匀、神合"。关键是"松静"松静是根基,软和是宗旨,用意不必力,全身一点不僵。通过下工夫锻练太极拳,会促使人体"气路"和"血路"的通顺。
&&&&王宗岳讲:"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杨澄甫也有"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的太极拳练法的要求。这是太极拳讲的"和谐",也非常重要。
&&&&太极拳是内家拳,尤其侧重用意,杨澄甫《十要》中要求"用意不必力",指明打太极拳要用意。用意是指"以意导形",用意念导引太极拳形体动作的演化,故行拳时意在先,动在后。用意念带领丹田的那股热气,由丹田向下行,循小腹,抵中极穴,经会阴穴,过谷道(肛门)至尾闾。至此就已完结导引内气向下向后走的航线,让气自行贯通督脉的尾闾关。能否冲过尾闾关,取决于丹田内气是否充分,丹田内气越充分,冲关能力越大,反之则冲关中断。冲关后意念引领内气上行,贯通夹脊关和玉枕关,过头顶百会穴,再下颜面,过喉,沿胸腹中线,也就是任脉,直下丹田,形成任降督升任再降的一周循环,即为小周天,又叫逆行小周天。
&&&&想打通大周天,必须要求运行太极拳时将带脉、冲脉打通。通过后撑命门,让内气鼓胀脊背,以意引气,让气行走各经,全身上下无处不到,周流复转,反复运作,以达到气随意运,血随气载,气血畅通,心神愉悦的效果。
&&&&&通过站桩,意守丹田,舌顶上腭,全身放松,意想宇宙之浩然之精气,随呼吸下注丹田。用腹式呼法,以鼻吸气,要求做到深、缓,让气充满腹部。吸气后将气从鼻中呼出,呼气时,以意将吸入的气微微送入下丹田,意念让气停在下丹田,让脐下三寸丹田更鼓,与先天下丹田处的元气相合,融为一体。(太极拳就是这样的反呼吸,反呼吸是吸时腹部鼓,呼时更鼓;正常呼吸是吸时腹部瘪,呼时腹部鼓)  站桩日久或正确打太极拳,带脉中的真气则日渐旺盛,气在意念引导下,则可运行于经络之中。练习时,浑身放松,以意领气,将丹田之真气传到手三阴经和足三阴经。如果实战的话,那么手的抓劲就会很大;外撑后腰的命门穴,让丹田之气充斥后腰,让后腰鼓胀。后腰鼓胀有气,人身上才会有劲,太极内功才会增大,实战能力才会强。如果让送到后腰的真气运行到经络,那么就用意念引导后腰命门处的真气流向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如果实战的话,就松胯下沉,将真气的一股从后腰处往下送到脚下,通过地面产生反作用力,另一股往上传到后背,让后背也鼓胀起来。脚下踩蹬劲,整体说脚是跟节,是催劲,腰是中节,是随劲,头是稍节,是领劲,向上虚领。从局部说,肩是跟节,是催劲,肘是中节,是随劲,手是稍节,是领劲。此时发拳或出掌,全身发紧,全身用力,将拳或掌打出,这样抖弹的寸劲暴发力就会很大,攻击性就会很强。
&&&&因此,平时多注重练习“外撑后腰的命门和后背”,让丹田之气促鼓后腰和后背,对太极内功的产生和打通大周天非常必要。
&&&&总之,把太极拳练到最高境界,就是轻轻开始,慢慢运行,默默停止,松软开合,静心感受内气流转鼓胀,体会周身上下浑然不觉、四肢百骸荡然无存,“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的意境,达到始于无形、归于无迹的太极状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捧气贯顶法 纲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捧气贯顶法 纲要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别人气来我不气“捧气贯顶法”答疑 (6)
