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代后代姓什么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06年8月31星期4&&第4183期
“我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八旬冒姓老人笑谈姓氏
  中国宁波网  8月31日 11:15
&&&&本报讯昨天下午,一位八旬老人乐呵呵地走进了本报编辑部。一跟记者见面,他就自我介绍说,我姓冒,就是冒险、冒牌、冒名顶替的冒。说完,他又乐呵呵地笑了起来。&&&&老人名叫冒诚智,出生在江苏如皋,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革命老军人,现住在海军宁波江东干休所。他说,看见本报征集姓氏的故事,想想自己的姓氏也挺奇怪的,而且也有故事,就过来说说。&&&&冒姓突现于元末明初&&&&冒老先生1927年出生在当时的江苏如皋县,在家中排行老四,当时的名字叫冒如海,1942年他投奔了革命队伍,由于环境恶劣和工作需要,最后把名字改成了如今的冒诚智。&&&&当初据他了解,冒姓在如皋是一个大家族,县城内外留存有不少冒姓家族的遗迹。明末“四大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就是冒氏家族的十二世祖。然而一直让冒老先生疑惑的是,为何他们家族突然出现在元末明初,到他为止也只有二十世,存续不过五六百年的历史?冒氏一世祖又是谁?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了他很久。&&&&我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上个世纪80年代初,冒老先生从上海坐船到南通,在同舱室恰好遇到了一个叫冒厚哉的冒氏后人。两人相见后就探讨起这个冒氏的来源来。据冒厚哉考证,冒氏本系蒙古族,冒氏一世祖原来名叫奇渥温?脱脱,是元朝江苏两淮盐运丞,是奇氏五世祖,他的祖上奇渥温?铁木真,就是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元末明初时,奇渥温?脱脱为了让家族避免满门抄斩的悲惨命运,在朋友的帮助下,就由蒙族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当时改换姓名时,奇渥温?脱脱名致中,号东林曰,而他的弟弟则号东林目。于是,两人就各取了号的最后一个字,拼成了一个冒字。自此,由冒致中开始,冒氏一族就移居到江苏如皋东陈地区开始耕读传家。&&&&冒老先生之后跟冒厚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了解到冒氏不仅出过冒辟疆,还有参加过清朝维新运动,与梁启超、康有为等结为挚友的著名学者冒广生。上世纪60年代,冒广生的家属把家藏的900余件遗存文物捐献给了当时的上海文管会。之后,上海博物馆曾举办过展览,说明冒广生为成吉思汗后裔。&&&&冒致中是姓氏始祖&&&&记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宋末所编的“百家姓”并没有冒姓。冒老先生所在的如皋冒姓受姓于元末明初,明代冒氏五世祖冒编了第一部“冒氏宗谱”。宗谱的“有恒公序”中记载:“既不能详考夫受姓之所由,又不能悉记夫隐显之实迹”。这“受姓”是指“冒”姓是“受来之姓”,不是父亲传下来的姓。“隐显”就是把明显的身份隐藏起来,于是宗谱首创人冒决定“今断自所知东林公(即冒致中)为始”。&&&&冒对冒致中父亲的身份又作了“隐显”,冒致中的父亲是什么身份?冒氏后人冒政在“海陵冒氏族谱序”中作了说明。序文说:冒致中父亲叫德新,在泰州冒姓家庙接受兼祭,隐显了德新的姓氏,排斥在冒姓以外,在明代需要隐显身份的只有蒙古人,德新是没有受姓的始祖。他是蒙古人,这就是需要“隐显之实迹”。德新是“宗族始祖”,而冒致中就是“姓氏始祖”。600多年来,如皋冒姓子孙都遵守这一条规定,尊冒致中为始祖,并进行祭拜。&&&&快乐过晚年生活&&&&冒老先生出生时正处中国内外交困时期,在童年和少年的时候倍受欺压,1942年,15岁的他和同村青年一起投奔了新四军,参加了革命队伍。此后,他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参加过的大小战役、战斗根本无法计数,身上留下了累累伤痕。与此同时,他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师级领导。1970年,他来到宁波,先后担任宁波市里的一些领导职务,为宁波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今,年已八旬的冒老先生在宁波过着快乐的晚年生活。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他说,看着社会平安,生活富足,自己十分满足。(朱尉)成吉思汗直系后人世居江阴700年
成吉思汗直系后人世居江阴700年
日 10:36:48
移动用户发送KTXHKX至10086订阅新华快讯。发送88至订阅政务通彩信。
在江苏江阴居住着这么一群李姓村民,他们大都拥有着标志性的方脸和大鼻子,从一世祖算起,至今已传至30多代。这个原本普通的李姓家族,最近因一份续写的宗谱揭开了其隐藏700多年的秘密。原来这群祖祖辈辈生活在江阴的李姓人,其祖先竟来自北方大草原,是成吉思汗的后人。这支成吉思汗的后人为何会从辽阔的大草原来到美丽的江南小镇?既然是成吉思汗的后人,为何又会姓李?
