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骧的小说之落第骑士的英雄谭小说人物

存在与欲望:七等生小说主题研究
&&&&&&&&&&&&&&&&&&&&&&&&&&&&&&&&&&&&&&&&&&&&&&&&&&&&&&&&&&&&&&&&&&&&&&&&&&&&&&&&
&&&&&&&&&&&&&&& &
&主持&&&&                 主办
[58074][57554][57080][63295][62720][65187][4079][66360][60491][63723][61142][62540]
&您现在的位置:&&&&&&&&&[专题]&&&&正文
存在与欲望:七等生小说主题研究
作者:张雅惠&&&转自:硕博文库·中国台湾&&&已阅:1339&&&时间:&&&录入:wangjiqing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文献属性】[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出版年代】2004年【文章标题】存在与欲望:七等生小说主题研究【文章作者】张雅惠【指导教师】陈芳明 【文章页数】206页
【中文关键词】七等生|存在|现代主义|佛洛伊德主义|台湾文学|现代小说【中文摘要】七等生或许可称为战后台湾文学史上最孤独的行者。他像个长期处于青春期的反叛青年,坚守个人的文学信仰,期待能保有个人的“殊异之性”。长达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外在的批评、赞赏或冷落,都无法干扰七等生的创作,他不断地以现代主义的精神创作小说,不断地在文本中探索真实生命的意义。  这篇论文的第二章、第三章,主要讨论七等生与现代主义的关系。六○、七○年代,台湾文坛在受现代主义的同时,也存在着抗拒现代主义的力量。本论文将对于七等生正负两极化的评价,置放在这个矛盾的历史脉络中来讨论,期待能厘清七等生作品之所以引发争议的原因及争议的焦点。  七等生三十多年的创作中,小说形式虽然不断地在改变,但是他小说中的主题意识却是不变的。“真实生命”的追求,一直是七等生小说中所关注的焦点。因此,这篇论文从主题意识出发,分别从“存在”与“欲望”探索七等生小说中的内在思维,而这两大主题其实都是七等生对“真实生命”意义的探索。  在“存在”书写方面。七等生在小说中突显出个人存在价值受到“不合理的社会规范”、“高压的政治体制”、“都市化、工业化”及“僵化教育”的扭曲,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在这个困境中,七等生笔下的人物不断地追求理想,却又失落理想,他们缅怀过去,难以适应现代化的脚步,在错乱的时空中漂泊,隐遁似乎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但隐遁并不能解决问题。尔后,七等生在文本中,以“自我理性”的辨证,重新塑造一种思想性的哲学英雄,不论是擦骨的老头、弱智的女子、酒店的乐师或是沙河彼岸的隐遁者,他们透过对生命的认真、对艺术的执着、对哲学的思索,都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在“欲望”书写方面。七等生小说中明显带有伊底帕期情结,对母亲的依恋使得他小说中人物倾慕的对象,总带有母亲的原型。对父亲的排斥,其实也是他对外在威权社会的抗拒。而七等生在书写欲望时,着重讨论的“被压抑”的欲望,他抗拒那些只臣服道德规范、法律制度下空洞的婚姻形式。他在文本中对“理想恋人”永不停止的追求,正是他对个人理想性世界,永不止息的追求。  由这两大中心主题切入,理解七等生在文本中所传达的主题意识,再来观看七等生那些看似怪异的叙事方式,也就更能明白这位“文坛怪杰”书写时的用心。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论 1第一节 前人研究成果2第二节 为什么七等生值得研究8第二章 七等生在现代主义运动中的角色10第一节 台湾现代主义文学运动 11一、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渊源 11二、台湾五○年代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13(一)台湾的政治、文坛环境 14(二)西方文化的输入与刺激 16三、台湾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20(一)《文学杂志》20(二)《现代文学》23第二节 台湾文坛对现代主义的抗拒28一、现代诗论战28(一)六○年代的新诗论战29(二)七○年代现代诗论战35二、《秋叶》论战 