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卡车如果德国有足够卡车的话,那德国可以用卡车来完成越野吗,速度慢没关系,至少能跟装甲师并行

二战德国“欧宝-闪电”卡车--《模型世界》2010年03期
二战德国“欧宝-闪电”卡车
【摘要】:正模型介绍二战德军的"欧宝-闪电"3吨卡车是德军广泛使用的一种运输工具,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欧宝汽车公司研发生产。该车从开战到战争结束都在使用,从北欧到北非,从西线到东线,都有它的身影。除了货车以
【关键词】:
【分类号】:G87【正文快照】:
模型介绍二战德军的“欧宝-闪电”3吨卡车是德军广泛使用的一种运输工具,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欧宝汽车公司研发生产。该车从开战到战争结束都在使用,从北欧到北非,从西线到东线,都有它的身影。除了货车以外“闪电”还有多种变形改装车型,二战期间以“欧宝-闪电”底盘生产的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勇;;[J];驾驶园;2011年05期
吴永强;[J];商用汽车;2004年06期
柳星;[J];汽车实用技术;2004年11期
钟岸;[J];模型世界;2004年04期
于占波;;[J];商用汽车;2008年12期
庄严;;[J];商用汽车;2009年06期
韩伟;;[J];汽车观察;2006年08期
庄严;;[J];商用汽车;2007年11期
郭鑫;;[J];模型世界;2008年07期
庄严;;[J];商用汽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连 通讯员
王凤梅;[N];张家口日报;2010年
记者 王滨;[N];农民日报;2006年
祁晓玲;[N];中国工业报;2008年
本报记者 蓝澜;[N];国际商报;2005年
刘坚;[N];中国汽车报;2003年
本报记者 蓝澜;[N];国际商报;2005年
韩伟;[N];现代物流报;2006年
李文利(第一届卡车大赛冠军);[N];国际商报;2005年
晶晶;[N];中国贸易报;2009年
汪涛;[N];现代物流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二战德国武装部队
我的图书馆
二战德国武装部队
纳粹德国的集团军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集团军群是纳粹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等级的作战单位,在德国陆军指挥中起着巨大作用,集团军群司令多为元帅和大将担任。德军的集团军群通常在一个战区或一个战略方向上展开,配置在指定战场,单独完成或与同级友邻部队共同完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军事任务,它通常由2至4个野战集团军、1个坦克集群(集团军)和统帅部的预备兵团编成。另外在作战中配属一个航空队。&
集团军群下属的野战集团军、坦克集群均由3至5个军组成,个别情况下也可编6个军。整个集团军群通常有35到50个师,有时有更多的步兵师、坦克师和摩托化师,装备有9千到一万五千门火炮和迫击炮,500到10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以及500到1500架作战飞机。总兵力一般为20至70万人,指挥官多由元帅和大将担任。&
整个战争期间,德国足见的用于野战的集团军群番号有32个(次)之多&,仅苏德战场上就出现过16个集团军群。&
一.A集团军群&
整个大战期间该集团军群组建过三次:&
1.1939年10月由参加了波兰战役的“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元帅。法兰西会战结束后不久撤消。1941年4月重新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2)。&
2.1942年7月6日,XTL下令将苏德战场的南方集团军群分成“A”和“B”两个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在南高加索方向作战。1944年4月改称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参见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威廉.利斯特元帅(2.9)、阿道夫XTL(兼)(-11)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元帅(4.3)。&
3.1944年9月23日由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为约瑟夫.哈尔佩大将。1945年1月26日改称中央集团军群(参见中央集团军群2)。&
二.B集团军群&
曾经三次组建:&
1.1939年波兰战役后组建,总司令是费尔多.冯.伯克元帅。在法国战役中战果辉煌。1940年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往苏德边境,改组成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参见中央集团军群1)&
2.1942蔫月6日,在苏联战场由南方集团军群分编而成,历任总司令为伯克元帅(1942.7)和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元帅(3.2)&
3.1943年8月在意大利北部组建,历任总司令为隆美尔元帅(4.8)和沃尔特.莫德尔元帅(5.4)
三.C集团军群&
曾两次组建&
1.1939年8月在齐菲格防线组建,司令官里特尔.冯.莱布元帅,在大战初期负责对西方的防御,法国战役中协同埃及团军群围歼了法军的重兵集团。1941年改编为北方集团军群(参见北方集团军群2)。
2.1943年11月在意大利南部组建,历任总司令为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5.3)和冯.菲廷霍夫.谢尔大将(5.5)&
上述三个集团军群有两个参加了波兰战役和西线战役(A、B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参加了西线战役,属于德军的精锐野战集团军群,也成为了日后苏德战场上的主要力量,其战斗力可以说是德军中的佼佼者。&
四.D集团军群&
于1940年10月25日在法国巴黎组建,指挥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德国部队,1944年划如新组建的B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埃尔温.冯.维茨勒本元帅(2.3)和冯伦德斯泰特元帅(4.5)。&
五.E集团军群&
该集团军群于1942年底1943年初在巴尔干地区由第12集团军扩编而成,主要负责和南斯拉夫军队作战,总司令亚历山大.勒尔大将。&
六.F集团军群&
194.年9月在巴尔干地区组建,兼德国东南总司令部,指挥该地区的德国部队,总司令为冯魏克斯元帅。
以上三个集团军群基本属于驻守在占领区的部队,可以说称不上是野战部队,其战斗力当然大打折扣,因此在战争中没有发挥什么大的作用。战争后期基本上都被盟军成建制歼灭或投降。&
七.G集团军群&
于1944年5月12日在法国南部组建,历任总司令为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上将()、赫尔曼.巴尔克装甲兵上将()、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上将(5.1)、保罗.豪塞尔党卫队大将(5.4)、弗里德里希.舒尔茨步兵上将(5.5)。&
八.H集团军群&
1944年9月在西线北部组建。1945年4月6日撤消番号,隶属德国西线总司令部。历任总司令为库尔特.斯徒登特大将(5.1)、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大将。&
上面&介绍的两个集团军群都是战争后期为守卫大西洋壁垒而组奖的集团军群,此时的NAZ德国已经穷途末路,部队编制和装备已经远远达不到集团军群的规模只是徒有虚名罢了,结果是在1945年的作战中基本上被盟军歼灭殆尽。&
九.北方集团军群&
该集团军群曾三次组建:
1.1939年月入侵博览前夕组建,总司令冯.伯克元帅,波兰战役结束后于1939年9月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参见中央集团军群1)。&
2.1941年入侵苏联前夕由C集团军(参见C集团军群1)群改编而成,一直在东线战场北翼作战,担负由东普鲁士想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和列宁格勒防线的突击任务。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库尔兰集团军群(参见库尔兰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里特尔.冯.莱布元帅(2.1)、屈希勒尔元帅(4.1)、莫德尔元帅(4.3)、林德曼大将(4.7)弗里斯纳大将(1944.7)、舍尔纳元帅(5.1)。&
3.1945年1月26日由中央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2月在东普鲁士惨败后解散。历任总司令为洛塔尔.伦杜利克大将(5.3)和瓦尔特.魏斯大将(5.4)。&
十.南方集团军群&
大战期间四次组建:
1.1939年8月入侵波兰前夕组建,总司令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元帅。波兰战役结束后,于1939年10月改编为A集团军群(参见A集团军群1)。&
2.苏德战争前夕由A集团军群组建,负责苏德战场南翼作战任务。1942年7月分编为A、B两个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元帅(1.12)、沃尔特.冯.赖歇瑙元帅(2.1)、冯.伯克元帅(2.7)。&
3.1943月由顿河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为埃里希.冯.曼施泰因元帅。1944年乌克兰会战后改称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4.1944年9月23日由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4月4月改编成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官为约翰内斯.弗里斯纳大将(4.12)、奥托.韦勒上将(5.3)和洛塔尔.伦杜利克大将(5.5)。&
十一.中央集团军群&
该集团军群曾两次组建:&
1.苏德战争爆发前由B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伯克元帅。该集团军群系进攻苏联的主力军团,长期在东线中央地段作战,参加了莫斯科会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战争初期屡次围歼苏军重兵集团。1945年1月改称北方集团军群,历任总司令为伯克元帅(1.12)、克鲁格元帅(3.10)、恩斯特.布施元帅(4.6)、沃尔特.莫德尔元帅(4.8)、汉斯.莱因哈特大将(5.1)。&
2.1945年1月26日由A集团军群改编而成,总司令费迪南德.舍尔纳元帅。1945拈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希米亚被苏军围歼。&
十二.顿河集团军群
于1942年1月组建,总司令为曼施泰因元帅担负斯大林格勒的解围作战行动,战役后于1943年2月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3)。&
这四个集团军群几乎参加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所有战役,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正是这些德军在苏德战争初期给苏军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抛开德国在战争开始时的突然袭击的因素不讲,德军能在苏德战争中给苏联造成巨大的损失,不能不说和他们丰富的作战经验以及优良的军事素质密不可分。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他们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是令人惊叹的。
