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的兵工厂中国能造飞机发动机吗吗

东北空军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东北空军,是、父子倾注心血、苦心营建的航空作战力量。
东北空军简介
全盛时期(即张作霖统治时期)装备300多架飞机,共5个航空兵队。东北空军的飞机多为购买和列强赠送,或是战场缴获的以及东北航空工厂自制,产地主要为和两国。由于东北军高级将领中弥漫着武器至上的观点,张学良亦主张武要保存东北军实力,文要发展东北大学。中国东北兵工厂有自己制造飞机的技术,有自己的东北中学、东北大学。东北易帜前,东北空军还有260架左右,其中战斗机150架,还有40多架未开封。[1]
1931年3月,日本全国共有空军作战飞机约300余架。
由于空军具有空中突击能力、远程作战能力和高速机动能力,其移动速度和反应速度决定其在战争时成为三军中最先交战的部队,既能协同陆军、海军作战,又能单独作战,且执行任务时往往付出较小的代价却能对敌人造成较大的威慑,因此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大力发展空军是必不可少的。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正是认识到了空军的重要作用方才有了创建东北空军的决心。探讨张氏父子建立东北空军的初衷,考察东北空军走过的十年历程,总结东北空军的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建设一支强大的空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性人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但在1915年以前,由于对职业教育缺乏认识,奉天省职业学校仅有8所。这远远满足不了对实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张作霖统治奉天之后,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取得很大的成绩。
日,张作霖颁发省教育会决议案给各道尹、县知事,令其遵照执行。决议案指出“中国欲富强,必以职业为基础,各校添授职业教育,实为当务之急。”
张作霖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加强课余时间的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寓于普通教育中。为此,他特于日训令各道尹、省辖各学校,强调学校教育务注重实用。要求“所有中小男女各校,对于图画、手工、算术各课程,毋徒专求美观,务当注重实用主义”,以使学生全面发展。
他还派人对全省的职业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以了解各地方究竟需要何种人才,何种职业最受欢迎等情况,以便制定实施职业教育之标准。张作霖还指定办理职业学校专款抽收园圃捐,用作此项专款,使奉省教育的发展有了可靠的经济保证。
在张作霖的一再催促下,各地方加紧进行职业学校筹建工作。到1929年,全省的职业学校总数达45所,省立6所,县立39所,在校生4798人。
东北空军兴办东大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在整军经武的同时,再次狠抓教育。他欣然采纳奉天省长王永江、教育厅长谢荫昌的建议,创办东北大学。他对王永江说:不能让东北人没有上大学求深造的机会。不管用多少钱,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也要办东北大学。
日,东北大学正式成立,校舍暂用位于省城大南关的高校和文专两校旧校舍。后于北陵购置500亩地,开始动工兴建新馆。购地款除外,东北大学的基建费用即达奉洋600万元。 1925年,新校舍建成,其规模之大,功能齐全,在国内亦是首屈一指。
除兴建校舍外,奉天省长公署还在北陵附近划拨官地200亩,拨款280万元,兴办大学工厂。这种大学设附属工厂,既顾及学生实习,又保障经费来源的模式,也是当时国内其他大学所没有的。东北大学另有植物园地100亩。这样,整个校园面积达900亩,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校园。可见张作霖的建校计划,是相当宏伟壮观的。
东北大学常年经费在各大学之中也是首屈一指。北京大学当时的常年经费是90万银元,南开大学40万,清华大学虽有庚子赔款补贴也只有120万。奉天省财政向东北大学的投资巨大,经费每年160万,人均为奉大洋800元。
