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世界上一共有多少个人李云扬

龙戏花都 第196章 寻找玉玲珑(第5更),龙戏花都txt全集下载 - 番茄小说网
& 第196章 寻找玉玲珑(第5更)
第196章 寻找玉玲珑(第5更)
推荐阅读:
&&&&&&&&“云扬,你要去哪里?”白晓梦追出审讯室的门,对着李云扬的背影大声喊道。 可是李云扬根本没有停下,跑到停车场打开车子,然后发动起车子,一踩油门疾驶而去!&&&&白晓梦仔细想着刚才的事情,似乎对李云扬的暴怒也有几分明了,无奈的叹息了一声,扭头一看铁板凳上的张元海正在嚎啕大哭,没好气的对他踢了一脚骂道:“你哭个屁啊,他又没打你!”&&&&张元海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他…把我的手…给弄断了!”白晓梦一看他背负在后面靠在铁椅上的双手,手铐已经深深的卡进了皮肉里,动脉都被卡断,鲜血正在汩汩往外流,吓的赶紧喊同事过来帮忙给他松开手铐,送往医院,心中却有些震撼,云扬这家伙,刚才暴怒之下的力气该有多大啊!&&&&一定不是灵儿,绝不是!李云扬几乎把油门踩到了底,在街道上疯狂的奔驰着,连红绿灯都不管了,全程都没有减速。好在他车技从小锻炼出来的,一路都是有惊无险,也不管车后跟踪交警的警告,直冲菜市口!&&&&一下车,李云扬懒的跟交警解释,把督协佩章一亮,冲到粥摊旁边,对老板喊道:“有谁知道玉玲珑的家?!”&&&&老板吓了一跳,看着李云扬一副马上就要吃人的模样,也不敢得罪,立即说道:“她经常去左三巷里面的沙河云吞吃东西,或许从那里可以打听的到。”&&&&李云扬说了声谢谢,就想去开车,却见一辆面包车“嘎”的一声停在了旁边,从车上冲下了四五个人,都是人高马大的小伙子。粥摊老板还以为要打架,吓的脸都变了颜色,却听那五个人齐刷刷的走到了李云扬面前,恭恭敬敬的喊道:“老大!”&&&&李云扬一看都是胡兴堂的兄弟,皱眉问道:“你们怎么来了?”大雷赶紧说道:“梦嫂给老土打了电话,说你情绪不对,让我来这个地方找找你,果然在这。”&&&&李云扬心中一暖,情绪也稍微有些冷静下来,对大雷说道:“把这一带的弟兄都召集起来,尽快查处玉玲珑的住处!”大雷也不多问,立即吩咐小弟。&&&&老土走过来对李云扬说道:“老大,你先回去等着,我们找到了马上通知你!”李云扬摇头说道:“不用,我就在这里等。”灵儿下落不明,现在就算拿把刀架在李云扬的脖子上,他也不会离开的!&&&&两个小时候,阿山带领的一组兄弟终于回来了,对李云扬说道:“玉玲珑住在军区大院,至于哪一栋就没人清楚了!”&&&&军区大院在左三巷和右三巷的交叉口,属于花城武警学院的家属区。李云扬曾经路过那里,所以对于地形也算熟悉,当下对阿山说道:“召回其他组的兄弟,各自回家,我现在就去大院。”&&&&阿山立即说道:“我跟你一起去,那地方管的很严,不好进。”李云扬摇头说道:“我是去找人,又不是去打架,跟那么多人反而不好,你们回去吧,没事的!”&&&&开着车一路找到军区大院,在门口就被守卫战士给拦住了。值班室的资料中没有水灵儿这个名字,李云扬也不清楚她家的电话号码,没办法联系,值班战士根本不管李云扬怎么解释,就是不给放行!&&&&李云扬气的真想打人,可是毕竟是在部队,他也不敢胡来。督协佩章在这个地方不好使,部队不受地方管,所以就算是公安局长亲至,也得老老实实的登记!&&&&没办法,李云扬只好给白泽成打了个电话,他是地方警局的一把手,跟驻地部队上的领导肯定有结识。果然,十分钟后电动门被打开,守卫战士给李云扬放行。&&&&找到一个位置停好车,李云扬走路下来,在单元楼前仔细的寻找着。对于水灵儿的住所,任何人都没有太多的资料,包括菜市口那一群粉丝,因为这个地方,不是所有人都能进来的。李云扬只好自己找,唯一的线索就是那辆人力三轮车,只要能找到那辆三轮车,就能知道水灵儿的住处!&&&&花城武警学院是整个华夏最高武警学府,有五万学员和数千首长干部,光居民楼就有五十多栋,李云扬一栋楼一栋楼的寻找,集体停车棚更是重点排查,终于在一个小时候,找到了玉玲珑的那辆小货车。&&&&根据车棚管理员的资料,李云扬走到了13栋2单元的楼梯口,三楼右手边的居所,就是水灵儿的家!这栋楼的数字,看着楼上的数字,李云扬感慨万千,自己离开龙城的时候,灵儿正是13岁的年龄,她的生日也正是2月份!选择在这栋楼里住,灵儿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含义?