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y76为何酷派s1玩王者荣耀卡总是一阵一阵黑屏?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想知道Pro6S玩王者荣耀卡不卡
10浏览 / 32回复
4月13日 上传
下载附件 (438.65 KB)
pic from app
4月13日 上传
下载附件 (435.98 KB)
pic from app
不卡有鬼,它断流
地铁酷跑都卡 很无语
如果换个820处理器定能大卖
卡的一逼,准备换手机了,告别魅族。
电量管理高性能模式,不卡……
网络良好 延迟经常跳到400+
开了流量包用流量玩 还是这样 经常漏接电话 日了 想摔手机
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啊~~~~
看热闹的来了。
老大,我好崇拜你哟
厉害!强~~~~没的说了!
支持键盘翻页 ( 左右 )&
可能感兴趣的板块: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您的位置: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晋大地矿评字[2016]第 035 号 山西大地评估规划勘测有限公司 二 O 一六年十月二十八日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采矿权评估报告 摘 要 晋大地矿评字[2016]第 035 号 评估机构:山西大地评估规划勘测有限公司 评估委托方: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评估对象: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权 评估范围:《采矿许可证》(证号:C)确定 的矿区范围及该范围内与截止 2015 年 12 月 31 日对应已缴纳价款的煤炭资 源储量 评估目的:根据《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 议》、同煤董函字[2016]13 号《关于对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大同煤矿集 团朔州煤电有限公司转让煤峪口矿资产的批复》,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拟 将煤峪口矿全部资产协议转让给大同煤矿集团朔州煤电有限公司,需对大同 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权进行评估,为此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特 委托我公司对该矿采矿权进行评估。〖〗本次评估即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为委托 方提供上述采矿权在评估基准日时点的公平、合理的价值参考意见。 评估基准日:2015 年 12 月 31 日 评估方法:折现现金流量法 评估主要参数:委托评估范围内截至评估基准日,保有资源储量为 7643.99 万吨(其中 111b 7197.69 万吨,333 资源量 446.3 万吨),评估利用 资源储量 5736.43 万吨,评估利用可采储量 3094.48 万吨;煤峪口矿公告生 产能力为 250 万吨/年,重新确定合规生产能力为 210 万吨/年;评估计算年 期为 10.53 年;矿山产品方案为原煤,煤类为弱粘煤,销售价格不含税价为 297 元/吨(含税价为 347.49 元/吨),年销售收入 62370 万元。 1 固定资产投资原值 95,793.58 万元,净值 47,603.46 万元;单位总成本费 用 225.7 元/吨,单位经营成本费用 189.06 元/吨;折现率 8.31%。 评估结果:经评估人员现场查勘和分析,按照科学的矿业权评估的原则 和程序,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经过认真估算,确定大同煤业股 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权评估价值为 26109.32 万元,大写人民币贰亿陆仟 壹佰零玖万叁仟贰佰元整。 详见附表一《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权评估价值估算表》。 评估有关事项声明: 评估结论的有效期为一年,即从评估基准日起一年内有效。 本评估报告书仅供委托方为所列明的评估目的而作。『』评估报告书的使用 权归委托方所有,未经委托方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或公开。除依据法律须 公开的情形外,报告书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发表于公开的媒体上。 2001 年,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煤峪口矿部分经营性资产作价 入股于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时,对煤峪口矿采矿权价款进行过评估。评 估保有资源储量 13252.7 万吨,可采储量 9227 万吨,生产能力 180 万吨/ 年,服务年限 37 年,评估结果 2314.9 万元。 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源部采矿权评估结果确认书》(国土资矿认字 【2001】第 68 号)文对该评估结果进行了确认(附件 12)、财政部、国土 资源部以《关于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矿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的批 复》(财建【 号)文,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关于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国家转增国家资本金手续的通知》(晋财企 【 号)文(附件 13)批复了煤峪口矿采矿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 据此,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办理了转增资本金手续。据财政部 国土资源 部《关于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建 [2008]22 号)及委托方提供的票据,大同煤业股份于 2014 年 10 月按照转增 国家资本金的数额补缴了价款。推荐 2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采矿权评估报告 晋大地矿评字[2016]第 035 号 目 录 正文目录 一、评估机构........................................................................................... 1 二、评估委托人及采矿权人...................................................................1 三、煤峪口矿基本情况...........................................................................2 四、评估对象和范围...............................................................................4 五、矿业权评估史及价款缴纳情况.......................................................5 六、评估目的........................................................................................... 6 七、评估基准日....................................................................................... 6 八、评估依据........................................................................................... 6 九、评估过程........................................................................................... 9 十、现场核实考察和市场调查情况.......................................................9 十一、矿产资源勘查概况.....................................................................10 (一)位置与交通.................................................................................10 (二)自然地理条件............................................................................. 11 (三)地质工作简述............................................................................. 11 十二、井田地质..................................................................................... 13 (一) 地层........................................................................................... 13 (二) 构造........................................................................................... 16 (三)煤层............................................................................................. 18 (四)煤质............................................................................................. 21 (五)水文地质条件.............................................................................25 (六)工程地质条件.............................................................................29 十三、矿产资源开发概况.....................................................................31 4 十四、评估方法..................................................................................... 32 十五、评估指标与参数.........................................................................33 (一)评估基准日评估用可采储量的确定........................................ 34 (二)生产规模..................................................................................... 36 (三)产品方案..................................................................................... 37 (四)矿山服务年限的确定.................................................................37 (五)投资估算..................................................................................... 37 (六)总成本费用估算.........................................................................39 (七)销售收入及税费估算.................................................................45 (八)采矿权折现率.............................................................................49 十六、评估结论..................................................................................... 51 十七、评估假设..................................................................................... 52 十八、 评估报告的使用.......................................................................52 十九、需要特殊说明的事项.................................................................52 二十、评估报告日.................................................................................54 二十一、评估人员.................................................................................54 二十二、评估机构.................................................................................54 5 附表目录 附表一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权评估价值估算表 附表二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权评估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三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权评估固定资产折旧估表 