38三、乡土文学派对现代主义的批判42第三节 七等生作品两极化争议的焦点及其原因48 一、小说形式48二、小说中的道德观 54第三章 七等生的文学创作观及其特色61第一节 七等生的文学创作观 61一、塑造完整的自我 62二、揭露人类生存的心象63三、坚持独立自由的创作65四、文学的创新与理想的读者67第二节 七等生小说创作中的现代主义特征69一、象征的运用69二、语言的更新71三、时空的割离72四、存在的反思74五、欲望的揭露75第三节 七等生与台湾现代主义小说家的异同77第四章 七等生小说中生命意义的追求81第一节 个人存在价值的扭曲 82一、社会规范所制造出的精神病患82二、囚禁在戒严体制中的白日噩梦91三、都市化、工业化的垃圾之城 97四、教育体制下的削瘦灵魂102第二节 个人存在价值的思考与追索107一、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108二、时空的错乱与漂泊113三、隐遁者的哲学思索118第三节 个人存在价值的重新定位124一、自省式的沉思英雄124二、超越世俗的自我肯定 129第五章 七等生小说中的欲望书写 137第一节 伊底帕斯情结与性压抑 137一、恋母情结及母亲的形象138二、恋母情结的转移及父权的压制141三、父亲形象的塑造 145第二节 婚姻制度、道德与理想爱情 152一、情欲书写及性压抑153二、婚姻制度的虐杀159三、理想中的恋人162第三节 追索青春的渴望166一、中老年人的爱欲世界167二、思慕青春171第六章 结论175附录:七等生作品及其作品评论对照表182参考书目-195&
【 参考文献】一、七等生的个人著作
(一)合集1、七等生 ,《僵局》,台北:远行出版,1976.03(再版)2、七等生 ,《放生鼠》,台北:远行出版社,1977.03(再版)3、七等生 ,《离城记》,台北:晨钟出版社,1973.114、七等生 ,《来到小镇的亚兹别》,台北:远行出版社,1976.015、七等生 ,《我爱黑眼珠》,台北:远行出版社,1976.036、七等生 ,《沙河悲歌》,台北:远景出版社,1976.027、七等生 ,《削瘦的灵魂》,台北:远行出版社,1976.108、七等生 ,《隐遁者》,台北:远行出版社,1976.109、七等生 ,《城之谜》,台北:远行出版社,1977.0510 、七等生,《情与思》,台北:远行出版社,1977.09台北:远景出版社,1986(再版)11、七等生,《白马》,台北:远行出版社,1977.0912、七等生,《散步去黑桥》,台北:远景出版社 1978.0913、七等生,《耶稣的艺术》 台北:洪范书店 1979.0414、七等生,《银波翅膀》 台北:远景出版社 1980.0615、七等生,《老妇人》 台北:洪范书店 1984.1116、七等生,《谭郎的书信》 台北:圆神出版社 1985.1117、七等生,《重回沙河》 台北:远景出版社 1986.0818、七等生,《跳出学园的围墙》(原名《削瘦的灵魂》)台北:远景出版社 1986.0619、七等生,《精神病患》 台北:远景出版社 198620、七等生,《我爱黑眼珠续记》台北:汉艺色研文化公司 1988.0921、七等生,《两种文体阿平之死》 台北:圆神出版社 1991.0922、七等生,《思慕微微》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7.1023、七等生,《沙河悲歌外一章》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8(二)七等生在报纸、杂志所发表的单篇作品、论文1.七等生,《失业、扑克、炸鱿鱼》,《联合报》副刊,6版,。2.七等生,《桥》,《联合报》副刊,6版,。3.七等生,《围猎》,《联合报》副刊,6版,。4.七等生,《午后的男孩》,《联合报》副刊,6版,。5.七等生,《会议》,《联合报》副刊,6版,。6.七等生,《白马》,《联合报》副刊,6版,。7.七等生,《黑夜的屏息》,《联合报》副刊,6版,。8.七等生,《贼星》,《联合报》副刊,6版,。9.七等生,《黄昏,再见》,《联合报》副刊,6版,。10.七等生,《阿里镑的连金发》,《联合报》副刊,6版,。11.七等生,《黑眼珠与我(一)》,《联合报》副刊,6版,、、、、。12.七等生,《隐遁的小角色》,《现代文学》,19期,页84-97,1964.01。13.七等生,《赞赏》,《现代文学》20期,页94-101,1964.03。14.七等生,《绸丝绿巾》,《现代文学》22期,页63-70,1964.10。15.七等生,《猎枪》,《现代文学》23期,页1-15,1965.02。16.七等生,《来到小镇的亚兹别》,《现代文学》26期,页173-194,1965.11。17.七等生,《初见曙光》,《现代文学》25期,页129-178,1965.07。