&&&&李云扬几乎已经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跟灵儿分别这么多年,她的相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加漂亮迷人。只是对自己的感情,却因为大龙王火烧水波华府的关系,变的形同仇人,也不给一点解释的机会,等会见到她,会不会还像上次一样,视同陌路?&&&&更让李云扬担心的是,灵儿在不在家?张元海口中所说的那个被奸杀的女孩,到底是不是灵儿?李云扬不断的告诉自己,世界上漂亮的女孩子多的是,叫灵儿的也无计其数,张元海所说的那个人,一定不是水灵儿!&&&&顺着楼梯往上走,李云扬感觉自己的脚步无比沉重,好像每一步迈出去,都要用上浑身的力气!站在302的门口,李云扬想抬起胳膊,却发现手颤抖个不停,不知道等会敲开门,迎接自己的会是谁?&&&&终于还是鼓足了勇气,在铁门上敲了两下,过了一会,门被打开了,一个妇人站在门口,看着李云扬,愣了一下,皱眉问道:“是你?”&&&&李云扬看妇人没有让他进门的意思,赶紧问道:“阿姨,灵儿呢?我想跟她说说话。”水夫人不耐烦的对他说道:“不是告诉过你了吗,她出门了,还没有回来!”&&&&李云扬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对她问道:“她都去了几天了,怎么还没有回来?!她去哪里了?我要怎样才能找到她!”&&&&水夫人似乎有些生气,冷笑着看着李云扬说道:“这些好像与你无关吧?你想干什么?快走吧你,龙翔一脉的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我不想看到你!”说完就想关门。&&&&李云扬赶紧一把推住了门,对她说道:“阿姨,我知道我们家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如果有办法赎还,我随你处置!可是现在我真的要见到灵儿,我怕她会有危险!”魏来五道怀念恩师李云扬、伍乃茵校长夫妻作诗书
日早八点我由北京到达广州,恩师暨南大学李云扬老校长的长子、南昌二中的老同学李胜利教授将亲自来接我去暨南大学参加海才会骨干会议。马上就要见面了,我在出发前再次查看了李校长的资料,发现今年是他1913年生,比妻子伍乃茵1914生大一岁,正好是她诞辰100周年纪念,于是写了如下诗书:
,暨南大学李云阳老校长诞辰百年纪念,用平水七阳韵作七绝&颂之:&&&
侠肝义胆李云扬,万折千磨砺雪霜,
关爱学生如父子,阳光浩气品煌煌。
,为纪念革命教育家伍乃茵,携手奋斗70年革命伉俪李云扬而作
碧血黄花伍乃妈,天山血沃岭南芽,
辛劳斗狱为华夏,教导群生迎彩霞。
(注:老革命伍乃茵校长创作了《碧血黄花》、《血沃天山》、《延水情》、《向往延安》等二十多幅有特定意义的画作,多次参加各种画展并曾获奖。)
我们早上八点半在广州火车站见面了,隔了十多年吧,不重视主食米面重视肉类辅食的广东饭菜使得李胜利同学老了不少,我们打的士直接到了暨南大学他们家,校长书记楼外观也很朴素,房间里面较大,只是多了电梯。也是几十年的老楼了。我放下行李就在李教授同学带领下去了国际学院楼的316会议室开会。
国际学院院长唐书泽海归博士是广东海才会会长,广东海才会杨晓斌副会长(原广东省府秘书长兼才子作家杨应彬的儿子),寇南南副会长(广东省老公安厅长寇延庆的儿子)、曾梁源副会长等热情欢迎了我们。他们全知道李云扬老校长文革后接手、恢复、开拓暨南大学的劳苦功高。和与会代表大家一道合影留念。
前排有四是唐书泽院长,右六是李胜利教授,左三是杨小斌副会长兼作家,左四是韩国人社长尹圣完,左二是世界乒乓球冠军梁丽珍运动健将,
后排左三是寇南南副会长,曾梁源副会长,李永根博士,魏来五道书画家。
海才会骨干会上首先由唐院长用精辟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暨南大学的历史与现状,从1906年创办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国际地位与巨大影响力。使大家颇受感奋。
&杨小斌副会长介绍海才会去年9月28日在暨南大学成立以来一年多的工作情况,今年三月参加炎黄论坛,并介绍这次会议的六个具体可做项目,反映了广东人既高瞻远瞩,又足踏实地,勤劳务实的精神。他和寇南南等领导其实是高干子弟,却没有骄傲之气,却务实谦虚,诚恳能干,让人由心底敬佩。
又由广东汽车文化交流会寇南南副会长介绍引进德国可浮水上(比重0.23)防腐防弹高新材料的建筑物,对中国建筑业可能起个改革催化剂的作用;
