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面对九曜恶星星前来降他,大圣在心理上发生了怎样的变换

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髹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 在此种形势危急的情形下孙大圣是怎样应对的?从中表现了孙大圣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答:——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髹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 在此种形势危急的情形下孙大圣是怎样应对的?从中表现了孙大圣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答: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为同学们推荐部分热门搜索同步练习册答案,要查找更多练习册答案请点击访问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当时李天王传了令,着众天兵扎了营,把那花果山围得水泄不通。上下布了十八架天罗地网,先差九曜恶星出战。九曜即提兵径至洞外,只见那洞外大小群猴跳跃顽耍。星官厉声高叫道:“那小妖!你那大圣在那里?我等乃上界差调的天神,到此降你这造反的大圣。教他快快来归降;若道半个‘不’字,教汝等一概遭诛!”那小妖慌忙传入道:“大圣,祸事了,祸事了!外面有九个凶神,口称上界差来的天神,收降大圣。” 那大圣正与七十二洞妖王,并四健将分饮仙酒,一闻此报,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说未了,一起小妖又跳来道:“那九个凶神,恶言泼语,在门前骂战哩!”大圣笑道:“莫采他。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说犹未了,又一起小妖来报:“爷爷!那九个凶神已把门打破,杀进来也!”大圣怒道:“这泼毛神,老大无礼!本待不与他计较,如何上门来欺我?”即命独角鬼王,领帅七十二洞妖王出阵,老孙领四健将随后。那鬼王疾帅妖兵,出门迎敌,却被九曜恶星一齐掩杀,抵住在铁板桥头,莫能得出。 正嚷间,大圣到了。叫一声:“开路!”掣开铁棒,幌一幌,碗来粗细,丈二长短,丢开架子,打将出来。九曜星那个敢抵,一时打退。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大圣笑道:“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髹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大圣大怒道:“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急入中军帐下,对托塔天王道:“那猴王果十分骁勇!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脚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 寒风飒飒,怪雾阴阴。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弯弓硬弩雕翎箭,短棍蛇矛挟了魂。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扬砂走石乾坤黑,播土飞尘宇宙昏。只听兵兵扑扑惊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
这一场自辰时布阵,混杀到日落西山。那独角鬼王与七十二洞妖怪,尽被众天神捉拿去了,止走了四健将与那群猴,深藏在水帘洞底,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神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彀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即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1.结合文段情节,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2.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西游记》这部小说主题的理解。
281、&& 10&& (每小题2分,每空句1分,错漏一字扣0.5分,该空句扣完为止)(1)自将磨洗认前朝,铜雀春深锁二乔&
(2)飞来山上千寻塔,只缘身在最高层(2)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 4&&&& A& B&&&& 3、&& 2&&&& D4、&& 2&&& 它日渐干枯,模样变得越来越难看了。(删去表转折的“却”即可)5、&& 3&&& 示例:太暖和了,感谢大树,感谢上帝!6、&&
2&&&& 项目一:硬笔(钢笔)书法知识讲座,目的一:明确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了解硬笔(钢笔)书法的知识。项目二:名字硬笔(钢笔)书法作品鉴赏。目的二:欣赏和借鉴硬笔(钢笔)书法作品,激发练字兴趣。7、&& 2&&& 示例一: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示例二:写漂亮字,做优秀人。8、&&
1&& 示例:谢谢你的赞扬,其实只要你用心写字,坚持练习,也能把字写好,到时候肯定比我的字更漂亮。(自谦与鼓励各占半分)9、&&
2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10、& 2&
(1)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11、& 2&& (1)恶&&&&& (2)彰显
