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猎略,千福泽有余txt卷,连缀改定,止资一手,故淹时序怎么解释

作者:李延寿 来源:网谷() 上传于: 22:30:33 (54176)魏本纪第一魏本纪第二魏本纪第三魏本纪第四魏本纪第五齐本纪上第六齐本纪中第七齐本纪下第八周本纪上第九周本纪下第十隋本纪上第十一隋本纪下第十二列传第一 后妃上列传第二 后妃下列传第三 魏诸宗室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
太武五王列传第五 景穆十二王上列传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列传第七 文成五王
孝文六王列传第八列传第九列传第十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列传第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五列传第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九 齐宗室诸王上列传第四十 齐宗室诸王下列传第四十一列传第四十二列传第四十三列传第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五 周宗室列传第四十六 周室诸王列传第四十七列传第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九列传第五十列传第五十一列传第五十二列传第五十三列传第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五列传第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七列传第五十八列传第六十列传第六十一列传第六十二列传第六十三列传第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五列传第六十六列传第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八 外戚列传第六十九 儒林上列传第七十 儒林下列传第七十一 文苑列传第七十二 孝行列传第七十三 节义列传第七十四 循吏列传第七十五 酷吏列传第七十六 隐逸列传第七十七 艺术上列传第七十八 艺术下列传第七十九 列女列传第八十 恩幸列传第八十一 僭伪附庸列传第八十二列传第八十三列传第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五 西域列传第八十六 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车列传第八十七 突厥
铁勒序传第八十八  大师既至会州,忽忽不乐,乃为《羁思赋》以见其事。侍中、观公杨恭仁时镇凉州,见赋异之,召至河西,深相礼重,日与游处。  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至是无事,而恭仁家富于书籍,得恣意披览。宋、齐、梁、魏四代有书,自余竟无所得。居二年,恭仁入为吏部尚书,大师复还会州。武德九年,会赦,归至京师。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中书令房玄龄并与大师亲通,劝留不去,曰:“时属惟新,人思自效,方事屏退,恐失行藏之道。”大师曰:“昔唐尧在上,下有箕山之节,虽以不才,请慕其义。”于是俶装东归。家本多书,因编缉前所修书。贞观二年五月,终于郑州荥阳县野舍,时年五十九。既所撰未毕,以为没齿之恨焉。所制文笔诗赋,播迁及遭火,多致失落,存者十卷。子庆孙、正礼、利王、延寿、安世。  延寿与敬播俱在中书侍郎颜师古、给事中孔颖达下删削。既家有旧本,思欲追终先志,其齐、梁、陈五代旧事所未见,因于编缉之暇,昼夜抄录之。至五年,以内忧去职。服阕从官蜀中,以所得者编次之。然尚多所阙,未得及终。十五年,任东宫典膳丞日,右庶子、彭阳公令狐德棻又启延寿修晋书,因兹复得勘究宋、齐、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十七年,尚书右仆射褚遂良时以谏议大夫奉敕修《隋书》十志,复准敕召延寿撰录,因此遍得披寻。时五代史既未出,延寿不敢使人抄录,家素贫罄,又不办雇人书写。至于魏、齐、周、隋、宋、齐、梁、陈正史,并手自写,本纪依司马迁体,以次连缀之。又从此八代正史外,更勘杂史于正史所无者一千余卷,皆以编入。其烦冗者,即削去之。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始宋,凡八代,为《北史》、《南史》二书,合一百八十卷。