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升的冰顶白啤酒冰点桶能重复利用吗

步街网_一折特卖优惠券_名品导购_天天折扣今日特价网!
品质6道人工质检+低价全网最低价=步街网每天10点独家开抢每天最多可赚:20&积分&后才能签到&&|&& 系统繁忙系统繁忙。即将为您跳转到淘宝详情页...Copyright (C) 2010 - 2015 步街网◆今日订单0◆◆◆列表◆◆◆意见反馈◆返回顶部◆您所在的位置:
& 文章点击排行 & 正文
[死骑]冰dps天赋两个主流循环详细分析
日09:56  
NGACN luckyet 
首先,我看到非常多各位大大所发的关于DK在PVE输出的天赋、循环贴子,随着深冰在3.1的提升,深冰打法是现在的主流输出之一。之前看到红魔大大在贴里提到的“冰触血打双灭寂流”仍然是现在深冰的主流循环之一,具体的天赋循环分析我就不再重复,请到红魔大大的贴子去看吧,非常详细。请原谅我这么懒一下下,这里主要给大家分析一下,一直没有人详细分析的新的深冰循环“凛风灭寂”《〈〈之前只有人提了一下,具体的分析并没有,最近很多朋友在问我关于这循环的方法和窍门,所以在这里发一个贴给大家分享一下。1.天赋:17/51/3,典型的最大化DPS天赋。目前常规的冰输出天赋[ ]2.循环:关于循环,这里是主要解释的方向,因为这天赋的随机性是最大的,所以请各位想深入了解这循环打法的兄弟仔细看,真的比较复杂,要仔细看。这是一个要手动操作的循环,如果用宏会很快打乱,变成乱七八糟。(1)循环起手:凛风-灭寂-血打*2-冰打打完[color=green]《〈〈〈〈这里叫起手,不能叫循环,基本上只有起手这样打(2)循环开始1:灭寂-灭寂-凛风-冰打打完(3)循环开始2:灭寂-凛风-血打*2-冰打打完[/color] 如此循环到王死掉〈〈〈循环的基本思路就是这三点,下面的分析才是重点,请注意看。分析开始之前:我先“排除”所有技能的未命中,事实上在命中达标的情况下,这情况出现的机率是非常少的,如果出现技能未命中,该怎么补救我这里不说,因为只要了解这个循环之后,补救方法基本就会的了。下面是重点,我会就这套循环中会出现的各种变数作出一一分析。这里要细细的跟不懂的兄弟说一下,为什么在(2)的循环中不用三灭寂。在这一步的循环中,三个技能都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变更,要根据冰疫结束的时间来确定先用凛风还是灭寂,一般在起手后的第一个循环符能不足,冰打后会等上一秒到两秒符文CD才到,冰疫时间会比较吃紧,所以一般我就会把这个循环变成灭寂-凛风-灭寂。这时重点就来了,没错,就是白霜的触发,这就是为什么先用灭寂的原因。先用灭寂可以多一个机会触发白霜,只要白霜一出就要立刻放,然后再继续灭寂,直到符文用完,再打冰打。做一个最大化的比喻:在(2)循环中每一个灭寂都触发白霜,循环就会变成:灭寂-凛风-灭寂-凛风-灭寂(凛风)。注意;最后那个有括号的凛风先不打,因为刚刚才补完凛风,冰疫时间还很长,而且也已经没有灭寂再触发白霜了,所以先打完冰打,把这个免费的凛风留到下一个循环的开头。根据我自己大量的输出经验,经常会出现在(2)循环中白霜触发两次或一次,而且不时会出现最后一个灭寂才触发白霜的情况。所以这个“先冰打留最后免费凛风到下一循环”的技巧一定要会,总结来说先出凛风还是灭寂,一定要就当时冰疫的时间来弹性控制,如果这一技巧控制不好,这套循环就打不出质量,一旦断病,整体DPS直线下降。好,接着上面所说的,当(2)循环中出现最后灭寂触发白霜的情况下,冰打完再放,原因就是可以使在接下来的(3)循环中多一次机会触发白霜,也就是说当这种情况出现时,(3)循环就会变成:灭寂-灭寂-血打*2(触发白霜就用)。如果没出现这种情况,循环就会变回原型:灭寂-凛风-血打*2,这时凛风一定要补,不能继续打灭寂,因为在循环开始的时候没有(2)循环最后提供的免费凛风,冰疫时间在这时候大概已经消耗到一半的水平,而且下来的两个血符文没办法让你补凛风上病,所以会直接导致在你接着放冰打的时候“断病”。这也是一个要熟练掌握的技巧。
更多关于“”的新闻
( 10:42:24)
( 10:09:08)
( 10:09:01)
( 12:00:43)
( 11:10:01)
( 10:43:10)
( 10:48:29)
( 17:29:56)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新网游视频
新网游画廊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镇安县益民回收有限责任公司废旧塑料循环再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镇安县益民回收有限责任公司废旧塑料循环再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镇安县 回收 有限责任公司 废旧 塑料 利用 建设项目 环境 报告书
表3.2-8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
废气&污染物
非甲烷总烃
废水&污染物
固体&废弃物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
一般夹杂物
废弃活性炭
废过滤网片
经治理后设备噪声,噪声级在&65~75dB(A)之间。
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4.1自然环境概况
4.1.1地理位置
镇安县地处陕西省南部秦岭南麓中段,商洛地区西南隅,东接山阳县和湖北郧西县,西邻宁陕县,南与旬阳、安康接壤,北和柞水毗连。园区紧邻县城,距西安市约100公里,与102省道毗邻,区位优势明显。
镇安县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口紧接包茂高速(西安-安康段)镇安出入口。县城内有铁路、公路通过,形成了以铁路与国道、高速公路、省道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脉络,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园区的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镇安县益民回收有限责任公司废旧塑料循环再利用建设项目选址于永乐街道办金花村5组,距离县城7.5km。出入口处与包茂高速、102省道相连,交通便利。
4.1.2地形、地貌
镇安县的地形复杂,地貌破碎,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随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势亦随之坦缓,发育有众多侵蚀性河流,为山沟谷峰纵横交错的掌形叶脉状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型:中山地貌、低山丘陵地貌和河川地貌。以中山地貌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41.9%。
中山地貌多处为高山沟垴,一般在海拔1200m以上,相对高度1401.6m,山势起伏较大,分水岭陡峻。
低山丘陵地貌分布于河谷川道至中山之间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度800-1200m之间,相对高差400m,多为浅山缓坡。
河川地貌由河流冲积而成或古河改道以后形成的低、平地带,较大的川道主要有米粮川、岩屋河、张家川、县河湾以及乾佑河流域的徐家坪、枣园子、王家坪等地。海拔在800m以下,相对高差456m。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河谷地带,河谷两侧为山地,属低山丘陵区,山地以常绿阔叶林及落叶阔叶林植被为主,林地覆盖率较高。
4.1.3水文及水文地质
镇安县境内有大小河流58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7条,1000km2以上的旬河、乾佑河贯穿全境。水力资源蕴藏量32.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2万千瓦,是中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水流充沛,落差较大的鲍家垭、柴坪两处水力资源已列入国家汉江中上游。
评价区涉及的地表水主要为乾佑河、午峪沟。
乾佑河:全长151.2km,县境内长66.8km,是一典型山溪性河流。
午峪沟河:午峪沟为乾佑河的一级支流,它由干沟和石家沟汇流而成,总长度18.8km,午峪沟河地下水经流模数5.95万m3&/km2.a,水资源量为3.06亿m3。
本项目位于午峪河流域,距午峪沟河道约20m。地表水系图见图4.1-1。
根据镇安县志,镇安县境内东南部属喀斯特地貌,岩溶发育,地下水入渗与贮存条件较好,有发育的地下河,总集雨面积约80km2。其他地区为层状基岩与块状基岩,其渗水及贮水条件较差,地下水贫乏,仅在断裂裂隙发育地带或褶皱构造部位形成局部富水小带或富水地段。地下水贮存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层状基岩裂缝、孔隙间含水岩类。县内中等富水含水岩分布于泥盆系千枚岩、板岩、夹灰岩。二是岩溶化基岩、岩溶裂缝水含水层,县内属于强富水的含水岩有镇安石碳至二迭系灰岩,生物灰岩、白云质灰岩、夹页岩含水岩。全县境内地下水径流模数为5.95万m3/km2.a。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受地貌、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控制,山岭和山坡地带主要为被给区的径流区,河川地带为排泄区。地下水主要靠降水补给。
该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
4.1.4气候与气象
镇安县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状况良好。境内因地势、部位不同差异悬殊。年平均日照数为1706.1小时,最多与最少年相差784.3小时,春夏季日照较多,占全年日照数的58%,年际间差异大,总体上低山多,高山少,川道多,峡谷少,阳坡多,阴坡少。县内年平均气温12.2℃,极端最高气温为37.4℃,极端最低气温为-12.6℃。年均气压904.4hpa,年均风速为1.4m/s。镇安县降水丰富,历年平均降水量804.4毫米,降水分布是西部多,东部次之,中部最少。无霜期年平均206天。受山地地形影响,历年风少,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和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SE),频率为35%,次主导风向为西北风(NW),频率为25%,东南-西北对倒风占绝对优势,静风频率为40%。
4.1.5土壤、植被和动物
镇安县境内土壤的特点是:成土过程短,石砾沙粒含量大;质地粘重,结构差,耕性不良;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有机质含量少,速效养分含量低,氮磷比例失调。受境内成土因素的综合影响,特别是成土母质的决定作用,形成了以黄棕壤、棕壤为主的地带性土壤,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71.7%和26.1%。共分5个土类,13个亚类,23个土属,78个土种。项目所处的工业园区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土体粘重紧实,呈块状结构,一般土层在50cm左右,土层中混有少量的砾石。土壤为耕作土壤,由于长期耕作经营,因此土壤较肥沃。
镇安地处亚热带北缘,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与地貌、气候类型吻合,垂直地带性极为明显。项目所处的园区内沿午峪沟两侧平坦地势的标高在700m以下,主要为农业用地,植被为农田植被,主要种类包括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及蔬菜等经济作物。河谷川地两侧山地海拔在1000m以下,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及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包括板栗、核桃、柿树、槲树、栎树、槐树、桐树、椿树及松树等。
项目地附近河谷川地两侧山体有时会出现麂子、雉、麻雀、杜鹃等野生动物。川道平地以村民养殖家畜家禽为主,主要有:牛、猪、羊、兔及鸡、鸭等。
本项目周围无需要保护的植被及动物。
4.2社会环境
4.2.1行政区划及人口
镇安县是陕西省商洛市所辖的建置之一,全县东西长175.5km,南北宽72.5km,总面积3487km2,镇安总人口30.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4万人。有回、满、壮等11个少数民族1.3万多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7个镇、19个村。
4.2.2经济概况
镇安县把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作为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来抓,确定建设开发红(板栗、根艺)、白(白果、白山羊、蚕茧、禽蛋)、黑(木耳、腊肉、香菇)、绿(象园茶、蔬菜、盆景)、紫(红薯、洋禾姜、紫玉米、桑椹酒)等五色农产品,抓好畜牧、食用菌、杂豆、蔬菜、茶叶、魔芋、林果、蚕桑、地方酒等九大基地建设。到目前,全县已累计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17个,生产点35个,开发蔬菜、茶叶、魔芋等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总规模1.42万亩,开发白山羊、土鸡蛋等无公害畜产品生产规模30万头(只),开发板栗、核桃等无公害果产品24.4万亩,年生产各类无公害产品总量43万多吨。
2015年,镇安县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达到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达到1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6.5%,达到5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达到2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3%,达到92.99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6.8%,达到26.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达到23.2亿元;农业总产值增长5.2%,达到24.2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0.6%,达到425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3%,达到30200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11%,达到27791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13%,达到822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达到19.2亿元
