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存周先生讲一下太极內气太极拳怎样练气

太极人之身法心法的本质区别
刚看到一篇文章,对太极拳的历史发源,理论方法,与体操的本质区别作出了许多评论,有道理。太极拳是中华道家文化的产物,是王宗岳蒋发传至陈家沟的而不是陈家沟创拳的。太极拳和体操的差别在于蓄养能量与否。蓄养能量的方法就是调节身体姿势的身法和调节心理状态的心法,身法和心法结合形成。身法的关键是上下左右前后的骨架平衡放松蓄能,绝不是努气用力耗能,心法的关键是减至无为不争的心态平衡放松蓄能,绝不是做加法,用力努气烧脑耗能。蓄养能量的功效来自于内观能量的流动,贯通经络,通空窍穴,经络和窍穴是在能量流动中体验发现的。没有能量的蓄养和周身的流动,即炁敛入骨,养生自卫和开慧的效果便无从谈起。当然,由于技术特点和规律趋势不同,太极拳是内功拳,效果深刻而速度缓慢,如水库蓄水一样,由微而著,松空圆活,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恒心,所谓太极十年不出门。在这方面形意拳同为内家拳,进步要快些,主要原因是身法训练方法更全面细致,形意之名即以意调形,柔筋壮骨,松沉圆活,所谓形意一年打死人。但是论心法还是太极拳更全面吻合道家思想兵家思想儒家思想,更彻底符合零一二三万的自然辩证法则,所以心性修养境界要求更高,能量储备更足,故有心意拳之谓。当然,任何内功拳都是身法心法合一的产物,偏重身法还是心法只是侧重点不同,身心合一炁敛入骨的基本原则都是一样的。武禹襄先生对十三势行功进行心法解释,李亦畲先生作身法八要,孙禄堂先生兼收并蓄,三拳合一,要求防三害求六合得九要,王芗斋先生化繁为简,以桩代拳,六面争力归零生功,杨澄甫先生强调松及内炁周流久成内劲,都是大同小异,很了不起的。
科学不以权力意志为转移。太极拳要恢复其应有的科学价值和地位,必须破除权力不当干预的束缚,破除商业短期投机的诱惑,破除表演美感的肤浅。真理不会不到,只是迟到早到而已。中国社会已进入养生社会,太极生活化修炼,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要正本清源,痛点导向,精准切入,协同内外,回归养生自卫开慧的高频刚需,发挥内功拳练习的长期价值。
看过演员的诞生以后,就会明白一个道理。潜规则哪里都有,但是演员的修养是真实的,是内在的心灵揣摩和外在行为技巧的高度统一。太极拳也是身心合一的产物,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也不是为了光为了打的,而是必须走心,必须知行合一训练的。
太极拳的前世今生:什么事真正的太极拳?
关于太极拳首先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大家看到的所谓的太极拳,绝大部分都是假的。
官方的体院学院和武术队(包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是100%的假太极。这是50年代苏联专家根据体操表演的要求改造过的“太极体操”或者叫“太极体育舞蹈”,和太极拳没有半毛钱关系了。公园里大爷大妈练的,就是上面的“太极体操”的简化版,当然也是假太极。民间传承的太极拳也是假的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陈家沟传出来的所谓的陈式太极拳,也是典型的假太极拳。具体后面会说到。这些假太极不仅不能健身,还会伤身,千万不要去练。
1.这里先把太极拳的发展源流给大家梳理一下。
要了解太极拳,就不得不回到数千年以前的古代中国。
当时的古人在打坐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人体的秘密。就是当他处在一种正确的“身体姿态”和“心理状态”时,就会感觉到身体里有一些奇妙的变化。首先手掌脚掌会发热,甚至全身发热,然后身体状态会越来越好,最后能够感觉到身体里有一种能够流动的东西。随着修炼的加深,这总流动的感觉越来越清晰,能够感觉到这种流体的路线和节点是非常固定的。并且这些路线和节点和人体的内脏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这就是中国古人最伟大的发现——经络和穴位的发现过程。这里有个关键点就是:正确的“身体姿态”和“心理状态”。
后来呢,一些武术家开始尝试把这种正确的“身体姿态”和“心理状态”用到武术的训练和打斗中。中华武术就开始从简单的肌肉运动向更高级的方式发展了。这个正确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姿态”就被称为“心法”和“身法”。
经过上千年的实践和尝试,直到几百年前,才有彻底的成功了。他的技击水平一下子产生了质的飞跃。这就是伟大的太极拳。那么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姿态”呢?下面我会说到。
近代太极拳的流派和起源。
让我们回到近代。近代太极拳门派众多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赵堡起源也众说纷纭,有张三丰创拳说?陈王廷创拳说?到底那个更正确?
