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可以下载24张骨牌顶牛3.0游戏,就是32张牌四个人玩的每人八张牌农村叫打和的游戏

多米诺效应与人生核聚变:逆转是如何实现的? - 简书
多米诺效应与人生核聚变:逆转是如何实现的?
今天聊一件很奇怪的事。生活中,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看到,一些看起来能力平平的人,却能产生显著的工作成果,甚至取得巨大的成功。为什么?相反,许多能力很强的人,最终却一事无成。尤其是,不是时代不好,也不是没有机遇,品性也不错。为什么?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以我现在的能力水平,如何让工作成果最大化?多米诺骨牌的历史和一篇默默无闻的物理学论文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答案。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民间出现了一种名叫“骨牌”的游戏。这种骨牌游戏在宋高宗时传入宫中,随后迅速在全国盛行。当时的骨牌多由牙骨制成,所以骨牌又有“牙牌”之称,民间则称之为“牌九”。
从维基百科上来看,现在盛行世界的多米诺骨牌是由中国的牌九首先传播到意大利,然后传遍全世界的。牌九如何传入意大利,如何演化成多米诺骨牌,又如何传遍世界,有一个故事。日,意大利传教士多米诺从中国回到阔别8年的米兰。他拿出一件又一件的礼物给家人,但他的女儿小多米诺只喜欢一套28张的骨制产品--牌九。她男友阿伦德是个性情浮躁的人,小多米诺就让他把28张牌一张一张竖起来,不许倒下,还规定时间完成---如果不成功就限制他一周不许参加舞会!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磨练,阿伦德终于变的性格坚强,做事稳重,让米兰人大吃一惊。于是,传教士多米诺为了让更多的人玩上骨牌,制作了大量的木制骨牌,并发明了各种的玩法。不久,木制骨牌就迅速地在意大利及整个欧洲传播开来,骨牌游戏成了欧洲人的一项高雅运动。
后来,人们为了感谢多米诺给他们带来的这项运动,就把这种骨牌游戏命名为“多米诺”。到19世纪,多米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在非奥运项目中,它是知名度最高、参加人数最多、扩展地域最广的体育运动。多米诺骨牌的魅力就在于当骨牌合理摆放之后,触动第一块骨牌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至于这种连锁反应会产生多大的威力,直到1983年才有人进行严肃的研究。结论是惊人的!
史上最实用的物理学论文。
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其实跟普通人没有直接关系。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些发现只能被动的作用在自己身上。但是,有一篇论文是每个人都可以直接运用的,如果用得好,足以让自己的命运产生跃迁。1983年,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罗恩·怀特海(Lorne Whitehead)在《美国物理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多米诺链式反应》。文章称,多米诺效应不仅局限于用一块牌推倒数块牌,还能以小牌推倒大牌。文章解释了一块骨牌如何推倒体积比它大50%的另一块骨牌,并对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的能量级递增进行了计算。这篇文章太重要了,我截了个图,如下:实验中,怀特海设置的一组骨牌共13张。第一张最小,长9.53mm,宽4.76mm,厚1.19mm,还不如小手指甲大。最大的第13张高61mm,宽30.5mm,厚7.6mm,牌面大小接近于扑克牌,厚度相当于扑克牌的20倍。
这篇文章有几个关键的句子,简要翻译如下:
我们开发了一个简单直接的实验,演示了如同核子链式反应一般的指数增长。这个实验装置利用了一个事实,一块多米诺骨牌可以推倒与之相邻的另一块尺寸比它大1.5倍的骨牌。因为多米诺骨牌的重力势能是按照其尺寸的4次方关系递增(体积正比于尺寸的3次方,另外再乘以重力势能对应的尺寸),因此,一个微小的能量输入能够被迅速放大,以致能够推倒一块巨大的多米诺骨牌。
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轻轻推倒第一张,必然会波及到第13张。经过计算,第13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总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因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能量是按指数级形式增长的。
不过怀特海毕竟没有制作第32张骨牌,因为它将高达415m,两倍于纽约帝国大厦。如果真有人制作了这样的一套骨牌,那摩天大厦就会在一指之力下被轰然推倒。2001年,旧金山科学博物馆的一位物理学家基于怀特海的发现,用9个胶合板做成多米诺牌重现了实验。每块胶合板骨牌依次比前一块大50%。与怀特海试验不同,这次的用的骨牌比较大。第一块骨牌高5厘米,第九块高近0.9米。实验当然成功了。
