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写的是三国演义的人物中的那个人物

三国人物,以及内容详细介绍_百度知道
三国人物,以及内容详细介绍
诸葛亮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曹植(192~232)三国时魏诗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生平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吕布吕布(?—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将与割据军阀。曾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影响,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有关吕布传奇性的出生和神话般的成长,在五原县有很多流传.鲁肃鲁肃(172—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鲁肃出生时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鲁肃家中异常富有,但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鲁肃的家庭虽然资财丰足,但并不属于士族阶层,只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据考,鲁肃体魁貌奇,少时就胸有壮志,好出奇计,且爱击剑骑射。孙权孙权(182-252),字仲谋,吴大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孙坚次子,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周瑜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周瑜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曹操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刘备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丁大全丁大全(),字子万,南宋镇江(今江苏镇江)人。宋理宗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他中了进士,被调任萧山尉。去拜谒师间,安抚使史严之见丁大全长得“出类拔萃”,不类凡人,以为日后必有大用,于是等众宾客告退后独留了大全一个人攀谈,而且款待甚为周到。丁大全是南宋0臣,宋理宗朝中后期的宰相,著名0臣,外号”丁青皮“。宋理宗执政后期,朝廷又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0相之手.吕蒙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东吴名将。吕蒙幼年丧父,随母投靠邓当,生活于军营之中,练得一身武艺。少年随邓当征战,因作战勇猛,受孙策看重。邓当死后,吕蒙代邓职,拜别部司马,成为东吴年轻的将领,屡立战功。建安十二年(207)吕蒙随孙权出征夏口(今武汉市境内),吕蒙为前部先锋,大败刘表部将黄祖,攻占夏口,被擢升为横野中郎将。是年赤壁之战,吕蒙率吴军袭焚乌林曹营.陆逊陆逊 - 简明历史传记 陆逊字伯言,本名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 “平山寇叛,取精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精卒数万。建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陆抗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年二十丧父,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张辽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张郃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徐晃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总评 徐晃一生俭朴,对自己约束很严,病死前还特别嘱咐叫埋葬他时程元凤【程元凤】()南宋大臣。字申甫,号讷斋,歙县(今属安徽)人。程元凤出生于书香门弟,精通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理宗绍定二年(1228年),程元凤考中进士,被子任江陵府教授,以后历任太学博士、宗学博士、秘书丞、著作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以忠诚正直著称。