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圣纪节过圣际是何意思

回族的圣纪节有怎样的历史?圣纪节有啥内容
回族的圣纪节有怎样的历史?圣纪节有啥内容
  相传,先知穆罕默德于伊斯兰历纪元前五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571年4月21日)诞生于阿拉伯麦加古莱什部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取名穆罕默德(受赞美的人),号艾敏(诚实的人)。伊斯兰历第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632年6月8日)病逝于麦地那,终年63岁。  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历三月十二日,故中国穆斯林习惯将其诞辰与逝世合并纪念,统称“圣纪”或“圣忌”。国外穆斯林一般只过“圣纪”,即诞辰,而对忌日则知之甚少。  穆斯林们重视圣纪节日,只为纪念使者先知,颂颂穆罕默德美德和历史功绩,不忘他所传达的《古兰》教诲。所以这天的集会主要以讲述伊斯兰历史、回顾先知事迹、诵读《古兰》经为主;为确保讲述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些西亚国家穆斯林群落往往在这一天要请当地著名历史学家和宗教学者开设学术讲座,以示慎重和虔诚。  中国穆斯林讲述先知历史事迹主要由当地清真寺开学阿訇承担,其内容一般比较浅显粗略,缺少学术内涵。中国穆斯林的纪念活动主要以诵读《古兰》、朗诵赞美先知的诗篇和聚众食饮圣餐为主,俗称办“圣会”。  办“圣会”的费用通常由清真寺从其自身相关收入中列支,但当地穆斯林在参加圣会时常常要向清真寺馈赠一些食物和资金,以弥补清真寺费用之不足。  中国境内的穆斯林多为伊斯兰逊尼派教徒,逊尼派穆斯林的圣纪节日是伊斯兰历3月12日,而什叶派穆斯林的圣纪纪念日则是3月17日。相传先知穆罕默德生前常常在自己出生的日子(星期一)进行斋戒,但逊尼派穆斯林过圣纪节并不斋戒,而是准备丰富的食物和宏大的场面以示纪念,这是与什叶派不同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资治通鉴》上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记载&&公元583年十一月,陈后主陈叔宝派遣部下周
  晚年的狄仁杰,既要一如既往地效忠女皇武则天,又肩负着唐室中兴的重任。他清楚地
曹操一辈子,除了戎马沙场,恐怕就是流连于女人温床之间,即便弥留时光,仍然不忘房中
  雍正二年,年羹尧进京。这是他一生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但他却根本没有察觉。 
都知道年羹尧是雍正的一名大将,但是即便如此得到皇上的厚爱,也不至于自己吃一个炒白
  作为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命运从一开始似乎就已经注定。他的一生,从辉煌的顶
  张易之、张昌宗,分别被称为五郎、六郎,一个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一个美姿容
司马懿的篡位之路,不可谓不艰辛,曹氏家族的人对他的警惕心从来没有放下的时候,直到
  关羽之死在三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我们知道关羽的死不仅使刘备痛失一员上将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然而她的政治开局其实并不是一帆风
  在《水浒传》中说起打虎英雄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武松,然而熟读水浒传的人们会发现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竟有千年僵尸护法。秦始皇陵被称为最神秘的千年古墓,在古墓中
  永乐三年(一四零五年)六月,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着一支庞大的舰队,开启了七下西样
提到历史上的大奸臣你会想到谁?恐怕很多人都会第一个想到秦桧吧,他做的其他事或许人
秦始皇陵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园,也称骊山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
  酒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事也能坏事。《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中的忠义酒;青梅煮酒