700年古村,屋墙浮雕刻着蒙古马
穿过繁华喧闹的江阴城区,在高速上驱车近半个小时,记者抵达了李氏后人的居住地之一——青阳镇树家村。相比大厦林立、声音嘈杂的城区,古老的树家村依然保留着特有的乡村气息。村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末年,约有700年历史。青砖垒砌的老屋随处可见,而弯曲的乡间小道则弥漫着一股特有的青草香,不时有鸟鸣声打破乡间特有的宁静。
记者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发现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已经离开村庄,出门打工,只剩下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还居住于此。听说记者要寻找成吉思汗的后人,一位村民笑着摇摇头:“我们只知道自己是蒙古族的后裔,但具体怎么回事倒不太清楚。你可以先去村子中间的老年活动室,那里都是年长的老人,也许有人能给出答案。”
很快,记者就在村中央找到了两间黑瓦白墙的老宅。老宅门口挂着老年活动室的铜牌,门口还放了一口布满灰尘的大水缸,看上去有些年份了。而古宅的外墙上则雕有各种各样精美的浮雕,有马,还有凤凰,牡丹花等,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走进古宅,几位头发花白的李氏族人正围着桌子玩纸牌,皱纹斑驳的脸上不时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有趣的是,虽然老人长相各不相同,但大都是方脸大鼻。听说记者要寻找成吉思汗的后人,一位正在打纸牌的老伯咧开嘴笑个不停,“小丫头,你看我们都长着方脸,我们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人。”随后,他又指着老年活动室说道:“这里当初就是祭拜祖先用的,你看墙上面的浮雕上刻的是蒙古马。”
话音刚落,另一位在打纸牌的老伯也放下了手中的纸牌,笑眯眯地告诉记者:“浮雕不算回事,传说村中央还葬着蒙古的贵族,据说和成吉思汗是一家人。”可当记者提出想让这位老伯仔细讲讲时,老人却摆了摆手:“小丫头,这个事情你要问李荣瑞,他曾经修过我们树家村人的族谱,对这些事情最清楚。你只要找到门口有着铁栅栏的一家,就能找到李荣瑞。”
祖先名叫八撒,墓园就在村子中央
谢过两位老伯,绕着村子走了一圈,记者终于在一条泥泞小路的尽头找到了有着铁栅栏的李荣瑞家。推开虚掩的铁栅栏,记者看到了一个别致的小菜园。一位看上去50岁上下的老者听到动静后,从菜园尽头的小屋里推门而出,“小丫头,你找哪个?”“我找修谱的李荣瑞老先生,他在吗?”一番自我介绍后,老人将记者迎进了小屋,原来他就是修谱人李荣瑞。
听说记者要寻找成吉思汗的后人,李荣瑞兴致勃勃地起身,说要亲自带记者去看村中央祖先的陵墓。据李荣瑞介绍,这位祖先名叫八撒,是一位贵族,也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人。
穿过一条绵延曲折的小路,李荣瑞带记者来到了村中央的一片庄稼地。庄稼地里竖立着一块1米多高的墓碑,四周还砌着一圈红色的围墙。“这里安葬的就是我们李氏一族的祖先。”李荣瑞告诉记者,围墙里的区域就是墓区,墓区里原先共有5座墓,最中央是先祖八撒的墓,从左至右分别为祖先达、定、帖帖和端的墓,可惜七百年来经历沧桑巨变,如今墓区里只剩下八撒墓还孤立于此。
记者试图在墓碑上寻找历史遗留下的痕迹,可惜墓碑正面的刻字已被磨尽,只留下模糊的斑斑印迹。
看完了八撒墓,李荣瑞告诉记者,原先每年农历三月李氏族人都会按照蒙古族习俗在祠堂祭祀祖宗,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在后来数百年的演变中,老祠堂所在的地方先成了当地村民孩子的学堂,后来又成了村里的老年活动室。
老祠堂究竟建于何时,并没有准确的记载,但族谱记载祠堂在太平天国时曾经被破坏,从原来的7个天井变成了现在的3个天井。祠堂内许多珍贵的器物被毁。后来,李家人重新出资新建祠堂,但由于资金有限,很多重建的材料都属于就地取材。所以原本祠堂神坛上带有精美浮雕的砖状器物被当做外砖铺墙,至今仍可看到。其中浮雕上马的形象与江南地区的迥然不同,李荣瑞推测应该是蒙古马。
八撒是何许人也?