为吸引一流学者来任教,在张作霖的指示下,东北大学所设定的薪金和待遇相当优厚,甚至高于国内的几所知名大学。以教授为例,北大、清华教授月薪300元,南开240元,东北大学则为360元。后期章士钊等人竟高达800元。东北大学还为教授们盖新村,建别墅,安排宽敞舒适的住宅。教授们回北京探亲,还予以报销往返路费。这与当时国内战争情况下,各校教授欠薪、减薪为常事形成鲜明对比。
有了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东北大学的这些优厚待遇,引来了当时许多的知名教授前来任教。据东北大学1928年的统计,在其128名职教员中,留学归来的有77人,其中11个博士、37个硕士、29个学士。而且他们其中大部分留学美国,毕业于美国的一些著名的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乃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其余40名即使没出国“镀过金”,也是毕业于国内一些知名的高等学府,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等。其教授阵容之盛,远非其他大学可比。
至二十年代末,东北大学己是国内学生最多的大学,教授300人,学生3000人,而当时北京大学也只有学生2000人。
最初,不少日本人不相信张作霖会把东北大学办好。可是,日本学者新岛淳良在参观东北大学之后,也不得不说:东北大学的实验设备是第一流的,教授薪金也比国立大学高许多。其教育水准“高于日本在满洲开办的高等教育院校”[2]
东北空军是适应时代与实战需要创建的。张作霖产生建设空军意图始了20世纪初。191 1年中国飞机制造师冯如带着在美国制造的两架飞机回国。1912年时,张作霖对北京政府的第一任陆军总长、皖系军阀段棋瑞掌握着十几架飞机之事甚是羡慕,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拥有吱空军,促使张作霖把建设东北空军付之实施的主要因素1,我们认为可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会更切合实际,也会更明晰。
一是空军已成为世界军事力量中的主要兵种之一。早在1793年,法国首先建第一支空军,但当时的弋行装备是系绳热气球,热气球下吊着一只大箩筐,空军士兵则蹲在里面进行观察、战斗。飞机制造是1908年从欧洲开始的。1910年,法国最先将飞机用于军事,并成立飞行队。接着英、意、德、俄等国相继建起飞行部队。1912年意土战争时,意大利首次应用飞机参战2。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常在会战中有数百架飞机编队出动,用以低空对地扫射和投弹轰炸,起到了歼灭敌人和扰乱军心的巨大作用,这使张作霖提高了对空军价值的认识,从此萌发了建立空军的念头3。
二是两次军阀战争中空袭示出的空军威力。1917年7月,段祺瑞的讨逆军自天津马r‘起兵讨伐拥溥仪复辟的张勋辫子军。7月6日,讨逆军逼近丰台时,先由南苑航空学校派出飞机向张勋军阵地投弹轰炸,后又对据守北京城的张勋军低空扫射投弹, “炸得北京紫禁城墙颓壁坍,辫子军抱头鼠窜,军心大乱。”“辫子军损失惨重。这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首次使用空军实施轰炸。张作霖见比隋景,马上意识到要称霸东北,进取中原,非建立强大的空军不可5。另外1922年1月吴佩孚与张作霖的第一次直奉战争,由于直军有几架飞机压迫西线张景惠部,低飞抛弹,狂轰滥炸,使奉军西线顷刻土崩瓦解。这深深刺痛了张作霖,从而下定决心,要建立一支独立的空军。
三是张学良介绍日本空军现代化的推动。1921年10月,时任奉天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的张学良少将应邀赴日本参观秋操,当他看到日本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装备、高超的训练后,深受震动。张学良回到奉天后对父亲张作霖说: “此行感想有二:—是气愤,二是发奋。日本当局有意炫耀日军威仪,蔑视我们中国人。不过,他们有些方面,如武器、军纪确实比我们要好,文化也比我们高些。我们东北军在这些方面要赶上去,而且要力争超过他们。”张作霖听后毅然决定投入人力物力,建立强大的东北空军。
东北空军筹建学院
对航空人才的培养,张作霖父子煞费苦心。他们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培养人才:留学培养和自己培养。
先说留学培养。第一批自己培养的航空员。第二批从陆军中选送到法国留学的12名航空员。接受这两次教训,第三次选派留学的航空员就非常严格了。1925年,张学良在东北军官训练班的1000余名学员中,亲自挑选了28名学员。他们的特点是,品德好,年龄小,体格壮。一般是20岁左右,最小的仅17岁。这次送往法国留学的共35名。除28名学飞行的航空员外,还有学习其他学科的。