十三.非洲集团军群&
该集团军群于1943年2月在突尼斯组建,其前身为德国非洲集团军,总司令埃尔温.隆美&尔元帅,不久由汉斯-于尔根.冯.阿尼姆大将接任,当年5月在突尼斯战役中被盟军全歼。&
非洲军团曾在隆美尔元帅的指挥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XTL的原因)造成了双方在力量对比上的悬殊,所以它的覆灭是在所难免的。&
十四.南乌克兰集团军群&
1944年4月5日由A集团军群(参见A集团军群3)改称而成,1944年9月23日又改编为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4)历任总司令费迪南德.舍尔纳元帅()和约翰内斯.弗里斯纳大将。&
十五.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1944年4月5日又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3)改称而成,1944年9月改编为A集团军群(参见A集团军群3)历任总司令沃尔特.莫德尔元帅()和约瑟夫.哈尔佩大将(5.1)&
此时战争力量的对比已经是一边倒的局面,这两个集团军群所起的作用只能是延缓德国战败的步伐罢了。尽管如此,德军的疯狂抵抗还是使苏军在通向胜利的道路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十六.维斯瓦河集团军群&
1945年月25日组建,承担防卫西普鲁士,波拉美尼亚和柏林的任务。4月,该集团军参加柏林战役,大部被歼,期于逃往西线向盟军投降。历任总司令为海因里希.希姆莱()、戈尔哈特.海因里希大将()库尔特.斯徒登特大将(未到任)库尔特.冯.蒂佩尔斯基尔希步兵上将(1945.5,代理)
十七.库尔兰集团军群&
1945年1月26日又北方集团军群(参见北方集团军群2)改称而成,困守库尔兰半岛直至战争结束。历任总司令为洛塔尔.伦杜利克大将(1945.1)、菲廷霍夫上将(5.3)、伦杜利克大将(5.4)和卡尔.希尔佩特大将(5.5)。
十八.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1945年4月由南方集团军群(参见南方集团军群4)改编而成,总司令洛塔尔.伦杜利克大将。1945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希米亚被苏军围歼。&
十九.东普鲁士集团军群&
1945年4月组建,总司令为迪特里希.绍肯装甲兵上将,负责东普鲁士和维斯拉河三角洲地区的作战,1945拈月14日向苏军投降,这是大战期间作后一批成建制投降的德国部队。
二战德军装甲部队
坦克师部队的组建时间:1935年 第1、2、3师;1938年 第4、5师;
1939年 第6、7、8、10师;1940年第9、11、12、13、14、15、16、17、18、19、20师1941年 第22、24师;1942年 第21、25、26、27师;
1944年 第23、116师;1945年第232、233师
截止1939年8月31日德军装备坦克总数(9月1日当天德军参战坦克数量)I号坦克 1445辆(973辆)、II号坦克 1223辆(1127辆)、III号坦克 98辆(87辆)
IV号坦克 211辆(199辆)、35t坦克 196辆(167辆)、38t坦克 78辆()、指挥坦克 215辆(138辆)总计: 3466辆(2691辆)
仅这些新式车辆远不能满足装甲师的编制。产生的空缺即便用I号和II号坦克填补,各装甲师仍无法达到满额。因此当时的德军装甲师实质上是由I号和II号坦克组成的集团。1939年8月,装甲师内各坦克营不得不由4个连下降为3个连编制,装甲师的实际编制削减为12个坦克连,各型坦克装备数量约为320辆左右。第10装甲师和“坎普夫”装甲师则只有其他装甲师的一半规模,分别为150辆和164辆。
轻装师(Leichte Panzer)是代表传统势力的骑兵派和代表新生势力的装甲兵派在30年代长期竞争的妥协产物。轻装师的坦克单位配属和装备均弱于正规装甲师,拥有1个坦克营和2个机械化步兵团。
第1轻装师主要装备捷克35t坦克,第3轻装师主力装备捷克38t坦克。它们与早期型III号坦克不相上下,在战斗力方面并不比装备III号坦克的正规装甲师逊色,而且也遥遥领先于以I号和II号坦克为主力装备的各师。波兰战役结束后均升格为装甲师,番号依次为陆军第6~9装甲师。
到1941年,每个装甲(坦克)师有一个装甲团和一个摩托化步兵旅。装甲团有3个装甲营(1x装甲指挥连,1x中型装甲连,2x轻型装甲连),总共约有160辆坦克。摩托化步兵旅有2个步兵团,每个团有2个营,不是装甲步兵营便是摩托化步兵营。
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德军坦克数量:
第1装甲师总计145辆
II号坦克43辆、III号坦克〔50毫米主炮〕71辆、IV号坦克20辆、指挥坦克11辆
第3装甲师总计215辆
II号58辆、III号〔37毫米主炮〕29辆、III号〔50毫米主炮〕81辆、IV号32辆、指挥坦克15辆
第4装甲师总计166辆
II号33辆、III号〔37毫米〕31辆、III号〔50毫米〕74辆、IV号20辆、指挥坦克8辆
第6装甲师总计245辆
II号47辆、IV号30辆、35〔t〕坦克(包括改装指挥坦克)160辆、指挥坦克〔除前者改装的〕5辆
第7装甲师总计265辆
II号53辆、IV号30辆、38〔t〕坦克(包括改装的指挥坦克)174辆、指挥坦克〔除前者改装的〕8辆
第8装甲师总计212辆
II号49辆、IV号30辆、38〔t〕坦克(包括改装的指挥坦克)125辆、指挥坦克〔除前者改装的〕8辆
第9装甲师总计143辆
I号8辆、II号32辆、III号〔37毫米〕11辆、III号〔50毫米〕60辆、IV号20辆、指挥坦克12辆
第10装甲师总计182辆
II号45辆、III号〔50毫米主炮〕105辆、IV号20辆、指挥坦克12辆
第11装甲师总计143辆
II号44辆、III号〔37毫米〕24辆、III号〔50毫米〕47辆、IV号20辆、指挥坦克8辆
第12装甲师总计220辆
I号坦克40辆、II号33辆、IV号30辆、38〔t〕坦克117辆
第13装甲师总计149辆
II号45辆、III号〔37毫米〕27辆、III号〔50毫米〕44辆、IV号20辆、指挥坦克13辆
第14装甲师总计147辆
II号45辆、III号〔37毫米〕45辆、III号〔50毫米〕56辆、IV号20辆、指挥坦克11辆,
第16装甲师总计146辆
II号45辆、III号〔37毫米〕23辆、III号〔50毫米〕48辆、IV号20辆、指挥坦克10辆,
第17装甲师总计202辆
I号坦克12辆、II号44辆、III号〔50毫米〕106辆、IV号30辆、指挥坦克10辆
第18装甲师总计218辆
I号6辆、II号50辆、III号〔37毫米〕99辆、III号〔50毫米〕15辆、IV号36辆、指挥坦克12辆
第19装甲师总计228辆
I号42辆、II号35辆、IV号30辆、38〔t〕坦克124辆
第20装甲师总计229辆
I号44辆、II号31辆、IV号31辆、38〔t〕坦克123辆
第100喷火坦克营总计82辆
II号25辆、III号〔37、50毫米〕5辆、指挥坦克1辆、喷火坦克42辆、喷火坦克9辆
第101喷火坦克营总计73辆
II号25辆、III号〔37、50毫米〕5辆、指挥坦克1辆、喷火坦克42辆
第102喷火坦克营(使用缴获的坦克和喷火坦克)
第221坦克营(使用缴获的法国坦克)
第40特种坦克营
  综合统计数字如下:除第221坦克营、第40特种坦克营和第102喷火坦克营外,德军投入作战的主要装甲部队坦克共计3410辆。
1943年德国装甲师|_师部:|   重机枪2挺、81毫米迫击炮2门、20毫米轮式自行高炮4辆、一号自行反坦克炮:3辆
|   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5辆|
_1x装甲团:||  |_ 团部:|  |   SdKfz 10/4自行高炮:12辆、3号/4号坦克:5辆|  |_ 2x装甲营:|     营部:|       SdKfz 7/1自行高炮3辆、2号坦克:5辆、3/4号坦克:5辆、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6辆|     3x装甲连: 3号/4号坦克: 22辆|_
1x装甲步兵团:|  |_ 团部:|  |   SdKfz 251/16火焰喷射车: 6辆、75毫米反坦克炮: 3辆、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3辆|  |_ 1x装甲掷弹兵营:|  |     3x装甲步兵连:|  |       重机枪: 3挺、81毫米迫击炮: 2门、75毫米轻步兵炮: 2门|  |       SdKfz 251/10人反坦克支援车: 3辆、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9辆|  |     1x重武器连:|  |       75毫米反坦克炮: 3门、75毫米轻步兵炮: 4门、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7辆|  |_ 1x摩托化掷弹兵营:|  |     3x摩托化步兵连:|  |       重机枪: 4挺、81毫米迫击炮: 2门、卡车: 9辆|  |     1x重武器连:|  |       75毫米反坦克炮: 3门、120毫米迫击炮: 4门、卡车: 4辆|  |_ 1x步兵炮连:|  |     SdKfz 135/1 150毫米自行重步兵炮: 6辆|  |_ 1x工兵连:|      重机枪2挺、81毫米迫击炮2门、SdKfz 251/16火焰喷射车3辆、SdKfz 251输送车9辆
||_1x摩托化步兵团:|  |_团部:|  |   75毫米反坦克炮: 3辆、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3辆&|  |_ 2x摩托化掷弹兵营:|  |     3x摩托化步兵连:|  |       重机枪: 4挺、81毫米迫击炮: 2门、卡车: 9辆|  |     1x重武器连:|  |       75毫米反坦克炮: 3门、120毫米迫击炮: 4门、卡车: 4辆|  |_ 1x步兵炮连:|  |     SdKfz 135/1 150毫米自行火炮: 6辆|  |_ 1x工兵连:|      重机枪: 2挺、81毫米迫击炮: 2门|      SdKfz 251/16火焰喷射车: 3辆、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9辆||_1x侦察营:&|  重机枪: 2挺、81毫米迫击炮: 4门、75毫米反坦克炮: 3门、75毫米轻步兵炮: 3门|  SdKfz 222装甲侦察车42辆 、SdKfz 231 8轮装甲侦察车8辆、SdKfz 234/2装甲侦察车4辆|  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31辆||_1x高炮营:|  20毫米轮式自行高炮: 33辆、20毫米四联自行高炮: 9辆、88毫米高炮: 12门|  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12辆||_1x摩托化炮兵团:|  105毫米榴弹炮: 16门、150毫米榴弹炮: 8门|  黄蜂105毫米自行榴弹炮: 12辆、野蜂150毫米自行榴弹炮: 6辆|  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24辆||_1x坦克歼击营:|  sdkfz 10/4自行高炮: 12辆、貂鼠II/III坦克歼击车: 36辆||_1x工兵营:|    重机枪: 6挺81毫米迫击炮: 6门|    SdKfz 251/16火焰喷射车: 6辆、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9辆、卡车: 18辆共计:2号坦克10辆、3/4号坦克147辆、貂鼠II/III坦克歼击车36辆、1号坦克歼击车3辆75毫米反坦克炮:21门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151辆、SdKfz 251/10反坦克支援车: 9辆、SdKfz 251/16火焰喷射车: 18辆SdKfz 10/4 20毫米自行高炮24辆、SdKfz 7/1四联20毫米自行高炮6辆、20毫米轮式自行高炮37辆、20毫米四联自行高炮9辆、88毫米高炮: 12门81毫米迫击炮40门、120毫米迫击炮12门75毫米轻步兵炮13门、SdKfz 135/1 自行重型步兵炮12辆105毫米榴弹炮16门、150毫米榴弹炮、8门
黄蜂105毫米自行榴弹炮12辆、野蜂150毫米自行榴弹炮6辆SdKfz 222装甲侦察车42辆、SdKfz 231/8轮装甲侦察车8辆、SdKfz 234/2"美洲虎"装甲侦察车4辆