其《南史》先写讫,以呈监国史、国子祭酒令狐德棻,始末蒙读了,乖失者亦为改正,许令闻奏。次以《北史》咨知,亦为详正。因遍咨宰相,乃上表。表曰:  臣延寿言:臣闻史官之立,其来已旧,执简记言,必资良直。是以典谟载述,唐、虞之风尤著;《诰誓》斯陈,殷、周之烈弥显。鲁书有作,鹿门贻鉴于臧孙;晋乘无隐,桃园取讥于赵孟。斯盖哲王经国,通贤垂范,惩诫之方,率由兹义。逮秦书既炀,周籍俱湮,子长创制,五三毕纪,条流且异,纲目咸张。自斯以后,皆所取则。虽左史笔削,无乏于时,微婉所传,唯称班、范。次有陈寿《国志》,亦曰名家。并已见重前修,无俟扬榷。  泊紫气南浮,黄旗东徙,时更五代,年且三百。元熙以前,则总归诸晋,著述之士,家数虽多,泛而商略,未闻尽善。太宗文皇帝神资睿圣,天纵英灵,爰动冲襟,用纡玄览,深嗟芜秽,大存刊勒,既悬诸日星,方传不朽。然北朝自魏以还,南朝从宋以降,运行迭变,时俗污隆,代有载笔,人多好事,考之篇目,史牒不少,互陈闻见,同异甚多。而小说短书,易为湮落,脱或残灭,求勘无所。一则王道得丧,朝市贸迁,日失其真,晦明安取。二则至人高迹,达士弘规,因此无闻,可为伤叹。三则败俗巨蠹,滔天桀恶,书法不记,孰为劝奖。  臣轻生多幸,运奉千龄,从贞观以来,屡叨史局,不揆愚固,私为修撰。起魏登国元年,尽隋义宁二年,凡三代二百四十四年,兼自东魏天平元年,尽齐隆化二年,又四十四年行事,总编为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谓之《北史》;又起宋永初元年,尽陈祯明三年,四代一百七十年,为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谓之《南史》。凡八代,合为二书,一百八十卷,以拟司马迁《史记》。就此八代,而梁、陈、齐、周、隋五书,是贞观中敕撰,以十志未奏,本犹未出。然其书及志,始末是臣所修。臣既夙怀慕尚,又备得寻闻,私为抄录,一十六年,凡所猎略,千有余卷。连缀改定,止资一手,故淹时序,迄今方就。唯鸠聚遣逸,以广异闻,编次别代,共为部秩。除其冗长,捃其菁华。若文之所安,则因而不改,不敢苟以下愚,自申管见。虽则疏野,远惭先哲,于披求所得,窃谓详尽。其《南史》刊勒已定,《北史》勘校粗了。既撰自私门,不敢寝默,又未经闻奏,亦不敢流传。轻用陈闻,伏深战越。谨言。  北史  作者:李延寿  魏本纪第一 魏本纪第二 魏本纪第三 魏本纪第四 魏本纪第五 齐本纪上第六 齐本纪中第七 齐本纪下第八 周本纪上第九 周本纪下第十 隋本纪上第十一 隋本纪下第十二 列传第一 后妃上 列传第二 后妃下 列传第三 魏诸宗室 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 列传第五 景穆十二王上 列传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 列传第七 文成五王 列传第八 列传第九 列传第十 列传第十一 列传第十二 列传第十三 列传第十四 列传第十五 列传第十六 列传第十七 列传第十八 列传第十九 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 列传第二十二 列传第二十三 列传第二十四 列传第二十五 列传第二十六 列传第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九 列传第三十 列传三十一 列传第三十二 列传第三十三 列传第三十四 列传第三十五 列传第三十六 列传第三十七 列传第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九 齐宗室诸王上 列传第四十 齐宗室诸王下 列传第四十一 列传第四十二 列传第四十三 列传第四十四 列传第四十五 周宗室 列传第四十六 周室诸王 列传第四十七 列传第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九 列传第五十 列传第五十一 列传第五十二 列传第五十三 列传第五十四 列传第五十五 列传第五十六 列传第五十七 列传第五十八 列传第六十 列传第六十一 列传第六十二 列传第六十三 列传第六十四 列传第六十五 列传第六十六 列传第六十七 列传第六十八 外戚 列传第六十九 儒林上 列传第七十 儒林下 列传第七十一 文苑 列传第七十二 孝行 列传第七十三 节义 列传第七十四 循吏 列传第七十五 酷吏 列传第七十六 隐逸 列传第七十七 艺术上 列传第七十八 艺术下 列传第七十九 列女 列传第八十 恩幸 列传第八十一 僭伪附庸 列传第八十二 列传第八十三 列传第八十四 列传第八十五 西域 列传第八十六 蠕蠕 列传第八十七 突厥 序传第八十八下一页欢迎发表评论:我要留言阅读留言您的姓名或昵称:方便的话留下联系方式(仅网站管理员可见):您的留言或评论:序传第八十八的段落目录:北史的章回目录:
南宁网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系统版本更新: 14:41:10 浏览器:IE8& 小白读书
性别女&UID92&帖子4688&主题150&精华13&龙晶9 &龙威0 &积分88&阅读权限200&好友113&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3&龙威0 &积分88&好友113&注册时间&
好,这几天整理一下,回头发个主题贴
孔璋 发表于
& & 你要整理的太多了
& & 孔见啊、端午啊、文祸啊,这些能发的先发出来吧
& & 还有去年风花动漫征文你贴了3篇的,其中百合和耽美各有1篇,也请重发一遍吧
小艾的微博:
性别男&UID360272&帖子12398&主题256&精华17&龙晶44 &龙威0 &积分185&阅读权限150&好友99&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7&龙威0 &积分185&好友99&注册时间&
看来混梁唐的大大们要继续杯具了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穫,十月陨萚。
性别男&UID101400&帖子2601&主题267&精华29&龙晶130 &龙威0 &积分408&阅读权限200&好友25&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29&龙威0 &积分408&好友25&注册时间&
回头再看,突然发现,原来最重要的地方没说清楚
不要被那个“定”字迷惑了,这个字也有过被用来表“到底、确实”(我肯定在在唐诗中见过这种用法,但现在想不起来是那里了……)用这个意思的话,“小人定可”的直译,就不是“小家伙一定可以的”,也不会被释为自许的“我一定行”,而是“小子确实还行啊”,这样解,就没什么纠结的了
性别男&UID413333&帖子54&主题22&精华1&龙晶2 &龙威0 &积分9&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龙威0 &积分9&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atlkdw 于
19:22 编辑
  首先,谢谢掘墓者的龙晶,谢谢六梨、孔璋的回复,谢谢龙空论坛。
  因为我发这个帖有三个目的。
  第一升级权限,昨天看了真理之眼的帖子——,我的积分是0,担心护城河开挖以后没办法发帖,所以现在争取赚一点积分。
  第二希望得到网友的指点,学点东西。
  第三备份数据。
  现在都一一达成了,所以一并谢过。
  其次,比对史料。
  :尔硃勋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驰射而工,戍主笑曰:“小人定可。”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詟北夷。
  《北史·卷七十三 列传第六十一·史万岁传》:开皇初,大将军尔硃勣以谋反伏诛,万岁颇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辄大克获,突厥莫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骑射,笑曰:“小人定可。”万岁因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詟北夷。
  前情忽略,当就此事而论,两书有两处不同,一是“而工”,这个问题不大,从上下文也可推知史万岁试骑射尚工,只是节省笔墨而已。二是“因”,和相比,更强调“试骑射笑曰”与“请弓马”两件事的前后关联。即“请弓马”是因为“试骑射笑曰”。
  三、推论所出。
  我之所以做出““普通人就可以做到,没什么了不起”,表不屑之意”的意解,是因为“始善之”。何谓“始善之”,即此前不以为善,所以“笑曰”中不经意流露出轻视之意,这才引发了之后史万岁的“请弓马”事件。
  这是我昨天的理解,今天看,其间加了一个“因”字,显然在这两件事的因果相承的关系上,我的理解大至不差。当然,这仅只是两件事确定有关系,而何以产生这种关系,还需辨析。
  四、何谓小人
  小人者,或自称以示谦逊,或他称以明卑下,言小人五十一处,言小人四十一处,皆不出此。
  史万岁时为戍卒,其戍主称其为小人,虽是上下尊卑,但亦难言其有嘉许之意。不过行伍粗旷,或许有亲善之意亦未可知。然查二书小人,盖无他例,尚不足为凭。
  五、新的推论
  参看六梨和孔璋的回复,其实我的理解和孔璋的“二本”“一本”论是差不多的,我想法就是“戍主笑曰”是指“只是一般好,谈不上特别好”,而后“万岁请弓马”进行自我证明的意思,只是的表达能力不足,显得贬斥太过,不免有些偏差。
  现在重新解作:“在普通人中确实还算可以了”,隐有尚不以为重之意。