  说道我们国度那些出名的名胜古迹,故宫想必该当首屈一指吧!要晓得故宫但是我们国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性之一,汉代的吕后,唐代的武则天和清朝的慈禧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同时,中国的天朝上国神话也被打
  作为&康雍乾盛世&的奠基者,康熙皇帝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浓墨重彩的片段,堪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率2.7万余人、200多艘海船组成的庞大舰队
  众所周知,风水学在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房屋、坟墓的
& & &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
  清朝攻城水平还真是一般化,尤其是入关以前的清军,首先满人不重视火器,因为不够
  明朝的火器现在是被传的越来越神,各种言论都层出不穷,比如吹捧的最多就是大明朝
  蒙古地处草原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生存方式。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为了生存,人
  在清朝的时候,可能有的人认为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清朝一直提防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领导者是唐朝将领
  在古代战争史上,大家对长平之战应该不会陌生。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一
  古代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而冷兵器时代的交锋都是肉搏战,极其残酷。纵观整个古
  鲁迅先生用&吃人&来形容封建的旧社会来表达其罪恶,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真正的
  三国,本来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却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数三国最幸福的女人,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10位皇帝,从小机智聪颖,很有个性,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著名的女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就是这方面的女界精英,引领唐时时尚。武则天
  武松和鲁智深相见甚晚,大概是二龙山才真正成为知己的。除此之外,二人似乎并不相
  在《西游记》中,值得人们欣赏的除了唐僧师徒,其实还有一些妖怪也有可肯定的地方
唐朝女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以肥为美,世人公认。被称为唐朝第一美人杨贵妃身材
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这场景:古人们从衣襟或是袖子中伸手就能掏出
  现代以来,都市乃至农村,齐天大剩越来越多。内心孤独,父母着急,已经成为这一尴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可谓众所周知,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是一个什麼样子,真的是风流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古代有多少英雄好汉都死在石榴裙下,多少帝王要美人不要江山。女
洪承畴是明朝崇祯时的边关大将,身挂蓟辽总督的大印,专门负责抵御盘踞东三省的清兵。
在宋朝时回鹘的年轻女子未嫁前有与宋朝汉人先&同居&的传统。回鹘人以此为自豪,在嫁
  苏妲己在《封神榜》里以狐狸精而著称,可谓是凭美色祸害君王的始祖之一。据传她和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回族的圣纪节
&&当前位置:首页 -& >> -&
回族的圣纪节
<font color="#/31/
华夏经纬网
圣纪节,是回族的三大节日之一。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生在阿拉伯太阴历象年(约公元571年)3月9日或12日,穆罕默德逝世于伊斯兰教历11年(公元632年)3月12日,据说与诞生的月、日相同,所以,伊斯兰教历的每年3月12日,是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又称“圣忌”或“圣祭”。