如果顺着这个实验出发你会发现。第10块骨牌已经1人多高了,第18块骨牌相当于比赛斜塔,第23块骨牌将超过埃菲尔铁塔,而第31块骨牌将超过珠穆朗玛峰,如果有第57块骨牌,它的尺寸将足以到达月球。类似的实验不断有人重复。最近有个叫Morris又在做类似的实验,他把视频传到了youtube上。
多米诺效应与人生核聚变
谁能想到,一个卖口香糖、卖汽水的小孩儿日后会带着几万人创造几千亿美元的财富。当然它不仅仅是卖口香糖了。他后来还卖报纸、卖花生和爆米花、卖二手网球、卖二手高尔夫球、买了个小农场、经营弹子机、读书、上大学、求师于投资大师格雷厄姆、有自己的创建、交朋友、开公司、一连开了十几家合伙公司。这些事件摞在一起,他的多米诺骨牌已经依次排列到了至少第13块。如果最初他有1美元,那么如果这个序列得当的话,他已经可以创造20多亿美元了。是的,这个人是巴菲特。
谁能想到,一个考了两次大学少年,日后会做出震撼世界的发现。他研读大师的著作,写文章,不断的写文章,即便大学毕业即事业,也搞了个叫做“奥林匹亚科学学院”的社群,一起研究物理学。他们研究马赫、庞加莱、休谟和康德,也研究亥姆霍兹。当上了专利局的小职员,他仍然钻研物理学,一篇又一篇的写文章。即便这个少年当初的水平了了,但如果这一系列事件,构成了连续的13块依次放大的骨牌序列呢?1905年,他发表了五篇文章,100年后,人们称那一年为物理奇迹年。他是爱因斯坦。正如上文那个怀特海所说,这个多米诺的物理实验是为了展示核子反应的指数增长!这些人的经历,就是人生核聚变。
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个人管理》就像是小说
如果大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多米诺骨牌图像,有指数级增长的概念,那么再来阅读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就像看小说一样轻松了。
(1).人生是一个事件序列有许多事件已经被设置好,有些事件你必须自己设置,启动它、触发它。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你人生的多米诺骨牌始终在坍塌着。只不过方向不同,效果不同。(2).目标目标有多高,都不是问题。但为此,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做准备。然后,只着力于做能力所及的、最重要的事情。产生成果的关键在于,创造出能量倍增的事件序列。问题在于,你究竟想推倒一块怎样的骨牌。德鲁克问道,你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什么?
“在我13岁那年,一位老师向他的每个学生问道,‘你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什么?’结果谁也没答上来。老师笑着说道,‘现在不用急着回答。但是,如果到了50岁还回答不上来的话那就不好了,因为你虚度了人生’。”
“即使是在今天,我依然会不断地问自己,‘你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能促使你不断超越自己。因为它促使你把自己看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有所作为的人。”
(3).才能与成果。才能和成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在很多时候,才能、能力都是借口。德鲁克说,“普通人,可以掌握实践能力,但或许不会很杰出。要想杰出需要特别的才能。但是要想取得成果,只要拥有一般的能力就足够了。”如果工作是一场多米诺效应,那么只需要三个动作:设计、摆放和推倒骨牌。这就是取得工作成果的三个基本动作,才能是虚幻的。德鲁克说,“取得成果的人在性情、能力、工种和工作方法、性格以及感兴趣的方面千差万别。仅有的共同点是拥有完成分内工作的能力。”(4).以输出为核心你要花很多的时间设想,你将触发什么样的事件。唯有如此,你才能知道你该做什么。“要使生产率最大化,就得以成功也就是工作的输出为核心。而不能以技能或知识等的投入为出发点。技能、信息、知识只是工具。”德鲁克的这些话,听起来很别扭。这种思维和人们的日常思维是反着来的。日常的思维是,基于已有的资源,已有的技能、已有的知识、已有的信息,进行设想。这样的设想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性太多,最大的后果就是浪费,时间与机遇的浪费。(5).成果只能通过机会的创造而得到。成功都是虚幻的,除非成功指的是成果。只有成果,只有目标的达成,会带来成功。德鲁克说,“通过解决问题得到的结果仅仅是回到常态。充其量是扫除在取得成果能力上的障碍。成果只能通过机会的创造而得到。”机会就是工作中的多米诺事件,成果就是多米诺效应。你想要的成果,只能通过创造多米诺事件来触发。辛勤的工作不一定带来成果,正如你搬无数个多米诺大骨牌,也不一定能产生多米诺事件。实际上盲目的工作产生多米诺事件的概率近乎为零。别人帮不了你,除非你知道你在设计怎样的多米诺事件。相反,如果你清晰的知道你在制造怎样的多米诺事件,可能一个看起来无足轻重的人都能帮上你的大忙。加里·科恩利请了一天假跑到纽约华尔街,在大厅里“邂逅”了一位大公司的职员,“碰巧”同路坐出租车。