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几个叫王俊凯于海东的

中国的佛教流派有哪些?
中国的佛教流派有哪些?白马寺、少林寺是属于哪个流派的?
错,汉传佛教只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分支,还有如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分为大乘小乘,大乘小乘又分出一些宗派,这些宗派的代表是那些,比如,白马寺是属于哪个,少林寺是属于哪个,普陀山是属于哪个宗派要说清楚才行啊,。
中国的佛教在汉末晋初就已经在中国大地流传,不过白马寺是个里程碑。标志着西传佛教在中国扎下根基。其实开始的佛教在中国是没有什么流派的。随着东渐过程的加剧。分化出来很多的宗门流派。大的有净土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等。(因为前者都是显学。所以藏传密宗不列入)
而禅宗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所以在各个宗门立都有。、
而少林寺在菩提达摩之前,是没有什么宗派的。后来禅宗祖庭的地位才得以确立。那确实很久的事情了。
本人对佛陀的思想和学说也曾深入的研究。对伟大的觉者释迦穆尼时佩服地五体投地。但本人不是那些磕头烧香的信徒。唯一不能把佛教当做迷信的。就是要真正知道佛陀的教育是什么样的----那是一个处心积虑的老人。他的一生都是为解决世人的痛苦的根源而努力。
汉传佛教八大宗派:禅宗、净土宗、唯识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律宗和密宗
错,汉传佛教只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分支,还有如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分为大乘小乘,大乘小乘又分出一些宗派,这些宗派的代表是那些,比如,白马寺是属于哪个,少林寺是属于哪个,普陀山是属于哪个宗派要说清楚才行啊,童鞋。
分地区信奉小乘佛教外,中国大部分地区信奉的是大承佛教。
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盛传,佛教的地位被逐渐取代。
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另有小乘俱舍宗和成实宗。
白马寺我不了解是哪个宗派。
少林寺是禅宗。
浙江舟山普陀山是佛教禅宗那个流派的
浙江舟山普陀山是佛教禅宗那个流派的这个流派的发展及历史
又称佛心宗、达磨宗、无门宗。指以菩提达磨为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之大乘宗派。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十三宗之一。中国自古以专意坐禅者之系统为禅宗,兼含天台、三论二系,而不限于达磨宗;唐中叶以降,达磨宗兴盛,禅宗遂专指达磨宗而言。
 本宗传承,中国以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微笑为其滥觞。盖此说虽无史实根据,然为强调六祖以来之禅‘以心传心’、‘教外别传’,故特重此迦叶付法相承之说。迦叶以后,经阿难、商那和修、优婆鞠多、提多迦、弥遮迦、婆须蜜、佛陀难提、伏驮蜜多、婆栗湿婆、富那夜奢、阿那菩提、迦毗摩罗、那伽阏剌树那、迦那提婆、罗侯罗多、僧伽难提、伽耶舍多、鸠摩罗多、阇夜多、婆须槃头、摩拏罗、鹤勒那、师子菩提、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罗,至菩提达磨,凡二十八人,是即本宗西天二十八祖。菩提达磨于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自南天竺抵建业(今南京),传本宗入我国,故亦为我国禅宗初祖。
 达磨初来中国,谒梁武帝,然不契机,遂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人称壁观婆罗门,神光(慧可)立雪断臂,志求佛法,终得达磨所传心印,为中国禅宗第二祖。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本宗渐盛。道信之下有弘忍、法融二杰。法融之下有智俨、慧方、法持等,此法系以住于金陵牛头山之故,世称牛头禅;以‘欲得心净,无心用功’为其要旨。五祖弘忍住蕲州(湖北)黄梅山,阐扬金刚般若经奥旨,门下俊秀辈出,有玉泉神秀、大鉴慧能、嵩山慧安、蒙山道明、资州智侁等。
 五祖之门人中,以神秀为第一上首,称‘秀上座’。五祖示寂后,神秀于北方振锡,故亦称‘北秀’,门下俊秀辈出,被尊为北宗禅之祖。北宗以长安、洛阳为中心,法运昌隆约一百年,主张以笃践实履之精神修行禅法。神秀之下有嵩山普寂、京兆义福等,传四、五世即告断绝。此外,嵩山慧安开出‘老安禅’,资州智侁开出‘南侁禅’。大鉴慧能因一偈受五祖印可、传衣钵,继为第六祖。其后避难南方,住韶阳(广东)曹溪,大振禅风,是为南宗禅之祖。以南、北二宗宗风之异,遂有‘南顿北渐’之说。慧能之嗣法弟子有四十余人,以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南阳慧忠、永嘉玄觉、荷泽神会为著名。其中,荷泽神会开出‘荷泽宗’,极力提倡顿悟法门,而以‘一念不起’为‘坐’,‘了见本性’为‘禅’。
 南岳怀让从六祖蒙受心印,住般若寺,接化达三十年,嗣法弟子有九人,以马祖道一居首座。马祖于江西龚公山举扬禅法,机锋峻烈,开喝棒竖拂之禅风,世称‘洪州宗’。主张起心动念、扬眉瞬目等日常身心活动皆为佛性,而有‘见性是佛’、‘性在作用’之说。马祖门下百余人,以百丈怀海、南泉普愿、西堂智藏、大梅法常、章敬怀晖、大珠慧海为着。