18.七等生,《牌戏》,《现代文学》27期,页162-172,1966.02。19.七等生,《七等生小历》,《台湾文艺》,11期,1966.04,页44。20.七等生,《女人作品一号》(后改名为林洛甫),《现代文学》28期,页113-124,1966.05。21.七等生,《夜声作品二号》,《现代文学》28期,页125-129,1966.05。22.七等生,《放生鼠》,《文学季刊》,1期,页168-220,1966.10。23.七等生,《精神病患》,《文学季刊》,2期,页223-268,1967.1。24.七等生,《结婚》,《纯文学》,1卷3期,页112-127,1967.3。25.七等生,《丝瓜布》,《现代文学》,43期,页89-92,1971.05。26.七等生,《维护》关于叶石涛《论七等生的僵局》一文所作的响应与答辩,《中国时报》,8版(人间),()。后收入《情与思》,台北:远行出版社,1977.09,页181-186。27.七等生,《&五年集&自序,后记》,《五年集》,林白出版社,1972.09。28.七等生,《无叶之树集》,《现代文学》,51期,页162-174,1972.09。29.七等生,《&离城记&后记》,《离城记》,晨钟出版社,1973.11,页67-74。30.七等生,《《来到小镇的亚兹别》序》,《来到小镇的亚兹别》,台北:远行出版社,1976.01,页1-4。31.七等生,《文学与文评》《我爱黑眼珠》代序,《我爱黑眼珠》,远行出版社,1976.03,页3-7。32.七等生,《真确的信念》答陈明福先生《关于《我爱黑眼珠》》,《中外文学》,5卷1期(1976.06),页140-157。33.七等生,《沙河悲歌》,《联合报》副刊,12版,&#.21。(每日连载)34.七等生,《写作者的职责《沙河悲歌》出版前言》,联合报,12版,。35.七等生,《七等生研究专辑沙河的梦境和真实:七等生梁景峰对谈记录》梁景峰记录,《台湾文艺》,55期,1977.06,页124-139。36.七等生,《七等生自传》,《小说新潮》,1期,1977.06,页175-176。37.七等生,《复职》,《小说新潮》,2期,1977.10。后收入《散步去黑桥》,台北:远景出版社,1979.10,页1-34。38.七等生,《我年轻的时候我的第一步》,《中国时报》,8版,。后收入《散步去黑桥》,台北:远景出版社,1979.10,页245-253。39.七等生,《七等生书简(答读者对小说《城之谜》的看法)》联合报,12版,。40.七等生,《善唱洗净的悲歌》,《书评书目》,66期(1978.10),页42-46。41.七等生,《归途》,《联合报》副刊,8版,、42.七等生,《戏谑杨牧》,《联合报》副刊,8版,。43.七等生,《途经妙法寺》,《联合报》副刊,8版,。44.七等生,《银波翅膀》,《联合报》副刊,8版,、。45.七等生,《情与思》小全集序,《联合报》,12版()。46.七等生,《再见书简何必知道我是谁》,《中国时报》,8版,。47.七等生,《哭泣的垦丁门》,《联合报》副刊,8版,。48.七等生,《李兰州》,《联合报》副刊,8版,。49.七等生,《木鸭、沙马蟹和牛仔的故事》,《联合报》副刊,8版,。50.七等生,《真真和妈妈》,《联合报》副刊,8版,。51.七等生,《给安若尼·典可的三封信》,《台湾文艺》,96期(1985.09)页71-77。52.七等生,《我的文学行程》联合报,12版,。53.七等生,《《谭郎的书信》与得奖》,联合报,12版,。54.七等生,《结婚》(剖析《结婚》)一文,《光华杂志》,1986.01,页99-103。55.七等生,《短篇小说写作经验谈世界性的文学观:七等生答客问》杨锦郁专访,《文讯》,36期(1988.06),页92-93。56.七等生,《草地放屎郎》,《中国时报》,27版,。57.七等生,《两种文体》,《中国时报》,27版,&#。(每日连载)58.七等生,《爱乐斯传说》,《中国时报》,27版,、。59.七等生,《俄罗斯家变》,《中国时报》,27版,、。60.七等生,《思慕微微》,《联合文学》144期,页21-43,1996.10。61.七等生,《一纸相思》,《拾穗》,96卷,558期,页84-99,1997.10。二、学位论文1.白丽诗Catherine Blavet,《Qidengsheng 七等生 Ecrivain Contemporain Taiwanais Presentation Et Tradutions》,法国·巴黎大学硕士论文。2.安东尼·詹姆斯(Anthony James Demko),《七等生的内心世界一个台湾现代作家》,美国华盛顿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3.余昭玟,《叶石涛及其小说研究》,成大中国文学研究所,1989.02。4.伊莲娜·罗基Elena Roggi意大利威尼期大学硕士论文及长篇小说,《跳出学园外的围墙》义文翻译。5.林幸谦,《生命情结的反思:白先勇小说主题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1页。