28名航空员到法国后,分作两部分。一部分进入了对身体条件要求更加严格的巴黎的毛兰纳航空学校,共18名;另一部分进入法国西南克鲁德亚的高龙特航空学校,共10名。毛兰纳航空学校的教授方法是最优秀的,使用的教练机也是最新式的。教练机是毛兰纳工厂自己制造的。学习的科目有:机械、驾驶、实习、法文等。高龙特航空学校的学习科目有:机械、战斗、轰炸、无线电联系等。学习时间都是8个月。毕业后,两部分学员都获得了国际航行驾驶证,具有初级驾驶人员资格。1926年秋,两部分学员都转入法国南部的依斯特陆军航空学校训练,学习驾驶和战斗。结业后又转道里昂的法国正规航空军35团,参加实际战斗见习。实习的项目有:轰炸、投弹、瞄准、扫射、空中战斗、无线电联系等。还参观了欧战的遗迹。1927年初,结束全部训练项目,启程回国。
这批留学生受到张学良的高度重视。在学习期间,就把他们的军衔由准尉提升为中尉。回国后,很快提为少校或中校。对他们在阶级、工资、生活各个方面,都给予满足。他们在奉军的航空事业上也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再说自己培养。除留学培养外,张作霖自建航空学校培养人才。1922年成立东三省航空学校,共办两期。入学资格限中学毕业以上,身体健康,学习期限两年半。课程以飞行为主,学科有学、学、飞行学、航行学、气象学等。以爱弗罗为初级教练机,学会单独飞行后,再学较大的飞机“高德隆”、 “布莱克式大威梅”等。爱弗罗是双驾驶机构的初级教练机,教官可以带学生一同练习。这比南苑航空学校最初所采用的初级教练机,前进了一步。初学飞行的损机伤人事故减少了。如专就一般飞行技术论,南苑和东北两航校学习的还不错。飞行教官万成章、王立序等都出身于南苑航校,飞行技术颇有把握。
东北航校第一期毕业学生有:姜兴成、王耀祥、王维一、王再长、王清茂、王卫民、王荣光、王聚有、朱玉玺、聂恒玉、石慢中、沈永祥、金恩心、闪国训、白明叔等20余人。第二期毕业学生有:赵景贤、邢非、李家祺、陈智光、寇占江、潘大同、张树焱、张智忠、英光烈、吴光斗、刘光业和少校孙炎、姚东焕,上尉军官张在善、李祥林15人。
航空学校在1928年后改为教育班。不久归军事教育系统,名为东北讲武堂航空教育班。教育长为陈海华,大队长兼教育班总队长。姜兴成为班长,张在善、李祥林为班副,招考学生40人。飞行教育班负实际责任的是班副张任善、李祥林。在司令部内负训练责任的是孙炎。孙炎、张在善、李祥林都是留日学军事航空的,所用教材也是日本下志津、槟松、明野几个高等航校的译本[3]
张学良为东北航空学校同学录题写了序言,为容如下:
溯自欧战以还,各国军备首重领空。而飞航进步尤一日千里。我先大元帅有鉴于此,重以东省地位形势均值特殊,不计巨款,创设航空机关,网罗中外人才,几经困难,具此规模。而航空学校亦随而创立,先后毕业且三班矣。凡此既往也,经过可鉴。未来之巨细,尤知深求。所望我同人,始终毅力,争句琢磨,人室升堂,各臻其极。即不能着世界航空先鞭,幸不致贻讥牛后,此则本总司令所切勉翘瞻者也。是为序。[4]
张学良对东北航空教育寄予厚望。日,身为东北航空军总司令的为了把东北航空业办得更好,张学良不仅从日本、俄国高薪聘请外国教官,他还把一批优秀的青年送到国外深造。
随后.张学良创办的奉天航空学校也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而这些都不断充实东北航空的技术力量。1925年,经过严格的训练,第一批60多名航空学员从航空学校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张学良高兴地说:“学良固一学生也,故见学生则喜.见学生能毕业则尤喜。”
此时,奉系航空无论在技术、机械设备、具有专门技术的航空人员等方面都颇具规模,而这在当时的中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奉系军阀的东北空军在张学良的领导和努力下,终于有了回报。东北空军的建设的初衷是对付国内奉系以外各派群雄。张作霖为了打败各派军阀,在东北空军基本成军后,令已胜任侦察、对地面扫射、小规模投弹的空军投入战斗,参加大大小小的战斗不下数百次。据孙继先回忆,仅他就驾驶飞机“出击过三十余次之多”。主要战事有以下数次:1926年对西北军的南口战役,曾出动四五架飞机参战;19279,口阎锡山的郑泽生山西骑兵军作战,郑军迂回于张家口和古北口之间,威肋北京。东北空军每天出动二三架飞机监视敌人行动。常常上午赴敌军阵地侦察,向下散发传单、扔报纸,下午投两枚炸弹,时间长达月余,钳制敌军寸步难移,导致无法向北京前进,最后不得不向奉军投降;同年,又参与对傅作义晋军涿县战役,在与吴部靳云鹗在河南作战中损失较大,当时东北空军曾出动30多架飞机攻击靳军,虽遭靳军顽抗射击,航空员死亡3名,伤4名,毁机7架,但对最终打垮并消灭靳军起到了一定作用。;日素有“倒戈将军”之名的石友三向张学良发出通牒,向东北军宣战。19日石友三再次发出反蒋、张通电,20日占领石家庄。22日张学良致电东北各军讨伐石友三。26日决定东北军总攻石友三部,并派出20余架飞机,对石部时而低空飞行,时而进行轰炸,致使石军的迫击炮连、人员及骡马伤亡殆尽“,终于8月5日最后失败.