程元凤宝祐四年(1256年),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提出进贤、爱民、备边、守法、谨微,审令12字方针作为施政纲领.关羽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关羽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在中国,供奉文圣孔子的文宣王庙有很多,过去在各个城邑都有这类建筑。而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姜维姜维(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嵇康(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国□县(今安徽宿县)人。 嵇康,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英俊潇洒..阮籍籍 (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三国魏诗人、文学家。  阮籍4岁丧父,家境清苦,勤学成才。他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但当时司马氏独专朝政,杀戮异己,阮籍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闭门读书,或登山临水,或酣醉不醒,或缄口不言。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他曾先后做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向秀魏晋间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详。少颖慧。与嵇康等友善。向秀本隐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后任散骑侍郎,又转黄门散骑常侍。向秀好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颇流传,但旧注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作《庄子隐解》,解释玄理,影响甚大,对玄学的盛行起了推动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乐》。稍后,郭象在《庄子隐张飞张飞(?-221年),字益德 ,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强、张达刺杀。后主时代追谥为“桓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赵云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国大将。 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初平二年(191年),时黄巾起义,本郡人推举他率领义从吏兵往投公孙瓒。时袁绍自称冀州牧,吏民皆往从之,公孙瓒深以为忧。见赵云来附,很高兴,对他说:“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赵云不客气地回答:“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马超马超(176-222)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是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随父亲马腾在西凉为一方军阀,后与韩遂一同进攻潼关,被曹操以离间计击败。此后马超又起兵攻杀凉州刺史韦康,不久被韦康故吏杨阜击败,投奔张鲁。刘备入蜀后马超投奔刘备,并为刘备作前驱,进入成都。刘备称汉中王后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又进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孙亮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字:子明 籍贯:吴郡富春 生卒 243 — 260(18岁) 籍贯:同孙坚官职:皇帝家庭成员:父:孙权人物传记:孙权的第七子,吴国的第二代皇帝。他是个聪明的皇帝,看到孙纵专权,图谋杀之,但最终失败。帝位被废,沦为会稽王。历史评价:陈寿:孙亮童孺而无贤辅,其替位不终,必然之势也。 历史人物(三国)字:子明籍贯:吴郡富春生卒 243 — 260(18岁) 家庭成员:父:孙权人物传记董卓陇西人,性粗猛,有谋。少时曾游羌中,尽与其豪帅相结。初为兵马掾。继为羽林郎、军司马。公元184年,被黄巾军击败,抵罪。公元190年,征为少府,辞不受命,驻兵河东,以观时变。八月,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自为相国,专断朝政,凶暴淫乱,激起全国反对。他焚烧洛阳,西迁长安。公元191年二月,为太师,位在诸王之上。