|_1x摩托化炮兵营:| 105毫米榴弹炮: 16门| 150毫米榴弹炮: 8门| 黄蜂105毫米自行榴弹炮: 12门| 野蜂150毫米自行榴弹炮: 6门| SdKfz 251/1人员输送车: 24辆
另一种装甲部队是摩托化步兵师,即1943年5月以后人们熟知的装甲护卫师。它有2个摩托化步兵团,每个团有3个营。这些摩托化营人数不到600,由卡车运载。随着战争的发展,部分人员再度由半履带式装甲车运载。此外,摩托化步兵师通常有1个拥有30~50辆装甲作战车辆的装甲营或是1个强击炮营。两种装甲部队只是在坦克与步兵的数量比例上不同。装甲师里的4~6个步兵营,约有160辆坦克。摩托化步兵师里的6个步兵营,约有50辆坦克。
掷弹兵grenadier专门挑选并且投掷手榴彈的士兵。17世紀中叶,欧洲各国在营里组成专用的掷弹兵连,用于围攻战和战壕战。18世紀,手榴弹的使用逐渐减少,但掷弹兵仍然保存下來。一战期间,营以下部队要接受投掷手榴弹和发射枪榴弹的训练。以后作为特种步兵的掷弹兵不存在,掷弹兵这个名称也不再用了。
德军在二战开始时的步兵单位分三种,装甲化步兵(搭乘半履帶车),摩托化步兵(搭卡车),以及步兵。所谓的装甲化、摩托化并不完全,一部份装甲化步兵还是搭卡车,一部份摩托化步兵还是靠人力行军。1942年后战况吃緊,于是用恢复旧时普鲁士时期的军队名称來加強士气,唤回官兵们对昔日的荣誉。掷弹兵在普鲁士军事史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部分步兵师改名为掷弹兵师。到1943年所有装甲化步兵改名成装甲掷弹兵(德文Panzergrenadier的直译),唯一加強的地方是配属了比较多的自行火炮和反坦克炮。半履带车仍然不足,大部分兵员还是乘卡车,甚至还有骑自行车。
这些装甲机动部队原先编成装甲军,每个军有2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装甲师执行突击任务,摩托化步兵师是一支支援部队和后盾。2~3个装甲军编成装甲集群(装甲集团军)。它的坦克可以多达800辆,还有装甲步兵和摩托化步兵以及支援部队。
德国人在1941年底以前所取得的那些胜利,有一部分功劳应归功于大量使用坦克以及强调机动性和果断处置。德国人清楚地懂得坦克和步兵的相互依赖关系,并给步兵和支援部队配备适当的装备,使他们能以坦克的速度运动并作战。摩托化师更是两者皆擅长,因为它的装备和组织形式使它能象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一样作战,能巩固先头装甲师取得的战果。另一方面,也不大会出现步兵束缚装甲军的机动性或使它迁就大量徒步跟进的步兵师的运动速度的情况;而且孤军深入和翼侧过于暴露的风险,一般来说,也是不足为虑的。火力支援主要不是靠炮兵提供,而是由攻击地面目标的飞机、坦克和履带式装甲强击炮提供。
苏联T-34坦克出现之前,德国坦克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德国坦克的电台和光学仪器在整个大战中始终稳居首位。1941年德军装甲兵的主力是22吨的III型和23吨的IV型坦克。
德军进入俄国时只有19个坦克师和14个摩托化步兵师。其余112个师都是徒步的步兵师。其原因是,德国人的坦克和车辆产量有限,油料缺乏。当时两种类型的装甲部队都需要大量增加,可是在取得初期的胜利之后,连步兵部队也深感不足。在以后整个大战期间都是如此。虽然装甲部队起的作用引人注目,但是它们也有严重的局限性。坦克不能在夜间作战,对路面要求高,在大森林中和沼泽地上用途有限。春秋两季路面泥泞,致使许多坦克部队行动不便。即使履带式车辆能继续前进,也由于运送补给品和油料的轮式车辆深陷泥潭,最终不得不停下。坦克在遭到步兵猛烈攻击时,实际上很难长时间地固守阵地。
一、虎式装甲部队的编制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由于生产数量的不足,所以只能以营为单位进行作战。最初设想每个虎营辖3个连,每连9辆虎式坦克,但不久,每个虎连又加入了10辆三号坦克。国防军最初组建的3个虎式坦克营(第501、502、503装甲营)立刻被送到了战场上进行各种实战条件的检验,结果是另人满意的。年的虎式坦克营部及连部的编制:营部编有2辆虎式坦克和一辆3号N型,并且辖有1个装备三号N型的侦察排;连部则改成1辆虎式和2辆三号N型,每个虎连有4个各装备2辆老虎和2辆三号N型的虎排。1943年5月~1945年的虎营编制:此时的虎营裁掉了所有的三号N型,全部换装为虎式坦克,营部直辖的三号侦察排被取消。1943年5月份,在收到前线虎式坦克营指挥官的战斗报告之后,陆军装甲兵总监决定把每个虎式坦克连的老虎数量增加到14辆,同时裁减掉所有的三号N型。但是由于虎式的生产数量不足,有些营还保留了一部分三号N型,有些营则使用四号坦克充数。虎式坦克营的指挥官极力反对裁掉所有的三号坦克,至少要保留营部直辖的三号坦克侦察排,但是他们的报告未能引起重视,这个三号坦克排被Sd.Kfz250 装甲车代替了。他们主要任务是侦察、观察哨、和守卫。
1942年~1944年6月,国防军11个虎式坦克营被建立起来(第501~第510装甲营,另外还有一个营被编入了大德意志装甲团)。另外还有3个独立的党卫军装甲大队:第101~103装甲大队。实际上还有其它3个坦克连和第301重装甲营装备了虎式坦克。由于这些部队是在后期建立起来的,所以就被投入到诸如封锁突破口的任务中去。
德军虎式(虎王)重装甲营
被德军称为“突破坦克”,担当装甲集群的突击箭头。因此没有大批装备部队,而是组成重型坦克营(Schwere Panzer Abteilungen),每营有45辆虎式坦克。官兵都是各装甲师和坦克学校挑选出来的精英。重坦克营通常是装甲军或集团军的直属部队,临时配属给担任突击箭头的装甲师。
国防军第501装甲营
是德军最早投入实战的2个重虎营之一(另一个是第502重装甲营),刚开始时配备了20辆初期型虎式坦克,之后被从东线调出。经过短暂休整后于1942年夏季配属给隆美尔的北非军团。此时第501装甲营装备了20辆初期型虎式坦克和25辆三号N型。在此之前,由于第501装甲营部署在法国的南部,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调动这些坦克上面。最先运抵北非的是属于第一坦克连的3辆虎式坦克,它们在1942年11月23日在Bizerta被卸下了船,该连的最后的2辆虎式坦克则一直到1943年的1月24日才运抵北非。第2连的虎式坦克则一直拖延到了1943年5月12日才在北非登陆。但此时德军虎营的编制发生了变化,所以在9到10月间,除了之前剩余的虎式坦克,该营又接收了45辆虎式坦克。1944年6月,第501营补充了6辆全新的虎式坦克。1944年7月,该营又从东线被调了出来进行虎王坦克的训练,并且准备换装虎王坦克。第501重坦克营在8月6日被改编成“统帅堂”装甲营,随即在俄罗斯的酷寒中被击溃。1945年2月11日,该营被解散,骨干力量配属给了第512重型驱逐战车营。&&& 国防军第502装甲营
1942年5月25日组建。8月19、20日,该营第1连装备了4辆刚生产出来的虎式坦克,同时还有4辆三号N型坦克。8月29日投入列宁格勒,4辆虎式坦克只有2辆能继续使用,剩下2辆在修理。9月21日,该营第1连的虎式和三号N型坦克又一次投入战斗。当天损失了1辆虎式和2辆三号N型。其余部队则在陆续抵达。11月25日,5辆虎式坦克、9辆三号坦克(装备50mm KwK L/60 火炮)和5辆三号N型到达前线。1943年2月,又得到了7辆虎式坦克。10日,9辆虎式坦克和10辆三号N型的第2连被划归给了新组建的第503重装甲营指挥,并被给予了第503重装甲营第3连的番号,脱离了第502装甲营。4月1日,该营新的第2、3连被组建起来,并且装备了31辆虎式坦克。5月19日至26日,这2个连运抵战场,和先期抵达的第1连并肩作战。6月,又收到了额外的7辆虎式坦克。该营第1连首先装备了足额的14辆虎式坦克。
1944年1月,该营接收了32辆虎式坦克作为战损的补充。2月,又接收了另外的20辆虎式坦克。2月29日,实际装备的虎式坦克达到71辆,但仅有24辆可正常使用。1945年1月5日,第502装甲营被命名为第511重装甲营。3月31日,装备13辆虎王坦克。该营第3连此时已和第510装甲营第3连并肩战斗了很长时间。这2个连的虎王坦克装备数量达到了16辆,其中有12辆是全新的虎王坦克,4辆是比较旧的虎王坦克。4月1日,这两个连在Kassel地区战斗时,仍有14辆虎王坦克在坚持战斗。该营在东线一直战斗到战争结束。第511装甲营第一连在1945年3月时装备的是10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国防军第503重装甲营
1942年4月6日,第503重装甲营被组建了起来。由于生产计划的拖延,该营换为亨舍尔型虎式坦克。直到11月份才得到第一批4辆虎式坦克。12月,共装备20辆虎式坦克和25辆三号N型。首次参战是在苏联南部战场,随后掩护罗斯托夫部队的撤退行动。
1943年4月,又补充24辆虎式坦克。该营共装备虎式坦克45辆。在库尔斯克战场损失了4辆虎式坦克,在撤退时又损失了4辆。8月,接收12辆虎式坦克。晚些时候,被编入了“贝克尔”重装甲团。1944年1月25日,该营45辆虎王坦克进入战斗,随后在2月又接收35辆后期型虎式坦克。4月,该营从贝克尔装甲团撤出。随后被送回西线战场进行虎王坦克的换装工作。随后该营装备了33辆虎式坦克和12辆虎王坦克(配属在该营第1连),同时被派遣到诺曼底地区。第3连在7月遭受了轰炸,所有的虎式坦克都受到了损坏。9月9日,该营配备了45辆全新的虎王坦克。12月,参加了布达佩斯保卫战,取得不俗的战绩。1945年4月,被苏军击溃。
国防军第504重坦克营
成立于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间。2月,该营接收了第一批20辆虎式坦克。3月12日,先头部队抵达北非,共计有三号坦克25辆、虎式坦克18辆,装甲 befehlswagen 2辆。在3月17日被划归给该营指挥,此时该营的虎式坦克达到43辆。4月13日,装备了17辆虎式坦克的第2连也到达北非的突尼斯。该营的所有虎式坦克均在北非战场损失掉了。6月4日,在意大利的trapani重新组建。7月11日,出动17辆虎式坦克配合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对在意大利的美军滩头阵地发动攻击。在盟国海军的舰炮火力下,仅3天战斗就损失10辆虎式坦克,随即又有6辆虎式坦克被击毁或机械故障被放弃。在第18装甲师的支援下,该营重新组建了3个齐装满员的虎式坦克连。随即返回意大利战场,成功的阻止了盟军的前进。1944年该营被部署到维也纳地区,同时接收了新型的虎王坦克。1945年2月12日,第508重坦克营又向该营移交了15辆虎式坦克。4月28日,该营在意大利向盟军投降。
国防军第505重坦克营
最后一个旧式虎式坦克营编制的虎营(每营装备20辆虎式,25辆三号N型)。组建于1943年1月24日,2月开始少量接收虎式坦克。3月,接收所有的虎式坦克。4月29日、30日,该营分成两批被运到东线的Heeres Gruppe Mitte 战区。第505重坦克营在接收了11辆虎式坦克后,随即被划归给了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7月5日库尔斯克战役开始时,该营拥有31辆虎式坦克。7月9日,全营投入库尔斯克战役。在战役中,该营仅仅损失了4辆虎式坦克。到7月底,又损失了6辆虎式坦克。之后,该营被调往斯摩棱斯克。开始接收新型号的虎式坦克(装备防磁装甲,全钢负重轮,圆型炮塔)。此后该营不断奔波于俄国和波兰前线。1944年7月7日,在前线战斗了很长时间的第505重坦克营被调出前线进行休整,同时开始换装新型的虎王坦克。9月之前,该营接收了所有的虎王坦克。在9月后的很长的时间里,该营同时隶属于第24装甲师和第25装甲师。该营之后一直战斗在东普鲁士。1945年3月15日,该营官兵向苏军投降。
国防军第506重坦克营
1943年7月20日,由来自第9装甲师的人员组建了第506重坦克营。8月,该营接收了45辆虎式坦克。在整个1943年,该营一直在参加第聂伯河战役。1944年元旦,被调到了Korovograd南部,在Krivoi-Rog周围进行战斗。第506重坦克营被调回德国本土接受虎王坦克的训练,为西线的行动做准备,同时该营的虎式坦克被移交给了其他的部队。8月,该营陆续接收了45辆新型的虎王坦克。1944年9月,被部署到了安亨西部的Oosterbeck。在莱茵河战役期间,该营参加了市场花园行动。在紧接下来的这个月里,又参加了Aachen保卫战。11月,该营又得到了第4坦克连---“胡梅尔”装甲连。当时作为唯一一支出场的国防军虎式营,在12月18日在埃菲尔山区参加阿登反击战,又围攻巴斯托尼,并损失了数辆虎式坦克。1945年3月该营撤回德国本土并参加了帝国保卫战。4月,向美军投降。
国防军第507重坦克营