  完成于日15时43分。
性别男&UID360272&帖子12398&主题256&精华17&龙晶44 &龙威0 &积分185&阅读权限150&好友99&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7&龙威0 &积分185&好友99&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六梨 于
16:24 编辑
北史估计是根据隋书改编的,有无参照其他处不晓得。此段通鉴未载,所以俺也懒得考了。
再者,定可这里看环境挺口语的,但是史书记载有无加工也难说。
若按人情世故,戍主童学大可以是激将么。先骂骂他,等他肯干了,再夸奖下,然后万岁童学就心甘情愿的作苦力拉怪了。所以这个定可,也可能是早就看好万岁的能力了,看到万岁主动请缨,一激动语气没掌握住,真话说出来了。翻译一下就是,俺就知道你小子不简单。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穫,十月陨萚。
性别男&UID360272&帖子12398&主题256&精华17&龙晶44 &龙威0 &积分185&阅读权限150&好友99&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7&龙威0 &积分185&好友99&注册时间&
不过话说回来,戍主真不知道史万岁是哪个么?可能么可能么?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穫,十月陨萚。
性别男&UID57668&帖子13534&主题732&精华18&龙晶25 &龙威0 &积分154&阅读权限150&好友26&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8&龙威0 &积分154&好友26&注册时间&
  前情忽略,当就此事而论,两书有两处不同,一是“而工”,这个问题不大,从上下文也可推知史万岁试骑射尚工,只是节省笔墨而已。二是“因”,和相比,更强调“试骑射笑曰”与“请弓马”两件事的前后关联。即“请弓马”是因为“试骑射笑曰”。
  三、推论所出。
  我之所以做出““普通人就可以做到,没什么了不起”,表不屑之意”的意解,是因为“始善之”。何谓“始善之”,即此前不以为善,所以“笑曰”中不经意流露出轻视之意,这才引发了之后史万岁的“请弓马”事件。
  这是我昨天的理解,今天看,其间加了一个“因”字,显然在这两件事的因果相承的关系上,我的理解大至不差。当然,这仅只是两件事确定有关系,而何以产生这种关系,还需辨析。
  四、何谓小人
  小人者,或自称以示谦逊,或他称以明卑下,言小人五十一处,言小人四十一处,皆不出此。
  史万岁时为戍卒,其戍主称其为小人,虽是上下尊卑,但亦难言其有嘉许之意。不过行伍粗旷,或许有亲善之意亦未可知。然查二书小人,盖无他例,尚不足为凭。
atlkdw 发表于
“因”在这里应该是“乘机”的意思,不表示因果关系。
高学历精英单身贵族好猫咪咪大大偶像~~~
总评分:&龙币 + 1&
假如宇宙万物都已被认识殆尽,那么生活将变得枯燥无味、平淡单调了。这就好象某些低能的神学家的天堂那样令人生厌。一个不可知的宇宙对于一个思维着的生命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处所。
性别男&UID420333&帖子4411&主题103&精华13&龙晶25 &龙威0 &积分119&阅读权限150&好友19&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3&龙威0 &积分119&好友19&注册时间&
诸位的分析很详细啊。
不过个人的一点浅见,“定可”是否可以认为是倒装,即类似于“夕死可矣”中的“死可”。
这样“小人定可”就是“小人定即可”的省语。戍主大哥说:“小家伙虽然骑射还行,但乖乖安定下来就可以了,看老子在外发威吧。”
性别男&UID360272&帖子12398&主题256&精华17&龙晶44 &龙威0 &积分185&阅读权限150&好友99&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7&龙威0 &积分185&好友99&注册时间&
小子你定然很可口,来跟哥呗一个吧~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穫,十月陨萚。
性别男&UID380245&帖子2101&主题66&精华6&龙晶-194 &龙威-13 &积分-1656&阅读权限255&好友8&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6&龙威-13 &积分-1656&好友8&注册时间&