在讲太极拳起源前,我们先认识几个人:
第一个大家最熟悉的太极拳人物是杨露禅,杨露禅去“河南省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陈长兴家里“偷拳”,“学拳”,后又把太极拳带入京城,
打遍京城无敌手,号称“杨无敌”让太极拳名扬天下,应该说没有杨露禅就没有太极拳的闻名天下。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杨露禅是河北省永年县人(当时叫广平府),他有个同乡叫武禹襄(就是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也是非常酷爱武术,和杨露禅很熟悉,经常交流武术。据说杨露禅去陈家沟学拳,武禹襄还给予了资助(武家是地主官宦家庭比较富裕)。杨露禅学拳回来了以后呢,武禹襄也向杨露禅讨教学习太极拳的奥秘,但是总觉得只能学个大概,真正的精髓一直没有掌握。
于是武禹襄就决定亲自去河南学拳,同样他先去找了杨露禅的师傅——陈长兴,但是呢,陈长兴说自己老了教不动了,把他推荐给了赵堡镇上的陈清平。武禹襄在陈清平处一个多月,终得太极拳的奥秘。
为什么陈清平能如此倾囊相授呢?据说是陈清平的儿子参加了当时的捻军,摊上官司了,武禹襄是官宦之家,有点关系,帮陈清平摆平了官司,所以陈清平才非常感恩,对武禹襄毫无保留。
然后呢,武禹襄的哥哥又在舞阳县一个盐店里偶然得到了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拳谱,这个王宗岳《太极拳论》可不得了,目前已经完全公之于世了,是太极拳界公认的太极拳圣经,是太极拳的内功秘籍。武禹襄回家后苦心专研王宗岳《太极拳论》,创立的武式太极拳。武禹襄有个弟子,也是他的亲外甥叫李亦畲。继承了武禹襄的衣钵。
李亦畲和武禹襄一样也是文化人,他就把王宗岳《太极拳论》、武禹襄的练功体会、他自己的练功体会,汇集成一本小册子,并且一式三份,一本自存,一本交给了他弟弟李启轩,一本交给他的得意弟子——郝和(字为真,)收藏。就是太极拳界最权威文物资——俗称的“老三本”。目前郝和收藏的那本原件在上海,由郝和的孙子——郝少如的弟子王慕吟(又名:郝吟如)收藏。
老三本的扫描件:王宗岳太极拳论(照片/郝和
珍藏)http://www.docin.com/p-.html&。
在“老三本”中间李亦畲还写了一片文章叫做《太极拳小序》,就写到了太极拳的来历。作为当时接触过武禹襄、杨露禅的最权威的见证人,李亦畲的证言应该是有相当说服力的,起码是代表了1800年代以前大家对太极拳起源的一种共识。&
好了,说了那么多,那么老三本里的这篇《太极拳小序》到底是怎么说的呢?全文如下:
《太极拳小序》&
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我郡南关杨某,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旋里后,市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以授人,仅能得其大概。素闻豫省怀庆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予自咸丰癸丑,年二十余,始从母舅学习此技,口授指示,不遗余力,奈予质最鲁,廿余年来,仅得皮毛。窃意其中更有精巧,兹仅以所得笔之于后,名曰“五字诀”,以识不忘所学云。光绪辛巳中秋念六日亦畲氏谨识。
上图为太极拳小序原稿影印件。
我们重点看第一句: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
说的很清楚:“……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就是说在当时(1800年代)的共识就是,太极拳早就有了,是后来才传到陈家沟的……所谓的陈王廷创太极拳说完全是子虚乌有了,起码在光绪年间,都普遍承认,太极拳是从外面流传到陈家沟的,这篇老三本的《太极拳小序》就是铁证。
