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圣施威降大圣动画片讲什么50字概恬出来

开篇送大礼  记得《西游记》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吗?  1
孙悟空 就是 心猿----记得 心猿意马 这个成语吗?知道《西游记》暗藏着不一般的含义了吧?  2
六贼 就是 六个抢劫唐僧的强盗 ----叫什么名字:电视上是不会讲出来的,看原著就知道了 :  =====================  行者的胆量原大,那容分说,走上前来,叉手当胸,对那六个人施礼道:“列位有甚么缘故,阻我贫僧的去路?”那人道:        “我等是剪径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你量不知,早早的留下东西,放你过去;若道半个不字,教你碎尸粉骨!”行者道:“我也是祖传的大王,积年的山主,却不曾闻得列位有甚大名。”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悟空笑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来挡路。把那打劫的珍宝拿出来,我与你作七分儿均分,饶了你罢!”那贼闻言,喜的喜,怒的怒,爱的爱,思的思,欲的欲,忧的忧,一齐上前乱嚷道:“这和尚无礼!你的东西全然没有,转来和我等要分东西!”    =========================  哦,原来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  如果只是简单的童话神话,用的着起这么六个奇怪的名字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如果有一个顶贴的,我就继续公布《西游记》中更多意外惊喜,最好只有一个顶贴,别多于3个。  这样主题重点清楚,看着舒服。
  一天公布一点
  ???没看明白哦!
  这两天正在看《西游记》,顶一个。
  没看过原著,不过听说有一些字面一下的东西值得挖掘~~且看楼主的分析了
  诚心恳请大师 originwang 不吝赐教。
  不错,有意思;呵,支持 originwang 开新贴,单独讲解心得看法
  西游记其实和修炼有关,这本书是一本奇书。      心猿意马,金公木母,等等这些都是有寓意的,对佛道有研究的朋友自然能够看出来。
  没看明白。继续吧
  如来佛祖不会也有说法吧
  怎么没下文了??
  顶一下
  西游记是一本外释内道的奇书,行者,悟能,沙僧及白龙马都是在描写人性格中的几面,  行者正是楼主所说的心猿,意指人的内心心具有无穷的能力  白龙马即意马,指意念奔腾能如马疾驰  悟能是描写人性中懒惰和侥幸的部分    
  喜欢这个贴
  等LZ的高见
  有意思~~惭愧一小下~偶还真没看过西游记小说呢~
  原来认为最没什么深意的西游记 这样看来是四大名著中最根本的深邃的!  这个角度来看 真的大不一样!  静等分析!   originwang在数竹萧萧的帖子里看到你很多的回复
只是太多看不明白  你的名字origin?让我开始好奇你的身份~~~~~~~
  谢谢各位,本文只能有限的给出一些有意思、有内涵的实例,这些例子,证明了我们可敬的祖先,遥远的古人,竟能达到如此之高深的境界,现在能真正明白他们付出巨大心血,留给子孙的智慧,却不多为人所知。  这可以让我们放下自大的狂妄,清净的自己的心灵,在祖先的苦心指引下,看到一个全新的、更为广阔的领域,这就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飞跃的突破,真好。
  的确,《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深奥,但表达最浅显,各个年龄的人都能从中明白最适合自己的部分。很多儿童是最爱看的,《西游记》就是这样伴随着我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可是,虽然《西游记》有深奥的内涵,却是最喜剧轻松的作品----幽默而健康,平易不轻浮,乐趣而稳重----这是最高的文学境界。  在描述苦难中时,也常常有逗人发笑的情节,让人乐观面对生死,何其奥妙。    =====================  引用: 明月散人
回复日期: 12:45:00
      西游记是一本外释内道的奇书,行者,悟能,沙僧及白龙马都是在描写人性格中的几面,    行者正是楼主所说的心猿,意指人的内心心具有无穷的能力    白龙马即意马,指意念奔腾能如马疾驰    悟能是描写人性中懒惰和侥幸的部分  ========================================  不仅如此,这部书中包含了许多的角度,我们尽力给出各种各家体会,共同分享我们祖先的恩赐。  
  唐僧,西游要成就取经大业,也是要成就自己的成佛之路,他第一个认识的就是孙悟空,第二个认识的就是白龙马.也就是说想要成佛的第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明白自己的本心,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心猿意马,了明自己的心地.才能谈成佛  
  一起喜欢看西游记    顶个。    期待LZ 下文!!!