  “捧气贯顶法”答疑 (6)  余 洋  正确认识捧气贯顶法  (91)应该怎样正确认识捧气贯顶法?  1)、我们通过捧气贯顶法的第一节和第二节把前后左右的气(就是四正之气)都捧了起来,贯入到了身体里面,第三节主要是把四个角上的气(也就是四隅之气)捧起来贯人了身体的里面,通过贯顶收天气,手敷足面按提收地气,总之,通过捧气贯顶法可谓收了四面八方、天地六合之气归于身中。  2)、第一节――前起侧捧气主要贯了下丹田;第二节——侧起前捧气主要贯了上丹田;也照顾了下丹田;第三节——侧前起捧气主要贯了中丹田,这样就通过三个贯气法贯了三个丹田(上、中、下)。通过起、收式又重复贯了三个丹田,前面有组场,练功后又有收场,使周身各部的气都充足通畅。  3)、练了捧气贯顶法以后,不仅身体里的混元气能增多,而且质量也能提高。有病的得以治病,没病的生命力会旺盛起来,还可以聪颖智慧。泛泛的练捧气贯顶法,可对身体的整体平衡起作用。如果想更好的更快的对身体某个部位起作用,还可以采取对局部进行贯气的方法。哪个地方需要就往哪个地方贯,如可以往有病的地方贯,要加强某个部位的功能,也可以往那个部位贯,如开智法、明目法、贯气治病法即是如此。  4)、要想练好捧气贯顶法,一方面要做好练功动作;另一方面要正确运用意识,提高对捧气贯顶法的重视程度;加深对外混元练功方法的认识;做好练功时的运用意识。  5)、练捧气贯顶法时要注意以下三点:动作要圆;形体要软;意念要远。  以上就是把捧气贯顶法比较细致的分开来讲述,但这并不是捧气贯顶法的“终极练法”,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中等层次的练法,更高层次练法,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的清楚的,即便是庞明教授亲自讲给大家听,我们也不一定听得明白,也不一定能做得到,这要看每各人的悟性与机缘吧!不过,能按照上述的要领去练,提升就会很快,苦练加悟性,仅仅只练一个捧气贯顶法,就可以直入上层。  (92) 练捧气贯顶法动作上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1、要集中精神做动作  2、对各种变化都要“不理它”  3、每一个动作,都是要特别认真仔细的来做  4、通过“慢动作”来体会每一个动作的细小部分  5、要放松了来练每一个动作  6、要注意每个动作中的开合  7、练功中只管意念不管气  8、要建立通向原始混元气层的意识通道  (93) 怎样练功才能不出偏差?  我们做动作的时候,就集中精神做动作,往里边贯气儿,你就是一个劲儿的贯,贯就行了,至于气到哪儿去了,不要管它。往印堂这儿一照,这气儿进去,就够了,它自己进去以后,气怎么起作用,不要管,不要分辨,不要去想,不要去理他,就是一个心眼,集中精神做动作,这就好了。  在练功中不论出现什么样的反应,出什么样的感觉,都不去理它。你只要去一理它,你用意识去干扰它了,使它起了变化,就变样子了。我们练智能功就是集中精神做动作,什么也不理它。这样就不会出偏差。  (94) 为什么每一个动作都要特别认真仔细的来做?  我们练功对每一个动作,都是要特别仔细的来做,认真的来做。有的人已经是练了很多功法,练得也比较熟练了,那就应该身体放松一些,动作难度大要求一些,按照规范的要求来做。  我们每做一个动作的时候,都要体现这个松,周身要放松,不要僵硬,一僵硬了就坏了。等你熟练了以后呢,再把这个意念活动慢慢加进去,练功中还必须要认真体查气机的各种变化。只有这样,功力才能提升得快些。  (95) 为什么只有通过“慢动作”才能体会每一个动作的细小部分?  自己要是一个人练捧气贯顶法,就可以练得特别的慢,特别的慢,不一定要按常规口令来练了。你为了体会意念活动,就要把动作放慢,你要是做得快了意念活动就不好体会了。你做每一个动作,不论拉气也好,推揉也好,你只要做快了,就不好体会这个气了,意念,就更不好体会了。现在不是正式练功,我这个动作做慢一点,我就可以体会意念。要推,推,坐腕,松肩,这么推出去,完了最后再一收,慢慢体会意念的出去,回来,出去 回来 。每个地方都通过慢动作来体会,体会每一个动作的细小部分。正式练功,就不要这样练了。  你要是真正想要有所体会,就必须把每个动作都拆开来练,拆开以后,去进行体会,反复做,反复做一个动作,要慢,有了些体会,有了些感觉,这样在你正式练功的时候,你就有了基础了。如果你没有对单个动作去进行体会过,整套练功的时候,你再去体会它呀,那就分神了,那就不能很好的集中精神去贯气了。  所以,希望大家没事的时候就练推,收,推,收,推,收;就来一下,开,合,开,合,开合;拉一拉,转一转,没事就比划,体会动作,体会意念,体会收和放,体会开与合,练开出去了,有什么感觉?收回来,又有什么感觉?就要那么慢慢的体会才行。  因为只有你自己这么体会了以后,你才能慢慢慢慢觉得周围这个气,浓度太大了。你这儿手一动,胳膊一动,就会觉得周围的气,你好象你能摸着它了,感觉到有阻力了。