那么张三丰创拳说呢?只能说还没有确凿的考古证据。据郝家的传人说,当时李亦畲写《太极拳小序》时本来是想写:太极拳为张三丰所创的。但是也是感觉没有确凿的证据,没有确切的把握,所以就改成了“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可见李亦畲写这篇文章时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但是目前的太极拳界除了陈氏太极拳,大部分都是拜张三丰为祖师爷的,比如杨氏太极拳的传人,就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亲口承认这一点。
那么这陈王廷创拳说是怎么来的。始作俑者是两个人,唐豪和顾留馨,唐豪在1932年去陈家沟一趟,经过一番考察,得出了一个陈王廷创太极拳的说法,其实提出的史料证据并不充分,影响也不大,当时没有什么人承认他。但是这两个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们既是武术界的人物,唐豪还是个律师还和GCD有很深的联系,顾留馨本身就是个GCD,他被捕入狱还是唐豪帮他做的辩护律师。所以49年以后,这两个人摇身一变成了官方人物,特别是顾留馨直接就是主管体育和武术的官员。顾还经常去给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教授太极拳,甚至还被外派到越南,给越共领导人胡志明教授太极拳。
大家知道屁股决定脑袋,谁的权力大,谁就掌握真理,所以陈王廷创太极拳这个唐豪、顾留馨个人的观点,变成了官方的观点。遗毒至今!
据说顾留馨临终前曾经忏悔地对人说,我可能真的错了,陈王廷创太极拳说恐怕是错的,但是大错已经铸成。
而现在的太极拳起源之争就完全是利益之争了,一个太极拳发源地的说法,每年给陈家沟带去的滚滚财源数都数不尽。
好了,我们简略还原一下太极拳流传的可能经过。
太极拳可能是张三丰(这个张三丰也有几个说法,一说是武当山的道士张三丰,还有一说是一个做豆腐的也叫张三丰,在做豆腐的过程中琢磨出太极拳的)创立的,然后教了徒弟叫王宗岳,王宗岳呢是文化人写了《太极拳论》这篇太极拳的理论著作。后来太极拳的一支流传到了河南省赵堡镇陈家沟村一带。大家知道河南比较尚武,陈家本来就是历代习武,所以在陈家沟不仅有外面传来太极拳,也有他们自己祖传的拳术——炮锤(陈王廷创拳创的应该是陈家炮锤而不是太极拳)。在1800年代,有两个太极拳的高手——住在赵堡镇陈家沟村的陈长兴和住在赵堡镇镇上的陈清平。杨露禅学太极拳于陈长兴,后面往下传播就是——杨式太极拳,而武禹襄先学太极拳于杨露禅,再学太极拳于陈清平,往下传播就是武式太极拳。
而陈式太极拳呢,是陈家祖传的炮锤,融合了一部分太极拳的东西,形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陈氏太极拳,而且这个融合应该是在杨露禅进京,把太极拳打出名气以后的事情了。融合的程度也不深,对太极拳的理解也很片面,基本上把太极拳理解为“画圈”,把祖传的炮锤画着圈打,以为这就是太极拳了。导致了一个很要命的转膝盖的动作。膝盖这个关节又不是万向节,它只有前后弯曲的功能没有多向转动的功能,所以练陈氏拳的人很多人膝盖出问题,包括四大金刚的陈小旺和王西安都做过膝盖半月板的手术。总的来说陈式拳有很浓重的外家拳的痕迹,特别是他的二路炮锤就是100%的外家拳。
所以这里纠正一个想当然的错误
,就是大家都知道杨露禅在陈家沟村这个地点学拳,想当然地认为他学的就是大家看到的这种“陈氏炮锤太极拳”,其实不然。当时的陈家沟有两种拳,祖传的炮锤和外来的太极拳,杨露禅学的外来的太极拳,而不是陈家祖传的炮锤。
当然这是从考据来说,如果深入练习过陈氏、杨氏、武氏太极拳的话,从拳架、拳理上也能分辨,陈氏拳和杨氏、武氏完全不是一回事,杨氏、武氏不可能是从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种陈式太极拳继承来的。
其他几支太极拳怎么来的呢?