,显扬&12、 4& (1)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法令或尽忠做好事的人,应当(把他们)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2)(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以便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13、& 3&& 冬季大雾和逆温对人们健康造成的危害。14、& 4 &&运用具体事例和数据表明大雾和逆温对人们健康造成的危害之大。15、& 4&& (1)烟雾杂质不易穿过逆温层,无路可走;(2)同时在逆温下风速小,烟雾杂质更不易扩散。16&&&
4&& 瞎婆婆给的“两元钱”或一元钱(金钱)&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或者让我懂得了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精神财富)17、& 4&& 父老乡亲往我家送钱&&& / 瞎婆婆来我家送钱& 18、&
4 (1)说明瞎婆婆年体衰,动作缓慢,心情激动;(2)我被深深感动,深知瞎婆婆送这“两元钱”的深情厚意,所以这是不能自已的表现。 19、& 3&
都明白了瞎婆婆说的“两元钱”为什么会变成手中的一元钱的缘由。(明白了一元钱的分量)20、& 3&
与十万天兵天将斗个你死我活,天翻地覆。性格:孙大圣桀骜不逊、武艺高强、英勇过人。21、&
3& 示例:作者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多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活泼。如“大悍力,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句子等,描写了孙大圣与十万天兵天将混战的激烈场面,同时也很好地突出了孙大圣的英雄形象。&&&&&&&&&&&&&&&&&&&&& (
想象与修辞方法占2分,修辞手法说出对偶或比喻即可;举例占1分)22、&&&&&&
作文评分标准作文等级评& 分& 标& 准一类卷(50―45分)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3.语言得体、流畅。二类卷(44―40分)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3.语言规范、通顺。三类卷(39-30分)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四类卷(29-15分)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五类卷(14-0分)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加分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l-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3.语言优美。4.富有个性。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扣分1.1.无标题扣2分。&
2.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 ,最多扣3分。&
4.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5.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6.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附加题1、& 2&& (1)“?”(2)以其人之道 | 还治其人之身 | 偶而取之 | 不失为良方也(错一处扣0.5分,扣完1分为止)2、& 2&& (1)通“现”出现, (2)离开,离去3、& 4&& (1)你为什么不化为山水,那么两个人(或:大家)都高兴了。(2)人世间的事又怎会不是这样呢?4、&
2&&& 就女子而说,做人不应固执已见,强人所难,要学会体谅别人,要为别人着想;就画而说,遇事有时需要冷静思考,寻找解决办法;就明子而说,助人一臂之力,巧妙化解矛盾,对已对人都有好处,而不能袖手旁观。(体谅、理解与乐于助人、利人利己两个寓意各占1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西游记》第五回大义精解(决定版)
我的图书馆
《西游记》第五回大义精解(决定版)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乱蟠桃:蟠桃在《西游记》是一个极重要的词汇,桃字,前面已经解释,代表不在五行中的木,木本身是五行,怎么可能不在五行中呢?因此,桃是代表了世外之相,乃性之相,清净相也。蟠,虫番,虫是动,番是米田,米在《西游记》代表性德,八方汇聚于一心的趣味,因此番就是德田,再与虫的动态相合,即表示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性德。因此蟠桃会上之人,都是明心见性的境界。蟠桃会即表达性德里流露出来的功德义。乱蟠桃,是指悟空在炼神还虚之后,继续向上的修行背离了明心见性的方向。在修行上讲,这个过程对应于道家的炼虚合道,证入四空天的修行路子。
大圣:指齐天大圣,因为一切万法唯心所现,所以心是大圣,善现万界。
偷丹:丹,道丹,丹心;偷丹,即欲获得赤诚道心,反而落入有为心。修行上讲用心,到了还虚与合道的境界,真正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反天宫:天宫,代表道德,偷丹的行为已然背离了实相。背离了实相,必然受到道德的制约。
诸神:道德的作用正是诸多神奇,不可思议的大道自然律,自控调谐律。
& &&捉怪:道法自然令一切不自然的事物无处藏身。自然现象处处给我们指证众生的观念和行为的错误引发的境界问题。比如,在美国这个把科学概念当成真理的国家里,常常会有龙卷风出现,这就是痴能生风的道理。在日本常常会有地震发生,这是心有不平,傲慢无礼的结果。当然,地质学家会说这是板块运动的结果,但是不明白板块为什么运动?星系为什么会运动?地球为什么有磁场?人类太多的问题需要解释,可是已经有的解释科学家们看不懂。岂不怪哉?智商不等于智慧,智商高并不能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
先说大圣到底是个妖猴,只注重名声不注重本质,徒有虚名,东游西荡。然后经许旌阳启奏,玉帝给他一个蟠桃园的管事之职。大圣去园里听土地介绍蟠桃的功德利益,在管桃的时候把好桃都偷吃了。等到王母设宴做蟠桃胜会的时候,七衣仙女已经找不到什么好桃了。大圣从七衣仙女处得知蟠桃会上并无自己的尊位,才妖性大发,开始大闹蟠桃会。先是把玉酒喝醉了,又误入太上老君的丹房,把葫芦里的丹丸都吃了。酒醒之后,自知闯祸,从西天门隐身逃回花果山。为了让妖猴品尝,又重回天宫盗仙酒,与众猴共乐。待天宫知情之后,聚齐了天兵天将,各路神圣,去花果山捉拿妖猴。虽然有十八架天罗地网和各路神圣,但是各路神圣与大圣的猴群和七十洞妖王交手之后,只拿住了其它兽类,一个猴精也没有捉着。