回族穆斯林一般都将“圣纪”和“圣忌”合并纪念,俗称“圣会”。我国西北地区在过圣纪节时,侧重纪念逝世日,就像给先人过周年一样,诵经“尔麦里”,以示怀念。
节前,由清真寺里的主持阿訇讲一下过节的重要性和需要做的工作,之后,穆斯林自愿捐赠粮、油、肉和钱物,并指定若干人具体负责磨面、采购东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杂活都是回族群众自愿来干的、回族穆斯林把圣纪节这一天的义务劳动视为行善做好事,因此,争先恐后。
节日里,清真寺张灯结彩,挂起横幅,横幅上一般都用阿拉伯文书写纪念穆罕默德的字样。同时,还专门有七八个人身着节日礼服恭候在寺门内外,迎送来去的宾客。这一天,回族群众聚集在清真寺诵经、赞圣、礼拜。并有阿訇宣讲穆罕默德的生平简历、功绩品德以及在传教中所受的种种磨难和许多智勇善辩、智勇善战的生动的历史故事,教育回族群众要不忘至圣的教诲,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
会礼结束后,开始会餐。有的地方经济条件较好,地方也宽敞,摆上十几桌乃至几十桌,大家欢欢喜喜,一起进餐;有的地方是吃份儿饭,回族群众叫“生份碗子”,即每人一份。对于节前散了“乜贴”,捐赠了东西而没来进餐的,要托亲友、邻居给带一份“油香”去品尝。
四川重庆的习俗过去是在圣纪节前夕先请教民在晚拜后来清真寺赞圣,清真寺门口、大殿以及周围张灯结彩,教民们“飨以盛馔而散”,这天晚上的菜以炒牛肝为最美味,人们把这叫做“为圣祝寿”。第二天为正式纪念日。
总之,回族圣纪节的特点是众人赞圣,众人捐散,大家一起来吃饭,表现了回族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喜悦的心情。(《回族风情》)
【 发表感言有关回族的割礼习俗介绍
百分网【风俗百科】 编辑:羽彤
  割礼,阿拉伯语&海特乃&的意译。回族俗称&逊乃提&,也叫割礼或成丁礼。这是回族穆斯林人生之途必不可少的&圣行&之一。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回族的割礼习俗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回族的割礼习俗
  割礼,阿拉伯语&海特乃&的意译。回族俗称&逊乃提&,也叫割礼或成丁礼。这是回族穆斯林人生之途必不可少的&圣行&之一。
  回族男童一般在12岁实行割礼,最迟不超过15岁,即割除阴茎的包皮。
  回族为什么要割包皮呢?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男孩到12岁,已经懂事,要开始承担宗教义务,履行&天命&和&逊乃&的宗教功课。这样宗教上的一些规定长期发展,久而久之,慢慢地便成了回族的风俗习惯。
  回族割包皮的习俗,从医学的角度看是很卫生的,是有科学道理的。男孩的生殖器因包皮过长,不能上翻,即为包茎,包皮下常常积聚污垢,这种污垢如不及时清洁,时间长了,会带来许多疾病,如包皮炎、包皮结石等等。狭窄的包茎还使阴茎发育迟缓。特别严重的是,包皮内积留的尿汁精滴,脱落的上皮和包皮垢等都比较容易腐化、甚至溃烂,容易引起阴茎癌。
  由此可见,回族对儿童进行割包皮手术的习俗,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俗。据调查,回族当中现在几乎没有患阴茎癌的。
  回族对小孩进行割包皮手术,过去都是由专门的宗教人员施行,称其为&逊乃巴巴&。其方法:有的采用简单的冰冻麻醉法,然后用专用刀割之。有的用夹板将包皮挟好,用上麻醉药品,再割之。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回族群众一般都把小孩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手术。这样既安全,又卫生,伤口愈合快,不到一星期就痊愈了。
  回族群众对割礼非常讲究,气氛隆重。割礼这天,家庭经济条件较富裕的,要给小孩换上一身新衣服。家里一般要宰羊、宰鸡、炸油香。请阿匐念经,过&尔麦里&。左邻右舍的亲戚朋友要给小孩散&乜贴&(小费),以示庆贺。
  回族的名称来历
  回族的&回&字,是沿用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回回教&中的&回&,回字&大口里有小口&,取该字意在告诫人们要言行一致,而且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口舌承认,心里诚信(穆罕默德奉安拉之命的宣教)&是相符合。所以从文字的演化上讲,回族的&回&在意思上其范围缩小了。
  隋唐时期的胡人、蕃客、胡商,实际主要是指来自波斯和中亚地区的人群(可参见《太平广记》等唐代的记载),这些胡人有侨居也有定居,定居所住的地方叫&蕃坊&,这就是回族习惯把聚居地称为&回坊&的来由。侨居的则来往于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从事商业活动,从事经商的胡人蕃客,会选择寒冷季节到来前赶回去,气候转暖时再回来。回族民间有说法认为,这是被汉语人群称做&回&或&回回&的原因。国内史学界则多认为是&回回&是&回纥&、&回鹘&的异写或音转。唐代的在华胡人中,还有波斯和中亚小国的一些王族和平民,他们是为躲避阿拉伯人的侵略,逃亡而来。《四夷馆考》中说到:&回回在西域,地与天方国邻&。