4.2.3文物古迹和旅游景区
项目所在的规划区范围内无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镇安县的西部和北部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陕西东秦岭泥盆系岩相剖面保护点、陕西鹰咀石省级自然保护区,该3处自然保护区距县城均较远。
本项目不涉及上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
4.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次环境质量现状委托镇安县环境监测站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详见附件《废旧塑料循环再利用建设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镇环监测字(2016)第10号)。
4.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1、&监测项目
常规因子:SO2、NO2的小时值以及24小时均值,PM1024小时均值;
2、&监测点位
常规因子:1#石家沟口,2#石家沟内居民;
特征因子:&1#石家沟口(金花村)、2#金花村五组(厂区东侧)、3#石家沟内居民
具体监测点位见图4.3-1;
3、&监测时间及频次
常规因子:日至12月14日,连续监测7天;
特征因子:日至01月04日,连续监测3天;
4、监测结果
具体的监测结果见表4.3-1、表4.3-2、表4.3-3。
表4.3-1 &&SO2环境空气监测结果&&&&单位:ug/m3
1#石家沟口
2#石家沟内居民
小时值浓度范围
24小时均值浓度
小时值浓度范围
24小时均值浓度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表4.3-2 &&NO2环境空气监测结果&&&&单位:ug/m3
1#石家沟口
2#石家沟内居民
小时值浓度范围
24小时均浓度
小时值浓度范围
24小时均浓度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表4.3-3 &&PM10环境空气监测结果&&&单位:ug/m3
1#石家沟口
2#石家沟内居民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表4.3-4&&&&&特征因子非甲烷总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mg/m3
1#石家沟口(金花村)
2#金花村五组(厂区东侧)
3#石家沟内居民
小时值浓度范围
小时值浓度范围
小时值浓度范围
0.857~1.37
0.921~1.28
0.999~1.25
0.976~1.3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由监测结果可知,SO2、NO2小时值、24小时值,PM1024小时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二级标准,特征因子非甲烷总烃现状监测结果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4.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监测断面
地表水现状监测断面布设见表4.3-5和图4.3-2。
表4.3-5&&&地表水现状监测断面布设表
监测断面位置
石家沟河项目区段上游500m
石家沟河项目区段下游500m
2、监测项目
pH、DO、BOD5、COD、氨氮、石油类。
3、监测时间
日至12月10日,连续监测3天,每天采样1次;
4、评价标准及方法
(1)评价标准
本次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II类标准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其计算模式为:
式中:Si,j—标准指数;
Ci,j—单因子监测平均值,mg/L;
Csi—单因子评价标准,mg/L。
pH值的标准指数为:
&&&&&&&&&&pHj≤7.0
&&&&&&&&&&&pHj>7.0
式中:SpH,j—地表水pH值的标准指数;
pHj—地表水pH值的平均监测值;
pHsu——地表水标准规定的pH值上限;
pHsd——地表水标准规定的pH值下限。
当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1时,说明该水质因子已超过规定标准,Si,j愈大说明污染愈严重。
5、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分析
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详见表4.3-6。
表4.3-6 &&&&&&地表水环境评价结果表&&&单位mg/L(pH无量纲)
备注:ND表示未检出。
从监测及评价结果可知,地表水各监测断面所有监测指标标准指数均低于1,水质满足于G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类标准。表明,项目所在区地表水水质良好。
4.3.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监测点位
水质监测布点:1#项目场址附近水井,2#石家沟口居民水井;
2、监测项目:
pH、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氨氮、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砷、镉、六价铬、汞;
3、监测时间及频次
监测时间:日至12月10日,监测3天,每天采样1次。
4、评价标准及方法
(1)评价标准
本次地下水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
(2)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其计算模式为:
pH值的标准指数为:
&&&&&&&&&&&&&&pHj≤7.0
&&&&&&&&&&&&&&pHj>7.0
Si,j——标准指数(mg/L);
Ci,j——单因子监测值(mg/L);
Csi——单因子评价标准(mg/L);
SpH——地下水pH值的标准指数;
pHj——地下水pH值的平均监测值;
pHsu——地下水标准规定的pH值上限;
pHsd——地下水标准规定的pH值下限。
当标准指数&1时,说明该水质项目已超过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5、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分析
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见表4.3-7。
表4.3-7 &&地下水水质监测及评价结果表&&&单位:mg/L(pH无量纲)
高锰酸盐指数
1#项目场址附近水井
2#石家沟口居民水井
铬(六价)
1#项目场址附近水井
2#石家沟口居民水井
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地下水各项监测指标均低于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III类标准限值,项目厂区地下水质良好。
4.3.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监测点位
场址四周厂界外1m处、居民区各设置一个监测点,共5个监测点。详见图4.3-3
2、监测项目
等效连续A声级。
3、监测时间及频次
日,昼夜各1次。
4、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4.3-8
表4.3-8&&&环境噪声监测结果统计&&&单位:LeqdB(A)
监测结果LAeq&dB(A)
1#东厂界(N1)
2#南厂界(N2)
3#西厂界(N3)
4#北厂界(N4)
5#居民区(N5)
由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场界四周声环境质量良好,昼夜噪声值均满足GB《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目总建筑面积3260m2,截止2016年10月,生产车间、仓库(建设废旧物品分拣中心)以及原料库房主体已经建成,厂房内部设备尚未安装,场区道路已经硬化。剩余建设内容为砖混结构的综合用房建设及厂房内部设备的安装,剩余建设面积为330m2,由于本项目施工期施工期剩余工程量较小,剩余工程建设产生的污染也较小。因此,本项目针对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主要针对已建部分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剩余建设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现状施工期遗留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要求
5.1.1施工期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根据现场踏勘及走访了解,本项目选场建设期污染治理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见表5.1-1。
表5.1-1 &&&&已建工程环保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主要环保措施及要求
存在的问题
①原材料及土方运输、堆放要求遮盖②对运输道路及施工点周围应采取地面临时遮挡、洒水降尘等措施;&③及时清理场地弃渣料,不能及时清运的要求采取覆盖,洒水抑尘等措施;
①运输车辆、材料堆场周围;
②施工场地及道路;
③废弃物料及废渣石、土方产生处;
全部建设期
施工场地周围空气环境、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及周围植被
场区道路及广场等已硬化,扬尘影响微小
①除特殊要求外,禁止夜间施工;②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选用低噪声设备;③采取有效的隔声、减震、消声措施,降低噪声级;④规范化操作,降低人为噪声
①施工场地强噪声设备;
②强噪声设备操作人员
全部建设期
施工人员及施工场地周围声环境
根据调查了解,本工程施工期间未发生噪声扰民事件,与附近居民未发生环境纠纷
固体废物处置
①建筑垃圾应该妥善堆置,及时清理。开挖土方应该分区规范对方,并采取覆盖以及相应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
②&生活垃圾按当地环卫部门规定的方式妥善处置
全部建设期
施工场地周围空气环境、土壤及植被
场区内垃圾建筑生活垃圾清理完毕,仅有少量施工期土方堆存。但是场区西侧石家沟河河道内对存有少量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及生活垃圾
①设临时沉淀处理施工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洒水降尘;
②施工营地设环保卫生厕所,粪便定期清掏用于农田施肥,少量的生活杂用水经沉淀后用于绿化、防尘洒水等
全部建设期
施工场地附近水体、土壤及植被
生态环境保护
①强化生态保护意识、不得随意扩大占地;
②施工场地周围应设护坡、挡墙等水保设施,避免施工对周边农田影响;③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场地占地、及时恢复植被
施工场地及内部占地
全部建设期
施工场地周围土壤、植被
场区尚未绿化,临时占地已经恢复
5.1.2已建工程的整改措施
环评针对已建工程施工期存在问题提出的整改措施:
(1)对于施工期遗留的少量建筑垃圾应该急时外运,暂时不能及时外运的应该采用洒水抑尘以及遮盖等措施,避免堆场扬尘。
(2)建设单位应该立即将石家沟河河道内堆存的少量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清运处置,防止夏季汛期将其冲入河水中污染河水水质。
(3)及时进行场区绿化美化工作,减少场区裸漏土地面积。
5.1.3剩余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针对剩余工程施工期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施工扬尘、噪声以及废水均对外环境影响较小,为了进一步降低剩余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具体落实以下污染防治措施以降低剩余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1)施工扬尘防治措施要求
①对施工现场应采取不定期的洒水降尘(尤其是作业道路),施工过程应及时清理堆放在场地上的弃土、垃圾;场地内临时堆放的沙、渣土、灰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必须采取覆盖等防治措施,不得漏填堆放。
②运输车辆散装物料进行覆盖运输,道路路面及时清理,必要时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③针对施工任务和施工场地以及天气状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集中力量按计划逐项完成,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2)施工噪声的控制要求
①合理安排施工期高噪声设备的布置,合理安排施工方式,减少施工期噪声对场区东侧居民产生的影响。
②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降低认为噪声影响,杜绝认为敲打、野蛮装卸现象、规范建筑材料、土石方清运车辆进出工地高速行驶、鸣笛等行为。
③避免运输车辆夜间运输,运输车辆经过金花村等敏感点时应该减速慢行,避免或杜绝鸣笛。
④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禁止夜间施工,避免夜间施工噪声对场区东侧居民的影响。
(3)施工废水防治措施
施工场不设置生活设施,生活污水仅为少量的杂排水,直接洒水降尘,对环境影响较小。环评要求后续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要有效收集沉淀后洒水降尘,严禁施工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场区东侧的石家沟河。
(4)施工固废处置要求