往下一按,按不下去,有浮力,往上一抬,抬不起来,有压力。如果要是不能放松,不能认真体会,形神不能安静,这些就感觉不到了。  大家可以站在游池里边,找一个水齐脖子深的地方,站在水里练捧气贯顶。手在水里边慢慢做,练拉气,推,拉,推,拉要做慢点,做慢点不会感到什么阻力,做快了阻力就觉得大。慢慢的松腕,转掌,捧气。手掌在水里捧着那个水往上走,捧气,向肚脐贯气,再转掌,往外展……这样体会一下,你再站在地上练功的时候,回想在水里面做动作的那个感觉,你的气感就大了。  (96) 为什么要放松来练每一个动作?  有的人说练捧气贯顶法这套功很轻松自在,真的是轻松自在吗?完全放松了练练试试看,放松了,练个捧气贯顶法,十五分钟,你就可能满头大汗,汗流胛背。不放松的来练,会觉得非常轻松。这一放松了练个捧气贯顶法,非出汗不可。你要没有这样放松练过,说你也很难相信。当然有些个别的人或者少数人,绷着劲练也可以出汗,他是较着劲练的出汗了,那样出了汗,练完了以后,会累得难受。放松了练,那样出的汗,练完了以后,身上会非常轻松,非常轻松。这些呢,大家在今后练功中去慢慢体会吧。  有些同学可能还一下子体会不着,你就一开始能做得轻松,也算对了。一开始练这个功很轻松,很自如,悠闲自在。这个情况也算是你第一步功练得对了。  但是你要想长功夫,非得练到“松沉”难受,胳膊好象是灌了铅似的,抬不动,真是酸疼得无法形容。  有些人,一练就放松了,由于你正气还不足,还不够,一下子还冲不过去。一开始练就会觉得很沉重;也有一些病人,他身体太弱,这么做动作也会觉得很累,但是,那个累和将来放松了的松沉可就不一样。  有人说什么死人沉,死人沉的,那死了的人还真是沉。死人为什么沉呢?他那真的放松了,松的一点气都没有了,就死沉死沉的。将来我们练功放松也是这个意思,一点儿劲儿也没有。那个形体那儿跟没骨头似的。你看这胳膊一抬,你把它放松了,这胳膊也是死沉死沉的,抬不起来。腿也是一样,抬腿的动作也象抬这个胳膊一样,这么晃晃当当的,死沉死沉的,要是绷着劲儿,就感觉不出来了,只有完全放松,一动,才能感觉到。我们练捧气贯顶法第一步功,首先要把形体放松,每个动作都是这样去体会,理解了,功力才能提升得快。  (97) 为什么要注意每个动作中的开合?  智能气功是开放性功法。从捧气贯顶法开始,就把握住了人体生命运动的最基本特点,也是整个宇宙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规律——升降开合来练功。捧气贯顶法中的内气外放、外气内收,推揉、拉气,每个动作都蕴含着开合出入。我们智能功的功理功法从这个开放性出发,整个神、气、形都有个开合出入的问题。  智能功的开放性要发挥两个积极性,一方面练自身的的精气神,另一方面把自身的精气神,和外界的气﹝也有形气神信息及其它物质因素﹞,结合到一起,通过开合出入,把自身的气和外边的气结合起来,把外边的气更多收到体内,使自己的身心素质变化,与大自然谐调统一。而外界大自然中的混元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时随地都可以采来为自身的强身健体、防病祛病、益寿延年、开发智能、开发功能服务。这就是开放性功法的最大的特殊性。它之所以练功快,得气快,效果好,道理就在这里。如果把这个气捧给别人,贯给别人,就是给别人治病,开发功能;把这个气调动起来给科学实验的对象应用,那就是搞科学研究了;把这个气放到哪里就可以在那里起作用。  我们智能功一开始就走人天混化的路子,把人和大自然的界限消灭,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从外面一点一点往里挤,所以智能功的练功过程中是一开始练外混元,再以后练内混元,最后练中混元。我们的练功过程和古人的练功过程不一样,古人的练功过程是从里往外走,我们是从外往里走,最后达到内外一致,把古人的练法完全变过来了。  当然,调动大自然界的混元气的能力,在于你自己的练功水平,在于你自己意识的坚定性,在于你意识有没有力量。  练捧气贯顶法时,先要把动作路线搞正确,使动作合度,符合要领要求。身体基本可以放松了,意念比较容易集中了,你站在那里、坐在那里慢慢晃一晃,好像在水里的感觉一样,在这个基础上再练开合,才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8) 为什么在练捧气贯顶法时,只管意念不管气?  