曾梁源副会长介绍由杨小斌任社长的《炎黄世界》杂志的创意和社会影响,它在社评中首先提出了“习近平政治学”,“李克强经济学”等高瞻远瞩的提法,向炎黄子孙讲历史,讲世界,为实现中国梦而作的努力。曾副会长也讲了在人才变钱财的一个具体项目:选择人人需要的肉食品---特供1号,直接抓“云南乌金猪”,原是邓小平妻子卓琳家父亲浦在廷搞的云南火腿大王,宣威火腿,让这最好的猪种生产形成产业链,争取上市,造福人类社会。
海归高峰博士介绍了他的探索,最终落实到“财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在小区电话送货的先进销售理念。韩国尹圣倇社长带翻译介绍让昆虫去吃垃圾的高科技循环工程。
最后由我介绍海归书画院的设想,我向大家介绍了暨南大学老校长李云扬在江西大学做校长时对我的关怀帮助,以及南昌二中时的同学李校长的儿子李胜利(现暨南大学教授),并把怀念李校长夫妻的两首七绝诗书赠送给李胜利同学。
会议后大家欢宴,这是和世界乒乓球冠军梁丽珍运动健将(右一)合影。左起海外工商管理高峰博士,魏来五道,李胜利教授。
后来去李教授家,和李云扬老校长夫妻遗像合影,以表示哀思怀念。
正好李教授妹妹李安莉讲师来了,三十多年没见了,在南昌见时还是位漂亮的小姑娘,现在完全成熟了,我和她合影一张,纪念李校长。除了送字外,我找了一个她身体最需要的小宝贝送她---北京带来的山东人制造的戗面馒头,这是我诞生于人间地球六十多年来认为的天下第一营养品,它养心饱胃健脾生血,长力气,白皮肤,去皱纹,荣脸色,诞头发,延寿命。后来胜利告诉我,妹妹只重视吃水果蔬菜,肉类海鲜,几乎不吃主食。但我告诉他,主食不主,五脏受苦,主食不够,头发易枯凋。(甚至落发)。五谷为养(第一营养),五菜为充(第二营养),五果为助,(第三营养),五禽为辅。(第四营养)。其实五谷就是种子,天下种子全是浓缩的天地之精华,全部超过叶子,杆子的营养。不吃种子怎能漂亮,人是靠种子而生长漂亮,主食养美。可惜她不重此理也。在我看来,戗面馒头价格不过区区0.5元钱,但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却是钻石级别的好营养。世界上没有任何食品超得过馒头对身体健康的营养价值,所以就是身体的最佳需要,吃真的黄金钻石也不行。米饭虽不错,但有得一年两熟或三熟,比不过小麦一年一熟在地里时间长,何况还要淘米又丢了一些营养。包子加菜肉,也是把第二第三营养来替换了第一营养的面粉,是得不偿失的,如果小商小贩用次肉次菜那就更差了。如果换上加糖加防腐剂染色剂的面包蛋糕之类几乎接近垃圾食品的东西,那么更是天壤之别。
这也是朴素朴实的力量。天下美女如果忘记了朴素米面的最营养性,她就只有向丑靠拢了。
李胜利教授拿出十多年前我和他令尊大人李校长的合影,左为我,右为胜利,中为老校长,让人历历在目,恍如昨天。
这位坐过国、共两党的牢的老革命教育家(新疆盛世才时和江西省长方志纯等坐牢,文革又被诬蔑叛徒坐牢)真是百折不饶,曾当过高教司负责人,江西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校长的老革命,其为人谦和,好学不缀,诲人不倦,乐观开朗,助人为乐,心怀坦荡,是我见过的真人,恩人,也是我心中永远的伟人。孔子老子是圣人,可我没见过,李云扬老校长却是我见过的伟人,恩人、真人的佼佼者。我一生与广东有缘就是李校长当年大概1980年前后他亲自给我写介绍信去台山旅游,找的当年台山县委书记罗共鸣先生,他后来升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原广东省经贸委党组书记、广东省华侨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使我发现了广东人民的十大优点的共性和淡化主食,食不养荣的共性缺点。罗书记的儿子罗韬,就是那时候结识的好朋友。他现在是《羊城晚报》的编委,报社的大才子。自学成才,饱读中外诗书画,也是创造“罗体”的低调的有实力的书法家。好久不见了,想念啊。真人、才子。
当年陪同我拜访李校长的侯天明现在是广州科技学院艺术系教授,深圳石岩建有市政府批准的《侯天明美术馆》。
网上介绍老革命教育家----李云扬校长,伍乃茵校长
姓名:李云扬
别名:李吉荣、李自荣、李志樑、杨永年、嵇梁
籍贯:广东省台山县
国家:中国
职业:教师
信仰:马列主义
姓名:伍乃茵
别名:翠云、吹云、李思扬、伍尚明、方茵
籍贯:台山市
地区:广东省