  元代之前,&回纥&、&回鹘&和&回回&,这三个词在的汉语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界限,几乎是同义词,在不同作者的汉文史籍中通常是交替混用,所指囊括了西域、漠北胡人直至中亚和波斯一带人群,用回回一词称呼来自回鹘地带还往西的人则显得更多一些。宋元时期,分布在中东部的回回(粟特、犹太、波斯等胡商成分较多)以及部分回纥、回鹘被称为回回人;而分布在漠北一带的部分回鹘、回纥或回回,则联合当地一些民族西迁后形成畏吾儿,还有的发展成为塔吉克、乌兹别克等西域民族。此际,胡人、回鹘、回纥这类称谓,在史书记载中基本消失。&回回&一词明朗起来,在官方的诏谕和汉文记载中凡涉及到民族的一般为&蒙古、畏兀儿、回回、也里可温、河西、契丹、女真、汉人&这类字样。
  元代&回回&在官方或汉语史籍中除了指已经定居在中国境内的回回人外,通常也指的是比&畏吾儿&更西的人群,也就是&葱岭以西、黑海以东&&&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阿塞拜疆以及哈萨克斯坦、伊拉克、土耳其和高加索部分地区。宋元以至明清期间,除了明代的撒拉等族外,凡是从这一地区入华的商人、工匠、军士、学者等几乎都自然的归入回回人里。历史长河中,这一地带分分合合,时而统一为一个国家,时而分裂为诸多小国,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族群在语言和文化的细部上存有差异,但整个文化面貌和人种上则大体一致,也都有禁食猪肉等古老的西域民族传统。
  明代,&回回&和&色目人&在汉文记载中并用,如《大明律》有关律条正文下面的纂注中,通常有&色目即回回&的释文。但也有使用&回辉&的现象,如呼和浩特清真寺清真寺内存有&洪武皇帝御制回辉教百字&碑。&杭郡重修礼拜寺记&也有&回辉氏&一语。明万历四十一年的北京牛街礼拜寺&敕赐礼拜寺记&碑中,回族自称为&回回&,这是目前为止回族人以回回自称的最早证据。实际回回做为自称的年代比这早得多,只是由于相关历史文物、记载被毁坏和篡改掉了,也和各代封建统治者的文字狱有直接的关系。
  回族一词做为民族称谓,目前有据可查的是出现在清乾隆时代。乾隆《重修肃州新志》卷三十&西陲纪略&叙述哈密人口向肃州地方的迁徙时写道:&哈密夷人于故明时徙居肃州卫东关乡居住者三族。曰维吾儿族,其人与汉俗微同;曰哈喇布族,其人与夷同;曰白面回回,则回族也。今皆男耕女织,为边氓矣。士商营伍,咸有其人&。再往后的年代,&回族&做为民族称谓使用越来越普遍,仅在官方记载中的例子就不胜牧举。
  回族特色建筑&&清真寺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阿拉伯语称清真寺为麦斯吉德,也就是礼拜的场所。清真寺寺形式上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实质卜它又是穆斯林同胞经济生活、政治思想和文化活动的集中体现。
  历史上,随着回族在发展中的不断壮大,回族穆斯林逐渐遍布全国。同时,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清真寺也陆续在全国出现。
  从外形看,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形式多种多样,清真寺大都具有宫殿式古典建筑特征,也有不少清真寺建筑风格为纯粹的阿拉伯式风格。
  清真寺名称自来及含意
  北京东四清真寺建于元至正年间,据寺内碑记载:&清真寺初名礼拜寺,寺成,蒙恩赐额曰清真寺。&对皇帝赐额&清真&这个称呼,广大回族穆斯林是认可的,因为当时在我国众多的回教寺中,泉州有个&清净寺&,杭州有个&真教寺&,将这两个寺名称组合,可构成清真教、清真寺。另外阿訇们将清真一词与伊斯兰教教义紧密联系,从宗教意义上解释了清真两字:&清&指真主的清净无染&真&指真主的独一至尊。
  我国清真寺建筑风格
  清真寺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清真寺从建筑风格看上有两类,一类是圆柱拱顶的阿拉伯式建筑,外观为穹顶式建筑,大殿上有一大四小半圆形绿色穹顶,顶上有一弯银白色新月。另一类是中国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多采用四合院式我国的清真寺寺院,清新宁静,古朴典雅。寺院墙壁上绘有各种花卉图案,殿门多是古体字《古兰经》经文浮雕、阿拉伯文匾额,图案绘画装饰肃穆庄严、别致
  我国著名的清真寺
  中国著名的清真寺不少.其中广州怀圣寺、泉州圣友寺、杭州凤凰寺、扬州仙鹤寺被称为东南沿海&四大古寺&。北京的牛街礼拜寺、东四清真寺、法明寺、普寿寺在历史上被称为&四大官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以规模宏大、造型别致、庄严浑朴的特色、在全国清真寺建筑群中首届一指。济宁西大寺的礼拜大殿,其规模之大,仅次于北京故宫中的太和殿。宁夏同心清真大寺,沧州清据伊斯兰教学者考证考,广州怀圣寺系唐代所建。怀圣寺创建的原因,是不念圣人穆罕默德,故以&怀圣&取作寺名。