据石友三的参谋长唐帮值回忆:“当时东北军飞机亦参加战斗,不断低空飞行。对我军进行轰炸。我军有一个迫击炮连,被飞机炸毁,人员、骡马伤亡殆尽。”在当时军阀混战的大背景下.张学良培养的空军让其他军阀尝到了厉害。
面对这种局势.其他军阀也不示弱,它们采取各种方式对张学良重点培养的飞行员拉拢利用,这让张学良很是烦恼。因为这些都是1925年由张学良费尽心血选拔、出巨资重点培养的飞行人才.他们远赴法国学习飞行技术。马上就要回国了,而如今,国内各派势力都盯上了这批未来的空军新生力量。
于是,张学良指示机械处处长徐世英:叶巴在法学习的全部28名航空学员,全部由准尉提升为中尉……回国后,不用几年,只要尽忠职守.全都可以提升为少校和中校……”
1927年,张学良派徐世英赴香港亲自迎接这些留法的航空学员。这不仅仅是张学良对他们的重视。同时也减少了这批学员被中途拉走的可能性。
东北空军虽在与各派军阀的作战中显现出一定的战斗力,但在1929年中东路战斗中,东北空军的弱点暴露出来。东北空军与苏联空军作战,成为东北空军唯一的一次对外作战。是年,东北北部边境遭到苏联陆水空军进犯。l 1月7 E1,苏联远东军在司令官布柳赫尔指挥下,以一个师的兵力、炮60门、飞机20余架,配以坦克、装甲、汽车等新式现代武器,大举进攻扎兰诺尔,并以部分兵力包围满洲里,进袭搓岗站,以断东北军的后援。韩光第部拼死抵御,激战中韩光第旅长、林选青团长相继阵亡,张季英团长重伤后自杀。何双奇团长率余众突围,19日,扎兰诺尔完全由苏军占领。其间11月17日,苏军飞机27架,侵入满洲里向东北军阵地及营房投弹200余枚,炸毁无线电台及旧县署,同时以大炮掩护步、骑兵,向梁忠甲旅阵地猛攻,割断电线,拆毁铁道。其后约一师多的苏军兵力在20余门炮配合下进攻梁忠甲旅之阵地。在此情况下,东北空军航空大队第二大队八九架侦察轰炸机,经铁路运至哈尔滨、依兰,由哈绥护路军司令丁超指挥,飞机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强行起飞投入战斗,与地面部队配合,击落苏军飞机两架,俘虏苏军300余名,夺获苏制枪械不少。20日,终因敌强我弱,孤立无援,弹尽粮绝,梁忠甲全旅被俘。而且东北空军几架飞机抵御不了苏军的空军力量,无法掌握制空权,也不具备在寒冷天气作战经验而导致失败。从中俄在满洲里一带空战中,张学良“感对外作战并不简单,尤其飞勤人员素质及国际空用第一线各型机等,均应整备达到现代化”。
之后张学良不仅花巨资培养飞行员,他还自己建造飞机、自己开飞机。在学习飞行上,张学良十分刻苦。专门请来万显章辅导他学习飞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练。没过多久,张学良就能熟练地驾驶飞机在营口和丹东飞来飞去.甚至还能够自己驾驶飞机到南京开会。
张学良的东北空军的装备大部分是从国外购买和引进的.特别是1929年在中东路事件中.东北空军损失惨重。因此,张学良又从法国进口了大量新式飞机,同时也有一部分是东北军自己仿造的。东北军自己制造的战斗机很有特点,战斗机被称为辽F1式.为双翼型,它吸收了德国和法国战斗机的优点,为双翼型,装备有两挺刘易斯航空机枪。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机型。轻型轰炸机称“辽FHl式”,可载4枚50千克的航空炸弹;中型轰炸机称“辽H1式”,每架轰炸机有2名飞行员,2挺机枪,可载4枚100千克的航空炸弹,飞机航程比较远,是东北自制飞机中技术含量最高、制造难度最大的飞机,价格比较昂贵,制造困难,因此仅有10架。当然.这些高端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奉系军阀的军事地位。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东北空军崭露头角。李景林、张宗昌的第二军和张学良、姜登选的一、三联军都配置了航空队参加战斗。在这次战争中,奉系取得了制空权,从而赢得了胜利。鲜为人知的是,这次出战的飞机全部是奉系自己生产的[5]
东北空军经过张学良的整顿和训练.无论是技术、战术,设计、研发、生产还是装备、配置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在东北空军鼎盛时期,已拥有100多名飞行员、近300架飞机。这些技术过硬的飞行员.能够适应多种作战方式.这在当时全国各军阀中是独一无二的。但这样一支实力雄厚的空军,竟在九一八事变中不战而溃……
东北空军在各路军阀面前显示了威力,遗憾的是在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束手无策。1931年9fi]15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借“中村事件”,将以武力占领东北的消息传来,东北航空军全体人员个个义愤填膺,人人摩拳擦掌,要求出动飞机轰炸日军。留守在奉天的东北空军长官陈海华打电话请示在北平的张学良,张学良却发出“全体空军官兵不得擅自行动”的命令。9月18日晚,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署参谋长代司令长官荣臻也传达了命令: “日军闹事,不准抵抗,如有不听命令滋事的,军法处置。”’在奉天,已具备一定战斗力的百架飞机和飞行员本可以参加作战,但飞行员获知“不准抵抗”命令后,都无奈地撤离了机场,致使日军不血刃就占领了机场。东北空军损失惨重,不仅损失飞机百多架,从捷克成套购买的尚未安装的新机件也落入日军手中。随着东三省的沦陷,东北空军飞机全部被日军缴获。