附表四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权评估单位成本费用估表 附表五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权评估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六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权评估销售收入估算表 附表七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权评估税费估算表 附件目录 附件一 评估机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附件二 评估机构资质复印件; 附件三 矿业权评估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附件四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 附件五 《关于对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大同煤矿集团朔州煤电有限 公司转让煤峪口矿资产的批复》(同煤董函[2016]13 号); 附件六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矿业权评估业务约定书; 附件七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 附件八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营业执照复印件; 附件九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附件十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附件十一 2001 年《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峪口煤矿采矿权评估 报告书》(节选); 附件十二 “国土资源部采矿权评估结果确认书”(国土资矿认字【2001】 第 68 号); 附件十三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 号文,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财企【 号文; 6 附件十四 采矿权价款缴纳票据复印件 附件十五 《山西省大同煤田(侏罗系)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煤 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调整矿界用)》山西省煤炭地质 115 勘查院 2011.6); 附件十六 《〈山西省大同煤田(侏罗系)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调整矿界用)〉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晋国土 资储备字[ 号); 附件十七《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 2015 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山 西省煤炭地质 115 勘查院,2016.1); 附件十八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 2015 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审查意见书》(大同市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组); 附件十九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煤炭资源开采设计说明; 附件二十 北京京都中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京都中新评报字(2016)第 0182 号资产评估摘要及固定资产汇总表; 附件二十一 煤峪口矿财务报表、职工人数、职工薪酬说明; 附件二十二 煤峪口矿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料; 附件二十三 土地使用权租赁补充协议; 附件二十四 大同煤业股份公司销售资料; 附件二十五 煤峪口矿提供的 2013 年-2015 煤炭发热量说明; 附件二十六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承诺函 附件二十七 评估师承诺函 附件二十八 评估师自述材料。 7 附图目录 附图一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地形地质图 附图二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附图三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11#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 计算图 附图四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14-2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 计算图 附图五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15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 算图 附图六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11#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附图七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14-2 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附图八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15 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8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采矿权评估报告 晋大地矿评字[2016]第 035 号 受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山西大地评估规划勘测有限公司组成矿 业权评估项目小组,根据国家有关矿业权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 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矿业权评估方法,对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 峪口矿采矿权价值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评估机构 名 称:山西大地评估规划勘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杜翠花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755364 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矿权评资[ 号 二、评估委托人及采矿权人 (一) 评估委托人即采矿权人: 名 称: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附件 7)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70025D 公司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住 所:大同市矿区新平旺大同矿务局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张有喜 注册资本:人民币壹拾陆亿柒仟叁佰柒拾万元整 成立日期: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营业期限:长期 经营范围:许可经营项目:*** 一般经营项目:煤炭采掘、加工、销售(仅限有许可证的下属机构从事 此三项)。机械制造、修理;高岭岩加工、销售,工业设备维修,仪器仪表 修理,建筑工程施工,铁路工程施工,铁路运输及本公司铁路线维护;(上 1 述需取得经营许可的,依许可证经营)。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 号《关 于同意设立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以及山西省财政厅晋财企 [2001]68 号《关于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 由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其主要生产经营性资产出资,联合中国中煤 能源集团公司(原名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 司(原名秦皇岛港务局)、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上海宝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 公司(原名宝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大同同铁实业发展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原名大同铁路多元经营开发中心)、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大同市地 方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他七家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于 2001 年 7 月 25 日注册成立,并取得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 人营业执照。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大型煤炭企业,拥有五个直属矿(煤峪口矿、 同家梁矿、四老沟矿、忻州窑矿、燕子山矿)、一个分公司(塔山铁路分公 司)、二个控股子公司(同煤大唐塔山煤矿有限公司、同煤鄂尔多斯矿业投 资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大同煤业金宇高岭土化工有限公司,大同 煤业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大同煤业金鼎活性炭有限公司)、二个二级控 股子公司(大同煤矿同塔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同煤秦发(珠海)控股有限公 司)、二个参股公司(大同煤矿集团财务公司、准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三、煤峪口矿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煤峪口矿位于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行政隶属大同市南郊区管辖。大 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于 1918 年开始开采,1949 年大同解放后恢复 生产,经小窑形式出煤,年产 36.9 万吨;1954 年改扩建生产能力 90 万吨/ 年;1971 年开始新水平延伸,1976 年移交生产设计生产能力 150 万吨/年; 1980 年核定矿井综合生产能力 170 万吨/年;1985 年以来矿井产量一直稳 定在 200 万吨/年以上,2005 年核定综合生产能力 250 万吨/年。〖〗 2 2001 年,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所属的煤峪口矿采矿权作价入 股到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矿权人变更为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同 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为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直属矿。 (二)证照情况 1、营业执照(附件 8) 名称: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647568 营业场所:大同市矿区煤峪口街办公楼 负责人:李连海 成立日期:2003 年 09 月 27 日 营业期限:2003 年 09 月 27 日至 2045 年 04 月 01 日 经营范围:煤炭开采(依法须经批准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 经营活动)。 2、采矿许可证(附件 9) 《采矿许可证》证号:C 采矿权人:000; 地 址:大同市矿区 矿山名称: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经济类型:股份有限公司 开采矿种:煤、3#4#8#9#10#11#12#14-2#15# 开采方式:地下开采 生产规模:90.00 万吨/年 矿区面积:15.1545 平方公里 有效期限:贰拾年自 2014 年 10 月 08 日至 2034 年 10 月 08 日) 发证机关: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开采深度:由 1146 米至 869 米标高,共有 23 个拐点圈定。 3 3、安全生产许可证(附件 10) 《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晋)MK 安许证字[2015]GAO62Y5B1 单位名称: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主要负责人:李连海 经济类型:股份有限公司 许可范围:煤炭开采、开采 11#、12#、14#煤层、许可能力 210 万吨/ 年 单位地址:大同市矿区 有效期:2015 年 7 月 6 日至 2018 年 7 月 5 日 发证机关: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为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直属矿, 为生产矿山,证照齐全。 四、评估对象和范围 评估对象和范围 评估对象: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权 评估范围:《采矿许可证》(证号:C)确定 的矿区范围及该范围内与截止 2015 年 12 月 31 日对应已缴纳价款的煤炭资 源储量。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1980 西安坐标系统): 表1 西安 80 坐标系(3 度带) 西安 80 坐标系(3 度带) 序号 序号 x y x y 1