6.林培莹,《被误解的本土现代主义者欧阳子作品初探》,私立静宜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4页。7.侯作珍,《自由主义传统与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中国文化大学中文所博士论文,2页。
8.陈瑶华,《王文兴与七等生的成长小说比较》,国立清华大学中文所硕士文,1993年6月,123页。
9.廖淑芳,《七等生文体研究》,国立成功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硕士论文,1989年6月,280页。10.叶昊谨着,《七等生书信体小说研究》,成大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6页。11.陈季娴着,《“恶”的书写:七等生小说研究》,彰师大国文研究所,5页。三、 期刊、报纸论文
1.王文兴,《论台湾的短篇小说》,《文星》,37期,1960.11,页17-18。2.王尚义,《达达主义与“失落的一代”》,《文星》,57期,1962.073.王尚义,《现代文学的困境》,《文星》,58期,1962.08,页52-55。4.王尚义,《现代文学与现代人》,《文星》,62期,1962.12。5.江宝钗,《现代主义的兴盛、影响与去化》,收录于:陈义芝编,《台湾现代小说史综论》,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页121-272。6.吕正惠,《自卑、自怜与自负七等生“现象”》,《文星》,114期,1987.12,页116-122。7.吕素端,《佛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之理论检讨与应用以七等生小说《我爱黑眼珠》为例》,《国文天地》,13卷12期,1998.05,页69-77。8.金恒杰,《失去纯真的晴子评七等生《我爱黑眼珠续记》》,《联合文学》,5卷,5期,1989.09,页195-198。9.林丽云,《孤独的追寻者七等生》,《张老师月刊》,15卷5期,1985.05,页68-71。10.林秀玲,《从伦敦现代主义美学运动与中国艺术的接触谈“全球化”的历史脉络》,《中外文学》,30卷,4期,2001.09,页106-127。11.周宁,《论七等生的&我爱黑眼珠&》,《中外文学》,3卷9期,1975.02,页142-152。12.周宁,《人类的良心--试论七等生的《圣·月芬》》,《书评书目》,37期,1976.05 ,页11-14。13.周宁,《&幻象&附注》,收入《71年短篇小说选》,台北:书评书目出版社,1983.02,页163-166。后收入《认识七等生》,台湾:苗栗县立文化中心,1993.06,页153-158。14.亚青,《一则故事两种写法以陈映真的《唐倩的喜剧》和七等生的《期待白马而显现唐倩》为例》,《中外文学》,7卷9期,1979.02,页142-149。15.封祖盛,《台湾现代派小说评析:七等生的《我爱黑眼珠》》,《台湾现代派小说评析》,大陆: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05,页26-39。16.洪铭水,《&我爱黑眼珠&的道德挑战》,,于美国麻州大学举行美东夏令会台湾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后收入《认识七等生》,张□豪编,苗栗县立文化中心,1993.06,页117-124。17.柳亭,《七等生的谈僵局》,《民声日报》,9版,。18.东年,《迷失的人无法找寻迷失的他人》,《联合报》47版,。19.高全之,《七等生的道德架构》,《中外文学》,4卷6期,1975.11,页182-198。20.高天生,《在火狱中自焚的艺术家论七等生的小说》,《文学界》,6期,1983.04,页141-151。21.施淑,《现代的乡土:六、七○年代台湾文学》,台北:《中国时报》,,22版。22.马森,《隐藏在本土的一块美玉谈七等生的小说(上·下)》,《时报杂志》,143期,,页53-55;144期,,页53-54。23.马森,《我看&谭郎的书信&》,《中国时报》,8版,。24.马森,《七等生的情与思》,《中国时报》,8版,。25.马森,《梦与真实之间七等生的呓语》,《自由时报》,41版,。26.马森,《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联合文学》,191期,2000.09,页68-78。