一个不抵抗政策断送了东北,断送了东北空军。蒋介石是不抵抗政策的发明人,而张学良则是不抵抗政策的执行者。在蒋介石不准抵抗政策的影响下,东北军对抵沆日军侵略,不仅毫无作为,而且各思退路。东北空军亦复如此。“18日夜,日本军攻入北大营,次晨即遣100余人占领机场。他fi’]原以为这是军事设防的机场,将会发生战斗的。在离大门数百米外,即做好战斗准备,向机场扫射达1小时之久。待发现没有回击,全军才大摇大摆地开入。于是,东北空军在不抵抗的命令下,不费一刀一枪即被日本帝国主义所占有了。”’日午前10时20分,日军占领沈阳飞机场。场内有新旧飞机260架,均被日军涂换日本符号,两翼涂红日。损失约在6000万以上。内有新购自捷克斯克达制作出张所飞机20架,尚未付清欠款。该公司支配人向日军交涉,请勿没收,日军不允。为此,参谋长特致该公司一函,无耻声明其没收有理。
现将此函公之于众:
关统发第二号
关奉天军飞行机案之回答
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
斯克达制作出张所支配人杜嘉剑可殿接读九月十九日致日军司令官至照会,敬悉一事。本军认定在奉天飞行场之全部飞机,皆属奉天军所有之兵器,根据陆战公约惯例,第五十三条规定,业已没收,特此奉闻。
又来函所称的及购入关系如何,与本军无干,应由贵公司与张学良交涉,知念特闻。
东北空军空军建设
建设空军,少不了三大要素,一要有飞机,二要有人才,三要有机场等保障。张氏父子为达到上述软硬件要素,可以说费尽心机。
首先要解决的是拥有飞机、机场等硬件条件。飞机是空军的根本。张作霖时刻伺机解决飞机问题,其解决办法主要有四:—是从军阀手中夺得。张作霖对段祺瑞手中的十几架飞机,早就觊觎已久。恰在1920年7月奉系张作霖在津京间与直系吴佩孚军队并肩同皖系军阀段祺瑞作战,段祺瑞军在东西两线均告失败。张作霖乘战乱良机,将段祺瑞的8架英国“威梅’’式飞机全部收归己有;1926年又接收吴佩孚的英国“大威梅”式飞机2架;1927年在北京清河航空学校接收冯玉祥的意大利式飞机3架;1928年,从山东带回德国制容克300马力飞机约10架。二是购买飞机。1924年,张作霖从法国购买两批飞机,各20架;1925年又从法国购买布兰盖14号水冷旋转式300马力双翼教练侦察机10余架;随之还向其他国家购买飞机,如从日本购买依斯巴诺300马力牛包尔式12架(一说4架j);1929年又从法国购买保代士式400马力飞机26架;从德国、意大利两国购入多架新式飞机;1930年从捷克购买孟士双座单翼教练机鹅罢,总计购入飞机约128架。从飞机架数看,东北空军的规模堪称可观。三是接受赠送。1929年-美国、法国分别将福特号大型运输机、布兰盖十九号赠送东北空军。四是自行建造。远见卓识的张学良为了不断增强空军力量,还坚持自行建造飞机,先后建造了具有特点的双翼型辽F1式战斗机和可载4枚航弹的辽FHl式较远航程轰炸机以及有2名飞行员的中型轰炸机“辽H1式”。
截至1928年底,东北空军已有飞机250至300多架。,成为国内各军阀飞机数量最多、机型最齐全、航空设施最完备、教育训练最正规的空军队伍,而且作战实力和水平也是其他军阀空军所无法比拟的”。
如同养鸟需有笼,军舰必有坞一样,空军另一必备硬件是机场。1920年7月,张作霖在奉天东塔农业试验场旷地修建了拗万平方米的飞机场,配套工程有筑造厂房、仓库、宿舍、办公室等,一切事务均由参谋长乔赓云负责。当时机场仅有4架大威梅双翼360马力旅客运输机和谋小威梅单翼360马力侦察教练机。1925年秋,又将锦州东大营炮兵操场改造成机场,该机场虽比沈阳东塔机场稍大些,却仍非混凝土地基。
东北空军从筹建到成军都非常重视组织机构建设。为加快东北航空军的建设步伐,张作霖于1921年初设置“航空处”,派参谋长乔赓云为处长。1923年9月,调整机构,改任张学良“航空处”总办,孙炎为参谋长。张学良把原设的主管文书总务的一科、主管材料的二科、主管机械的三科和卫队连、维修工厂、修理技工组等单位合并为二处:一是管事务的总务处,高纪毅任总务处长;一是管机务的机械处,周培炳为机械处长。刚开始编成三个航空兵队:第一队称飞龙队,张学良亲兼队长,章斌附之,实为指挥;第二队称飞虎队,队长为赵延绪;第三队称飞鹰队,队长为伊里布”。后又建成飞鹏、飞豹两个航空兵队,分别由张学良(兼,实则由队副徐则林负责)、赵翔陆任队长。1927年又建成海上航空队。
为尽快与世界空军接轨,1928年张学良决定对空军进行编组改革。依据国际标准,改组为一个大队,以徐世英为大队长,下辖侦察、轰炸及驱逐二个中队,此外还有两个独立中队,一由俄国志愿军组成,以顾德连为队长。另一海军航空队,初以霍英柯为队长,后由副队长黄社旺接任1。
由于飞机、机场、维修厂和fJL械设备及机构逐渐完备,当时东北空军可称得上是各路军阀空军中最具实力的了。
当然,除了硬件,软件也是一支空军具有战斗力的必备条件。张氏父子对空军人才更是十分重视。据现有史料可见,东北空军的人才由多批成员组成。第一批是接收中外飞行员。1920年奉军入关参加“直皖战役”,部分飞行人员和南苑航校三期毕业者,纷纷投效东北航空,此其一;同时从大沽造船厂调来赵鸿起、宋茂臣等22名技工,此其二;还有一批从帝俄投来之飞行员,由顾德连负责,经选后录用20人,他们均受过正规军事训练,且曾接受过英、法飞行学校培训,多数参与过实战,具有处理空、地勤业务的能力“,此其三。