开采深度:由 1146 米至 869 米标高,共有 23 个拐点圈定。【】 五、矿业权评估史及价款缴纳情况 2001 年,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煤峪口矿部分经营性资产作价 入股于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时,对煤峪口矿采矿权价款进行过评估。评 估机构为北京中煤思维咨询有限公司,据该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附件 11), 有关评估内容如下: 委托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评估基准日:2001 年 3 月 31 日 保有资源储量:13252.7 万吨 可采储量:9227 万吨 生产能力:180 万吨/年 服务年限:37 年 评估结果:2314.9 万元 评估范围:17.8922km2 该报告的评估范围与本次评估范围不一致,由于煤峪口矿与周边同忻 矿、山西大同矿区后沟煤业、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三脚沟煤业存在重叠关系, 对矿井范围进行了调整,调整前井田面积为 17.8922km2,调整后井田面积 为 15.1545km2,原采矿权范围内的价款已全部处置。调整后仅限于面积减 少,开采标高未变化,调整后的矿区范围内采矿权价款已缴清。 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源部采矿权评估结果确认书》(国土资矿认字 【2001】第 68 号)文对该评估结果进行了确认(附件 12)、财政部、国土 资源部以《关于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矿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的批 复》(财建【 号)文,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关于 5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国家转增国家资本金手续的通知》(晋财企 【 号)文(附件 13)批复了煤峪口矿采矿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 据此,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办理了转增资本金手续。据财政部 国土资源 部《关于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建 [2008]22 号)及委托方提供的票据,大同煤业股份于 2014 年 10 月按照转增 国家资本金的数额补缴了价款。 六、评估目的 根据《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附件 4)、同煤董函字[2016]13 号《关于对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大同煤矿集 团朔州煤电有限公司转让煤峪口矿资产的批复》(附件 5),大同煤业股份 有限公司拟将煤峪口矿全部资产协议转让给大同煤矿集团朔州煤电有限公 司,需对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权进行评估,为此大同煤业股 份有限公司特委托我公司对该矿采矿权进行评估。来自为双方实现上述经济行为 提供该采矿权在本评估报告所述各种条件下和评估基准日时点的公平、合理 的价值参考意见。 七、评估基准日 根据《矿业权评估业务约定书》(附件 6),本项目评估基准日为 2015 年 12 月 31 日。 八、评估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84 号); 2、《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41 号); 3、《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42 号); 4、《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国土资发[ 号); 5、《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6、《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6 7、《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土资发[ 号); 8、《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2008 年); 9、《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二)》(2010 年); 10、《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CMVS 年); 11、《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 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晋财建〔 号); 12、《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 企[2012]16 号);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国发[1985]19 号); 14、《国务院关于教育附加征收问题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1994) 2 号); 15、《关于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通知》(财税[2014]72 号); 16、《关于全面清理涉及煤炭原油天然气收费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17、《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我省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 的通知》(晋财税[2014]37 号); 18、《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物价局关于停止征收涉及煤炭天然气成品 油价格调节基金的通知》(晋财建 [ 号); 19、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稳定运行 若干措施的通知》( 晋政发〔2015〕11 号 ); 20、《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煤矿依法合规安全生产的紧 急通知》(晋政办发电[2016]08 号); 21、《关于全省煤矿依法合规严格按照新确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通知》 (晋煤行发[ 号); 22、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办 法的通知》(晋政发[2015]53 号); 23、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矿业权评估业务约定书; 24、《关于对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大同煤矿集团朔州煤电有限公司 7 转让煤峪口矿资产的批复》(同煤董函[2016]13 号); 25、《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 26、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采矿许可证》; 27、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安全生产许可证》; 28、《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峪口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中煤 思维评报字[2001]第 14 号)》节选; 29、《国土资源部采矿权评估结果确认书》(国土资矿认字[2001]第 68 号); 30、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矿权价款 转增国家资本金的批复》(财建[ 号); 31、《关于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国家转增国家资本金手续的 通知》(晋财企[ 号); 32、《山西省大同煤田(侏罗系)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煤炭资 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调整矿界用)》(山西省煤炭地质 115 勘查院 2011.6); 33、《〈山西省大同煤田(侏罗系)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煤炭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调整矿界用)〉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晋国土资储 备字[ 号); 34、《〈山西省大同煤田(侏罗系)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煤炭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调整矿界用)〉评审意见书》(晋评审储字[ 号); 35、《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 2015 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山西 省煤炭地质 115 勘查院,2016.1); 36、《〈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 2015 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审查 意见书》(大同市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组); 37、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煤炭资源开采设计说明 38、土地使用权租赁协议之补充协议(三); 39、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矿权价款票据; 40、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财务资料; 8 41、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运销部提供的煤炭售价资料; 42、北京京都中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资产评估摘要及固定资产汇总表》 (京都中新评报字(2016)第 0182 号); 43、评估人员收集和调查的其它资料。 九、评估过程 评估工作自 2016 年 8 月 15 日开始到 2016 年 10 月 28 日结束。 1、2016 年 8 月 15 日接受委托,签订合同。 2、2016 年 8 月 15 日~8 月 16 日矿业权评估人员张瑞霞、路璐等人组 成评估项目小组在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财务科高永生科长、地质 科谭科长的带领下进行实地勘查,收集整理并分析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按 照现行评估准则的要求结合收集到的资料确定评估方法,选择合理的评估参 数。 3、2016 年 8 月 17 日~8 月 30 日评估人员按照既定的评估方法进行具 体的评定估算,撰写并提交采矿权评估报告书初稿,并与委托方交换意见。 4、2016 年 8 月 31 日~10 月 24 日评估报告经审查、修改、整理和印制, 提交采矿权评估报告送审稿。 5、2016 年 10 月 25 日~10 月 28 日评估报告经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评审专家组成员审查,评估人员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整理和印制,提交采矿 权评估报告。 十、现场核实考察和市场调查情况 2016 年 8 月 15 日~16 日,评估人员张瑞霞、路璐在委托方及矿方地质、 财务等部门配合下,对矿区进行了实地核察,调查收集了有关资料。 经调查,煤峪口矿是大同股份有限公司直属矿。批采煤层为 3#、4#、8#、 9#、10#、11#、12#、14-2#、15#共 9 层煤,目前开采 14-2、15 号煤层,煤 类为弱粘煤,核定生产能力 250 万吨/年。 年原煤产量分别为 2895000 吨、2347168 吨、2201880 吨,为正常生产矿山。 9 该矿所生产的煤炭为动力煤,除了自用一小部分外,大部分经过大同煤 业股份有限公司统一对外销售。