国家:中国
职业:编辑
信仰:马列主义
  李云扬同志生平介绍  
  李云扬同志1913年12月生于广东省台山县,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在从事党领导下的留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赴延安在中央党校任教,1938年受党派遣赴新疆,先后担任迪化(乌鲁木齐)第一中学校长,喀什教育局副局长,巴楚县县长,宣传抗日,培育抗日青年,为少数民族地区开辟公路,兴修水利,他当年骑马三天三夜规划出的红海子水库至今还发挥着效益。他还惩治腐败,兴办教育,扩大了党的影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2年被盛世才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作为狱中骨干之一,打通牢房间的联系,坚持斗争四年,于1946年7月胜利回到延安。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任359旅政治秘书和吕梁地区土改工作团团长,参加解放太原和土地改革工作。1949年调任华北中学副校长。年受党中央派遣赴越南任南方工作团政治组长、党支部书记,协助越南人民的抗法救国斗争,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回国后在中央组织部任政治教育科科长。1953年调入高等教育部,任综合大学教育司副司长、司长,教育部机关党委副书记。1959年底,受反右倾政治运动牵连,下放担任北京大兴县安定公社宣传部副部长。1962年获得甄别,调入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任党委书记,副校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付出大量的心血。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借“新疆叛徒集团”迫害李云扬等一大批老干部,1967年10月他被押赴北京,在监狱受监审八年。1975年春出狱,1978年中共中央为“新疆叛徒集团”冤案正式平反昭雪,同年调任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79年底,调入暨南大学,任党委第二书记、第一副校长,广东省政协常委,为暨大的复办,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离休后,仍然充满热情乐观地生活,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担任广东省老年大学副校长和马列主义研究会会长。尽管年事已高,他仍然每日笔耕不辍,在素质教育,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新教育学等多方面著有大量论文文稿和许多诗词。他还在暨大创办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与时俱进,特别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最喜欢与他们保持交流。
  李云扬同志毕生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作为一个党的教育家对于党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赤胆忠心;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信仰坚定、坚持原则。他的不幸去世是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伍乃茵同志生平介绍
  伍乃茵原名伍翠云。又名李思扬,吹匀,伍尚明,1914年11月生,广东省台山县人,出身在一个富庶之家,父亲是老同盟会会员,曾在1916年担任过国民党广东省党支部书记。