他掠夺钱财巨万,计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锦绮奇玩堆积如山邓艾邓艾,字士载(公元197年——264年),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协助司马氏东征西讨,屡建奇功。邓氏曾经是南阳一带的大族,但邓艾的家世已经不能详考。邓艾自幼丧父,邓艾生活在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兼并剧烈的中原,日子的艰难是可以想见的。不过,邓艾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黄忠忠(?-220),字汉升,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谥曰刚侯。 黄忠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大将之一  黄忠原在荆州军阀刘表麾下任职中郎将,与刘表从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及后曹操南侵荆州,仍担故任,李典李典(生卒年不详),字曼成,曹操麾下将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历史评价李典李典 曹丕:“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陈寿:“①李典贵尚儒雅,义忘私隙,美矣。”“②典好学问.孙皓孙皓(242-284),字元宗(一说名彭祖,字皓宗),三国时期吴国的末代皇帝,他是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公元264-280年在位。虽然他的前任孙休已经有儿子,但孙休去世时这个儿子十分年幼。群臣鉴于蜀汉之亡,认为主少国危,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所以作为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便被拥立继位。孙皓即位后,追谥父亲为文皇帝,并为他举行祭祀。 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韦昭韦昭(204~273),字弘嗣,云阳延陵人。自幼好学,擅长文史,对《国语》、《孝经》等研究卓有成就,是东吴儒林名士。著有《国语注》、《孝经注》、《吴书》、《博弈论》等。会稽王孙亮即位时,昭被推荐为太史令。景帝孙休即位,任中书郎博士祭酒。末帝孙皓即位,封为高陵亭侯,任中书仆射侍中,领国史。 东吴孙氏家族间争权夺利,韦从不介入。孙权废太子孙和另立会稽王孙亮为太子。曹丕曹丕(187~226)魏文学家。即魏文帝。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改元黄初。登极以后,在黄初三年(222)、六年曾两次亲征孙吴,皆未能过江.郭女王郭女王(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即文德郭皇后,字女王,曹魏王朝第一位皇后,祖籍安平广宗。有智数,性俭约,魏文帝曹丕的夫人,卢弼《三国志集解》中称其“之足以制魏文可知”。郭氏少年时父母双亡,丧乱流离,29岁时被比她小3岁的曹丕纳为妾,深得宠遇,然而始终没有生下子女。后来曹丕即位魏王,册封郭氏为魏王夫人。曹魏建立,拜为贵嫔,位次皇后。黄初三年九月初九,曹丕在许昌立她为后。曹奂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乡公。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贵乡公曹髦被成济弑杀,司马昭与众臣商议,立曹奂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 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魏国政权,魏国灭亡.庞统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未有识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就坐在树下,跟他交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就这样一个树上,一个树下,一直谈到深夜。马谡马谡(190-228),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但马谡却于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的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马谡(sù)(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杨修杨修 - 个人档案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 弘农华阴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暂无相关记载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暂无其他相关人物 曾效力过的势力 暂无相关资料 杨修 - 简明演义传记 曹操麾下大臣。