  (二)更多实例  在开篇大礼中讲的在后文中还有发挥暗解,现在先谈孙悟空:    有一回讲真假美猴王,既然美猴王孙悟空是心猿,暗指心,那么假的也是心,只不过是二心。看原著“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注意标题暗含深意),正文中还有暗解:  ==================  看那两个行者,飞云奔雾,打上西天。有诗为证,诗曰: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他两个在那半空里,扯扯拉拉,抓抓挜挜,且行且斗,直嚷至大西天灵鹫仙山雷音宝刹之外。早见那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诸大圣众,都到七宝莲台之下,各听如来说法。那如来正讲到这: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        名为照了,始达妙音。概众稽首皈依,流通诵读之际,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大众举目看之,果是两个行者,吆天喝地,打至雷音胜境。慌得那八大金刚上前挡住道:“汝等欲往那里去?”    ====================  注意原文中这一段:  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  有意思吧,原著中留下了解答的答案,看我们能否认识到啊。  
  明天休息,今天多发几个,以后忙时就不会欠大家期望太多了(笔者星期天值班)上面说的二心,直接意义中就指良心和疑心:原文中有“大圣本是良心,沙僧却有疑意,真个二人同驾云而去。”这句还用来承接上回的情节。  
  前面有的朋友的解答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妙啊。  如:二心还可指其他的,叛心等都有道理----人在艰难取经路上,对自己选择的怀疑是最大的(所谓的)阻力敌人啊。  ==========================  (三)挖心奇说  《西游记》中:“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讲比丘国救童子时,国王要唐僧的心做药引治病,孙悟空变化成唐僧样去挖心(挖心一节在“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不看原著,只看电视是看不到原著的深意的:  ==========================  君王笑道:“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特请长老求些药引。若得病愈,与长老修建祠堂,四时奉祭,永为传国之香火。”假唐僧道:“我乃出家人,只身至此,不知陛下问国丈要甚东西作引。”昏君道:“特求长老的心肝。”假唐僧道:“不瞒陛下说,心便有几个儿,不知要的甚么色样。”那国丈在旁指定道:“那和尚,要你的黑心。”假唐僧道:“既如此,快取刀来。剖开胸腹,若有黑心,谨当奉命。”那昏君欢喜相谢,即着当驾官取一把牛耳短刀,递与假僧。假僧接刀在手,解开衣服,挺起胸膛,将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唿喇的响一声,把腹皮剖开,那里头就骨都都的滚出一堆心来。唬得文官失色,武将身麻。国丈在殿上见了道:“这是个多心的和尚!”假僧将那些心,血淋淋的,一个个捡开与众观看,却都是些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更无一个黑心。  ============================  注意到:“  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
这一节了吗?  所以《西游记》是讲修正自己各种不好的心,加强自我控制能力的历程的实例故事啊。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各种过度的心,被人利用,能得真能改变自我内心纯洁的方法,那是多么“稀有难得”的啊,稀有、稀有的历程有稀有的记载,所以“稀有记”啊。      
  如果能改变意向,就能改变意向决定下的行为,就能改变行为产生的事件,就能改变事件组成的命运。
  看的我浑身汗毛直竖
  引用:爱抽烟的猫1688
回复日期: 21:03:00
      看的我浑身汗毛直竖  =============================  哈哈,这位朋友,你没看到 在挖心一回中 有趣的一句调剂吗:  ~~~~~~~~~~~~~~~~~~~~~~~~~~~~~~~~~~~~~ ~~~~~~  国丈在殿上见了道:“这是个多心的和尚!”  *********************************************  
  挖心并非真挖心,而是追究自己的内心最深处:
(换个说法)
  附《西游记》目录标题,好明白下文:  ==============================================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山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山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毒 
圣显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  第一回就说到:“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四)《西游记》中奇怪的一回:(电视上没有的)  
唐僧 拜谢 孙悟空的指教和沙僧的评点: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  唐僧举步出门小解,只见明月当天,叫:“徒弟。”行者、八戒,沙僧都出来侍立。因感这月清光皎洁,玉宇深沉,真是一轮高照,大地分明,对月怀归,口占一首古风长篇。诗云:“皓魄当空宝镜悬,山河摇影十分全。琼楼玉宇清光满,冰鉴银盘爽气旋。万里此时同皎洁,一年今夜最明鲜。浑如霜饼离沧海,却似冰轮挂碧天。别馆寒窗孤客闷,山村野店老翁眠。乍临汉苑惊秋鬓,才到秦楼促晚奁。庾亮有诗传晋史,袁宏不寐泛江船。光浮杯面寒无力,清映庭中健有仙。处处窗轩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今宵静玩来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园?”  行者闻言,近前答曰:“师父啊,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此时与日相交,在晦朔两日之间,感阳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阳现,初八日二阳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绳,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阳备足,是以团圆,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阴生,二十二日二阴生,此时魂中魄半,其平如绳,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阴备足,亦当晦。此乃先天采炼之意。我等若能温养二八,九九成功,那时节,见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诗曰: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采得归来炉里炼,志心功果即西天。”那长老听说,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称谢了悟空。沙僧在旁笑道:“师兄此言虽当,只说的是弦前属阳,弦后属阴,阴中阳半,得水之金;更不道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那长老闻得,亦开茅塞。正是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八戒上前扯住长老道:“师父,莫听乱讲,误了睡觉。    ==========================  为什么“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中用木母来指猪八戒呢?这里就有暗解了。