  1、州圣友寺
  圣友寺又名麒麟寺、清净寺,明成祖勒谕刻在寺门右侧墙壁&大明皇帝敕谕米里哈只、朕惟能诚心好善者,必能敬天事上,劝率善类,阴翊皇度,故天赐以福,享有无穷之庆祝&&&
  2、州仙鹤寺
  传说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普哈丁来扬州传教的时候所建。礼拜殿由两部分组成,前部为意境檐硬山顶、后部为重椎歇山顶,顶与顶勾连搭成。殿内宣谕角亭,系藏《古兰经》用。殴南侧的明月亭,义名望月亭,干树墨演戏这座清真寺既有伊斯兰建筑的风格,又有浓郁的地方特点。
  3、州凤凰寺
  凤凰寺又名真教寺,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唐,毁于宋,重建于元,明清皆曾增修扩建,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千年古寺被修一新。
  4、京牛街礼拜寺
  牛街礼拜寺在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内牛街,是北京市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清真寺。它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5),明正统七年(1442)整修,新中国成立前这座礼拜寺已经破烂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对这座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进行了多次整修。1980年又进行了了修荇、使这座礼拜寺面貌一新。礼楼、望月楼和碑亭等。这些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成寺内还保存着一座铸有阿拉伯文的2.7米高的铁香炉,一块明历历年间建造的记载着明宣德正统年间重修礼拜寺经过的石碑,以及清乾隆四年(1739)造的大铜锅等重要文物西安化觉巷清真寺西安化觉寺巷清真寺亭台座座,阁殿幢幢,雕梁画栋,深邃幽雅,占地约为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是我国现有清真寺中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风格建筑群。
  5、疆喀什艾提尕清真寺
  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脚下,中国最大的卡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有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小城,敤什,这里曾经是我国西部。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艾提尕尔寺造型精美,高大的长方形寺门两侧,矗立着高高的米黄色塔楼顶装饰着新月形的金属塔尖,与白色拱顶交相辉映,十分巍峨壮丽同心清真大寺沙漠西缘,有一座多国际市场,是古丝绸之是米黄塔楼同心清真大寺相传建于元末明初,是一座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饰艺术融为以体的独特建筑,在寺门的墙上有两块石雕横额,一块字迹已被风蚀,据说是明代万历年间刻的:另一块字迹尚可辩晰、上书&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蒲月重修&。可见,这少座寺院少有400年的历史了。
  6、家户清真寺及&中华回乡园&
  纳家户清真寺历史悠久,位于宁夏永宁县杨和乡纳家户村。据记载为元初贵族纳速拉丁之后裔姓子孙从陕西移居宁夏后于明嘉靖三年(1524)所建,距今已有480年历史。
  清真寺的功能
  严格说起来,我国&清真寺这一名称与阿拉伯语&麦斯吉德&之间不尽桐问,是有区别的。Masjid&麦斯吉德&是指礼拜的场所,而我国清真寺的字面含义要更深一些,更含蓄些,所指范围也更广泛些,事实上,我国回族穆斯林所称的&清真寺&也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名称了。
  综上所述、中国清真寺的社会职能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回族穆斯林进行宗数活动的中心场所,更是回族穆斯林进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生活等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场所,与阿拉伯国家专做礼拜用的&麦斯吉德&相比,社会职能的多样化是中国清真寺的一大特点。