 自怀海于百丈山创建禅刹、订立清规之后,禅宗始脱离禅僧寄住律寺之制。百丈之下有黄檗希运、沩山灵祐等,希运之下有临济义玄。义玄设立三玄三要、四料简等接化徒众,机锋峻严,门徒众多,蔚成临济宗,此时已是晚唐。及至宋代,又自临济义玄,经兴化存奖、南院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沼,七传至石霜楚圆,门下黄龙慧南、杨岐方会复各衍出黄龙、杨岐二派,而与曹洞、云门等宗并立。沩山灵祐独栖潭州(湖南),参学者多达一千五百人,门下以仰山慧寂为最著名,此系即称沩仰宗。
 青原行思之下有石头希迁,撰‘参同契’,与马祖并称当世二大龙象,门下有药山惟俨、丹霞天然、天皇道悟。药山一系出云岩昙晟、洞山良价、云居道膺、曹山本寂等,遂成曹洞宗。天皇道悟三传至雪峰义存,振锡于福州雪峰山,法嗣五十余人,其中,云门文偃发挥独妙之宗致,形成云门宗;另有玄沙师备,下传罗汉桂琛、法眼文益。文益住金陵清凉寺,开法眼宗,此系统有天台德韶、永明延寿、永安道原等高僧辈出。其中,德韶被称智顗再来;延寿撰有宗镜录,重视教学;道原著景德传灯录,明示达磨禅之系谱。
 除上举各宗派外,据圭峰宗密之禅源诸诠集都序所载,唐代之禅宗教派共有洪州、荷泽、北秀、南侁、牛头、石头、保唐、宣什(念佛门禅)、惠稠、求那、天台等诸派;宗密之圆觉经疏抄又举出北宗禅、智侁禅、老安禅、南岳禅、牛头禅、南山念佛门禅、荷泽禅等七宗;宗密之拾遗门又另作分类,计有牛头宗、北宗、南宗、荷泽宗、洪州宗等五家。宗密所谓之‘五家’、‘七宗’自不同于后代禅宗所称之五家七宗,此因宗密所处之时代,及其自身属于荷泽宗,故所见禅宗教派亦不同于后世之禅宗史料。
 要之,达磨至慧能,其间二百五十年,本宗所举扬之禅风独树一格,祖师语录常引经据典,提示整体佛法,不堕于宗派之对立,可称为禅宗之成立时期。南岳、青原以至唐末五代,其间二百五十年,南宗禅一枝独秀,于思想层面而言,摒除语言文字之葛藤,建立‘即心是佛’、‘平常心是道’之精神;于实际生活上,建立以僧堂为中心之禅院规制;于禅法之弘传、演布方面,更以灵活生动之机法接引学人,以棒喝拂拳之机用宣扬宗风。久之,乃渐成五家之分立。此一时期,可称为禅宗之发达时期。两宋三百二十年,临济宗复衍出黄龙、杨岐二派,而成为我国禅宗之‘五家七宗’。其中,黄龙派后来由荣西传至日本;杨岐派自杨岐方会后,陆续有五祖法演、圜悟克勤、大慧宗杲等大扬禅旨,蔚为禅之主流。又曹洞宗系统之宏智正觉与临济宗系统之大慧宗杲各倡默照禅、看话禅。于此一时期,诸教融合导致三教一致、教禅调合、禅净双修之倾向,本宗渐失其独立性格,是为禅宗之守成时期。元明乃至清乾隆之世,其间四百五十年,为禅宗之衰颓期。其间虽有海云印简、万松行秀、破庵祖先、无准师范等一代宗师相继崛起,然就一宗之大势而言,毕竟已呈儒释调合、教禅一致之定局。近代禅宗大师首推虚云和尚(),于其百二十高寿中,一生弘法不懈,广建丛林,竭力振兴禅宗,维系六祖以来之法脉;传世着述有虚云和尚法汇、虚云和尚禅七开示录等。
 韩国禅宗素有‘九山禅门’之称,其开宗立派者大多于唐代时来华习禅,归国后大演教化,久之门庭繁茂,蔚成宗派。此九派之成立如下:(一)新罗善德王时(我国唐太宗时),法朗来唐,师事四祖道信,遂传其法于海东。惠恭王之时,神行来唐,参谒志空,得证心印,返国后于丹城断俗寺弘传北宗禅;神行之下,经遵范、惠隐,至智侁之时,受景文王之皈依,开创曦阳山派。(二)宣德王五年(784),鸡林道义来唐,受传于马祖门下之西堂智藏及百丈怀海,习南顿之旨,在唐三十七年,归国后传法弘化,门下颇盛,立迦智山派。(三)与道义同时游学于唐之洪陟,嗣法西堂,归国后栖止南岳,于兴德王三年(828)创建实相寺,大振宗风,门下多达千余人,是为实相山派。(四)与道义同时期来唐者另有真鉴慧沼,受马祖门下之沧州神鉴印可,归国后创建双溪寺;神武王元年(839),寂忍惠哲亦来唐习西堂之法,返国后于武州桐里山大安寺弘法度众。慧沼、惠哲所传之法系即称桐里山派。(五)文圣王七年(845),无染亦来唐得宝彻之心印,归国后大弘禅法,得宪安王、景文王之皈依,创立圣住山派。
(六)兴德王六年,通晓梵日亦来唐,从马祖之门人盐官齐安习禅,得其印可,返国后于天台山中开阇崛山派。梵日之门人朗空亦来唐,参学于青原行思系统下之石霜庆诸座下,归国后住于南山实际寺阐扬禅旨;此乃青原之法统最早传至韩国者。(七)双峰道允来唐,受传于马祖之门人南泉普愿,得其心法,与梵日同年归国弘化;其后道允之门人澄观折中亦来唐,参谒普愿,归国后住师子山兴宁禅院。道允与折中之法统即称为师子山派。(八)景文王之时,了悟顺之来唐,参学于仰山慧寂座下,归国后住于瑞云寺弘布禅法;宪德王十六年(824),圆鉴玄昱来唐,就章敬怀晖受马祖之禅,归国后备受闵哀、神武、文圣、宪安四王之礼遇,其法嗣审希创立凤林寺,开凤林山一派。
(九)于新罗朝末期,庆猷、迥微相继来唐,得云居道膺之心要,归国后大力弘布,此即曹洞禅初传于海东者。至高丽朝,更有利严、丽严、庆甫、兢让、璨幽等诸师继之宣演玄旨。其中,利严曾来唐依止于道膺座下,得其心传,归国后太祖以师礼事之,后于海洲构建须弥山广照寺,是为须弥山派之始。以上九山总称曹溪宗。由于太祖之崇佛,及其后之定宗、光宗、文宗、宣宗、神宗等之相继护持,禅宗遂得隆盛一时;然至忠烈王以后,国势渐弱,禅风亦随之衰颓不振。