煤炭市场从 2012 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低迷, 煤炭销售价格持续下行,2016 年价格有小幅上涨。 煤峪口矿为老矿,职工达到 4300 多人,企业负担重。近两年来采取多 种措施降低成本,仍然亏损。 十一、矿产资源勘查概况 根据《山西省大同煤田(侏罗系)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煤炭资 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调整矿界用)》(附件 14)对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概况介 绍如下: (一)位置与交通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地处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行政隶属 大同市南郊区管辖。井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南西 65&,直线距离约 14km。 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 113&02′34-113&08′25″,北纬 40&01′22-40&05′11″,中心 点地理坐标为东经 113&07′01″,北纬 40&04′30″。本井田北与大同煤矿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云岗矿相邻,南与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定庄矿及山 西大同矿区后沟煤业有限公司相邻,西与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高山煤业有限 公司相邻,东与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忻州窑矿及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三脚 沟煤业有限公司(批采石炭系煤层),并有部分重叠(重叠原因为批采煤 层不同)。 井田从东向北西方向呈不规则狭长的马鞍形,东西长约 10.5 km,南北 宽约 1.8 km。 煤峪口矿有运煤专用铁路经口泉到大同,与京包线、同蒲线、大秦铁 路相接,可达北京、张家口、太原、呼和浩特、包头、秦皇岛等地,交通 条件较为优越,公路交通也十分便利,井田东侧有同(大同)—泉(口泉)公路, 向西有经忻州窑矿通西三风井、南信庄等地公路。其中煤峪口矿到同煤集 团约 2.5km,同煤集团到大同西门外约 13 km。 10 (二)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位于大同煤田的南西部。区内为平缓的丘陵地形,洪水冲刷 切割剧烈,沟谷发育,最高点在井田西南部南信庄村的附近,标高为 1362 .40m,最低点位于四号井的西面,标高为 1058.20m,相对高差 304.20m。 2、水系、河流 本区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系,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 3、气象 本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 沙严重。年平均气温 6.8C,年极端最高气温 37.2&C,年极端最低气温-26.5&C; 年降水量 28.08-431.5mm,其中 6-9 月份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80%,年蒸发量 6.3mm,其中 5-7 月份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蒸 发量的 50-60%;春秋季多风沙,风沙日多集中在 3-6 月,最大风速 18m/s; 历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46%;霜冻期一般为每年的 9 月至翌年的 4 月,最 大冻土深度达 179cm。 4、地震 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g,特征周期为 0.4s,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 井田距离大同~阳高地震带约 50km,而且毗邻口泉活动断裂,历史上 口泉断裂属发震断层,故井田属地震不稳定区。 (三)地质工作简述 该矿位于大同煤田,以往邻近和本井田进行过的地质工作主要有以下: 1、大同煤田的地质调查工作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王竹泉先 生等人对大同煤田做过比较详细的地质调查,并著有《大同煤田地质》一 书。 2、1938 年日本人森田日次子在大同煤田进行了万分之一地质填图。初 始的钻探工作始于 1938 年,日本人在云岗、刁窝嘴、南信庄、常流水、窑 11 子头、铁匠炉沟等地做过钻探工作。 3、井田内正式的钻探工作从上世纪 1952 年开始,由华北煤田地质勘 探局 115 队在 1952 年到 1953 年的二年时间里,共施工钻孔 20 个(其中包 括井下钻孔 5 个),并于 1954 年提交《煤峪口矿井地质报告》。在以后的 四十多年中,井田勘查工作几乎没有停止过,在六十年代初、七十年代末 和八十年代初,分别进行过较大规模的补充勘探,共施工地面钻孔 49 个。 此外由于经历矿界变动,井田面积扩大,相应加入了 18 个钻孔。各个时期 的钻探工作如下: 4、华北煤田地质勘探局 115 队在 1954 年提交《煤峪口矿井地质报告》 时,井田面积为 6.2 km2,共利用钻孔 20 个(地面 15 个,井下 5 个),其中 1952 年施工钻孔 5 个,1953 年施工钻孔 4 个;1954 年原忻州窑矿井田的一 部分被划入本井田,并有 11 个钻孔成为煤峪口矿井田原始地质资料。井田 钻探总进尺 6214.09 m,钻孔密度平均 3.2 个/ km2。华北煤田地质勘探局 115 队 1954 年所提交的《煤峪口矿井地质报告》将本井田勘探类型定为一类二 型,其勘查程度达到精查要求。经过 115 队的勘探基本查清了井田中部的 地质构造和侏罗系上部煤层的赋存特征,了解了井田东部的地质构造和煤 层赋存情况,基本上满足了当时生产和设计的需要。但是因当年钻探工作 刚刚起步、没有经验,施工质量均不高。 5、四十多年来,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地面和井下相结合的原则,由大同 矿务局地质处和本矿地质科进行了多次补充勘查。自 1954 年 8 月至 2002 年底,在原井田和划入的扩区内,共施工地面钻孔 67 个,总进尺 26084.66 m,井下钻孔 134 个,总进尺 3192.54 m,井田平均钻孔密度为 4.86 个/ km2。 对地面加密的施工钻孔大多实施了测井工作,测井总工程量 13913.80 m, 并由大同矿务局职工大学对本井田进行了 1∶5000 的地质填图,填图面积 为 17.76 km2。补充勘查工作程度基本达到精查阶段要求。 6、除煤田地质勘探局 115 队 1954 年所提交的《煤峪口矿井地质报告》 外,煤峪口矿地质科于 1972 年提交了《煤峪口井田地质说明书》;1978 12 年提交了西部扩区地质说明书;1989 年进行了矿井地质分类和矿井水文地 质分类工作。1990 年 11 月,煤峪口矿地质科完成了《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 矿井地质报告》,该报告于 1991 年 9 月由大同矿务局矿井地质报告评审委 员会以同煤地字 [1991] 第 0866 号文批准通过。2003 年 11 月,山西省煤 炭地质公司编制了《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该报告于 2004 年 10 月 20 日经山西省煤炭地质技术委员会评审中心以晋煤 地技评字[ 号文批复通过。 7、2005 年 6 月山西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提交了《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煤峪口矿 2004 年矿产资源储量核查年度报告》,报告共获得累计查明资源 储量 27327.83 万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 12489.10 万吨(含 0.7-0.8 间资源储 量 464.77),动用量 11979.31 万吨,核销量 682.40 万吨,非采区损失量 2177.02 万吨。报告由山西省地质矿产科技评审中心于 2006 年 4 月 14 日以晋评审 储字[ 号文评审通过,2006 年 4 月经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备案认定, 备案文号为晋国土资储备字[ 号。 8、2011 年 6 月,山西省煤炭地质 115 勘查院编制《山西省大同煤田(侏 罗系)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调整矿界 用)》,该报告经山西省地质矿产科技评审中心评审,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 2012 年 6 月以晋国土资储备字[ 号文备案。该报告作为本次采矿权 评估的依据。 9、2016 年 1 月,山西省煤炭地质 115 勘查院编制《大同煤业股份有限 公司煤峪口 2015 年度矿山储量年报》,该报告经大同市矿产资源储量评审 专家组评审并出具了审查意见书,该报告作为本次采矿权评估的依据。 十二、井田地质 (一) 地层 井田内多为黄土覆盖,基岩仅出露于沟谷底部及山脊,根据以往地质 勘探资料,结合本次利用之钻孔揭露,井田内发育地层由老到新为:寒武 系上统、奥陶系下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 13 组,侏罗系下统永定庄组、中统大同组和云岗组,以及第四系上更新统。 太原组和大同组是井田主要的含煤地层,山西组和云岗组亦含薄煤层或煤 线。现将各地层由老至新概述如下: 1、寒武系上统(∈3 ):分布在井田东南边缘地带,为浅海碳酸盐相沉 积,主要为深灰色黄灰色竹叶状灰岩及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厚约 203.01 m。 2、奥陶系下统(O1):在本井田东部边缘有出露,厚度大于 50.6 m。以 绿灰色、灰黄色、灰红色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和黄绿 色页岩。 3、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厚 19.90~22.97 m,平均 21.08 m。下部 为灰绿色铝土质泥岩及细砂岩,底部局部分布一层“山西式铁矿”。上部为 深灰色、灰黑色砂岩、泥岩和泥岩、细砂岩互层。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平 行不整合接触。 4、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厚 34.94~67.07 m,平均 49.08 m。中、上 部以深灰色和灰色泥岩为主,含煤 1~6 层,煤厚 5.43~19.19 m,平均 13.01 m。下部以灰色、灰白色粗砂岩为主。底部普遍分布一层砾岩或含砾粗砂 岩,厚 1.74~23.35 m,为 K2 标志层。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5、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厚 15.40~39.51 m,平均 27.2 m。上部为 深灰色、灰色砂质泥岩、细粒砂岩,夹有煤 2~3 层。中、下部为中粗粒砂 岩。底部为灰色、灰白色砾岩,含砾粗砂岩,砾石砾径最大可达 5 cm。与 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6、侏罗系下统永定庄组(J1y):厚 53.90~72.99 m,平均 63.26 m。上部 为紫灰色、灰绿色、紫红色、杂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和细砂岩。中部为灰 色、灰白色中、粗砂岩,具交错层理。下部为灰色粉砂岩和细砂岩。底部 为一层灰色砾岩、含砾粗砂岩,砾石成份主要是石英岩、燧石,此外还有 少量砂岩、粉砂岩。砾石分选差,圆度中等。该组地层与下伏山西组呈平 行不整合接触。 14 7、侏罗系中统大同组(J2d):为主要含煤地层,厚约 233.46 m。主要由 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细砂岩,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和煤组成。 含煤约 20 余层,为整个井田开采对象。大同组底部分布一层灰白色中、粗 粒砂岩和含砾粗砂岩(K11),与下伏永定庄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8、侏罗系中统云岗组(J2y):厚度大约 177.38 m,井田内广泛分布。主 要由中粗粒砂岩组成,其次是砾岩、细砂岩和粉砂岩。底部普遍分布一层 厚约 1.82~24.77 m 的石英质砾岩和含砾砂岩(K21 标志层)。砾石直径最大可 达 9 cm,砾石分选差,次棱角一次圆状。下部为灰白色粗砂岩、含砾粗砂 岩,夹灰色、深灰色细砂岩和粉砂岩,局部含薄煤 1~2 层,但均不可采。 上部为灰绿色、灰黄色粗砂岩夹紫红色、灰绿色、灰黄色粉砂岩和砂质泥 岩。与下伏大同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9、第四系上更新统(Q3):厚 0~35.49 m,平均 11.10 m。由黄土和亚粘 土组成。与基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含煤地层: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大同组、二叠系山西组、石 炭太原组。分述如下: 1、侏罗系中统大同组(J2d):为主要含煤地层,由灰白色中粗粒砂岩、 细砂岩,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和煤组成。含煤约 20 余层,含主 要可采煤层 9 层,煤层号为 3 号、4 号、8 号、9 号、10 号、11 号、12 号、 14-2 号和 15 号煤层。底部一层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和含砾粗砂岩(K11) 为与 下伏永定庄的分界标志层。 2、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厚 15.40~39.51 m,平均 27.2 m。上部为 深灰色、灰色砂质泥岩、细粒砂岩,含煤 2~3 层。底部为灰色、灰白色砾 岩,含砾粗砂岩。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厚 34.94~67.07 m,平均 49.08 m。中、上 部以深灰色和灰色泥岩为主,含煤 1~6 层,煤厚 5.43~19.19 m,平均 13.01 m。下部以灰色、灰白色粗砂岩为主。底部普遍分布一层厚 1.74~23.35 m 的砾岩或含砾粗砂岩为 K2 标志层。 15 (二) 构造 井田内构造较为简单,地层倾角平缓,一般 1-4&,仅发育一些宽缓褶 皱,断距大于 10m 的断层较少见到,落差 3-10m 的断层也为数几条,但落 差 3m 以下的断层比较发育。现将井田内主要构造形迹作一概述。 1、褶皱构造 (1) 西 部 背 斜 : 横 穿 井 田 西 部 , 背 斜 轴 位 于 -- 孔一线,大致呈近东西向延伸。背 斜两翼产状都比较平缓,一般北翼倾角 1-3&,南翼倾角 1-2&。在与忻州窑 矿井田交界附近,该背斜表现为一系列极为宽缓的次级小褶皱,如永定庄、 四台矿方向小褶皱逐渐变窄、抬高,向南东方向变得开阔,在井田内延伸 约 2500m。 (2) 中部背斜:位于井田中部“马鞍形”的转折处附近,背斜轴位于 - 孔一线,呈北东向延伸。该背斜向北东方向倾伏, 向南西方向延伸进入永定庄井田,背斜两翼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北西翼倾 角 1-4&,倾向北西,南东翼倾角 1-3&,倾向南东,井田内延伸长度约 1500m。 (3) 东部向斜:该向斜是本井田东部较显著的褶皱构造。向斜轴大致位 于