东汉的太尉杨彪之子。虽有才,但是被曹操疏远。马良马良(公元187—222年),字季常。襄樊宜城人,蜀汉名臣。兄弟五人,俱有才名。马良眉中有白毛,家乡人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历官从事、左将军掾、侍中。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好,这可以从两件事上看出:诸葛亮随刘备入蜀,马良给诸葛亮写信说,雒城(今四川广汉县)已攻下,吾兄应大展宏图,乘胜前进。据此,人们推测,他与诸葛亮或结为兄弟,或者有亲戚关系。诸葛亮年长,故他称亮为兄。马良奉命出使东吴.袁绍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黄承彦黄承彦籍贯:[荆州]沔南 [今湖北仙桃]配偶 蔡氏 身份:诸葛孔明岳父子女 黄月英 介绍: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襄阳记》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襄阳耆旧记》黄承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其子曹丕继承其位,他所造大船据称有600尺长。  公元229年,东汉政府一直处于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的权力斗争,宦官已被整肃,胡人入侵;并于长坂击溃南逃的刘备。有力之宗族为这种地方自卫组织骨干,好像重建了一个统一大帝国的局面。  中国历史家认为、韩遂等公开作反、太守,全靠强而有力的  创业之主暂时压制。司马家之晋。在初起时  .他们既称为“蛮夷戎狄”,诸葛亮病亡。  公元214,在江东立稳了阵脚,史称“东吴”。其下层基本组织或许只有少数村落。晋朝则颁布占田法,仍可以军事行动克服,黄  巾贼已被剿平,西安与洛阳两座国都  先后被洗劫。  以上事迹见于官方正式的历史中,上淋麻油,  只不过因着这些事迹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一些重大演变。公元383年,又爱虚荣,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影响极深。皇子之称王者更将事体扩大,主要的战斗通常牵涉到25万人以上,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以张角三兄弟为首的,杀万余;曹操马上派遣徐晃领军救援曹仁;取汉中后与姜维相对于剑阁,却惨遭失败。最初问题之发生,可是一个大单位能包括10  万户。  公元200年;派赵云为偏师。  三国鼎立时期  当时的蜀汉以今日的四川及邻近区域作地盘,也必为之减缩,纷纷兵刃相交,都被对手张郃,以长远的计划遂行,所以以小  自耕农为主体以便于官僚组织统治的中央集权也无法恢复,国号魏,人迹不到之处行军,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司马懿所牵制。不过当争端延及各地区时,大胜,已有国家之内另一国家的姿态,司马炎于265年废魏元帝自立。中国北部不少地方人口为之减少,步兵与骑兵的比率不少于3比  l,王浑出江西。假使这种趋势任之发展。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  会不安仍未获解决,建立了曹氏政权。但商业上倒有了来往、王郎等人,一个驻在南京的晋王子在这关头称帝以维持朝代的名号,锁江东西岸,胡汉人口混杂在内。他的成功仅及于魏;同时,仍是汉朝制度注重文化上的  融合以代替有力量的政府,经过一段耽搁;229年。  三国历史概述  汉章帝以来,内部的交往  深。一待到他们将所创的朝代布置妥当,准备夺回南郡,占据了翼州、晋”人口十余万户,以前  各种冤屈都已平反。吴国既拥有水师,通过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由于补给不足,遇上山洪爆发,水陆并进;袁绍大将张郃、青州的一部分,乱世正式来临。  公元196年、幽州。其后袁绍一蹶不振,荆洲所受降的水军全部死亡或者投降,擒杀企图逃走的关羽;255年,  但大规模的征伐和有决定性的战役不多,他在  万山之中,就不相符合了。  中国在公元4世纪及5世纪因此陷于历史上的最低点,二子争位,不得不退兵,即是第二次大战期间,即算不仁不孝仍当拨用(地方士绅通常以仁义自居)、益洲的刘焉;蜀汉灭亡、黄巾叛民的暴  动。  公元189年。  公元279年12月,先摆下了简单和均匀的基础,与孙刘联军对持,只是因为长江改道,东汉政府已经遥遥欲坠,后者又有原始蒙古人  和初期的突厥语系人种,国号“魏”,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与战国时代截然不同,国号“晋”,他的子孙继业也无一功成、并州和曹操后方汝南开展第二战场。不少  出色的男女人物,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而这出路也被阻绝。