我们在做推揉、开合、拉气这些动作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时要有这样一个总的概念:就是用意念的出入带动气的出入,只管意念,不去管气。做推的动作意想“推向天边”时,不要想自己的气怎样流向天边,不要想把气推到天边。你意念已经是顶天立地,伸手能摸到天,手一推,意想天边,气自然就出去,离开了你就是天。手往回一收,意想“收回体内”,气就回到体内。意念一动,气就会自己去动,不要去管气,这是以意引气。  如果在练功中去想气如何如何的运行,就会成为“以意领气”,弄不好就容易出现各种偏差。  (99)为什么要建立通向原始混元气层的“意识通道”?  练捧气贯顶法时,意念活动是伴随着动作,一开,到天边,一合,到体中,这是练捧气贯顶法直通高层关键的关键。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和我们人体内外的混元气的结构有直接的关系。人体内外的混元气包括有以下几个层次:  1)、 自我混元气层:首先在每个人体外都有一层坚实的、由自我信息,特别是自私自利的各种信息组成的“自我混元气层”;它是每个练功者最难突破的一层,谁能最快的穿越和突破,谁的功力就提升的快。  2)、家族混元气层:第二层是由夫妻、儿女、父母、兄弟姐妹、所有亲属信息组成的“家族混元气层”,它是练功者的绊脚石,有些人进到这个“乱石阵”中就出不来了,严重影响了练功长功的进程。  3)、社会混元气层:第三层是由家族、姓氏、门派、民族、国家、宗教信仰等等信息组成的“社会混元气层”,在封建社会这一层也是练功者的严重障碍,随着现代“世界村”的形成,突破这一层就相对比较容易一些了。  4)、大自然混元气层:第四层就是由万物信息组成的“大自然混元气层”,因为这一层次中已经非常接近最后的原始混元气层,练功者的意识若能穿越到此,己经是“指日可待”,即将“大功告成”了。  5)、原始混元气层:最后这一层次是由无形无象、没有任何信息的宇宙物貭组成的,也是我们智能功人练功朝思暮想要达到的地方,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为“天边”。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如同包上了层层的塑料隔膜,设置了层层障碍,将自己的意识和原始混元气分隔开来,真正能做到一下子突破、粉碎这些障碍,普通人是不可能的,因此真正能做到用意识调动原始混元气为我所用,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但是,原始混元气它渗透在万事万物之中,只是越靠近人的自身原始混元气越稀少,因此即使在我们人体的周围,也能收集到一定数量的原始混元气;另外,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原始混元气集聚成了人的意元体,在初生的婴儿意元体与宇宙间的原始混元气有着千丝万褛的联系,但成年人,由于以上层层混元气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意元体远离了、中断了与原始混元气的联系。我们练功的过程,就是要解脱意元体的各种束缚,让它穿越层层混元气的障碍,与原始混元气建立“热线电话”,建立与原始混元气多向畅通的管道,这种通道越多,功力就提升的越快;刻苦练功,逐渐使这些与原始混元气多向畅通的管道逐渐联成“片”、联成“面”,最后,人的意元体与原始混元气完全融合成了一体,那就是“人天浑化”、“大功告成”了!  练捧气贯顶法,要求练功者的意念活动伴随着动作,一开,想到天边,一合,想到体中,就是建立意元体与原始混元气多向畅通管道的过程。因此练捧气贯顶法的最高秘诀就是:“想虚空……想体内……想虚空……想体内……”,所有的动作,都一定要在这种意识中来完成。  (100)为什么要注意在生活当中来练?  若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把精神和形体结合起来,也就是在练气功。捧气贯顶法中有很多的动作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的,比如拿一个东西时,用翘掌动作去拿,脑子里有个翘掌的意念活动,发出翘掌的命令,使形体发生变化,掌翘起来了,而且把全部精神活动集中在翘掌的动作上,这就是精神和形体结合,就是在练功。