27.夏济安,《致读者》,《文学杂志》第一卷第一期,1956.09,页70。28.夏济安,《评彭歌的&落月&兼论现代小说》,《文学杂志》,第一卷第二期,1956.10,页25-44。29.夏济安,《旧文化与新小说》,《文学杂志》,第三卷第一期,1957.09,页32-39。30.夏济安,《致读者》,《文学杂志》,第三卷第一期,1957.09,页84。31.夏志清,周兆详译,《台湾小说□的两个世界》,《明报月刊》,12卷6期,19477.06。后收入《火狱的自焚》,页239-260。32.康来新,《广角的关怀评七等生&老妇人&》,《联合文学》,7期,1985.05,页153-154。33.陈国城,《剖视现代文学之象征主义引证七等生作品&十七章&》,成大青年,24期,1972.04,后收入《火狱的自焚》,(张□豪编,远行出版社,1977.09),页29-38(篇名更名为:《现代文学之象象征主义引证七等生作品&十七章&》。34.陈国城,(“自我世界”的追求论七等生一系列作品),《文心》,三期,1975.05,页92-96。收入《火狱的自焚》,张□豪编,远行出版社,1977.09,页77-89。35.陈媛裕,《我看七等生&放生鼠&》,《文心》,4期,1976.06,页90。36.陈明福,《李龙第:理性的颓废主义者再论七等生的《我爱黑眼珠》》,《中外文学》,4卷11期,1976.04,页148-165。37.陈昌明,《论七等生的《精神病患》赖哲森的心态研究》,《文心》,5期,1977.06,页49-52。38.陈千武,《台湾现代诗的演变》,《自立晚报》副刊,。39.陈芳明,《反共文学的形成及其发展》,《联合文学》,199期,2001.05,页148-160。40.陈芳明,《五○年代的文学局限与突破》,《联合文学》,200期,2001.06,页165-177。41.陈芳明,《横的移植与现代主义之滥觞》,《联合文学》,202期,2001.08,页136-148。42.陈芳明,《现代主义文学的扩张与深化》,《联合文学》,207期,2002.01,页142-155。43.尉天骢,《隐遁的小角色》,《纯文学》,43期,1970.07,页89-91。44.尉天骢,《隐遁者的剖断面:给七等生做的速写《放生鼠序》,收入《放生鼠》,台湾:大林书店,1970.12,页1-4。45.郭枫,《横行的异乡人序&巨蟹集&并谈新小说》,《巨蟹集》,台湾:新风出版社,1972.01,页1-6。后收入《火狱的自焚》,张□豪编,台北:远行出版社,1977.09,页23-28。46.覃子豪,《新诗向何处去》,收入《覃子豪全集》,台北市: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员会,1965(页304&#)47.张□豪,《七等生小说的心路历程》,《小说新潮》,1期,1977.06,页195-218。48.张信吉,《七等生论》,《台湾文艺》,102期,1986.09,页122-137。49.张诵圣,《解读王文兴现代主义新作《背海的人》续集》,《联合文学》,172期,1999.02,页144-148。50.张诵圣,《台湾女作家与当代主导文化》,《中外文学》,28卷,4期,-20。51.张锦忠,《现代主义与六十年代台湾文学复系统:《现代文学》再探》,《中外文学》,30卷,3期,2001.08,页93-113。52.黄克全,《&我爱黑眼珠&之寓义转化过程》,《益世》,15期,1971.12,页44-47。53.黄克全,《管窥七等生及其&我爱黑眼珠&》,中国时报海外版,,后收入《火狱的自焚》,(张□豪编,远行出版社,1977.09),页191-197。54.黄克全,《恐惧与颤怖论七等生《我爱黑眼珠》中李龙第生命信仰之辨证性》,《中外文学》,8卷2期,1979.07,页142-164。55.黄克全,《精神与自然七等生小说中的男女关系》,《中国时报》,8版,-11。56.黄克全,《关于七等生的&老妇人&》,《文讯》,17期,1985.04,页124-129。57.黄克全,《七等小说中的自然、自由、神》,《文讯》,30期,1987.06,页141-149。58.黄启,《七等生&我爱眼珠&》,《台湾新闻报》,9版,。59.黄浩浓,《隐遁者的心态论七等生》,《小说新潮》,1期,1977.06,页177-193。60.彭瑞金,《离城的隐遁者剖析七第生现代主义小说》,《中国时报》,37版,。61.凯文·巴略特Kevin Bartlett,青春译,《七等生早期小说的哲学、神学与文学理论》,《台湾文艺》,96期,1985.09,页78-90。62.杨牧,《七等生小说的幻与真》,《联合报》12版,-24。后收入《银波翅膀》,七等生着,远景出版社,1980.06,页187-202。63.杨锦郁专访,《短篇小说写作经验谈世界性的文学观:七等生答客问》,《文讯》,36期,1988.06,页92-93。64.