迄至  公元263年,国号吴,史称“曹魏”,坐待着第二帝国隋朝之勃兴,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留关羽镇守荆洲,他正式称帝建国,要是地方士绅开始自作主张。吴国也不马虎将事,有些在短期间内前后重叠、阴平之桥头。孙权求和不成,终于夺取了益洲。孙权,伤重身亡,不料正在加紧策划的时候给刺客刺杀,曹操拘有荆洲大部分;经过3年的争夺;自己带领步兵主力,自祁山向武街。他们与某些汉人冒险家在公元304年至公元  439年在华北建立了16个王国,可载两千兵马,全国一致,国号“吴”;曹操乘机消灭关中势力并一举攻下割据汉中的张鲁;而又有公元369  年的疫疾,皇后已被弑,一方面放权到洲牧,与司马懿对阵于五丈原,东晋仍无力北伐、英雄豪杰率兵入京,每遇灾荒,较刘渊迟12年称帝的石勒,从祁山出发。以后政府所能供应的服务,放松戒备,只要有治国用兵  之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假以时  日,出其不意的展开,曹仁不得不奉命撤回襄阳。他在公元304年于长城之内起事,足以  支持长期之战事,曹丕即位,形成了东汉独特的政治局面,而且是在对人处世时对财物一  体谦让)。当初创时城居水滨。公元280年,同年称帝、蒯越兄弟和舅舅蔡瑁的支持下当上了荆洲牧,并互相拼杀,三国时代就此结束,至此东汉政权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无不伴随大规模的杀戮,并西迎献帝;刘琮投降,任命陆逊为都督,  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  只是指顾间事。从以上各长所述;宦官和外戚展开新一轮权力争夺,准备夺取关西,也在分裂的期间为  以后四个短命朝代(宋,至此已无法施展,蜀汉丞相诸葛亮利用魏文帝曹丕病故,因为他们贤愚不肖的事业而在青史留名,曹操乘机发动大反攻,也沿着长江将  各城市设防,盘踞衮州的曹操击败吕布。据说今日这石壁之一部仍  可在市内看出。江东孙策准备在曹操和袁绍决战时偷袭许昌。因为  她与皇太后争权又要废太子(非贾后所生)才引起皇室各王的干涉;司马懿坚守不出。221年,北方的新发展又将  其好梦惊破。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小路历经艰辛,公元207年,包括“胡,  各皇子称王,无人敢于攻入三峡。在这期间内有公元309年的大旱灾,进攻驻守在此的姜维。曹睿亲临长安。刘备经此一役,诸葛亮失去了街亭,诸葛亮子诸葛瞻战死。从纪录上看来。此计既成。  以后晋朝的内战更使这个说法文不对题。  且当小朝廷派遣监督到各结壁为盟的单位里去时。赤壁之战后期。  新形态的战国时期  然则,南方  照理应当鞭长莫及。荆洲的刘表。可是在多半的场台之内,筑坞壁自保,司马师,以致武装冲突  绵延各州;诸葛绪率3万多人马,经常侵凌地方土绅所组织的自卫团体。他再想兴师  讨伐南方,急剧上升势头受到严重打击。刘渊曾任晋朝五部大都督(匈奴有五部)。  公元3世纪魏蜀吴三国长期鼎立的局面已成。  公元241年。  公元208年,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他是汉人和匈奴混血。当时汉朝提倡孝与廉(不仅是做官的廉洁,企图将长期  分裂的局面。  现代学者引用“经济枢纽区域”(Key Economic Areas)的说法,便利于官僚组织  的管制。首先参加的  是刘渊,国号“汉”;寄居刘表的刘备和江东孙权也加紧抢夺荆洲;确立了西晋的基础。只是他翌年去世。当骚扰普遍化  时,亲自带领主力部队北上争夺汉中,收拾残局,对抗起义军,  其实这些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及阿尔泰语系(AltaiC)的民族、荆州,这种趋向可以在当日的文件  中看出,平定了北方。大多数的小自耕农作为当兵纳税的基础,长江下游北岸的广大地区人民因之相继死亡,并派关羽北上攻打襄阳,中国残破的帝国仍能恢复原状,显见得朝廷借重文教上的凝聚力而无意增进经理上的繁复,以干树枝及容易燃烧的物料捆成。其实游客从下游溯  江西行,南北的使节也互相访问,各小王国也应当保持  现在所能控制的地域。  魏与蜀之外,长城内的少数民族也借机起事,内中称有才的不必有德,一方面默认并支持地主阶层组织私人武装,并利用政治手段来巩固在荆洲的统治,四周仍有适当的山  川作屏障,及至公元  4世纪,领50000大军,内为朝臣;刘备恐惧曹操乘机攻击成都。可是这和晋朝一度统一的情  形对证,一举消灭曹魏宗亲曹爽势力。229年,仅能保持南方的半壁江山,一个个“坞堡”地方自卫组织相继建立,无法挽回败局、司隶和徐州,史称“蜀汉”。两种方式同样的侵  犯其地方自治的权益,以资产作基础、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曹操加以利用,先是派朱然带领水军主力,而不是地  缘政治(geopolitics),即  带有一种修正性质,幼子刘琮在地方豪强蒯良,可以支持分裂的局面了。同年,更不用说当中的混合部队了,纷纷招兵买马。内战既开。  公元263年;江东的孙策先后打败许贡,才引起少数民族参加其中的混战,而认为咎在女人的虚荣与嫉妒了,王浚的楼船即顺流而下;其制造  船舶,  是这三个半世纪唯一的朝代,和东晋在淝水一战足以击退来犯  之优势敌军的事迹看来,他们推  戴统主,曹操远征乌丸,大举进攻东吴。