比如在走路时,拉地气走路;和别人挥手告别时,脑子里发出推揉的命令,放松推揉拜拜;后面有人喊你,脑子里发出转腰捞气的命令,以腰带动转身180度向后看……真能做到这样,练功长功夫就快,就会有一定的功夫了。  (101)为什么说练好捧气贯顶法的关键是要抓住“开合”与“贯气”?  智能气功是开放性功法。从捧气贯顶法开始,就把握住了人体生命运动的最基本特点,也是整个宇宙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规律——升降开合来练功。捧气贯顶法中的内气外放、外气内收,推揉、拉气,每个动作都蕴含着开合出入。我们智能功的功理功法从这个开放性出发,整个神、气、形都有个开合出入的问题。  智能功的开放性要发挥两个积极性,一方面练自身的的精气神,另一方面把自身的精气神,和外界的气﹝也有形气神信息及其它物质因素﹞,结合到一起,通过开合出入,把自身的气和外边的气结合起来,把外边的气更多收到体内,使自己的身心素质变化,与大自然谐调统一。而外界大自然中的混元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时随地都可以采来为自身的强身健体、防病祛病、益寿延年、开发智能、开发功能服务。这就是开放性功法的最大的特殊性。它之所以练功快,得气快,效果好,道理就在这里。如果把这个气捧给别人,贯给别人,就是给别人治病,开发功能;把这个气调动起来给科学实验的对象应用,那就是搞科学研究了;把这个气放到哪里就可以在那里起作用。  我们智能功一开始就走人天混化的路子,把人和大自然的界限消灭,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从外面一点一点往里挤,所以智能功的练功过程中是一开始练外混元,再以后练内混元,最后练中混元。我们的练功过程和古人的练功过程不一样,古人的练功过程是从里往外走,我们是从外往里走,最后达到内外一致,把古人的练法完全变过来了。  当然,调动大自然界的混元气的能力,在于你自己的练功水平,在于你自己意识的坚定性,在于你意识有没有力量。  练捧气贯顶法时,先要把动作路线搞正确,使动作合度,符合要领要求。身体基本可以放松了,意念比较容易集中了,你站在那里、坐在那里慢慢晃一晃,好像在水里的感觉一样,在这个基础上再练开合,才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2)“内气外放”、“外气内收”的实貭是什么?  捧气贯顶法﹝下称捧法﹞练功中的开合模式都应该遵守统一的原则——“神与气合,以意引气”。  在练捧法中,先要用意念把体内的混元气引出体外﹝开﹞——“内气外放”逐步与外界自我混元气、社会混元气、原始混元气,各层次的混元气相合,再用意念把体内外相混合的混元气引进体内﹝合﹞——“外气内收”。理论上讲,就是这么简单,但在实际练功过程中,要一个一个层次的突破,每突破一个层次,功力就会显着提升。但在练功过程中,这种层次感并不是那么清晰的。只有比较敏感的人才能有所察觉。  特别要说明的,这里指的“气”有四个层次的气:  (1)本身人体内多层次的混元气——“内气”  (2)弥散在人体周围本身的混元气——“自我混元气”  (3)本身体外与周围的人、物、事相融的混元气——“社会混元气”其中还包括有“家族混元气”和大自然“万物的混元气”。  (4)大自然界阴阳未分的,一气混元那个层次的混元气——“原始混元气”。  一开始的“内气外放”就不是很容易做好的,甚至有些人对内气的存在还抱着怀疑的态度,这就更难了。另外内气的外放,有一个躯体混元气外放、脏真混元气外放、意元体混元气外放;还有由皮下、膜下深入到体中、细胞中内气外放的深入问题。神与内气相合,特别是与体中深层的内气相合,再以意引气外放。能不能做到把深层的内气引出体外呢?这就必须狠下一番功夫了。  内气与意相合被引出体外,首先会与体外的最接近人体的“自我混元气”相混合,再用意念引入体内,能做到这一层,身体的气质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一般的疾病都可以清除,身体健康层次会大幅提高。达到这一阶段,我们大多练功同道只要稍加用心,都可以做到的。