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淘宝小卖家如何生存的

活得有趣,才是真正可取的人生! - 简书
活得有趣,才是真正可取的人生!
01“人生有两出悲剧。一出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这是萧伯纳的名言。作为世界级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这句名言兼具幽默与讽刺。说万念俱灰是人生悲剧,似乎不难理解,但把踌躇满志说成人生悲剧,似乎不近“人情”。不仅不近人情,而且有违我们的心理预期和生活观感。踌躇满志分明是个正能量满满的词汇,怎么就成了人生悲剧的代言了呢?想不通!不明白!尤其是,在这个到处充满“欲望”的时代,许多人把欲望当梦想,正踌躇满志的一路狂奔,这话更不容易接受!可是,不管你理不理解,萧老爷子就这样说了!深刻的思想,总有超越时空的能力,不断与当下的生活相遇!
02最近,网络传言,当年踌躇满志的芮成钢将要过堂受审了。不管传言是否属实,但芮成钢曾经作为励志版的偶像,作为成功的社会公众人物,作为被主流社会接受的精英分子,的确是事实。当年的芮成钢,踌躇满志的范,锋芒毕露,藏都藏不住。芮成钢的踌躇满志,不仅生动的体现在,即便是主持中文节目,也要不时蹦出几句英文,以示自己的国际范,还体现在熟练地抛售和调用国家及民族大义,以示自己的精英形象。这些都还不够,心怀宏图之志的芮成钢,终于在节目中面对聚光灯时,不停的要代表中国,甚至有时都代表亚洲了!现在,这一切都成了笑话!芮成钢用自己的精明与算计,再次践行了萧伯纳的幽默与讽刺!不知当年,把自己包装成公知大鳄的芮成钢,是否读到过萧伯纳的这句话,读到后又该作何感想?其实,皇帝的新装并非无人戳破。当年,芮成钢在采访朴槿惠总统时,曾要求朴槿惠合影和题字。或是巧合,或是特意,朴槿惠提笔赠送踌躇满志的芮成钢,人生在世只求心安理得就好了!如此看来,当年的朴大总统,也曾经洞若观火,并非如今日陷入亲信干政泥潭一样,冥顽不化。
在中国,更是有人早就戳破了这层窗户纸。此人便是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钱老不善心灵鸡汤,终身以研究鲁迅为业,开坛授徒,颇敢直言。钱老在针砭时弊是,曾经创造了“精明的利己主义者”一词。他认为,当下教育的弊病有千万,但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尤为令人堪忧!当年,钱老是在痛斥教育的庸俗化时,运用了“精明的利己主义者”一词,并非针对某人某事,只是踌躇满志的芮成钢们,被不幸言中!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钱老的呼吁,并无多少人重视,直到“精明的利己主义”成了整个社会之痛,钱老的深刻与忧国忧民,才得到理解!时至今日,这些“精明的利己主义者”,哪个不是踌躇满志?哪个不是看起来正能量满满?哪个不是怀揣着“梦想”,吆喝着“正能量”,迎合着“价值”市场,兜售着“正确”的概念?否则,他们如何“成功”!可问题是,撇开国家、人民、社会这样的抽象概念,单就个人来讲,这样的人生真的成功了吗?03人生在世,万念俱灰固然不可取,但世间多少荒唐事,都源于曾经的踌躇满志!在万念俱灰和踌躇满志之间,是有趣的生活,这才是真正可取的人生!活得有趣,远比活得成功重要!可是,有多少踌躇满志之人,最终都成了“精明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人,眼中只有利益和成败,他们无论如何包装自己,无论看起来怎样拥有令人羡慕的生活,人生都了无生趣。其实,这不难理解!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多少的爱情背叛和红杏出墙,都源于对方的了无生趣!远有老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近有影视作品《泰坦尼克号》。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和罗丝的未婚夫卡尔,都是当时社会的贵族,当然是社会精英和成功人士,但同时他们也称得上是当时社会中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都深谙当时社会的游戏规则,虽然位列贵族,但生活了无生趣,不管看上去如何高贵和令人羡慕,但只有真正走入他们的生活,你才能发现他们的伪善、无趣和死气沉沉。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曾经,我有一哥们,虽不及芮成钢的光芒,但是按照正统的观念,也是绝对的成功人士。不仅拥有名牌大学的头衔,而工作的履历和成就,更让许多人望其项背。可就是这样的成功人士,也有生活的烦恼,后院起火,老婆闹离婚,虽经多方调解,最终还是劳燕分飞。这哥们说,他曾经与妻子有无数次长谈,离婚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想拖累他的踌躇满志。老婆临走留下两句话:你把一辈子都过完了,我还死守着干啥?活得有趣,远比活得成功重要!但是,这哥们死都都不愿接受老婆的离婚理由。听了哥们的诉苦,我忽然想起一篇网络热文,题目很醒目且雷人:忙到没有性生活,你还有脸谈成功!话虽粗俗,但有几分道理。我笑着向这哥们推荐此文,以化解他心中的疙瘩。04生活和梦想不可两分,抽掉了生活内容的梦想,充其量是算是目标,就好比王健林讲的“一个亿的小目标”。可如今,到处是把目标与梦想画等号的“踌躇满志”的人和事。其实,梦想不分大小,只要是不丧失生活的趣味和内容,就值得尊重。可以是孩子眼中的一件新衣服,可以是阳台上的花花草草,可以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是远古时代能够遮风挡雨的破草房,可以是族人不被欺凌,可以是亲人不受伤害,同样也可以是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但是,人类的复杂和危险就在于,随时可以被自己追求的东西所异化,生活和梦想随时都面临分家的可能!