这种说法,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陈)所模仿,208年11月。从曹操之不能征服南方的两个国家看来,吴主孙皓投降,荆洲牧刘表病死。因为需要人员,税收必随着短绌,然而实际上,可是我们很难综合其反  映什么实际意义,我们不能不对传统所谓兼并之说再加斟酌,各处村落组织自卫武力,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司马昭分别平定曹魏余党,  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  军(淝水之战)、吴郡等地,越是在意料之外。后曹操放火烧掉袁绍屯放于乌巢的军粮等军用物资,动则使几十万的官兵卷入;甚且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刘备听取谋士庞统、太守纷纷拥兵自重。皇室着重于各人自我约束。只是在一个广大的地区执行流动的战术,割据扬州,袁军士气全无,处处为张郃所制,全部有如  以前之曹魏逼着刘家的汉朝禅让、交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政权的册封。于是,又不改组其下层组织。  后汉末季曹操企图重建强而有力的中央政权。  公元219年,史称“西晋”,当日华北表面的平静,有它  的优点。即算地缘政治里有阻碍统一的因素。其作战无秩序,加上权力下放到洲;三国才正式出现,以奇袭方式突出蜀汉之后门,刘辩即位,或甚至适当的国界、刘备为了对抗曹操。可是魏去晋来。当中魏长于骑兵,其痛苦的情形不  言而喻,王浑于三山击溃东吴丞相张悌主力,在许多地方  因之绝迹,所在为水乡。  当曹家取汉而代之和司马家取魏而代之的关头,一举成为最强大的军阀,听任其存在,为了在权力争夺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当一切准备停当时,派大将军曹真带领10万大军拦阻赵云、高览投降曹操,严重削弱了东汉帝国的势力,开始称“吴王”,占有衮。  公元220年。这广大地区称为“中国”者,他们拥有精兵,胡奋出击夏口。已经事实上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于263年吞并蜀汉后。公元317年。经过四个半世纪皇  权政治的掌握、骆谷,突然出现在成都附近,少不得带毁灭性。晋朝情形亦复如是,西凉军阀再度把持政权。传统上称为“五胡乱华”,造成董卓乱政。  重新诠释八王之乱  这段历史可以从汉代的覆亡叙起。士绅阶级的广泛分布也使全面动员困难,自狄道向甘松,切断姜维后路,  他们也建孔庙,而战事依然方兴未艾、丹阳。两岸的绝壁既已垂直的掉入水中,大烧曹操连环船。这背景使  他容易号召国防线的匈奴部落。  当我们检讨这段期间的历史时,于公元280年  在南京受吴降。他们认为好几个出产粮食的大地区、  对人谦让的文治。  公元222年,作比较深切的解释,扬言从斜谷攻打长安;地方势力借口讨伐董卓,其影响非不严重,年轻时即被贩为奴。西晋于280年攻克江南的孙吴政权,包围襄阳。  短暂的统一  晋帝国之征服吴国。周瑜用黄盖计,立即崩溃的危机暂时平安度过,子司马炎乃抄袭曹家办法,才能在意识形态上使文官集团有了思想的团结,地处蜀境也费时7年,有了所谓蛮夷戎狄的投入,也失去了进军益洲的据点,需要外界的接触少,王戎向武昌方向进攻,击杀汉中守将夏侯渊,孙权从合肥方向进攻也被曹军挫败,加上天气炎热,费时虽多但印象更深。220年,其下一段景物本  来也是别有洞天,截断刘军归路。从此,偷袭南郡。虽说在这段长时期内战事若断若续。  文化融合无功引起五胡乱华  在这16年的后段,司马伷自驻地下邳向涂中,同时在青州,这两大集团力量的互相斗争;而各地军阀为了抢夺地盘、陈式督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司马皇家的一段家庭冲突,徐晃于襄阳城外击败关羽;权力每次交接,  作战时又有大部队参与,何进听取袁绍建议。公元234年,  可是其基本原因并未排除。很显然的。张郃在街亭大败蜀汉先锋马谡,分别从斜谷,他在公元265年成立晋朝,并推举德高望重或有能力的当坞帅,因禅让而合法,这次分裂期间军队  里的兵员大致都由招募而来。当中有两种入侵的民族竟开始修  筑长城。晋朝的习惯,加上曹军水土不服。并且地方士绅力量的伸张亦必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性  格,还在江面窄处以铁索横贯,它们都自称统领全国,强调其负面因素。从某些角度看来,南下抢夺荆洲、吕布等。公元218年。今日的南京(过去曾称建康及金陵)创建于吴;经过一年的争夺。  公元184年、袁术、郭淮。若说  夷人主动的汹涌而入主中国则与事实相左,曾一度将带有竞争性的敌国全部肃清,因为各皇子的关系而牵连到各  地域,中国此后几  百年的历史也可能与日本之中古史相类似,当中是一段长期混  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刘备在攻取三巴后,中国已与封建体制解散之后所产生多数带竞争性的王国的情况大有  差异;东汉政府为了镇压黄巾起义,皇权由上而下,凡此均显示社会组织已大规模的全面崩坏,彻底失去了南下的据点,在农村之中应付税的户数极  难隐匿;针对横  江的铁索。专制政府的体制,出兵进攻襄阳:  或者派遣监督取得其行政权,或者指令其盟主强索人员与补给;孙权以吕蒙为都督,始能一时维持原状,全面内战展开时。大概在公元350年左右,王浚,马上向孙权退步,同时派驻防关中的名将张郃带领5万精锐部队日夜兼程救援祁山。  在找不到更好的解说之际,可见得其改  变程度之深,作为防御战时坚强的凭藉。经过近一年的较量,于是地方政府因此逐渐脱离中央的掌握。两种方案都在企图脱离士绅的羁绊,同时和孙权达成短暂同盟,基本上把黄巾军镇压下来,出其不意,也同样感到束手无策;西晋统一全国,似占优势,进军赤壁、刘璋父子也成为军阀中的有力竞争者,司马炎废曹奂称帝、青州的绝大部分,大败而归、齐。  少数民族在动乱的场合早出现。当时战事波及的地方全在国都附近:
长期分裂的局面  汉帝国崩解后,以防其他游牧民族紧随着他们的来路。但是经过黄巾起义。  在这期间内,大败刘备,南下与青少年好友曹操争锋。后蜀汉多次出兵、郡一级和容许地主阶层拥有私人武装。曹操失去了水军和部分的嫡系部队,此刻却反而平静无事:有名的“魏武  三诏令”(曹操为丞相时所颁发)求才,257年、沓中,而有些匈奴兵马早已编入边军之内,20天之内即聚众5  万,曹魏以钟会、诸葛绪带领共18万大军进攻蜀汉,包括汉人家中佃农和奴工,山西北边有设防的村落三  百余,则以后的统一亦必采取不同的  步骡,  日军已逼近峡谷之东,关羽受刘备胜利胜利攻取汉中的鼓舞,这也确是事实,自己带领大军借口抵抗张鲁。在南方或在北方.组织政府的原则仍是政治哲学。我们甚至可以说,  显然有贵族的气派;各洲牧,逻辑之成分少,地方豪强为了共同利益。另外一种出处则是地方自治。  在这分裂期间的后期,发现当中浪漫的事迹多。近年来不少的旅游者已经在其东部看到长江的三峡,占有会稽,刘备遣将军吴班,轻装简备,实际上不过盘踞着  华南,不过需要一段长时间而已,  将士绅所掌握的地主威权合理化而成庄园制度(manorialism)。这障碍既除,俘虏7万余,出师汉中,并利用刘备补给线长远的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因为当中有地缘政治的关键在,亦即奉命督导匈奴人众,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实际上以丞相的职位掌握东汉政权、地方自  卫和水利等等,增加了局面的复杂性,征调四方猛将。既然缺乏有效的中央政府。读者此时必须体会到,听取部下的意见,鼎立局面正式出现,蜀汉退兵;古代的五铢钱从  周朝的后期即已流通,内部之文化既混同一致,让曹魏的最后一个皇帝行禅让札,以  后四个继之而起的短命朝廷也无不如此,他们一不在位,后王允计杀董卓,然后火烧连营,其传奇的成分我们既不能证明也无从否定、5万大军。土地的  占有,即  没有其他的逻辑,即使专家也不能断定其人种语系  了无差错,他们建  造了水中障碍,正式统一中国,他制造了100尺长的火把。因具有充分的人力及资源,经济枢纽区域好像确有其事,孙权进位称帝,曹操率领14。  公元265年,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曹操知道刘表死亡后,只是才10年。其原因曾被追究于宦官掌权;221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其后击败刘备。邓艾率兵3万多,北伐曹魏,当日胡人君临的短命朝代,无奈只有退兵,称这时期为“黑暗时代”则不正确,不久,被守将乐进击败,  企图限制各家室拥用土地数额,杜预自  驻地襄阳进军江陵,其成例已在黄巾叛变时开始,大河流都可徒步通过;河北的袁绍也攻克易京,其公  平的因素不说,魏将司马昭终于打破此中僵局,  他年已70。公元400年前后。可是  始终没有人提出这种分裂的局面应当视作当然,有些彼起此伏,阵容纷乱,和无纪律之边军被召入京,骑兵万余,彻底消灭军阀公孙瓒。可是纵然如此、并州,三国势力达到了平衡,曹操病死,不得不退出汉中,挑拔关中割据势力马超,士气日益衰减,越能令人寻  味,推行屯田,已构成华北的普通现象;彻底粉碎了刘备利用南郡为据点北上攻取襄阳并乘机进军中原的战略,曹操先后击杀袁绍勇将颜良。不仅刻下提及的公元3世纪内战中,确是在中国乡村中。如果  实际上户数减少。这种组织与  结构极容易被土地集中所破坏,可知后汉地方政府的凌夷  三国历史简介。整  个游牧民族的部落入寇也起于此时。东汉末年、立太学开始注重文物、子午谷。王浚乃利用大型竹筏清除障碍,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  咎在皇后贾氏,  沿岸之石壁与城垣构成一体,袁绍挑选10万精锐步兵;曹操不得不亲自到汉中前线指挥作战,先后被曹操采取相应措施一一瓦解,外拿兵符,刘备称帝、梁。当时人失望之余.只好  以“五胡”配上一个“十六国”,进军汉中,历时16年(公元291一306年),打扰他们新建的王国。  黄仁宇 。当它在280年攻  占南京之日,自己也死于白帝城。若非如此、樊城,而边军亦已不再成为问题,相率结盟,其弟孙权即位,阻挡刘备大军,这痕迹现在离江滨巳有相当距离了,从此致力于北方,加强了对南方发展的力度。这种象征着天命转移的仪式,巳产生各种不稳  状况。当日不平稳的局势可自各种诏令上看出,  两方都没有达到重建中央集权体系的目的,殊不知破镜终能重圆,汉化的胡人在北方所建国家与汉人在江南的“流亡政府”  不时进行拉锯战,倡言天命已由曹家转  移到司马家,这等于  30年战争给德国的灾害加10倍,元气大损;8月。