蒙古族贵族八撒究竟是何许人也?李荣瑞告诉记者,这件事情要问和他一起合修族谱的李德荣先生,李德荣对族谱研究很深,可惜他现在人在上海,只有电话号码。幸运的是,几经周折,记者终于联系上了李德荣老人。
电话那头的李德荣老人十分热心,他告诉记者,八撒是元朝著名大将嘉那的孙子,而嘉那则曾迎娶元世祖忽必烈的姑姑,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女儿月姬为妻,其后代有一支世居江阴。从元朝至今700多年,传至自己已是嘉那第27代孙。
嘉那一族在江阴后人众多,共形成了桐岐、砂山、邵岐、赤岸4支。4支后人各自修纂宗谱,分别为桐岐、砂山和邵岐、赤岸3部。桐岐树家村为桐岐支,青阳为邵岐支,而今天的华士向阳村则是砂山支,还有江阴北漍则是赤岸支。
“那为何葬在树家村的是八撒的墓,而非先祖嘉那?”记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曾经对祖先的墓区做过深入研究的李德荣告诉记者,据他研究,很早以前,蒙古族人的传统是有地位的族人去世后要统一葬在宁津县的总墓地,嘉那和其子沾柯去世后均葬于宁津县。到嘉那的孙子八撒去世时,恰逢元朝当时的统治者提倡元汉要融合,所以八撒就未葬入宁津县的总墓地,而是采用蒙汉结合的方式,将墓葬于封地江阴树家村。按照习俗,八撒的墓碑朝着东西方向,向着太阳神的方向,与汉族人将墓碑朝南的风俗迥然不同。而更与汉族将墓区建在山丘或远离村庄不同的是,树家村人将他们的老祖宗八撒墓建在了村子的中央。
李德荣说,时至今日,村子北面还保留有一片犹如草原般的开阔地。李德荣说,那里是早年放养军马的地方,几百年来地形地貌一直保持原样。
那成吉思汗女儿的后人怎么会来到江阴小镇?并世居于此?