这个,感谢就不用了,为质量较好的发言加龙晶和精华奖励,这个本来就是版主的职责。
我很喜欢看别人的读史笔记和心得,以后还有其他此类笔记,都欢迎发到原评来讨论~
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性别男&UID101400&帖子2601&主题267&精华29&龙晶130 &龙威0 &积分408&阅读权限200&好友25&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29&龙威0 &积分408&好友25&注册时间&
这个,感谢就不用了,为质量较好的发言加龙晶和精华奖励,这个本来就是版主的职责。
我很喜欢看别人的读史笔记和心得,以后还有其他此类笔记,都欢迎发到原评来讨论~
掘墓者 发表于
& & 怒,我回复了那么多字,也不见你给加LK币……
性别男&UID101400&帖子2601&主题267&精华29&龙晶130 &龙威0 &积分408&阅读权限200&好友25&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29&龙威0 &积分408&好友25&注册时间&
顺便说一下,中午跑回家查了一下书,我的记忆没错……那个“定”字的确可以作“确实”解,唔,不过书上举的例句不是我记忆中的句子(举例是吉尔*李的诗)……真是老了,记性越来越差了……等翻出来,再来回这个楼……
性别男&UID413333&帖子54&主题22&精华1&龙晶2 &龙威0 &积分9&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龙威0 &积分9&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atlkdw 于
17:43 编辑
  首先,感谢六梨、暴笑痴、姜岳的指点,同时期待孔璋的材料。
  其次,编撰的是在魏、齐、周、隋四书的基础上进行删增,此外还参考了各种杂史。
  “延寿与敬播俱在中书侍郎颜师古、给事中孔颖达下删削。既家有旧本,思欲追终先志,其齐、梁、陈五代旧事所未见,因于编缉之暇,昼夜抄录之。至五年,以内忧去职。服阕从官蜀中,以所得者编次之。然尚多所阙,未得及终。十五年,任东宫典膳丞日,右庶子、彭阳公令狐德棻又启延寿修晋书,因兹复得勘究宋、齐、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十七年,尚书右仆射褚遂良时以谏议大夫奉敕修十志,复准敕召延寿撰录,因此遍得披寻。时五代史既未出,延寿不敢使人抄录,家素贫罄,又不办雇人书写。至于魏、齐、周、隋、宋、齐、梁、陈正史,并手自写,本纪依司马迁体,以次连缀之。又从此八代正史外,更勘杂史于正史所无者一千余卷,皆以编入。其烦冗者,即削去之。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始宋,凡八代,为、二书,合一百八十卷。其先写讫,以呈监国史、国子祭酒令狐德棻,始末蒙读了,乖失者亦为改正,许令闻奏。次以咨知,亦为详正。因遍咨宰相,乃上表。表曰:
  ……臣轻生多幸,运奉千龄,从贞观以来,屡叨史局,不揆愚固,私为修撰。起魏登国元年,尽隋义宁二年,凡三代二百四十四年,兼自东魏天平元年,尽齐隆化二年,又四十四年行事,总编为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谓之;又起宋永初元年,尽陈祯明三年,四代一百七十年,为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谓之。凡八代,合为二书,一百八十卷,以拟司马迁。就此八代,而梁、陈、齐、周、隋五书,是贞观中敕撰,以十志未奏,本犹未出。然其书及志,始末是臣所修。臣既夙怀慕尚,又备得寻闻,私为抄录,一十六年,凡所猎略,千有余卷。连缀改定,止资一手,故淹时序,迄今方就。唯鸠聚遣逸,以广异闻,编次别代,共为部秩。除其冗长,捃其菁华。若文之所安,则因而不改,不敢苟以下愚,自申管见。虽则疏野,远惭先哲,于披求所得,窃谓详尽。其刊勒已定,勘校粗了。既撰自私门,不敢寝默,又未经闻奏,亦不敢流传。轻用陈闻,伏深战越。谨言。”
  三、戍主是否知道史万岁是谁。
  这一点,按《隋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八·史万岁传》:“尔硃勋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在一般人的认知中这种谋反诛连的仆街仔如无特殊机缘是不可能翻身的,所以史万岁此前的身份不大可能为人所重。
  至于史万岁的能力么。
  《隋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八·史万岁传》:
  “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武帝时,释褐侍伯上士。及平齐之役,其父战没,万岁以忠臣子拜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
  尉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鄴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
  《北史·卷七十三 列传第六十一·史万岁传》:
  “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健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年十五,逢周、齐战于芒山,万岁从父在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装急去。俄而周兵大败,其父由是奇之。及平齐之役,其父战没,万岁以忠臣子,拜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
  尉迟迥之乱,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请射行中第三者。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及与迥军遇,每战先登。鄴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乃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复振。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
  两书的记载基本一致,只是多了一个万岁曰。这总共三处展示其能力的记载,试分析如下:
  1、观阵急去,这个往好处说就是明辨形势知进退,奇之;往坏处说,临阵脱逃畏战死,耻之。这种争议性很大的事迹,很难说一定会给人怎样的印像。而且,这更多的体现的是智,而不是勇。
  2、点射飞雁,这个事迹只能说是技巧熟练而已,按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体现了运动员水准,而不是战士水准,其震憾力从亲见到耳闻,呈递减趋势。
  3、先登奋击,只有这个事迹才确实有让戍主看重的可能。但是前提是戍主知道并相信这个传闻。而隋初的时代背景却是承继南北朝注重门第的风气,谈论一个人往往首重于其家世。史万岁在外的风评,有相当的可能是首先世家子弟、其次父殁袭爵、再次军功晋位。对于作为下层军官、相当可能出身于寒门的戍主而言,这个军功的含金量就可圈可点了。
  当然,以上全是假想,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证据。之所以写出来,只是说明无论戍主是否知道史万岁是谁,他对史万岁的态度,有可能是激将,但也可能是轻视。
  四、因的理解
  《隋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八·史万岁传》:
  “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尉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
  “鄴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
  从上述三个事迹来看史万岁是一个非常善于判断形势、把握机会的人。
  将“因”解为“乘机”的意思,非常精当,这点我没有注意到,谨受教。但是“乘机”不就是因此乘机吗?还是有因果关系吧。
  五、戍主是否在激将
  《隋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八·史万岁传》:
  “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
  第一,戍主“其人深自矜负”,何谓矜负,这不就是傲骄自信、目下无人吗?这种人会对部下激将?难倒不觉得命令的可能性更大吗?
  第二,戍主“数骂辱”,到了史万岁“患之”的程度,前面我曾举例说明,史万岁是一个非常善于判断形势的人。如果只是激将,史万岁何至于“患之”,只有被极度轻视,才会产生“患之”的感受吧。
  六、史书记载的加工问题
  一般来说,史书记载都是有进行加工的,你可以对比一下和范晔中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周天游·:陈蕃家贫,不好扫室,客怪之者,或曰:“可一扫乎?”蕃曰:“大丈夫当为国扫除天下,岂徒室中乎!”