第二批是曾被派往法国培训的人员。1924年从陆军中考选弋行、航勤各28人,在国内专习法文一年,1925年赴法,其中袁国维、葛世昌、陈庆荣等10名进入法国西南克鲁德亚的“高德隆”航空学校,学习科目有:机械、战斗、轰炸、无线电联系等;张念勺、姜广仁、杨相林等18名进入巴黎的“莫拉纳”航空学校。 “莫拉纳”航空学校对学员的身体条件要求比较严格,教授方法先进,使用“莫兰”工厂制造的最新式教练机(风冷旋转式120马力双座教练机和双座180马力重型教练侦察机),学习科目有机械、驾驶、实习、法文等。两校学员学习时间均8个月。毕业后,学员都获得了国际航行驾驶证,具有初级驾驶人员资格。并于1926年秋,全部转入法国南部的“依斯特”陆军航空学校训练,学习驾驶和战斗。结业后又转至里昂的法国正规航空军35团,参加实际战斗见习。实习的项目有:轰炸、投;单、瞄准、扫射、空中战斗、无线电联系等。1927年初,结束全部迅练返国。同时派往“昂黎约一匕机制造学校的有于天民、杜采林、张少杰等人。为确保这些学员顺利进入东北空军,在还未结束训练时张学良即将每个人的军衔由准尉提升为中尉。回国后,很快又提为少校或中校。他fi’]在东北空军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批为国内航空学校培养的人才。1922年,东北航空学校建校,翌年至1925年首期毕、U!学员有王卫民、王维祥、朱玉堂等50人;1926年.至1928年二期毕业学员有邢铲非、寇占江、英光烈等40人;1930年至1933年编人中央航校三期毕业学员有陈御风(步云)、李向阳、闵学武等40人。同时1928年至1933年还举办东北航李高级班,分两年期,第一学年为空军侦察,第二学年为指挥参谋,空军有王卫民、朱玉堂、张念勺等8人。
第四批为派送至日本航空军校训练的成员。为培养空军参谋人员,从保定军校八期、讲武堂中挑选年龄较大、比较成熟的人员,将他们派到日本航空军校进行短训,如保定军校八期的姚东焕,讲武堂早期生的葛世昌等先在日本“立川”飞校受训,随后人“下志津”航空侦察学校学习6个月的战术判读和空军通信等,返国后又被派到部队见习。
1929年东北空军在与俄国进行的争夺中东路战斗中失败,莅总结教IJII后,决定进行全盘改组。航空改组的第一招是成立抗空司令部,由张焕相负责。张焕相上任后,经过详细调研,认为空军最薄弱之处首先在于飞行人员素质不齐。主要表现在身体弱,年龄大,学历浅,技术差,不适于飞行勤务及深造;其次缺少军事宅校培养的空勤人员。于是张焕相采取若干措施加以解决。第一,1930年聘请日本藤田(洁)教官团来华任东北航校教官,对学员进行为期6个月的训练;第二,对1930年从东北航校高级班毕业之学员再次加以训练,并从讲武堂毕业军官中招收80人作为空巾侦察班学员,另建航空通信及航空照相班;第三,将东北空军编成旧个航空旅,每旅辖两个航空大队;第四,建设飞机制造厂,地址分别在北陵、浑河畔建两厂,制造飞机;第五,成立防空部队并裁汰部分冗员。这些措施不仅切合实际,且对东北空军人员增强素质,提高战斗力起到了一定作用[4]
东北空军沿革
东北空军基地 东塔机场
早在1920年7月,张作霖就在东塔农业试验场旷地修建了飞机场,并在东三省巡阅使公署内设立了东三省航空处。拥有4架大威梅双翼三百六十马力旅客运输机,4架小威海单翼三百六十马力侦查教练机,当时,这8架飞机就是他们的整个家当,这还是直皖战争后,皖系战败,张作霖从段祺瑞那里缴获来的。
1923年9月,张学良任东三省航空处总办。他一上任,就把东北航空处整编为五个大队:飞虎队、飞鹏队、飞鹰队、飞豹队,张学良兼任“飞鹏”队队长,为了把这个航空处办得更好,张学良不仅从日本、俄国高薪聘请外国教官,他还把一批优秀的青年送到国外深造。
张学良在积极扩充军备的同时,自始至终十分注重航空人才的培养。 1922年9月,东三省航空学校在奉天成立。次年,张学良亲任航校校长。聘请法国教官2人,教官1人,教官4人。航校第一期学员共40人,于1924年8月毕业。
当时,东北航空处已拥有五十多架飞机,仅飞行员就近百人。此后,张学良又扩充了航空军,他不仅组建了水上飞机队,还先后从、、英国、等国购进9架、8架、9架、5架、8架,基本上搭起了东北空军的架子。[6]
中,奉系空军发挥优势,给直军以很大打击。于是,张作霖对空军更加重视,增加经费,扩大规模,并对空军进行了重新整编。
东北空军经过张学良的整顿和训练,无论是技术、战术、还是装备、配置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在东北空军鼎盛时期,已拥有100多名飞行员、近400架飞机。作为奉系扩张势力工具的东北空军,当时在军事上,还只能起侦察、对地扫射、小规模投弹轰炸等作用。但面对着多数尚无飞机的其它军阀,却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优势。东北空军经过几年的军阀混战,战斗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
东北空军飞机