 日本禅宗之流传,始于孝德天皇白雉四年(653)道昭之入唐求法。天平八年(732),我国之道璇东渡日本,弘传北宗禅;嵯峨天皇在位时,派遣专使招请义空赴日弘传南宗禅,开日本禅宗之风。文治三年(1187),明庵荣西来宋,师事虚庵怀敞,将黄龙一脉之法传入日本,开日本临济宗之端。贞应二年(1223),永平道元来宋,得天童如净之印可返日,为日本曹洞宗之祖。其门下之彻通义价、寒岩义尹尝两度来宋,归国后大弘法道,其后别开寒岩派(亦称法皇派)。嘉祯元年(1235),圆尔辨圆来宋,至径山参谒无准师范,得传心印,归国后于京都创建东福寺,弘法布化。宽元四年(1246),我国之兰溪道隆东渡日本,为建长寺初祖,关东禅风因之大振。文永四年(1267),南浦绍明来宋,得虚堂智愚之法而归。文永六年,我国之大休正念赴日,住建长、圆觉等寺,颇受朝野之归崇。其后我国又有一山一宁、西涧子昙、东里弘会、远溪祖雄、灵山道隐等诸师相继东赴日本弘传大法,各揭禅风,大振法道,蔚成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之盛况,包括千光派(荣西)、道元派(道元)、圣一派(圆尔)、法灯派(觉心)、大觉派(道隆)、兀庵派(普宁)、大休派(正念)、法海派(静照)、无学派(祖元)、一山派(一山一宁)、大应派(南浦绍明)、西涧派(西涧子昙)、镜堂派(镜堂觉圆)、佛慧派(灵山道隐)、东明派(东明慧日)、清拙派(清拙正澄)、明极派(明极楚俊)、愚中派(愚中周及)、竺仙派(竺仙梵仙)、别传派(别传明胤)、古先派(古先印元)、大拙派(大拙祖能)、中岩派(中岩圆月)、东陵派(东陵永玙)。其中,除道元、东明、东陵三流属曹洞禅,其余二十一流均属临济禅。又二十一流中,荣西一派(千光派)传承黄龙之法脉,其他皆继燃杨岐之法灯。另于承应三年(1654),我国之隐元隆琦亦东渡日本,开黄檗一宗,迄今犹与临济、曹洞成鼎足之势。
 盖‘禅’起源于印度,其原意即指静坐敛心、正思审虑,以达定慧均等之状态。于释尊之前,印度即有以生天为坐禅目的之思想;至释尊时,始展开远离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印度佛教之禅观思想乃渐次发达,并产生无数之禅经。随佛典之传译,自汉末,禅法已传入中国,惟最初均为小乘系统之禅观思想。东晋鸠摩罗什以后,介绍各种禅法,尤以念佛法门为要。至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列举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等四种禅之说,乃激发当时讲究禅法者另辟途径,如后世所说之五类禅,即是依于楞伽经四种禅之说而来;又肇启中国禅宗之菩提达磨,虽即禅经(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中之达磨多罗禅师,然其所传之如来自性清净禅即是基于楞伽经所说者。此外,慧可、僧璨均被称为楞伽师,道信、弘忍更受大乘起信论影响,提倡一行三昧之说,至六祖慧能方以金刚般若经为正宗;盖彼时楞伽经已偏重文句疏解,不免名相支离之故。至中唐以后,盛行拳拳棒喝之机法,禅之意义扩大,不必静坐敛心才是禅,即搬柴运水、吃饭穿衣等平常动作亦可称之为禅。
 要之,本宗与其他诸宗之相异处,在于不立正依之经典,即使引用经典亦为一时之方便施设,最主要者莫过于依佛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为在不涉思惟计度之情形下,外加学问修证之功,以明取本心之故,乃有清规之创设。尊宿、大众于一定之规矩下,定时起卧、打坐;尊宿为大众开示诸佛列祖之机缘以提撕之。又阅读经典虽非要务,然仍以楞伽、维摩、金刚般若、首楞严等诸经为众经之核心。古来尊宿亦6
遗有语录,成为后世禅徒习禅悟道之重要参考资料。[禅门师资承袭图、祖堂集卷十七、卷二十、景德传灯录、传法正宗记、五灯会元、禅门宝藏录卷上、卷中、八宗纲要卷下、朝鲜禅教考、日本禅宗史要、禅学思想史、日本佛教要览](参阅‘五家七宗’1128)
玄奘,通称三藏法师,是唐代洛阳偃师人,生于公元600年,卒于公元664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学家、旅行家、佛经翻译家,也是唯识宗创立人。
严格来说,玄奘法师只是唯识宗的祖师,真正的创立人应该是玄奘及其弟子窥基(631~682)。法相唯识宗创立于唐太宗、高宗时期.此宗创立之初,宗风颇盛,百余年间,修学的人颇多。唯自唐武宗会昌法难以后,日渐衰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20期 总第470期
为了跑一次马拉松、为了看一场演唱会……旅行正在同消费一起升级,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似的浮光掠影,而是更为关注场景、更从兴趣出发。一项调查显示,在今年国庆出游大军中,近六成为女性游客,消费能力更强的25~40岁群体成为出游主力军,占比达58%。与过去的“买买买”相比,国人出境游更加注重旅游本身的品质和深度,“像当地人一样去生活”正在成为国人出境游主要诉求,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上。
果壳于海东:十句话读懂Apple Watch应用设计
  本文是果壳电子软件副总裁于海东的个人分享,授权雷独家发布。果壳电子是中国最早的智能手表厂商,并且推出了第一代智能圆表。于海东先生本人先后在盛大、微软从事软件研发和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需要说明的本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果壳电子无关。
  Apple Watch 终于到手了。针对它的外观设计、材料、硬件规格、功耗、发售政策等都有无数话题,笔者出于职业习惯更关注 Apple Watch 在应用开发和软件生态方面的规划。无论积极还是稳重,苹果在 Apple Watch 上表现出的理念必会对可穿戴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即使 Watch 计算器,也必须和 iPhone 连接才能运行
  包括 Android Wear 在内的大多数智能手表系统,虽然应用安装也是由手机端完成,但并不总要求手机端必须有个客户端,第三方应用如计算器、小游戏这类&单机&程序,在 Watch 上安装后在手机端是不留下任何痕迹的,至少运行时不要求手机和 Watch 必须保持同步。
  而 Apple Watch 则毫无商量余地的要求第三方 Watch 应用必须连接手机才能运行。
  Apple Watch 上最简单的 2048 游戏,如果与 iPhone 的连接断开,也无法启动