李德荣老人告诉记者,在与树家村相隔大约半小时车程的江阴市华士镇向阳村,村书记李国良也是砂山支派的嫡系裔孙,他曾在2004年建立了江阴李氏宗谱续修办公室,将3支宗谱合一,合修了《江阴李氏合修统宗大谱》。所以,李德荣建议记者去找李国良询问此事。
跟随丈夫,成吉思汗女儿成为树家村人先祖
在华士镇向阳村,村委会计李三兴遗憾地告诉记者,李国良书记不在江阴,但他作为修纂《合修宗谱》的参与者之一,可以给记者介绍下情况。
李三兴告诉记者,当时他了解到树家村和他们向阳村的李氏族人都是蒙古族嘉那大将的后代,觉得应该把各自的族谱合并在一起。所以就去找了作为砂山支派嫡系裔孙的村书记李国良,两人一拍即合。随即就由李国良书记出资,他又找了桐岐、邵岐、赤岸等另外三支,包括李小洪、李荣瑞、李如新、李玉贵、网度等30多人开始合修宗谱。
几十位李家人聚在一起翻阅史书,四处收集史料,对已有的各支宗谱进行总结归纳勘正谬误,历时整整4年的时间,花费百万巨资,执著的李家人终于将三谱合一,修成了《江阴李氏合修统宗大谱》,总数共580万字,分设48卷,编为38册,堆起来有一人多高。
新谱记录,江阴嘉那李氏先祖嘉那是辅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原的行军元帅,战功显赫。为表其战功,忽必烈将自己的姑母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女儿月姬嫁给了他。
至元初南宋亡,嘉那子沾柯袭爵大元帅荫,镇守镇江路再调江阴路,其孙八撒又袭父荫镇守江阴路,尊为迁江阴一世祖。八撒又生脱脱、脱因二子,其中长子脱脱袭父上万户侯,后召回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而次子脱因袭世荫万户侯,镇守江阴,为江阴第二世。江阴第三世为脱因三子,长子帖帖、次子丑厮,幼子钹宝。自此嘉那李氏世代在江阴繁衍生息,生生不息,如今已经传至32代孙,历时700多年。
此外,新谱还收录有诰赦,先人奏疏、形状、墓志铭、赞、记,以及诗、词、文集等大量历史人文资料,记录了嘉那李氏曾经出现过的历代名人传略,其中仅现代就有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创始人李旭旦、军旅作家李德荣、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新洲等等。2008年,合修的宗谱经江苏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始印900套。一时间,江阴嘉那李氏族人争先购买,900套宗谱很快销售过大半。
嘉那的这支后人为什么姓李?
如今,江阴嘉那李氏一族人丁兴旺,现在居住在江阴市青阳镇树家村有1300余人,邵岐有800多人,华士镇向阳村有1500余人,北漍镇赤岸村有1800多人,另分居在苏州、常熟等地还有不少,总共约2万人左右。此外,散布在京、津、沪、渝等地,港、澳、台及海外者。其中年纪最长者90有余,最小的只有2岁。
而记者在采访中也遇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蒙古族在以前其实很少有正式的姓,嘉那的后裔为何会姓李呢?
对此颇有研究的李德荣告诉记者,嘉那也叫李嘉那,李是嘉那的汉姓。在唐朝以前其实姓李的人不多,后来大唐建国,李氏宗室希望将李姓变成大姓,遂开始了广泛的赐姓。而当时嘉那的祖先西域火尔赤奉命使唐,唐皇赐李姓,使得从此火尔赤一族都改姓李。而到了元明更替之时,李氏先祖却因为这个姓受到牵连,还曾改姓过一段时间“树”。直到清末民初,祖上才恢复李姓。
每年大年初一都要瞻拜族谱
经历了700年的沧桑岁月,如今的李家人和当年那个驰骋的马上民族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虽然他们还是长着相似的方脸和大鼻子,但已经很少有人会骑马,也没有人会说蒙语。作为族谱的修纂者之一,李三兴算是了解家族历史较多的后裔之一,他的办公室放了成吉思汗的像,他时常翻阅族谱畅想当年祖先金戈铁马的岁月。可这位马背上民族的后裔在2009年在草原上一次有机会真正骑马时,却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让他哭笑不得。
今年45岁的李丰则是嘉那族李氏后裔第24代,他坦言如果当年不修家谱,根本不知道自己竟然是蒙古族。“后来知道了自己是蒙古族的后裔后,每次看电视里在播放大草原的镜头时,我的心里会涌出一股别样的亲切感。”李丰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今年还在上大学,对于家族史知之甚少,对于草原的概念也仅限于电视和各种风景介绍,村里像他儿子这样的年轻一代更多的是关心时尚和现实生活,家族历史似乎离他们的生活有点遥远。“不过毕竟他们都是蒙古族的后代,应该对自己的故乡有所了解。”