从此,科恩从窗框销售员变成了期权交易员,最终成为高盛的主席。这个职员可能很普通,但是他却是科恩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关键不在于这个职员究竟有多厉害,他为科恩提供的机会有多好,即便科恩邂逅的不是他,也会邂逅另外一个人。关键在于,科恩想好了去创造职业生涯的多米诺事件。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他想要“邂逅”的从事股票或者期权交易的普通职员,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6).必要工作取决于成果“成果决定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决定必要工作,也决定工作的流程、管理方法的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以终为始,设计你的工作成果。然后倒推你所有的行动。(7).取得成果是一场革命。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另一面是,你的许多行动都可能是徒劳无功的。德鲁克说,“取得成果的过程本身是一场革命,要求做到史无前例的创新,要求像组织的首脑一样思考、行动。”成果的取得,看上去看简单,合适的触发,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但取得成果却是困难的,需要思考、设置、决策和行动。(8).取得成果必备的五种能力德鲁克说,“取得成果必须具备五种实践能力。第一,要清楚什么占用了自己的时间,然后系统地管理所剩无几的时间。第二,注重对外界的贡献。第三,以强项为中心。第四,决定好优先次序,将精力集中在能够取得显著成果的工作领域。第五,为取得成果作出决策。”成果的取得始终是一个最优化过程。(9)每一个月、每一周、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恰当做好一件事就够了。这一件恰当的事儿可以改变人的心情、技能、收入,甚至整个人生轨道。(10).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设计要产生显著的效果,动脑占80%,花力气占20%。当然,许多时候这二者可以是同步的。你的大部分精力都应该用在认知、判断、计划和决策上,这是让你的能力最大化的唯一途径。(11).你此时的能力已经足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关键是用在何处。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已经可以做到很重要的事情。只要努力训练,知识、技能会增长。但是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事情是,你打算用的知识和技能干什么?必须足够的具体,就像轻轻推倒前列某一个小小的骨牌一样。工作和一个人是否优秀没有必然联系,甚至跟一个人是否有才能都没有必然联系。对于工作而言,只有取得成果和尚未取得成果,以及取得了什么成果的差别。德鲁克说,“取得成果的人和没有取得成果的人的差别并不在于才能,而在于是否养成了若干习惯性的态度以及是否掌握了基本方法。”(12).看清标志性的事件序列。孙正义说,我下围棋,我往后看7步。看不到7步,我不跟他玩儿。为了向前看清几步,多看清几步,需要不断的练习。这些练习的努力是值得的。你的前方有几块依次放大的多米诺骨牌?(13).你必须设置自己的生命事件。人生是个大场地,有些骨牌已经摆放好了,有些还没有。所以,你需要自己去摆放。为了产生多米诺效应,你需要做非常多的准备。正如芒格所说,“唯一的获胜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并希望拥有一点洞察力”。通过广泛的阅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终生自学者;培养好奇心;培育求知欲望,每天努力使自己聪明一点点。比求胜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做好准备的意愿如果你想要变得聪明,你必须不停地追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是核聚,阅读更多的文章,关注本订阅号“核聚”(hejupai)。
个人微信订阅号:核聚(hejupai),这里有全部的作品。
内容简介: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软弱者永远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为的男子汉,正是这样的男子汉能使她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
1、 蝴蝶效应: 起源——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在两周后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暴。在心理学上,蝴蝶效应表现为一种不同于普通的连锁效应的,因果性不明显的情绪反应和行为。 症状—— 因为几天前发生的一点小小不顺利,而开始心情烦...