本回第一句是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给这一回修行的结果进行了总体的定位。这是整书格局的需要,用七回的篇幅把用心所能达到的所有境界都描述一遍,然后才能明白为什么要放弃起心动念,为什么要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上回描写猴子修炼神还虚,达到了四禅的境界。再向上修行,有三种可能。一个是修道家的离色界定,又称四空定,进入四空天;另一个是修佛家小乘的灭尽定,出离世间;还有一个就是修佛家大乘的清净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后二者,都是不用心的修法,也称清净定。三种定功中唯有道家的修法还与妖猴有联系,因此接下来描写以起心动念为法要的炼虚合道就成了必然的结果。当然,“炼虚合道”可正可邪,关键是个见地问题。见地不真,果遭迂曲。三大修行见地,一个是道家的修涅槃相,二是小乘的修有余涅槃,还有修大乘的无余涅槃。既然大家都知道中道是唯一的出路,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细微的差别呢?本质上是悟性上的差别,大家都是修中道,但是对中道的解悟有圆有不圆,甚至有偏差。道家和小乘都是属于偏差,大乘里还有圆与不圆的差别。这一些见地上的差别,极其难懂,所以才会让顶尖级的高道不能圆悟其妙。下面从佛家和天华文化对四空定的开示,来分析说明一下四空天修行的观念问题。
佛家各部派对四空定的说法有差别,但是总体上都是把四空定定位在色界天之上,天华文化更是精确地指出了修行的方法和结果,把四空定划在四禅之上,但是同时又说明进入四空天并不一定需要以四禅天为基础,上等根器的人可以从其它禅定一步修证四空定。下面重点讨论一下,修四空定的观念问题。很多人对佛道二家修行的差异不了解,其中多数人认为虽然佛道二家修行的路子不同,但是终点相同,仙与佛只是名字不同,觉悟的程度并无差别。通过这一回的学习,可以帮助读者了解道与佛的本质差异。为什么会有人认为道与佛相同呢?一个是道家把佛称为大觉金仙,二是道家认为《道德经》与《大藏经》对宇宙人生的提示是一个水平。应当说,在人间出现这样的观念是极其正常的,正如老子所说的:“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就像唯物主义者尽其思维也不能理解唯心一样,唯心主义的事实已经大大地超出了唯物主义者的想象力。三维时空人在三维的世界里很难想象四维的生活境界,这就是传统文化里常说的“不可思议”。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而想象一个三维里的事物,并最终使其变成事实,但是要进入四维空间,则必须放下三维的想象。三维的想象就是以光速为基础,要超越光速,就是通过放下想象来实现的。同样的道理,从四维到五维,乃至进入无穷多维,都是通过放下分别执着来完成的。那么,道家是不是发现了这个规律呢?应当讲他们真的发现了。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可是,修行是实实在在的修证,修道既不是哲学,也不是理论。看似相同的见解,在修证上确有天地之别。从初禅到四禅已经难倒了几乎所有的天下豪杰的想象力,那么四禅以上,更是令人难以想象。当代高僧大德说,现在要在世界上找几个初禅境界的人可能还能找到,如果要找一二个阿罗汉实在是很难。当今佛门泰斗净空法师更是明确指出,如今要找五个真正的讲经人,已经难以如愿了。虽然讲经的人看似很多,真正是把修证的经验讲出来的人太希有了。因此佛道文化正在逐步地变成玄学,既然都是玄学,其中的差别就更加难以辨别了。
四空定的修证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幸好还有天华文化的开示来帮助我们了解道家内丹道法在修证中的诸多问题:“经过四禅的定修,修炼者已厌舍色身,一心观想广大虚空,超越四禅而进入空无边处的境界,在这个层次上的定修,叫空无边处定。其达到的境界是,心念明净,远离苦乐等感受,在深定中唯见虚空,感觉不到自身及世界的存在,脱离了“色界”身体与物质的束缚,无碍自在,精神如‘笼破鸟飞’。”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是道家修证无中生有的理念,彻底地让自身空无边处,即得空大之身。如此可以任天下众生执着有法,而我自空无而无有增减。此一观念是以空无边为“中道”的实践。“在空无边处定的基础上,再继续内观心识,把虚空无边的观念也灭除,即内丹修炼最上阶段的‘粉碎虚空’,于是便进入识无边处的境界。在这个层次上的定修,叫‘识无边处定’。其境界是,在深定中不见余事,唯见现在的心识念念不住,识虑广阔,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无量无边,并于定中回忆起无量无边的已灭之识,而未来将出现的事物与认识也尽悉在定中展现,所谓追眼、预眼功能,就是在这种状态中产生的。”天华文化这一段开示,更明确地指示了“粉碎虚空”一词的内涵。虽然是界内定,实证了念念不住的事实真相,看到时空无限的本质,因此天华文化指出《道德经》正在三界上方闪闪放光。由此可见,三界内的科学最高境界无过于《道德经》的五千言。了解这一事实的人还有可能把人类三维时空里的科学技术当成是生命的寄托吗?反过来讲,人类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西方科技之上,真正是劳民伤财之举。西方的科学技术与东方的传统文化相比,就其真实利益而言,实在是不值得一提。中华民族什么时候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就是中华民族自己放弃了祖宗留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那一刻,对民族文化没有信心的那一刻。天华文化进一步开示:“在识无边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心,又发现心识亦无所有,可谓层层深入后否定之否定,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认识,是定修境界的不断升华。心识亦空,心识当然也就没用了,所以无所有处又叫不用处。在此层次定修,就叫无所有处定。其境界是,一心内净,空无所依,不见诸法,寂然安稳,怡然寂绝,诸想不起,身中诸脉及心脏跳动亦皆停息。”