杨氏太极拳的一个传人,吴鉴泉自己开宗立派,出现了吴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呢,是武式太极拳的传人郝和(郝为真)把武式太极拳传给了孙禄堂,孙禄堂在学拳的时候当已经是个武术大家了,精通形意拳和八卦掌,他学了武式太极拳以后,融合太极、形意、八卦创立的孙氏太极拳。但是很可惜,孙氏太极拳基本失传了。为什么呢?孙禄堂的把拳传给了他的儿子孙存周,和女儿孙剑云,其中孙存周的到了真传,功夫也很好,但是49年后,孙存周的很多师兄弟都被当做反革命枪毙了,孙心灰意冷,说宁愿把拳带到棺材里去也不传拳了。
还有个赵堡太极拳,其实赵堡镇的地理概念是大于陈家沟村的,也是太极拳和当地拳种融合的一个产物。
2.太极拳和中华武术的根本——“氣”、“气”、“炁”的概念。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成拳很晚的一个拳种,现在说起中华武术大家想到的是凌厉潇洒的武术套路,和虎虎生风的散打,这些究竟能不能代表中华武术?中华武术和其他搏击术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大家熟悉的功夫明星--李连杰,等非常漂亮动作和套路是不是中华武术呢?
其实这已经不是中华武术,只能叫中华“舞术”(跳舞的舞)。
传统武术种类繁多,用途也各不相同。本来也有表演功能和实战功能的区分。有句俗话叫做“丑功夫、俊把式”。就是说真正实用、能实战的功夫都是不好看的,而那种打把势卖艺的、戏曲舞台上拿来表演的东西就很好看,但是不能实用。在满清入关以后,清政府就有意识地把中国的武术往表演方向去引导。而且2百年没有战乱,武术也用不上了,导致中国武术有一个很大的退化。到了民国时期大力提倡国术,有个发展的小高峰期,各种武术都出了一大批宗师级别的高手。这种到处都有各种门派的拳场子。
但是49年以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你们知道周恩来其实是学过几年形意拳的,他当然深知传统武术的杀伤力。一帮会杀人功夫的人聚集在一起,这个......想想都不踏实啊。于是,49年以后,民间习武被禁止,各种武术场子都被以反动会道门的名义关闭了,很多武术家被当做反革命、拳霸枪毙,形意门的薛颠太厉害了,根本抓不住他,据说是被埋伏的机关枪扫射死的。然后,在国家体育部门的领导下,请苏联的体操专家根据体操表演的要求把中华武术全面向表演套路改变,取消了对抗。所以大部分练的所谓的国家套路的少林拳、太极拳、南拳、八极拳等等,都是苏联拳。武术的对抗就直接别取缔了。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了,国外的搏击术来一交流,才发现中华武术已经完全不能打了。有关体育部门为了面子有让体院院校的人,搞了个散打,其实就是拳击的拳法,加上几个简单的腿法和摔法对外冒充中华武术去对抗。其实散打和传统中华武术没有半毛钱关系,就是用一个造假掩盖另一个造假。
&这个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简体字的“气”,其实是三个东西“气”、“氣”、“炁”,读音是一样的。
“气”:空气的气。
“氣”:后天之“氣”,人吃五谷食物吸收以后,形成的人体内的一种能量。
“炁”:先天之“炁”,人体、宇宙的根本能量。
中华武术和太极拳里说的“气”肯帝不是空气的“气”。所以那些听到“气沉丹田”就往小肚子憋气的练习者,赶紧停止,这样会练出问题的,风险很大。
