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训练与闯关七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生物》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同步训练】历史:七年级上《4.18 三国鼎立》教学练习2 (人教版,含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125所
24小时更新:104
总量:5152500
您的位置: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20《虽有嘉肴》1 (新人教版)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20《虽有嘉肴》1 (新人教版)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下载量:1次
文档大小:113KB
所属资料: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下载文档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虽有佳肴    
(2)虽有至道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然后能自强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虽有佳肴    虽然
B.不知其善也代指“道理”
C.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
D.然后能自强也句末语气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不知其善也
阅读《虽有佳肴》完成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教然后知困     
(4)虽有至道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
7.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乙】《虽有嘉(佳
【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人不学不知道     
(2)弗食不知其旨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10.【甲】【乙】【丙】论述的重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段论述的重点。
【甲】 【乙】 【丙】 举例说明选文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
1.(1)美味的菜 (2)最好的道理 (3)所以 (4)自我勉励
2.【解析】选A。“虽”是“即使”的意思。
3.(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
4.【解析】选B。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教/然后/知困。
5.(1)甘美 (2)反省自己 (3)不通,理解不了 (4)达到极点
6.(1)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7.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8.(1)明白道理 (2)甘美
9.(1)所以,
其他相关资源
中华资源库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中华资源库-微信公众号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125所
24小时更新:104
总量:5152500
您的位置: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1《散步》(新人教版)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1《散步》(新人教版)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下载量:2次
文档大小:168KB
所属资料: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下载文档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一 【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水波粼粼(
2. 根据所列出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相信并佩服。——(
(2)忍受,艰苦支持。——(
(3)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4)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________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她_______的父亲。
②、那里有________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______________的鱼塘。
③、我的母亲________高大,_______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_______很胖,_______幼小,自然也轻。
4、哪些语句和细节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哪些语句渗透着“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答案:1、áo
5、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 综合性学习
1. 认真观察名为《三代人赶集》的一组漫画,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探究结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年湖北黄冈中考卷)
2. 在社区阅览室里,大家被一组饶有趣味的漫画吸引住了。
祖孙三“带”
(1)请你依次简要说明这三幅画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组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时代在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2)时代在前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
(3)农民的生活观念在日益更新;
(4)科技发展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2. (1)图I画了一根别着一副旱烟袋的布腰带;图II画了一根挂着一把钥匙的皮带;图III画了一根挂着一个手机的皮带。
(2)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意相同即可)
【课外文段赏析】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入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入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林清玄《浴着光辉的母亲》)
1. 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我”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
2.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用那么崇敬的眼神看那位母亲?
其他相关资源
中华资源库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中华资源库-微信公众号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知识点 |
初中英语: |
中学生必看书目:
您当前所在位置:
《北方的民族汇聚》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
如何合理地安排学生学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学期之中得到一个成绩的跨越?这一定是家长和学生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接下来请阅读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从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合称&_________&。
思路解析:东汉末年,人们把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称为&五胡&。&胡&在古代是对少数民族的普遍称呼。
答案:五胡
2.鲜卑_________于386年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 ________________流域,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思路解析: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历史上称其为北魏,后来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答案:拓跋部 黄河
3.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进一步加强对_________的控制,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_____。
思路解析:北魏孝文帝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为了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孝文帝迁都洛阳,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答案:黄河流域 洛阳
4.494年,迁都洛阳后,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改_________,学习_________,采用_________,提倡_________。
思路解析:孝文帝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让鲜卑贵族接受汉文化。
答案:汉服 汉语 汉姓 与汉人通婚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东汉末年,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历史上合称 &五胡&。
思路解析:从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合称&五胡&。
答案: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人民在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也呈现出逐渐认同的趋势。
思路解析: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逐渐与汉族融合,受汉族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答案:生活方式 习俗风尚
3.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思路解析: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4.北魏孝文帝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是(  )
A.规定官吏俸禄
B.分配土地给农民
C.迁都,实行汉化政策
D.没收寺院财产
思路解析:北魏孝文帝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将都城迁到洛阳。
5.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思路解析: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历史上称为北魏。
6.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思路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汇聚的潮流;而秦国商鞅变法则顺应了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潮流。
老A是鄙人的室友,毕业前已签订工作单位的合同,但又报名考研。可整天乃闲逛居多。考试临近,也不抱佛脚了。考研时有道题为:对李登辉的独台和搞两个中国有什么看法?(大概意思)老A不假思索,挥笔而就:不像话,太不像话了!!!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年级生物同步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