  中华人民共和国·周天游·: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年十五,常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丈夫处世,当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
  南朝·宋·范晔·: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谢承是三国吴人、司马彪是西晋人、范晔是南朝宋人。
  记载同一个对话,各家的文字都有出入,但是其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基本一样的。
  换言之,古人对于准确性的要求不是今天的完全一致,而是大意不差。
  七、“小人定即可”
  如果戍主说的是“小人定即可”,那后面如何会允许“万岁请弓马”,史万岁应该自带弓马,掠突厥、得六畜而归来回应戍主吧,但这样以带罪之身冒犯军法私出不像是史万岁这样知进退的人做的。又或者“万岁请弓马”只是走下程序,随后自行出战?但史书上没有这样的记录,感觉这种解释说服力不足。
  八、尔硃勋还是尔硃勣
  《隋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八·史万岁传》:尔硃勋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
  《北史·卷七十三 列传第六十一·史万岁传》:开皇初,大将军尔硃勣以谋反伏诛,万岁颇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
  作尔硃勋,作尔硃勣,查两书,此人都只一见,再查不见,无资料可考。
  上网查了下,也有作尔硃勣的,但没发现作尔硃勋。
  系袭而作,按说名字应该一致,因此私疑应作尔硃勣,所谓尔硃勋者怀疑是扫描错误或者字库问题。
  完成于日17时38分。
性别男&UID329698&帖子2286&主题196&精华12&龙晶16 &龙威-1 &积分-6&阅读权限20&好友48&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2&龙威-1 &积分-6&好友48&注册时间&
怒,我回复了那么多字,也不见你给加LK币……
孔璋 发表于
& & 欢迎申请龙空版主,可以享受随时随地对掘墓扣龙晶福利待遇,早日把他扣到-250。
军史文学版——龙空最有爱的版面
性别男&UID360272&帖子12398&主题256&精华17&龙晶44 &龙威0 &积分185&阅读权限150&好友99&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7&龙威0 &积分185&好友99&注册时间&
北史似乎多记口语,这个应该史通的说法,懒得查证了,遁走。。。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穫,十月陨萚。
性别男&UID413333&帖子54&主题22&精华1&龙晶2 &龙威0 &积分9&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龙威0 &积分9&好友0&注册时间&
  首先谢谢六梨的回复。
  其次,我查了下,关于的资料仅此一条。
  唐代·刘知几·:
  “皇家显庆中,符玺郎陇西李延寿抄撮近代诸史,南起自宋,终于陈,北始自魏,卒于隋,合一百八十篇,号曰。其君臣流别,纪传群分,皆以类相从,各附于本国。”
  并没有关于口语化的说法。
  在网上查找,这个说法有二处来源。
  其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买优福、再见西雅图、monkeygking、金钻世家、闫泽泉、郭无敌、2152·(百度百科条目):
  “李延寿自序说他补充的史料很多出于当时的“杂史”,即所谓“小说短书”,故事性较强,且多口语材料,增补入传,常常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能反映当时真实情况。”
  其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敏·、说略》:
  “此外,还在许多本纪与列传中,增补了不少关于某帝或某人出生时的祥瑞、个性特征、生活轶事和社会口语等,其中必有不少来源所谓“小说短书”。这些情况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也近乎荒诞无稽,却可以从中窥见当时的社会风尚、语言习惯和人物特征,也未尝无用。这是见于的带有一定规律性增补的例证。至于利用“小说短书”中的材料,以增补北朝诸正史的情况,的做法也同一样。”
  “再以来说,其增补于北朝四书的史料也同样不少。与关于劫女、杀婢之事的记载,可以暴露北齐大族的丑恶嘴脸;与所载之俗言、口语,颇有风趣;详细记述了北周的军事制度;所载,补充了隋初江南地区地主起兵的原因。所有这些,都是人们所熟知的所载超出北朝诸正史的地方。几乎可以说除几卷外,几乎卷卷都有增补于北朝四书的地方,只是有增补多少之分而已。”
  “上述与所载之超出南北朝诸正史之例证,仅仅是极小一部分。所有这些增补于八书之外的史料来源,大约就是李延寿在中所说的“又从此八代正史外,更勘杂史于正史所无者一千余卷,皆以编入”而来。”
  以上两家的说法,都认为口语化的部分来自于杂史千卷,但问题是此次我们所讨论的史万岁传诸条,都明显袭自,这点可从两书文字比较确认。
  至于,其作者如魏征、长孙无忌、孔颖达、许敬宗、于志宁、颜师古、李淳风等都是一代学者大师,其文字能保有多少口语难说得很,就目前而言,似乎历代学者都没有关于此书口语化的论述。因此,这个问题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完成于日11时15分。