日是“多米诺日”,魏捷斯多米诺公司在荷兰吕伐登市进行了一场破记录的表演,4491863块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盛况空前。这场表演里每一块骨牌释放的能量积聚起来,将高达94000焦耳,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做545次俯卧撑。 最新的多米诺世界记录发生在2016年...
内容简介 何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和表妹乌苏拉结了婚。乌苏拉怕生下长有猪尾巴的孩子,不肯和丈夫同房。邻居普罗登肖嘲笑布恩地亚不通人道,两人决斗。普罗登肖被 长矛刺中咽喉,顿时毙命。从此,死者的鬼魂缠着布恩地亚一家。夫妇俩只得远走他乡,村里一...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
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写一篇的。说着容易,做着难。好像今天就有点才思枯竭了。我把这种短路的状况归结为长时间养成的无目标效应。 什么叫做无目标效应? 就拿每天来吸取信息为例,其实按照时间配比来看,现在我每天浏览的新闻和文章的数量远远大于以往,为什么?因为有手机,有新闻APP、有微...
微信用户数超过9亿,是中国的国民社交应用。对于微信来说,每一步变革都吸引着大众的关注,自从今年小程序上线一直就处在舆论的中心,2017年就要过去了,从最初的全民热捧到之后的稍许沉静,再到微信小程序在最近半年频繁出现千万级别爆款,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小程序的发展会给我们带...
现在存银行的钱越来越不安全,说不定突然一天就没了,利息还低,支付宝安全方便,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就不会再有老百姓愿意存款到银行,银行自己不愿意进步更新,却一心想着搞死支付宝,联合起来打压,进攻一波接一波。 支付宝,操作便捷,资金转入、消费、转出,全部采用线上操作模式;...
一直以为自己是怀才不遇,在移动呆了13年,感觉到自己一直没有被领导重视或者是被前领导的压抑,其实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做事情不注意方法。只懂得使用蛮力气,而不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没达到四两拨千斤。第二重过程轻结果。没有做到以结果为导向,以终为始。第三个,没...
宽容是领导的一个素养,每个员工都有他的性格,也许他已经很努力了 是一些性格的特点没有办法去克服,我还是去原谅他吧,在没有犯大的原则之下。我想这种员工给他的压力越多他会犯更多的错误,效果反而适得其反。爱人者人恒爱之,给大家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大家会去更加努力的工作的。倡导健康、科学、友好
的麻将文化
<span lang="EN-US" style="mso-fareast-font-family:
楷体_GB1210
“入局斗牌,必先炼品,品宜镇静,不宜躁率,得牌勿骄,失牌勿吝,顺时勿喜,逆时勿愁,不形于色,不动乎声,浑涵宽大,品格为贵,尔雅温文,斯为上乘。”
&&&&&&&&&&&&&&&&&&&&&&&&&&&&&&&&&&&&&&&&&&&&&&&&&&&&&&&&&&&&&
――麻将的旨意与精神
jiang200010ma
http://mjclub.net
“麻将牌(又称麻雀牌)是由明末盛行的马吊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又都与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娱乐游戏――博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血缘”关系。现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戏娱,无不是在博戏的基础上发展、派生、演变而来的。
&&& 古博戏始于何时,准确年代很难说清。据《史记》和其他有关文字的记载,博戏的产生至少在殷纣王之前。(对这个说法,我表示怀疑。)