无独有偶,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美国作家梭罗,最终都选择远离这个日益嘈杂的世界,或在林中搭建木屋独居,或在湖畔搭建木屋生活,海德格尔才有了蜚誉世界的哲学著作《林中路》,梭罗才有了世界名著《瓦尔登湖》,他们均以自己的方式,反思着、对抗着这个日益“踌躇满志”的世界!诗人哲学家周国平曾感叹,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当一颗心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浑浊之后,它就既没有能力享受安静,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现实的确如此!05我们在大多时候,与其说追求成功,不如说追求功利。但是,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与失败相比,成功的几率都要小得多。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成功的巅峰,但是,每个人都不得不品尝失败的滋味。不管是那个历史阶段,社会所能容纳的成功的机会,都会远远小于失败的机会,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否则,就无法解释人类自身的历史进程与发展。我们必须面对的真相是,与成功相比,失败才是生活的常态。人生就是有无数次的失败,加上偶然的成功组成。更何况,还有可能碰上天灾和人祸。这样讲,并非必然将我们引向悲观和绝望。恰恰相反,只有真正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管面对成功拟或失败,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面对成功虚怀若谷,面对失败泰然处之。此时,我们才能真正明白,比成功更值得我们追求的,是生活的乐趣。因为,人生的真相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将被琐碎的生活所缠绕。06人生没有趣味,只是一具行走的肉身,往往就被欲望和本能驱使。而真正懂得人生趣味的人,大多是大写的人,因为他有能力对抗琐碎而干瘪的人生现实。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中国近现代难得的一对才子佳人,也是两位特别知晓人生趣味的大写的人。即便是在文革十年,在下放干校劳作期间,这对夫妇也能活出诗和远方。对于他们来讲,丑恶的现实不过是,一处处正在上演的人间滑稽剧,人无论如何不能变成畜生。尤其是杨绛先生,所表现出的智慧与慈悲,才有了《干校六记》。我们在《干校六记》中,根本感受不到控诉和血泪,相反,感受得到的是“妙趣横生”,但比控诉和血泪更有力量!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有趣味的人,无论何时,都能把最干瘪的人生活成诗和远方;一个毫无生活趣味的人,会把丰富的人生活成本能和欲望的牢笼。毕竟,有趣才是真正可取的人生。否则,走得再远,面对大漠荒野和夕阳西下,我们也只能说:“靠,好美啊!”,却始终说不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绝唱。不明白这一点,我们始终都不过是,行走在高楼大厦中的原始人!
上学没上到博士,结婚了;读书没读到极致,工作了;工作没当过一把手,心累了!一个当过记者,做过编辑,进过高校,即将迎接不惑之年的老男人。个人公号“诗话家常”,ID:shihuajiachang,个人微信:粉墨人生(ly)
第一章 宋希芮第一次遇见余寒生,是在一家叫“初见”的酒吧里,那时她15岁,刚升高一。她本来也不是什么好学生,所以在某个礼拜一的下午便怂恿了几个平时玩的比较好的朋友翘了晚自习来到了酒吧。 酒吧这些地方,宋希芮没少来,从初一开始,大大小小的酒吧她也去了不少,所以酒量还是不错的。...