组建于1943年9月23日,由第13装甲师给予人员支持。它从一开始建立了比较正规的编制:1个营指挥部,3个装甲连,1个工程连。但直到12月23日,该营才开始接收虎式坦克。1944年2月该营接收所有的45辆虎式坦克。3月,奉命调往东线之前又额外接收7辆虎式坦克。4月份又接收了12辆,7月接收8辆,8月接收6辆,11月接收10辆,12月接收了最后1辆虎式坦克。此后在东线的苦寒之中,该营一直战斗在华沙的Tarnopol河区域。1945年1月14日至2月1日,该营在编的虎式坦克仅有7辆,而且没有一辆坦克可以使用。2月6日,第507重坦克营被调回Sennelger,得到了21辆虎王坦克。随后3月9日接收4辆虎王,3月22日接收了11辆,3月31日接收了最后6辆。1945年5月,该营向苏军投降。
第508重坦克营
1943年9月25日组建,少量人员来自第8装甲师,大部分都是第190装甲团抽调过来的。12月10日至1944年1月24日,接收45辆虎式坦克。2月29日,该营出动41辆虎式坦克对安齐奥的美军发动进攻。在经过了200千米左右的履带行军后,该营60%的虎式坦克机械故障无法使用。在经过3个月左右的战斗后,该营的虎式坦克遭到极大消耗。截止到5月26日,算上新补充进来的坦克,该营在安齐奥地区的虎式坦克仅剩24辆,共战损虎式39辆。损失的虎式坦克大部分是由于舰炮的轰击造成,其他部队的豹式坦克和象式坦克歼击车也是如此。3月23日,该营补充5辆虎式坦克,4月25日补充了6辆, 6月5日又补充了27辆虎式坦克。1945年2月,第508重坦克营把他们残存的15辆虎式坦克移交给了第504重坦克营,随后返回德国本土换装新的虎王坦克。
第509重坦克营
1943年9月9日组建。在接收了45辆虎式坦克后,全营调派往东线。在第聂伯河经过了短暂的战斗后,转战至乌克兰。使用新型炮塔,同时带有空气滤清器的虎式坦克成为509重坦克营的一大特征。11月,该营第3连被划归给党卫军第2“帝国”师。为了补充该营的战损,在1944年5月20日和6月1日,该营接收了31辆虎式坦克。随后缺少第3连不断转战于Novosselki、Shitomir、Chmelnik、和 Kiev。在整个9月,该营都在Sennelger进行换装虎王坦克的训练。在9月末换装了11辆虎王坦克,并将该营残存的18辆虎式坦克移交给第501重坦克营。10月至1945年1月,该营陆续装备了45辆虎王坦克。并入党卫军第4装甲师并被派往匈牙利。很快撤退到奥地利继续进行无望的战斗。5月9日,向美军投降。
国防军第510重坦克营
成立于1944年6月8日,是10个国防军虎营里最晚建立的。6月20日至7月7日,陆续接收了45辆虎式坦克。8月,被调配到东普鲁士抵抗苏军进攻。8月3日,补充了6辆虎式坦克。11月,510重坦克营并入第14装甲师,在库兰战役期间遭受了重创。1945年3月,该营的13辆虎式坦克参加了Kassel战斗,随后返回库兰继续战斗。该营从开始到结局都没有装备虎王坦克。4月,该营向苏军投降。
SS第101虎式重坦克营
组建于1944年春。核心人员都来自于LAH师。LAH的第13连成为了该营的第2连。该营作为军直属的"消防队"部队,直接配给SS第一装甲军。诺曼底战役中,配属给SS12装甲师"希特勒青年"。SS101营骁勇的战斗让盟军谈虎色变,魏特曼中队长的6月13日小村之战至今引为经典。当时的该重装甲营编制为45辆“虎”式坦克、6辆“豹”式抢救车及124辆其它车辆,满员1037名官兵。由于盟军猛烈的空袭,在诺曼底期间全营损失惨重。9月,该营补充了虎王坦克,并更名为SS501重坦克营为即将到来的阿登反击战做准备。在突出部战役中,SS501重坦克营始终伴随着派佩尔战斗团行动。因为燃料供应困难和道路难行。之后,SS501营被运到匈牙利以抵抗苏军直到战争结束。
SS第102(502)虎式重坦克营
该营组建于1944年2月,装备有45辆虎1.坦克,并配属于SS第2装甲军。配属于SS102营的后期型的虎式在荷兰ZWOLLE休整。随后被铁路运送到法国以应付盟军的登陆。在诺曼底战役中该营与英军和加拿大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在从法国撤退后,该营重组并吸收了不少虎王坦克。随后一个大口袋在法莱斯形成,大量德军面临包围。SS102营在8月前全军覆没,取得战绩:227辆坦克,28门反坦克炮,19辆APC,4辆侦察车和34辆卡车。
SS第103(503)虎式重坦克营
该营是以SS第3师的虎连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其人员来自LAH、帝国、霍亨斯道芬等师。该营于1944年10月开始吸收虎王坦克并更名为SS503重坦克营。1945年在东普鲁士向苏军投降。
二、虎式坦克排、连的作战队形第一个重装甲连以比较特别的方式投入到战斗,他们的任务不是去和俄国人作战,而是收集虎式坦克的使用经验,结果令人非常不满意。由于这个连也缺乏这种坦克的使用经验,所以损失很大,最后被迫退出了莫斯科前线,而在那个时候只有很少的作战指导思想被总结了出来。前线的状况依旧不能令人满意,紧随其后的国防军第501、502、503装甲营的的虎式车组由于之前只有轻型和中型坦克的使用经验,所以虎式坦克的损失数量还是居高不下。又是在古德里安的亲自干预下,前线的装甲部队得到命令,要求他们上交一切关于装甲车辆的使用经验,甚至一些步兵部队也被要求上交对抗苏联坦克的作战经验。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战指导思想被总结了出来。
大体的来讲,共有四种专门为虎式坦克制定的排级作战队形:线式队形(Linie),楔形队型(keil),纵队型(reihe),双纵队型(doppelreihe)。Linie型:虎式坦克排的排长位于队型的最右端,副排长则位于左边第二个位置,这种队形比较密集,排长和他左边坦克的距离为10M,副排长和他左边坦克的距离也是10M,但是副排长和他右边坦克的距离则为25M,这种队形通常用来集结、进攻。Doppelreihe型:这种队形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盒子状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楔型的预备形态,这种队型并不经常使用,通常使用的话用于通过一些被怀疑有埋伏的地域。如果此时遭到攻击的话,排长和副排长车后的坦克向队型的两翼转进,将队型变为楔型keil型。楔型:最常见的进攻队型,是elreihe队型的一种演变。这时的队型很稀疏,排长和副排长之间的距离达到了110码,他们左右坦克的距离也是如此。当战斗开始时,不管原来排长和副排长的位置在哪里,他们都要移动到队型的前方,以便于观察和指挥。这种队型的优点就是由于队型比较稀疏,降低了被密集火力杀伤的概率,同时侧翼得到较强的掩护。Reihe型:行军或者集结时的队型,可以认为所有的队型都由此转变而来。排长在位于纵队的最前方,副排长在第三个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它变换成楔型的过程:当战斗开始后,排长保持战斗位置不变,副排长加速到排长的左方,第三辆坦克跟随副排长转进,当副排长就战斗位置后,第三辆坦克继续转进,直到位于副排长左方110码的位置,第四辆坦克转向排长右方,保持和副排长110码的位置。
对于虎式坦克连的作战规定了两种队型:Kolonne型:3个虎排齐头并进的队型,连指挥官位于中间的1个排。剩下的1个虎排位于队型的正后方。Breitkeil型:一个比较宽的倒楔型作战队型,其中2个虎式坦克排位于队型的最前方,1个虎式排在队型的后方,连指挥官在队型的后部中央位置,引导后方的这个虎式坦克排,这种宽楔型作战队型宽度为700米左右,前后则为400米。(这个队型没有提到第4个虎式坦克排位于什么位置,只说战斗开始后,第4个排转到队型的两翼)。&&& 1943年后,一种新的队型被提了出来,实际上这是一种虎式坦克和其他的中型坦克配合作战的队型(包括以后的豹式坦克),它被命名为“铃型”。当虎式坦克数量较少,不得不与一些中型坦克作战时,中型坦克组成1个将虎式坦克包在中间的队型,甚至虎式坦克的后方也有1~3辆中型坦克负责掩护。
1943年型装甲师编制序列
装甲师指挥部直属战斗单位,包括担任警卫任务的装甲掷弹兵连,下辖摩托化通讯排、轻型自行高炮排(4辆20毫米自行高射炮)。连编制内的重型武器包括轻型步兵炮、中型迫击炮。紧急情况将该连基干组成小规模战斗群投入战斗。
1943型装甲师编制1个坦克团(2个坦克营)。坦克营下辖1个营部直属连、4个坦克连、1个维修连。
还编有2个装甲掷弹兵团。每团由2个掷弹兵营组成。其中实际上装备Sd.Kfz 251装甲掷弹兵营仅为第1营,其余第2、3、4营的输送工具均为卡车和人员输送车。装甲掷弹兵营遍有4个连,其重装备第4连拥有重迫击炮和轻型步兵炮,其余3个连只装备有中型迫击炮而被称为相对意义上的“轻装备连”。
“装甲化”第1掷弹兵团指挥部直属掷弹兵连也乘坐半履带式装甲车,装备的重型武器包括牵引式反坦克炮和火焰喷射器。掷弹兵第2团的机械化直属连拥有的重武器的数量很少。各团编制内除2个装甲掷弹兵营外,还拥有1个机械化战斗工兵连,其中第1团所属的一个排是“装甲化”的。团编制内有1个装备6门重自行步兵炮的炮兵连,负责掷弹兵团的直接火力支援。
装甲侦察营可称为装甲师内一支小规模的诸兵种混编部队,包括3个排编制的轮式装甲车连,装备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和II号坦克的装甲侦察连,摩托化侦察连,配备6辆75毫米火炮型装甲输送车的重装备连,1个装备6具火焰喷射器的机械化工兵排。还有轻型货运车单位。
坦克歼击营由营部、1个营部直属连、3个连组成。
装甲炮兵团编有3个营,每营辖3个连。“自行化”的第1营装备12辆105毫米蜜蜂自行榴炮、6辆150毫米野蜂自行榴炮和一个直属连。第2营装备12门牵引式105毫米轻型榴弹炮(每连各4门)和一个直属连。第3营由1个重榴弹炮连(装备4门牵引式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和2个重加农炮连(各装备4门牵引式105毫米重加农炮)及一个直属连组成。
高炮营由2个重装备连(各装备4门牵引式88毫米高炮和3门牵引式20毫米轻型高炮)、1个轻装连(装备12门牵引式20毫米轻型高炮或9门牵引式20毫米轻型高炮加2辆20毫米自行高炮)及一个直属连组成高射炮营另编有1个轻型货运车单位。
工兵营由1个“装甲化”的战斗工兵营和2个机械化工兵营组成。
此外装甲师还编有1个装甲通讯营、1个野战补充营、1个物补给营以及负责后勤的卫生管理单位等。
1944年型装甲师编制序列
装甲师指挥部直属战斗单位,包括担任警卫任务的装甲掷弹兵连,但编制内已取消了轻型步兵炮、中型迫击炮等重型支援武器。
1944年型装甲师的坦克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团指挥部直属连在原有坦克排、装甲通讯排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装备8辆37毫米自行高射炮排。坦克营指挥部直属连各增加了1个高炮排,装备3辆四联装20毫米自行高射炮坦克团内。另一处显著变化就是装甲师物资补给营的编制由1943年的8个连削减为5个连,后追加一个连。原先营属的机械化车辆维修连缩减至由团部直辖的1个。
装甲掷弹兵团保留2团4个营的编制。首先团部直属的2个掷弹兵连中取消了牵引式反坦克炮和火焰喷射器等武器。装甲掷弹兵团编制的主要变更点在于增强了配属给每团负责支援任务的2个装甲战斗工兵连战斗力。装甲化的第1团工兵连中由2个全部装备Sd.Kfz 251的装甲化排组成,其装备增加了车载火焰喷射器、重机枪、中型迫击炮等重武器。与坦克团一样,装甲掷弹兵团给每营增加配属1个机械化补给连。
装甲侦察营编制内增添6个连,分别为含机械化通讯排在内的营直属连、半履带式装甲战斗连、2个装甲侦察连、重装备连和机械化补给连。其中装甲侦察连内的装备有了较大的变更:直属连含3辆75毫米火炮的八轮重装甲车。
坦克歼击营编制为5个连组成,1个机械化直属连(装备突击炮)、2个突击炮连(各装备14或10辆突击炮)、1个反坦克连(装备12门75毫米牵引式反坦克炮)、1个机械化补给连。
装甲炮兵团中的“自行化”第1营保持不变,第2营的装备牵引式105毫米轻型榴弹炮的连从3个减少为2个。第3营不变并追加3门20毫米自行高炮。
高炮营是1944型装甲师中唯一得到大幅度战斗力提升的部队。编制仍为3个连,重装第1、2连装备的牵引式88毫米高炮增加到6门。第3轻装连换装为9辆37毫米自行高炮和3门四联20毫米自行高炮。
1944年型装甲师编制内剩余的工兵营、装甲通讯营、野战补充营、物资补给营和后勤部队等未见多大变化。综观1944年型装甲师的编制序列和武器装备表明、得军指挥部将原先属于师指、团指管辖的工兵、高射炮兵、补给部队进行划分重组后编入营一级基本作战单位。力图实现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高,能实施多种战术的多兵种联合部队。
1945年型装甲师编制序列
1945年3月25日发布1945年型装甲师编制表。
坦克团依旧保持2个营的编制,其中只有第1营依旧是以坦克为主力装备的坦克营,第2营竟然是由3个搭乘半履带装甲人员输送车的机械化步兵连构成。所谓的坦克团几乎名存实亡,坦克营依旧保留了4个坦克连的编制,2个黑豹坦克连,2个IV号坦克连。每个坦克连装备的坦克数量大幅度削减后下降到仅有10辆。也就是整个装甲师的作战核心仅由4个连总计40辆坦克构成!