  九一八事变激发了正在广东省女子师范学校求学的年轻伍乃茵抗日救国的热情,1931年底她在革命教师何干之的影响下从文艺创作开始,参加进步刊物“广州文艺”编辑发行工作,随后又投入“中国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下属的“社会科学家联盟”活动,与中大进步学生凌伯骥(后被枪杀,是广州八一惨案文总六烈士之一)为战友并肩战斗。尽管1934年1月因发行革命刊物而被捕,受到牢狱煎熬,靠家里人保释才出狱,但她没有退缩,为了找党,她冲破家庭阻碍,远赴上海参加社联和地下工作,1935年8月又赴日本学习并进行革命活动,任留东妇女干事会干事,多次站在左翼留学生游行队伍的最前列,英勇斗争。1936年8月由林基路、官一民(均为革命烈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5月伍乃茵同志回国参加“上海职业妇女俱乐部”、“抗日救国协会”,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同年年底到达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4月任抗大女学队指导员,1939年3月受党派遣赴新疆工作,曾任喀什疏勒女子小学教员、校长。她亲手设计、建立、完善了这所当地唯一的多民族,有女生的小学,连教室、礼堂的图纸都是她亲自画出的,对于缺医少药的边疆,她首先在疏勒小学推广种牛痘,开创了当地文明卫生的先河。1940年3月她率先组织成立喀什妇女协会,任副主任,1941年转任巴楚县妇女协会主任,组织妇女走出家庭,开展手工生产,识字扫盲活动,她还担任身为巴楚县长的丈夫李云扬同志秘书,誊写大量公文。由于工作优异1942年3月她作为喀什地区代表出席新疆省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并受到大会表扬。1942年9月新疆军阀盛世才背信弃义将他邀请来的八路军干部全部逮捕入狱,在四年的监狱生活中伍乃茵同志任女牢党支部委员,斗争坚决、意志坚定,敌人档案中甚至都记录她为“倔强特甚,似为共产党人(当时她的共产党身份是不公开的)”。她还利用给男监送礼物的机会,传递信息和互相勉励。狱中她关心其他难友,还无微不至地帮助难友照顾教育革命后代,担当了较大年龄孩子的文化教师。刘思齐(毛岸英夫人)、邵华(毛岸青夫人)、陈楚三(陈潭秋之子)、毛远新(毛泽民之子)等许多孩子都是她当时的学生,被孩子们尊称为“伍妈妈”。1946年6月党营救他们胜利回到延安,获得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迎接和亲切接见。对于伍乃茵的狱中表现当时的狱中党的负责人张子意同志写的鉴定评语是:“在新疆狱中政治立场坚定,对党无限忠诚”。
  新疆出狱后伍乃茵同志1946年底在晋绥吕梁军区党校工作。1947年5月参加吕梁区土改工作,同年底到晋绥军区《战斗报》社工作。刚一解放,她即参加了沈钧儒老先生率领的中央慰问团,深入到甘肃、青海走访。1950年奉命作为华南工作团成员远赴越南,以顾问团秘书身份在丛山密林中,协助抗法援越的斗争。1952年回国后她历任全国妇联宣传部教育科长,《中国妇女》杂志社编辑,编辑室主任。在此期间她不仅完成了中国妇女杂志的日常编辑工作,还发表了十几篇专题报道和评论,如歌颂志愿军残疾战士的《我看到了最美丽的灵魂》、宣传自力更生精神的《内蒙散记》等长篇报道都很有影响。尤其是她接受了邓颖超同志的嘱托:要尽力挖掘广东大革命时期妇女运动先驱陈铁军烈士的英雄事迹。从1959年起她花了两年时间,深入广东城乡,利用语言优势和革命经历的共鸣,采访了各方面的众多人士,终于在1962年10月首次在《中国妇女》杂志上发表了描述烈士一生的专稿《记陈铁军烈士》。从此刑场上的婚礼这一对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青年人。此后她调任江西人民出版社任副社长,江西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江西省第四届政协委员。1966年8月至1978初受文革冲击,批斗、牛棚、监督劳动成了家常便饭,但她始终没有承认所谓“叛徒问题”,她多次在当时日记中表达了对党一片深情。她写道:“亲爱的党啊,我在您哺育下三十二年,我犯过许多错误,但我不能离开您”。文革后伍乃茵同志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党委副书记,1979年任华南师范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副院长等职务直至离休。