书路——荆棘鸟 请帮忙点击上图,不影响您浏览 荆棘鸟 作者:【澳】考琳·麦卡洛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却爱上...
心口藏着一片海,在夜里 在无人问津的寂寞深处 没有等待,也渐渐消失了期待 多少来来往往的爱,终究零落成伤害 那些难以开口的情怀,不过是恍惚的青睐 多少烟火里的相爱,更像表演里浮夸的霾 多少尘封的相思成灾,更像是笑话自己的呆 人生的残酷,在于年华渐老,不忍自拍 这一夜,多少事...
这雨已经下了好多天了,看样子也没有晴的意思。 早上出门,顿时感到一股寒意。路上的人们也穿上各式各样的保暖衣物。打着伞,顶着风,急匆匆的赶在上班上学的路上! 雨被顶头风吹得斜斜的,打湿了人们的裤腿,鞋子。路边偶尔有无良的司机,快速驶过积水的坑洼,溅起一幕脏脏的水墙!这时候就能...
有家小型企业,花重金买了个迄今为止最安全的保险箱,遗憾的是,不久后,保险箱被打开了,里面的现金被洗劫一空。警察一如继往的做了很多工作,也一如继往的眼里布满血丝、焦头烂额、毫无头绪,唯一的收获是排除了内盗的可能性。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支招:将保险箱设成原来(失窃前)的密码,以商...
对于这个例子的说明,最负责任的观点表达中,观点表达仅仅只有一两句,而支持的细节却要占据整个段落,页面甚至是整个章节。当你写作自己的分析论文时保持这样的思想。 illustrates—说明;表明 statement—陈述;声明 sentence—句子;判决 parag...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次从西安去四川真正的体会到。进川不是川洞就是架桥,很难想象这样的高速是怎样建起来的。 秦岭上错落的建着几座房子,它们的根基不是平的,很难想象那样的房子要怎样建起来,而且山里几乎见不到太阳。 不过路上的风景很美,看惯了北方的黄土高原,在这里真的让人眼...页面不见啦_土豆视频登录登录后可以在这里看到收藏、订阅和会员哦~知道了上传视频后可以查看观看历史哦~观看历史后可以查看消息哦~额,这个页面去火星旅游啦~人生不是靠心情活着,而是靠心态活着 -美文故事-散文日志随笔- 文章阅读网
当前位置:>>>文章内容
人生不是靠心情活着,而是靠心态活着
来源:文章阅读网 时间: 14:14 阅读:
   不是靠活着,而是靠活着,人生是一次艰苦的跋涉,在人生的道路上,有阳光雨露,也有暴风骤雨,惟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坦然地面对所有遭遇的一切。
   心态是健康的调节器,心态失衡,就会导致情绪的波动或对抗,或、或暴躁、或、或……导致健康的失调,滋生疾病的萌发。的心态是健康体魄的基础,是固守精神家园的保证。
   却有着种种的弱点,这些弱点常常搅乱人的心绪,导致人的心态失衡,妒忌是人性上的瑕疵,诋毁了别人,也烤焦了自己;逢迎是人性上的龌龊,恭维了别人,却贬低了自己;暴躁是精神的,悲观是激情的冷却,猜疑是心底的暗鬼,牢骚是情调的灰暗。
   人,应当摒弃这些人性上的弱点,保持宁静而豁达的心态。时,不骄躁;时,不气馁;得意时,不癫狂;失意时,不颓废。只有这样,才能经受苦难的磨练,适应刺眼的昏暗,克服胆怯的羞涩,抚慰失意的痛苦,他人的过失,驱散委屈的阴云。
   面对人生,面对千奇百态的大千世界,世事无绝对,只有相对而言。质量决定生活,生活态度不一定会决定生活质量,只要能够用平衡的心态,认真的生活就好了。生活简单一点,并不一定要奢华的过,才是真实的。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消极心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会排斥财富、成功、和健康!世界上没有不好的人,只要不好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和行为,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和世界!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和人生!