一般来说,首先能感觉到的是“氣”:后天之“氣”。它是一种能量的流体,是推动人体内循环的一种能量,通过正确的训练,能感受到他的存在,并控制和利用他,我太极拳师傅的说法是,身体里有个像水银一样流动东西。
举个例子,我老师说怎么样才算太极拳功夫入门呢,就是随便往那里一站,让人用力推胸口,怎么推也推不动,一开始我觉得奇怪,因为这不符合物理学原理啊。
大家看这个图,人这么直立站着,也没有摆出弓步的架子来支撑,是不可能顶住横向的推力的。
但是我老师说,他不是顶我,而是用气的流动,把我的力量引导向了地面,我其实是在推地面,所以不管多大力都没用。
看来前面这个把人体当做刚体的物理模型是不准确的,必须加入流体的概念,大家知道流体确实可以传递力,并改变力的方向的。这就很好理解气的概念(看图二)。
为什么说气是中华武术的核心呢?
只要真正接触传统的中华武术流派,不管是偏外家的少林拳、八极拳、还是内家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练到较高的层次都离不开气的概念。只是对气的应用有些区别。
中华武术,他不是一个以骨骼肌为主要动力的搏击术。而是将全身的骨骼、经络、内气、肌肉统一调动的一个搏击术,而气又是其中的核心。
以少林拳为例,我老师——翟玉海老师小时候跟狄玉贞先生学少林拳时,他是绝对禁止进行静止的肌肉力量训练的,一开始练冲拳,也是用放松不用力的方式冲拳,就是打通经脉,让内气通畅。最后的效果是怎么样呢?就是全身的经脉非常通畅,用内氣贯穿、充满全身,你的全身是个整体。你打人的时候,虽然只是你的局部,比如拳头打到对手
,但是传递出去是你全身的力量,打击能力大大加强。而别人打你的时候,就好像打到一个充满气的轮胎,等于是你用全身对抗对方局部的一个拳头,抗击打能力又大大加强。所谓的铁布衫功夫,就是这个东西。等于是你永远用的你的整体对抗对手的局部,胜算就大大增加了,对手胳膊肌肉再有力,没有你整个身体有力。
而太极拳呢,对氣的应用方式有些区别,少林拳的内氣基本是运行在经络,练出内氣就可以用了,增加击打能力和抗击打能力,而太极拳呢又先练出内氣,但又不追求内氣,再把内氣练没了,内气到哪里去了呢?就是“敛氣入骨”。注意,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敛气入骨以后,后天之“氣”就转化成先天之“炁”,有了这个先天之“炁”,人体就产生质变了。就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了。任何攻击都都会被化于无形。
“氣”只能在人体内运行,而“炁”由于它是宇宙的根本能量,所以是能外放的。练到第一阶段,它外放出去能增强灵敏度,感觉对方。对方还没接触到你,你就能感觉到对方进攻的路线方向,可以提前做准备(这个我见证翟玉海老师能够做到)。
练到第二阶段,如果再强一些,就能直接影响对方,让对方处于微微失重的状态,突然感觉手脚都没法抬了,更别说打人(这个我见证过任刚老师能够做到)。练到第三阶段如果再强大一些,就是凌空劲了。凌空劲并不是一种“力”,而是对别人意识的影响,这个凌空劲只对“人”起作用,不能对没有生命的物体起作用,而且越是练过武术的人,越容易被影响,所谓“太极拳不能力举千斤,但是能打力举千斤之人”。这个凌空劲我没有直接见证过,但是有间接见证,就是我的正骨医生黄宗隆医生在他师叔蔡肇祺那里体验过,他背对蔡肇祺,距离几米远,然后蔡一个起式,黄就扑出去了。由于是背对的,没有心理暗示的可能。闫芳表演的那个东西绝对不是凌空劲。如果不是有意骗人的话,应该是和她的徒弟的一种长期的默契和心理暗示。
3.太极拳真的能“打”吗?太极拳是否能用于搏击实战?