  离休后她仍然保持旺盛的革命精力,发挥着余热,参加马列主义读书会,坚持学习理论及时事政治,写出大量的回忆和纪念文章,将自己在广州早期的革命经历和在新疆的艰苦斗争情况在报刊上发表,以便教育广大年青一代。同时她从学习国画入手,将自己的革命情感用画作形式表达出来,创作了《碧血黄花》、《血沃天山》、《延水情》、《向往延安》等二十多幅有特定意义的画作,多次参加各种画展并曾获奖。
  伍乃茵同志的一生是追求革命事业的一生,是一心一意跟党走的一生。无论是在危险的地下工作,还是在敌人的监牢,无论在编辑出版战线,还是教育战线,她都是坚持原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地工作。作为一位七十五年党龄的老同志,她始终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
   李云扬、伍乃茵同志永垂不朽,我们永远怀念您。
李胜利:云扬亭前的翩翩思绪
日09:38&&&来源:
2011年,我按照父亲遗愿将他骨灰的一半埋在他日思夜想的红海子水库畔。他要看着水库的水不断滋润巴楚大地,造福各族人民。2012年10月,我有幸收到巴楚县委的邀请再次来到巴楚,参加了“巴楚县第三届胡杨文化旅游节”。此次旅游节安排得丰富多彩,我最期盼地就是能够一睹巴楚县委、县政府为纪念我父亲李云扬而修建不久的“云扬亭”。为此我在3条旅游线中专门选择了“原始野生胡杨林—曲尔盖景区—红海湾景区这条线。傍晚时分,我在景区负责人的陪伴下,手捧一束鲜花乘小艇来到新修好的纪念亭边。那是一座面临红海浩瀚水面的亭子,亭中央矗立着一座黑色大理石碑,用汉、维两种文字刻写。正面碑文是:
第一任共产党员县长李云扬同志纪念碑
李云扬(1913年12月~2004年3月),广东省台山县人,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少时家贫,投身革命,追求光明。1935年赴日,入革命团体,领留日学生,学习马列,精忠报国,1937年9月到延安。1938年3月受党中央派遣,作为第一批共产党干部到达新疆工作。任省立一中校长兼新疆学院教授,喀什行政公署教育局副局长。1940年7月任巴楚县县长,不辞辛劳、呕心沥血为各族人民谋福祉。启文明、办教育、兴水利、战瘟疫,规划建设了红海水库。1942年6月含冤入狱,坚贞不屈,坚持斗争,1946年7月胜利回延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综合大学教育司司长;江西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暨南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常务副校长。李云扬同志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将骨灰撒在这里,让造福巴楚各族人民群众的红海水库永远陪伴着他,让幸福的生命之水永远在巴楚大地流淌。红海岸畔忆云扬,文明开启引航向。恩情恰似常流水,巴楚胡杨更茁壮。
谨立此碑,永志不忘!
中共巴楚县委、巴楚县人民政府 敬立
另一面碑文是:
李云扬伍乃茵夫妇在巴楚的突出贡献
1940年,共产党员李云扬、伍乃茵夫妇分别任巴楚县长、妇协主任。他们惩治腐败、拒收贿赂,兴利除弊,杜绝黄赌毒,鞭挞假恶丑,以自己的高风亮节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搭建行政体制框架,加强管理,合力同心,克服困难。兴修水利,接种牛痘,战胜瘟疫,康健身体。建红海水库,身体力行,参加劳动,风餐露宿,夙兴夜寐,让生命之水、幸福之水永泽巴楚大地。排难而进,精心谋划,架桥筑路,沟通南北,天堑变通途,使巴楚成为陆路交通枢纽。移风易俗,改变陋习,政教分离——“结婚者必须领取结婚证书”。奠定轻纺工业基础,教群众纺棉织布,磨面榨油。播撒文明,兴办教育,识文认字,革除愚昧。倾情热血,丹心一片,鞠躬尽瘁,奉献巴楚,他们如胡杨般高尚的精神品质永远铭记在巴楚各族人民心中。
中共巴楚县委、巴楚县人民政府 敬立
我将手中的鲜花安放在碑前,与同来的2位同志一起向父亲的石碑三鞠躬。在鞠躬的过程中我思绪万千,鞠躬结束时已是热泪盈眶。我泣不成声地说:“父亲,我来看您来了。巴楚人民没有忘记您,感谢巴楚县委、县政府。您在红海边安息吧!巴楚会变得更好、更美丽!