  Apple Watch 的应用开发本质上是 iOS 开发。第三方 Watch App(准确称呼是 WatchKit App,为行文简洁称 Watch App,下同)的代码是在 iPhone 端运行的,连动画等 Watch App 资源都是由 iPhone 端在 Watch App 运行时远程传送。对第三方应用来说 Apple Watch 不像一个独立硬件,更接近 iPhone 的另一套显示和 I/O 模块。每个 Watch App 必须借助 iPhone 端的 Watch Extension App 才能工作,两者间通过 WatchKit 这个中间层保持同步。Watch App 和 WatchKit Extension App 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网页前端和后台服务端,Apple Watch 本地只有 Storyboard(负责 UI 显示和界面跳转逻辑)和部分资源(例如静态图片),而完整的程序代码和动画都是保存在 iPhone 端的(因此启动 Watch 端应用时,如碰到动画,往往会有一点延迟才显示)。&
  大部分 Watch App,五官(输入/输出)在 Apple Watch 端,大脑(代码)在 iPhone 端
  由于代码和动画资源保存在 iPhone 端,无论是新开启,还是从表盘返回当前应用,都会延迟一会才出现应用界面
  由此,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 Watch 计算器程序,也必须有一个 iPhone 客户端,于是会出现这样略显滑稽的事:开发者其实只想做一个单机版 Watch 应用,但 iPhone 上仍然得有&服务端&,即使这个&服务端&在 iPhone 用户看来不具备任何实际功能。
  这个 Apple Watch 计算器,iPhone 部分没有实际功能。苹果可学习 Android Wear,将这类应用在手机端的可视化界面隐去
  PS:在 APP Store 中,因 Apple Watch 而新开发的软件中,计算器程序是最多的。&
Watch App 从运行机制上更像是 iOS 应用的一个 Widget,本质上跟 iPhone 锁屏界面的&今天&(Today)没有区别,它们的开发思路和运行模式也很接近,Today 和 Watch APP 都属于 iOS 中 Extension 开发。苹果自己也强调,Apple Watch 开发的基本要求是&模糊硬件和软件的界限&,即 Apple Watch 尽管是个物理上独立的设备,但逻辑上更像 iPhone 的第二屏幕,Watch App 的行为完全受 iPhone 端控制。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被承载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希望的设备,一举一动都必须由智能手机决定。我们宁可相信,目前这只是权益之计,随着可穿戴设备应用类型越来越有别于手机,可穿戴设备的的续航和网络连接能力更强大(例如蓝牙 4.2),可穿戴设备最终能摆脱手机无微不至的&呵护&。
  二、Watch Store 其实是 Apple Store 的子集
  Apple 在 iPhone 上提供了独立的 Apple Watch 管理界面。&我的手表&相当于 iPhone 的&设置&,&搜索&和&精选&则对应着 iPhone 的 APP Store(这里把 Watch 的应用商店简称& Watch Store &)。
  Apple Watch 设置 VS. iPhone 设置
  Watch Store VS. APP Store
  在 iPhone 上,Watch Store 其实是 APP Store 的一个子集,以微信为例,iPhone 的 APP Store 和 Watch Store 中看到的其实是同一个东西,不过是所显示内容排版有所区别而已。Watch Store 的实质,就是过滤那些 App Store 中不支持 Apple Watch 的应用。
  左边是 Watch Store 中的微信,右边是 App Store 中的,两者其实是一个东西
  未来 Apple Watch 应用的分发途径是否始终集中在 iPhone,非常值得关注。App Store@iPhone &Apple Watch 的关系,颇有些类似当年 iTunes@PC &iPod 的关系,都是借助远程设备来完成内容到硬件的分发。iTunes 作为内容分发途径最终与硬件设备(iTouch、iPhone 等)合二为一。这个局面是否会在 Apple Watch 上发生值得重点关注&&屏幕小,输入难在不久的未来是可以克服的,立体投影、手势输入甚至虚拟现实,都并非空中楼阁。说到底,这既是技术问题,更是平台发展重点的选择。&
三、Watch APP 的安装分两步
  每个第三方 Apple Watch 应用都被分为两个部分:Watch App(运行于 Apple Watch 上)和WatchKit Extension(运行于 iPhone 上)。一个支持 Apple Watch 的应用(以网易新闻为例)的安装过程如下,第一步,从 APP Store/Watch Store 上下载并在 iPhone 上安装,包括了 iPhone 版网易新闻,和专为 Apple Watch 准备的网易新闻 WatchKit Extension(内含代码和相关程序资源如图片等);第二步,由 iPhone 将网易新闻的 Watch App 部分推送到 Apple Watch 端(即在 Watch 端的&安装&)。
  Watch App 的安装,无法从 Watch 端操作,必须先安装在 iPhone 上,再推送到 Watch 端