  西游记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诀窍  就是女儿国子母河那一章  说炼气士腹大如斗意守泥丸宫可治
  其实和修炼有关
  有种解读说:  五行对应师徒五人:  孙悟空----金;(金公)  猪八戒----木;(木母)  白龙马----水;  唐
僧----火;  沙
僧----土。  =====================  而中医中讲五脏对应五行:  肺----金  肝----木  肾----水  心----火  脾----土  而且,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七情六欲过度(形成不良生活习惯)伤害内脏,破坏协调平衡,导致疾病----人的思维和内脏有直接关联,而改变人的思维和内脏的平衡有直接关系,所以说:  《西游记》所谈道家佛家修心的方法,是有物质基础的方法,是真实有效的可验证方法,但太宝贵,影响重大,不可轻易为邪念重的利用来至大伤害破坏世界自然的次序,只能隐谈。笔者只能如此推论,也是胆大妄论,权当一笑。  
  思考多了,胃口不好,食欲不振----思伤脾;  心花怒放----高兴啊,让心动了;  恐惧时候,肾上腺激素激增,强行激发潜能应对、避免极度危机----伤肾;  愤怒时人会睁大双眼,怒目而视,肝开窍于目,目就是肝的外在表现----所以气得肝痛胃痛的。  做了见不得人的暗事,害怕被人知道,忧虑自己目标达不到会失败,就会气息不宁,紧张的屏住呼吸:伤肺。
  据说,现在发现(不知真假):人的记忆、个性、喜恶(爱好厌恶)在器官移植时会部分随着内脏器官移动到接受移植的人那里去。  据说是由于人的记忆实质是由大脑细胞的DNA遗传物质所记录----人的遗传基因并不会全部有效表达出来,而是有选择的。而决定表达出那部分基因的力量,在于人自己的意向选择,人的实际行为所产生的对身体的反作用也有强大效果,所以遗传疾病在一定程度并非固定出现,人力可以部分回天的。  所以人的不同思维习惯,就会造成不同疾病的表达或者消失。
  (五)唐僧在无底船里看见自己的身体从上游漂下来  ====================================================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  大圣引着唐僧等,徐徐缓步,登了灵山,不上五六里,见了一道活水,滚浪飞流,约有八九里宽阔,四无人迹。三藏心惊道:“悟空,这路来得差了,敢莫大仙错指了?此水这般宽阔,这般汹涌,又不见舟楫,如何可渡?”行者笑道:“不差!你看那壁厢不是一座大桥?要从那桥上行过去,方成正果哩。”长老等又近前看时,桥边有一扁,扁上有凌云渡三字,原来是一根独木桥。正是:远看横空如玉栋,近观断水一枯槎。维河架海还容易,独木单梁人怎蹅!万丈虹霓平卧影,千寻白练接天涯。十分细滑浑难渡,除是神仙步彩霞。三藏心惊胆战道:“悟空,这桥不是人走的,我们别寻路径去来。”行者笑道:“正是路!正是路!八戒慌了道:“这是路,那个敢走?水面又宽,波浪又涌,独独一根木头,又细又滑,怎生动脚?”行者道:“你都站下,等老孙走个儿你看。”好大圣,拽开步跳上独木桥,摇摇摆摆,须臾跑将过去,在那边招呼道:“过来!过来!”唐僧摇手,八戒沙僧咬指道:“难!难!难!”行者又从那边跑过来,拉着八戒道:“呆子,跟我走,跟我走!”那八戒卧倒在地道:“滑!滑!滑!走不得!你饶我罢!让我驾风雾过去!”行者按住道:“这是甚么去处,许你驾风雾?必须从此桥上走过,方可成佛。”八戒道:“哥啊,佛做不成也罢,实是走不得!”        他两个在那桥边,滚滚爬爬,扯扯拉拉的耍斗。沙僧走去劝解,才撒脱了手。三藏回头,忽见那下溜中有一人撑一只船来,叫道:“上渡!上渡!”长老大喜道:“徒弟,休得乱顽。那里有只渡船儿来了。”他三个跳起来站定,同眼观看,那船儿来得至近,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儿。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行者却不题破,只管叫:“这里来!撑拢来!”霎时撑近岸边,又叫:“上渡!上渡!”三藏见了,又心惊道:“你这无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佛祖道:“我这船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孙大圣合掌称谢道:“承盛意接引吾师。        师父,上船去,他这船儿虽是无底,却稳;纵有风浪,也不得翻。”长老还自惊疑,行者叉着膊子,往上一推。那师父踏不住脚,毂辘的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师父还抖衣服,垛鞋脚,抱怨行者。行者却引沙僧八戒,牵马挑担,也上了船,都立在舟旱舟唐之上。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可贺可贺!”        他们三人,也一齐声相和。撑着船,不一时稳稳当当的过了凌云仙渡。三藏才转身,轻轻的跳上彼岸。有诗为证,诗曰: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此诚所谓广大智慧,登彼岸无极之法。四众上岸回头,连无底船儿却不知去向,行者方说是接引佛祖。三藏方才省悟,急转身,反谢了三个徒弟,行者道:“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师父,你看这面前花草松篁,鸾凤鹤鹿之胜境,比那妖邪显化之处,孰美孰恶?何善何凶?”   =====================================================  脱胎换骨----脱去凡体得成不坏真身(所以称为不坏真身),独木桥检验独自坚持修行正道的路,所以艰难,所以难能方可贵,风险大,苦难大,付出大,收获才大。
  原来没有看懂
  今晚发篇《西游记》里轻松幽默的就休息了,祝大伙周末愉快!  =====================================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  沙僧笑道:“这个没眼色的老道!我驮着不好,颠倒要他驮。他若看不见师父时,三尖石上,把筋都掼断了你的哩!”行者驮了,口中笑道:“你这个泼魔,怎么敢来惹我?你也问问老孙是几年的人儿!你这般鬼话儿,只好瞒唐僧,又好来瞒我?我认得你是这山中的怪物,想是要吃我师父哩。我师父又非是等闲之辈,是你吃的!你要吃他,也须是分多一半与老孙是。”那魔闻得行者口中念诵,道:“师父,我是好人家儿孙,做了道士。今日不幸,遇着虎狼之厄,我不是妖怪。”行者道:“你既怕虎狼,怎么不念《北斗经》?”三藏正然上马,闻得此言,骂道:“这个泼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驮他驮儿便罢了,且讲甚么北斗经南斗经!”行者闻言道:“这厮造化哩!我那师父是个慈悲好善之人,又有些外好里枒槎。我待不驮你,他就怪我。驮便驮,须要与你讲开:若是大小便,先和我说。若在脊梁上淋下来,臊气不堪,且污了我的衣服,没人浆洗。”那怪道:“我这般一把子年纪,岂不知你的话说?”    ----------  孙悟空被压在山下脱身后与两个小妖交换宝贝葫芦:  ----------    早有游神急降大圣耳边道:“哪吒太子来助功了。”行者仰面观之,只见祥云缭绕,果是有神,却回头对小妖道:“装天罢。”小妖道:“要装就装,只管阿绵花屎怎的?”行者道:“我方才运神念咒来。”那小妖都睁着眼,看他怎么样装天。这行者将一个假葫芦儿抛将上去。你想,这是一根毫毛变的,能有多重?        被那山顶上风吹去,飘飘荡荡,足有半个时辰,方才落下。只见那南天门上,哪吒太子把皂旗拨喇喇展开,把日月星辰俱遮闭了,真是乾坤墨染就,宇宙靛装成。二小妖大惊道:“才说话时,只好向午,却怎么就黄昏了?”行者道:“天既装了,不辨时候,怎不黄昏!”