装甲师内的步兵部队依旧保持着2个团的编制,各团仍由2个营组成。但在步兵团里已经见不到半履带式输送车了。原先装备的Sd.Kfz 251的机械化步兵团直属连和工兵排全部改换为汽车或卡车。步兵团的各步兵营下辖的5个步兵连,其中3个只能徒步行军,剩下2个连勉强保持了摩托化步兵的实质。装备这些“纯步兵连”的支援武器除了重机枪以外也仅剩下3挺28毫米反坦克枪。因为没有装备牵引卡车使得即使想装备重武器也无法实现。重炮兵连的装备从自行式变成牵引式,定额下降为1个连4门炮。
侦察营从原先的6个连削减为4个连:1个半履带重装侦察连、2个轻侦察连和1个补充连。重装连装备10辆Sd.Kfz 251型75毫米火炮支援型、2个轻装连各2门中型迫击炮。这就是全营的重型武器数量。
反坦克营由2个重装连(各装备10辆IV号坦克歼击车)、1个轻装连(装备9辆Sd.Kfz 251/22长身管75毫米火炮支援型)、配属2辆坦克歼击车的营部组成。
装甲炮兵团和高射炮营依旧维持着与1944年型装甲师相同的定额。装甲工兵营内除了原先独立的野战架桥段列营部连外,1个装备半履带运兵车的机械化连、2个装备卡车的摩托化连的编制保持不变,但机械化连除车载机枪外不再配备迫击炮和火焰喷射器等重型支援武器。
其余的支援部队,拥有120吨卡车运输能力的机械化物资补给连的数量从1944年型的5个再度缩减为2个,相反代之以3个拥有20吨运输能力的马匹运输连。由于装甲师编制的车辆数量的减少,原先车辆必须的油料、弹药等补给物资削减。步兵部队数量增多,运输部队编制的此种组织结构本也无可厚非,但“装甲师所属驮载运输部队”的名称不禁令人产生某种感慨。二战末期几乎所有装甲师的实际装备数量均不满编制数量。
配属部队:2个重型坦克营
--1个坦克营司令部 1335人--3个重型坦克连 每个210人(战斗人员70人,虎式I坦克14辆)
1943年型党卫军装甲师,总兵力21001
坦克团司令部 1335人8个中型坦克连每个255人(战斗人员85人,IV号G/H或III号J/L型坦克17辆),3个重型坦克连 每个210人(战斗人员70人,虎式I型坦克14辆),
摩托化步兵团司令部 495人
3个摩托化步兵营每个700人(战斗人员600人,A类装甲掷弹兵),1个摩托化步兵团反坦克分队 150人,6门
装甲掷弹兵团司令部 495人
3个装甲掷弹兵营每个700人(战斗人员600人,A类摩托化步兵),1个装甲掷弹兵团反坦克分队 150人,6门
炮兵团司令部 360人
2个150榴弹炮营每个360人,12门1个105榴弹炮营 300人,12门1个150自行榴弹炮营 240人,12门
3个师属突击炮连每个196人(战斗人员56人,III号G型突击炮14辆),3个师属歼击车连每个196人(战斗人员56人,貂III型自行反坦克炮14辆),1个师属火箭炮营 360人,18门1个师属高炮营 360人,18门1个师属高炮连 200人,8门1个师属装甲工兵营 840人,2个师属装甲车连 每个210人(战斗人员60人,PSW234系列装甲车),1个师属摩托车连280人,1个师司令部 5850人,1个师指挥所 400人。
1943年型步兵师,总兵力17580
3个步兵团司令部 每个630人,9个步兵营 每个840人(战斗人员600人,B类正规步兵),3个步兵团反坦克分队 每个300人,12门
炮兵团司令部 360人
1个150榴弹炮营 360人,12门3个105榴弹炮营 每个300人,12门
1个师属反坦克营 900人,36门1个师属88mm高炮连 200人,8门
1个师属20mm高炮营,18门1个师属工兵营 840人,1个师司令部 3270人,1个师指挥所 400人。
1944年国民掷弹兵师,总兵力10346
1个师司令部 2220人1个师指挥所 400人
3个步兵团司令部 每个285人,6个步兵营 每个560人(战斗人员400人,B类正规步兵),3个步兵团反坦克分队 每个150人,6门
炮兵团司令部 405人
1个150榴弹炮营 360人,122个105榴弹炮营 300人,121个75加农炮营 450人,18
1个师属反坦克营 196人,1个师属工兵营 420人。
1个75mm坦克歼击车营 14
坦克部队编制
在同俄国交战以前,最大的坦克战斗单位是旅。旅由2个二营制的团编成。全旅约有300辆坦克,在进攻中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对俄作战快要开始时,撤消了旅的编制,建立了坦克师。师属的坦克团由2-3个营编成。独立的坦克营编在摩托步兵师内或作为统帅部预备队。1944年组建的独立坦克旅,只有1个坦克营,编有30辆“豹”型坦克。要实施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就必须在一个方向上集结若干个坦克团或营。
坦克旅旅长和坦克团团长根据师长的命令行动,并根据敌情和现地勘察的情况向师长提出关于使用坦克的建议。旅长仅对本旅的战术运用负责,团长则对本团的各个方面负责。旅长辖有1个司令部连和1个修理连。在全旅(团)投入战斗时,旅(团)长乘指挥坦克指挥所属分队。根据地形条件,战斗情况和任务,团(营)战斗队形可编成一个或数个梯队。
坦克营根据编制情况,可在一定时间内独立行动。营较长时间脱离本团行动时,可得到修理连所属分队的加强。独立的坦克营才编有1个修理排。最初建立的坦克营编有营部、1个通信排、3个轻型坦克连和1个中型坦克连。每个轻型坦克连编4个排,每排5辆坦克,连指挥排编2辆坦克。中型坦克连编3个排,坦克武器为75毫米短身管加农炮。战时,坦克营起初只编2个轻型坦克连和1个中型坦克连。在威力较大的坦克装备部队以后,连的坦克数量有所减少,每营增加了1个连。1943年开始组建的坦克营为四连制,每连3个排,每排5辆坦克,连属指挥排编2辆坦克。只有“虎”型坦克营为三连制,每排4辆坦克,每连14辆坦克。
当团遭到巨大损失,而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得到补充时,为便于在战斗中指挥各分队和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团的各分队往往合编成一个营,营属各分队则合编成连。采用这种方法,还可腾出一部分人力完成其他任务(担任运动调整和作为步兵使用等等)。
营长的指挥机构是司令部和司令部连。
司令部战时编有两辆越野性能好的吉普车和若干辆摩托车,另外还有一辆配有办公设备的指挥车,车内经常有2、3名文书工作,由副参谋长领导。
司令部连编有为在战斗中指挥本营所必需的分队。
指挥组属营司令部建制,编2辆坦克,供营长、参谋长和营通信主任使用。这2辆坦克上装有专用无线电台,在战斗中可与营属分队、团和补给连保持通信联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营军医可以掌握一辆T-Ⅱ或T-Ⅲ坦克,甚至是T-Ⅳ坦克,以便在战斗中能随坦克分队前进。
侦察排(原称轻装排)编5辆坦克,执行侦察和直接警戒任务。
工兵勘察排用于修路,在战斗中支援坦克,执行运动调整勤务,勘察地形,并在必要时侦察敌情。用于勘察的车辆不是装甲车辆,而是一些越野能力较好的摩托车或吉普车。有的工兵班装备一辆T-Ⅱ型坦克,后来还装备了装甲输送车,这就使工兵分队能紧随战斗分队的战斗队形行动。
高炮排首先是为后方分队提供对空防御手段。在特殊情况下,如通过隘路、行军休息、部队集结或进至出发位置时,也可为战斗分队担任对空防御。
战斗实践表明,坦克营各指挥机构在战斗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协同方法:
营长位于指挥坦克内,利用电台和达口述命令的方法指挥本营。为能顺利完成受领的任务,营长应熟知战斗情况、本营任务以及上级的任务和计划。营长的协助指挥人员有:参谋长、副参谋长、通信主任以及补给连连长、营军医和工程技术勤务主任等。如果平时营长的这些助手分工明确,到战时即便情况十分复杂,他们也可以协调地工作。必要时,这些助手还能互相代替工作。
为减少指挥机构的损失,各主管人员应有一定的位置。通信主任通常位于营长坦克内,保障不间断的通信联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参谋长(有时还有副参谋长)随后方分队行动,除为他们解决一般问题外,主要是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战斗中,参谋长在战斗队形之后跟进,战斗结束后再跟营长在一起。
每个中型坦克连,辖255人(战斗人员85人),III或IV号坦克17辆。每个重型坦克连210人(战斗人员70人),虎式I型坦克14辆。
连长(上尉)在战斗中用电台指挥所属分队。他常常把命令直接下达给某车。在连展开成战斗队形以前,连长在分队之前行进。连长以身作则,并不断关怀属下人员,对提高士气具有决定意义。
排长(少尉)首先应使本排坦克经常处于战备状态。战斗中,排长在履行职责方面是有局限性的,特别是在本排坦克不断损失时,很可能就没有什么可指挥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排长只能报告一下发现的目标和天然障碍物等。坦克排执行侦察、警戒任务时,在居民地、夜间或在掩蔽地形战斗时,排长则有较大的独立性;此时排长应特别注意与摩托步兵的协同动作。在其它情况下,排长多半以本车的动作指挥本排,有时要用射弹指示方向;在非战斗时,排长则以手旗或手势进行指挥。
坦克乘员组
车长(军士长)主要任务是在战斗中指挥本车。车长应选择好最便于消灭目标的阵地,并使本车在排战斗队形内占据合适的位置,不影响其它坦克的行动和射击。对体积较大的坦克来说,一般不容易找到合适的阵地,但有时一个不大的地褶也可能是十分珍贵的。每次转移阵地都要经过周密考虑,因为转移时要暂时中断射击,这对坦克是不利的。坦克要在其它坦克掩护下转移阵地,并且只有在新阵地能更好地发扬火力而又便于掩蔽的条件下,才能转移阵地。进攻速度越高,坦克所受到的威胁就越小。
德军坦克的车长不直接管射击和通信联络,他可以集中精力观察敌情并指挥本车乘员战斗,这就使德军坦克比其它国家的坦克更有战斗力。
炮手(上士)帮助车长观察地形。炮手遇有突然出现的目标,可不待口令立即开始射击。连长坦克上的炮手更要能够机断行事,因为连长要指挥全连战斗,有时顾不到本车的射击。炮手还帮助车长判定距离,并且要善于迅速而精确地修正射击。优秀的炮手可以用眼睛来确定提前量。
装填手(下士)应能迅速取下炮弹,装填火炮。应不断地向车长报告弹药数量。
