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大全寻龙诀本来能看寻龙诀,为什么突然没有了

[转载]《寻龙诀》VS《万万没想到》,你该看哪个?
来源:开屏映画
---《寻龙诀》---
图宾根木匠:推荐
电影学博士
核心观点:摸金之旅,救赎之门
票房预测:25亿
《寻龙诀》是一次双重的救赎:卷土而来的“四旧”是对“文革”狂热破坏的救赎,对丁思甜的寻觅又是两位男主角对于青春(爱情)的救赎——最后“幻觉”一场空,有点意思,其实不管青春有多荒诞,对被欺骗和裹挟的个体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本质上,从“文革”到现在,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过不上正常日子的胡八一和王凯旋都陷在往事的漩涡中没有走出来过,把两者都埋葬掉,才是真正告别过去,面向未来……
《寻龙诀》的爱情建制也采用了周星驰式的女追男模式,Shirley杨就是男一号胡八一的拯救天使,这又让人想起了当年的“谢晋模式”,谢导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这“反思三部曲”,男性角色在遭遇到“文革”的严重打击而落难时,都是一位女性出现在他身边,不离不弃,用爱情拯救受伤的男性心灵……Shirley杨拯救的,还不就是“文革”时受伤的胡八一?只不过反射弧长达数十年,用了盗墓“摸金”的特殊形式。
这种对于集体无意识的隐秘迎合,再加上紧张刺激的节奏,引人发笑的小片段,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成功建制,奠定了《寻龙诀》广大的票房基础,估计有25亿。
子非鱼:推荐
开屏映画自媒体平台创始人
核心观点:超过《捉妖记》,那是谣言
票房预测:20亿
之前还奇怪,乌尔善是怎么让摸金变得合理合法通过审查的?看完恍然大悟,设定有三:1,摸金人从美国而来;2,摸金人已经金盆洗手,日、美恶势力相逼,不得不重操旧业;3,摸金人的动机是救赎,而不是去破坏文物。这三个设定,再加上把破坏文物的罪过主要放在了革命小将们的身上,摸金校尉们的故事就充满了正能量。
故事确实比陆川圆满,也比陆川机智。不过要说超过《捉妖记》,还是夸张了。《捉妖记》的故事在架构妖的世界观上有独特的原创性,高潮情感点的塑造十分感人;《寻龙诀》的场面高潮有了,情感高潮却泛善可陈。
再说特效。《捉妖记》的特效都是“工夫特效”,涉及到细腻的人妖互动,是工笔画;《寻龙诀》的特效是场面特效,日本粽子兵也都是写意派,有些地方能马虎过去,有些地方就马虎不过去,有场戏陈坤进入幻境,背后是火,陈坤的抠图就糙得没法看。
不过,因为档期好,且临近年终收官,各方期待也高,这样一部合格的大片获得20亿的票房也是有可能的。
韩浩月:推荐
文艺评论家
核心观点:符合一二三四五线城市观影需求
票房预测:15亿
《寻龙诀》之前最让人担心的是特技。因为《九层妖塔》特技已经做的不错,《寻龙诀》在特技方面起码要与《九层妖塔》打平,才会让观众觉得影片在制作上没有偷工减料。现在该片特技已经被认定没有问题。
其次让人担忧的是剧情。剧情问题解决不了,本土魔幻大片的代表作就不会出现。现在《寻龙诀》的剧情也已经被确定没有太大问题。
有特技、有剧情,演员再合格的话,《寻龙诀》没有理由不票房大火。除了《鬼吹等》的品牌效应会让这部电影拥有一批固定观众外,《寻龙诀》最大的票房动力来源,应该是内地观众狂热想要消费本土大片的心理。受审查限制,《寻龙诀》没能做到更好,但在眼下普遍宽容的环境里,大家总是乐于给足一部电影稍高于实际质量的分数。
一线城市雾霾围城,到影院看个电影是很好打发时间的方式。二三线城市票房崛起迅速,看电影已成生活方式。四五线城市的票房核弹需要合适的影片引爆。《寻龙诀》是少有的符合一二三四五线城市观影需求的作品。
之所以估计票房最高15亿,是因为在中国能够影响票房的元素是动态多变的。这两年的超高票房电影,有各种偶然原因促成。《寻龙诀》真要达到20亿甚至30亿票房,也需要更多的、持续的外部条件刺激。但估计这样的理想模型,实现难度较大。
色色猴:推荐
新媒体内容制片人