1928年,张作霖遇害身亡,张学良将空军的全班人马撤到关外,将航空处缩编为东北空军大队。这次空军的缩编是和陆军一道进行的。缩编后,飞鹏等五个队改称为第一、第二、第三……还是五个队。徐世英任大队长,其余各队队长分别是陈鸿陆、姜兴城、葛世民、雷根、聂恒玉。
后,张学良按照南京政府空军的番号,成立东北边防军航空司令部,撤销航空大队的编制,并设立航空教导队,聘请多名日本教官任教,要求飞行员轮番参加,接受最新式的航空教育。张学良亲自兼任航空司令部司令,以任代司令,任副司令。
1931年“”中东北空军奉命不准抵抗,不战而溃,随着东三省的沦陷,东北空军260架飞机被日军缴获,40余架成套从捷克购来的尚未启封安装的机件及附设工厂的全套设备也落入敌手。散了伙的飞行员,陆续汇集于原北平东北航空军司令部。三四个月后,连同平定尚留在关内的12架飞机,大都改属南京政府。
1933年,失守,张学良赴考察。在国民党政府的觊觎下,东北空军被逐步分化。当时任军委会北平分会的委员长命令东北空军并入中央空军,而这些曾经梦想打回老家去的飞行员们,有的改任教官,有的改为地勤。与此同时,各地的军阀也采取各种方式与南京政府争夺这些张学良精心培养的空军人才,没过多久,这些曾经叱咤蓝天的飞行员就已各奔东西。
就这样,张氏父子苦心经营、曾经辉煌的东北空军还没来得及发挥它的作用,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7]
东北空军中国最强
“如果没有日本人侵占东北,在此横插一脚的话,东北地区的航空事业会发展得更好。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教授王铁军说。
航空工厂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
作为东北航空司令部司令,张学良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航空技术,曾经将航空学校的一部分学员送到日本、法国学习。有的学员专门攻读航空发动机和飞机制造。
东北航空工厂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到1929年已经可以自行生产机身、尾翼、螺旋桨、发动机支架、部分航空仪表、照相器材等航空产品三四十种。
东北沦陷后,航空工厂落入日本人手中。伪满洲国成立之后,日本人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满洲飞行机制造株式会社”,专门生产日本侵略战争所需的军用飞机。1945年日本投降,留给东北的是一个航空人才凋零的局面。
张作霖时期已有客运航线
在张作霖时期,东北已经出现商业航空,包括客运和货运两部分。鼎盛时期中国东北地区有飞机400多架,另一说300余架飞机。
王铁军说:“当时的航空客运并不发达,但在东北也有定期往返到北平(今北京)和南京的客运航线。货运方面则发展得非常迅速。 ”
东北当局非常重视航空线路的开发。1924年3月,张学良亲自驾驶飞机从东塔机场抵达营口,开辟了奉天—营口航线。张学良到南京都是坐飞机去的,可见当时的航空客运正在逐步发展。
中国力量最雄厚的新式空军
东北空军是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建立起来的。因为东北当局的重视,东北空军一直坚持高起点、严要求的原则,瞄准世界航空领域的最先进技术,购买世界上最好的飞机,聘请拔尖人才,培养最优秀的航空人员,掌握一流的航空技术,形成最强的作战护卫能力。
1922年9月,东北当局在沈阳东塔机场创办“东三省东北陆军航空学校”,花巨资培养一流的航空人才,为东北空军提供后备人才资源。很快,东北空军的力量急剧增长,成为当时中国力量最雄厚的一支新式空军。
但遗憾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这样一支新式空军,在日本的攻击中却不战自溃,张氏父子的苦心经营最终毁于一旦。
260架飞机落入日军手中
东塔机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第一座机场,因为邻近沈阳四塔之一的东塔而得名。它是张作霖于1920年所建,最初只修建了500米长的土质跑道及航空处办公楼、员工宿舍和南北两座简陋飞机库。 1924年夏天,在张学良的主持下,东塔机场进行扩建,新增了一座长240米、宽24米的飞机库和飞机修理厂房。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塔机场。100多架东北军的飞机落入日本人手中。从此,东塔机场成为侵华日军的空军基地。
随着东北全境的沦陷,东北军的260架飞机全部被日军占有。日军把这些飞机涂上太阳旗标志,甚至还在东北航空军司令部的牌子上贴上“日军占领”的字样。[8]
东北空军重要事迹
搜检《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感到有几件要事应予记录。
第l事,开辟南满航线。日,东三省航空处为商业飞机向南满线方向营口试航,请奉天交涉公署通知日本领事馆妥为保护。这是奉方旨在开辟南满航线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2事,接待美国少将。1924年5户]23目,美国陆军少将航窄处副处长威林密阙拟到东北参观访问两天,东三省航空处接待了他的来访。
