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测定方法ak和ap换算

高硫铝土矿浮选除硫及溶出性能的研究--《东北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高硫铝土矿浮选除硫及溶出性能的研究
【摘要】:我国铝土矿资源丰富,90%以上为高铝、低铁的一水硬铝石矿。在这些高铝、低铁的一水硬铝石矿中,有近一半的矿石因含有较高的硫元素而无法在工业上得到应用。其中高品级矿石占57.2%,中低品级矿石占42.8%。此类矿石高品位所占比例大,但需经过除硫后才能应用,因此研究合理的铝土矿除硫方法意义重大。
本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确定采用浮选法作为高硫铝土矿除硫的方法。研究了高硫铝土矿浮选除硫捕收剂优选、浮选工艺参数、浮选动力学和浮选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研究了重庆某地区高硫铝土矿物相组成。结果表明:铝土矿主要矿相为一水硬铝石,另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针铁矿、高岭石和黄铁矿,其中硫元素主要以FeS2的形式存在,其含量为2.08%。黄铁矿与一水硬铝石嵌布不均。
其次,采用一步粗选流程,考察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乙黄药、乙硫氮、丁黄药和异丁黄药对矿物中含硫矿物的捕收能力,并研究了主要参数对浮选药剂捕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含硫矿物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很差,不能用作高硫铝土矿浮选除硫的捕收剂;乙黄药和乙硫氮可以作为捕收剂应用到高硫铝土矿浮选除硫实验中,但是选择性和捕收能力均不如丁黄药和异丁黄药;丁黄药捕收能力强于异丁黄药,但选择性却低于异丁黄药。
第三,适合乙硫氮浮选除硫的工艺参数为:用量0.5kg·t-1,矿浆pH=4,矿石粒度小于0.09mm,液固比为10:1;适合乙黄药浮选除硫的参数为:用量为0.4kg·t-1,矿浆pH=8,矿石粒度小于0.09mm,液固比为9:1。在上述浮选参数下,采用一粗二精二扫流程,二者均可以获得硫含量低于0.55%,氧化铝的回收率达到98%的铝土矿。
第四,研究了使用丁黄药和异丁黄药作为捕收剂时浮选工艺条件对浮选效果的影响,丁黄药和异丁黄药最优的浮选参数相同,均为矿浆pH=10,矿石粒度小于0.09mm,液固比为10,黄药用量为0.16kg·t-1,浮选时间为15min。在此参数下,采用一粗一扫的工艺流程,可以获得硫含量低于0.6%,氧化铝的回收率达到98%的铝土矿。同时得到含硫量超过20%的硫精矿。
第五,浮选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丁黄药浮选动力学方程为R=R∞(1-e-kt),其中k=2.934×10-3,此模型为经典一级浮选动力学模型;乙黄药浮选动力学方程为R=16.15t1.63/(1+0.21t1.63),异丁黄药的浮选动力学方程为R=52.87t-0.83/(1+0.59t0.83),式中R为脱硫率,t为浮选时间。
第六,浮选机理分析表明,无论是黄药类捕收剂还是硫氮类捕收剂,在浮选过程中都是发生了双聚反应,并产生了二聚物。二聚物的产生,有利于增加矿物吸附捕收剂后表面的疏水性能。浮选过程中利用CuSO4作为硫化物的活化剂。Cu2+起到活化作用的原因也是因为其促进了浮选捕收剂二聚物的生成。
第七,对比了原矿及浮选矿的溶出和沉降性能,结果表明:原矿和浮选矿适宜的溶出条件相同,均为石灰添加量15%、苛性碱浓度240g·L-1、溶出温度240℃、溶出时间60min、配料分子比1.5,在此工艺条件下,原矿及浮选矿中氧化铝的相对溶出率分别为95.35%和95.03%,浮选过程基本没有影响铝土矿的溶出性能;在溶出过程中,浮选矿明显溶出后赤泥变黑的程度较原矿有所下降。赤泥沉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浮选矿赤泥沉降性能与原矿赤泥沉降性能基本一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TD952【目录】:
摘要5-7Abstract7-12第1章 绪论12-33 1.1 概述12-13 1.2 铝的性质13-15
1.2.1 铝的物理性质13
1.2.2 铝的化学性质13-15 1.3 铝的用途及生产15-18
1.3.1 铝的用途15-16
1.3.2 铝的生产16-18 1.4 氧化铝生产18-20
1.4.1 拜耳法19
1.4.2 碱石灰烧结法19-20
1.4.3 拜耳—烧结联合法20 1.5 铝土矿资源与高硫铝土矿20-24
1.5.1 铝土矿资源概述21
1.5.2 我国铝土矿资源现状21-24
1.5.3 我国高硫铝土矿储量情况24 1.6 硫元素在溶出过程中的行为24-27 1.7 铝土矿脱硫工艺应用现状27-30 1.8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30-33
1.8.1 课题的提出30
1.8.2 论文研究内容30-33第2章 实验研究方法33-45 2.1 实验原料33-37
2.1.1 高硫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33-35
2.1.2 矿物结构与可浮性35-36
2.1.3 浮选实验药品36-37 2.2 分析及计算方法37-43
2.2.1 氧化铝分析37
2.2.2 配矿量计算37-38
2.2.3 溶出液分子比及氧化铝溶出率的计算38-39
2.2.4 全硫分析39-40
2.2.5 物相分析40-41
2.2.6 扫描电子显微镜图41
2.2.7 高压釜41-42
2.2.8 赤泥沉降实验装置42-43 2.3 浮选设备和流程43-45第3章 浮选药剂的选择研究45-74 3.1 理论依据45-47 3.2 浮选实验47-72
3.2.1 矿石粒度对浮选剂浮选性能的影响47-54
3.2.2 浮选时间对浮选药剂浮选行为的影响54-58
3.2.3 浮选捕收剂用量对浮选行为的影响58-62
3.2.4 液固比对浮选药剂浮选行为的影响62-66
3.2.5 矿浆pH对浮选药剂浮选行为的影响66-71