杨照,《发现“中国”台湾的七○年代》,《七○年代:理想继续燃烧》,杨泽主编,台北:时报文化,1994,页127-134。65.杨炽宏,《关于七等生&僵局&的一点随想》,《台湾文艺,55期,1977.06,页146-149。66.杨炽昌,《纸鱼后记》,(收录于《水荫萍作品集》,吕兴昌编订,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5,页251-253。)67.雷骧,《《僵局》之凝聚及其解脱》,《现代文学》,48期,1972.11,页41-44。后收入《火狱的自焚》,(张□豪编,远行出版社,1977.09),页43-47。68.玛瑙,《隐遁的小角色也谈七等生》,《联合报》,12版,。后收入《火狱的自焚》,(张□豪编,远行出版社,1977.09),页185-190。69.廖淑芳,《七等生作品中的个人观、群体观及其形成过程》,《文学台湾》,3期,1992.06,页168-200。70.廖淑芳,《自我鞭挞的文学偏执者》,《自由时报》,41版,。71.刘绍铭,《七等生小儿麻痹的文体》,《灵台书简》,台北:三民书局,1972.11,页39-44。后收入《火狱的自焚》,(张□豪编,远行出版社,1977.09,页39-41。)72.刘绍铭撰,张汉良译,《现代中国小说之时间与现实观念》,《中外文学》14期,1973.04,页64-79。后收入:《火狱的自焚》,张□豪编,远行出版社,1977.09,页59-62。73.刘绍铭,《三顾七等生》,《联合报》,12版,。74.刘绍铭,《谈台湾土生土长的作家序&台湾本地作家短篇小说&》,《联合报》,12版,-12。75.刘亮雅,《欧美现代主义小说里的男同性欲望》,《联合文学》,13卷,4期,1997.10,页51-55。76.叶石涛,《论七等生的小说&放生鼠&与&精神病患&》,《台湾日报》,8版,。77.叶石涛,《论七等生的小说》,《叶石涛评论集》,台湾:兰开书局,1968.09,页23-31。收入《火狱的自焚》,张□豪编,远行出版社,1977.09,页1-8。78.叶石涛,《论七等生的&僵局&》,《现代文学》,43期,1971.04 页153-156收入《火狱的自焚》,张□豪编,远行出版社,1977.09,页9-22。79.蔡英俊,《窥伺与羞辱兼论七等生小说中的两性关系》,《文星》,114期,1987.12,页123-129。80.钟淑贞,《孜孜不倦的七等生》,《幼狮文艺》,64卷6期,1986.12,页43-49。81.钟肇政,《仿徨一代的灵魂》,自由青年,5卷5期,1966.03,页22。82.钟肇政,《文学使徒七等生》,收入《白马》,台北:远景出版社,1980.07,页1-7。83.萧萧,《五○年代新诗论战述评》,收入《台湾现代诗史论》,台北:文讯杂志社,1996,页119。84.谢金蓉,《我不想让人觉得我有做大事的使命感访作家七等生》,《新新开周刊》274期,85.应虹,《从《现代文学》看台湾的现代派小说》,《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6.4,页247∼56。86.应凤凰,《十五年来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再评价》,《文学台湾》,21期,1997.01,页246-264。87.苏沛,《七等生/创作是为了自我排遣》,《联合报》,37版,。88.丛苏,《我与&现文&》,《现文因缘》,(台北:现代文学杂志社,1991.12),页190~192。四、一般参考书目1.Fletcher, John. Malcome Bradbury. 着《"The Introverted Novel." Modernism:》,394-415.2.Rene & Wellek 着,梁伯杰译 ,《文学理论》,台北:大林出版社,1987。3.Suzigablik着,滕立平译,《现代主义失败了吗?》,台北:远流出版社,1991。4.T·伊格顿着,钟嘉文译,《当代文学理论》,台北:南方出版社,1989.11。5.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昆山:东方出版中心,1997.10。6.王德威着,《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台北:麦田出版,1998。7.王溢嘉,《精神分析与文学》,台北:野鹅出版社,1980.9。8.丘为君、陈建顺编,《中国现代文学的回顾》,台北:龙田,1978。9.古继堂,《台湾小说发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10。10.白先勇,《蓦然回首》,台北:尔雅出版社,1978。11.白先勇,《第六只手指》,香港:华汉出版社,1988。12.