大家印象中太极拳就是公园里的“老人拳”,最多是推推手,和搏击似乎沾不上边?太极拳究竟能不能“打”,真正的太极高手搏击是怎么样一个场景?
很多人会有个疑问,中华武术这么厉害,但是在世界搏击的擂台上,并没有打出什么名堂啊?为什么不去UFC、MMA去显显身手呢?很多所谓的民间武术大师,连一个省队的专业散打运动员都打不赢啊?这是为什么呢?
我这里先分析一下,“能打'的要素是什么!
一个人“能打”的要素无非是这么几个:1.本身天赋(如:身体素质、领悟力、气感);
2.所学搏击技术的先进性 &3.搏击技术的训练水平
&4.实战经验 5. 规则的有利性
我们一个一个说。
(1)本身天赋(如:身体素质、领悟力、气感);身体素质很好理解,毕竟搏击是身体的对抗,一个NBA的篮球运动员,没练过任何搏击术,但是那身体素质摆着呢,一般练过点搏击术的人,也不一定能赢人家。
(2)你学的搏击术越先进,你就越有技术优势,
(3)但是你的训练水平也关系很大
而且(2)、(3)点往往是有矛盾的,就是越先进的搏击术,往往越难,武术行里有很多俗语:当年的拳不如当年的跤,十年的拳胜过百年的跤。就是拳,比摔跤其实是有技术优势的,但是摔跤上手快啊,练一年就能用了,而练拳的人一年时间还在练基本功呢,但是10年以后,就完全不一样了,练摔跤就再也打不过练拳的了。
还有一句俗话: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不是说太极比形意高明,而是技术特点不一样。
4.交手的经验不可逾越。
那种深山苦练十年,出山名震江湖,这种事情只有在武侠小说里有。必须在实际的交手中积累经验。以前有个散打教练介绍他找队员的经验,他说你要不到什么运动队去找,就找街上那些经常打架、喜欢打架的皮孩子,你再教他几招,就能去比赛了,而且成绩还不错。
民国时很多太极拳大师,也是经常交手了。民国时候有很多拳场子,都是有交手对抗的,像武式太极拳的大师郝少如,他一天至少下三次场子和人交手。杨澄甫更是高薪雇佣了非常强壮的陪练,天天和他对抗。
5.规则也非常重要。大家可能有个误解,把实战等同于搏击比赛。
中华武术的出发点是实战,实战是什么,就是最高效率地杀死或者杀伤对手。高手的对抗,基本就是电光火石之间就能分出胜负的。失败方非死即伤。那些什么大战几十回合、几百回合的,只是武侠小说的描述。
但是搏击比赛呢,基本是要害部位都是不允许击打的,有的还带了护具,你打不死我,我也打不死你,最后就变成拼体力、拼耐力了,这个对传统搏击术也是非常不利的规则。
我们只能从技术角度分析太极拳能不能打,如果真的要培养出优秀的实战派太极拳高手,其他几个条件也必不可少,如果能有足够资金投入,挑选一大批有天赋的少年儿童,经过10年以上的专业训练,是绝对可以去和世界上任何搏击术对抗的。
其实搏击术的根本问题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力量问题,第二个是速度问题。我们看看太极拳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
太极拳没练到敛气入骨的阶段话,只能做接手的对抗,如对付摔跤、柔道的对手。对于速度快的拳击等,往往有点应接不暇。或者就把内气当少林拳用。
而当太极拳练到敛氣入骨的第一阶段以后,整个人体,就成了一个全自动的探测防御攻击系统。首先他的灵敏度非常高,以我老师翟玉海为例,我如果想进攻他,我只要一发动进攻,还没接触他时,他就能感觉到我身体的重心在哪里,准备怎么发力,发力的路线是怎么样(在太极拳术语里:接触到了知道对方叫听劲;还没接触到就知道对方叫懂劲)。所以他要打我就非常简单了,就像战争双方还没开战,已经把对方的情报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当然就很容易取胜了。
所以太极拳解决速度问题,是靠听劲和懂劲。你提前知道对方了,当然比对方快了,所以太极拳解决速度问题的技术比其他搏击术可以说是质变了,是革命性的改变了。当然这种好的技术练出来是很难的。