核心观点:陆川帮了寻龙诀大忙
票房预测:20亿
《鬼吹灯》是一个真正的超级大IP,对于这个超级大IP,的确有无数的超级大粉丝,他们肯定是贡献票房的主力,一方面要得到他们的认可,另一方面要超越他们的想象,毕竟小说的想象空间大,电影改编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对于《鬼吹灯》迷们来说,寻龙诀最大喜讯是,终于回到盗墓的正轨上来了。
看寻龙诀,必须和九层妖塔对比看,这是一个肯定绕不过去的话题。毕竟两者都是改编自《鬼吹灯》,前者连摸金校尉、以点蜡烛为信号这两件事最重要的核心都给忽略了,作为《鬼吹灯》书迷来说,实在是不能忍受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导演会做出这种选择。这马上就给寻龙诀的票房贡献了一大半。
其次,九层妖塔展示的世界观和原来的鬼吹灯毫无关系,生生把鬼吹灯变成了妖吹灯。而寻龙诀虽然还是不同于鬼吹灯,但是基本展示了鬼吹灯里世界观,鬼怎样,人怎样,人鬼之间的规则,虽然为了规避审查问题,说成了“可能是你眼里的幻想”,但是,基本是可信的,完整的。
第三,两者都提到了文革年代,九层妖塔对文革除了美好化之外,就毫无建树,而寻龙诀对文革人们天不怕地不怕,不惜摧毁信仰和生态环境都做了含蓄地批评,这一点又比九层妖塔要加好几分。
另外在选角上,寻龙诀让陈坤和黄渤的配合显得非常可信和舒服,而且刘晓庆的演出也非常出彩,比起赵又廷和姚晨的配戏,简直高出不是一点半点,还有那个莫名其妙的王馆长李晨,哎,不说了。
如果寻龙诀先上映,大家说不定还是不满意电影的大幅度改编的,但是,有了《九层妖塔》,大家耐受度(我怎么突然想起了耐药性?)大大提高了,对这个电影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了。
从这点上来说,陆川可算是帮了寻龙诀的大忙。
---《万万没想到》---
李星文:不推荐
影视独舌自媒体平台创始人
核心观点:《万万没想到》,最缺是笑料
票房预测:5亿
《万万没想到》最致命的问题是一点儿都不好笑。
叫兽导演拼命搞笑的诚意我感受到了,但就是欲笑无力。现在不是流行男男CP吗,这片子一下就送你三个:小店主和黑人一对,土地公公和孙悟空一对,还有个熊腰受暗恋马天宇哥哥,扭捏作态;现在不是沾《西游记》就火吗,屌丝王大锤逆袭的故事一定要拉来师徒四人陪绑,两条线捆着我绑着我;植入广告依然混同于彩蛋,植入之后叫兽依然痛心不已……
感觉主创能用上的招儿都用上了,可我就是不想笑。我总觉得眼前飞舞的是老眉咔嚓眼的山寨周星驰,以及为了转向而转向的韩寒。后来,韩寒真的出来了,卖力地吃草。问题是,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不是牛奶。
我看的这个媒体场也一直处在冷场之中。原先我还以为是媒体人的偏见,现在公映了,口碑和票房都不灵光。想冲破《寻龙诀》和《老炮儿》的罗网何其难也。
叙事和笑料,是不及格的。表演,制作,也只SOSO。现在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低龄观众身上。我们家就有一位被网剧《万万没想到》征服的10岁孩子,这部电影在她的必看之列。如果这些王大锤的粉丝情比金坚,这部电影或可跟跑几天,但《老炮儿》一来,排片空间就没了,终究难翻大浪。
大规模点映是双刃剑,先声夺人了,但也暴露了成色,给正式上映制造了麻烦。这,恐怕也是万万没想到吧。
子非鱼:推荐
开屏映画自媒体平台创始人
核心观点:小清新太多,重口味不足
票房预测:10亿
《万万没想到》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物种,广场舞电影,又名神曲电影,一大波电影人心心念念追求的“屌丝逆袭”款。
这种电影的特点是无脑无品无厘头,外加一大勺没来由的正能量,是雾霾天的好助手,宅男程序猿减压的充气娃娃。
对这种电影不需要提出像类型片一样严苛的制作要求,放低身段,放松姿态,轻松愉快搞笑逗闷子……最怕是身段不够低,姿态不够软。《万万没想到》身段够低了,但是姿态还不够软,小清新太多,重口味不足。
不过,对于广场舞来说,这貌似也已经足够了吧?