  如果用户选择从 iPhone 的 APP Store 下载安装支持 Apple Watch 的应用,则不会自动执行第二步(在 iPhone 设置中可改成自动执行),用户需要到&我的手表&中人为再向 Apple Watch 上&安装&该 Watch APP;当用户从 Watch Store 中下载,第一步执行完成后会自动执行第二步。用户可以在&我的手表&中&卸载& Watch APP,此时 iPhone 端的应用并不受影响,WatchKit Extension 也仍然保留,随时可以重新推送到 Watch 端&重装&。
  左:Apple Watch 应用管理界面,仅显示支持 Apple Watch 的应用;右:iPhone 上所有应用的管理界面
  左:对第三方 Apple Watch 应用的管理,最多仅有 2 个可选,是否在 Watch 上显示应用、是否显示快捷视图(Glance,如应用未开发 Glance,则不显示此项);右:iPhone 设置中应用的权限管理
  和分发途径类似,Apple Watch 应用的安装过程也体现了 Apple Watch 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如果未来分发途径能够落地到可穿戴设备自身,安装过程自然也就无需手机代理了。&
四、Glance(快捷视图):Widget 的 Widget
  在 Apple Watch 上,有三种应用的展现方式:Glance、Notification 和 Watch APP。
  Glance 在 Apple Watch 上被翻译为&快捷视图&。如果说 Watch App 是 iPhone 应用的 Widget,那么 Glance 就是 Watch App 的 Widget。Glance 主要用于显示无需用户交互的只读信息(个别系统 Glance 如心率、电池电量等除外),所有 Widget 的内容只能是一屏(即不会出现滚动条)。开发者可选择不为应用设计 Glance,用户可在 iPhone 上&我的手表&中选择关闭应用的 Glance。
  几个典型的 Glance 效果。类似航班、股票、体育比赛比分、歌词等实时信息更适合
  特殊系统 Glance 如连接状态、心率测试、电量,它们没有对应的 Watch App(或可以说是特殊形式的 Watch App),可以进行交互操作(第三方 Glance 只显示内容,无交互功能)
  不太能够理解的是,用户正在关注的当前 Glance,在灭屏后(用户手腕出于非抬手状态)一段时间会变成后台运行,重新亮屏后必须重新手动调出,进入表盘界面&向上划,没有快捷进入方式。
  Glance 体现了苹果对 Apple Watch 当前核心功能的定位:更加极致的利用碎片时间。而对碎片时间的良好利用,正是智能手机当初从 PC 抢走风头的关键因素。只是希望苹果未来能提供更加方便的 Glance 调出方式,最好是抬手即可显示。毕竟如果还有工夫用另一只手,何不拿起手机?&
五、Notification(通知):iPhone 的第二通知栏
  相比 Glance 的只读,Notification 则提供了简单的交互功能,有些像手机端上的通知栏消息,而且功能更加丰富。当 iPhone 向 Apple Watch 发出一条 Notification 后,首先给用户显示的是类似标题的 Short look 界面,显示由哪个应用发出。如果用户保持抬手状态,则自动进入详情界面(Long look Notification)。每个详情界面包括标题、消息内容和最多四个自定义按钮(例如回复、接受)和一个系统定义的&关闭&按钮。
  Notification 的两种方式: Short look 界面(只读)、Long look 界面(可以进行简单交互,如回复预设的文本、语音、图标)
  用户如果没有实时去看 Notification,可以在表盘界面下拉,看历史记录,点击其中一条进入 Long look 界面
  Notification 与 Glance 一样,也是对碎片时间利用的进一步挖掘。私以为 Notification 比 Glance 的设计更加体贴,单手即可看到消息详情。Apple Watch 的开发文档提到用户看到 Short look 界面后,如果选择垂下手腕,不会进入 Long look 界面,然而在实际体验中,Short look 转为 Long look 界面的速度非常快,基本没有机会让用户中断显示。也许苹果应该允许开发者自定义 Short look 显示的时间长度。&
六、Watch App:为小屏交互极尽所能
  Watch App 支持较为完整的交互方式,与我们习惯的移动设备应用界面类似。只是相比 iPhone 应用它支持的控件要少得多,例如不支持文本输入、单选框和复选框等。
  地图、收音、网购
  单词、赛车游戏、新闻
  邮件、视频、幼教游戏
  社交、运动、健身
  为解决 Watch App 屏幕小的不足,提供更多可交互方式,Apple Watch 提供了多种交互操作手段。
  1.立体利用屏幕面积&&Force Touch
  当用户用力按应用界面的任何部分,会自动调出浮于当前界面之上菜单,提供 1~4 个按钮,数量取决于开发者,如当前界面没有提供按钮,则用户用力按后,屏幕后会微微&抖&一下,表明 Force Touch 动作有效但当前界面无菜单可调。有些应用在需要执行 Force Touch 的界面上有文字提示,但也有很多没有告知,用户只能一个个试(私以为,对当前界面 Force Touch 是否有效,苹果可以提供显性的系统提醒方式而不是交给开发者)。目前由于 Apple Watch 开发对大部分开发者都是新事物,故应用采用 Force Touch 的比例不算高,界面上贴心的提醒也嫌不足。
  系统闹钟界面,会提醒用户激活 Force Touch(设计比较奇怪,只弹出一个按钮,不如直接在界面上放更省事,可能是为了 Apple Watch 支持 Force Touch 的示例)
  在线笔记应用,界面上没有提醒,用户很可能不知道在这个界面可激活 Force Touch
  秒表界面,也没有提醒;激活Force Touch调出4个按钮,是非常节省屏幕空间的设计
  2. 返回上一级界面&&向右划
