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儿结婚后与爸妈吵架因为玩游戏充钱吵架了

爸爸天天吵架 还打我妈 天天喝酒了吵 我回家几天看看妈妈 他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爸爸天天吵架 还打我妈 天天喝酒了吵 我回家几天看看妈妈 他还把电灯下了 做饭东西也砸了 我妈想离婚怎么办
你好,何律师,我想问一下,我爸爸天天喝酒找茬跟我妈妈打架,我妈妈现在要离婚,现在已经把钱转到我名下,这样等起诉的时候,财产怎么分啊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我和对象的爸爸妈妈不和,他爸是个醉汉,基本就是天天喝酒,喝了酒就找事,因此吵了好几次,我们在一个
爸爸非要和妈妈离婚,但是爸爸拿不了那么多钱给她,然后就这样拖着,妈妈天天疯跑,没给我做过一顿饭,我天天饥一顿饱一顿,请问我可以告他们俩吗?能占着理么,能吧房子判给我吗
你好,我想问一下,妈妈跟爸爸吵架,妈妈失踪了一天一夜了,可以报警吗?
爸爸出外遇,经常喝酒殴打妈妈和我,但是妈妈还不想和她离婚,但是我实在受不了,向当地公安局报警不管用,因为他们和爸爸非常好,不适合处理,我该怎么办
我老公酒饮特别大!我们为喝酒天天吵架!我有两个孩子!我不想天天再跟他吵架了,我想要离婚
妈妈和爸爸吵架离家出走两年没有音讯要怎么才能找到她
我爸爸妈妈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经常吵架打架过不来就离婚了,我和哥哥和爸爸一起生活。爸爸自己盖的楼房归他。妈妈在我们旁边花了600买了别人的土房居住。妈妈有点精神问题我们是武汉东湖高新左岭人,现在我们那国家用土地拆迁价钱没有谈合适就没有拆。我妈10多年自己一个人生活,哥哥没有结婚,爸爸和我妈没有感情从小叫我们不要和她说话。哥哥自己养不活自己还要靠爸爸买房还代款。我是女儿己结婚了。妈妈的土房子塌了没有拆,我想问这种情况我们的大队是不是要管,或者办个低保,政...
我的妈妈长期被家暴,虐待,侮辱,我爸爸天天骂她,打她,还打我(我是未成年人)踹我。我妈妈和我爸爸没有结婚证,当初是被骗走的。后来我妈妈受不了,逃走了。然后签了离婚协议书,为了小孩,她按照离婚协议书上照顾小孩,后来被囚禁,手机和私人物品全部拿走,离婚协议上写不骚扰,不干涉,但是我爸爸反悔。后来恐吓,说要掐死我,杀死我外公外婆,现在说不让我上学。现在我想起诉,怎么办
你好!我是一位女士,我有两个孩子,都很小,他爸爸不管我们娘仨,天天在外面玩游戏,也不回家。以前是几天就回来了,这次已经一个多月了,也不给我们生活费。他这样算是遗弃吗?我想利用这个说法,报警把他抓起来,在看守所里能不能戒掉网瘾这个恶习!熊孩子玩手游乱花钱 家长和运营商如何面对?--百度百家
熊孩子玩手游乱花钱 家长和运营商如何面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熊孩子不止会偷家长手机玩游戏,还会静悄悄往游戏里大手大脚地消费家长的钱。方便快捷的网络消费时代为80后爹妈带来新的熊孩子隐患,而未成年人在监护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对手机游戏的充值行为,商家应不应该退款?
上个月,动视暴雪以59亿美元收购糖果传奇开发商King的消息,被国外网友黑成了段子:一定是动视CEO家的熊孩子玩糖果传奇不小心充值了59亿。
当你看到如此夸张的数额,当然只是会心一笑。但,孩子拿着父母的手机平板玩游戏,不小心往游戏里头充了真金白银,这种意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现在的移动设备支付越来越方便,甚至单次小额支付无需输入密码,在家长的视线之外,孩子玩游戏充值防不胜防。
熊孩子乱充值屡见不鲜
今年5月,厦门莲前一家庭,张女士忽然发现银行卡少了2220元,发现是孩子玩网游充值了。两千块钱不是小事,母亲只好拨打12315向工商部门求助。
6月份,青岛一熊孩子拿着家长手机玩微信下载的游戏,并用偷偷背下的支付密码往游戏里多次充值。最少的充了5.7元,最多的950元,一个月内总共充值了33240.5元。
12月2日下午,沈阳的孙女士发现信用卡被刷了12000元,原来是被10岁的儿子拿平板玩游戏购买装备了,其中最贵的一件装备竟达4000元。
对于玩游戏的孩子来说,他们不知柴米油盐贵,也无法深刻体会每一分钱背后的含义,只知道游戏里的装备好玩,而且可以用微信、支付宝等软件里面的数字来交换。
依法维权举证难
透过这些事件看本质,这其实是未成年人消费纠纷问题,在网络交易未普及的年代就已经存在。
小孩子偷偷拿了父母几块钱去小卖部买糖果,就没必要扯上消费纠纷。但是小孩子偷偷拿走家里几千块,去买下整个小卖部的糖果,这就不再是小事。
消费行为属于民事行为的一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到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二者的进行消费行为,须经过监护人追认方可生效。
也就是说,未经家长同意,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是无效的,依法可以撤销。但并不是每个运营商都通情达理,家长需要举出充分的证据证明这单交易没有经过家长同意。可家长如何证明自己对小孩此次消费行为不知情呢?