&&& 我国最早的博戏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个棋子,箸是一种长形的竹制品,相当于今天打麻将牌时所用的骰子。据《颜氏家训?杂艺》所载,可知博戏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经》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其方法是:两人相对坐,棋盘为12道,两头当中为水。把长方形的黑白各六个棋子放在棋盘上。又用鱼两枚,置于水中。比赛双方轮流掷琼(即骰子),根据掷采的大小,借以决定棋子前进的步数。棋子到达终点,将棋子竖起来,成为骁棋(或称枭棋)。成为骁的棋,便可入水“牵鱼”获筹。获六筹为胜。未成骁的棋,就称为散棋。骁棋可以攻击对方的棋子,也可以放弃行走的机会而不动,散棋却不可……
&&& 汉魏以后,博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博戏中的棋子脱离琼而独立行棋,向象棋方向发展,成为一种游戏。而博戏的琼变为五木,即五个木制的骰子,也独立成为一种博戏用具,称为樗蒲。以掷点分胜负。(我说,他在湖南长沙看到马王堆出土文物的展览,其中就看到了博具。马王堆是汉代的贵妇人的坟墓)相传这又为曹植所造的骰子当时用玉制成,后改用骨制。变五木为两骰,立方体,其六面刻点,点数从一到六。所以当时又叫“双六”。
&&& 博戏到了唐代,骰子成为一种独立的博具。并且由两个骰子变为六个骰子。据《西墅记》所载,唐明皇与杨贵妃掷骰子戏娱,唐明皇的战况不佳,只有让六个骰子中的两个骰子同时出现“四”才能转败为胜。于是唐明皇一面举骰投掷,一面连呼“重四”
。骰子停定,正好重四。唐明皇大悦,命令高力士将骰子的四点涂为红色,因此直到今天,骰子的幺、四两面为红色,其余四面都是黑色。
&&& 自唐代后,用六个骰子合成各种名目以决胜负的戏娱方法,在当时称为骰子格。在骰子格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最完善的戏娱用具是宋徽宗宣和年间产生的骨牌(又叫宣和牌,即现在一些地区仍流行的牌九、牛牌、天九牌)。骨牌用象牙或象骨制成,变骰子的立方体为长方体,变骰子的六面镂点为一面镂点。骨牌有21种花色。每色都是由两个骰子的点数组合而成,因此骨牌中最大为12点,最小为二点。每色有两张或一张,共32张。
唐代中期,与骰子格同时,又有种叫“叶子戏”的游戏出现。关于叶子戏的由来,说法不一。唐《同冒公主传》说,“韦氏诸宗,好为叶子戏。”这是最早的有关叶子戏的文字记载。此外还有几种说法:系叶子青所作;系妇人叶子所作;系唐贺州刺史与艺妓叶茂莲船上戏骰子格。这些说法似乎都牵强附会。其实,当时所称的“叶子戏”,并非一种成形的游戏。只不过是玩骰子格时记录输赢数值的纸片。这可从欧阳修《归田录》中得到证明: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如今之手折,凡文字有备检查者以叶子写之。骰子格本备检用,故亦以叶子写之,因以为名尔。文中所谈的叶子,就是纸片,但这种并非游戏,只是记录数值的纸片,我们却可以把它看成是麻将牌的鼻祖。
汉魏以后的博戏,往往以金银等财物相赌,而所用金银,大多皆为锭或块,小胜小负,零星剪割,殊感不便,于是便制造了马(也叫马子)。马子一般用犀角、象牙或竹片制成,条状,长短不等。两面都画上彩色标记。记明本马所代表的金银重量。比赛时,输赢先用马子支取,比赛全部结束后,再以所得马子来兑换金银。至唐代时,使用纸片代替犀角、象牙、竹片等,记明金银重量,十百千万,各以花色记其一至九之数,类似今天的钞票、纸钱。与今天麻将牌中的筹码功能大致相同。古时筹与马略有区别:筹只表示胜负的次数,不表示胜负数值的大小;马则算明数值。后世则不分筹、马,统称筹码。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开始讲马吊牌的问题了。
&&& 到明代天启年间,本来作为游戏的附属品筹码,经过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戏娱用具,即马吊牌。
&&& 马吊牌是一种纸制的牌,全副牌有40张,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4种花色。其中,万贯、索子两色是从一至九各一张;十万贯是从20万贯到90万贯,乃至百万贯、千万贯、万万贯各一张;文钱是从一至九,乃至半文(又叫枝花)、没文(又叫空汤)各一张。十万贯、万贯的牌面上画有《水浒》好汉的人像,万万贯自然派给了宋江,意即非大盗不能大富。索子、文钱的牌面上画索、钱图形。
&&& 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张牌,剩余八张放在桌子中间。四人轮流出牌、取像,万万贯自然派给了宋江,意即非大盗不能大富。索子、文钱的牌面上画索、钱图形。
&&& 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张牌,剩余八张放在桌子中间。四人轮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击小。打马吊牌有庄家、闲家之分。庄无定主,可轮流坐。因而三个闲家合力攻击庄家,使之下庄。