可见,修行一关连着一关,在任何情况下,修行的方法都是放弃前缘而进入新的境界,落实“损之又损”而进入“玄之又玄”。这一境界的修证最大的问题是心识的作用也没有了,因此修证者发现了问题。这就进入了界内修证的最高阶段的修证。如天华文化进一步开示:“在无所有处定的基础上,再继续精进,发现‘无所有’的观念亦空,由此便超越无所有处定而进入三界定境的顶峰。为什么叫‘非想非非想’呢?在此定中,已离‘无所有’的念想,这叫‘非想’,但还有一些细微观念存在,未离绝一切观念,比如‘非有非无’等,这叫‘非非想’。合称‘非想非非想’,在这个层次定修就叫‘非想非非想处定’。也就是三界定境的顶峰。此处的境界是,泯然寂绝,心无动摇,不见有无相貌,怡然清净,如涅槃相。”净空法师指出进入此境界的修行者,既是非常了不起,也是非常可怕。因为他们自以为证入这个境界就是证入涅槃妙道。佛曾开示,证此境界的人定功能持续八万大劫,也就是宇宙经历了八万个成住坏空之后,他才会失定。失定之时,会直入阿鼻地狱,原因是大妄语,未证谓证而造就了悲剧。这就是常言说的:“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六道轮回非常可怕的,向上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而下地狱却非常容易。对轮回中的众生而言,绝大多数的时间是生活在地狱里,因此要出地狱,就必须出离轮回。
四空天的证悟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呢?佛在《金刚经》里做了明确的开示:“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道家的问题是在修行中始终没有离相,要么执着有相,要么执着无相,要么执着是相,要么执着非相,要么执着似有非有相,要么执着非有非无相。可见,修行很容易犯错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看似合理的层层突破,玄之有玄,本质上还是在三界里打转。中华传统文化难道就是以黄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吗?当然不是的,道家文化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代表,真正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了易、道、医、儒、武这些世间绝学绝技的养生益智文化,这些文化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华文化的全部和精髓。中华文化能引入佛家文化并把佛家文化发扬光大,这才真正是印证了中华文化在有文字以前的根器和水准。中华文化的源头肯定与印度的佛家文化是同一个层次的智慧文化,这样的中华传统文化被称为道的始祖,随着时空的变化源源流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肯定这个文化是必定存在的,因为时空是假相,三界里救度众生的文化都是佛应化出来的文化。在这个层次上称名已经不重要了,印度称佛,中国称道,或者称仙,理义是一样的。因此,应当讲佛家文化的进入使得中华民族回归了自家文化的本来面目,这些都可以通过中华汉字里的智慧传承来印证。如果还以中华文化的始祖,以道法来冠名,那也从炼神还虚之后,直接修清净禅,炼虚合道而成道,那个道与佛是一个层次的金丹大道。
本回故事又是如何来描写修证四空天的内涵的呢?首先明确了齐天大圣是个妖猴,虽然有资格管理蟠桃园,但是没有资格被邀参加仙桃盛会,只能背地里偷吃仙桃。这就好像我们凡夫一样,不能光明正大地做佛,只有冤枉地做六道众生。虽然享受的都是大道,但是毕竟是把极乐世界变现了娑婆世界。另外,大圣得知自己未被列在王母娘娘蟠桃盛会的名单当中之后,并不能恪守本分,而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享受蟠桃盛会的琼浆玉液。这些都是说明大圣在继续向上的修行中,错误了大方向,违背了性德。当然如果能了解修行中的要义,就会发现其中更精确的描写。一个是定身术的描写,把七衣仙女定身,就是着相的内涵,违背了如如的性德本质。性德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而大圣是不变不随缘,这就是界内大圣的勾当,不变不随缘就出不了三界。另外,还有对偷吃蟠桃会上果品和琼浆玉液,是通过用瞌睡虫把仙官和力士都催眠了才实现的,这就是有为法的定位。实质上,正是对众生随眠烦恼的描写,随眠烦恼是无明惑业的真正表现。那么又是从哪里看出大圣确实从四禅天向上修行呢?这些通过大圣对待诸方神圣的态度和看守蟠桃园来确定的,其中内涵都会在后面进行更详细的解释。最后,通过十万天兵天神的洗礼,使得七十二妖王被众神捉走,代表大圣的功夫境界达到了界内的最高峰,真正证入了非想非非想处天。
这一回故事非常深奥,似乎于情于理都不合理。天宫之上,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十方神圣都是解脱之士,哪里会吝惜蟠桃会上的一个席位呢?既然能给妖猴一个齐天大圣的名号,又何能将大圣拒之于水果美酒宴会之外呢?其实,《西游记》任何一个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其特定内涵的,不能仅仅从物质条件和官职大小的角度去分析和欣赏小说的用意。当然,对一个不了解修行理义的人是没有办法做到从修行的角度去欣赏释厄的真正趣味的,因此长期以来《西游记》有着双重的身份,一是神话小说的身份,给读者很多想象力。二是修炼过程参考手册的身份,给修行人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同时提醒修行人注意修行中的诸多问题。由于修行的内涵非常微妙,所以在读这一回故事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为什么大圣每天不是东游,就是西荡?
(二)为什么许旌阳真人要请玉帝与大圣一件事管?
(三)大圣会筋斗云,距离和时间都不是问题,那为什么在看管蟠桃园后就不再交友和他游了呢?
(四)为什么由王母娘娘来做蟠桃胜会?
(五)天神都是有神通的,怎么还会被大圣欺骗?
(六)为什么大圣醉酒了还能任情撞到三十三天之上的离恨天兜率天宫?
(七)为什么大圣要拿仙酒给众猴们吃?
(八)为什么天神未能伤到一个猴精?
首先,从大圣修行阶段来分析一下大圣东游西荡的道理。东西二个方向代表起因和结果,因此这样描写来表达大圣修空无边处定,破笼鸟飞。如此修的目的,就是要与万物合为一体,所谓交友结义。因此与诸神圣不分彼此,三清四帝亦不是心外之事,以求广大之身。
第二,为什么许旌阳真人要请玉帝与大圣一件事管?