“如何又这等样黑?”行者道:“日月星辰都装在里面,外却无光,怎么不黑!”小妖道:“师父,你在那厢说话哩?”        行者道:“我在你面前不是?”小妖伸手摸着道:“只见说话,更不见面目。师父,此间是甚么去处?”行者又哄他道:“不要动脚,此间乃是渤海岸上,若塌了脚,落下去啊,七八日还不得到底哩!”小妖大惊道:“罢!罢!罢!放了天罢。我们晓得是这样装了。若弄一会子,落下海去,不得归家!”好行者,见他认了真实,又念咒语,惊动太子,把旗卷起,却早见日光正午。小妖笑道:“妙啊!妙啊!这样好宝贝,若不换啊,诚为不是养家的儿子!”那精细鬼交了葫芦,伶俐虫拿出净瓶,一齐儿递与行者,行者却将假葫芦儿递与那怪。行者既换了宝贝,却又干事找绝:脐下拔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变作一个铜钱,叫道:“小童,你拿这个钱去买张纸来。”小妖道:“何用?”行者道:“我与你写个合同文书。你将这两件装人的宝贝换了我一件装天的宝贝,恐人心不平,向后去日久年深,有甚反悔不便,故写此各执为照。”小妖道:“此间又无笔墨,写甚文书?我与你赌个咒罢。”行者道:“怎么样赌?”小妖道:“我两件装人之宝,贴换你一件装天之宝,若有反悔,一年四季遭瘟。”行者笑道:“我是决不反悔,如有反悔,也照你四季遭瘟。”说了誓,将身一纵,把尾子翘了一翘,跳在南天门前,谢了哪吒太子麾旗相助之功。  -----------  注意孙悟空的咒:  -----------  小妖道:“此间又无笔墨,写甚文书?我与你赌个咒罢。”行者道:“怎么样赌?”小妖道:“我两件装人之宝,贴换你一件装天之宝,若有反悔,一年四季遭瘟。”行者笑道:“我是决不反悔,如有反悔,也照你四季遭瘟。”  ==================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真实的往往最令人捧腹。
  五行山其实指凡间一切由五行构成的物质世界,不得解脱的轮回范围。被打下压在五行山可以冲出来,但是,有了“六字大明咒”----即“(口奄)嘛呢呗咪(口牛)”的镇压,天上的乱神如孙悟空等都能被压住(道家和佛家在冲破肉体时都是同一个咒。显密佛教都用此咒,参见道家《性命圭旨》、藏密的转经轮上的六字咒、显教称为观音六字大明咒)。  人心尽在佛法的洞察之内,所以心猿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修到地仙层次,就会开始出元婴(不坏真身开始出现长大),就如小孩子模样----就如:“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中的“人参果”模样一样。  四十七回的通天河在人的身上,就是从底部到头部(头,就是天啊)的周天运转,又叫河车运转,与前面的“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中小周天冲破人身体上的“夹脊关”不可分离。  《西游记》里披露了许多招神的小法小咒,呼风唤雨的法术,但只有名称而不能使用。笔者做以上推测,也不一定正确,只当一笑。
  《西游记》里指出 心(心猿孙悟空)的能力原本 齐天----所以是 齐天大圣。  =======================================================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中达到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层次一到,修行人身体就会深入到火焰山的熔炼之中,那些痛苦在很多修行者的修行历程中都要经历,那是全身发高烧、觉得骨头里都是高温火炉,所以修炼决不是练习练习技术的;现在有一种利用病毒定靶癌细胞治疗癌症的专利技术,就是在容忍发高烧的一般观念后取得成功的,原来的方法一发高烧就吃退烧药,结果总失败,这是个美国失败技术到中国成功的案例(从《知音》还是《家庭》上看到的)。  ============================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中标题就暗示了那七个蜘蛛精就是七情,蜘蛛丝就是情丝。不是现在把《西游记》乱改后的含义。  ============================  无底洞有种说法指人的消化道(从口到最后没有底)有的说是人的堕落无底,一般人在食欲中就会产生色欲,二者相伴而生,也有如老鼠的形象。可能如此吧。笔者未曾亲见。
  &西游记&不错  可惜很多人只看电视不看书了,完全不是两码事啊
  一定要重新认真观看学习,用心去悟.
  我的看法跟你差不多。  《西游记》是一本奇书,但是现在人们跟器不如从前,能完全参透几乎不可能。它透露了很多“法”,在原著中最后一节,最后一首诗,便说出了作者的本意。  
  作者: originwang
回复日期: 21:01:00
      如果能改变意向,就能改变意向决定下的行为,就能改变行为产生的事件,就能改变事件组成的命运。  -------------------------------------------------------  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一心向善,诸恶莫行,就可以改变
  哇...............................    真长见识了
  以上大概点评了一下,下面按原书顺序做粗糙的引言,让大家对祖先升起信心自豪,认真读原著,莫让祖先的苦心白付了。  (以下点评用***表示)  ===================================================  (六)《西游记》与佛经的宇宙结构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标题点明:心性修持 灵根孕源  ------------------------------  ***开篇是一首诗: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点明书的初意: 造化会元 的奥妙机理,也就是大道规律。  
接下来第一段就引用了北宋“安乐公”邵雍,即邵康节的话,并且谈到了人产生的来源时刻,有的说法说:那就是人转生为人的时刻(龙时)---一天十二个时辰,寅时对应龙,前生为人,再转生为人的,据说就在龙时转生,所以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可能如此,不知确切否?其他时辰出生的就不固定了。    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  接下来谈到了四大部洲,与现在的地理书和不上,所以很多人觉得当小说读,那我们就当小说评论吧。  如果联系佛经里谈到六道轮回中比人境界高的一种生物名叫:阿修罗,它们有天人一般超越于人的能力,有美女而无美食,把人当成食物,例如:夜叉好象就是其中一类,所以有的把它们称为魔鬼妖怪,而孙悟空这位灵猴在菩提祖师处学道后也和牛魔王(其实也指人心贪婪如犟牛)结拜为兄弟,是个吃人的魔鬼妖怪看,孙悟空的老家水帘洞应该在阿修罗道的境界,书上又说在  东胜神洲。可能四大部洲就不是谈的凡间人类的生存环境了,那么也就不用和地理书比较啦。  另外一个证据是:  孙悟空是从天宫上打下凡间被压在五行山(物质世界)之下,那么更说明孙悟空最初的境界来源在五行山(物质世界)之外的东胜神州。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正确理解佛经所言宇宙地理结构的不同说法。有的人就是由于佛经所言宇宙结构与现代物质科学所发现的不同而怀疑、并且失去信心。  佛经所言宇宙结构不单谈人类物质世界,而更主要谈各种生命的不同世界的空间联系。
  下文谈到仙石生出石卵,每二十年石头生一个石蛋的事情,在前不久电视台报道贵州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  下文中有首诗词: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这表明作者有意借用历史上真正的唐僧的名姓来表达主题:&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小说家常见的行为----因为人家作者明明说白了主题的.