韩浩月:不推荐
文艺评论家
核心观点:把段子拉长是个考验
票房预测:7亿
叫兽易小星此前拍摄的几段网络短片,看过几段,觉得挺搞笑,也有点小机灵藏在里面,但没有持续长期观看的动力,叫兽搞笑是认真的,但在赋予视频搞笑之外的东西方面,还差着不小的认知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电影《万万没想到》是部被短片思维指引着创作的作品。拍电影长片对于靠视频起家的创作者来说,优点容易变为缺点,因为故事长度的存在,视频创作者越是卖力气,越是会自曝其短。
叫兽推崇的两个人,周星驰和韩寒,貌似叫兽想要复制这两个人的成功之路,但叫兽恰恰没有理解到周星驰的小人物塑造之道,也缺乏周星驰悲悯的世界观。而韩寒擅长的把文艺情怀商品化,也是叫兽揣摩不出来的。
长片崇拜心理,是新入行者的双刃剑。叫兽无疑属于是被割伤的那个人。即没把长片崇拜心理转化为对电影的尊重,又想凸显点“最有前途导演”气质,结果两头不靠。
《万万没想到》点映大卖,消耗的系列短片积攒的人气,以及部分就好这一口的观众追捧。在口碑变差、剧情被不断曝光之后就是失去票房持续增长的动力。
色色猴:推荐
新媒体内容制片人
核心观点:代表视频文化来征服你
票房预测:13亿
《万万没想到》和《寻龙诀》一样,也是一个超级大IP,只不过《万万没想到》还代表一种视频文化,他的影像语言是全新的。这是一种以前从来没有在中国的电视、电影等载体上出现过的视频内容。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有其内在的审美,不像很多批评家那么贬低,我是给予高度重视的。
《万万没想到》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我安心地地看了一遍电影,第二遍我在手机上记录下了看现场观众的反应。第一遍我看的是周五下午16:00的场次,只有十多个观众,而且大部分是年轻女孩子,我就听见他们在马天宇出场的时候不断惊呼“哇!好帅啊!”那一场也是笑声不断。
第二场是周五的19:00,黄金场次,基本满场。我的记录如下:
大笑:20次。笑点记录:武馆健美男逃跑、王大锤伴着烟花出场、小美初见大圣和大圣交朋友、白客变出“地狱恶犬”、白客送了小美一个更丑的幸运娃娃、师徒三人饿得头昏眼花时候唐僧说“为师这么细微的动作…”、进入白虎山“你怎么知道那是白虎洞?”然后山上三个大字、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好吗?吃咸鱼。那边也没有啊?又拿出口粮。他们也在看啊、但我的吃相优雅。
以上的大笑记录并不全面,后面的我都基本记下来了。
小笑:63+8(片尾字幕8次,片尾结束的时候,观众不舍得走,边退场边看,最后站在前面看)我没有具体统计那些是小的笑声,但是确实是笑点密集。
另外还在场内听见两次小孩子的狂笑声。
现在的观影评分是有分化的,精英的视角并不能代表观众的整体审美倾向。比如某购票网站的评分是8.3分,而另外另个知名的文艺青年电影网站一个6.4分,另一个才5.4。
“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讯息”,对于电影这样一个高度仪式化的媒介来说,侵入了一种新的影像语言体系,这显然是不大容易接受的,而且我们也别忘了《蠢蛋搞怪秀》这样的东西也可以在美国的影院大行其道,所以我推荐给年轻人、小孩,还有媒介研究者,至少这是一个无公害、好玩的内容。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长按二维码关注“影艺独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寻龙诀搜狗影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