无线电员(下士) 应经常与排长或连长保持通信联络,并使车内通话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他应遵守无线电通话规则;战前,他应仔细检查电台,并调好规定的波段。在出现干扰时,无线电手应能迅速变换波段。他同时也是机枪射手,主要对付坦克歼击兵。无线电员离开坦克时,应将无线电信号表带走。
驾驶员(上士)应能熟练驾驶坦克。乘员的命运,以及是否能顺利完成受领的任务,跟驾驶员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驾驶员按车长的指示驾驶坦克。在占领阵地时,驾驶员应及时摘下排档并平稳地刹车,因为车辆不抖动,炮手即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瞄准。驾驶员应善于使坦克在高地棱线之后占领阵地;驾驶时,他应目视近前方,以便能及时发现坑洼和危险地段。坦克进行原地射击时,驾驶员则负责观察整个战场。并善于利用战斗间歇保养坦克和补充油料。驾驶员在战斗结束后必须休息,以便能尽快地恢复体力。
坦克全体乘员的动作应高度协调,这也正是全连顺利完成任务的决定性条件。战斗中,每个乘员都应观察战场,并利用光学仪器或观察孔搜索目标。全体乘员都应参加保养坦克和武器,协助加添油料,更换履带板和负重轮。在战斗紧张的条件下,甚至军官也要协助完成这些工作。坦克乘员组是一个亲密团结的集体,其成员如果缺额,就会使坦克的战斗力降低。
德军装甲部队的物资技术保障
大战期间德军的物资技术保障水平是不很高。每一个坦克兵对于战时物资技术保障工作的困难,都有一些痛苦的回忆,特别是对北非和东线(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进攻)泥泞和严冬条件下的作战。解决物资技术保障问题时常比战斗任务还要困难。在需要进行远距离转移的大规模战斗中,摆在负责物资技术保障工作人员面前的,常常是一大堆解决不了的难题。补给品欠缺,运输车辆时常不足。
坦克的最重要的补给品是油料、弹药和备件。
油料补给是坦克指挥员最关心的事情,也是军队后勤保障的一个薄弱环节。油料常常十分欠缺,因此派出执行某项任务的军队数量,不是根据对敌军兵力的判断来决定的,而是根据有油料保障的战斗车辆的数量决定的。部队申请的燃料不足以完成受领的战斗任务。根据多变的战斗情况,或因在前进途中遇到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必须实施迂回机动时,消耗的燃料就无法预料。无论何时,参战的坦克都应随时准备交换阵地,甚至在停车时,发动机都不能熄火。经常要有一些燃料储备,以便能在急需时出动坦克。把燃料储备在坦克附近,以便能利用战斗间隙给坦克油箱加燃料,这是不可能的。在敌人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只有在夜间才能前送燃料。
弹药补给情况稍好一些。通常在离战线不远的地方都设有大量储存各种弹药的仓库。但是,也有这种情况,最需要的弹药,却往往数量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储存百分之十的紧急备用弹药。这些弹药只有根据特别命令或遭到突然袭击时才能动用。坦克部队一般都是自想办法:分队之间互相调换弹药,或利用已损坏坦克的弹药。
坦克备件补给是最棘手的问题。在东线开始作战以后,才弄清楚坦克的哪些零、备件最容易磨损,有多少备件才能使坦克经常处于战备状态。尽管在工厂和射击场对车辆进行过多次试验,但多数情况下车辆的技术缺陷都是在战场上发现的。对车辆效能最好的检验,是长时间使用车辆,不正规的进行技术检查以及研究驾驶员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时对车辆使用的影响。
物资技术保障勤务组织
包括修理和抢救勤务在内的物资技术保障是坦克营的职责。营的所有物资技术保障问题都要在各连专业人员的参加下解决。战争开始时,大部分的运输车辆还都编在坦克连里。在执行特定的任务(如行军等)时再把它们集中起来使用。但这样非常不方便,因为坦克连的编成及其对运输车辆的需求是根据战斗任务和地形条件决定的,常常还需要把某一连的补给品转给另一个连。
1943至1944年,坦克营都编了补给连,把一些特种车辆、运输车辆以及野战炊事车都集中在这里,还编有一个修理组。营长就可以根据作战的需要组织好本营的物资技术保障工作。运输车辆集中掌管,专业技术人员也便于开展工作。补给连长通常由资深而较有经验的坦克连连长担任,同时也是副营长。他的工作需要有预见性和计划性,必须与营指挥所保持通信联络。通信工具一般是电台,如有可能也可直接会晤。实战证明,这种编制是切实可行的,能够更加科学、灵活而节省地进行物资技术保障工作,一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改变。为能不间断地进行物资技术保障工作,必须将营属各连的需求及时通报给补给连长。另外,还必须将战斗情况和未来的作战行动及时告知补给连长,以便于他事先计划好自己的工作。补给连根据师后勤处的指示在后勤仓库领取补给品。坦克连向相应的后勤机关请领必需的物资和技术方面的补给品,在战斗过程中也可向指挥机关提出申请。根据情况,师后勤处可派出一些车辆或补给纵队送发补给品。为了做好补给工作,通常让负责军需的一些军士同某些连队保持固定联系。这样就可以使这些连队及时得到补给。从补给连派出4名军士负责坦克连的补给工作。
团的修理连是主要的修理勤务分队。营只有半个修理排。每个连则通过修理组和本连的技术员同修理分队保持直接的联系。营内的全体修理勤务人员归营的工程技术主任领导,他负责监督修理分队的工作。当团驻止休整时,为便于分工完成修理工作,常要把全团的修理力量集中在修理连里。但这一切都要根据战斗经验进行安排。经常观察坦克的状况,排除燃料系统和点火系统的故障以及安装分配开关等等,工作多数情况下都在现地完成。坦克连修理组的成员都受过卫生勤务训练,能对负伤的坦克乘员进行急救。飞行员战斗飞行以后就把飞机交给地勤人员,而坦克乘员则要亲自保养车辆,并对本车的战斗状况负责。修理分队只给予技术援助。坦克送修时,乘员即一同前往;坦克报废时,其乘员即编入补给连,待接受新任务后再调出。修理连和补给连用这些乘员担任警戒或值班。
修理分队的战术使用
抢救和修理损坏的坦克对作战行动有很大影响。因此,抢救和修理工作必须符合战术原则。从这方面也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战术和技术的密切关系和同等的重要性。德军的修理分队发挥了不怕牺牲和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坦克修复非常及时,坦克分队经常保持着战斗力。行军时,连的修理组通常在本连的后尾跟进。必要时,修理组的部分人员留在损坏车辆的现地。修理连以跃进方式前进,以便经常能有1个排完成修理任务。坦克抢救排随本团前进。在道路情况很差的条件下,抢救排预先按需要分配在团的纵队内,以便能在谷地等难行路段及时支援坦克。
在行军休息、占领出发位置和在战斗的中间地区停留时,修理分队要检查车辆、武器和电台的状况,并帮助乘员使车辆处于战备状态。战斗进程中,修理组紧随本连跟进,保持无线电联络。修理组的任务是紧急援救在营进攻地带内行动因损伤而掉队的坦克。遇有特殊情况,即向营工程技术主任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来牵引车,指示所有损坏坦克集中在某地,或拨出备件就地修理。为使修理组能及时发现损坏的单辆坦克,乘员应及时摆动呼救小旗;如在不易被发现的地形上,则为牵引车插出明显的标牌。当坦克连临时脱离本营独立遂行任务时,则尽可能给它配1辆牵引车,以使坦克连能在必要时自行拖救坦克。
修理分队最怕军队退却。如修理分队来不及修理和抢救,即使损坏不大、很容易修复的坦克也可能落入敌人之手。这种情况下,常要使用战斗坦克执行抢救任务。损坏的坦克的乘员应想尽一切办法把坦克拖走。每辆坦克上都有爆破器材。只有根据特别命令或实在无法拖救时,才能炸毁坦克这样的贵重车辆。
在和平时期就要考虑给修理连装备中波电台。团的各分队彼此经常会拉开很大的距离,或遇到极特殊情况,有了电台,彼此也不至于中断联系。在机动作战的条件下,情况变化很快,在后方修理的坦克有遭到突入后方的敌人坦克突袭的危险。有时,这些坦克和修理人员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脱险。
行政管理和财务主任负责给养补给、组织售货、发放服装和津贴以及邮政事务。这些负责人都是一些有经验的军人,能及时把给养送到部队。坦克兵和其它兵种一样,每个分队都有一套野炊具,尽可能装载在通行力较高的卡车上。这个车上的炊事员和司机都要不倦地工作。连里的司务长都关心使野炊车尽可能靠近战斗分队。在战斗间歇时间,坦克乘员常常能吃到热食,有时还能保证有几个菜。如果野炊车没有跟上战斗分队,用保温筒将热食和热咖啡送到前面。
医疗卫生勤务
医疗卫生勤务也应当根据机动作战的行动特点来组织。援救及时,挽救了许多坦克兵的生命。卫生员也要乘坐装有电台的装甲车辆。跟随进攻部队之后,在战斗过程中急救和后送伤员。遗憾的是,不是随时都有卫生车,只得利用普通汽车或其它输送工具。卫生勤务军官和军士奔跑在炮火之下,因此伤亡最大。从战场抢救伤员常常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当坦克停在敌火之下不能开动时,抢救伤员就更加困难。救护车在进攻部队之后跟进,迅速把重伤员抢救到师救护所或送到野战医院,进行必要的手术。分队也采取一切措施护理伤员。为不致失掉同本连的联系,许多坦克兵都在团卫生所进行医疗。
大德意志师
前身是首都卫戍团。1939年4月12日,希特勒亲自下令将柏林卫戍团改名为“大德意志”步兵团”,其成员的制服上绣有“GD” 字样的肩章。它首次在战场上亮相是1940年5月的西线,隶属于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一路所向披靡,在敦刻尔克以南粉碎了远征军和法军的顽抗。29日,攻陷贝格尼斯。然后挺进法国中南部进驻里昂。后参加进攻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1941年参加对苏联的入侵。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2装甲集群的第24摩托化军,与第3、第4装甲师等王牌并肩战斗。莫斯科会战中它是最靠近莫斯科的部队之一。在图拉和廖奥尔遭到重创并数次重组。1942年4月,整编为摩托化步兵师。大德意志师参加了1942年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年底在莫斯科以西的阿哲维和卢特斯切斯萨村蒙受重大损失。