  很好看,要留名    楼主记得解释一下当中的玄妙与意思啊,一定要
  (七)孙悟空来到南赡部洲地界求脱轮回之苦修道之法  南赡部洲地界就是指人类凡间物质世界,所以它是从三界内未离轮回的高层主动下凡到人世修行,注意:  ==============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持篙试水,偶得浅水,弃了筏子,跳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挖蛤、淘盐。他走近前,弄个把戏,妆个【上左“齿”右“可”,下“女”】虎,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尘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馀。  =============================  然后到西牛贺洲寻得须菩提祖师,这之前他剥了一个人的人衣:有种说法说,人的生命由好几部分组成----人先天在阎王处转世时领取一件真皮,如果是转生动物,就是动物的真皮(不是现在动物学,生理学上所说的真皮),这个真皮就决定了转世后的基本形态,然后,投胎时,与父母物质世界的受精卵相结合,主宰受精卵的后续发展:受精卵里有父母历代的生命基因信息,但是不一定会被表达出来。  所以,估计是谈:孙悟空来到人间转生为人体之后再寻道修成的;  不一定正确,大家各有体会。
  出生后吃食物会渐渐长大,形成不同阶段的人体,成熟的人体里含有极多的后天食物成分,也就受后天食物的物质欲望控制得很多,渐渐与儿童时的纯真越来越远。  
  后文:“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  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这个樵夫所言诗词里就是修行境界,所以孙悟空断定他就是神仙,那知这词并非樵夫所写。  于是,樵夫向孙悟空如此指路----  =======================  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  =======================  *** 灵台、方寸是什么:在中国历来就把人心称作灵台、方寸;  
斜月三星洞 是什么:心 字的形状----中间那一勾笔,就是斜月;三星 就是那三点。  =======================  最后拜了师父,有句评语: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一语双关,值得体味。
  (八)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这一回里有许多对自古到今的修行方式的评论,十分精彩:  --------------------------------------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样?”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学!不学!”    ---------------------------  于是,祖师在孙悟空头上敲了三下,夜半密授真法。  ***这个情节不是完全虚构的:作者吴承恩在明朝,借用了历史上之前的唐朝的禅宗六祖慧能得法的真实经历:在岭南广东的六祖不识字,但一听佛经(金刚经)就明白真正含义而立即安顿好母亲后出家,长途步行远赴安徽的五祖弘忍处求法,在请别人代笔自己口述写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后,五祖就是这样暗示他半夜传法的。  为什么要这样,不是所谓的正大光明的?那是因为其他没得到的人知道后会妒忌怨恨而不自己自省不足,反而会伤害追杀善者:后来慧能果然被追杀,具体情况请读相关介绍,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  后文里又讲了为什么要学七十二般变化:那是为了躲过三大天灾的,这很有趣----说明所谓神仙也有灾难,其实与那时的孙悟空还是妖怪有关,虽然修行,仍然没有得到正果,所以动物修行是有劫难的,这里就暗示了原因。  
  孙悟空学的口诀: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注意:最后就谈到了五行颠倒,所以这书又暗讲了五行,所以有标题里谈到:金木等。
  多蒙大师 originwang 和 kohuku320 赐教。  使吾现才有所悟古人一片苦心。
  器官移植的现象证明内脏的细胞的DNA可能也能参与人的记忆思维。  所以人头脑里的想法究竟来自何处,是非常的复杂:各个内脏,大脑,眼耳口鼻舌意身得来的外界思潮,自己先天生命根本本质的良心等等。有的想法最终会害了自己,自己当时不知道还当成是自己的想法,有的想法真的有良心,但受到外界很大压力。
  口诀中: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为什么会泄露呢,这就和前面的六贼有关了,眼耳口鼻舌意是泄漏的主要通道,所以修行入门应该断此六种渠道,佛家讲六通中有一通就叫:漏尽通。  所以要打杀六贼才能入门。后面在“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自己解释了为什么给六个强盗起这么奇怪的名字:  ==================================  那禅师遂口诵传之。经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此时唐朝法师本有根源,耳闻一遍《多心经》,即能记忆,至今传世。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  (笔者附注:有的字没法输入,请见谅。)  ============================
  心猿孙悟空因为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起了,拜唐僧为师父,遇上了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六个强盗----就是上面说的 六贼 ,于是 用金箍棒打杀了这六个强盗,唐僧却唠叨说他杀生,于是孙悟空受不得气,离开了,留下唐僧孤独一人上路后遇到东海龙王劝回;于是,观音菩萨帮唐僧用“紧箍咒”制服了孙悟空,这“紧箍咒”勒在额头一圈----据说,道家在修行入门阶段后,头部真会如戴了个金箍一样的感受,这标志着真正修行的开始(所以真正修行是艰苦的)直到冲过那一关,可是,我们知道还有更深的含义,只是现在笔者尚不清晰得知。
  道家庄子也曾说过(好象是庄子说的)混沌王被他人开了七窍,过了七天就死了。意思和杀六贼差不多吧。
  笔者不是大师,只是一个朋友,好于深思,弱于现实实行,正在努力修正自己。愿所有朋友能尽向善本(生命先天之本),那我的环境也就更好啦:)一个小小的心愿啦,但是笔者也知道:必须达到:即使别人不向善,自己仍然独自坚持走那独木桥,那才算达到最后的要求。  如果没有人向善,那就得我们自己开创造就出来。  这究竟是人为的还是符合真实而可能的呢?  如果不符合真实,那么人为终究会失败,如果在造就人类之前就真的有这么的大道规律,并由此而造就的人,那么即使此刻没有一个人向善,也能够从任何人内心本质(他自己尚未觉察到的真实体现----真实者必有作用效力体现)中开始再建向善的根本信心。  所以这和对人的生命结构的认识直接相关。  人的认识能力很有限,必须在这个起点基础上开始,才能成功。
  在六触(即:眼耳鼻舌身意)各色诱惑中,如何解脱呢?  追查各色的起源之本,切实明白了来历,就不会觉得希奇,神秘的往往最吸引人。既然已经吸引,就必须解决。逃避是反向增长诱惑,必须直接面对,反而不受其控制。  笔者的笔名origin就有“原来”的含义,最初的含义,笔者在这一点方法上得到很大的解脱。
  今天到此为止,明天下午7:00左右上线,大伙别苦等.