3.2.6 丁黄药和异丁黄药浮选的对比实验71-72
3.2.7 其它因素对浮选药剂浮选行为的影响72 3.3 小结72-74第4章 浮选动力学的研究74-88 4.1 浮选动力学研究发展历程74-76 4.2 浮选动力学理论的应用76-80
4.2.1 浮选动力学实用性模型实例76-78
4.2.2 应用浮选动力学解释浮选行为及浮选流程的合理性78-79
4.2.3 浮选设备的浮选动力学研究79-80 4.3 黄药类捕收剂浮选动力学研究80-85
4.3.1 丁黄药浮选动力学81-82
4.3.2 异丁黄药浮选动力学82-83
4.3.3 乙黄药浮选动力学83-84
4.3.4 乙硫氮浮选动力学84-85 4.4 捕收剂浮选原理分析85-87
4.4.1 黄药类捕收剂作用原理85-86
4.4.2 乙硫氮浮选原理86-87 4.5 小结87-88第5章 浮选工艺流程的研究88-98 5.1 粗选工艺流程88-90 5.2 一粗一精一扫开路流程90-92 5.3 一粗一精一扫闭路流程92-93 5.4 一粗二精二扫浮选流程93-95 5.5 浮选质量指标波动的分析及保证指标的措施95-96 5.6 小结96-98第6章 原矿与浮选矿溶出及赤泥沉降性能98-107 6.1 溶出条件对铝土矿溶出性能的影响98-101
6.1.1 溶出温度的影响98-100
6.1.2 苛性碱浓度的影响100
6.1.3 石灰添加量的影响100-101
6.1.4 矿石粒度的影响101
6.1.5 配料分子比的影响101 6.2 原矿及浮选矿溶出及赤泥沉降性能研究101-106
6.2.1 苛碱浓度对原矿及浮选矿溶出性能的影响102-103
6.2.2 溶出温度对原矿及浮选矿溶出性能的影响103-104
6.2.3 配料分子比对原矿及浮选矿溶出性能的影响104-105
6.2.4 原矿及浮选矿溶出赤泥沉降性能研究105-106 6.3 小结106-107第7章 结论107-109参考文献109-116致谢116-117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117-118作者简介11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胜涛,肖安陆,胡典明,孔渝华;[J];安徽化工;2005年05期
车玲;[J];世界有色金属;2005年05期
吕国志;张廷安;鲍丽;豆志河;;[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J·卡里奥依宁
,T·奈依蒂
,苏奋伟;[J];非金属矿;1987年01期
项阳,袁艺,李海波,袁华俊;[J];贵州化工;2004年01期
袁华俊,李琴琴;[J];贵州科学;1995年01期
李钟模;[J];化工地质;1994年01期
王爱丽;张全有;;[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7年03期
吕国志;张廷安;鲍丽;豆志河;张伟光;;[J];过程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王晓民;张廷安;吕国志;鲍丽;蒋孝丽;;[J];过程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松青;;[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洪刚;[D];辽宁科技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云;[J];四川有色金属;1998年04期
周怡玫;[J];四川有色金属;2000年04期
俞继华;[J];四川有色金属;2000年04期
王忠成;[J];四川有色金属;2002年01期
汤小军;邱廷省;陈金花;杨敏;;[J];四川有色金属;2008年04期
邱盛华;聂光华;;[J];四川有色金属;2010年01期
闫明涛;官长平;刘柏壮;张平;;[J];四川有色金属;2012年02期
李晓明;刘敬勇;梁德沛;陈洁;周勇;周慧;;[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李勇;王玉连;秦炎福;李倩;官邦贵;吕跃凤;;[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李洋;;[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凿元;;[A];河南省冶金行业低碳冶金与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魏德洲;高淑玲;刘文刚;;[A];2009中国选矿技术高峰论坛暨设备展示会论文[C];2009年
徐岩;马仲涛;;[A];2009中国选矿技术高峰论坛暨设备展示会论文[C];2009年
张俊辉;张渊;杨永涛;;[A];2009中国选矿技术高峰论坛暨设备展示会论文[C];2009年
姜志学;薛志刚;董庆国;李彩霞;;[A];2009中国选矿技术高峰论坛暨设备展示会论文[C];2009年
梁冠杰;曾庆玲;;[A];2009中国选矿技术高峰论坛暨设备展示会论文[C];2009年
阮伟;王玉婷;;[A];2009中国选矿技术高峰论坛暨设备展示会论文[C];2009年
熊文良;梁有伟;刘小府;;[A];2009中国选矿技术高峰论坛暨设备展示会论文[C];2009年
朱一民;周菁;;[A];2009年金属矿产资源高效选冶加工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技术成果推广交流暨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09年