1943年在贝尔科洛地区再遭重创,重组为装甲掷弹兵师。配置1个坦克团(第1营装备豹式坦克、第2营装备四号、第3营装备虎I),每个掷弹团配备Sdkfw251半履带营。侦察营、工兵营全部装甲化。是德国陆军中仅有的配虎式坦克的两个单位之一(另一个是装甲教导师)。随后该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库图佐夫战役(即廖奥尔防御战)。9月,大德意志师随德军退过顿内茨河。激战中被进一步削弱,被调回法国休整。1944年再次返回东线,在南部战场和罗马尼亚作战。7月底,转战到北部,在波兰和东普卢士作战。12月,其装甲团第3营全部换装新型的Tiger I Ausf E重型坦克。1945年5月,大德意志师被强大的苏军消灭,仅有少量的士兵逃到西线向英军投降。该师总计伤亡5万人。特别说明:从一个掷弹步兵师以及其承载繁重的作战任务的角度考虑,该师不存在不熟悉军事技能战术而造成伤亡额偏高的情况。
国防军第7装甲师
1938年10月10日在图林根的格拉组建。1939年9月1日,首次出现在波兰战场上。该师第66装甲营拥有坦克62辆,主要装备I型、Ⅱ型,另有少量Ⅲ型和Ⅳ型坦克。10月18日,该轻装甲师正式更名为第7装甲师,进行了彻底改编。组建第25装甲团,下辖3个装甲营。第6、7步兵团也被改编为第6、7机械化步兵团。1940年2月12日,隆美尔少将接过第7装甲师。PzKw38(t)坦克代替了大多数的老旧坦克。1个摩托化重炮连(装备150mm自行火炮)加入。编制的坦克数量达到180辆左右。
1940年5月12日,该师的坦克部队抵达芒斯。5月30日完成对敦刻尔克盟军的合围。6月5日,该师的目标是占领索姆,以避免更多的盟军通过海峡逃走。6月25日打到法国西南部。是役,该师仅有2624人阵亡、受伤和失踪,损失坦克42辆,获得“魔鬼师”称号。12月中旬,再次调回波尔多,驻扎到1941年2月14日。从6月6日到10日,第7装甲师被火车运到东普鲁士。全部装备38(t)、Ⅳ号坦克,机械化步兵第6团也部分装备了半履带车。1941年6月22日:第7装甲师从东普鲁士发起攻击。到德国对莫斯科进攻停止,而转向列宁格勒和基辅,中央集团军群转入防御的时候,第7装甲师损失了40%的坦克。
10月2日,参加对莫斯科的最后攻击 “台风”行动。12月5日,德军彻底疲惫了,进攻停止。第7师于12月6日后撤。最后沿利马建立了第1道防线。仅剩千余步兵和少量坦克。在俄国的第一年中该师损失9200人,其中2100战死。1942年5月2日部队调回法国休整补充。每个装甲团减少到2个营,全部装备Ⅲ号、Ⅳ号坦克。第6装甲掷弹兵团第2营,也全部装备半履带车。第7装甲师于11月27日开始向地中海进军,攻至土伦。12月22日运往俄国。1月1日至5日抵达俄国南部顿河流域地区,虽取得一些胜利,但该师还是于1月20日后撤了。此时苏军开始了冬季攻势的最后部分,目标是全歼南方集团军群。第7装甲师4月6日从前线后撤接受补充。第78炮兵团得到了Wespe和Hummel自行火炮。
1943年夏,德军夏季攻势发起。第7装甲师集结在顿河东岸。战斗开始后,第7装甲师是第3装甲军内唯一取得进展的部队。但苏军还是获得了突出部的全面胜利。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堡垒行动终止。第7装甲师在克瑞曼彻撤过了第聂伯河,在切尔卡瑟东南集结1。个装甲营被运至法国,装备豹式坦克。11月3日,苏军再次以压倒性优势兵力向奥琼泰施桥头堡发起了进攻。第7 装甲师却无力发起反击。此时,德军计划在11月15日到12月23日之间发起一系列反突击。战斗结束的短短一个月中,第25装甲团战果辉煌。2月2日,该师奔赴洛夫诺以西地区阻击苏军。两周后再次转移至卢兹克以北执行阻击任务。3月初第7师调至兹伯拉兹。战斗持续到4月15日。第7师疲惫不堪的撤后,在伯扎克斯以北休整。21日撤至斯坦尼斯拉夫。4天后,该部向南越过克尔巴阡山脉,在此平静的休整至7月1日援兵的到来。
1944年6月21日,苏联红军发起了它的最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巴格拉季昂”。中央集团军群在一周之内,损失24个师,并在防线上留下了一个几百公里宽的缺口。第7 和第5装甲师竭力抵抗,但为了避免被包围仍然随装甲军步步后撤。从7月28日到8月1日,第7师继续步步后退,在拉赛恩与苏军展开激战直至8月15日。第1营已换装“豹”式坦克,而此时第2营仍使用四号坦克。
整个行动持续到8月27日,2个集团军群恢复了联系,苏军则从海上撤走了。此战过后,转入防御。苏军也继续寻找割裂北方集团军群的机会。德军抢先发起进攻。从9月16日持续到21日的行动,改善了16集团军的防御状况。10月5日,苏军发起进攻,进抵波罗的海,切断了北方集团军群。第7装甲师也于1944年10月10日和第3装甲集团军残部一起被分割在美梅尔周围地区。并与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第58步兵师并肩战斗。战至10月22日第7装甲师仅剩团级规模,被迫后撤海运至皮洛,开往东普鲁士休整。之后又与大德意志师和18装甲掷弹兵师发起多次反攻,掩护一部分部队撤至埃尔并。整个第2集团军包括第7 装甲师,被慢慢的向但泽附近的海滨地区压缩,被逼向戈滕哈芬,并最后撤往奥古斯霍夫特半岛。并在此丢弃剩余坦克后于1945年4月5-6日海运至海拉半岛。1945年5月3日第7装甲师向美英军队投降。
第21装甲师
第21装甲师是在1941年8月1日由第5轻型师的基础上组建的。1941年2月14日,第5轻型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利比亚的港口-的黎波里港。他们是第3侦察营和第39反坦克营。几天后,第5装甲团也抵达了。6月15日,英军发起了“战斧”行动。英军的马蒂尔达II坦克给德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危机,37毫米反坦克炮对它们无可奈何。隆美尔亮出他的13门88毫米高射炮。
1941年9月14日,第21装甲师参加了代号为“仲夏夜之梦”的行动计划,主要是侦察英军的防线并穿越边境进入埃及。14日拂晓,第21装甲师进入埃及境内,包围了英军的一个庞大给养库,缴获了许多物资。英军将部队撤离高原地区,退到耗尽德军坦克汽油的距离以外,以避免战斗。此时第21装甲师又遭到皇家空军的空袭。隆美尔命令放弃追击,全军撤回了利比亚。
当英军发动“十字军”行动时,第21装甲师重创英军第7装甲师。11月19日下午,第2装甲团在向南插入甘布萨尔赫,击毁23辆斯图亚特式坦克,自己仅损失2辆。21日,师主力攻占了西迪雷泽格的英军机场。25日,第2装甲团全团只有不到20辆坦克,却面对英军严阵以待的野战炮阵地。至黄昏时分,第5装甲团在英军25磅炮的打击下只剩下10辆坦克,坦克团不得不撤退。此时第21装甲师几乎耗尽了它的装甲部队,在英军第8集团的坚决攻击下,隆美尔把部队撤到贾扎拉(Gazala)。后又将部队撤至阿盖拉(El Agheila)一线。第21装甲师一直在进行后卫战斗以阻止英军的追击。由于第5装甲团的不懈战斗,非洲军终于成功撤到了阿盖拉。
在1942年1月初,在经过补充和休整后,非洲军团向英军发动了进攻。于1月29日重新夺回了班加西(Benghazi),并且向前推进了350英里。当德军抵达贾扎拉的英军阵地时,放慢了进军速度。第21装甲师再次充当了非洲军的先锋。英军的阵地由贾扎拉延伸到比尔哈凯姆(Bir Hacheim ),有大片的雷场和密布的工事。战线在这里稳定地度过了冬季,直到1942年5月,隆美尔再次向英军发起进攻,包围了Tobruk。。6月20日早晨6时,德军以第21装甲师为先导,在第15装甲师的支援下,协同意大利部队对托布鲁克展开总攻。经14小时的战斗,落入隆美尔之手。德军在托布鲁克俘虏英军3万余人,以及足够的物资和约1万吨的燃料。通往埃及的大门打开了,德军前进到阿拉姆哈勒法(Alma Halfa)才停下。
第21装甲师又投入到一次重大的战役-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企图从阿拉曼战线最南端的希迈马特发动进攻,突破第八集团军的防线,并直捣开罗。德军在此次战役中遭受到极为严重的损失,再次开始大撤退,非洲军只剩下可怜的35辆坦克。第21装甲师担任掩护任务,随全军一直撤到了突尼斯。当该师到达突尼斯之后,它被编入阿尔尼姆将军的第5装甲集团军,抵抗盟军的进攻。从1943年1月30日到2月3日,第21装甲师在Faid-Maknassy被分割为2个战斗群。Grun战斗群由第5装甲团第1营组成。Pfeiffe战斗群主要是由第104装甲掷弹兵团第2、3营,以及第2突尼斯营组成。在北非战役中,这2个战斗群,特别是Pfeiffer战斗群一次又一次参加了各种行动。在突尼斯战役后期,隆美尔曾亲率第21装甲师取得了他在非洲的最后一次胜利-凯塞林山口之战。Pfeiffer战斗群于5月11日投降,第21装甲师残部于5月13日投降,突尼斯桥头堡终于陷落了。
在北非被全歼后,第21装甲师于1943年6月在法国重建,并驻扎至次年。只装备了四号坦克,还有不少缴获的法国坦克用来凑数。该师驻防在奥恩河一带,离岸边较近,是唯一可在D日投入战斗的装甲师。1944年6月6日,登陆开始后,第21装甲师曾派出一部分兵力到奥恩河以东对付英军第6空降师。至6日9至10时,奥恩河以西正在恶化的形势,该师向奥恩河以西进攻。虽然为时已晚,其兵力也比较散,而且又缺少步兵配合,第21装甲师的一个战斗群(50辆坦克和1个装甲步兵营)在下午开始了进攻。到傍晚,这个战斗群已到达埃鲁维尔一线,与第716师会合,并在20至21时到达冈城正北的海岸线,楔入了英军的滩头阵地。后来因为英军的大量滑翔机部队在奥恩河两岸着陆,才迫使该师撤回。此后,该师又参加了在冈城一线的作战。第21装甲师已损失了大部分装甲力量,但其装甲掷弹兵们还是在卡昂(Caen)一线坚持战斗了数星期之久。
此后该师被调往西线南部地区防御,直到1944年8月从前线撤回休整。然后再次重返西线战场,参加了阿尔萨斯(Alsace)及萨尔(Saar)地区的防御战。1945年初,第21装甲师从斯特拉斯堡动身前往东线,参加柏林战役,直到1945年4月在防御战中被苏军歼灭。