这就陷入一个法律举证中一个难题:要证明我知情,只需要由我把情况说出来即可;但要证明我不知情,却需要许多方面的证据,而且到最后还不一定能说明问题。
由于手机游戏中的充值行为也属于网络游戏消费,根据2010年8月正式实施至今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虽然看起来对家长的退款诉求有利,但困难还是出在举证上。
未成年人往游戏中充钱,往往是在家长疏忽的时候,在照看不到的地方进行的;或者是孩子故意背着家长充钱,一般家长方面也就不会留下什么决定性的证据。
退款成功仍会留下烂摊子
退一万步,假设运营商们都很良心,熊孩子充值几万块钱的糊涂账愿意退回给家长,也依旧会留下一些无法轻易抹除的影响,无论是对游戏本身,还是对同款游戏内的其他玩家而言。
弱联网的手游,充值付费的结果顶多是帮助角色升级、更快通过更多关卡、拿下更多奖励、在好友排行榜上上升排位等等。运营商如果撤销某单充值交易,随之而来应该如何把角色各方面的数据(金钱、等级、经验值、所持物品)恢复到充值前,确实是很头疼的问题。
当前角色如过升级、获得金钱、得到掉落物品,那前一秒的角色数据就会被刷新,也就是被这一秒的数据替换。服务器不会去记录一个角色过去每一秒的数据,它只会保留最新的那个。这就充值撤单之后的数据恢复工作造成了难度。
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删除账号。或者账号除了名称外,其余数据全部重新初始化。如果账号是孩子的,这当然无伤大雅。可如果网游的账号是家长的,而且是家长网络社交生活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暂时被孩子借去玩而已,这种情况,运营商又如何是好?
而且从前面提到几个案例来看,几千几千的装备,往往不会出现在弱联网的手机游戏中,只有注重PVP的强联网游戏,装备才会如此昂贵。强联网游戏的充值撤单如果不及时,造成的影响可以用“蝴蝶效应”来描述。
假设小孩充值几万元拿到几个传说级道具,这个角色在服务器里一下子就成了神一样的存在,他可以以一当十,击败N多同级数的对手;也可以一夫当关,与普通玩家组队去通过他们本来不花钱就无法完成的关卡,打败本来无法打败的敌军。
现在,家长说退款,运营商给退了,小孩子的账户等级、拥有的物品和虚拟货币都恢复到充值之前的状态,OK没问题。问题是充值成功到退款这期间,被这个短命的神级角色打败而收益大大减少的玩家,还有在他的带领之下以非正常进度成长的玩家,以及这些受影响玩家对其他玩家造成的二次影响,是不可能去追究回来的。
家长与运营商应防患于未然
类似事件涉及到孩子、家长和运营商三方,导火索虽然是未成年人,可家长与运营商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从家长的角度,将打通了支付渠道的设备交给孩子去玩可以充值付费的游戏,这本身就是一种考虑不周。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支付密码之类的信息是绝对不可以透露的,将设备交给孩子时,也应该将小额支付免密码功能关闭。如果嫌这样太花精力太麻烦,就专门为孩子购买一个用于游戏的设备,苹果太贵让孩子玩安卓也没多大差别,总好过一下子被刷走几千几万吧。
而从运营商的角度,可以考虑制定一个专防熊孩子的付费方式,比如家用主机上就有一个“家长锁”密码功能防止熊孩子修改主机上的设置,那游戏充值可否效仿,另外设一个“家长锁”密码,即使孩子知道家长支付宝的支付密码,不知道家长锁密码也没戏。或者让玩家角色的各种数据定期(如每小时)在服务器上留个存档,以便日后遭遇这种充值消费纠纷时,可以明明白白地退款并恢复数据。
而如何让未成年人懂得金钱背后的含义,形成一个合理的消费观念,也是摆在我们成年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不管你信或不信,熊孩子就是如此防不胜防,提前教育,在这方面多留个心眼,都是管用的预防针。等家长的手机收到银行扣费提醒的短信,再来追讨和反省,为时已晚。
阅读:2705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6823
阅读:24万
阅读:23万
阅读:16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春节期间,支付宝推行咻一咻集福以来,人们对“敬业福”的话题一直...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熊孩子!8岁男童拿妈妈手机玩游戏 两个月内竟充值2万元
  对此,律师表示,由于网络环境存在很多不确定的虚假因素,王女士手中的证据资料也很不完整,他建议先按照对方提出的要求提供完整证明资料,双方进行协商解决。如沟通不成再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本文为武进新闻网综合采编,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儿结婚后与爸妈吵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