&&& 成吊牌名称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但根据此牌是从马子演变而来,牌面上所画又都与钱有关:文钱是钱,一贯是一千文钱,索是穿钱的绳子,即钱串;而且古时一千文钱也叫一吊钱,从中似乎可以看到“马”与“吊”的影子。若如此认识,马吊牌的名称的涵义便不言自明,翻译过来,大概是“关于钱的牌”。
  现在这篇文章接着要讲现代麻将的形成:
在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也叫默和牌)的戏娱用具。纸牌也是供四人打,由纸制成的牌长二寸许,宽不到一寸。纸牌开始共有60张,分为文钱、索子、万贯三种花色,其三色都是一至九各两张,另有幺头三色(即麻将牌中的中、发、白)各两张。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十张,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叫一副,有三副另加一对牌者为胜。赢牌的称谓叫“和”(音胡)。一家打出牌,两家乃至三家同时告知,以得牌在先者为胜。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将牌了。这种牌戏在玩的过程中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 其后,人们感到纸牌的张数太少,玩起来不能尽兴,于是把两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来玩,从此纸牌就变成120张。在玩法上,除了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可以成为一副以外,三张相同的牌也可以成为一副。也就是说,上手出的牌,下手需要还可以吃、碰。这时牌的组合就有了“坎”(同门三张数字相连)、“碰”(三张相同)、“开杠”(四张相同)。此时的纸牌又叫“碰和牌”。
&&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中,贾母、薛姨妈、王熙凤等斗的就是碰和牌。书中写道:鸳鸯见贾母的牌已十成,只等一张二饼,便递了暗号与凤姐儿。凤姐正该发牌,便故意躇踌了半晌,笑道:“我这一张牌是在薛姨妈手里扣着呢,我若不发这一张牌,再顶不下来的。”……
二饼就是二文,文字门在马吊中已绘成圆饼状(见明潘之恒《叶子谱》),这里正是一个发出顶牌的例子。与此同时,骨牌中也出现了一种“碰和”,将21种牌色每种五张合成一副。并且有了开杠、自摸加倍、相公陪打、诈胡受罚等规定。骨牌的这些打法和术语也由纸牌接受、继承下来。
(作者注:《辞海》麻将这一条中说,麻将开始于清代。《红楼梦》中的一段故事,似乎可以证明麻将在清代就产生了。这里的“饼”似乎就是麻将里面的筒子。潘子恒《叶子谱》中说,马吊中的文字门画成了饼状,也就是钱状。这又是一种说法。不知道清代开始有麻将,而不是马吊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红楼梦》写的是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的事情。《红楼梦》里讲的故事,对我们的研究很有价值。《红楼梦》的确是一部描写当时生活的百科全书。)
&&& 大约到了清末,纸牌增加了东、南、西、北四色风牌(每色四张)。那时人们最常用的桌子是方桌,又叫八仙桌。八仙桌的名称是从就餐时可以坐八个人得来的。用于打牌时总是面向一方,这就限制在一方里不能坐两个人。逐渐地形成了玩牌由四人来玩的习俗,四人各坐一方。人们还从四方得到了启发,在纸牌中增加了东、南、西、北风。至于三元牌中、发、白的增加,可能是人们对升官发财的向往。中就是中举(中解元、中会元、中状元,称为中三元),发即发财,中了举,做了官,自然也就发财了。白板可能是空白、清白之意。
&&& 后来人们发现在玩麻将时常常把牌拿完了,也没有人做成牌,感到扫兴。为弥补这个缺憾,于是又增加了听用。最初的听用只增加两张,逐渐发展增加为更多的张,直到发展为有绘的麻将牌。但由于纸牌的数量一多,在取、舍、组合牌时十分不便,人们从骨牌中受到启发,渐渐改成骨制,把牌立在桌上,打起来就方便了。正宗的麻将牌从此开始。
&&& 至于说麻将牌名称的由来,现在无从考证。可能由发音讹变而来。吴人音“鸟”为diào,马吊牌就成了马鸟牌,麻鸟牌成了麻雀牌,再变成了麻将牌。
&&& 麻将牌形成以后,上至朝廷,下至平民,无不喜爱。平民百姓们也从打麻将中得到了乐趣。有一个牌运好的人写了一首诗道:今日赢钱局,排排对子招。三元(中发白)兼四喜(东南西北),满贯遇全幺。花自杠头发,月从海底捞。散场远避,竹杠怕人敲。有这样的好牌运,谁能不高兴呢?