天宫里四大天师,为什么专指许旌阳真人?这是因为名字里有修法的趣味。读《西游记》最重要的事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只有一个,那就是读者自己。这一点是取佛经的教理,一部佛经是给读者做开示的。《西游记》也一样,讲的是人人同有的本性功德展现的方法和效果。修行为了什么?简单讲,就是完美自我。为了完善自我,才有了很多的修行门派。什么叫完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仅如此,自己丝毫没有烦恼。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修行方法同样领会到了这个修行本质,一切为了功德圆满。功德就是阴阳里的阳,看得见摸得着,能够长生久视。修行里体证空不是无视一切万法的存在,恰恰是要能时时不离真实的存在。道家的思想是把自己彻底地清空,就像一张白纸,用今天科技讲就像一个显示器,在空上可以承载万有,这就是许旌阳的内涵。看守蟠桃园的趣味就在这里,自己不在五行中,确能普现一切五行的作用。可见,许旌阳的名字,就把大圣继续向上修行的趣味全部道出来了。
第三,大圣会筋斗云,距离和时间都不是问题,那为什么在看管蟠桃园后就不再交友和他游了呢?
因为蟠桃园比喻功德园,只要看好自己的功德,就可以放下一切名相了。中华传统文化讲:“一通百通”。佛家净土法门代表佛家普度众生最根本的法门,也是一通百通的方法,简单到专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证果有层次,但是方法就一个。蟠桃园里有三种桃子,趣味也是一样的,与净土宗的三土九品是一回事。
第四,为什么由王母娘娘来做蟠桃胜会?
《西游记》中的道家从其引用的名字功德看,是把道提升到了道的始祖的高度,也就是与佛等同的高度。这从玉帝的名称和作用已经说明了。玉帝代表阳的一面,即一切显露的功德必定是道义所含的。那王母娘娘代表阴的一面,即一切未显的功德必定是道义所育的。玉帝与王母本来是一义的,本质上是一回事。对于一个修行人而言,要能开发出未显之功德理体,然后才能随缘生妙用。从这个角度讲,理体是王母所表的,妙用是玉帝所辖的。蟠桃会上有诸佛菩萨和一切天宫正职神圣,足见此会乃是印证真正得道的官印。得道得什么?即是将自心完全融入功德理体。齐天大圣是个妖猴,虽然能生作用,但是未能进入无为的理体境界。
第五,天神都是有神通的,怎么还会被大圣欺骗?
明白《西游记》只是一个人的境界,这一类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包括大圣现在像是无敌,到了后面取经路上常常力不从心,原因就是那些妖魔鬼怪都是从心里挖出来的。就像人一样,再强壮的人最后都会生病,病毒虽然很弱,确能让巨人倒下。大圣是代表有为心,当心执着有为的时候,心里清净的功德就被蒙骗了。由此可见,世上那些所谓的聪明人本质上必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好像是占了一些别人的便宜,实质上自己的损失太大了,得不偿失。
第六,为什么大圣醉酒了还能任情撞到三十三天之上的离恨天兜率天宫?
佛家五大根本戒中有不饮酒戒,原因是饮酒醉了之后,会失去理智,而修行恰恰要求在一切时一切处不失理智而能广大智慧。那么大圣醉酒了,应当堕落,怎么会不降反升呢?这里面有三个相关的问题,一是醉酒在《西游记》代表什么理义?二是三十三天代表什么理义?三是离恨天兜率天宫代表什么理义?饮酒在《西游记》里代表陶醉。已经是陶醉了,醉上加醉是什么呢?是忘我了。三十三天,代表功德,从功德里忘我了,境界必然会提升。但是,这个提升称任情,即完成了大圣的心愿,他是要修道证道,因此这里他必定要见道了。离恨天代表道法自然,兜率天宫也称知足天,这是梵语,从佛教中引入的名称,指知足、喜乐之意。从这些天的名称也能看出佛家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离恨天,不是佛家的词汇,可能是道家词汇,也可能出自民间传说。不过,在《西游记》中给出了完美的解释,道是清净的,是无情的,因此也是离恨的。为什么说离恨天在三十三天之上呢?三十三天是功德,功德之间的规律性的表现才是离恨天,因此离恨天在三十三天之上。为什么让太上老君主管呢?因为道家认为老子就是太上老君。老子给人间留下了《道德经》,《道德经》讲解了道德七律,也称老子七律。后经天华文化整理归纳成为八大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从道家的太极图里看出来:阴阳根本律,五行生克制化律,天人合一律,中成极反律,因果律,宇宙自控调谐律,质量互变律,蛹动螺旋律。去了离恨天,看到了道法自然律,即代表大圣从空无边处的体大证入识无边处的识大,功夫达到了第六定。
第七,为什么大圣要拿仙酒给众猴们吃?
大圣到底是个妖猴,这个我相没有放下,这也代表了四空天的整体问题。“我在道中,道在我中,我即是道,道即是我。”这是很多修道人的口头禅,“我相”的味道很浓,问题的根子在我的道行广大,神通广大,能生万法。万法是如何生的?是花果山的众猴代表的。见地在道法上的大圣,必须会回归到我相上去的。让各种生法之心也能进入清静无为的境界,这就是道法修行的纲领。让心得体现在道德中,让神通广大到一切处。如果没有佛来开示着相的大问题,六道里的众生纵然智慧如太上老君,还是出不了三界。很多人误以为道家的修行出了三界,其实这个误解的本质是对三界的顶端无色界的功德不了解,把无色界当成了色界之外了,把色界当成了三界中的上界,把人间当成三界中的人界,把人界以下当成了三界之下界。以为出了上中下三界,就是出了三界。其实,无色界是上界的一部分,没有出三界。从修行上讲,把仙酒拿回到花果山,代表了无所有处定。离开了代表一切功德的天宫,回来了唯有自我的花果山。
第八,为什么天神未能伤到一个猴精?