白先勇等着,《现文因缘》,台北:现代文学杂志社,1991.12。13.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着,冯川、苏克译,《心理学与文学》,台北:久大出版社,1994.05。14.朱青生等编,《西方现代哲学与文艺思潮》,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7.04。15.朱寿桐主编,《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上、下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6.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9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8。17.江宝钗、施懿琳、曾珍珍 编,《台湾的文学与环境》,高雄:丽文文化,1996.06。18.何欣主编,《当代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争论集》,台北:天视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9.08。19.安东尼·吉登斯着,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05。20.安东尼·吉登斯着,田禾译、黄平校,《现代性的后果》,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07。21.李天命,《存在主义概论》,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6.07。22.李幼蒸,《欲望伦理学弗洛伊德和拉康》,台湾:南华管理学院,1998.06。23.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台北:麦田出版,1998。24.李钧,《存在主义文论》,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0325.杜声锋,《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台北:远流出版社,1988.02。26.吕正惠,《战后台湾文学经验》,台北:新地,1992。27.克尔凯郭尔着,晏可佳译,《克尔凯郭尔日记选》,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6。28.孟樊,《当代台湾新诗理论》,台北:扬智丛刊,1995.06。29.阿德勤着,黄光国译,《自卑与超越》,台北:志文出版社,1971.06。30.彼得·福克纳着,郑羽译,《现代主义》,河北: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01。31.约瑟夫·洛斯奈着,郑泰安译,《精神分析入门》,台北:志文出版社,1971.06。32.约翰·里克曼编,贺明明译,《佛洛伊德著作选》,台北:唐山出版社,1989.02。33.洛夫、张默、亚弦合编,《中国现代诗论选》,高雄:大业书店,1969.03。34.洛夫,《洛夫诗论选集》,台南:金川出版社,19976.08。35.纪弦,《千金之旅:纪弦半岛文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36.保罗·约翰逊着,杨正润译,《知识分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11。37.封祖盛,《台湾现代派小说评析》,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38.柯庆明,《中国文学的美感》,台北:麦田出版社,2000。39.周伯乃选译,《存在主义与现代文学》,台北:立志书局,1969.02。40.佛洛伊德着,赖添进译,《文明及其不满》,台北:南方书出版社,1988.11。41.佛洛姆着,于人瑞译,《超越佛洛伊德》,台北:志文出版社,1991.02。42.佛克马·伯顿斯编,王宁、黄桂友、顾栋华、赵白生等译,《走向后现代主义》,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09。43.马·布雷德伯里、詹·麦克法兰编,胡家峦译,《现代主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06。44.