施工期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堆放,建筑垃圾不应混入生活垃圾中,应分别处置,严禁乱堆乱倒。
(5)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由于剩余施工期主要在场区内进行且施工量较小,因此剩余工程施工期不会对周边生产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环评要求,针对场区已经完成的施工迹地及时进行绿化美化,在厂区边界多种植高达的乔木类植被。
综上所述,评价认为,本项目建设期在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并强化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后,可有效减轻本项目剩余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5.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5.2.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有组织废气预测
(1)预测模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等级确定原则,本项目大 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预测模式采用估算模式Screen3。
(2)预测因子
本项目预测因子为非甲烷总烃(NMHC)。
(3)污染源参数
本项目污染源参数见表5.2-1。
表5.2-1&&&&&&正常工况非甲烷总烃点源参数调查清单
排气筒高度
排气筒内径
烟气出口温度
烟气出口速度
非甲烷总烃
5000 m3/s&sh
(4)预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估算模式计算,非甲烷总烃正常排放工况下预测结果具体见表5.2-2。
表5.2-2 &&&正常工况非甲烷总烃有组织排放预测结果
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
非甲烷总烃
下风向预测浓度Ci(mg/m3)
浓度占标率Pi(%)
最大落地浓度
由以上预测结果可知,非甲烷总烃最大贡献浓度值为0.06133mg/m3、占标率为6.81%;正常情况下,生产车间产生的非甲烷总烃对周围大气环境的贡献值和占标率都很小,可以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二级标准,不会对项目周边环境空气及敏感目标产生不利影响。
(5)&非正常工况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在非正常工况下,当活性炭吸附装置发生故障或者失效时,非甲烷总烃的吸附效率为0,建设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源强&核算结果见表&5.2-3。非正常排放工况下预测结果具体见表&5.2-4。
表5.2-3 &&非正常工况非甲烷总烃污染物排放数据清单
排气筒高度
排气筒内径
烟气出口温度
烟气出口速度
非甲烷总烃
5000 m3/&h
表5.2-4 &&&非正常工况非甲烷总烃排放预测结果
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
非甲烷总烃
下风向预测浓度Ci(mg/m3)
浓度占标率Pi(%)
最大落地浓度
由表5.2-4可以看出,项目非正常工况下,非甲烷总烃最大落地浓度为0.02888mg/m3,非正常情况下,非甲烷总烃对周围大气环境的贡献值和占标率值均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但是相对正常情况下影响较大。因此,建设单位应该加强有机废气治理措施的维护,防止非正常工况的发生。
2、无组织废气预测
无组织排放参数清单见表5.2-8。
表5.2-8 &&&加工车间无组织污染源排放情况一览表
污染物种类
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
面源长度(m)
面源宽度(m)
排放量(kg/h)
非甲烷总烃
本评价按照HJ2.2-2008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SCREEN3进行点源预测计算,原料破碎粉尘预测结果见表5.2-9。
表5.2-9 &&加工车间无组织污染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
非甲烷总烃
下风向预测浓度Ci(mg/m3)
浓度占标率Pi(%)
下风向预测浓度Ci(mg/m3)
浓度占标率Pi(%)
最大落地浓度
由以上预测结果可知,正常工况下项目加工车间排放的粉尘以及非甲烷总烃最大落地浓度在距离排气筒105m处。其中,粉尘最大贡献浓度值为0.06241mg/m3、占标率为6.93%;非甲烷总烃的最大贡献浓度值为0.04846mg/m3、占标率为2.42%;正常情况下,项目加工车间排放的粉尘以及非甲烷总烃且各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落地浓度厂界处均达标,项目无组织排放源占标率均低于10%,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很小。
3、防护距离
由于本项目正常生产情况下,粉尘影响较小,主要大气影响为非甲烷总烃,因此,本项目主要针对非甲烷总烃计算大气及卫生防护距离。
(1)大气防护距离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采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计算结果如下。
5.2-10&&&&&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一览表
污染物种类
计算出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m)
非甲烷总烃
利用HJ/T2.2-2008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软件计算,项目无组织排放源预测结果均无超标点,故项目不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2)卫生防护距离
项目参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制定方法,本项目以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为排放源强,进行卫生防护距离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Cm—环境空气浓度限值(mg/m3);
L—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
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r=(S/π)0.50;&
Qc—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
①参数选取
无组织排放多种有害气体时,按Qc/Cm的最大值计算其所需的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内时,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1000m时,级差为100m。当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害气体的Qc/Cm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在同一级别时,该类工业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提高一级。镇安地区的平均风速为1.4m/s,A、B、C、D的选取见表5.2-11。
表&5.2-11&&&&&&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表
5年平均风速(m/s)
卫生防护距离&L/m
1000<L≤2000
工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
注:Ⅰ:有排气筒,且大于标准规定排放量的1/3;Ⅱ:有排气筒,且小于标准规定排放量的1/3;或无排气筒,但有害物质按急性反应确定;Ⅲ:无排气筒,且有害物质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
②卫生防护距离计算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见表5.2-12
表5.2-12&&&&&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表
标准限值(mg/m3)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值(m)
提及后卫生防护距离(m)
源强(kg/h)
面积(m2)
非甲烷总烃
根据卫生防护距离技术要求,确定本项目加工车间卫生防护距离均为50m。
③防护距离的确定
根据环境保护部文件《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确定防护距离标准问题的复函》(环函[号),环境(卫生)防护距离确定原则如下:
1)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建设项目的环境防护距离应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相关因素,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规律和特点,结合当地的自然、气象等条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
2)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环保标准。其他标准或规范性文件中依法提出的防护距离要求若与上述环保标准要求不一致,应从严掌握。
根据上述要求,本次评价确定项目确定本项目加工车间卫生防护距离为50m。
厂区三个厂房仅厂区最南侧原设计的简易库房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其余两个车间均距离敏感点小于50m,不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根据调查,厂区最南侧厂房分别距离厂区东侧金花村5组的4户居民为53m,距离厂区西侧金花村5组的1户居民57m,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因此,在原设计简易仓库变更为旧塑料循环再利用建设项目生产厂房的前提下,本项目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
具体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图见图5.2-1。
5.2.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以及职工生活污水。其中生产废水包括喷淋降尘废水以及清洗废水。
(1)生产废水
本项目破碎工序采取喷淋降尘的方式除尘,喷淋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进入清洗水槽用于塑料的清洗。项目塑料清洗及喷淋降尘过程会产生废水,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根据工艺设计,由于喷淋降尘以及塑料清洗过程对水质要求较低,工艺配套设计了一套清洗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该污水处理装置为物理处理措施,主要进行沉淀过滤等措施处理,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喷淋降尘以及塑料清洗工序,不外排。
(2)生活污水
本项目场区职工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68 m3/d(504m3/a)。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因子为COD、BOD5、SS以及氨氮等。污染物浓度通过类比确定:&COD 350mg/L,BOD5&200mg/L,SS240mg/L,NH3-N 25mg/L。经现场踏勘了解,本项目所处区域目前尚未接通镇安县工业集中区污水管网,污水无法排入市政管网。
因此,本项目生活污水拟采用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拉运作为农肥处置。本项目食堂废水设置隔油池(1 m3),食堂废水经隔油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处理,环评建议设置容积不少于25m3的化粪池,可满足15天的生活污水贮存需求。同时,环评要求,化粪池应该严格防渗措施的建设,防止污染项目区地下水以及场区西侧的石家沟河水质。
5.2.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评价工作等级判定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原则,本项目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附&录&A)中的第155项:废旧资源(含生物质)加工、再生利用,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以此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III类。
本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按照导则中表1的要求,本项目属于工业区,周边生产和生活均采用工业区的市政供水或农村饮水工程自来水,地下水敏感程度属于不敏感。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5.2-13。
表5.2-13&&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
环境敏感程度