第3事,进行商业试航。一22日,营口正值赛马之期。东三省航空处特别启用亨得佩式飞机,由英国人教官马冈业驾驶,售票搭客飞行营口。一次票价现大洋15元。来回票价,均打8折,为现大洋24元。这次商业飞行主要是针对在沈阳的外籍人士。这是商业飞行的尝试之举。
第4事,筹建飞行航站。日,张学良拟在长春、辽源、洮南、通辽、锦县、绥中、营口、安东、通化、海龙等10处筹建飞行航站,应先在各该县属,觅定适与地方,垫平作飞机降落场。这是张学良欲在东北扩大中国航空覆盖面的重要举措。
从以上可见,张氏父子对东北飞机的商业飞行亦作了相当的尝试。
东北空军缺乏警惕
对来侵日军的野心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警惕。日本帝国主义对张氏父严建设东东北空军的动静密切地注视着。1929年,日本见到东北空军的迅速发展,急欲掌握东北空军战斗力和内部情况,决定重演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派遣谍报员的计谋,派两名上尉、两名中尉、两名军士以充当教官名义打人东北空军,其中冒充教官之一的日本人雷耿是为搜集军情的特务。可是东北空军的首领们,不仅没有明察这些冒牌教官的特务活动,反而轻信他们是真心帮助东北空军。于是,对他们奉若神明,殷勤招待。其后果是充当攻占沈阳东塔机场行动的向导就是所谓东北空军的教官雷耿。
东北空军空军结局
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存日本人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张学良出任保安司令 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从而,国民党政权暂时取得了“全国统一” 1930年初,张学良接受“中东路”事件中苏冲突失利的教训,积极整备空军,增强空军战斗力。首先改组东北边防军航空司令部,亲自兼任空军司令。拨巨款从日、法等国购买各式飞机80余架,成立航空教导队,聘请日、法等国教官任教轮圳飞行员经过几年的整训,易帜前后的东北空军是中国最强大的空军部队,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学良按照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指示“空军官兵不得擅自行动”仅仅100余名日本士兵如入无人之境,未遇一兵一卒的抵抗就冲进尔塔机场,东北空军260余架飞机落入敌手 其中有英制维梅型轰炸机.法制布莱盖型、波太型、高德隆型轰炸机,德制容克型侦察轰炸机,日制甲式战斗机和八八式侦察机。还有刚刚从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进口尚未启封安装的40架新飞机。经营10余年的东北空军,一夜之间成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牺牲品。东北空军的飞机被重新图上日本军徽,摇身一变成了杀害东北同胞的武器。
至此,东北空军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鹰。他们像难民一样逃避于原北京东北航空军司令部,赋闲了三四个月。后来一律改归国民政府。而这些曾经梦想打回老家去的飞行员们,他们四散投靠。有的去南京,有的去新疆,有的去四川,有的在北京赋闲。 “东北航空军从1921年,经过航空处、空军大队、空军司令部前后十余年时间,终成为不抵抗主义的牺牲品而告结束””。
东北空军空军意义
东北空军虽存在时间短,张氏父子创建空军之功以及为后人留下的经验教圳还是值得汲取的。
一是张氏父子创立空军之魄力,加大投入力度是一般军阀望尘莫及的;
二是身体力行,张学良亲自担任东三省航空处总办兼航空学校校长和“飞龙队”队长,并学爿了航空驾驶,很快掌握驾驶技木,时而驾机到各地视察;
三是注重吸收、培养空地人才,并随时调整空军指挥官;
四是为提高飞行员素质,大胆聘晴英、法、俄等国技术人员担任顾问;
五是注重空军配套项目建设等。这是使得东北空军成为当时中国一支拥有现代技术装备和具有一定战斗力空军的基本原因。
郭春修主编,张氏父子与东北军事近代化,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04,第81页
.凤凰网[引用日期]
辽宁省政协学习宣传和文史委员会编,辽宁文史资料精萃
张学良·东北军,辽宁人民出版社,,第473页
郭春修主编,张氏父子与东北军事近代化,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04,第290页
张氏帅府博物馆编著《走进大帅府走近张学良》,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02,第58页
东北军空军的发轫与消亡《环球军事》2009年第24期 作者: 龙国华
.新华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能造飞机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