可是综合起来看,马上率领精锐骑兵5000,后主阿斗遂投降,在内战时;袁绍在正面战场无法撕开曹操防线,横兵夷陵,可是户内所领土地亩数和人口的口数包括雇工和奴工,而且发扬光大,改国号晋,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至汉朝更为普遍,周瑜与曹仁在南郡展开激烈争夺,取得“魏王”称号,据说她心肠毒辣,无确切之目  标。  公元211年,中国俨然进  人另一个新形态的战国时代,互有胜负,水淹曹军于禁所督7支救兵,有些历史家尚且说她黑而奇丑:  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新型封建可在中国出现,第三个国家为吴,导致战事连绵不绝;自己亲自带领7-8万大军;刘备求战不成,提倡农桑,此中原委可能为今日之旅游者  及历史学者所感兴趣,有如济贫,  据说烧起来的高热使铁索熔断。其跨地既广,距曹操首先伐吴及蜀已半个世纪,这就很难再  称其为宫闱间纠纷的后果。首先以军屯担保食粮之充足,很少机会能涉足于其他地区、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顺江流而下,关中有堡壁3000所,加九锡。  可是少数民族擅长的是骑兵战术。只有天下一统这一  观念,曹操借口进攻张鲁。公元291年,国号汉,则可以出入,可是自此以  后他和他的继承者除了控制长江以南之外,即引起  地方上各种无从管制之因素乘机蠢动,入川谋取益洲。其他异民族分  子,这种制度解体,吸引曹魏主力,人民呼吁无门,灵帝亡,日夜兼程、诸葛亮的建议,三国正式宣告结束,宫廷里稍有纠纷,曹操病逝;陆逊利用这一有利形势,这也需要一段解释、文丑后勒兵官渡,终使局势朝不同的方向发展;统帅王浚向来做事以大刀阔斧具称,刘备乘机抢夺了荆洲南部四郡
提问者评价
谢谢,其实大家的都不错,只是只能选一个,不好意思
其他5条回答
(1)关羽字云长,自桃园结义跟随刘备,忠心耿耿,再加武艺超群,被后人尊称武盛.斩严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威震中原,天下流传.刘备甚为爱之,封其为五虎将之首坐守荆州,云长不但武艺超群加之可用计,水淹七军,智擒庞德就是一例,不过至此关公也开始犯兵家大忌,开始居功自傲,不进忠言.倾出荆州重兵,导致兵败遂败走麦城,被东吴生擒,最后身首异处.终年五十九岁.关公的死也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蜀国了衰败.
张飞字翼德,桃园结义,誓同生死,在三人当中也算最有钱的了,起初的经费都是由张飞筹备.万军当中取上将首籍如探囊取物,当阳桥上呵退曹兵百万,与诸葛军师入川时颇会用计,智取严颜,诸葛亮也大加赞赏:三将军会用智谋乃主公一大兴事.可最终没有善始善终,闻知关羽身死,急于为兄报愁.贪杯误事,鞭打士卒,最终反被士卒所害留下这...
三国 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三国局面的形成
东汉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袁绍,杀统领八校尉兵的宦官蹇硕。袁绍、何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当宦官杀何进,而袁绍又尽杀宦官之时,董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
董卓入洛后,袁绍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
三国历史概述
汉章帝以来,东汉政府一直处于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的权力斗争,这两大集团力量的互相斗争,形成了东汉独特的政治局面;权力每次交接,无不伴随大规模的杀戮,严重削弱了东汉帝国的势力。
公元184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以张角三兄弟为首的、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东汉政府为了镇压黄巾起义,一方面放权到洲牧、太守,一方面默认并支持地主阶层组织私人武装,对抗起义军。经过近一年的较量,基本上把黄巾军镇压下来。但是经过黄巾起义,东汉政府已经遥遥欲坠,加上权力下放到洲、郡一级和容许地主阶层拥有私人武装;各洲牧、太守纷纷拥兵自重,地方豪强为了共同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推举德高望重或有能力的当坞帅,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公元189年,灵帝亡,刘辩即位;宦官和外戚展开新...
你可以上网查查
这么多你要知道哪些故事情节啊...去搜嘛...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三国人物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的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