综上,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2、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项目所在的镇安县境内东南部属喀斯特地貌,岩溶发育,地下水入渗与贮存条件较好,有发育的地下河。其他地区为层状基岩与块状基岩,其渗水及贮水条件较差,地下水贫乏,仅在断裂裂隙发育地带或褶皱构造部位形成局部富水小带或富水地段。地下水贮存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层状基岩裂缝、孔隙间含水岩类。县内中等富水含水岩分布于泥盆系千枚岩、板岩、夹灰岩。二是岩溶化基岩、岩溶裂缝水含水层,县内属于强富水的含水岩有镇安石碳至二迭系灰岩,生物灰岩、白云质灰岩、夹页岩含水岩。全县境内地下水径流模数为5.95万m3/km2.a。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受地貌、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控制,山岭和山坡地带主要为被给区的径流区,河川地带为排泄区。地下水主要靠降水补给。该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
评价区地下水按水力性质及赋存条件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水和基岩类裂隙水三种类型,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区内地下水多以泉水形式排泄,大小河流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场所。
(1)松散岩类孔隙水&即第四系砂卵石孔隙中的潜水,主要分布于乾佑河以及支流午峪沟河(包括石家沟河)及其主要支流两岸的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含水层为砂及砂砾层,透水性和富水性好,是境内可供开采的地下水源,厚度不等,近河流处厚,远河流处薄。水位埋深不等,一级阶地&2.4~3.2m(水位标高&664.75~665.4m),二级阶地&10~30m。这种孔隙水由于多产于堆积层下,在降雨等较为频繁时,在其与基岩接触面常易&集中并流动,为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其补给方式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水侧向补给及山区裂隙水的径流补给、灌溉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主要是泉水径流及人工开采。由于受到河谷地形的限制,&其地下水主要从上游向下游径流。
⑵碎屑岩类孔隙水&主要是第三系砂砾岩孔隙裂隙中存在的地下水,分布于乾佑河河谷两侧及部分砂砾岩所组成的丘陵地区,范围较广,但水量很少。其补给方式主要是降水,径流方式是由中、低山向河沟方向,进而向河流。排泄方式主要是泉水。
⑶基岩裂隙水&分布在其余的广大地区,水量不大。多分布在岩层裸露区,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千枚岩、砂岩等,补给源主要是降水。径流方式是由中、低山向河沟方向,进而向河流。排泄方式主要是泉水,供水意义不大。
3、项目所在地底层及岩性特征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钻孔、探井揭露地层,按照工程性能将钻探深度范围内底层自上而下分为2个工程地质层,分层描述如下:
①粉质粘土(Q4al):褐黄色、可塑、含砾石20~30%,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分布于整个场地。厚度0.5-1.8,层第深度0.5~1.8。
②卵石(Q4al):灰色、灰黄色、卵石含量约50%,粒径3~10cm,岩性我板岩,石灰岩,粗砂充填,稍密、中密,分布于整个场地。最大揭露6.4m。
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3.2m,属于孔隙型潜水,水文变化幅度为1.5m,主要含水层为卵石层。
4、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经现场调查,评价区范围内村民的饮用水源主要来自于农村饮水工程自来水以及园区自来水,评价区不饮水不开采地下水。由本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可知,评价区内的松散岩类孔隙水是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因此,本评价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5、地下水污染途径
(1)场区废水渗漏对地下水的影响
本项目厂区地下水污染环节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污水管道发生渗漏,特别是化粪池以及冷却循环水池等各环节如果发生渗漏,将会使生产废水渗入下地造成地下水污染。对于此类情况的预防,主要是做好污水处置及暂存设施的防渗处理和选用管道输送污水等,并保证高质量的施工安装、管道破损的及时维修等。
(2)固废堆放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各类废旧塑料原料堆放场所处置不当,将会发生由于降水淋滤而使污染物入渗到浅层水中,对水质造成污染。环评要求,各类废旧塑料原料及产品堆存全部进入库房及车间,防治雨水淋滤造成地下水污染。生活垃圾设置密封的生活垃圾收集桶收集,按照当地环卫部门规定及时外运处置,从而避免因堆放不当对浅层地下水造成的不利影响。
(3)废气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
本项目的废气均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措施,使排入大气中的非甲烷总烃类废气及粉尘等污染物得到了有效控制,均能做到达标排放。因此,本项目排放的废气随重力沉降及雨水淋洗等降落到地面,进而被雨淋进入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组分含量很低,而且通过土壤包气带的过滤和自净作用,对地下水影响较小。
5、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本项目评价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应加强防渗措施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对生产车间,特别是对危险废物堆存区域及化粪池以及冷却循环水池等重点部位进行专门的防渗处理。对防渗设计及施工应严格按照相关防渗规范实施,对不敏感的部位,应进行相应的硬化或绿化。保证工程建成后,全场无裸露的地坪。
综上所述,本工程只要保证防渗措施的落实及加强管理,防治废液的跑冒滴漏,及时维修,避免固废堆放不当,就可以有效避免本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
5.2.4声环境影响评价
1、项目声源分析
项目主要声源为螺杆挤出机、引风机、破碎机、泵类等,噪声的声压级在&70~85dB(A)之间,根据不同的噪声设备采取针对性的噪声治理措施如基础减振、柔性接口、隔音房、消音&器等措施。项目主要噪声源情及防治措施参见表3.2-5。
(1)预测内容
预测本项目厂界噪声值,同时预测居民点噪声值;绘制噪声预测等值线图,分析厂界和敏感目标的声环境状况,噪声的超标情况。
(2)预测模式
预测拟建项目对厂界噪声的影响贡献值,包括昼间和夜间厂界噪声影响值预测及评价,绘制等声级线图。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的技术要求,本次评价采取导则推荐模式。
① 室内点源向室外衰减
车间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衰减的计算公式:
式中:Lp(r) ——噪声源在预测点的声压级,dB(A);
Lp0——噪声源在参考位置的声压级,dB(A);
TL——墙(包括门、窗等)的隔声量,墙、窗组合结构的平均隔声量约25dB(A);
R——房间常数;
St——声源的声辐射总面积,m2;
r——声源距预测点的距离,m;
r0——声源参考点距离,m。
②室外点源
噪声在室外传播采用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公式:
③声级计算
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等效声级贡献值(Leqg)计算公式:
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
LAi —— i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dB(A);
T——预测计算的时间段,s;
ti —— i声源在T时段内的运行时间,s。
④预测点的等效声级(Leq)计算公式
式中:Leqg ——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
Leqb ——预测点的背景值,dB(A)。
(3)预测结果
本项目厂界预测结果见表5.2-14,厂界昼间噪声排放等值线见图5.2-1。
表5.2-14 &&项目厂界及敏感点昼间噪声预测结果&&dB(A)
金花村5组的4户居民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类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级标准(GB)
由预测结果知,拟建项目投产后厂界四周昼间噪声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2类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厂界噪声经衰减后与东侧金花村5组的4户居民处噪声值叠加后昼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4.23dB(A),昼间噪声预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2类功能区标准,说明项目的正常运行对周围噪声环境影响较小。
6.3.3噪声影响评价结论
由预测结果知,拟建项目投产后厂界四周昼间贡献值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2类标准要求;距项目厂界东侧10m处的金花村5组的4户居民处噪声昼间叠加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级标准(GB)。建设项目运营期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对厂界周围及敏感点环境噪声的影响较小。
5.2.5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工程污染分析中本项目运营后固体废物的产生环节、产生量、收集处置方式,分析评价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生活垃圾
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垃圾桶收集后定期交由环卫部门处置,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明显不利的影响。
(2)一般固废
本项目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夹杂物分类统一收集,能回收利用的分类存放,打包外售,不能回收利用的存放在一般固废存放间集中收集,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废旧塑料经清洗后产生的泥沙杂质主要属于无机杂质,经过晾干后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
(3)危险固废
本项目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为废活性炭以及废过滤网片,建设单位应将各危险废物分别存放于专门的容器中(防渗),并粘贴危险废物标签, 做好相应的纪录。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综上,本项目投产后产生的各类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均可得到有效处理或处置, 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5.2.6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所在地位于商洛市镇安县永乐街道办金花村5组,厂址周围以山地为主,企业和居民较少,植被覆盖度高。本项目占地面积约6196m2,属于工业用地。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排放有少量的塑料粉尘以及非甲烷总烃、少量生活污水等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可能会对周围土壤、农作物和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本项目为使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环境提出以下治理措施:
1、加强废气处理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转,减少事故排放,充分发挥环保措施的效能。要求化粪池底部要严格防渗,固废应该尽量综合利用,不能随意丢弃,尽可能地减轻对生态环境、土壤和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3、强化对厂前区、厂区空地、车间周围、厂区围墙内外、厂区内外道路两旁进行重点绿化,以美化工作环境,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项目建成后保持绿化覆盖率31.8%,绿化面积为1970m2。
本项目在采取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措施后,加之确定的生态保护措施,对植物予以保护,排放的污染物对当地的各类农作物及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6&&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事故损失和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易燃原辅料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风险事故,造成对外环境的影响。本章节主要通过对主要危险源识别,分析可能造 成的影响程度,提出应急与缓解措施,使项目的风险事故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6.1风险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确定项目的风险评价等级,具体见表6.1-1。
表 6.1-1&&&&项目风险评价等级划分
剧毒危险性
一般毒性危险
可燃易燃危险性
爆炸危险性
重大危险源
非重大危险源