  Apple Watch 上界面与界面的关系有两类,一类是并列的&兄弟关系&,一类是层级的&父子关系&。对于前者,左右滑动屏幕即可切换,而后者,则从左向右划动可返回上级界面。这样的好处是节省了屏幕空间,无需在屏幕上设置一个&返回&按钮。
  左图:并列关系排列,底部有当前位置标识点(注意这是 Watch App 而不是 Glance,初次使用时容易弄混);右图:层级关系,可从左向右划动返回上一级
  3.与 iPhone 的无缝切换&&Hand-off
  在 Watch App 上还体现了苹果在 iOS 8 和 OS X Yosemite 上开始推广的& Hand-Off &的思路(可理解成无缝在设备间切换任务)。如在 Apple Watch 端启动 Siri(长按数码表冠),当 Watch 端无法完成某些操作如网页浏览、电商的下单时,就会提示用户到 iPhone 端继续,此时 iPhone 端会自动准备好后续任务界面;在 Watch 端阅读短信或看新闻后试图进行文字输入,也可以通过 Hand-off ,此时 iPhone 端会自动进入文本输入状态。
  在 Watch 端无法完成的某些操作(操作时 iPhone 需处于锁屏状态),然后在锁屏界面点击左下角的 Safari 浏览器图标,未完成的任务将自动在 iPhone 端展开
  另一个 Hand-off 实例:在 Watch 的新闻客户端上阅读某条新闻,点击评论按钮,在 iPhone 的锁屏界面左下角会出现 iPhone 应用的图标,点击后自动在 iPhone 上打开对应新闻供评论
  为便于理解 Watch App、Notification 和 Glance 的区别和联系,笔者特归纳了如下表格:
  总的来说苹果对 Watch App 的用户体验绞尽脑汁。然而,对第三方应用来说,数码表冠的限制使用(无法进行放大操作,只能用于浏览时页面的上下滑动)、Watch App 无法控制 iPhone 端服务(系统 Watch App 可以)、Watch App 必须连接 iPhone 才能运行等因素,都极大限制了第三方开发者的想象空间。希望这是苹果在新事物上的谨慎之举,随着对可穿戴设备使用场景的不断挖掘,这些限制能逐步解除,或提供替代方案。&
七、Apple Watch数量足够,品质待提高
  Apple Watch 于 4 月 24 日发布后,截止 5 月 5 日,在 APP Store 中共有 4159 个苹果手表 App,而早出现半年多的 Android Wear 目前只有 2310 个。
  再来看主要的国内移动应用。笔者从四大应用市场(腾讯、百度(含 91 和百度)、360、豌豆荚)上综合排名靠前的选了 15 个,其中 8 个在苹果 App Store 上提供了对 Apple Watch 的支持,如果剔除 4 个不适用 Apple Watch 的系统工具(两个手机安全工具、 WiFi 万能钥匙、搜狗输入法),则 11 个中有 8 个支持( 73% ),剩余 3 个估计也很快会提供对 Apple Watch 的支持。
  其他常见应用大类,包括主题壁纸、阅读、社交通讯、拍摄美化、影音、生活、理财购物、办公学习、资讯阅读、旅游出行,在 4 月 24 日前后很多都针对 Apple Watch 进行了升级支持,不再赘述。
  相较而言,Android Wear 由于没有针对国内销售的可穿戴设备授权,除了微信有 Android Wear 试水版本,其他国内主流应用基本没有提供对 Android Wear 的支持。
  个人以为,当前大部分 Apple Watch 应用还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毕竟绝大部分都是手机应用的简单扩展,说是应景之作并不为过。毕竟可穿戴设备和手机的区别绝非简单的体积缩小,前者重感知、强调语音、手势、心率等生物信号交互方式;后者重计算,强调触屏、实键等机电方式交互。长期习惯手机开发的人们需要一段时间去吃透可穿戴设备的特点,而且苹果也会继续优化 iOS 对于 Apple Watch 的支持。那些适合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类型例如健康、运动、遥控、移动支付等类型值得期待。 &
八、Apple Watch应用类别简析:身、手、钥、交、钱
  1.&身&&&身体特征记录跟踪
  包括运动、健康、医疗三个方面。这是所有可穿戴设备厂商最看重的、最能体现出与智能手机不同的功能。苹果 HealthKit 和 ResearchKit 也为 Apple Watch 在这方面做好了平台的准备。这类应用的前景,更多取决于设备硬件传感器的品质、应用的算法及数据后台,已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畴,故不展开,有机会专门另文讨论。
  Apple Watch 上系统自带和第三方应用提供了不少健身和运动功能
  2.&手&&&智能手机助手
  目前,4000 多个 Apple Watch 应用,绝大部分属于此。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手机端应用的小屏瘦身版,以信息类为主(如新闻、阅读、天气、部分小游戏、股票、IM 和邮件工具等),这类应用核心功能多与 iPhone 端重合且做了精简(如微信朋友圈,只能看原创内容不显示链接转发),大都是作为不方便用手机时的替代品,它们更多体现了移动应用厂商对新事物表面积极的态度,对生态圈的贡献可能体现在应用数量而不是用户粘性上。