[有关回族的割礼习俗介绍]相关的文章
【风俗百科】图文推荐关于回族的十个真相
我的图书馆
关于回族的十个真相
  我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回汉混血家庭的半吊子回族一枚。虽然看起来完全是汉族,从不遵守穆斯林规定(罪过罪过= =)。但回族的习俗啊传统啊多少还是知道点的。写写就我知道的比较特别的穆斯林风俗,权作娱乐吧~全是个人记忆,没有查证,有错误请原教旨同学不要找我拼命。  1.回族不吃猪肉  因为认为猪肉不洁。可是乃知道么,不仅猪肉不能吃,狗肉蛇肉鳝鱼海鲜包括螃蟹虾贝壳什么的都不能吃。我也不造为什么╮( ̄口 ̄)╭ 大概是因为这些动物长得太奇怪了吧…… 不如直接说能吃的有什么好了Orz。回族能吃的很有限,日常选择就是鸡鱼牛羊。因为牛羊肉很贵,所以不少单位每个月还有20块回族补贴,给回族拿去买肉吃的么么哒(*??`*)  2.油香的正确吃法  首先,油香是什么……油香是一种用红糖面粉鸡蛋重油炸制的饼,由于有发酵,吃起来软软的,疏松多孔,香甜可口。  过去油香一般只有过年过节,或者谁家亲人去世了以及周年祭时之类的重大场合可以吃到,就像汉族的年糕之类,是有一定宗教意味的重要仪式食品。不过么,现在商品经济乃们懂的╮( ̄▽ ̄)╭ 想吃随时去清真寺就可以买到了。  现在问题来了,油香怎么吃?一个大忌是,油香绝对不可以直接咬着吃哦ヾ(?? ̄?) 正确的吃法是用手掰成小块,直接送入嘴里。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然后还有一个很中二的规定,吃第一口之前,要念经!不长,就一句话,类似咒语解封一样=L= 阿文(阿拉伯语)我不知道怎么写,音译过来大概是“bi si mi yao ~xi ",“mi yao "连读,然后拖长一点,最后一个音读得轻而短促。听起来有点像“哔斯咪嗷~西”,我小时候记成“鼻子不要吸”?'ω'??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意译为,“恶灵退散”……喂喂不要露出一脸黑线的表情,是真的!总之就是让魔鬼不要吃东西的时候趁机入侵的意思。  在大庭广众之下,你拿出一个饼,凝重地念了一句咒语,心里默念“解封吧油香!”。然后开始把饼撕成碎片吃掉……中二程度爆表啊?(?*▽*?)?(真的不是羞耻play么……)只有一个人吃油香的时候,这些规定也要遵守哦!(一个人自言自语感觉更中二了→_→  3.回族名菜有哪些?  对不起我就是爱吃,写了那么多条吃的还没写完Orz?  在内地地区,清真回族馆很少见,说到回族大家一般想到兰州拉面。但是兰州拉面主要是西亚口味,和清真菜还是有区别。  清真的代表菜式都是荤菜,鸡有白斩鸡,类似广东菜白切鸡,但是调料不是葱姜,而是类似川味的蘸水。  牛肉最有名的是冷片(也叫凉片),把牛肉大块煮烂,捞起来切片蘸酱凉吃(和汉族凉白肉做法有点像?)酱有甜咸之分,甜的是芝麻酱花生酱甜酱油,香浓可口,配上浓郁的牛肉,非常厚实的口感。(就像涮羊肉时蘸麻酱的效果一样)咸的也是白切鸡那种,酱油辣椒香菜等等配成,类似川味的蘸水。还有辣椒粉和椒盐配成的干料可选。但穆斯林都爱吃第一种甜酱,视后两种为异端╮( ̄▽ ̄)╭  牛肉除了冷片,还可以做成各式炒肉,粉蒸肉,牙签肉(用牙签串起腌过的肉片炸),红烧肉。顺便一提,回族叫肉不叫肥瘦,而称为净(瘦肉)和壮(肥肉)。回族认为只有汉族叫猪才叫肥瘦,牛肉等洁净的高级食材可不是猪肉能比的(╯3╰) 下次去回族馆要是叫肥瘦的话,老板可能会生气哦╯﹏╰  在汤方面,回族馆的清汤(即清炖牛肉汤,一般是煮冷片剩下的)是免费的,可以无限量续杯(打死)。一般有经验的穆斯林去一家餐馆先叫一碗清汤,尝一口汤的味道就知道这家店的质量怎样。除了清汤,穆斯林也很爱吃杂碎汤,就是牛羊内脏(毛肚肠子血旺什么的)乱炖再加薄荷香菜辣椒,总之我是死活接受不了那个东西就是了( TДT)  一个标准的传统回族宴席,一般由白斩鸡+冷片+油炸干巴+红烧肉+粉蒸肉+杂碎汤+清汤构成,再加素菜或者其他爱吃的菜若干,基本以大鱼大肉为主。所以吃得很不健康(还好都是牛肉鸡肉啦)……现在新式的高级回族馆也加入香酥鱼,白灼虾,烤鸭,烤肉等等新菜式,也受到好评了呢~  在穆斯林里有一个思想,就是珍惜粮食。奶奶常说“吃掉不为羞,浪费的人会被魔鬼找上门”。伊斯兰教把真主赐的食物叫作“衣碌”,意思是福祉。就是说只要你能吃下去,吃再多也没关系,真主不会怪你。但是只要浪费一点点食物(衣碌),也是很大的罪过,魔鬼会把你以后的衣碌都收走,你就没饭吃了。我觉得这个思想当今非常值得提倡呢( ? ?ω?? )?  4. 回族的墓葬  回族实行土葬,这也是得到国家法律规定许可的,其配偶也可以享受这个政策。所以对很多不愿意实行火葬的老人来说,入教成为回族也许是不错的主意吧(喂)。  虽然是土葬,回族崇尚洁净简朴,丧葬习俗还是很环保的。回族没有棺材,穆斯林死后尸体在清真寺里清洗,清洗的地方叫“水房”,不是打开水的噗。清洗之后就裹上白布,等待下葬。  回族的墓穴是竖着的长方形,所以一般很深,请脑补尼古拉伯爵竖着下葬的情形……家里的长子要先下去试墓,看坑挖得舒不舒服,会不会漏水。一切准备好就可以下葬了。