心是一切万法的体,心能生法,不仅能生实相,也能生幻相。但是能生的本质不会被破坏。心王随缘显现的一切法,都是心里本具的阿赖耶种子效应。佛说阿赖耶与般若是一的,一个是识,一个是智。所以阿赖耶是般若的迷态,般若是阿赖耶的觉态。可见,种子是不能破坏的,只能转化。众生是杀不掉的,这是为什么佛家最根本的戒律要戒杀的原因。众生只能通过教化来灭度,即让所有的众生先成佛,自己才能成佛。通过竞争、斗争和战争的方法来获得利益,绝对是三途(火途、刀途、血途)哲学,问题不会减轻,只能加重,以至于走投无路,那就叫地狱现前。从修行上讲,天神来与众猴打仗代表了非想非非想处天,要表达非有非无的效果。最后只剩下猴精,是心得了清静,一切妖王都净化掉了,即到了三界之顶。
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
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妖猴,猴,代表心猿,起心动念;妖猴,指比起心动念在妄想上走得更远,那就是还有分别和执着。官衔品从,比喻果证品位,指智慧层次;俸禄高低,比喻福德的大小。但只注名便了,只在乎别人如何称谓。修行的本质就是远离世俗的七情六欲,可是有很多的修行人过不了名闻利养这一关。不能真正观察世间之名利,在生老病苦等八苦面前毫无利益可言。看一看历史名人就会发现,他们是不是真正活得自在?只看其生死大事如何即可,其它都是虚而不实的表面影像。二司仙吏,安静司,宁神司,乃修禅定之功夫,心安神宁。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这一句是用人间的生活方式来表达的,其实内丹术从出神之后就不可能再食三餐了,也不需要睡眠。这个地方强调了,心安神宁就是禅定,禅定中的人是不需要饮食和睡眠的。有了禅定,生活在色界天,无事可以牵萦身体,身心获得相当的解放。如果人的身心没有了所谓生理和心理的需要,那活着又能干什么呢?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无事可做,自己不需要别人的服侍,别人也不需要自己的服侍,大家到一起就是享受生活。那种享受与人间不同,那里的人都有他心通,大家没有隐私,个个都光明磊落。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这里进一步说明到底是如何享受的,三清,以道家的名词,代表体相用。从四禅向上,广大虚空,要彻底地享受自身的体,自心的相,自在的用。“老”,指三德永远离不开,不论修行到什么地位,都有体相用的问题,故称老。四帝,东南西北四个大帝,代表三德作用的机理,不得不尊重,任何事情没有办法逾越。所以只能俯首称臣。现在人用科学发现了规律,一切信科学的人都俯首称臣。当今世界崇拜科学的人很多,其中迷信科学的人最多。三清四帝,是道德中的要义,修行不敢违背。享受生活的终极意义就是明了真实。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这些都是随缘而有的作用,境界里作用也是永恒的,是心里常现的,所以大圣可以弟兄相待。就像科学里研究的学科一样,化学里有很多特征性的现象,物理学里有物理的,数学里有数学的,等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用这些星、将、宿、王、神,等等来表达。那么到底是科学的表达更真实,还是中华传统的表达更真实呢?用通俗的话来讲,是科学文化更愚昧,还是中华传统文化更愚昧呢?可以肯定地讲,如果读不懂,迷信是最愚昧的。如果读得懂,都是有利益的。但是不能不说,中华传统文化更高明,更真实,更有存在的意义。这些道理有些深奥,比较难懂,但可以通过一百回《西游记》做一个完全的了解,相信读者自有公论。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东,是心所生之处;西,是心所灭之处。向东西二个方向修量大,这是在精进。云,代表淡化境界相;行踪不定,表示修无为法。从文字讲,似乎道家这种清静无为与佛家的无异,其实大圣本质上是个妖猴,还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着。因为他们还想通过修行来改变境界,真正明白了之后,才发现境界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只有明白了清净平等觉,才算找到了究竟。然而,要修出清净平常觉,则必须要唐僧登场成为修行的主角才行。
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闪出许旌阳真人,俯囟启奏道:“今有齐天大圣,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玉帝闻言,即时宣诏。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诏老孙有何升赏?”玉帝道:“朕见你身闲无事,与你件执事。你且权管那蟠桃园,早晚好生在意。”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
班部中闪出许旌阳真人,许旌阳,名字中表意趣,道德只容发阳,不容生阴。道有好生之德,佛家称有求必应。众生有感,佛必有应。大圣用心修道,道则必生其合理的部分,这一点趣味很深。比如我们凡夫,每天也用心,这个用心有没有感应呢?如果其中有合乎道理的部分,则必定应生所感之事。如果众生的心是纯净的,那就必定一感一切应了。极乐世界就是这个情况,众生伏住了业障,生功德心,佛就于十方来应。一句阿弥陀佛,如果是用真心念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佛说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即使是欲界天顶,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那里的天人也是心想事成的。他们定功还只是未到定,大道无亲,唯与善人。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这一句从道德的层面看,就是识心的过程。我们的心在哪里?境界就是自己的心,在境界里不见外,这个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以体道的心如果不能显道义,那道就不是无为的了,天下哪还有人修道?玉帝闻言,即时宣诏。因此修道是即感即应的,修德有功,性德方显,都是一样的意思。你且权管那蟠桃园,早晚好生在意。不把道德当心外之事,你就是有道之士了。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此事理所应当,所以大圣欣领承当。