  大伙要找本文,比较容易的方法是点击 评论 ,这样就容易找了.
  或者使用搜索引擎,把标题搜索一下也行.
  记号????????????????
  西游记本就是一本暗含丹道法诀修炼的书,
没人指点, 难得看懂而已,  在这方面多讲讲.
  厉害,佩服!!    四名著中最不屑是西游记,看了这些,才知是自己无知,西游记许是四本书中最深最玄奥的了,静等楼主继续  
  后文里又讲了为什么要学七十二般变化:那是为了躲过三大天灾的,这很有趣----说明所谓神仙也有灾难,其实与那时的孙悟空还是妖怪有关,虽然修行,仍然没有得到正果,所以动物修行是有劫难的,这里就暗示了原因。  _------------------------以余浅见,此统指所有修行人修证中证得的神通,并非跟孙悟空是妖怪有关,就是说神通并敌不过业力.如果说菩提道业是100层楼的话,神通只是才上到第2层楼而已,佛陀呵斥弟子们执着神通的,得少为足,有了点境界便停滞不前.夫不见神通第一的大目键连尊者是如果殉教的?有了神通还在三界里并未摆脱因果的束缚.  
大家是否注意到唐僧师徒四人在极乐天取得的&无字真经&其有甚深的义理,直指人心,也贴切的形容了孙悟空说的&主人公&同时也是我们大家的主人公的实相.实相无相,不立文字,我们要认的这个心,就也就明心见性的性.最初的就是最终的.二心也是指真心和妄心,其实是同一体性.妄心是由真心生起来的.因为不二法门是指一体的两面,这点在&红楼梦&中也有体现:贾瑞贪恋王熙凤的美色,后来在病危的时候有个修道的人给了他一面&风月宝鉴&只能让他照一面,正面是美人,反正就是白骨,我们的真心就像这面镜子一样,无论美人还是白骨都是心意识反应出来的影像,而这个镜子显影的功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红楼梦的这个片段也是色空不二的道理,当时贾瑞若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至于丧命了.  
呵呵跑题了,其实只要大家识的本心,看&西游记&的时候皆处处表法.  
  LZ和我电大老师讲的倒有些相似  是啊,这本是部值得人思索回味的小说
  严格说,修行人有护法上师在,虽有劫难却决不会真正有最后的生命危险,如同唐僧有众神值班保护、专人贴身护卫---层层看护,当然这是唐僧本人所不知道的。  妄心是由真心生起来的话,那么就是光明产生无明,这是一种过分的推广----来自表面文字的类比猜测,在真正修行中,这是极容易走入似是而非的曲解中的。  
  至于&光明产生无明&楼主可以参考&楞严经&第四卷,富楼那尊者问佛陀本觉明妙,性觉妙明之义.