&&& 这篇文章记录了麻将牌大致演变的历史轨迹。
麻将是中华民族游戏史的一个缩影。它说明“人之初,性本玩”、
麻将娱乐本身的旨意和精神则在于:“入局斗牌,必先炼品,品宜镇静,不宜躁率,得牌勿骄,失牌勿吝,顺时勿喜,逆时勿愁,不形于色,不动乎声,浑涵宽大,品格为贵,尔雅温文,斯为上乘。”这也是前人对参加打麻将的牌手曾有的要求。
麻将只有一百余张,(韩德乾同志查阅的资料表明,现在的麻将牌共有136张)打起来却丰富多彩,既斗智又斗勇,这实乃是麻将魅力之所在。
二十世纪20年代初期,麻将牌不仅在亚洲盛行,而且还流行欧美。当时出口的麻将牌,牌面上往往还有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国外有许多详细叙述麻将打法的书籍和研究麻将打法的杂志。在欧美,把麻将视为体现东方情趣的古董,装进雕刻精致的盒子珍藏起来也不乏其人。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触角已经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年来,有人开发出“麻将软件”,人坐在计算机前,按动键盘,就可以同计算机打起“雀战”,其乐无穷。
马惠娣从网站在日本及其他一些国家还有专门研究麻将牌的团体以及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麻将大赛。据2002年11月21日的等协办的。共有25100200
尽管,中国是麻将的发源地,但世界上惟一一家麻将博物馆却坐落在日本东京郊外一个景色秀丽的旅游胜地附近。
麻将博物馆是由一个叫野口恭一郎的出版商出面筹办的。1999年11月建成后已有数万人慕名而来。博物馆共分两层,展示着收集来的1万多册中日欧美麻将书籍、麻将桌、麻将器具和形形色色的麻将牌。麻将博物馆将展览分成不同风格和种类的展台。按地域分,中国是麻将的发源地,日本有发达的麻将文化,美国曾爆发过麻将热,欧洲麻将则成为贵人的游艺。按主题分,有麻将与人类和平,麻将与印章,麻将与历史,麻将与书籍等,令人眼花缭乱。
&&& 麻将博物馆收藏有不少名贵麻将牌。其中最珍贵的是“末代皇帝”溥仪用过的宫廷麻将“五彩螺钿牌”。它一套两副,牌体稍大的为男牌,稍小的为女牌。所谓男女有别,即便是贝勒公主也不能同桌玩牌。“五彩螺钿牌”的贵重处在于每张牌背的图案均为极难雕刻的梅花图,要使螺钿牌背的图案一模一样,制作师非有鬼斧神工之力不可。另外,馆内收藏有一副20年代为梅兰芳特制的京剧麻将牌,风牌牌背以梅兰芳得意曲目“游龙戏凤”4字为图案。还有中国流传到美国的第一副麻将牌、法国制造的竹制牌、加拿大的石头牌等。有趣的是,欧美使用的麻将仍大多使用“八万”、“东风”、“发财”等汉字。为帮助不会汉语的人辨认,麻将牌的左上角分别标有阿拉伯数字或英文缩写。
&&& 麻将用具也不一而足。如中国清代的红木云石麻将桌椅,方桌方凳均使用云南高级红木制作,桌面是暗花纹大理石。该麻将桌被摆在二楼展厅入口处,显示了博物馆主人对其的珍爱。还有一副透视眼镜,看起来与平常眼镜无异,但与特殊麻将牌配套却可以把敌家的牌看得一清二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该博物馆甚至收藏了具备透视功能的隐型眼镜。有了它,谁都能轻而易举地成为香港电影中的现代“赌王”。
&&& 关于麻将历史与文化的书籍是麻将博物馆最丰富的部分。比如1357年明太祖朱元璋敕造发行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面额1贯的纸币上有10束10枚文钱的图案,据说这就是麻将祖先“马吊”的起源。人们在参观时还看到一张1923年美国《纽约时报》上的麻将广告,某教会开了一个麻将学习班正招聘学员,每人学费10美元。看来当时学麻将还是高消费呢!