  第二类:iPhone 的远程辅助工具,需 iPhone 和 Apple Watch 协同工作,比如 Apple Watch 版 PowerPoint 就与 iOS 版没有功能重合,只用来遥控 iPhone 端 PPT 的播放(当 iPhone 连接投影仪时,Apple Watch 就可以取代遥控激光笔)。其他类似的应用有 Apple Watch 端进行音乐遥控播放、系统自带的远程相机和蓝牙拨号、手机电筒功能遥控等。第二类应用会比较有意思,总数的占比也应该会不断提高,但毕竟它们只是对 iPhone 现有功能的再挖掘,对生态圈的贡献更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第三类:手机应用的&快捷键/收藏夹&和第二屏幕。如地图导航,在手机端设定好家和单位的地址,则在 Watch 端直接点击&家&或&单位&,Watch 上就开始显示导航信息;电商应用,可在 Watch 端进行诸如语音搜索商品并显示、快捷显示待收货信息等。在线音乐和广播应用、视频,Watch 应用更多是作为收藏夹出现的。这类应用,兼顾了前两类应用的特点,功能上挖掘的余地可能会超过前两者。但总的来说,三类&手机助手&只是手机端应用的横向扩展而非纵向进化,对生态圈的贡献更多体现在量而非质。
  3.&遥&&&遥控/钥匙
  Apple Watch 除了前面介绍的遥控 iPhone 手机的拍照、闪光灯、电话、音乐播放等,还能够遥控 iMac 电脑上的 iTunes。
  将 Apple Watch 与 Mac 电脑配对后就可以遥控播放音乐了
  更进一步,则是可以遥控电视。除了苹果自家的 Apple TV,理论上其他智能电视也是可以让 Apple Watch 提供遥控支持的。在智能家居厂商合作后,让 Apple Watch 进行诸如门锁遥控和检查也是值得期待的体验。
  Apple Watch 遥控 Apple TV 和智能门锁
  苹果 CarPlay,也为 Apple Watch 与汽车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目前已知的有苹果与宝马、特斯拉的合作。
  Apple Watch 遥控宝马和特斯拉
  遥控和钥匙(身份识别)是可穿戴生态圈壮大的另一大发展空间。它让可穿戴设备有机会成为物联网的入口(身份识别和指令输入),正如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才形成完整生态的。传统移动互联网生态,更多是抽象的信息和服务的整合,主要是软件层面工作;而物联网更多是硬件实体设备间的整合,所以有太多工作要做,不是简单的提供软件接口就能成功。值得期待,但肯定不会一帆风顺。
  4.&交&&&用图形化的身体信号进行社交
  双击侧边键,会调出预设的联系人(iPhone 上设置,至多 12 个),然后就可以使用 Digital Touch 与之进行点对点的沟通,只是传递的内容并非语音或文字等传统抽象信息,而是手指点击、划动甚至是手指尖传递出的心跳等生物信号&图形化&后的形象内容。苹果对 Digital Touch 的宣传力度、没有将之做成一个简单的应用而是专享侧边键,都说明苹果是希望将之作为社交新方式来推广的。想象空间很大:人体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的生物信号都不同,对应的图形也自然不同;除了人类,让宠物也参与其中,也许也会流行。总之,这个想法很特别,但光靠苹果玩不转,如何让第三方积极开发者参与到 Digital Touch 的分享和推广,是重点。
  5.&钱&&&兼容 Apple Pay 的支付功能
  Apple Watch 内集成了 NFC 芯片,因此在兼容 Apple Pay 的 POS 机上可以进行刷卡操作。目前国内商家尚未支持此功能。
  移动支付一直有两大门派,NFC 这样的硬件支付,还有类似苹果 Passbook、微信和支付宝等软件支付。前者是电信运营商、发卡单位(银行、公交等)传统行业主推,后者是互联网企业主推。Apple Watch 同时支持这两种模式,因此在可穿戴设备上哪种到底哪个会占上风,非常值得关注。&
九、与 iPhone 连接配对稳定性待提升
  某种程度上,智能手表是一种重连接、轻运算的设备。Apple Watch 与 iPhone 极深度整合,保持连接和配对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然后笔者在使用中至少遇到两次严重问题。
  1.Watch App 安装因连接意外中断失败,产生应用&残骸&
  该情况发生后,在 Apple Watch 的主界面,安装失败的应用图标是一个空白的圆圈,使用数码表冠或单击均无法进入该应用,此时在 iPhone 端我的手表应用布局,已无法进入了。可惜未及截图。
  发生该问题时,在 iPhone 上就无法进入此界面了
  2. 解除绑定后重启 Apple Watch 失败
  由于上述问题,当笔者试图在 iPhone 端解除 Apple Watch 与手机的绑定,也许是操作问题,重新启动 Apple Watch 过程中,始终出现如图的提示。用苹果官网介绍的同时按数码表冠和侧键的方式重启,也无效。
  此问题并非笔者一人碰到,见到有论坛中 Apple Watch 用户反映同样问题,也是绑定、解绑过程中出现
  智能可穿戴设备不像 PC 和智能手机,计算和存储不再是核心功能。Apple Watch 不允许第三方应用单机模式运行,虽说略有不便,倒也可以起到引导开发潮流的作用(小屏幕的手表上单机应用的体验比不上手机和 PC,数量过多不是苹果乐见的)。可穿戴设备现在需要时刻连接智能手机,未来可能需要实时连接云服务和云存储。连接稳定迅速、数据传输可靠、断开后能及时恢复、连接异常时能够及时提醒用户、数据同步出现问题时能够有多种处理方式,都是苹果需要继续优化的。像上面的问题 1 和 2,个人以为就是 Apple Watch 与 iPhone 捆绑过紧、前者的健康过多依赖于两者的实时同步所致。凡事有利有弊,苹果既然选择了将手机和 Watch 深度捆绑,就有责任杜绝类似问题,特别是第 2 个,任谁都无法忍受纯软件问题就得返修的遭遇。
  十、完美的 iOS 兼容性,或限制可穿戴应用开发
  作为凝聚了苹果数年精心筹备的产品,Apple Watch 作为一个产品,表现出了足够优秀的品质,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例如远程相机的体验就很好,甚至可以在 Watch 端遥控进行对焦和测光,Watch 端的预览界面和快门几乎没有延时,说明蓝牙协议非常稳定和高效。用户体验方面,非常讲究根据用户场景智能设定消息提醒或应用的展现方式,Watch 是否佩戴在手上、用户是否在抬手看表、用户是否在用 iPhone,Watch 端的内容都是有区别的。