孔一线,在井田南部呈近南北向,向北延伸。向斜北东翼, 地层倾角大,井田东部岩层露头区地层近于直立甚至发生倒转。地层走向 近南北向和北西向,倾角 5-8&。南西翼地层平缓,地层走向呈北西向,倾 向北东,倾角 3-5&。该向斜向南仰起而变窄。向北延伸进入忻州窑井田。 在井田内延伸长度 3000m。 此外,井田内还发育次一级的背、向斜褶曲,其高差起伏达数米至十 几米,长数百米,宽约数十米至百米,致使开采过程采煤巷道高低起伏。 2、断裂构造 井田内发现的断层均为正断层,且断层不很发育,矿井经多年开采, 共揭露落差>1m 的断层 23 条,其中大于 10m 的断层 1 条,5-10m 的断层 1 条,落差 3-5m 的有 3 条,主要发育的是落差小于 3m 的断层共 18 条。< 16 1m 的断层未统计。断层主要分布在井田的中、东部。 3、陷落柱 井田内在已采的 9、11、14-2 号煤中,已发现 6 个陷落柱。其中 6 号 陷落柱发育位置在 11 号煤层西部,长、短轴为 56&40m (仅在 11 号)。其他 五个陷落柱主要集中分布于井田的中部 301、301-1、404 盘区。长轴延伸 方向为 NNW~NE 向,除 2 号陷落柱外,其它陷落柱呈北东向排列。陷落 柱大小悬殊,长轴 60~485 m,短轴 22~50 m。形态各异,有椭圆形、扁 椭圆形、棒槌形、长条形等。现在尚不能确定陷落柱的高度,也不能判定 大同组地层中的陷落柱是否一直延伸到下部石炭系和奥陶系地层。但从已 发现的陷落柱来看,在大同组上部所开采的 9 号煤层中见到的五个陷落柱, 在下部 9、11、12、14-2 煤层中均均已见到,且长轴和短轴的大小没有多 大变化。 由此看来,井田内陷落柱不甚发育,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井田构造发育简单,主要为一些宽缓褶皱,褶皱两翼倾角 均小于 8&,一般 3~4&,属近水平地层,对煤矿生产的盘区设计和工作面 布置没有重大影响。但一些次级褶皱和断层却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冲刷带的分布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煤层的冲刷现象是影响井田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已采的 3、11-12、12、14-2 号等煤层均可见到。从井下所揭露的资料来看,3 号煤 的冲刷带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冲刷宽度 0.10~2.10 m,对煤层的冲刷深 度为 0.50~0.80 m。11、12 号煤层的冲刷带呈北北西向延伸,其平面组合 形态呈树枝状。单个冲刷带的宽度,一般为 0.20~1.20 m,冲刷深度为 0.10~ 1.20 m。11-12 合并层是目前为止资料最为丰富的煤层,其冲刷带呈北西和 北东两个方向延伸,以北西向为主。冲刷带的宽度变化很大,变化在 0. 4~ 500 m 之间。冲刷深度为 0.30~2.60 m。冲刷充填物为粉砂岩和中粗粒砂岩, 但以粉砂岩最为常见。此外在井田中西部,14-2 号煤层中发育一条宽 200 m, 冲刷深度 0.30~0.71 m,呈北西西向展布的冲刷带。纵观各层冲刷,冲刷 方向呈北西西—北东向,水流方向由西往东。 17 综上所述,本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 4、岩浆岩 井田内大部分煤层已开采,有的已关闭,均无岩浆岩侵入,邻近的忻 州窑矿和永定庄矿有燕山期岩浆岩侵入。 (三)煤层 1、含煤性 井田内含煤地层有侏罗系大同组和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上、下 两套煤系,煤峪口井田侏罗系大同组煤层含煤地层特征。 井田内侏罗系中统大同组地层厚约 233.46m,,共含煤 20 余层,总厚 21.99m,含煤系数 9.42%,其中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共 9 层,自上而下依 次是 3 号、4 号、8 号、9 号、10 号、11 号、12 号、14-2 号和 15 号煤层, 可采煤层平均总厚 17.69m。 2、可采煤层 本井田侏罗系可采煤层有 3 号、4 号、8 号、9 号、10 号、11 号、12 号、14-2 号和 15 号煤层。可采煤层特征见表 3 表2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厚度(m) 煤层间距(m) 地 夹石数 煤层号 最小-最大 最小-最大 可采性 稳定性 层 (一般) 平均 平均 0-3.02 3 0-2 大部可采 较稳定 1.94 9.20-27.20 0-2.05 19.33 4 0-2 零星可采 极不稳定 0.60 10.68-88.13 0-2.27 43.67 8 0-1 局部可采 不稳定 0.76 8.77-30.57 0-2.15 19.04 9 0-1 大部可采 较稳定 0.99 11.84-29.07 大 0-1.69 15.87 同 10 0-1 零星可采 极不稳定 0.57 2.60-38.60 组 1.15-10.44 25.54 11 0-4 全区可采 稳定 4.29 1.70-33.20 0-5.16 19.75 12 0-3 局部可采 较稳定 2.47 0.70-12.40 0-4.77 6.83 14-2 0-4 大部可采 较稳定 2.11 6.95-31.00 0-9.27 15 0-2 15.80 局部可采 极不稳定 2.21 18 3 号煤层:上距 2 号煤层 25.70-47.42m,平均 37.97m。煤层厚度 0-3.02m, 平均厚度 1.94m。主要可采煤层赋存于井田西部及东部,中部为大面积无 煤区。可采煤层底板标高:西部 m,东部 m。在井田西 部煤层赋存区,由西向东煤层厚度减小。在 410、307、309 盘区以及 408 盘区的一部分,煤层厚度几乎均大于 2.00m。煤层结构简单,除 408 盘区 普遍含 1-2 层夹矸外,大部分地段不含夹矸。夹石厚度变化在 0.11-0.60m, 但一般小于 0.20m。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3 号煤层井田西部可采区已基 本采空。井田东部为不可采区,目前系统已封闭。 4 号煤层:上距 3 号煤层 9.20-27.20m,平均 19.33m。煤层厚度 0-1.77m, 平均 0.60m。井田内只有 48375 孔,煤厚 1.77m,达到可采。煤层底板标高 m。在井田西部有呈北西向延伸的宽阔无煤带,煤层一般含 1-2 层夹矸,结构简单。为极不稳定零星可采煤层。4 号煤层未采。 8 号煤层:上距 4 号煤层 10.68-88.13m,平均 43.67m。二者间距在井 田中部和东部较大,向西部较小。煤层厚度 0-2.27m,平均 0.76m。井田大 部赋存,井田东部和西部煤层厚度较大,为可采煤层;中部变薄,为不可 采煤层。井田东部和西部及其邻近的 410 盘区煤层大面积可采,可采煤层 底板标高:井田东部 980-1085m,西部 m。井田东部和西部可采 范围内,煤层结构简单。但井田中部普遍含夹矸 1-2 层,结构简单,为不 稳定局部可采煤层。8 号煤层井田东部部分采空,现已停采,目前系统已封 闭。 9 号煤层:上距 8 号煤层 8.77-30.57m,平均 19.04m。煤层厚度 0-2.15m, 平均 0.99m。井田内除西部 410 盘区 47382 和 49381 两个孔无煤外,其余 均赋存煤层。煤层厚度由西向东增大。井田东部和中部均为可采煤层,井 田西部为局部可采。可采煤层底板标高:东部 950-1080m,中部 990-1055m。 煤层结构简单,偶含一层夹矸。 9 号煤层东部已采, 现已停采,目前系统已封闭。 10 号煤层:上距 9 号煤层 11.84-29.07m,平均 15.87m。煤层厚度 0-1.69m。 19 平均 0.57m。井田内为零星可采。分布于井田东部、西部和中部,呈孤块 状分布。可采煤层底板标高:西部 m, 中部 990-995m,东部 958-1060m。煤层厚度不仅变化大,而且规律性不明显。煤层结构简单,仅 局部含一层夹矸。为极不稳定零星可采煤层。10 号煤层暂未采。 11 号煤层:上距 10 号煤层 2.60-38.60m,平均 25.54m。煤层厚度 1.15-10.44m,平均 4.29m。井田中部在马鞍形的转折处,由东向西 11 号煤 层与下部 12 号煤层合并,形成 11 号厚层合并煤层。可采煤层标高:东部 952-1050m,中部 950-995m,西部 960-1015m。在井田东部和中部,煤层 厚度由东向西增厚,中部不含或含一层夹矸,结构简单,夹石层厚度小于 0.23m;东部往往含 2-4 层夹石,结构较简单。在井田西部与永定庄矿相邻 边界处与 12 号煤层合并,煤层厚度由西往东增大,在 408 盘区及其附近煤 层厚度最大,一般均大于 8.00m,最大厚度达 10.48m;向西、向北煤层厚 度均减小,煤层结构简单。为稳定煤层。现主采井田西部 11、12 合并区, 410、408 盘区已采空。309 盘区上分层已采空,下分层已采 、 8706 工作面。 12 号煤层:上距 11 号煤层 1.70-33.20m,平均 19.75m,煤层厚 0-5.16m, 平均厚 2.47m,含夹矸 0-3 层。井田东部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井田中部 煤层与 11 号煤层层间距逐渐减小,在马鞍形转折处的
一线西 侧开始与 11 号煤层合并。可采煤层底板标高:900-1020m。从整体上看, 由东向西煤层厚度增大,煤层结构简单,一般含 1 层夹石,为较稳定煤层。 14-2 号煤层:上距 12 号煤层 0.70-12.40m,平均 6.83m,煤层厚度 0-4.77m,平均 2.11m。全井田赋存,可采煤层底板标高:东部 885-970m, 西部 950-1005m。煤层厚度变化大,尤其是井田东部,煤层厚度变化于 0.25-4.31m 之间;井田中部煤层厚度较大,比较稳定,东部和西部煤层薄, 厚度变化大,结构简单,一般不含或含一层夹石;井田中部含 1-4 层夹矸, 多分布于煤层下部,煤层结构较简单。为较稳定煤层。14-2 号煤层,目前 井田中部 408 盘区的
工作面已采。 20 15 号煤层:是大同组最下部煤层。上距 14-2 号煤层 6.95-31.00m,平 均 15.80m。井田内为局部可采,主要分布于井田中东部和西部,煤层厚度 0-9.27m,平均 2.21m。可采煤层底板标高:中部 870-9500m,西部 955-980m。 井田中部和东部为无煤区,可采区位于井田中东部。整体上看,煤层在中 间厚向两边变薄。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 1-2 层夹矸,一般不含夹石。为 极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目前正在开采。 主要水平大巷设在 15 号煤层底板岩石中,采用暗斜井和暗竖井(溜煤 井)联通各层。每层煤划分为若干个盘区,现主采盘区为 14-2 号煤层 307、 410 盘区;15 号煤层 406 盘区。 (四)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各可采煤层物理性质基本接近,多为弱玻璃光泽和沥青光,硬度较大, 裂隙不发育,宏观煤岩以亮煤为让,暗煤次之,镜煤呈细条带状或透镜体 出现,煤岩类型按平均光泽属于半亮型煤和半暗型煤,显微煤岩以镜质组 为主,惰质组次之,显微煤岩类型属于微镜惰煤。煤的变质程度在长焰煤- 气煤阶段。 2、煤的化学性质 根据精以往钻孔采样和井下工作面采样化验成果,井田可采煤层主要 化学性质叙述如下: 2 号 煤 层 : 原 煤 水 分 (Mad)2.39-3.78% , 平 均 3.23% 。 原 煤 灰 分 (Ad)6.16-13.42%,平均 7.33%。原煤挥发分(Vdaf) 29.76-34.22%,平均 31.60%。 原煤全硫(St.d)0.49-2.38%,平均 1.14%,磷(P)平均 0.0269%。 3 号煤层:原煤水分(Mad) 0.41-8.83%,平均 3.03%;原煤灰分(Ad) 3.35-20.83%,平均 7.10%;原煤挥发分(Vdaf) 29.70-34.20%,平均 31.60%。 井田中部灰分含量较高,井田东部和西部较低。原煤全硫(St.d)为 0.14-1.39%, 平均 0.34%。全硫的变化趋势与灰分相同,即井田中部含量高,井田西部 和东部都比较低。原煤磷含量(P)为 0.%,平均 0.012%。 21 4 号 煤 层 : 原 煤 水 分 (Mad) 1.87-2.74% , 平 均 2.36% ; 原 煤 灰 分 (Ad)4.73-27.26%,平均 8.48%。原煤挥发分(Vdaf) 31.67-36.90%,平均 33.10%。 原 煤 全 硫 (St.d) 含 量 为 0.34-1.57% , 平 均 0.63% , 原 煤 磷 含 量 (Pad) 为 0.002-0.012%,平均 0.005%。 8 号煤层:原煤水分(Mad)含量为 1.72-3.48%,平均 2.32%。原煤灰分 (Ad)3.79-36.21% , 平 均 12.57% 。 原 煤 挥 发 分 (Vdaf) 26.63-51.56% , 平 均 29.50%。井田中部煤的灰分较高,井田东部和西部灰分较低。原煤全硫 (St.d)0.10-1.67%,平均 0.72%,全硫变化趋势是东部高于井田西部和中部。 原煤磷含量(Pad)为 0.000-0.0280%,平均 0.017%。 9 号煤层:原煤水分(Mad)为 1.17-4.92%,平均 2.45%。原煤灰分(Ad)为 2.91-36.79%,平均 10.10%,井田西部灰分明显高于中部和东部。挥发分(Vdaf) 为 26.32-36.44%,平均 39.7%。