杨敏;汤小军;张丽军;;[A];2009年金属矿产资源高效选冶加工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技术成果推广交流暨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平;[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袁爱国;[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展秀丽;[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周灵初;[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李勇;[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金会心;[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刘丹;[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卿黎;[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高利坤;[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高惠民;[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惠兵;[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王灿;[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金佳鑫;[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陈来保;[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马娇;[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魏宝亮;[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付琍;[D];南昌大学;2010年
贾嘉;[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陈慧;[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史晓春;[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华麟;[J];安徽地质;1998年04期
齐长岩;[J];包钢科技;1997年01期
方军,段建军;[J];包钢科技;2005年04期
刘长龄,时子祯;[J];沉积学报;1985年02期
廖士范;[J];沉积学报;1986年01期
尹中林,顾松青;[J];世界有色金属;2001年07期
赵运发,亓小卫,师树英;[J];世界有色金属;2003年03期
陈万坤;[J];世界有色金属;1996年07期
黄琼;[J];钢铁钒钛;1997年03期
Н.И.阿里鲁耶夫;顾琦;;[J];国外金属矿山;199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松青;齐利娟;尹中林;;[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建伟;[D];中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熊慧;;[J];中国金属通报;2006年30期
陈祺;关慧勤;熊慧;;[J];世界有色金属;2007年01期
;[J];中国粉体工业;2007年06期
屠雯;;[J];中国有色金属;2008年14期
刘晓曦;张彦霞;;[J];世界有色金属;2006年12期
;[J];金属矿山;2011年05期
刘中凡;[J];轻金属;2001年02期
,代金林;[J];世界有色金属;2003年10期
陈甲斌;张福生;;[J];中国有色金属;2006年07期
张元国;;[J];资源导刊;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意求;;[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靳亲国;谷建设;;[A];中国耐火材料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杨静;马鸿文;王明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董永志;李志红;赵目军;;[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上册)[C];2008年
;[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韩中岭;娄世彬;;[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桂卫华;王晓丽;阳春华;王雅琳;;[A];2011第十六届全国自动化技术与应用学术年会专辑[C];2011年
杨本峰;;[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徐天仇;刘中凡;祝修怡;;[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战略研究综述部分[C];1997年
周燕;;[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郭巨忠;金长旭;[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李光伟;[N];中国矿业报;2006年
崔建林;[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姜丽丽;[N];中国矿业报;2007年
周强 通讯员
祝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刘世华;[N];中国冶金报;2010年
木易;[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孙晓蓉;[N];贵州日报;2007年
李莎;[N];云南日报;2009年
邓萍 本报通讯员
黎谊锴;[N];广西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昊;[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朱东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罗小南;[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朱忠平;[D];中南大学;2011年