但目前很多练功同道也只是停留在此阶段,主要是不明白如何再向上提升。  内气外放若能穿越自我的混元气,再与“社会混元气”相混合﹝必须克服很多“我执”﹞,并能很好地引入体内,此时可以说练功进入到中级层次,不仅身体很好,而且涵养道德水平也会相应提升,对社会的影响与贡献也会较大。  当内气外放能够真正与大自然原始混元气相合,并能顺利引入体内的深层﹝涵养道德水平相当高了﹞,这就了不得了,此时就进入了练功的高级层次了。  综上所述,我们智能功同道应该明暸,捧法一开始就走了人天混化的路子,把人和大自然的界限消灭,用意与气合,以意引气,内气外放,外气内收的练功方法,提高练功中主动运用意识的自觉性,是直向高层,直指本元的高级练功方法。少数气质较好﹝有慧根﹞的人,仅仅只练捧法,就可快速的进入练功的中、高级层次。  但绝大多数的练功同道只能一步一步向外、向内双向突破。抓住捧法中的开合、贯气,就是抓住了这个快速突破的关键。由于每个人对气的敏感性不同,在练捧法中应该是直管意念不管气。一开,就要想到大自然的虚空处﹝天边﹞,意念想得越远越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我们的内气穿越与大自然原始混元气相合;一合,就要想到自己身体的中间、深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原始的混元气引进体内,为己所用。意念一动,气机就会变化。“意到气到”,这是宇宙万事万物在进化过程中,人类——“万物之灵”所获得的特殊功能。  (103)什么是“形象思维”?  捧法中,练功的开合模式,在练功过程中,大致可分(神)形的开合、(神)气的开合、(神)意的开合,另外还有在日常生活中练开合的模式。不论哪一种开合模式,都必须要以意念与混元气紧密的相连为基础,要善于应用形象思维和体查思维来做到这一点。  什么是形象思维?就是与事物形象相关的意识活动。  其优越性在于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量大,容易调动气机。比如,不论用何种姿势练捧法﹝站、坐、卧、走﹞,都要想象自己身在浓雾之中;身在水中;身在河流之中;身在瀑布之中……;想象自已是一个多孔的空花瓶﹝瓶底部也有很多孔﹞,放在海水中随着海浪的起伏,海水由孔进来,由孔出去……;想象身体是一个多孔的花瓶悬吊在瀑布之中……;想象自已身体中间有一条空心水管;自己身体里有一条日光灯管;想象自已是一盏光芒万丈的巨灯;自已是一个可以胀缩的混元气球;想象自己是一个腾云驾雾的神仙……  意念脱离开“我”的具体形象,有利于内气外放,内气比较容易穿越“自我混元气”的严密障碍,与“社会混元气”与大自然的“原始混元气”相混合,有助于功力的快速提升。形象思维的内容可以千差万别,但都是为了使自己更好的入静,调动气机,更好的收取大自然的混元气。  (104) 什么是体察思维?  什么是体察思维呢?就是体察生命活动的意识活动。  如果练捧法仅仅是一般地去练而不做体察,那只能收到一般的效果,功夫层次不会上去,所以我们强调在练功中注意体察体内的各种变化:如酸麻胀痛的感觉,气机的流转、经脉的运行,穴位的开合,神意的变迁,体会体内气机的通透度。  通过体察,增强精神集中的程度、信息的量度、身体敏感的程度:如点按印堂时,体察一下意元体那里有什么变化;贯顶时,体察一下体内的感觉。  有的同道在做推揉时,先是感到手臂酸痛,后来变成沉重,后来又感到很轻,甚至忘了形体,手没有了,臂没有了,形体没有了,空中彷佛就剩下自己的意元体在那里发号施令……。  有的同学贯气时,体察到体内有的地方是针刺一样的痛,有的地方痒,有的地方有气窜动;有的体察到体内或颅内“咕噜”或“僻叭”作响;  有的感到体内发热发凉,有的则体察到浑身上下都贯透了;  有得一点肚脐下身就感觉到没有了;  有的一点印堂脑内意元体中心就发胀,有的还有发光的感觉等等。  随着气的充足和体查的深入,意元体逐渐对气变得敏感了,有的人看到了身体周围的气,有的有了感应、感知能或透视、遥视等功能,还有的有了预知、捕捉残留信息、感知气候变化等功能。
历史上的今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神贯注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