全硫(St.d) 含量 0.33-3.63%,平均 1.02%, 井田东部全硫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原煤磷含量(Pad)0.%,平均 0.0086%。 10 号 煤 层 : 原 煤 水 分 (Mad)1.81-2.43% , 平 均 2.12% 。 原 煤 灰 分 (Ad)7.62-38.17%,平均 14.5%,原煤挥发分(Vdaf) 26.11-34.25%,平均 30.2%。 原煤全硫(St.d)0.49-3.89%,平均 1.33%。原煤磷含量(Pad)为 0.002-0.022%, 平均 0.011%。 11 号 煤 层 : 原 煤 水 分 (Mad)0.39-5.78% , 平 均 2.17% 。 原 煤 灰 分 (Ad)3.93-15.56%,平均 6.52%。该煤层在井田中、西部与下伏 12-1 号合并, 合 并 层 的 原 煤 灰 分 为 3.06-9.28% , 平 均 5.98% 。 原 煤 挥 发 分 (Vdaf) 27.1-30.75%,平均 28.2%。原煤全硫(St.d)0.22-2.73%,平均 0.74%。合并层 原煤全硫 0.12-1.48%,平均 0.53%。磷含量(Pad)为 0.0%,平均 0.049%。合并层磷含量平均 0.026%。 12 号 煤 层 : 原 煤 水 分 (Mad)0.48-4.26% , 平 均 2.89% 。 原 煤 灰 分 (Ad)5.53-18.56%,平均 10.4%,在 404 盘区和 301 盘区,灰分最大,向东、 22 向西均降低。原煤挥发分(Vdaf) 22.8-32.8%,平均 28.1%。原煤全硫(St.d) 含 量为 0.31-3.81%,平均 1.20%,原煤磷(Pad)含量为 0.0%,平均 0.0321%。 14-2 号 煤 层 : 原 煤 水 分 (Mad)0.7-6.48% , 平 均 2.27% 。 原 煤 灰 分 (Ad)4.13-31.60%,平均 9.10%,以井田中部灰分较低,东部较高。原煤挥发 分(Vdaf) 0.38-42.3%,平均 27.10%。原煤全硫(St.d)为 0.33-3.86%,平均 1.03%, 全 硫 变 化 趋 势 以 东 部 含 量 较 高 , 西 部 较 低 。 原 煤 磷 含 量 (Pad) 为 0.002-0.0628%,平均 0.0273%。 15 号 煤 : 原 煤 水 分 (Mad)0.2-2.05% , 平 均 1.82% 。 原 煤 灰 分 (Ad) 6.03-38.2%,平均 20.6%,原煤挥发分(Vdaf)18.4-36.2%,平均 25.3%。全硫 含量(St.d)0.28-2.09%,平均 0.95%。全层由西往东,灰分和全硫增高。原煤 磷含量(Pad)0.005-0.9124%,平均 0.14%。 3、煤的工艺性能及可选性 (1)煤层工艺性能 2 号煤层:原煤发热量(Qgr.v.daf)32.70-33.78MJ/kg,平均 33.48MJ/kg,属 于高热值煤。胶质层最大厚度为 8mm,焦渣特征 2-5,粘结性较弱。 3 号煤层:原煤发热量(Qgr.v.daf)26.29-34.20MJ/kg,平均 33.05MJ/kg,属 于特高热值煤。胶质层最大厚度 0-7mm,粘结性(GR.I)为 0.5,粘结性较弱。 4 号煤层:原煤发热量(Qgr.v.daf)27.30-34.24MJ/kg,平均 32.0MJ/kg 属于 高热值煤。胶质层最大厚度 6-12mm,粘结性弱-中等。 8 号煤层:原煤发热量(Qgr.v.daf)23.60-34.40MJ/kg,平均 32.60MJ/kg,属 于高热值煤。胶质层最大厚度 9mm,焦渣特征 3,粘结性较弱。 9 号煤层:原煤发热量(Qgr.v.daf)26.40-34.20MJ/kg,平均 33.24MJ/kg,属 于高热值煤。胶质层最大厚度 0-13mm,焦渣特征 2-4,粘结性(GR.I)为 0.5, 粘结性弱-中等。 10 号煤层:原煤发热量(Qgr.v.daf)26.16-34.09MJ/kg,平均 32.46MJ/kg, 23 属于高热值煤。胶质层最大厚度 0,焦渣特征 3,粘结性弱。 11 号煤层:原煤发热量(Qgr.v.daf)28.02-34.41MJ/kg,平均 33.2MJ/kg,属 于高热值煤。胶质层最大厚度 0-5mm,焦渣特征 2-4,粘结性较弱。 12 号煤层:原煤发热量(Qgr.v.daf)26.76-34.67MJ/kg,平均 32.7MJ/kg,属 于高热值煤。胶质层最大厚度 5mm,粘结性(GR.I)为 31.27,粘结性弱-中等。 14-2 号煤层:原煤发热量(Qgr.v.daf)22.71-37.55MJ/kg,平均 33.217MJ/kg, 属于高热值煤。胶质层厚度 0-10mm,粘结性(GR.I)1.9,焦渣特征 2-6,粘结 性弱-中等。 15 号煤层:原煤发热量(Qgr.v.daf)21.48-34.43MJ/kg,平均 31.36MJ/kg, 属于低热值-高热值煤。胶质层厚度 0mm,粘结性弱。 (2)煤的可选性 本矿参考云岗矿可选性特征,观察曲线较转折变化明显,说明可选性 好,可选性等级以&0.1%含量评定,12 号煤若指定精煤分灰 6.0%,分选密 度为 1.60,则精煤回收率为 82.0%,&0.1 含量为 4.0%(扣除大于 2.0 密度级 沉矸),可选性等级均为易选。 4、煤类 依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T)用粘结性指数(GR.I) 和浮煤挥发分(Vdaf)作分类指标。本区只有 3 号煤层、12 号煤层和 14-2 号煤 层各有一个粘结指数,分别为 0.5、31.27、1.9,相应的煤类为不粘煤、弱 粘煤、不粘煤。由于绝大部分无粘结指数测定值,多数不能确定煤类,根 据以往测定的胶质层厚度在 0-13mm 和焦渣特征在 2-5 判断本区煤类有不粘 煤和弱粘煤,总体各煤层平均应为弱粘煤。 各煤层煤炭质量分级按 GB/T0 动力煤灰分分级、硫分分级、 发热量分级分级如下: 2 号煤为特低灰-低灰,平均为特低灰;特低硫-中高硫,平均为中硫; 高热值;中高挥发分之弱粘煤。 24 3 号煤为特低灰-中灰,平均为特低灰;特低硫-中硫,平均为特低硫; 高热值;中高挥发分之弱粘煤。 4 号煤为特低灰-中灰,平均为特低灰;特低硫-中高硫,平均为低硫; 高热值;中高挥发分之弱粘煤。 8 号煤为特低灰-高灰,平均为低灰;特低硫-中高硫,平均为低硫;高 热值;中高挥发分之弱粘煤。 9 号煤为特低灰-高灰,平均为低灰;特低硫-高硫,平均为中硫;高热 值;中高挥发分之弱粘煤。 10 号煤为特低灰-高灰,平均为低灰;特低硫-高硫,平均为中硫;高 热值;中高挥发分之弱粘煤。 11 号煤为特低灰-低灰,平均为特低灰;特低硫-中高硫,平均为低硫; 高热值;中高挥发分之弱粘煤。 12 号煤为特低灰-中灰,平均为低灰;特低硫-高硫,平均为中硫;高 热值;中高挥发分之弱粘煤。 14-2 号煤为特低灰-高灰,平均为特低灰;特低硫-高硫,平均为中硫; 高热值;中高挥发分之弱粘煤。 15 号煤为特低灰-高灰,平均为中灰;特低硫-中高硫,平均为中硫; 高热值;中高挥发分之弱粘煤。 本矿各煤层煤的工业用途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 (五)水文地质条件 井田水文地质 1、地表水 本区地表水体不发育,仅发育一些东西向的沟谷。沟谷的最大切割深度 达 60m,沟谷两侧及谷底基岩裸露。除雨季外,这些沟谷均干涸无水。里南 沟是井田内最大的一条沟谷,长约 3km,由本区东南方向经过主、副井附近 后向西延伸,汇水面积 6.9km2。洪水期水位猛涨,1985 年 7 月曾淹没高 2.5m, 断面为 8.66m2 的主涵洞。除此之外其它沟谷汇水面积都比较小。 25 2、含水层 1)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井田东缘口泉山脉呈长条状出露,井田内部灰岩深埋,构成了石炭系 煤系的基底。井田内 49351(白 17)号孔揭露了奥陶系灰岩,揭露厚度 50m, 揭露地层为奥陶系下统冶里组,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灰岩夹薄层石灰岩、灰 绿色页岩,白云质灰岩具有蜂窝状小溶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 0.0263L/s.m,渗透系数 0.049m/d。与本矿相邻的永定庄矿勘探石炭系煤层 时,施工了补 9、补 16 号水文孔(补 9、补 16 号孔位于井田东南界外,补 9 号孔距离南界 400m,补 16 号孔距离南界 1000m),揭露奥陶系下统灰岩 100m,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 0.57L/s.m。 本矿下部同忻矿主平硐揭露了全部寒武、奥陶系灰岩,平硐涌水量 250m3/d,本矿开采大同组煤层时揭露陷落柱 5 个,同忻矿开采太原组 3-5 号煤层时,遇到其中的一个,陷落柱岩体胶结致密。 从上述水文孔抽水试验成果并结合同忻矿资料分析,井田奥灰含水层 岩溶裂隙不发育,奥灰含水层富水性弱。 井田 49351(白 17)号孔为上世纪 60 年代施工的水文孔,当时的奥灰水 位标高为 1170m 左右,永定庄矿新近施工的补 16、补 9 号水文孔奥灰水位 标高分别为 976.13m、982m,奥灰水位已大幅度下降。 根据补 9 补、16 号水文孔奥灰水位并结合区域资料推算,井田奥灰水 位标高 980-1060m。 2)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太原组为井田含煤地层,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组成,地下水 赋存在砂岩裂隙中,为砂岩裂隙承压水,49351(白 17)号孔山西组、太原组 混合抽水试验,降深 44.38m,单位涌水量 0.0042L/s.m,渗透系数 0.01115m/d, 富水性弱。 3)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山西组含水层岩性以粗粒砂岩、中粒砂岩及砾岩为主,系砂岩裂隙承 26 压水。本组砂岩胶结致密,裂隙少,地下水补给条件差,永定庄矿补 9 号 孔山西组抽水试验抽干,含水性极其微弱或不含水。 4)永定庄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含水层岩性为厚层状的中、粗砂岩和砂砾岩,主要赋存在本组的中下 部,49351(白 17)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 0.000088L/s.m,富水性及弱。 5)大同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大同组为侏罗系含煤地层,井田内含煤 20 余层,地下水赋存在煤层之 间砂岩的裂隙中,属砂岩裂隙潜水、承压水。49353(白 22)号孔抽水试验, 单位涌水量 0.00048L/s.m,渗透系数 0.00019m/d,为富水性弱的含水层。 大同组煤层目前已基本采完,煤层开采形成“三带”,使含水层遭到破坏, 地下水沿采动裂隙下渗至井下,做为矿坑水被排出,在采空区低的部位则 赋存了大量的采空区积水。 6)云岗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云岗组在井田沟谷两侧出露,浅部由于物理风化作用因而产生风化裂 隙,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富水性中等,永定庄矿后沟泉泉水流量曾达 1570m3/d。风化壳以下岩石致密,48342(煤补 10)号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 量 0.06L/s.m,渗透系数 0.066m/d。大同组煤层经数十年开采其导水裂隙带 已延伸至地表或接近地表,区内的井泉均已干枯,风化裂隙水或大气降水 通过导水裂隙带直接下渗至采空区,从而使本组地层成为透水层。 7)第四系冲积层 分布于井田较大的沟谷中,汇水范围小,富水性弱,目前已为渗透性 沟谷。 3、隔水层 井田隔水层主要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地层,厚度 30-40m,上部多为粉 砂岩、砂质泥岩和薄层状细砂岩,下部多为铁、铝质泥岩,中夹 1-2 层薄层 状石灰岩,其中泥岩相对发育,本组地层在井田全区分布稳定。 其次为太原组、山西组、永定庄组的泥岩,砂质泥岩,岩层软,具柔性, 27 隔水性能好;砂岩类岩石多致密,抗压强度高,从上述抽水试验成果看,富 水性极弱,可作为相对隔水层。上述地层总厚为 150-200m。 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永定庄组地层总厚 200-250m,相对于奥灰 水来说,作为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是开采侏罗系煤层的有利条件。 4、评估区地下水的补、适、排条件 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次为雨季沟谷洪水渗漏补给。 大同组煤层已采空,大气降水通过地面塌陷裂隙、风化裂隙进入采空区而 成为采空区积水,补给条件好。大同组下伏永定庄、山西组、太原组、寒 武-奥陶系含水层,埋藏深,裂隙不发育,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条件均很差, 在自然状态下,垂向上的补给微弱,主要为井田外地下水的侧向补给,补 给量小。 井田的东部边缘分布有太古界片麻岩,为隔水边界,在口泉沟沟口奥 陶系灰岩已经被河床切割出露,故井田内岩溶地下水通过口泉沟沟口向大 同平原排泄;侏罗系、石炭-二叠系煤系地下水由于煤层开采以矿井水的形 式排泄。 井田侏罗系共含煤 20 余层,现开采 11-12 合并层及 14-2 号煤层。大同 组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大同组层间砂岩含水层,出露于井田东部边缘一 带。在天然状态下,主要在露头区顺地层层间裂隙获得大气降水补给;在 开采状态下,由于导水裂隙带已达地表,地表裂缝众多,14-2 号煤层以上含 水层大部分已经贯通,成为统一含水体,大气降水及地表洪水主要通过地 裂缝经采动裂缝进入矿井,一部分形成采空区积水,一部分转为矿井水排 出,一部分经构造裂隙、层间裂隙转为未开采地段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 三水转化关系明显,其中采空区积水与大气降水关系极为密切。 5、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类型 侏罗系大同组层间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 属简单类;矿井正常涌水量 2242 m3/d,最大涌水量 4008 m3/d,矿井涌水 量属简单类;本矿井时有突水,采掘工程、矿井安全受水害威胁,开采受 28 水害影响程度属复杂类;本矿积水范围较清楚,防治水工作较易进行。 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 (六)工程地质条件 侏罗系大同组各煤层顶、底板岩性均为碎屑岩,局部分布伪顶。岩性多 为薄层粉砂岩、细砂岩,炭质泥岩和煤线。