那么力量问题呢?太极拳也不是选择和对方对抗,而是用“引进落空”“牵动四两拨千斤”,他能够通过身体内部的调整和变化,把对方的力化掉,或者顺着对方力的方向给对方一个加速度,让对方飞出去。
我来描述一下和太极高手过招的情景,对手一出手刚接触到他,就已经把对方扔出去,或者弹出去了。对方用力越大,被弹的越远。仿佛在打一个很大的充满气的皮球。而且还是个智能的,能判断你方向的皮球,想把你往哪个方向弹都可以。所以和太极拳对抗叫做“不招不架就是一下”。
等练到“敛气入骨”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前面讲过了,那些搏击对手就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抗,就像长矛对导弹,根本没有对抗的可能了。
6.太极拳和太极操到底有什么区别?
“太极操”和“太极拳”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没有身法和心法。就是有没有做到这个正确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姿态”。
先说说什么是“正确的身体姿态(身法)”。
&武式太极拳大师郝少如说过:“身法是组织的内气的基础”。
太极拳的身法要求:“提顶、吊裆、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裆、护肫、&腾&挪、&尾闾正中、分清虚实”,这么说大家会觉得听不懂。
我们来看个图,一个是孙禄堂大师的(号称民国第一手、武圣)无极式,一个是士兵的立正。立正的要领: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两臂自然下垂,中指贴于裤缝,拇指贴于食指第二关节处,两肩微向后张,头要正,颈要直。做到这些要领,就是立正。
而几乎外形差不多。我们把要领改成:尾闾正中、涵胸拔背等身法的要领,就是无极式桩功了。
那么如何来控制我们的身体姿态呢?就是调整你的骨骼位置,尤其是脊柱的位置。&&而决定身法的骨骼的位置,而骨骼中最重要的就是脊柱了,所以太极拳最重要的功课就是调整脊柱的姿态,
所以太极拳的最大的秘诀就是以脊柱行拳。把尾巴骨微微往前翻,消除腰部的脊椎弯度,再下巴微收消除颈部的脊椎弯度,有网上顶的意念,向上下伸展脊柱,尽量把脊柱拉成直线而且这时,是最利于气血流通的状态。我们通过桩功来寻找正确的骨骼得位置,正确的身法。
这种运动对身体的益处显而易见,有腰椎病,颈椎病通过这种脊柱的伸展和放松会得到最大限度的缓解,同时大家知道脊柱两侧就是最最重要的经络大通道---督脉,所有内脏的腧穴,也都在脊柱两侧,所以这个运动对所有内脏的气血流通、排毒帮助极大!
那什么是正确的心理状态呢?就是一个字“静”!
在身法正确的状态下,再配合心法,安静下来,放松下来。人体气血的运行就会大大加快,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稍稍敏感的人,只要按正确的要领站上十几二十分钟,就会有各种感觉,比如手指发张发麻,身上发热等所谓的气感。
而太极操是没有这些本质性的东西的,没有身法,心法的配合,没有气血的运动,自然也达不到太极拳练习的效果。更坏的是,太极操盲目模仿太极拳的外形动作,看太极拳弯着腿,它也弯着腿,很容易把力用到膝盖上,时间长了膝盖就伤到了。健身不成反伤身。
那么大家是不是要急着去练习太极拳呢,我的建议的不要,因为假太极太多,练不好反而有害健康。可以站一站基本的太极桩功,比如前面的那个无极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练气气运行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