环境敏感地区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均为塑料 (PE、PET、PS、PP、PA),均未被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监控目录。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并未使用有毒物质,但均为可燃物质,属非重大危险源,因此,项目风险评价级别定为二级。
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评价,评价范围以项目加工车间为中心,半径为3km的圆形区域。
根据导则要求,二级评价可参照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6.2环境风险识别
6.2.1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回收的废塑料在运输回厂区过程中,存在交通事故风险。如发生交通事故,废物散落到水体、公路上,若不能及时回收,将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另外,如果由于交通事故而造成起火,将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废塑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尘和有机废气也会对人畜和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6.2.2储存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本项目对原料、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的贮存采取厂房内堆放的方式,废塑料原料贮存在厂房内原料仓库及加工车间,一次最大储存量165t。
表6.2-1 &&&&&&&塑料燃烧特性鉴别
聚乙烯(PE)塑料
上端黄色,下端蓝色
石蜡燃烧的气味
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酯(PET)
上端黄色,下端蓝色
聚苯乙烯(PS)
黄色、冒黑烟
苯乙烯臭味
聚丙烯(PP)塑料
上端黄色,下端蓝色
聚酰胺(PA)塑料
蓝色,上端黄色
羊毛或指甲味
可见,本项目储存的废塑料原料和产品总量较大,均为可燃或易燃的塑料,故报告对于贮存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如下:
废塑料的贮存过程在正常情况下的环境风险很小,但堆存时遇热源,废塑料会因受到外来的热量且相互传热,而分解出可燃性有机气体,对周围大气环 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如果贮存过程管理不善,与空气中的氧气相混合而着火,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废塑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尘和有机废气对人畜和 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6.2.3加工利用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建设方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事故防范措施。突发性污染事故,特别是废气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将对事故现场人员的生命和健康造成 严重危害,此外还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社会不安定因素,同时对生态 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提高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处置能力,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诱发因素很多,其中被认为重要的因素有:
1)设计上存在缺陷;
2)设备质量差,或过度超时、超负荷运转;
3)管理或指挥失误;
4)违章操作;
5)废气处理设施出现故障或是长时间没有经过整修清理。 因此,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防治对策,应从以上几点严格控制和管理,加强事故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的技能,懂得紧急救援的知识。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理念作为减少事故发生、降低污染事故损害的主要保障。
6.3事故源强假定与后果分析
6.3.1最大可信事故&
根据项目生产工艺和生产操作情况,在生产、物料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有突发性事故及污染环境的可能。本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类型有:
塑料生产车间、仓库等设施内存放大量的可燃塑料制品,如果遇到火源容易发生火灾事故。发生火灾事故原因主要为:易燃原辅料贮运和使用过程中管理不严、人员操作不当等。
(2)环境污染及人员伤害
如果发生火灾事故,部分原辅料在火灾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造成次生污染,从而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污染以及人员健康造成伤害。如果发生物料外泄,未及时处理或处置不当等,都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6.3.2危害方式及途径&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潜在事故风险为火灾危险,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将造成对人员、财产、环境的危害。当发生火灾事故时,在发生事故地点较近的范围内将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存在人员伤亡的可能性。火灾事故一方面可能对财产 造成损失,对人员可能有伤害,另一方面事故引发的其它物质的燃烧会产生大量 的有毒有害烟雾。随着气流飘散至周边区域,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发生大气环境污染事故。
6.3.3源项分析
根据上述风险识别和事故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主要风险事故为废塑料、塑料粒子等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火灾事故。本项目营运过程中,厂区堆放存储的废塑料量较大,其中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ET)、聚 苯乙烯(PS)、聚丙烯(PP)、聚酰胺(PA)等五种塑料均为遇热可燃物质。因 此,本次评价火灾事故的假定上述废塑料原料和塑料粒子成品遇热燃烧造成火灾事故。
6.3.4火灾事故后果分析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ET)、聚苯 乙烯(PS)、聚丙烯(PP)、聚酰胺(PA)等废塑料,当遇见明火或高温时易发生火灾事故。火灾会带来生产设施的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火灾是在起火后火势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如火灾时间延长一倍,损失可能增加4倍。同时,在火灾过程中,废塑料的燃烧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造成次生污染,从而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污染以 及人员健康造成伤害。
6.3.5燃烧释放有毒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1、燃烧释放有毒气体分析
在火灾条件下,任何塑料燃烧都会产生有毒气体,其有毒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但是化学成分不同的塑料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种类不同:以碳、氢或碳、 氢、氧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塑料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在火势猛烈时,这种气体最具危险性;含氮的塑料,如三聚氰胺甲醛和聚氨酯等,燃烧时能产生 一氧化碳、氧化氮和氰化氢,这种混合气体毒性极大;含氯的塑料,如聚氯乙烯,在火焰中或过分加热会产生氯化氢,达到一定浓度时会致人死亡;含氟的塑料, 如聚四氟乙烯,在火灾中或过分受热会产生氟化氢气体,该气体具有腐蚀性、毒性。
本项目主要为以碳、氢或碳、氢、氧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塑料,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其他易燃物遇热燃烧后产生的其他烃类气体、酚类气体、苯环,尤其需要特别考虑阻燃剂燃烧后产生的有毒的卤气、卤化氢、二噁英,这些气体与一氧化碳混合致毒性更大。
燃烧熔滴一般情况下,只有热塑性塑料制品才在受热时熔化和流动,产生可燃烧的熔滴,而热固性塑料制品燃烧不产生熔滴,但聚氨酯泡沫例外。燃烧熔滴的出现,会加速火势蔓延,对安全疏散及灭火都有影响。燃烧熔滴可能带来两种 结果:一是塑料从火焰区熔化外流并阻止再燃烧,二是熔滴燃烧并产生柏油一样的滴落物。后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可燃气体塑料燃烧或受热分解产物中的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等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会燃烧或爆炸,当火场氧气浓度改变时,可能导 致更猛烈的燃烧或爆炸发生。这些都要引起注意。
2、有毒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当火灾事故发生时,塑料燃烧产生的烟气短时间内会对厂内员工有较大的影响,并随着时间扩散,对项目周边厂企和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种影响如下:
(1)塑料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随空气进入人体后,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能与血液中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血液外的肌红蛋白和含二价铁的细胞呼吸酶等形成可逆性结合。高浓度一氧化碳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毒者常出现脉弱,呼吸变慢等反应,最后衰竭致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会出现 头痛、头晕、记忆力降低等神经衰弱症状。燃烧事故发生后,先是对近距离目标影响最大,且危害程度也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对远处产生影响,但危害程度逐渐减小。
(2)含卤聚合物燃烧释放出的卤素气在与水蒸汽结合时,会生成腐蚀性有害气体(卤化氢),对一些设备及建筑物造成腐蚀。
(3)有毒的烟气能在极短的时间快速进入密闭空间,可以使人窒息死亡。例如燃烧废旧塑料,能产生二恶英,并且在短时间内对人体危害较大。二恶英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它能够导致严重的皮肤损伤性疾病,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作用,同时还具有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这种情况对于工厂内居住的工人影响较大,应特别引起注意。
(4)其他苯环类、烃类气体、酚类气体也有部分为毒性气体,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5)如果发生爆炸事故,直接后果是近距离人员伤亡和设备受损,并造成大量的气态污染物和烟尘。
因此,建设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及风险应急计划。
6.4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
针对本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类别,建设单位应考虑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 为进一步减少风险事故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建议在采取预防措施基础上加强 以下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
6.4.1环境风险管理
根据国家环保部的相关要求,通过对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价,各有关企业单位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订重大环境事故发生的应急工作计划,消除事故隐患的实施及突发性事故应急办法等。
围绕危险物质的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存在风险进行管理,具体措施有:
(1)运输过程的环境风险管理
在输送环节上尽可能的减少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如不遵守交通规则,误操作等。最大程度减少交通事导致废塑料散落或引起火灾的可能,同时输送车辆配有专门的防火设施,以防发生事故时风险的扩大。
(2)储存、使用过程的环境风险管理
对储存过程的环境风险采取的管理措施具体包括:
①废塑料原料、产品及产生的工业固废贮存区设置明显标志。
②对各类废塑料按计划回收、分期分批入库,严格控制贮存量。
③对熔融挤出机、造粒机的机械设备、作业活动,以及可燃物品的控制和管理。
④实行安全检查制度,各类安全设施、消防器材,进行 各种日常的、定期的、专业的防火安全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定人、限期落实整改。
⑤制定各种操作规范,加强监督管理,严格看管检查制度,避免事故的发生。