他等不得穷忙,即入蟠桃园内查勘。本园中有个土地拦住,问道:“大圣何往?”大圣道:“吾奉玉帝点差,代管蟠桃园,今来查勘也。”那土地连忙施礼,即呼那一班锄树力士、运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扫力士都来见大圣磕头,引他进去。但见那:
夭夭灼灼,颗颗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时开时结千年熟,无夏无冬万载迟。先熟的,酡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凝烟肌带绿,映日显丹姿。树下奇葩并异卉,四时不谢色齐齐。左右楼台并馆舍,盘空常见罩云霓。不是玄都凡俗种,瑶池王母自栽培。
他等不得穷忙,即入蟠桃园内查勘。心与道本来是一回事,心念一动,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人类社会心外求道,哪里还有道?心能称道,道即心法。本园中有个土地拦住,问道:“大圣何往?”大圣道:“吾奉玉帝点差,代管蟠桃园,今来查勘也。”土地,代表法之德,境界之相也。任何一法依何而知其质?这一问一答非常有趣啊。我们现在用科学的方法来了解万事万物的事实真相,依据是什么?思维逻辑是不是尚方宝剑?依识不依智,如何能与万法成为一体?不成为一体,又如何能知其实质?岂不是猜测游戏?吾奉玉帝点差,代管蟠桃园,心中有道,道即显德。道之德即我之德也。那土地连忙施礼,即呼那一班锄树力士、运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扫力士都来见大圣磕头,引他进去。既然是自心显现之德,其中各种作用,一一归顺心德也。四大力士代表四种作用:锄树力士,锄,金助;树,根本枝叶,事物之全貌。即由道来生法之作用,即无为之道而显现万法。运水力士,水,道之规律也。事物运行转化的作用,也是道德决定的,不需要人为的改变,道义演化出来的才是最圆满的。運,軍走之,如军之将令,不可违之义。修桃力士,桃,五行之外的果实,不需要人为去生成,道德本具的,无为自然必有果。修行上讲,只问耕耘,不求收获。修行就是把错误的观念彻底放下,道果自然就成就了。因此佛家又说,学佛成佛比做什么都更容易成就,因此道果是现成的。打扫力士,六祖大师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天下一切道德本来是清净的,修行其实是无所修成的。只要自己放下分别和执着,污秽自己就消失了,根本不存在,是凡夫妄想幻化而有的泡影。一切皆是无为的,这样的道果又是何种景象呢?
夭夭灼灼,颗颗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定与境相对应,定功不同,境界殊异,《老子》称此作“玄之有玄”。除一分自我,显一分真境。不经人心修饰的境界,才是更美好的境界。这些描写就是告诉我们凡夫,我们想错了,我们做错了。如果我们不去改变自然,自然给我们的回报则更美好。自然越改越糟糕,科学才诞生二三百年,地球的污染已严重到难以修复。注意这里的花果是同时的,没有先后,先后的时空观是凡夫的妄想分别和执着产生的幻觉。花,树,果,枝,都是同时存在的,而且是美妙的。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花与果又是什么关系呢?胭脂,肉因肉旨,即众生之心为因;锦弹,金帛弓单,性德所显,一一对应。众生用什么,道就显什么义。佛家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时开时结千年熟,无夏无冬万载迟。心时时可以开发,境时时可以感应显露。既然是花果同时,又何来的千年熟和万载迟呢?就像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池一样,众生发了心,才能显现。越是微妙的法,越是机缘殊胜,越是难能可贵。像佛家的《妙法莲华经》一样,超世希有,万劫难闻。成佛的法华,只有成佛机缘成熟的众生才能闻到,小乘人往往不相信,临时退席。明知佛要讲,他们也会离开。与当今社会的情况是一样的,有些人自以为是,聪明傲慢不可一世,其实呢?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先熟的,酡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机缘成熟的,已经陶醉在法喜之中;机缘未熟的,还在那里怀疑,停留在世俗名词概念等等表相之中。凝烟肌带绿,映日显丹姿。心中带有烟雾一样妄想的人,几乎都是被缠缚的,而真正光大心性的人才有修仙的资质。即众生的机缘不同,可以通过心量和习惯上看出来。中华文化从小就教孩子要光明正大,而西方从小就教孩子可以有自己的隐私,前途和命运真是天壤之别啊。树下奇葩并异卉,四时不谢色齐齐。道可道,非常道;道德之美妙岂能穷尽,这无穷的维层空间里,种种奇异美不胜收;大道之道必是常道,一切万法如如不动,诚可谓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左右楼台并馆舍,盘空常见罩云霓。楼台馆舍代表功德利益,进入到这个境界,处处都吉祥。不论从哪一法到哪一法,都是吉祥的。就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水随人意流动,上流下流左流右流,没有一个不是甘露灌顶一样美妙。不是玄都凡俗种,瑶池王母自栽培。玄都,界内神仙居处。在自性功德面前,神仙的境界也是有生有灭的,岂不是等同凡夫俗子?即使寿命极长,难以察觉分段生死,但是时时刻刻还有变异生死,我们人类称新陈代谢。瑶池,无为胜境,功德莲池,与西方极乐世界的理趣相同,不生不灭的性德;王母,等同于佛家所称的“如来藏”,一切可以显现的自性功德总名称。自栽培,无修无证,天真本然。
大圣看玩多时,问土地道:“此树有多少株数?”土地道:“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大圣闻言,欢喜无任,当日查明了株数,点看了亭阁,回府。自此后,三五日一次赏玩,也不交友,也不他游。