& &&在堆积如山的麻将书籍中,有中国1920年刊印的《麻将扑克秘诀》,美国1923年出版的英文麻将规则,日本1926年出版的《麻将通》,甚至收入了中国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版的《麻将大全》和1998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麻将比赛规则。麻将博物馆专门印刷中日英三种语言版本的中国麻将比赛规则书籍,冠名为“国际标准规则”。日本一些漫画家也不甘寂寞,专画麻将题材的漫画,销路倒也不错。毕竟日本有1000万麻将迷呢。
&&& 麻将博物馆除了收藏麻将,还大力推广麻将文化。博物馆定期出版有关麻将的文化书籍,从今年1月起还出版了麻将会报季刊,并生产了麻将点心、麻将清酒、麻将茶具等各种纪念品。以野口恭一郎为首的麻将爱好者还不时赴中国各地访问,探访麻将渊源,切磋麻将技艺。虽然建立麻将博物馆耗资巨大,但这些“麻迷”们似乎乐此不疲。(上述文字选自:http://mjclub.net)
我听说,日本首相中曾根曾经打算送给中国一个自动洗麻将牌的设备,这就是说当一局打完后,桌上的牌下降到桌下,砌好的牌就自动升上来,可以不间断地打麻将。我听说之后表示,打完牌自己洗、自己砌是一种休息,在这期间大家还可以说说话,因此,我不大赞成。最近我还听说,现在北京也可以买到这样的麻将桌。
http://mjclub.net
1、在我们国家,对玩的认识歧义很多。比如,在汉语里,对玩的释义多种多样,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作为动词的“玩”就有这样几个解释:①玩耍;②做某种文体运动;③使用(不正当的方法手段);④用不严肃的态度对待;⑤观赏。等等。而在《汉语成语大词典》中有关玩的成语,更是让人对“玩”不敢恭维,什么“玩世不恭”、“玩物丧志”、“玩忽职守”、“玩火自焚”、“玩法徇私”等。当然,玩字的各种用法,已约定俗成,不能禁止对这些字、词的使用。但是“玩”字中有这么多贬义的含义和贬义的用法,深深影响了我们对待“玩”的态度。因而,玩就不是正事,玩就不能有正事。也正因为如此,麻将就不能登大雅之堂,麻将就不能列入竞赛,政府就可以不管。
因此再次呼吁,“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掌握玩的技术、发展玩的艺术”,因为,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玩具是人的第一本教科书。
2、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如果说,麻将有很多负面的影响和效果,那也决不是麻将本身的过错。在对待麻将的问题上,我们,其中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应很好地、认真地、深刻地反省我们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在哪些方面应做出改善,如何因势利导,而不是放任自流,等等。毛泽东曾说,麻将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做出的三大贡献之一。(???)麻将作为源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今被全世界认可,如果我们自己不将此“国技”加以发扬光大,却拱手相送与他邦,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因此,我们应该统一认识上的问题,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推广竞技麻将,引导大众,将麻将活动引导上健康、科学、友好的道路上来。
我们提出的口号是:
正的赌博。我们要使麻将成为更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手段。”
1995200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牌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