直接顶和老顶多为细砂岩、粉砂 岩、中粒砂岩或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底板岩性多为粉砂岩。下面将各可采 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做一简述: 3 号煤层:伪顶由灰~灰黑色砂岩组成,厚 0.05~0.50m。直接顶为灰 白色~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发育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在煤层被冲刷 处,顶板岩性有时为中、粗粒砂岩,厚 2~5m。老顶为灰白色粗粒砂岩,厚 8~15m。底板岩性为灰黑色粉砂岩,厚 0.50~2.0m。 4 号煤层:伪顶为灰~灰黑色粉砂岩,厚 0.10~0.50m。直接顶和老顶 由灰白~灰色细砂岩和粉砂岩互层组成。厚 15~25m。底板岩性为灰黑色粉 砂岩和细砂岩,厚 1.50~3.0m。 8 号煤层:伪顶为灰黑色粉砂岩,厚约 0.5m。直接顶为灰~灰白色中、 细粒砂岩,局部可见灰白色粗粒砂岩,厚 7~15m。底板岩性为灰黑色粉砂 岩,厚 1.50~3.0m。 9 号煤层:伪顶为灰黑色粉砂岩,厚约 0.10~0.50m。直接顶多为灰~ 灰色细砂岩,厚 0.5~4.0m。老顶为灰白~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或灰白 色中粗粒砂岩,厚 8.10~15.40m。底板岩性为灰黑色粉砂岩和细砂岩,厚 0.50~3.00m。 10 号煤层:伪顶为灰黑色粉砂岩,厚约 0.10~0.50m。直接顶多为灰白~ 灰色粉砂岩和细砂岩互层,厚 2~5m。老顶为灰~灰白色细砂岩或灰白色粗 砂岩,厚 8.0~12.0m。底板岩性为灰黑色粉砂岩,局部为细砂岩,厚 0.50~ 2.50m。 11 号煤层:伪顶为灰~灰黑色粉砂岩,厚 0.10~0.80m,直接顶为浅灰~ 灰色粉砂岩和细砂岩,在煤层被古河流冲刷处,煤层直接和中、粗粒砂岩、 29 细砂岩等接触。直接顶厚约 2.0~6.0m。老顶为灰~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 互层,局部为中、粗粒砂岩,厚 8.0~17.0m。底板岩性为灰黑色粉砂岩,有 时可见细砂岩,厚 1~3m。 12 号煤层:伪顶为灰~灰黑色粉砂岩,厚 0.10~0.50m。直接顶以灰色 细砂岩为主,厚 1.0~5.0m。老顶以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厚 8.0~13.0m。 在接近与 11 号层合并区,老顶缺失,直接顶和伪顶变薄直至合并。底板岩 性为灰~灰黑色粉砂岩和细砂岩,厚 0.50~2.0m。 14-2 号煤层:伪顶由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等组成,厚 0.10~0.60m。 直接顶多为浅灰~灰白色粉砂岩或细砂岩,厚 1.0~4.0m。在煤层被冲刷处, 煤层直接与中、细粒砂岩等接触。老顶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厚 4.5~ 10.0m。底板岩性以灰~灰黑色粉、细砂岩为主,厚 2.0~3.0m。 15 号煤层:伪顶为灰~灰黑色粉砂岩,厚 0.10~0.50m。直接顶为浅灰 色、灰色细砂岩或中粒砂岩,厚 2.0~4.0m,老顶多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 厚 8.0~11.0m。底板岩性为灰色、灰黑色粉砂岩或细砂岩,厚 1.0~2.0m。 2、工程地质类型 本井田位于为双纪煤系,上部侏罗系大同组煤层。侏罗系煤系地层属于 类复理石建造类型,砂岩以坚硬岩石为主,泥质岩类多属于软岩层,岩体结 构为层状,薄层状结构。井田构造简单,开采证实煤层大部分地段顶板稳定, 煤层采后会形成大面积悬顶,并以切冒形式冒顶,顶板岩石需要通过软化才 能达到安全开采。井田内小于 3 m 的断层比较发育,而且常形成断裂带密集 分布,影响到采区和工作面的布置,在断裂平行分布或分叉形成的密集带, 其伴生节理也很发育,围岩不稳定。 综上所述,井田工程地质类型为Ⅲ类Ⅱ型,即属于层状岩类工程地质条 件中等矿井。 (七)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瓦字【 号文件,矿井瓦斯绝对涌 30 3 3 3 出量 17.22m /min,相对涌出量 2.99m /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 54.86m /min, 3 相对涌出量 9.51m /t,审定本矿为高瓦斯矿井 2、煤层爆炸危险性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瓦发[ 号),鉴定结论为有煤层 爆炸危险性。 3、煤的自燃倾向性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瓦发[ 号),煤的自燃倾向等级 鉴定为Ⅰ级,其 11 号和 14-2 号煤层均属有自燃倾向性的容易自燃煤层。。 4、地温与地压 属地温正常区,也未出现地压异常。 十三、矿产资源开发概况 1、工业场地 煤峪口矿工业场地位于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 2、井田开拓 煤峪口矿采用主斜井-副立井混合开拓方式。 矿井目前共有主斜井、副立井、西二回风斜井、西三进风立井、西四 回风斜井五个井筒。 3、水平划分 布置一个主水平开采井田内的 11、12、14-2、15 号煤层,水平标高 +900m。主要水平大巷设在 15 号煤层底板岩石中,采用暗斜井和暗竖井(溜 煤井)联通各层。每层煤划分为若干个盘区,现主采盘区为 14-2 号煤层 307、 410 盘区;15 号煤层 406 盘区。 4、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目前为混合式通风系统。 5、采煤方法 根据煤层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采煤工作面为普通综采采煤方法, 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31 6、可采煤层 矿井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大同组,本井田侏罗系可采或局部可 采煤层共 9 层, 十四、评估方法 根据《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收益途径是较为广泛采用的矿业权评估 方法,其方法包括折现现金流量法、折现剩余现金流量法、剩余利润法、收 入权益法和折现流量风险系数调整法。折现现金流量法是任何目的下收益途 径矿业权价值评估的首选方法,适于拟建、在建、改扩建矿山采矿权评估, 以及具备折现现金流量法适用条件的生产矿山的采矿权评估。 本次评估对象为生产矿井,编制了“2015 年储量年报”,估算了保有资源 储量;收集到了煤峪口矿财务资料及附近矿山财务资料,可以据此确定固定 资产投资、成本及售价资料。总之,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可以用货币计量,具 备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的条件。有可供评估利用的经济技术参数,适宜 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故确定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进行评估。 折现现金流量法基本原理是:将矿业权所对应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作 为现金流量系统,将评估计算年限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以与净现金流量口 径相匹配的折现率,折现到评估基准日的现值之和,作为矿业权评估值。 计算公式为: n P = ∑ (CI-CO)t & (1+i)-t t=1 式中: P—采矿权评估价值; CI—年现金流入量; CO—年现金流出量; (CI-CO)t—年净现金流量; i—折现率; 32 t—年序号(t=1,2,3,…,n); n—评估计算年限。 十五、评估指标与参数 本项目评估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依据主要为《山西省大同煤田(侏罗系)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调整矿界用)》 以 下简称“储量核实报告”)、《〈山西省大同煤田(侏罗系)大同煤业股份有限 公司煤峪口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调整矿界用)〉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 明》(晋国土资储备字[ 号)(以下简称“备案证明”)、《大同煤 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2015 年度矿山储量年报》(以下简称“储量年报”)、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2015 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审查意见书》 (以下简称“储量年报审查意见”),由于煤峪口矿为老矿山,收集不到设计 资料,设计煤柱损失以煤峪口矿提供的资料为依据;经济参数主要参考京都 中新评报字(2016)第 0182 号资产评估报告、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 口矿财务报表,其他评估参数的选取参考《矿业权评估准则》、《矿业权评 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CMVS )和评估人员掌握的其他资料分 析确定。 评估利用资料评述: 对“储量核实报告”的评述: “储量核实报告”由山西省煤炭地质 115 勘查院编制,该单位持有国土资 源部颁发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资质符合要求。资源储量的估算范围与采矿 许可证范围一致;估算工业指标基本符合《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中一般 工业指标的要求;资源储量归类编码符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采用地质块段法来估算资源量符合矿山实际情况;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基 本合理。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的资源储量已在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备案。该报告可以作为本次评估的依据。 对“2015 年储量年报”的评述: “2015 年储量年报”由山西省煤炭地质 115 勘查院编制,该单位持有国土 33 资源部颁发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资质符合要求。估算范围与采矿许可证范 围一致;估算工业指标基本符合《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中一般工业指标 的要求;资源储量归类编码符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选用水 平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符合矿山实际情况;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基本合理。“2015 年储量年报”资源储量计算以“储量核实报告”及上年度储量 年报为基础;“储量核实报告”所提交的资源储量经山西省地质矿产科技评审 中心评审通过,并在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2015 年储量年报”已通过大 同市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储量审查专家组评审,其资源储量计算可以作为本 次评估的依据。 (一)评估基准日评估用可采储量的确定 1、保有资源储量 根据《山西省大同市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 2015 年度矿山储 量年报》,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保有 资源储量为 7643.99 万吨。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7197.69 万吨,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46.3 万吨,详见下表。 表3 井田保有储量计算汇总表(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 单位:万吨 保有资源储量 煤层号 煤类 111b 333 小计 3 RN 335.5 31.65 367.15 4 RN 22.52 57.87 80.39 8 RN 360.52 79.07 439.59 9 RN 764.08 122.08 886.16 10 RN 68.36 43.47 111.83 11 RN 1.81 12 RN 395.31 32.99 428.3 14-2 RN .64
RN .53 1302.75 合计 .3 7643.99 因此截至本次评估基准日 2015 年 12 月 31 日,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煤峪口矿保有资源储量为 7643.99 万吨。 (1)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 34 根据《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之“矿业权评估利用矿产资源储量指导意 见”,经济基础储量 111b、122b 可直接作为评估利用资源储量;推断的内 蕴经济资源量(333)可参考矿山设计文件、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可信度系 数,矿山设计文件中未予利用的或设计规范未作规范规定的,可信度系数 可考虑在 0.5-0.8 范围内取值。 据矿方提供的《矿井储量及服务年限的说明》,本次评估 333 资源储 量取可信度系数取 0.8。 由于煤峪口矿为老矿山,收集不到设计资料,设计煤柱损失以煤峪口矿 提供的资料为依据。根据煤峪口矿提供的设计损失计算说明,井田内 3、8、 9 号煤层已采空,系统已封闭。4、10 号煤层为极不稳定零星可采煤层,且 由于 11 号煤层采用长壁条带式综合机械化开采后形成的蹬空区冒落破坏已 不具备开采的条件。因此,仅对 11、12、14-2、15 号煤层进行开采设计。即 本次评估利用储量仅计算 11、12、14-2、15 号煤层。 则至评估基准日,评估利用储量为 5736.43 万吨。详见下表: 表4 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 单位:万 t 评估利用资源储量 评估利用资源储量 煤层号 煤类 333k 111b 333 小计 111b+333k 3 RN 335.5 31.65 367.15 25.32 0 4 RN 22.52 57.87 80.39 46.30 0 8 RN 360.52 79.07 439.59 63.26 0 9 RN 764.08 122.08 886.16 97.66 0 10 RN 68.36 43.47 111.83 34.78 0 11 RN 1.81 0.00