      ☆⌒_⌒☆☆⌒_⌒☆☆⌒_⌒☆☆⌒_⌒☆☆⌒_⌒☆☆⌒_⌒☆☆⌒_⌒☆    告诉XDJM们一个好消息:现在可以免费索取DHC试用装了!!    试用装包括深层卸妆油、纯榄滋养皂、滋养化妆水和纯橄情焕采精华油四大产品。    大家只要填写简单的问卷调查和个人信息,并在申请后进行信息确认,  DHC即会在确认信息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以挂号方式给您邮寄。还有精美实用的DHC美容月刊送给您哦!!    没用过的可以试试,反正又不要钱,我用着效果不错。☆⌒_⌒☆    我的博客有详细介绍:http://harely./  
    在《西游记》“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里有这么一段:(车迟国因为佛道求雨结果不同灭佛,罚僧人做苦工奴隶)  
  ==================================  “只因呼风唤雨,三个仙长来此处,灭了我等,哄信君王,把我们寺拆了,度牒追了,不放归乡,亦不许补役当差,赐与那仙长家使用,苦楚难当!但有个游方道者至此,即请拜王领赏;若是和尚来,不分远近,就拿来与仙长家佣工。”行者道:“想必那道士还有甚么巧法术,诱了君王?若只是呼风唤雨,也都是旁门小法术耳,安能动得君心?”众僧道:“他会抟砂炼汞,打坐存神,点水为油,点石成金。如今兴盖三清观宇,对天地昼夜看经忏悔,祈君王万年不老,所以就把君心惑动了。”行者道:“原来这般,你们都走了便罢。”众僧道:“老爷,走不脱!那仙长奏准君王,把我们画了影身图,四下里长川张挂。他这车迟国地界也宽,各府州县乡村店集之方,都有一张和尚图,上面是御笔亲题。若有官职的,拿得一个和尚,高升三级;无官职的,拿得一个和尚,就赏白银五十两,所以走不脱。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我们没奈何,只得在此苦捱。”行者道:“既然如此,你们死了便罢。”众僧道:“老爷,有死的。到处捉来与本处和尚,也共有二千余众,到此熬不得苦楚,受不得爊煎,忍不得寒冷,服不得水土,死了有六七百,自尽了有七八百,只有我这五百个不得死。”行者道:“怎么不得死?”众僧道:“悬梁绳断,刀刎不疼,投河的飘起不沉,服药的身安不损。”  行者道:“你却造化,天赐汝等长寿哩!”众僧道:“老爷呀,你少了一个字儿,是长受罪哩!我等日食三餐,乃是糙米熬得稀粥,到晚就在沙滩上冒露安身,才合眼就有神人拥护。”行者道:“想是累苦了,见鬼么?”众僧道:“不是鬼,乃是六丁六甲、护教伽蓝,但至夜就来保护。但有要死的,就保着,不教他死。”行者道:“这些神却也没理,只该教你们早死早升天,却来保护怎的?”众僧道:“他在梦寐中劝解我们,教不要寻死,且苦捱着,等那东土大唐圣僧往西天取经的罗汉。他手下有个徒弟,乃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只等他来显神通,灭了道士,还敬你们沙门禅教哩。”    ==============================  不修行的人因为某种福报也能宿命通一小段岁月(天生知道自己前生的事情),但今世本身并没有修行,也在注定命运中有种种劫难。因此,神通并非菩提道业。又如:阿修罗道的生命相对于人似乎也有小小神通,犹如人的本能高于微生物的本能一样。  但修行的人仍然有因果怨债没有了结,所以才有劫难。只不过,修行的人是主动善解了结,而不新增再在迷幻中情欲贪婪中又结后因,所以越来越解脱----这是一层层一件件事情回报中渐渐解开往世纠缠,而获得的真实解脱。
wenshupusa
朋友畅谈真心  
  以前我也是如
wenshupusa
朋友那样理解的,以为 妄心是由真心所生,光明会产生黑暗。  犹如:灯光会使物体产生黑暗背影一样。  如果仔细追查 “产生” 这个历程,不同的含义,就会发现有很大的混淆。只有回归到佛法的根本,善 中才能分开不同角度本分应该所守的立场。  
  好文当顶!
  如果按照 光明会产生黑暗 来认识,对光明与善良的坚持就导致失败的转变。  其实,正如:灯光会产生黑暗背影一样,那正是人愚昧的错觉:  灯光所到之处,黑暗就不再存在。二者是没有互生的关系的。  错觉来自何处?正来自对比:有光明与无光明同时存在时,才产生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并非是光明产生的,而是处于黑暗中的人接受光明时产生于他本人自己个人头脑里的错觉。(因为在黑暗中嘛)
  换一个角度更好理解:  我们先从“力所能及”这个本原开始,做任何事情都在力所能及下做。
  我看西游已有十年,最后一首诗中,可以看出古人的良苦用心,如下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同生极国,尽报此一身
  明知道力所不能及还强为,那是自找失败。就算成功了也不是自己明明白白能重现的。  “光明产生黑暗”这句话来自人类语言的有限性,这是个省略句。省去了非常重要的背景,所指的范围等等。  但是,这句话本身是有限的,有适用范围的,不是绝对的。  在错解本意时,“光明产生黑暗”与“不存在绝对真理”是一个意思。  “不存在绝对真理”自己是否绝对,不绝对的含义是什么?  不绝对就是有错误,不正确。  不正确那就是“存在绝对真理”啊。
  您读此文的此时此刻,您是存在的----这就是一个绝对的事实,这句话就是一个绝对真理的具体体现。
  以前的法国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就是从这点开始确认存在绝对真理的。  其实,任何生命体有其内部的结构,以及运转的规律,那么,这些规律在生命体存在为那种形式的生命体的每时每刻,都伴随着生命共同存在,发挥着基础的制约决定的作用力,不是可以违反的,那就是这个生命体的绝对真理。  如:一般人要吃饭(不修行等),这对人来说,就是一个绝对真理。只要人的定义如此,那么就会从人自身本身的构成中等价产生人要吃饭这么一个绝对真实的事实。  当你痛苦的时刻,你不会把那个痛苦本身立即同时认为舒适。所以,人类的语言可以帮助人认识很多事实,但也有限,有歧义与误导,这个误导本身不一定出现,其实是人自己如何对待语言决定了歧义与误导是否出现,最根本还是人自己的取向。
  光明不会产生黑暗,黑暗本义为光明不足,没有光明所在。  回到一切最初产生的地方,就什么都明白了。
  人类现在的语言,担负的任务很多。  有时用来比喻,以加强表达效果,这种做法有副作用,人离开了那个比喻的环境就容易过分推广,把比喻的含义当成最初的含义了,这样就有相反的两个含义,无法固定,定不下来,就无法讲清真实,更不能产生智慧----自己都摇来晃去和自己的初始基础脱离,没有真实的不变的稳固基础,如何能深入产生贯穿明白更多永恒真理的体现呢?所以,我尽量不用比喻,直接指出最本来,最初的起源。
  从大家都能理解的基础开始谈起,才能对大家真正有所助益,立即见效。“戒定慧”,戒是真实做到坚持原则,那才能定下来,然后才能得智慧。
  “戒定慧”中戒是坚持原则决不动摇,才能定下来,然后才能产生智慧,洞见一切。
  这样才能真实有效的彻底解脱痛苦,而不会仅仅在理论上强行无关痛痒的把痛苦当作舒适,那是自欺欺人,我们都不会有意那么做的。  既然您我已经开始说话,就有说话之前内心想说的自己的愿望,既然真有想要心想事成的如意愿望(根本愿望乃是启动每个人内心本来就有的善良真心----可以严格证明),那就等于要让别人真正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含义。这样才不浪费时间,对别人才真有帮助。
  要让别人明白,当然要站在别人“力所能明白”的基础开始。
  在现实中,人们常看见“人类思维的概念”中,有两两相对的对立事物伴随而生,所以就以为是其中一方造就了另一方,这样就形成循环,说不清最初谁是最先出现的,这就到了人的思维的极限了(这其实是人类自己把自己认识结论的过程当成了真实的二者最初产生的过程了:不真实----人并没有直接突破时间,以可自如运用的宿命通能力直接看到当初的真实事实)。  所以,在二者产生之前,造就了二者的,那才是二者真正的起源。  
  lz原来是做学问的,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日益,就是说做学问,应该每天都要增加自己的知识.跟做学问恰恰相反,为道日损.就是每天都要减少对自己有干扰的事情,主要是指自己的过多欲望,直至无为,才能达到无所不为的境界,西游记主要就是阐述佛 道方面的知识.