有本小说叫《穆斯林的葬礼》描写得很详细。作者叫穆雷,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是个歪果仁,知道真相后一度感觉受到了欺骗(。  5.回族的上坟  跟汉族一样,回族也是需要每年去上坟的。时间是每年的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公历七八月)和古尔邦节(教历12月)。一般而言开斋节比较隆重,大概就像汉族清明和冬至的区别吧。拜祭的内容是修整坟墓+念经,不哭不磕头不烧纸不上贡品。  开斋的那一个月(称为斋月),严格的穆斯林要把斋(也称为封斋),白天不许吃饭,连药和水都不能吃。这个规定个人认为挺没人性的,身体不好的老人因此耽误了病情,有时真的会有生命危险。把斋等天黑后才能吃冷饭(类似寒食节旧俗),吃得也要尽量简朴,每天只吃一顿。  要是不想封斋的,至少也要点香。整个斋月每天都要点,据说斋月是灵魂回归阳世的日子(有点像盂兰盆节的思想),点香祖先才能循着香味找到回家的路。  到十周年之类的大祭时,这家的主人还要自己炸油香(或者买好材料去清真寺请人帮炸)然后送给亲戚朋友,并且请客吃饭等等。  5.关于礼拜  很遗憾,身为一个假回族,清真寺礼拜自然是没去过的。曾经在清真寺路过时围观过一点礼拜的过程。很多人(都是男性)沿着毯子跪坐成一个长方形,跟着阿訇一起念经,唱歌,做动作。场面颇为……魔幻。  不去清真寺的话,穆斯林也可以在家里做礼拜。具体过程大概是跪坐在一块毯子上对着西方背诵《古兰经》,同时做一些动作。很遗憾(??ω??),由于我家教门不好(不然也不会出我这种假回族= =)家里没有人做过这个,所以还未亲眼见过。倒是周围有些亲戚朋友信仰很真,每天早晚都坚持做。  我唯一参加过的宗教仪式就是上坟时见过阿訇念经。在开斋节那几天,该区域所有的回族都会到回族集中墓葬地上坟,真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误)……总之人非常多,而阿訇相应就很少,供需关系不平衡。又每家都需要阿訇来念经,不能放mp3(我爷爷真的想出这个办法,被我奶奶怒斥了(/ω\))抢阿訇的过程那叫一个辛酸惨烈……这里按下不表。  总之,当你抢到一个阿訇,把他请来你家坟前念经时,仪式就开始了。  阿訇过来,二话不说,开始对着坟呜噜哗啦念经(背书),语速超快以至于我很怀疑真主他老人家能不能听清(??ω??)。 然后呢,大家就……低头听着作沉思状(。念念念念,念到阿訇口干舌燥觉得差不多了(划掉)大家也听烦了(划掉),阿訇就捧起双手掌心向上作洗脸状,大家也要跟着做这个动作。阿訇再念一小段,大家跟着念“wo mi nai",再假装洗一把脸,仪式完成( ? ?ω?? )??  这时别家早就等不及要把阿訇拖走了,这边就赶紧识相地给阿訇塞上20块钱作为辛苦费。上坟最重要的事情完成√ 修整好坟墓就可以下山,讨论下待会去哪家回族馆吃东西了(喂)亲朋好友下次再聚啦~  6.白帽?面纱?  回族中教门比较正统的家庭,女性是要戴头巾的。而一般的回族家庭可以不戴。在我家以及身边的多数亲戚们都是不戴的。而男性可以戴小白帽,没错就是亚克西大叔卖烤羊肉串那种(○?ε?○) 一般而言,只有阿訇(以及卖烤肉的)会戴,回族餐馆的小伙也是戴的→_→?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民族骄傲的标志,需要强调自己民族身份的人就会主动戴上。而在风气较为开放的城市,戴不戴并不是强制规定,纯属自愿(较为保守的民族地区不保证不会强制)。  在开斋节上坟时,突然会有很多人冒出来卖小白帽。 平时不遵守规定的人们,这时看到有卖,也会岀于“好玩”“应节气”的心理买一顶给自己或者小孩戴。我小时候也戴过呢~  7.阿訇(hong)是什么,可以吃吗? ?'ω'?  上文有提到阿訇,阿訇相当于和尚或者牧师,是主管宗教活动的人。实际上,阿訇干的事情不止是念经,礼拜等,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穆斯林规定所有动物都要由阿訇来宰杀,所以旧时清真寺的主要业务之一便是帮人杀鸡,而且一般是免费的&_& 我妈小时候就经常被差使,提着活鸡到清真寺请阿訇帮宰。  有次我不靠谱的爷爷去北京出差时,买了一只火鸡……活的……现在估计中国都没有多少人见过活的火鸡,更不用提三十多年前。据说提着去清真寺时阿訇差点吓尿,完全不敢碰长肿瘤似的火鸡233333  现在大家一般都买宰好的鸡,所以一般就由阿訇统一宰好再拉去市场上卖。大家去菜市场清真摊位买鸡买牛,一般会看到个牌子,“阿訇主刀”,就是说这个鸡或牛是阿訇亲自宰的。(回族不说“杀”而说“宰”)像沃尔玛之类的大超市,牛肉或者干巴的摊位上,照顾回族的习俗,也是聘请阿訇来呢~  阿訇在穆斯林中地位很高。不仅享有宰杀权,在亲人周年忌日等纪念日请客时,也要请阿訇来念经。在婚礼上,甚至要单独请阿訇们坐一桌。而且念过经后,还要请他们先吃第一口,其他人才能动筷。阿訇念过经的食物被认为是神圣、洁净的,就像汉族的“开光”“除秽”一样~  如同犹太教拉比或者中世纪僧侣一样,阿訇们的文化程度都很高。主要表现为他们都会阿拉伯语。不仅是念经,日常交流也没问题呢~所以还有阿訇在闲暇时开办阿拉伯语班,教回族孩子阿文以及其他穆斯林教育。