RN 395.31 32.99 428.3 26.39 421.7 14 -2 RN .64 .11
RN .53 .22 1293.44 合计 .3 .04 5736.43 (3)可采储量 评估利用可采储量=(评估利用资源量-设计损失量)&采矿回采率 设计损失包括永久煤柱损失和开采煤柱损失。 矿井永久煤柱损失考虑了井田境界、风氧化带、断层、村庄公路、采空 35 区及陷落柱的损失。 开采煤柱损失包括工业广场及井筒、大巷煤柱。 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厚煤层采区回采率不低于 75%,中 厚煤层采区回采率不低于 80%,该矿井 11 号煤层厚度为 4.29 米,为厚煤 层,采区回采率取 75%;12 号煤层厚度 2.47 米、14-2 煤层厚度 2.11 米、15 号煤层厚度 2.21 米均为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取 80%。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 家煤炭工业局煤行管字[2000]第 81 号)、《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二)》 等有关技术规程规范,综合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大巷煤柱回收率按 50%。 经计算,矿井可采储量3094.48万t,详见附下表: 表5 矿井可采储量估算表 单位:万吨 永久煤柱损失 开采煤柱损失 评估利 采区 回收 评估利 煤层 工业广 用资源 井田 风氧 村庄 回采 50% 用可采 号 储量 境界 化带 断层 公路 采空区 陷落柱 小计 场及井 大巷 小计 率 大巷 储量 筒 11 .16 0 78.07 267.34 108.37 18.9 524.84 360.3 381.45 741.75 75% 190.73 794.65 12 421.7 17.67 0 35.6 34.4 13.96 0 101.63 42 32.59 74.59 80% 16.3 212.68 14-2 .53 0 95.97 102.33 48.82 34.38 356.03 141.9 17.53 159.43 80% 8.77
.06 35.56 35.97 18.57 0 5.68 126.84 0 7.09 7.09 80% 3.55 931.16 合计 .42 35.56 245.61 422.64 171.15 58.96 .2 438.66 982.86 219.35 3094.48 本次评估确定可采储量为 3094.48 万吨。 (二)生产规模 煤峪口矿采矿许可证批准规模为 90 万吨/年。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关 于大同煤矿集团同地店煤业有限公司等 4 座煤矿生产能力等相关生产要素信 息变更公告的通知》(晋煤行发【 号),煤峪口矿核定生产能力 为 250 万吨/年。 由于当前全国煤炭产能过剩,行业发展面临困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根据山西省政府 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煤矿依法合规安全生产的紧急通知》(晋政办发电 〔2016〕8 号)、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全省煤矿依法合规严格按照新确 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通知》(晋煤行发[ 号),严格按照以 276 36 个工作日规定重新确定的生产能力组织生产,即按照不超过公告生产能力的 84%组织生产。明令禁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根据公告,煤峪口 矿公告生产能力为 250 万吨/年,重新确定的合规生产能力为 210 万吨/年。 则:合规生产能力=250&0.84≈210 万吨/年, 故本次评估确定煤峪口矿生产能力为 210 万吨/年。 (三)产品方案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产品方案为原煤,本次评估以原煤考 虑。 (四)矿山服务年限的确定 通过下列公式可计算出矿山的服务年限: T=Q/(AK) 式中:T-服务年限,年; Q-评估用可采储量,万吨; A-生产规模,万吨/年; K—储量备用系数。 根据《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CMVS ),地下开 采储量备用系数的取值范围为 1.3~1.5。该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简单,水 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综合上述特点,本次评估储量备用系 数 K 取 1.4。 计算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的服务年限为: T=0&1.4)=10.53(年) 则矿井的服务年限为 10 年 7 个月,该矿为生产矿井,故本次评估计算期 自 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26 年 7 月 31 日。 (五)投资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本次评估对象为生产矿山,财务资料比较齐全,基于同一评估目的,评 估基准日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资产及负债由委托方委托北京京 37 都中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进行评估,并出具了京都中新评报字(2016)第 0182 号资产评估报告,本次评估固定资产投资参考资产评估结果确定,采用的固 定资产为生产用固定资产。 详见附表 6: 表6 固定资产评估原值、净值表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净值 房屋建筑物 4.34 井巷工程 1.67 设备购置及安装 57.45 合计 95,793.58 47,603.46 评估固定资产在评估基准日按净值列示,折旧期满按不变价原则更新投 入等额原始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详见附表二。 2、无形资产投资 根据《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2008)及《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 (CMVS ),矿业权评估对土地的处理,分为土地使用权、土地 租赁及土地补偿三种方式,租赁使用分年支付租赁费时将土地租赁费计入当 期成本费用,一次性支付租赁费时,将计入无形资产投资,以摊销方式逐年 回收;以出让、转让或其他方式取得的一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权,将土地使用 权价格计为无形资产投资,以摊销方式逐年回收;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 支付的各种补偿费,计入长期资产投资。 根据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土地使用权租赁协议之补充协议”, 煤峪口矿属于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直属矿,土地归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所 有,每年缴纳土地租赁费
元,未形成无形资产,故本次评估无形 资产为 0 元。 3、流动资金估算 流动资金是指企业为维持正常运营所需要的周转资金。 流动资金的估算按扩大指标估算法。流动资金额为销售收入乘以销售收 入资金率,煤矿一般为 20~25%,本次评估取 23%。 38 则正常生产期的流动资金额计算如下: 流动资金额=销售收入&销售收入资金率 =62370&23% =14345.1(万元) 本次评估确定流动资金评估基准日一次性投入。 (六)总成本费用估算 1、关于成本估算的原则与方法的说明 大同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是大同股份有限公司直属矿。开采 14-2、 15 号煤层,煤类为弱粘煤,核定生产能力 250 万吨/年。 年原煤产 量分别为 2895000 吨、2347168 吨、2201880 吨,为正常生产矿山。 评估中一般以评估基准日财务资料分析确定成本,本次评估基准日为 2015 年 12 月 31 日,2015 年数据可以全面反映整年度成本水平,故本次评 估成本主要参照煤峪口矿提供的 2015 年财务资料并结合近年来的政策规定 来测算矿山生产年限内开采每吨原煤的生产成本。 成本归集采用制造成本法。 2、原材料费 评估人员根据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提供的 2015 年“原煤成 本还原汇总表”, 吨原煤外购不含税材料费、配件分别为 25.24 元、13.11 元,评估人员认为该数据基本合理,评估确定吨原煤外购不含税材料费(含 配件)为 38.35 元。 3、燃料及动力费 评估人员根据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提供的 2015 年“原煤成 本还原汇总表”,吨原煤外购不含税自用煤及电力费分别为 1.87 元、11.84 元,评估人员认为该数据基本合理,本次评估确定吨原煤外购燃料及动力 费为 13.71 元。 4、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包括工资、福利、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 39 保险、失业保险、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及其他。 据调查,煤峪口矿现在在职职工为 4300 人,国有老矿职工多,承担社 会责任大;但从现有开采水平来分析,达到核定生产能力不需要这么多人, 合理的生产力水平才能反映采矿权的价值。本次评估采矿权价值,是正常 合理生产力水平的价值,因此,不宜按实际人数来确定吨煤职工薪酬。 根据矿方提供的《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煤峪口矿综合开采实际, 设计并重新配置劳动定员为 1093 人。 煤峪口矿 2015 年人均年工资 92699 元,福利费按工资的 6.5%提取, 养老保险按工资的 20%提取,医疗保险按工资的 6.5%提取,工伤保险按工 资的 6%提取,生育保险按工资的 0.35%提取,失业保险按工资的 1.5%提取, 工会经费按工资的 2%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的 1.5%提取,合计为工 资的 44.35%。住房公积金为 410 元/人月。(附件 20) 根据设计人数、煤峪口工资水平及各项计提标准计算职工薪酬: 92699&(1+44.35%)&3&12=(元) 吨煤职工薪酬: 0(元) 本次评估确定吨煤职工薪酬为 72.21 元。 5、固定资产折旧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屋建筑物、设备购置及安装计算。采矿权评估固 定资产折旧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房屋建筑物 20~40 年,设备购置及安装 8~15 年。 鉴于本次评估采矿权的生产规模及实际情况,评估确定房屋建、构筑物 的折旧年限按 20 年,设备购置及安装的折旧年限按 12 年,且以购置及安装 投资原值计提折旧。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均采用直线法,固定资产残值率确 定为 5%。折旧结束时点回收固定资产残值,下一时点以不变价原则投入等 额初始投资的更新资金,评估计算期末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井巷工程按有关规定提取维简费,不按服务年限计提折旧。所需的更新 40 资金不以固定资产投资方式考虑,而以更新费用(更新性质的维简费和安全 费用)方式直接列入经营成本。 以 2017 年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房屋建筑物年折旧额:13754.15 &(1-5%)&20=653.32(万元) 设备购置及安装年折旧额: -5%)&12=5450.24(万元)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653.35+3.56(万元) 吨原煤年折旧费为==29.06(元) 本次评估确定正常生产年份吨原煤年折旧费为 29.06 元。 根据《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当预计固定资产市场价格水平不会发生较 大变化时,可以采用不变价原则考虑更新资金投入。本次评估假设固定资产市 场价格水平不会发生较大变动,房屋建筑物和设备采用不变价原则考虑更新资 金投入,即房屋建筑物、设备在其计提完折旧后的下一时点(下一年或下一月) 投入等额初始投资。 回收固定资产残余值:折旧期末回收固定资产残值,评估计算期末以固 定资产净(残)值作为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共计回收固定资产残(余)值: 49040.89 万元。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详见附表三。 6、综机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酷派cool1玩王者荣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