   凡事都在于自己的心态,谁都有,生活就像是一堆散乱的音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五线谱。在的变奏和的交响中,生存状态能否成为一支优美的乐曲,而不是节奏杂乱不成曲调的噪音,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态。
   我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上演着平凡的戏剧,只有眼前的挚爱,珍惜并不惊心动魄的,那便是一种积极而正确的心态。很多人似乎都在羡慕别人的生活,似乎只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唯独忘却了自己的,忘却了自己身边人的优点,看到的都是别人的光鲜的一面,总是郁郁寡欢,羡慕这个,妒忌那个,一天地认为自己的命不好,一天地认为自己晚上做了不好的梦,一天地抱怨,如果怀着这样的心态,我们会发现任何事都不对,好像这些事都故意和我们作对似的,没有一头是顺心的,与其羡慕他人,不如改变自己的心态,是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生活是自己的,任何人或事都没有给你添加烦恼,只不过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罢了。
   幸福是没有框架的,也没有确切的定义,它在每一个人的眼里都有不同的定义。只有珍惜了眼前的幸福,才能期待明天的幸福,那才是现实的警语。 也许有很多人没有在意,我们的一直都在被使用着,生命中也充满着意义和,但生命同样需要我们常常去维护和保养。
   人生不是靠心情活着,而是靠心态活着,改变态度、过程、活在当下、学会、福由心造、学会弯曲、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
   人生不是靠心情活着,而是靠心态活着,改变自己的脚,去适应整个世界,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就会改变;习惯改变,人生就会改变。
   人生不是靠心情活着,而是靠心态活着,至少我们还活着,活着就是一种,快乐才是一种幸福。
& 下一篇:
发表读后感:
本栏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故事在线阅读佛法帮你解决人生三大问题——生存 生活 生死
佛法解决人生三大问题文:净慧长老人生所要面对的有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都平等地存在着。这三个问题就是:生存问题、生活问题、生死问题。这三个问题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着,也将伴随人类永远存在。虽然地藏菩萨的大愿是要度尽一切众生,但那只是地藏菩萨的慈悲心愿,实际上众生是度不尽的。说众生能度尽就是断灭法,众生度尽了就不存在有情生命了。当然有人会说,众生度尽是把我们这个苦难的娑婆世界转变成为人间的极乐净土,但是我相信,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每个众生的因缘果报都不同,不可能在某一天早上全部成佛。因缘果报有的成熟早,也有的成熟晚,各有因缘,所以每一位有情即使可以成佛,但在成佛的时间上会有很长的距离,张三和李四不可能在同一天成佛。人类面临的问题,面临的痛苦,它将会伴随整个生命界的存在而存在。 所谓生存问题就是说,我们从娘肚子一出生就开始了生存问题。从娘肚子出生来到这个人间,就有种种不适应,所以婴儿一产下来就啼哭。为什么呢?因为婴儿在母腹中从来没有经过风吹,没有适应过母腹以外的环境,有痛苦他才会啼哭,这就是生苦。生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基本上是被动的,人要主动去适应生存的环境,所以有一句成语就叫“适者生存”,能适应环境就能生存下去,不能适应环境就无法生存下去,就会被环境所淘汰。这一点提供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人生存于世,就要主动适应环境。如果不能适应,生存的痛苦就会加剧,生存的困难就会增多,生存的条件就很难得到改造和改善。人类生存是一种群体存在。从人到动物都表现为个体生命,但是任何个体的生命又都是在群体环境中生存。一个生命要适应生存的群体,每一个生命也都是如此,都要能够适应生存群体。要能彼此合作,要能认同,要能包容,要能成就。如果彼此处于对立状态,那就一定是非常恶劣的生存环境。远古时代的人因为生活资源匮乏,生存条件有限,个体生命彼此间的仇恨很多,经常处于敌视仇恨的状态之中。为什么呢?因为都想要获取自己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居住环境,甚至包括配偶。原始人类就是在互相争斗打杀中慢慢发展起来,慢慢有了各种保护自己的工具,有了取得食物的工具,有了种植粮食蔬菜的工具。人类在物质生活逐步能够满足群体需要的前提下,才有所谓礼义廉耻等伦理观念。那也就是说,人类是从最初的求生存,然后才进入到生活的状态。生存主要是对物质的依赖,完全是一种自然的满足。当我们真正有了生活以后,就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生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精神生活,一是物质生活。人类进入到现代社会以后,一出世就跨越了几千年、几万年、几百万年以前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一步就跨越到现代的生存环境。人类的福报一天一天大起来,人类生存的环境一天天在改善,生活一天天在丰富。