⑥制定、落实事故风险应急预案和环境监测计划。
6.4.2风险预防措施
1、运输过程中的事故防范措施
①回收废塑料不与易燃物混合装箱,同时运输过程严格遵守安全防火规定,并且配备防火、灭火器材;
②包装必须牢固,运输过程严格执行《工厂企业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78-8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运输途中注意防暴晒、防雨淋;
③建议继续加强运输过程的安全防火工作,运输车辆配备防火、灭火器材,严禁与易燃易爆物混合装箱运输。如发生交通事故和火灾,应立即采取急救措 施并及时向当地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报告;
2、存储过程中的事故防范措施
①加强回收废物的储存管理,项目的原料、产品及产生的工业固废严禁与易燃易爆品混存。生产区设为禁火区,远离明火。厂房内设防火通道,禁止在通道内堆放物品,并配备防火器材;
②落实责任制,生产车间、仓库应分设负责人看管,确保车间、仓库消防隐患时刻监控,不可利用废物定期清理;
③如突发火灾,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及时向当地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报告。
3、运行过程中的事故防范措施
①废塑料的回收应按原料树脂种类进行分类回收,并严格区分废塑料来源和原用途。不得回收和再生利用属于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废塑料;
②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对生产和辅助设备定期检修,确保废气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和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气达标排放,避免非正常工况;
③加强管理,定期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及安全消防部门汇报,以便得到有效监管;
4、风险有毒气体的防范措施
①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塑料燃烧产生各种毒害气体,企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题教育,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者、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防范知识和应急救援的水平。
②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在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企业必须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一是在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场所设置报警仪;二是采取通风、检测等安全措施;三是为操作人员配备呼吸器、救护带、有害气体检测仪器 等安全设备;四是危险作业增设监护人员并为其配备通讯、救援等设备。
③建立健全有毒气体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塑料燃烧可能产生各种有毒气体中毒事故,企业应建立健全有毒气体中毒等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确认可能发生有毒气体中毒事故的场所,要落实针对性的应急救援组织、救援人员、救援 器材。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和完善应急预案的各项措施,并定期组织演练。
5、消废水防范措施
厂区消防水必须采用独立稳定高压消防供水系统,并配备用消防栓冷却水系统及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
项目应设置配套的事故废水、消防排水的收集系统,并设置消防(事故)废水池(50m3),在厂区雨水排放口设置应急用截止阀,确保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将消防喷水产生的废水截流在厂区内。若发生火灾事故后,建设单位应委托监测单位对事故废水、消防排水水质进行检测,符合《污水排入城镇下 水道水质标准》(DB31/445-2009)要求时,经厂区污水总排口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市政管网未开通前可用罐车拉运至镇安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水质超标时应将事故废水、消防排水委外处理;确保事故废水、消防排水不对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产生污染影响。
6.5事故应急预案
6.5.1对火灾的应急处理&
本项目一旦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火情,全体工作人员立即进入灭火状态,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同时,及时通知消防部门,但是厂区消防应该以自行消防为主,首先抽用备用消防水池的水灭火,如果水池不够用的话直接用泵抽送厂区西侧紧邻的石家沟河的河水用于消防。出现火灾后防火责任人立即赶赴现场、坚决采取果断措施,防止火患扩大。当消防队赶到现场时,要积极做好配合、提供现场情况资料,以最快速度扑灭大火。迅速转移员工到安全地带,设立警戒线,非消防人员不得进入;在安全的情况下,转移火源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关闭雨水排入口,防止消防废水排入 城市排水系统。
6.5.2 &应急响应方案
对于项目主要风险(主要是火灾事故),制定应急响应方案,建立应急反应体系,当事件一旦发生时可迅速加以控制,使危害和损失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作为事故风险防范和应急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组织机构应制定应急计划,其基本内容应包括应急组织、应急设施(设备器材)、应急通讯联络、应急监测、应急安全保卫、应急撤离措施、应急救援、应急状态终止、事故后果评价、应急报告等。建设单位应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规范制定应急预案,具体内容见表6.5-1。
表6.5-1&&&&&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内容一览表
应急计划区
生产车间。
应急组织结构
以厂区为主体,各主要负责人为应急计划、协调第一人,应急
人员必须为培训上岗熟练工;区域应急组织结构由当地政府、 相关行业专家、卫生安全相关单位组成,并由当地政府进行统 一调度。
预案分级响应条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以及适合相应
情况的处理措施。
报警、通讯联络 方式
逐一细化应急状态下各主要负责单位的报警通讯方式、地点、
电话号码以及相关配套的交通保障、管制、消防、环境保护部 门联络方法,及时通报事故处理情况,以获得区域性支援。
应急环境监测
组织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
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专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抢险、救援控制 措施
严格规定事故多发区、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控制防火区域设
置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的数量、使用方法、使用人员。
人员紧急撤离、 疏散计划
事故现场、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有毒有害
物质应急剂量控制规定,制定紧急撤离组织计划和救护,制定 事故发生时职工撤退应急路线图,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事故应急救援
制定相关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受影响范围内的善后
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事故恢复措施
制定有关的环境恢复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后的环境变化
进行监测,对事故应急措施的环境可行性进行后影响评价。
应急培训计划
定期安排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演练。
公众教育和信息
对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6.6风险评价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本项目营运过程中主要的环境风险主要为火灾,但不存在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评价。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应落实本项目提出的风险防范对策措施,并根据今后实际生产情况结合本报告中提出的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更详实的项目应急预案,确保防范措施的运行。在落实风险防范对策措施、作好应急预案的前提下,本项目的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7&&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7.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建设项目所排废气为在粉碎工序产生的粉尘,废塑料在熔融/挤出工序中产生的少量有机废气及由此产生的异味和职工生活产生的食堂油烟废气。
本项目破碎工序粉尘采取喷淋降尘的方式除尘,能有效降低粉碎工序产生的粉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设计资料,喷淋降尘去除效率为97%,则破碎过程经过喷淋降尘后粉尘的排放量为0.204t/a,排放速率为0.085kg/h,排放方式属于无组织排放,经车间换气扇外排,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处置措施可行。
7.1.2有机废气
1、废气治理措施
项目有机废气治理采用一套活性炭吸附装置,在螺杆挤出机上部设置集气罩,将热熔、挤出成型工序产生的有机废气收集后经活性炭吸附装置吸收处理后,最终通过设置在厂房外的15m高附壁式排气筒高空排放。系统风机总风量不小于&5000m3/h,其收集率约为90%,活性炭吸附处理效率约为90%,则非甲烷总烃经过活性炭吸附系统吸收量为1.28t/a,有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量为&0.142t/a,排放速率为&0.059kg/h,排放浓度为11.8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要求(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120mg/m3,排放速率&10kg/h))。以无组织形式排放的非甲烷总烃量为0.158t/a,排放速率为0.066kg/h。
2、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的监管要求
①注意废气处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处理设备的隐患,确保废气处理系统正 常运行;应设有备用废气处理设备,在设备出现故障时保障废气能进入净化系统进行处 理;
②加大废气收集装置的收集面积,并尽量减小其与废气产生部位的距离,保持集气&口微负压,以提高收集效率,确保废气收集装置的收集效率在90%以上;
③应定期、及时更换活性炭,保持设备净化能力和净化容量;对净化材料&进行监控管理,对净化材料进行监控管理,清理,确保净化装置处理效率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3、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控要求
项目生产过程中要加强无组织排放废气的控制监管,尽量减少无组织废气的排放,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设备的完好率,防止泄漏。
(2)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废气收集装置的维护,提高废气收集效率,减少废气无组织排放。
4、有机废气( 非甲烷总烃)控制措施可行性分析
针对本项目排放废气的种类和排放情况,结合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对建设方提出的废气净化措施进行相应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文献资料《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易灵,四川环境,2011.10,第30卷第5期),目前国内外治理有机废气比较普遍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氧化法、生物处理法等,该4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如下:
①活性炭吸附技术脱臭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投资成本较低,一般适合于污染物浓度低于2000mg/m3以下的有机废气处理,在酸性环境下的吸附效果优于碱性环境,且气体温度最好为常温,若废气温度过高,可选配气体冷却装置来降低废气温度,使之达到活性炭最佳吸附状态;
②溶剂吸收法脱臭效率低、无二次污染、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主要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气或者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处理。