一些偏远地方,人们信任阿訇更胜于政府。即使不送孩子去学校,也会送他们来阿訇开办的私塾学习。  阿訇平时都住在清真寺,有等级区别。清真寺提供食宿,但没有工资。所以阿訇们都很清贫,需要自己挣外快。四处帮人念经是主要收入来源。也可以开餐馆,办学校,卖糕点,去沃尔玛卖牛肉(喂)  阿訇们都很严肃不近人情咩?也不一定,我家人就有个好朋友,年轻时是阿訇。当时他住在清真寺,晚上跑去吉他班学吉他,回来时还把吉他偷偷藏起来不让其他阿訇看见呢&_& 真是个摇滚阿訇啊~  8.清真寺有什么用?( ? ?ω?? )?  清真寺除了是宗教活动场所外,穆斯林的婚丧嫁娶都可以在清真寺进行。之前提到清洗尸体的水房,实际上结婚或者周年请客也可以在清真寺摆宴席哦~因为做菜味道好,价格便宜,受到很多回族的喜爱。只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请客都转移到回族餐馆进行。  说到吃,清真寺的重要作用就是供人吃饭(*??`*)。在前些年,清真寺有类似寺庙里施舍斋菜的习惯。只不过这个不是斋菜,是有鱼有肉的清真菜肴~每天清真寺都会准备好饭菜,任何人都可以进去。即使是陌生人,坐满一桌就可以开始吃饭。吃完自己看着给钱(一般有个约定俗成,比在外面吃便宜),穷苦的人即使不给钱也可以。一般这种活动是由有钱的穆斯林资助,再加上信教之人一般道德感比较强,很少人吃饭不给钱,所以清真寺得以收支平衡,也可以接济穷人。  但是向往吃霸王餐的孩子们,告诉乃们一个不好的消息(???︿???)。现在这种习惯基本没有了呢。因为现在由于拆迁等等原因,传统的回族聚集区变得分散,年轻一代的穆斯林信仰也变得薄弱,清真寺的聚会和社交功能大大减弱。现在的清真寺,除了住着少数阿訇,提供礼拜场所,传统的聚餐等功能都被取代。传统的清真寺伙食基本被私人承包,转型为卖快餐的地方。  不过呢也不必太伤心。虽然清真寺快餐价格跟外面比差不多,但是好歹打着清真寺的名义,肉的用料以及分量都挺不错的~如果想吃正宗回族粉蒸肉,牛肉冷片的,可以到清真寺去尝尝哦 :-)  顺带一提,清真寺慈善餐之所以没开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穆斯林的平均主义。在回族聚餐的场合,一般每桌会有个主头的人。根据大家的人数,在开吃之前先把牛肉冷片,蒸肉,干巴,以及其他素菜平均分好打包。  大概每道菜分成两半,一半用来当场吃,一半用来按人头分,所有人都有份。但是这个分法也不一定。如果有不好分的菜(比如汤之类)就当场吃,好分的较为干燥的菜(比如冷盘)就象征性地吃一点点,主要用来打包。  自己分到那份可以当时吃,但一般是带回去给家人吃,取分享之意。所以小孩子不懂事,在分菜之前先动手,可是会被骂的哦(深有体会╥﹏╥)。只吃自己的那份,别人的份不多吃多占,有这样的原则支撑,古老的习俗才会有比“共产食堂“更为长久的生命力吧。  10.圣城啊圣城  伊斯兰教的圣城有两个,一个是耶路撒冷,一个是麦加。耶路撒冷更有名,但实则穆斯林朝圣更偏重去麦加。原因我也不知道?(? ???ω??? ?)?。  穆斯林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去麦加朝圣,去朝圣回来的穆斯林也会非常光荣,在亲朋好友圈子里人人称羡。朝圣的具体内容很复杂,白衣斋戒向着清真寺礼拜等等,详情可百度。标题图即为麦加朝圣图,看起来非常震撼吧。  一般朝圣来回需要一个月左右,这些年来似乎已经发展为朝圣产业,不少先富起来的亲戚都去过╮( ̄▽ ̄)╭ 我小时候去一次的价格大概是一万元,跟欧洲十国游差不多(??? ? ???) 这几年通货膨胀,想必又贵了不少。  去朝圣的亲戚们回来都带纪念品,最神(便)圣(宜)的是圣水,据说在圣城的某个泉水处很多很多人排队接水,非常难才弄到一瓶。这么千里迢迢带瓶水回来送人这是怎样的精神……送我奶奶的圣水我喝了一口,味道……忘记了(??ω??) 。总之还是要比自来水好喝一点点的。  还有亲戚带回来的是圣城的头纱和枣子。那个枣子,我跟雷港,真的好好吃啊啊啊QAQ!因为是“圣城带来的枣子”,只有一小包,吃完就没了,真是又甜蜜又心碎╥﹏╥ 后来呢……我妈轻描淡写跟我说,“那个枣子啊,叫作伊拉克蜜枣。到处都有卖啊,有什么好吃的。你想吃我买给你。”〣( ?Δ? )好吃到心碎的枣子的真相,就这样幻灭……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吃过那个枣子Orz(这段看起来好像软文啊摔!  对了,朝圣回来的穆斯林叫作“赫只”,这是尊称。比如郑和是回族,原本姓马后来赐姓郑大家都知道。郑和父母的墓上,他的父亲名字就是“马赫只”,就代表他是朝圣回来的人哦~原来郑和的那头在征服星辰大海的时候,这头他的父亲也在远征呢╰(*?︶`*)╯  最后的最后,关于回族最重要的一个真相是,回族中考和高考都是不!加!分!的!!!因为回族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摔┐(?д`)┌!
馆藏&2572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族三圣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