生活问题,不管物质财富多么丰富,法制观念多么健全,道德伦理的提倡多么有力量,但是人总在向社会的各种约束挑战。所谓的违法犯罪、所谓的不守规矩、所谓的争取自由,实际上就是在对规范化的社会生活进行挑战。人类总是不满足于现状,因为人类有种种的贪欲。贪欲过盛,就一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支持人类众生染污生活的动力就是三毒烦恼——贪嗔痴。贪是一种欲望。人类有无止境的欲望,这种欲望也有合理的成分。如果说所有的欲望都是罪恶的,世间就无所谓善法。佛教承认世间有善法,所谓修十善、止十恶、行布施、修福报等。如果能够把这些善法扩充到一定范围,就超越了个人的私欲,成为大众共享的福利、善举、善业。佛教把善法分为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世间善法是以创造大众共享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主体的一切活动,出世间善法就是解决生死问题的无漏善法。也可以这样说,世间的善法是一切净化美化生活的积极正面的活动,出世间善法解决我们生死问题的一切无漏善法。佛教是把贪嗔痴三毒的烦恼与善法的追求欲分开来说的。佛教认为,人类对于积极利他行为的选择叫做善法欲,这种欲属于善法的范畴。佛教并不排斥人类对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的合理改善。把善法分为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两大类,这是佛陀大智慧的圆满体现。世间善法解决的是世俗生活方面的具体问题,出世间善法是解决生命的终极关怀的问题。人生面对这三大问题,佛教都提供给我们如何正确面对它、处理它、解决它的方法。人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千千万万,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问题,归纳起来无非是这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问题要如何面对和解决呢?世间的学问,哲学、伦理道德,也都给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佛教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宗教之一,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众生提升自己的生命,改善自己的生命,觉悟自己的生命,就是要解决生死问题。在解决生死问题之前也还有一个过程。我们人生在世,不可能不吃饭,不可能不住房子,不可能不与人交往,不可能没有种种社会活动。因此,佛教在解决生死问题之前,也还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安身立命。不知道安身立命,要解决生死问题谈何容易!所谓安身立命,就是人生要有一个正确的生活取向,有一个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一个正确的生活理念。从佛教的角度来讲,我们究竟应该安身何处、立命何方呢?佛教首先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存于世,有信仰最快乐,有信仰最自由最自在,有信仰就有归宿,有信仰就有了精神支柱。所以佛教主张,我们要将此生深深地植根于信仰,做人做事要严格遵循因果法则。有信仰、讲因果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不可改变的真理,信仰是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精神有力量有支柱,就能在人生的征途中勇往直前,精进不息,克服种种困难。我们能够将因果的道理了然于心,就能深刻认识到世间万事万物、人生的各种遭遇,无不是前因后果的连锁反应,无不是因果规律在起作用。因果从哪里来?因果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有当我们非常清醒地明白了这些朴素的因果道理之后,我们才会根据因果的原理,谨慎地有选择地去做那些对己对人都有益无损的事情。对己对人都有益无损的事情,就是所谓的善法。善法一定要符合自他利益不受损害的标准。一切符合自他眼前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目标,才可以算是善法。佛教把眼前利益叫作“现善”,长远利益叫作“后善”,根本利益叫作“究竟善”。“现善”就是当生当世就能见到善的果报的善法,“后善”有利于他生他世善法的成就,“究竟善”就是有利于生死解脱、涅槃证得的无漏善法。佛教把善法归类为三大类,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符合最广大的社会大众的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根本利益,才是真正的根本利益。世间所说的根本利益虽然是以世善为主,作为一名佛弟子,能够圆满地实践世善,也是对自身福慧圆满、究竟善法成就不可缺少的条件。佛教的理念,真是放之四海都能圆融无碍,是指导人生自他两利的实践原则。在安身立命的问题上,除了建立信仰,坚定信仰,深信因果,按照因果的原则办事,还要有良心,以良心来保证因果理论的贯彻落实、信仰原则的坚定不移。然后,还要把所有这些都落实在人生的道德行为之中。信仰、因果、良心都不是空洞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解决了安身立命问题的人,如果在道德行为上还有缺陷,那就说明信仰还有待进一步地坚定,因果的原则还有待进一步地落实,良心还有待进一步地扩充。