  在观看对立的二者互相作用的时候,是已经跳出了二者的矛盾纠缠纷争血斗。  有能力跳出矛盾时,可以这样看待事物,那样才真正正确。  但往往很多道理,是那些已经跳出去的佛经里所言的事实,却不是用来自己放纵自己的,因为此时此刻,我们还没有跳出去,这就是为什么单纯的引用佛经原文并不能使人人心改变,起到真实有效作用的原因----这是真实的已经发生了的漫长历史事实。
  在各门佛法中,有一条严格的戒律:  不可盗法!  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已经犯戒律了也不自知。  据说,(笔者个人探讨),盗法产生的背景是这样的:  有智慧的人,把他所首先领悟出来的真理传播给他人造福,可是,既然是真理,那么就有力量,当人们从依循真理得到解脱,得到心想事成的大福分的时候,就会升起感恩回报的心。  有的人贪图人类的崇拜感恩的心在不彻底觉悟时所带来的物质利益,跑到其他地方,把别人说出的真理,说成是自己给大家的,利用这点欺骗世人的崇拜,控制人,从而获取人世利益。  这就是盗法,极重的罪。  在西方,通俗讲,就是在引用他人的名言时,不主动说明是引用,却欺骗世人以为自己高明,侵犯版权的行为。  但盗法有更严重的恶果。
  引用:作者: ty2006_
回复日期: 22:49:00
      lz原来是做学问的,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日益,就是说做学问,应该每天都要增加自己的知识.跟做学问恰恰相反,为道日损.就是每天都要减少对自己有干扰的事情,主要是指自己的过多欲望,直至无为,才能达到无所不为的境界,西游记主要就是阐述佛 道方面的知识.  ================  道理和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可是却缺少实际的中间过程和实际效果,这就是最关键的不同点!空谈与引用,没有自己直接切实帮助他人的行为,并以自己有多少佛经原文知识,怀着很多想法来做事情,是不能达到自己最初所愿的。  本文不在于多少知识,在于启迪坚定向善的机缘。  本贴的很多知识,在一定的时期之后,真会觉得只是肤浅的东西,但没关系,这个肤浅的东西在此时此刻,却能起到过深的离得太远的空话所不能达到的动人的力量。  
  的确,知识只需用到刀刃上那么一点,不需要过多。有效就行。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的更替,知识也必须选择不同体现,才能有效助人啊,愿大家正确对待知识。这点ty2006_引用的先圣的话是最好的提醒了。
  很多同门引用同一个上师的话互相批评,也是盗法的一个体现。愿我们互相提醒,严肃对待。  直接谈出自己对这个具体问题的来龙去脉的详细认识,不牵扯上纲上线的敌意批判,粗暴草率的下结论。  这样才能对他人有真正的帮助,或者主动暴露出自己的不足,尽快得到帮助指正,有实质的提高收获。  建议:不引用经文,直接谈自己如何明白那一句经文的内在道理的,在现在此时此刻,如何具体实行的。  愿我们以此方式真心实行,证得自己的真实修行果实,不虚费宝贵时光。
  这样做,其实是遵循了一个真理:我们现在都是有限的。  那么我们对经文的理解也是有限的,对他人的认识也是有限的,所以自己要主动实际把“自己有限”这个真实事实 落实到 规范自己行为思维上去。  留下余地----不留余地那就等于自己绝对正确了。
  一个具体问题是有限的,就在有限的范围里探讨,不无根据一下完全绝对式否定了别人。这就越过本分了。  再谈经书,有很多背得经文的人,不得最终成果(《西游记》第一回就讲了这类人),就是如此。  佛经是站在佛的角度谈,所以会原谅人在某些情况下的过错,可是人不能自己因为佛的原谅而有意犯错,那就不得原谅了。  上面这个事实,证明佛经所言,与我们自己实际的行为,要分开。  但是,在他人犯错时,应该用此佛经来体谅理解。  这就是佛经和实修之间的差异,佛经本没有错,错的是人自己对待佛经的方式--这方式来自人自己不易自觉的内心邪念。  但要是不暴露出来,不解决,那还会一直以为正确而继续邪行,发现了,才是归本的开始良机。
  笔者说话习惯于直接了当,所以有时感觉不太好时,笔者先在此谢罪,请直接指出用词上更恰当的方式,不胜感谢.
  好!楼主好厉害啊!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圣施威降大圣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