袁可嘉等编选,《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下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1989。45.高天生着,《台湾小说与小说家》,台北:前卫出版社,1985.04。46.高宣扬着,《存在主义》,台北:远流出版社,1993.09。47.高宣扬着,《佛洛伊德主义》台北:远流出版社,1993.09。48.施淑,《两岸文学论集》,台北:新地出版社,1997.06。49.郭良蕙,《心锁》,台北:九歌出版社,2001.02。50.陈芳明,《危楼夜读》,台北:联合文学,1996。51.陈芳明,《左翼台湾:殖民地文学运动史论》,台北:麦田出版,1998。52.陈昭英,《台湾文学与本土化运动》,台北:正中书局,1998。53.陈小文,《弗洛伊德》,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09。54.陈义芝主编,《台湾现代小说史综论》,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55.陈映真,《唐倩的喜剧》,台北:人间出版社,1995,修订版。56.尉天骢主编,《乡土文学讨论集》,台北:远景出版社,1978.04。57.梁景峰,《乡土与现代》,台北:台北县立文化中心出版,1995.06。58.杨泽主编,《从四○年代到九○年代两岸三边华文小说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时报文化,1994.11。59.杨义,《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1。60.彭瑞金,《台湾新文学运动40年》,高雄:春晖出版社,1997。61.张□豪编,《火狱的自焚》,台北:远行出版社,1977.09。62.张□豪,《认识七等生》,台湾:苗栗县立文化中心,1993.06。63.张国清,《后佛洛伊德主义》,台北:扬智文化,1996。64.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比较文学演讲录》,陕西:陕西师范大学,1987。65.荷佛斯着,杜立群译,《恋母情结及其在政治上之影响》,台北:唐山出版社,1992.02。66.茨维坦·托多洛夫 着,王东亮、王晨阳 译,《批评的批评教育小说》,台北:桂冠图书,1990.0167.齐邦媛,《雾渐渐散的时候:台湾文学五十年》,台北:九歌,1998。68.赵知悌编,《文学,休走:现代文学的考察》,台北:远行出版社,1976。69.欧阳子,《那长头发的女孩》,台北:文星书店,1967.06。70.欧阳子,《秋叶》,台北:晨钟出版社,1971.10。71.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尔雅出版社,1976.04。72.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高雄:春晖出版社,1987。73.叶石涛,《台湾文学的悲情》,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80.01。74.叶维廉,《解读现代·后现代生活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思索》,台北:东大出版,1992.03。75.郑明娳,《当代台湾文学评论大系小说批评》,台北:正中书局,1993.06。76.郑明娳主编,《当代台湾政治文学论》,台北:时报出版社,1994.07。77.刘纪蕙,《孤儿·女神·负面书写》,台北:立绪出版社,2000.05。78.钱谷融、鲁枢元主编,《文学心理学》,台北:新学识文教出版社,1990.09。79.蔡源煌,《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台北:雅典文库,1987.12。80.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台北:大林出版社,1969.07。81.萨特着,周煦良等译,《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82.聂华苓,《桑青与桃红》,台北:时报文化,1997。
【】【】【】
没有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站长:&&&&&&&&页面执行时间:156.25毫秒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雄联盟 白杨 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