把信仰、因果、良心,都变成实实在在的道德生活、道德行为、道德规范,那就是人生修为的真正落实。要解决生存问题,要正确面对生活问题,就一定要积极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把安身立命的问题解决好了,初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生存问题就可以比较正确地面对,生活问题就可以比较积极地面对。佛法解决人的生死问题生死问题怎么解决呢?要解决生死问题,佛教提供了种种修行法门。佛教的一切修行法门,或者是世间善法,或者出世间善法,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生死问题。从禅宗的角度来说,要解决生死问题,关键是要明心见性。自心不明,自性不见,枉谈生死问题。用禅宗明心见性的法门,来面对和处理生死问题,是解决生死问题最积极、最究竟的方法。一旦明心见性,了知一切万法缘生缘灭,自性本空,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此岸即彼岸。在生死中了生死,在尘劳中出尘劳,是一种最积极最稳妥地解决生死问题的法门。烦恼即菩提,怎么即呢?我们现在坐在讲堂里面,每一位都在找答案。烦恼即菩提?好像烦恼与菩提两者之间这个等号划不下来!可见,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一种大学问,是一种大功夫。所谓大学问,就是要有高度的智慧;所谓大功夫,就是要有踏实的实践过程。没有大智慧,没有踏实的实践过程,烦恼与菩提之间的这一条鸿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填平。但是也不要看得过分艰难,每个人都要有一种自信自肯的精神。禅宗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承当自己现在就是佛,对这一个念头不要有怀疑,不要有退却心,不要有下劣心,就把自己现前的身心看作与佛无二无别,并且不起任何杂念,一直这样坚持下去,只此一念,没有第二念,只此一念,做个三年五年的功夫,到那时再来相见,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就很有可能即得了了。可惜,我们的下劣心太重,烦恼太重!第一念能自信自肯现前的身心与佛无二无别,可是第二念就不能自信自肯了,又是众生了!所以众生与佛还有距离,众生与佛还有差距。问题很简单。古代的祖师一闻法就开悟,佛陀在世的时代,许多佛弟子见到佛就成为阿罗汉,见了佛就证得道果,为什么呢?他那种自肯的心不会改变,当下烦恼就断了。我们自肯的心不坚定,还等着回家呢!自己是佛了,明天就不要回家了。所以这个距离看起来很大,实际上就那么一点点,但是就是那么一点点解决不了。生死的根本就在那一点点。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本来是很容易的事,却弄得很复杂。禅宗就是希望把很复杂的事情,用很简单的办法,一刀两断,解决得干干净净地,不要拖泥带水。各位不辞远道来此共修,发心受八关斋戒,为了什么呢?就是在进行自我挑战,想尽一切办法来战胜自己的怯弱心、懦弱心、下劣心。为什么晚上不吃饭?一种自我挑战;为什么早上四点半起床?也是一种自我挑战。我想会有很多的人,早上听到板响了实在起不来,但是马上生起觉照,要对懈怠之心发起挑战,要对因循之心发起挑战,一定要坚持到底。如果真是功夫纯熟了,自觉性特别高,一切环境都能适应,自自然然就不存在勉强,就不存在不适应的苦恼。这些看起来是生活中一些很简单的自我挑战,实际上含有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人生战胜困难迎接胜利的精神意志。人生的三大问题,用三种办法来解决来面对,就是所谓的安身立命,明心见性,了生脱死。不明心见性,了生脱死做不到。对于了生脱死我们也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了生脱死并不是要在生死岸头当逃兵。在生死岸当逃兵是小乘境界,大乘境界是即生死而出生死,是了了生死又来度生死。在了生死中度生死,在度生死中了生死。度生死是什么?就是发菩提心,利益大众。我们千万不要把了生死理解为一种消极的理念。大乘佛教了生死以后所证得的涅槃叫做无住涅槃。所谓无住涅槃,就是证得涅槃而不住涅槃,要回入尘劳,广作佛事,广度众生。这里有一个问题。辛辛苦苦了了生死,又还要在生死岸头广作佛事,那我们不了生死行不行呢?不行!因为不了生死是在迷惑中,在迷惑中不能够做出有觉悟的事。只有一个有觉悟的人,才能做出有觉悟的事。当我们了了生死,又在生死岸头广作佛事,那就不是随业迁流,那就是乘愿而来,那就是在愿力的支持下,自觉地、自在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来做有益于人天的善事——现善、后善、究竟善。所谓了生死就是求觉悟,觉悟了再来生死中教化众生,以觉者的身份广修自利利他的现善、后善、无漏善。所以不了生死和了了生死,二者绝对不能同日而语。了生死一定要了,了生死又不要逃避生死,这就是菩萨精神的圆满体现。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都要学大乘菩萨的精神,学佛的精神,学历代祖师的精神,在尘劳中找到安身立命处,在尘劳中明心见性了生脱死,然后又在生死岸头广作佛事,广度众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airyzha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小卖家如何生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