第21装甲师的战斗经历较为多变,曾先后在北非、西线和东线作战。虽然没有其它王牌装甲部队的名气大,也没有过多的骄人战绩,但它在北非的战斗一直是在装备和给养都严重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它是非洲军的骄傲,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机动作战的战例佳作,将机械化战争的威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39坦克团
德军中第一支被指定接收“黑豹”坦克的队伍是原第9坦克师33坦克团的第2营。该部队在1942年秋季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在德国本土1943年1月19日改为第51独立坦克营。原部队编制番号的4-6连也改为1-3连并新组建了4连。“黑豹”坦克营按1943年1月10日下达的《战斗装备编制令》编制如下:全营坦克:96辆
指挥部:3辆(2辆指挥型)直属侦察通讯排:5辆1连:连部2辆,辖4个排,每排5辆2连:连部2辆,辖4个排,每排5辆3连:连部2辆,辖4个排,每排5辆4连:连部2辆,辖4个排,每排5辆维修排:18吨重型半履带牵引车(数目?)& & & “黑豹”抢修车:2辆
1943年2月6日,以原第11坦克师第15坦克团1营为基础组建了独立第52坦克营,换装“黑豹”坦克,编制与第51营相同。第51、52营的人员大部分均是新兵,对苏军的装甲战术知之甚少。同时在前线作战过的基层指挥官的比例低,大部分参谋军官也没有接受过东线战火的洗礼。元首与德军统帅部坚持要等“黑豹”数量足够了才发动“堡垒”攻势,推迟到7月5日。然而,“黑豹”坦克从设计测试到量产化之间的转化非常紧迫。这一系列问题就给日后战场使用埋下了隐患。同时生产线及配套加工设备远未达到产量条件,生产数始终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各项准备工作匆忙展开,原本已经滞后的“黑豹”坦克训练课程又一再压缩,没有接受完好的训练。
6月,第51、52坦克营满员,德军统帅部设置了这2个独立装甲营的上级指挥机构——第39坦克团。第39坦克团被编入“大德意志”装甲师。坦克营还装备有众多辅助车辆,如SD.KFZ 251半履带装甲运兵车3辆,各型摩托40辆,人员乘用车63辆,运输卡车116辆,1-6吨牵引车11辆,8-18吨牵引车11辆。其中半履带装甲车主要给通讯排使用,其他车辆为营部和维修单位使用。“维修豹”均为D型底盘在短时间内改造的样车,安装了40吨绞盘和助锄,但未安装1.5吨起重机及吊车滑轮。6月28日-29日第2营也完成了装车工作团长带着团部和先头部队提前出发,于7月1日抵达克尔斯克后方车站——托玛洛夫卡。德军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掩护下发动进攻。第48装甲军沿铁道线展开攻击阵形,进攻分为3路。第3装甲师90辆坦克居左,第11装甲师86辆坦克居右,中路是“大德意志”装甲师。在当日进攻该师共投入268辆坦克,其中2号坦克4辆、3号坦克12辆、4号坦克51辆、3号喷火坦克12辆、“黑豹”坦克180辆、“虎”式9辆。在工兵的积极配合下,“大德意志”师成功穿越了苏军铺设的数层布雷区域到达距格尔措夫卡以东3千米处的沼泽地带,由于战前绘制的地图与实际地貌相差较大,部队不得不派出侦察兵寻找可供装甲部队通过的路。车辆陆续分2个方向绕过沼泽。部队重新结集后即遭到苏军T-34坦克的攻击,第39坦克团的第一场坦克战由此展开。所有的T-34很快都燃起大火。当德军终于接触到苏军主防御阵地上猛烈的炮火以及高密度的雷场。“大德意志”装甲师以直属坦克团的4号坦克和“虎”式坦克排成攻击阵形,“黑豹”坦克后续跟进试图从苏军阵地上闯出一条路来。在前进了3千米后陷入苏军精心布置的雷场动弹不得,苏军用各种火炮向德军猛烈开火。德军花4个小时才通过雷场,在此期间至少损失了36辆坦克和突击火炮。
“大德意志”装甲师在当日下午战斗终于在苏军近卫71和67步兵师中打开一个突破口,突入苏军防线5千米。苏军71近卫步兵师和第245独立重型坦克团(主要KV重型坦克)发动反冲击都被德军击退并遭受重大损失。傍晚德军夺下了当日进攻目标——契尔卡斯科埃村。第48装甲军虽突破了苏军第1道防线。
第39坦克团当日损失“黑豹”18辆,因故障损失更多,1营还维持战斗状态的“黑豹”仅剩下22辆。7月6日上午,经过一夜休整的48装甲军再度发动进攻,“大德意志”师的进攻路线偏向东北方向。因第1天进展较为顺利,德军计划是突破苏军第2道防线,并在佩那河对岸建立桥头堡。经过90分钟的猛烈炮击,10:40中路的“大德意志”装甲师沿道路左侧开始攻击。第10坦克旅当日发起进攻时的坦克包括2号4辆、3号9辆、4号21辆、“虎”式3辆、“黑豹”166辆。攻击阵形中第39坦克团居左,“大德意志”坦克团居右。陷入了反坦克壕和雷场的包围。德军工兵试图填平241.1高地西南方向的壕沟时遭到苏军大口径火炮轰击,装甲部队不得不暂时后撤。14:00德军以第39坦克团的“黑豹”坦克为骨干再次发动进攻。激战后夺取该地,一路上德军逐退苏军第67、52近卫步兵师,逼近苏军第2道防线要点244.5高地,此处已经非常接近当日进攻目标——洛赫尼诺村。然而坚守这里的苏军依靠反坦克炮和半埋入土层的T-34和KV坦克击退了装备有“黑豹”坦克的德军8次攻势,一直到晚上还守着阵地。
7月7日8:45,第48装甲军在“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掩护下猛烈攻击苏军第1、3机械化旅阵地。苏军的反坦克炮使德军第10坦克旅和伴随前进的“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遭受较大损失。德坦克集群移动至247.2高地借地形保护部队右翼。稍晚,“大德意志”师发动了一次钳形攻击,左翼继续保持对苏第1机械化旅的正面压力,右翼则寻找第1机械化旅和第3机械化旅间的防御薄弱点,绕过苏鲁措夫村。两路装甲部队重新回合后经过一整天激战击退了苏军第10机械化旅和第200坦克旅的反冲击沿奥博扬公路前进5千米。突入防线最深的第10坦克旅和“大德意志”装甲师在当日傍晚占领了克雷姆赤农场,因其左翼遭到苏军第6坦克军112坦克旅的打击而停止攻势。第39坦克团战斗日志显示:当日战斗中“黑豹”至少击毁6辆苏军坦克,3门反坦克炮和1架飞机。傍晚战斗结束时还有20辆坦克维持着战斗力。
7月8日,“大德意志”装甲师继续攻势。沿苏鲁捷沃至维尔肖佩涅镇,遇到苏军阵地上反坦克炮和半埋坦克的强大火力网。德军在镇子东南侧就地布防过夜。至8日夜间,第48装甲军虽然达成了战役初期预计目标,但攻击正面的宽度被压缩到原来的1/3。在接下来一系列的战斗中,德军装甲兵虽凭借自身极高的战斗素养歼灭了大量苏军部队,但这一切都无法挽回整个战场局势的恶化,随着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决战的失败,“堡垒”计划宣告破产。第39坦克团也在一场场战斗中消耗巨大,于7月19日解散。
二战德国党卫军
党卫军战斗史
党卫队在1933年前主要是由冲锋队中的精英分子组成它是纳粹党一个荣誉准军事组织。纳粹上台以前,主要负责党领导人的安全保卫、纳粹集会的安全保卫工作。&&&& 1933年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后,党卫队选派一部分巴伐利亚党卫队人员在塞普-狄特里希(希特勒以前的私人司机)的带领下来到柏林,这个小队伍成为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同时在希姆莱领导下,党卫队组建了新的分支——骷髅部队,由艾克奉命组建,负责看守在德国成立的集中营。在柏林,当时的普鲁士邦内务部长戈林,将其中的原政治警察改建为盖世太保〔国家秘密警察〕;而在慕尼黑的党卫队副领袖莱因哈特-海德里希也创建了党卫队的政治警察机构。1944年,希姆莱和戈林达成协议,党卫队从戈林的内务部手中接管了全国的治安、安全工作部门,从而成立了全新的党卫队指挥机构——RSHA,下辖机构包括SD〔帝国安全处〕、盖世太保、国外情报处等诸多机构。&&&& 塞普-狄特里希的部队在希姆莱的授意下逐渐扩大,不久就成为了“警卫旗队”,几年后又组建了和“警卫旗队”相同的“德意志”旗队、“日尔曼”旗队,这些部队加上从骷髅部队抽调的一部分人员组成了党卫队机动部队,正式成为一个军事武装,这个全新的有别于德国国防军的武装力量被希姆莱命名为“ Waffen-SS ”,即武装党卫队。它的第一任督察员是旧军官豪塞尔。豪塞尔将德国军队的传统和训练方法带入了武装党卫队,还创建了党卫队自己的士官学校。&&&& 党卫队机动部队的一部分参加了进入莱因兰、吞并奥地利、入侵捷克的行动。大战爆发时,共有4个团的兵力,驻慕尼黑的党卫队第一团(德意志团),驻汉堡的党卫队第二团(日尔曼尼亚团),驻维也纳的党卫队第三团(领袖团),以及驻柏林的“元首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大战爆发以后,它迅速扩大并发展为一支野战部队。成为德国武装力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参加了德军的所有重大战役。
1939年波兰战役,警卫旗队在战斗中作战欲望强烈,一直冲锋在前,曾经被波兰军队包围,最后由一个陆军步兵团解救出来。尽管这显示了党卫队机动部队作战素质低下的弱点,但是武装党卫队士兵的勇敢作战精神让希特勒比较满意。波兰战役后,党卫队机动部队被整编为四个摩托化步兵单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旅级建制〕、第2帝国师、第3骷髅师和第4警察师,其中骷髅师士兵来自全德国各个集中营看守部队,警察师士兵是全国各警察单位的警察。
1940年春,这些武装党卫队参加了作战。其中警卫旗队配属到右翼,骷髅和帝国被配属给中央突击集群。警卫旗队在战争开始时作战凶猛,一直是全集群的先锋,第一个冲入海牙,然后向南横扫西欧,立下赫赫战功。帝国和骷髅师也同样打出来威名。只有警察师作为预备队没有参加战斗。
1941年,警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卡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