③催化燃烧技术脱臭效率高、会产生二次污染、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一般适合污染&物浓度在&mg/m3之间的有机废气处理,若废气温度大于180℃,废气浓度可低于2000mg/m3,但废气中如含有硫等有害于催化剂中毒的成分不适合该技术。
④生物处理技术脱臭效率一般、无二次污染、投资成本较低,适宜于处理净化气量较&小、污染物浓度较大、易溶且生物代谢速率较低的废气处理,通常废气中的&TOC(总有机碳)应在&1000mg/m3以下,废气流量小于&50000mg/m3,废气温度小于&40℃
从上述分析可见,同其他3种治理有机废气的方法比较,活性炭吸附法具有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脱臭效率高,投资费用较低的特性。
就本项目而言,有机废气产生浓度较低,因此对于有机废气采取活性炭吸附的污染防治措施可在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的前提下,资金保证设施的持续运行。本项目采用活性炭过滤净化装置处理挤出造粒工序中产生的有机废气,工艺技术较为成熟,运行维护较为简单,净化效果较为稳定可靠,能够确保尾气达标排放,具有技术可行性。
本项目吸附装置内填装蜂窝状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率高等优点,对于苯系物、烃、卤代烃、小分子酮酯醚醇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本项目使用的蜂窝状活性炭&比表面积大于1050m2/g,堆积比重约为&0.52t/m3。本项目废气中气态污染物主要是非甲烷总烃,集气罩收集的废气进入活性炭过滤装置的温度控制在&30℃以下,属于活性炭吸吸附的有效工作范围内,确保净化效率在&90%以上。
7.1.3&油烟废气
本项目职工食堂油烟设置油烟净化器,除油烟效率为60%以上,其工艺流程为:
经过油烟净化器后,油烟排放浓度为0.85mg/m3,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表2中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的要求,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合理可行。
7.2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以及职工生活污水。其中生产废水包括喷淋降尘废水以及清洗废水。
(1)喷淋降尘废水以及清洗废水
本项目破碎工序采取喷淋降尘的方式除尘,喷淋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进入清洗水槽用于塑料的清洗。项目塑料清洗及喷淋降尘过程会产生废水,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根据工艺设计,由于喷淋降尘以及塑料清洗过程对水质要求较低,工艺配套设计了一套
清洗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该污水处理装置为物理处理措施,主要进行沉淀过滤等措施处理,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喷淋降尘以及塑料清洗工序,不外排,措施可行。
(2)员工生活污水
本项目职工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68m3/d(504m3/a)。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因子为COD、BOD5、SS以及氨氮等。
本项目针对食堂废水设置隔油池(1m3),食堂废水经隔油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处理,本项目在加工车间南侧设置了一个12m3的化粪池(在建),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定期由吸粪车拉运肥田,对周边水体不会造成影响。环评要求,厂区化粪池应该增大容积,建议设置容积不少于25m3的化粪池,可满足15天的生活污水贮存需求。同时,环评要求,化粪池应该严格防渗措施的建设,防止污染项目区地下水以及场区西侧的石家沟河水质。
由于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小,且项目周围沟内沿着石家沟河两侧均为农田,因此有足够的消纳土地,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可以作为农肥回用于农田,得到有效利用,不外排,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措施可行。
7.3地下水污染防治及减缓措施
本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控制。厂区采用分区防渗。
(1)本项目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合理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以先进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可能污染物产生;
(2)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可能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废水/物料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
(3)管线铺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铺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4)污水排放是造成地表水污染从而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止地下水污染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减少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5)场区废旧塑料原料储存场所要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及其修改单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做到防渗漏、防雨淋、防扬散处理。经了解踏勘,本项目废旧塑料储存场所以及生产车间均按照要求进行了防雨、防渗,符合相关要求。
(6)本项目重点污染区为危废暂存区,要求企业加强对重点污染区地面的防渗工作,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本项目生产区域为一般污染区,要求企业对一般污染区做好地面防渗工作,防渗层渗透系数≤10-7cm/s。为确保本区域地下水不受本项目污染,针对上述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合理布设雨污管道,使厂区的与污水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经调查,场区已经实行了雨污分流,雨水设置雨水灌渠,收集后的雨水排入场区西侧的石家沟河。项目生产废水综合利用不外排,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已防渗)。&
(2)定期检查厂区地坪破裂情况及雨污管线的密封性,杜绝污水渗漏;
(3)定期检查喷淋系统,防治喷淋液外泄污染地下水。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危废贮存区等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潜水层、承压水层的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厂区分区防渗图见图7.3-1。
7.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7.4.1噪声降噪措施&
项目噪声源主要为螺杆挤出机、引风机、破碎机、泵类等设备运行噪声,噪声源强约为70~85dB(A),噪声治理方法为
①合理布局,避免设备空开、空转;②在设备选型时选购低噪声设备;③高噪声设备应设隔振基础或铺垫减振垫; ④废气处理风机设置基础减震、对进出风口采取消声措施,并在风机与管道连接部分做软连接,管道采取包扎措施风机;⑤冷却水泵设置在专用水泵房;⑥在设备运行过程 中要注意运行设施的维护。
7.4.2噪声降噪措施可行性分析
设备房、车间建筑隔声等措施达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①设备房及车间的隔声量由房的墙、门、窗等综合而成。隔声门窗,是塑钢、铝 合金、碳钢、冷轧钢板建筑五金材料,经挤出成型材,然后通过切割、焊接或螺接的方式制成门窗框扇,配装上密封胶条、毛条、五金件等环保吸隔音材料,同时超过一定长度的型材空腔内需要填加钢衬(加强筋)。研究及已有工程实例表明,效果较佳的隔声门窗能够有效降低声波的共振效应,阻止声音的传递,可以降低噪声&30dB以上。
②安装消声器,消声器是安装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流通道上或进、排气系统中的降 低噪声的装置,能够阻挡声波的传播,允许气流通过,是控制噪声的有效工具。消声器设备被广泛使用于各种型号锅炉、汽机排汽、风机、安全门等设备的消声降噪,具有消 声量大、体积小、重量轻及安装方便无检修等诸多优点,消声效果达&35dB(A)以上。
从预测可知:项目建成后,项目各厂界外&1m处噪声预测值均低于《工业企业厂界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类噪声排放限值,由此可见项目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可行。
7.5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拟建工程设计拟定了相应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措施。其中生活垃圾、原料分拣过程产生的一般夹杂物、泥沙杂质按照当地环卫部门的规定外运处置。
废活性炭、废过滤网片属危险废物的,送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厂区设置危险废物贮存间,按照规范合理贮存。
项目对各种固体废物进行了综合利用或安全处置,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最大限度回收利用或外售,不仅回收了资源,而且还避免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对于危险废物,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统一收集送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在危险废物运输过程中,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执行,以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7.6环保投资汇总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必须严格落实废气、污水、固废、噪声环保治理措施,使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根据设计提出的环保措施,结合评价提出的要求,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措施、设施清单详见表7.6-1。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项目环保投资53万,占总投资的1.69%。
表7.6-1&&&&项目污染防治措施汇总及环保投资估算表
投资估算(万元)
喷淋降尘措施
有机废气(非甲烷总烃)、再生塑料异味
集气罩(收集率90%)+活性炭吸附装置(效率90%)
油烟净化器(效率>60%)
清洗污水处理装置
属于配套设备、纳入设备投资
消防(事故)废水
消防(事故)废水池
采用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引风机口设置消音器,泵采用柔性连接等措施
生活垃圾收集箱
危险废品暂存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厂区内绿化、草坪,绿化面积1970m2
对于化粪池、危险废物暂存间采取防渗措施,防渗系数不低于10-10cm/s
8 &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8.1清洁生产
8.1.1清洁生产途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订,日起施行)第十八条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按照《建设项 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 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订,日起施行)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为: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就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引入清洁生产,目的是通过分析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使项目的规划设计更趋完善与合理。制定 的环保措施更符合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按清洁生产定义,它主要包括生产过程和产品两个部分,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 开生产过程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整个生产 周期过程中,从原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的环境影响。
8.1.2清洁生产原则与目的&
项目建设过程中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充分体现本行业的先进性和可靠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遵循四类原则——即原料封闭循环使用,降低原料用量;节约能源;节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控制大气和水污染排放量。