李丰告诉记者,现在儿子学业紧张,等儿子大学毕业后,他想让儿子看一些家族的历史,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去大草原看看,走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而更多的李家人则在大年初一瞻拜族谱,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自己的祖先。李荣瑞老人的家里有一个专门置放族谱的木箱子,每年大年初一,他都要专门将族谱请出来,让孩子们翻翻,了解下本族的历史。“李氏统宗大谱出版后,江阴嘉那族,尤其是向阳村的近千户李家人都购买了一本。”李荣瑞告诉记者,每到大年初一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把族谱请出来,祭拜一下先祖。而李荣瑞最大的愿望则是能修缮寄托了他们对成吉思汗这位伟大先祖强烈感情的祠堂和墓地。李荣瑞的愿望也许会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记者从修纂族谱的几位负责人处得知,目前他们正计划着重修祠堂和墓地,还制作了修复效果图,但现在还存在着资金、人力等现实问题。但是可能在不久的未来,等条件具备,修复工作就将提上议事日程。
回到草原寻根的李氏一族
作为成吉思汗的后裔,仅仅在宗谱里,电视上了解祖先的故事远远不够。 2006年春天,李德荣、李生荣两兄弟经一位朋友的介绍,作为嘉那的第27代孙,回到了祖先曾居住的大草原。
据李德荣先生的回忆录里称,日,他们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2个半小时后抵达呼和浩特机场。在草原上,兄弟俩受到了尊贵的礼仪接待,蒙古族姑娘向两位远方来的亲人献上了哈达,并敬酒祝福江阴嘉那的蒙古族后人永远幸福健康。而在呼和浩特市成吉思汗陵,李氏兄弟还见到了内蒙古历史学会副会长乔吉教授,并献上了桐岐支的宗谱。乔吉教授在详细翻看家谱后,表示家谱中出现的人物与历史都能对应上,并希望今后专程到树家村查看八撒墓的现状。
李德荣兄弟前往大草原寻根的事情很快就在江阴传开,也引起了更多的江阴嘉那李姓族人想回自己故乡看一看的愿望。日,包括李国良、李三兴在内一共8名江阴向阳村的嘉那李姓族人成为踏上草原之旅的第二批嘉那李氏族人,这次捎去的不仅是浓浓的乡愁,还有5套新印好的李氏统宗大谱。在照例受到热情款待的同时,李国良一行将编纂好的李氏统宗大谱献给了他的蒙古族兄弟们,永远地留在了成吉思汗陵中。
“我永远也忘记不了敬谱的那一刻。”李三兴向记者回忆说,当时主修李国良双手奉上宗谱,蒙古族兄弟也是恭敬地将宗谱请进了成吉思汗陵,一起向他们共同的伟大祖先成吉思汗敬奉香火和表达无上的崇敬。事毕,蒙古族兄弟按照礼仪两次敬酒,那是高度数的白酒,但滴酒不沾的李三兴一饮而尽,用他的话说:“此情此景,宁可自己醉在这无尽的乡情里。”
国内还有哪些地区有成吉思汗的后裔
内蒙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阿云嘎老师告诉记者,中国境内成吉思汗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东三省等地,另外在其他省市也有少数存在,如江苏、云南、四川、河南、福建、陕西、广东、河北等。
在陕西凤翔县城西南方二十多里处就有一个紫荆村,紫荆村里有个屈姓家族,他们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而其中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矗立在屈家山上的陵墓,陵墓占地面积达20多亩,村里的老人一直传说陵墓里面埋着他们的祖先,也是一位蒙古族的贵人,但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谁。直到2003年,陵园里的一块石碑被发掘,才揭开了秘密。墓碑上面写着墓主人叫屈术,蒙文叫扎尔台,是窝阔台的孙子,而窝阔台就是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的第三子。
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三子窝阔台,于1229年继承汗位,又于1231年亲率蒙古大军由山西入陕三攻凤翔,最终破宋灭金。窝阔台有7子,四子哈喇察儿王哈失家族受命兼任凤翔府达鲁花赤,镇守西府重镇凤翔,其二子扎儿台(屈术)继任世袭,这样一代代繁衍下去,最终才形成了今天的屈姓家族。
此外,广东顺德罗亨村近千村民也被证实很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第四个儿子拖雷的后裔。据了解,罗亨村里的人都姓云。据史料记载,其一世祖云海随祖世居陕西省巩昌府陇西县,曾中进士,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后人。明朝初期,云氏一族四处避难,辗转来到了顺德罗亨村。
(责任编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江苏频道 电话:(025)成吉思汗的后代有多少?