  苹果对于 Apple Watch 开发的态度是:blursthe boundaries between physical object and software&&contributeto experience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feeling indistinguishable,即模糊 iPhone 和 Apple Watch 软硬件在物理上的隔离,将两者视作逻辑上的统一体。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庞大的存量 iOS 应用,能够用尽可能少的开发代价,很迅速的完成对 Apple Watch 的支持,毕竟为 iOS 应用增加一个& Widget &远比为一个独立设备全新开发新应用,方便许多。
  然而具体到开发可穿戴设备应用,苹果还是略显保守,对开发者限制过多了。
  1.数码表冠的放大操作只支持系统应用
  对于第三方应用数码表冠只能作为纵向浏览时的滚轮,非常鸡肋。由于 Apple Watch 不支持多点触控,第三方应用如地图、导航、照片、阅读等非文本信息的浏览受限很大,也没有机会采用 Apple Watch 棋盘状应用图标那样更灵活和复杂的布局。
  数码表冠在缩放效果体验上是很精巧甚至惊艳的设计,第三方应用只能干看
  2.第三方应用无法访问心率传感器
  目前只有系统自带的运动应用能够访问心率传感器,可以理解(降低耗电和保护用户隐私),却让开发者遗憾。
  Nike Running,为不能访问心率传感器而委屈
  3.只有系统 Watch App 能启动 iPhone 端服务
  例如远程相机和地图。Apple Watch 端应用的运行,很多时候需要 iPhone 端开启相关服务,然而第三方 Watch App 没有权限这么做,用户必须先运行 iPhone 端应用再转身去操作 Watch 端,使用体验不佳&&用户选择使用 Watch 的场景,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不方便操作手机。
  Apple Watch 上类似体验非常不好,其实这些应用在 iPhone 上都登录过,只是此时在 iPhone 上运行罢了
  4.iPhone 端应用无法管理 Watch App
  Watch App 只能在&我的手表&中管理。按理说,Watch App 是 iPhone 端应用的&子女&,但开发者却&有权力生,没资格管&,只能由用户设定是否进行消息提醒(Notification)和开启快捷视图(Glance)。
  同样是 Watch 端社交应用,系统应用设置项的丰富程度远超第三方应用
  5.不允许第三方应用脱离 iPhone 工作
  既然 Apple Watch 可以独立运行诸如心率、音乐播放、健身等应用,第三方应用必须与 iPhone 保持连接才能运行的设计就很难得到开发者的支持了。离开 iPhone 运行,并非一定无法获得联网和数据传输功能,Apple Watch 其实是有 WiFi 的(第三方应用无法自己调用,必须 iPhone 决定何时、如何使用 WiFi ),蓝牙 4.1 以后也支持直接连入互联网,Apple Watch 的 NFC 也有数据交换功能。前述的 Apple Watch 五大应用类型(身手钥交钱),&身&和&钱&并不需要手机时刻参与,&钥&如果是蓝牙连接其实也无需手机中转。当前这种设计会压缩很多应用的发挥空间。
  6.过分追求&操作系统智能主导&
  Apple Watch 亮灭屏的时间完全由系统跟据手腕状态控制;消息是否提醒及 Short look 界面显示的时机完全由系统根据手腕状态、是否戴表和手机是否使用中决定;快捷界面(Glance)无法锁定成默认界面,必须由用户先切换到表盘界面,然后手动进入,与 Glance 的设计初衷有些矛盾,这些都让第三方应用的发挥空间受限。
  苹果似乎太看重&存量资源&了。遥想本世纪初,智能手机草创阶段,微软作为 PC 时代的垄断者,在移动设备上的布局其实很早,但 Windows Mobile 怎么看都是 Windows 的缩小版,特别是交互设计和应用的发布渠道,都充满了 PC 的定势思维。iPhone 作为后来者,苹果在交互方面突出触屏而非实体键盘,在应用推广渠道方面革新的采用了应用商店,一举后来居上,让有先发优势的诺基亚和微软甘拜下风。当初的 iPhone,根本没有迁就 PC 存量资源的顾虑,而微软有,这就是双方攻守易位的根本原因&&产业的革新,往往来自边缘企业而非垄断企业,这是多次发生的历史规律。多年后的今天,苹果处在微软当初的位置,让 Apple Watch 带有更多继承性而非革新性,意料之中,却是希望之外,称之为 iOS Watch 更为恰当。Apple Watch 走了&先存量、再增量&的思路,虽属人之常情,却未必是行业之幸。但愿后续的升级,能够让 Watch App 开发者的空间更大。可穿戴生态圈与智能手机生态圈有很大交集,但绝不会是后者的子集。
  本文仅代表于海东个人观点,不能代表其所在公司任何立场。
  本文是果壳电子软件副总裁于海东的个人分享,授权雷独家发布。果壳电子是中国最早的智能手表厂商,并且推出了第一代智能圆表。于海东先生本人先后在盛大、微软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需要说明的本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与果壳电子无关。
[ 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有几个叫李艳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