我流泪不仅是因为对父母的怀念,更是因为被巴楚人民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朴素感情所感动。我想起去年巴楚县委龚书记将纪念亭起名为云扬亭,并且和上海援疆负责巴楚的同志一起表示要把“云扬亭”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情景;我回忆起开车送我的维吾尔师傅说的话:“当年你父亲来过我家看望过我的爷爷,那张照片我们一直保留着。你回去后我来代你献花吧。”我还想起我去巴楚花店买花时老板娘说:“我们小学读的课本就有你父亲事迹的介绍,这花就打五折吧。”还有热心助人的志愿者,美丽的导游姑娘,主动要求和我一起向父亲石碑献花的老干部们都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中。
像我父亲这样的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够受到巴楚各族人民的敬重呢?不禁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
1938年3月,我父母受党中央派遣,从延安千里迢迢来新疆工作,先是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工作,后又被派往喀什工作。又从喀什到巴楚,先乘汽车后乘牛车,近300公里的路程竟然走了两天。当时满目所见正如父亲自传里写的“我们坐牛车要经过伽师到巴楚几十里的枯林沙子路。两边净是枯死的大树,一路上沙尘滚滚,颠簸而行之间我想古代这里一定有河流通过,两岸树木茂密,但不知是改道还是被截流,已是滴水不剩,一片片绿树森林变成死气沉沉的沙漠。水,就是这里的生命,这里的繁荣。”
我在巴楚县委党史办杨主任的帮助下查到了父亲到巴楚后写出来的工作报告,说明父亲初来乍到就进行了深入调研。父亲曾和县府两位官员专门骑着马从县城到色力布亚区,经过几天几夜,勘探了河道和红海子周围地势,两个月后就提出了解决巴楚缺水问题的具体建议:
“对于农民及一般民众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水利问题。巴楚的水利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并且是关系一般民众的饮用问题,其主要特点就是依赖性(强)。所以如解决水利问题,也就是给巴楚民众增进了最大的幸福。”
他还提出来具体解决办法。其一是由上级政府下令解决上游对水的垄断。其二是兴修贮水设施:
“如此每年推进当亦可将此海子恢复原状,但主要是要政府协助工程以及金钱始能成事。此外如人工财力有余则可再将近海各洼地加以修筑,引水其中,即成一大储(贮)水池。按职愚见以为巴县如能开阔如此广大的水池多处,则不仅解决水利问题,并且可以改善巴楚戈壁之气候,其附近碱气可沁入湖中,亦可开辟广阔之荒田……,目前第一步问题在乎加深红海子水库之水量,筑坝修堤。”
批文下来以后父亲动员了全县民众,加上伽师、麦盖提两县民工一齐上阵,使用简陋的工具,竟然在一年间建成了整个水利工程。新修的堤坝比旧刘公堤加宽、加高、加固许多,因此蓄水量也达到近1亿立方米,成为当时新疆最大的水库。一举解决了下游10余万亩农田和巴楚数千人的饮水问题,受到巴楚人民的欢迎。
1941年4月,水库工程进展了大部分时,父亲又给上级打报告要求减免当地的税收。
父母亲对巴楚县人民,对亲手建设的红海子水库怀有深深的感情。他们离休后曾经在1983年、1987年和1991年三次从广东回到巴楚县,与当年一起工作过的各族干部、群众欢聚。每一次都使得他们仿佛回到了激情岁月,感触极深。晚年的父亲为此写了题为《重返新疆路再忆价值观》的文章。母亲也于1988年创作了反映巴楚三岔口景观的国画,父母对新疆对巴楚的深深怀念之情油然现于纸上。即使在广州暨南大学家中,父亲也最喜爱戴一顶民族同志送给他的维吾尔族小花帽,喜欢身穿维吾尔族的袷袢长袍,以致暨南大学的小孩都叫他“新疆老爷爷”。
天已经黑了,一阵悠扬的歌声和热瓦甫的弹奏声把我从回忆中拉回,纪念亭旁的红海子水上乐园广场上篝火已经点燃,盛装的人们跳起了优美豪放的刀郎麦西来甫集体舞。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纪念亭,心里却十分欣慰:父亲,您放心吧,您可以看到巴楚在欢乐中,巴楚在一步步走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作者:李云扬之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云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