王晓丽;[D];中南大学;2011年
杨中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袁爱国;[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任会峰;[D];中南大学;2012年
程春艳;[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王耀武;[D];东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卫东;[D];中南大学;2012年
张松;[D];东北大学;2013年
黄晓阳;[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吴延平;[D];西北大学;2005年
刘建楠;[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王侠前;[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韩霞;[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陈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张美丽;[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邢雪莲;[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管道化溶出设计探讨--《轻金属》2011年S1期
管道化溶出设计探讨
【摘要】:压煮溶出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核心工序。管道化+停留罐溶出是适合我国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溶出工艺,它综合了德国管道化溶出和法国AP溶出技术的优点。本文简述了管道化溶出的发展过程,并且针对拟定的压煮溶出技术指标,进行了工艺流程细节上的一些分析比较、主要设备的选择和系统安全的分析,探讨了如何设计出安全、投资省、运行稳定、运转率高、能耗低的管道化溶出装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F821【正文快照】: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尽管拜耳法生产方法本身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但就溶出技术而言却发生了巨大变化[1],特别是处理一水硬铝石的高温溶出技术。对于我国主要以一水硬铝石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工业来说,溶出工艺从最初的直接加热溶出工艺,引进法国AP溶出技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文周,孙剑锋;[J];世界有色金属;2000年12期
尹中林,顾松青;[J];世界有色金属;2001年07期
李浩群,邵天敏,陈大融;[J];硅酸盐学报;2002年03期
李浩群,邵天敏,陈大融;[J];硅酸盐学报;2005年03期
元炯亮,张懿;[J];化工冶金;1999年04期
元炯亮,张懿;[J];化工冶金;2000年01期
张勇,何廷树,李国新,宋学锋;[J];混凝土;2005年04期
朱忠平,范晓慧,姜涛,李光辉;[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年04期
毕诗文,杨毅宏,谢雁丽;[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3年S1期
刘文义,张晓敏,张磊;[J];轻金属;199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秋华;;[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郭密云;;[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丁宏娅;马鸿文;;[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赵清杰;杨巧芳;陈启元;尹周澜;吴争平;殷振国;;[A];2008年全国湿法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龙永珍;[D];中南大学;2003年
李光辉;[D];中南大学;2002年
洪涛;[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炜;[D];中南大学;2002年
李元峰;[D];中南大学;2002年
冯东亮;[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张勇;[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王玉玲;[D];中南大学;2005年
于勇;[D];中南大学;2005年
梁大伟;[D];中南大学;2005年
刘三军;[D];中南大学;2005年
高君丽;[D];中南大学;2007年
张小桥;[D];中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国盛;;[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张伦和;;[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工业强市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雷芳 记者
寇勇;[N];科技日报;2010年
姜小毛;[N];中国化工报;2010年
邓爱勇 通讯员
付华华;[N];江西日报;2010年
记者 苏黎原;[N];运城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p分数换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