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10-03-10 &
成吉思汗的后人有两万多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代约有1700万人据估算,目前全世界有约1700万人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代,约占全球人口的0.5%.牛津祖先基因检测公司2004年启动了名为“Y-Clan”的服务,专门为确认成吉思汗后代而设计,价格为180英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根据最新调查表明  全球携带 成吉思汗 基因的人 达千万之巨  主要分布在 蒙古  我国 内蒙古  以及中亚 西欧的一些国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河南五千姓校村民被认定为成吉思汗后裔
&&&&在中牟县东漳东村、校庄、大洪、大衡庄、邵岗等30余村,共居住着约5000名校姓居民。虽然他们户口簿上的户籍显示为汉族,但在祖辈相传中,他们却认为自己是来自内蒙古的“皇族后裔”。
校姓族源鉴定会。
  祖坟上隐秘、模糊的墓碑铭文及校氏与居住地其他居民不同的奇异风俗,让中牟县约5000名校(xiào)姓居民常为自己的身世困惑,虽然当地有校姓是蒙古人的传言,但一直没得到确认。而《百家姓》有504姓,也没有校姓。
  昨日上午,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元史学会、河南省社科院、内蒙古大学等四家机构的专家,在中牟县召开校氏族源鉴定会,共同认定中牟校姓系元太祖成吉思汗裔孙。
  中牟有群“皇族后裔”常为身世困惑
  在中牟县东漳东村、校庄、大洪、大衡庄、邵岗等30余村,共居住着约5000名校姓居民。虽然他们户口簿上的户籍显示为汉族,但在祖辈相传中,他们却认为自己是来自内蒙古的“皇族后裔”。
  中牟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校文学已关注校姓多年,他听上辈老人讲,他们是从蒙古来的。而据1935年的中牟县志记载,中牟校姓来自蒙古,因为他们的迁徙和一个叫“木交王”的蒙古族高官有关。
  在中牟校姓人中,大都知道“木交王”的传说。
  相传朱元璋推翻元朝后,蒙古人“木交王”带家眷逃到河南。为让后代免遭杀戮,他让老大跑到辉县,老二隐居中牟,老三去了巩义,都姓“校”。
  在东漳东村的校全胜,曾在校姓先人聚居的校岗挖出一对石狮,上面的人物形象和汉人不同。
  校文学说,他在爷字辈人家中见过大铁弓,这和蒙古人骑马善射的习俗相符。
  校文学说,从他们族人现在的风俗看,也颇能印证。《元王失江山》是一出讲述蒙古人失去大好江山的事,校姓人觉得是耻辱,从来不让后代看。祖辈的传说和遗存的风俗,让他们常为自己的身世困惑:“如果我们不是蒙古人的后代,为啥会有这么多传说?如果是,又没有更确凿的证据。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寻找专家,想让他们证明,我们究竟是不是蒙古人的后代。”
(责任编辑:董倩超、肖静)
<font color="#31年,从巴黎留学归来刚到上海时,傅雷常与友人搓麻将、打桥牌消遣。原本纯粹的娱乐活动,傅雷却看得非常认真。
<font color="#28年的一天,蒋介石到安徽大学看望莘莘学子,借以表示自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当时,刘文典任安徽大学校长
热点文章排行
新刊(10月下)再见,司徒雷登1962年9月,司徒雷登在华盛顿逝世,他一手创立并为之奋斗半生的燕京大学,早已风流云散,成为教育史上的传奇。五十年过去,我们再度认识他,这位教育家、外交家、热爱中国的美国佬,再见,司徒雷登
难于评价的司徒雷登/ 陈远
五十年在华,骨灰终落江南无处安葬的中国情缘/ 江仙内战变局,和平之火渐熄最后的中国岁月/杨津涛丽江木府:称雄四百年的纳西土司/ 杨津涛震惊世界的连环凶案系列之十二宫杀手/周斌苏联领导人“玩水”迨露啵跏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