清洁生产的目的是预防污染,通过污染物的源削减和对环境无害的安全回收与利用,以实现工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8.1.3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等。本评价将从这五个方面对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分析评价,并选择部分同类型企业清洁生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8.1.4清洁生产评价
1、生产及技术装备的先进性
根据《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64-2007),废塑料预处理工艺应当遵循先进、稳定、无二次污染的原则,应采用节水、节能、高效、低污染的技术和设备;宜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减少手工操作。废塑料的分选宜采用浮选和光学分选等先进技术;人工分选应采取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废塑料的破碎宜采用干法破碎技术,并应配有防治粉尘和噪声污染的设备。废塑料的干燥方法可以分为人工干燥和自然干燥。人工干燥宜采用节能、高效的干燥技术,如冷凝干燥、真空干燥等;自然干燥的场所应采取防风措施。
本项目废旧塑料进厂时要求原料较为干净,从源头上减少了夹杂物的含量,因此,厂区主要采取人工拣选为主,人工拣选配备专门的手套、口罩等防护措施,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本项目废旧塑料采用喷水湿法破碎,有效减少粉尘的产生、喷淋水进入清洗池清洗塑料,塑料清洗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废物做到了综合利用,不外排,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项目塑料造粒工艺技术较为简单、成熟,为纯物理加工过程,主要包括塑料破碎、熔融挤出工序,无焚烧处理。
因此从工艺技术、设备和控制等方面考查,项目生产技术基本符合清洁生产工艺要求。
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1)原辅材料及产品
①产品品种
本项目废旧塑料回收产品为再生塑料粒子,年产量为4500t。
②原料品种
项目营运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有乙烯聚合物的废碎料及下脚料,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废碎料及下脚料,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苯乙烯聚合物的废碎料及下脚料,主要成分为聚苯乙烯(PS);其他塑料的废碎料及下脚料,主要成分为聚丙烯(PP)、聚酰胺(PA);纺织材料制碎织物,主要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合成纤维废料,合成纤维废料。
本项目进场的废旧塑料中不包括放射性废物、废弃炸弹、炮弹等爆炸性武器弹药;
本项目不回收和再生利用属于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废塑料,进场塑料均为热塑性塑料(工业废塑料破碎料和下脚料、日常生活丢弃的废旧塑料),均不属环境有毒有害化合物。废塑料运输前进行包装,确保运输过程中包装完好,无废塑料遗洒。因此,本项目废塑料原料的回收、包装、运输和贮存符合《废塑料 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64-2007)的要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
(2)资源能源利用
我国塑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步入世界塑料大国的行列。塑料制品品种和数量有明显的增加,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消费的需求。塑料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塑料制品生产与应用发展走势很好,增幅保持两位数。
镇安县益民回收有限责任公司本身为废塑料再生企业,故对于资源和能源的回收利用特别重视。该公司将外购的废碎料,通过挤出、造粒工序加工成塑料粒子,再生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阻燃剂、增塑剂等辅料,采用物理回收的工艺,对废塑料的利用率达到 98%以上。
本项目废塑料再生造粒生产过程中,除塑料造粒工序采用冷却水槽对挤出的塑料进行冷却,其余加工环节均无生产用水。冷却水为循环使用,定期补充,提高了冷却水的循环使用率,生产过程无废水排放。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能源电能作为能源,使用中无污染产生,同时能够根据自身生产需要,自我调节用电量,避免能源在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对节约能源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效果明显。
(3)能耗指标
本项目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能源主要为电能,即生产过程用到的各设备及照明等所耗费的电力。本项目用电量为39.6万KWh/a,平均吨产品耗电量为88KWh;生产过程用水量为1200t/a,吨产品用水量为0.27t。吨产品耗水量以及耗电量均处于同行业较先进水平,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3、产品指标
本项目不属于产品生产类项目,属于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其产品为再生塑料颗粒,可直接作为塑料产品销售,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既确保了资源的才生利用,同时保护环境,符合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要求。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规定,本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
本项目的建设及加工后的产品符合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故本评价认为本项目产品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4、原辅材料
本项目主要进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原材料为废塑料,不使用其它辅助材料。本项目严格区分废塑料来源和原用途,不回收和再生利用属于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废塑料。废塑料运输前包装,确保运输过程中包装完好,无废塑料遗洒。 本项目废塑料的回收、包装、运输和储存符合《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 技术规范》(HJ/T364-2007)的要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
5、污染物产生及控制措施可靠性分析
本项目除合理选择生产工艺、设备,提高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外,还采取了有效的末端治理措施来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本项目塑料挤出、造粒等工序产生的少量非甲烷总烃,在设备上方均设置集气罩对废气进行捕集,经风机引至活性炭吸附装置净化处理,尾气通过1根15米高排气筒排放。本项目破碎工序产生的粉尘采取喷淋降尘的方式除尘,可有效减少粉尘的产生。生产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冷却水循环使用不外排。
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因此,本项目从源头出发,选用较清洁的原辅材料,生产过程中产污环节较少,污染物产生量较少,且均得到妥善的处理和处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8.1.5清洁生产指标分析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以及国内同行业提供的数据,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分析见下表8.1-1:
表8.1-1&&&&&清洁生产指标分析
国内同行业企业
新鲜水耗量
0.27t/吨产品
0.65t/吨产品
88kWh/吨产品
90.98kWh/吨产品
废气非甲烷总烃
0.067kg/吨产品
0.87kg/吨产品
0.065t/吨产品
0.0013t/吨产品
0.7t/吨产品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的资源产品单耗较低,收率较高,达到98%以上。本项目新鲜水耗量、电耗、废气产生量、废水产生量、危险废物产生量均优于国内同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8.1.6清洁生产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本项目生产工艺与设备较为先进、成熟可靠;本项目的产品属于鼓励类产品;所选用原辅材料均无毒无害;采用清洁能源电力,从源头上尽量减 少污染物的产生种类及产生量,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总体上可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污染防治战略,是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到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为了达到控制污染和清洁生产的目的,应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进生产工艺条件,强化管理职能,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
(1)生产过程管理 对项目投产后产生污染物的环节和过程严格控制。
(2)环境管理
建议企业按照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清洁生产审核,促进清洁生产。
(3)清洁生产审核 建议建设单位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上进一步降低能耗物耗,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完善环境管理制度,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和持续改进的 目的,项目应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
8.2总量控制
8.2.1总量控制原则
(1)污染物达标排放原则;
(2)污染物排放后符合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并对环境有相应改善的原则;
(3)技术上可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8.2.2总量控制因子
根据《陕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中总量控制项目有关要求,结合工程的工艺特征和排污特点,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当地环保部门要求,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如下:
水环境污染物:COD、氨氮;
废气:SO2、NOX、VOCs(主要为非甲烷总烃)
8.2.3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依据工程分析,项目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各种废气、废水污染物均能做到达标排放,且治理技术、措施可行;固废处置率100%。
(1)本项目为废旧塑料回收,厂区不设锅炉,不产生SO2以及NOX,因此不涉及SO2以及NOX总量指标。
(2)本项目主要生产用水为冷却循环水和喷淋降尘循环水,这部分废水均排入清洗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循环使用,不排放。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定期由吸粪车拉运肥田,不外排,因此不涉及COD以及氨氮的排放。
(3)本项目塑料热熔以及挤出工序会产生有机废气非甲烷总烃,经废气治理措施后有机废气排放总量为0.3t/a。
总量控制指标见下表8.1-1。
表8.2-1 &&&&&项目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预测年排放量
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VOCS(主要为非甲烷总烃)
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是要对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分析,揭示三效益的依存关系,分析本项目既可发展经济又能实现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使三效益协调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
9.1环境效益分析
本项目借鉴国内外同行业的经验,选用经济合理,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路线和清洁的生产工艺,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管理措施和治理措施,在生产过程中规范操作、规范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尔滨啤酒冰纯白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