性别男&UID360272&帖子12398&主题256&精华17&龙晶44 &龙威0 &积分185&阅读权限150&好友99&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7&龙威0 &积分185&好友99&注册时间&
对不起,是我记错了。隋书既然在先,北史自然不需论了。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穫,十月陨萚。
性别男&UID57668&帖子13534&主题732&精华18&龙晶25 &龙威0 &积分154&阅读权限150&好友26&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8&龙威0 &积分154&好友26&注册时间&
古文当中“因+动词”常常就是“乘机”“趁机”的意思,而不是“因此”。这个是固有的用法,倒跟史万岁把握时机的能力没啥关系。LZ可能是以前见得少了……
“定可”这句话解释成“确实还行”说得通。“小人”不是“普通人”,而是“小子”,带蔑视语气——或者亲昵语气的。
高学历精英单身贵族好猫咪咪大大偶像~~~
总评分:&龙币 + 1&
假如宇宙万物都已被认识殆尽,那么生活将变得枯燥无味、平淡单调了。这就好象某些低能的神学家的天堂那样令人生厌。一个不可知的宇宙对于一个思维着的生命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处所。
性别男&UID114219&帖子61&主题6&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0&阅读权限2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0&好友0&注册时间&
很好奇孔璋是哪个汉墓的导游
性别男&UID413333&帖子54&主题22&精华1&龙晶2 &龙威0 &积分9&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1&龙威0 &积分9&好友0&注册时间&
  首先,谢谢暴笑痴的回复,俺是初学者,敬请多多指正。
  其次,“乘机”就是利用机会,就是利用“戍主笑曰”心情尚好的机会。应该是我用词不够严谨吧,我所谓的因果、因此云云,其实就是想表达前后两件事有关联,即前因引发后续,而不是指前因决定后果。“请弓马”是“笑曰”事件的延续,加了一个“因”,使这种联系更加紧密,是当场立时发生的,而不会产生“请弓马”在“笑曰”后隔了一段时间才发生的误解。
  三、之所以认为这里表达的是史万岁把握时机的能力,并不是因为这个“因”字本身的缘故。而是通过的系列事迹,才产生这种作者加这个“因”字有突显其能力之效果的看法。
  《隋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八·史万岁传》:
  “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史万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妥当姑且不论,但他准确的分析出局势,并把握机会提前做好应变这点是无疑的。
  “尉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三军之中能射者,未必仅史万岁一人,但“见群雁飞来”想到“请射”者就只有他。结果是三军悦服。这固然是他技艺出众,但也是善于捕捉机会。
  “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鄴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在紧要关头,主动奋击,扭转局势。其所以得众齐力,不仅在于驰马奋击,也在于之前的三军悦服和每战先登。这是把握每一个小机会,才积累出的成果。
  “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史万岁区区戍卒不“请自效”,窦荣定未必能想起用他;荣定“见而大悦”,是因为“数闻其名”,这就是之前的积累了,否则一个区区戍卒请自效,谁理你;“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靠的是什么,不是斩一人,而是之前“辄入突厥数百里,名詟北夷”。
  综上,无论是袭父爵之后“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还是贬为戍卒时“由是拜上仪同,领车骑将军。”靠得都是把握每一次小机会表现自己,一点点积累到大改变的。
  这才是我认定史万岁把握时机的能力的缘由,也因此以为的这个“因”字,起到了突显史万岁能力的作用。
  四、“小人定可”的语气,我认为应该是稍许不以为然,而不大可能是亲昵,否则后面那个“始善之”就不好解释了。
  五、“小人”解释为“小子”,从六梨、孔璋、姜岳、阁下以及最初的我都是这样解释的。
  为什么,我后来改成“普通人”呢?
  《隋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八·史万岁传》:
  1、“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詟北夷。”——从以上对戍主其人的描写可以看出戍主认同的是见血的战绩,区区表演性质的驰射而工是不足以打动他的,如果译成“小子确实还行”,似乎不足以显示其言貌似嘉许,实则不以为然的态度。
  2、“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从以上可以看出,戍主对史万岁极之轻视,其“数骂辱”甚至到了“万岁患之”的地步,因此一个未见得得到认同的驰射而工,就能扭转此前的印像,给予“还行”的赞许,似乎说服力不足。
  综上,结合上下文,推演情境,“在普通人中确实还算可以了”,比较适合戍主言虽貌似嘉许,实则不以为然的态度。也可以解释史万岁何以要冒生命危险“请弓马”,单骑掠突厥,来再度证明自己。如果解作“小子”不免感觉有些轻了。
  完成于日15时43分。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