此树有多少株数?此树是道德树,在佛家称菩提树。有三千六百株:三千六百,取道家三十六乘十十之数,代表无量无边功德,也可以说取佛家极乐世界四土九品乘百之数,亦是代表无量无边功德。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这里可以用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来解读,初步的离苦得乐,虽然得阿弥陀佛加持功德如七地的菩萨,但是自己烦恼习气只是伏住,不是断证。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这里相当于方便有余土,破了见思,断证尘沙,待破无明。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相当于实报庄严土,分证佛性,因此与日月同庚。注意这里的日月不是世间的,而是指诸佛共同的法身,即显露的性德和未露的性德本是一法性。三个层次代表修行的三个重要阶段,从功夫成片,到事一心,再到理一心。自此后,三五日一次赏玩,也不交友,也不他游。修行上找到了根本,需要一门深入,因此不暇做其他事。
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那众仙果退。只见那猴王脱了冠着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饱,却跳下来,簪冠著服,唤众等仪从回府。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
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这里告诉我们,妖猴的本质,心里还是有得道的念头。心即是道,哪里还需要得不得道呢?不等功夫自然成,而是偷果。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远离四个力士,表示没有真实功夫,就是暗示有为之法。真正成道,必有王母娘娘来请。不请自得,必是妖道。只见那猴王脱了冠着服,衣冠都不要了,比喻改变了用心。爬上大树,表示攀缘道果。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后面的修行大致如此,比喻修四空,舍受用不舍我,有我相和道相,这就是见惑未破。拣那熟透的大桃,修的是识无边处定。
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胜会”,即着那红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各顶花篮,去蟠桃园摘桃建会。七衣仙女直至园门首,只见蟠桃园土地、力士同齐天府二司仙吏,都在那里把门。仙女近前道:“我等奉王母懿旨,到此摘桃设宴。”土地道:“仙娥且住。今岁不比往年了,玉帝点差齐天大圣在此督理,须是报大圣得知,方敢开园。”仙女道:“大圣何在?”土地道:“大圣在园内,因困倦,自家在亭子上睡哩。”仙女道:“既如此,寻他去来,不可延误。”土地即与同进。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有仙吏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
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胜会”,即着那红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各顶花篮,去蟠桃园摘桃建会。佛家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公案。顽石为什么会点头?简单讲,就是心与境打成一片,也叫天人合一、合光同尘。大圣修得识无边处定,所有的境界都一齐现前,这里用七衣仙女代表七彩之光,万法之本。万法以什么来供养得道之士呢?用仙桃,即相离相,方为见性。蟠桃胜会,真实的法性才是最尊胜的,得法要能明心见性才算成就。红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这七仙女呈七彩之色,乃代表比量境界之功德也,光彩的本质是交相辉映之效。从功夫境界上看,天华文化开示:证得阿罗汉果,有三彩之光;菩萨有五彩之光;佛则是七彩之光。这里的五彩对应的是四圣法界的菩萨,不是明心见性的菩萨,见性的菩萨与佛的光色相同。土地道:“仙娥且住。今岁不比往年了,玉帝点差齐天大圣在此督理,须是报大圣得知,方敢开园。”这一句趣味很深奥。原本一个极乐世界,我们凡夫来管理,就现出了娑婆世界了。所以,光色如何组合,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的,七衣仙女是无为法的化身。土地即与同进。土地,代表境界相,与七彩光同行,正合道理。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花亭,代表发心之所,因此猴王的发心与功德不相称;只有衣冠,即只是名义上的功夫。四下里都没寻处,即是暗示猴王当下没有真实的功德。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猴王在境界里用功,用的是二心,寸即心;二心在道德的理义下,只能是沉迷世相,因此以睡着了来表达。大树,代表菩提大道;梢头,代表枝末,浓叶,代表修道的方法。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境界是依报,心是正报,依报随着正报转,因此没有空来空去的道理。旁有仙吏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仙吏,是伺候大圣的,代表大圣的功夫其实是起作用的。起什么作用呢?仙女摘桃,大圣不面对。心没有面对,代表是四空定中的无所有处定。
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内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
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大圣笑道:“可请我么?”仙女说:“不曾听得说。”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尊席,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会会规,今会不知如何。”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
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这里非常巧妙,未偷吃的恰恰
是熟果,偷吃的都是没有修成的。只见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南,在本小说里,始终代表智慧的方向;半红半白的桃子,比喻似是而非的功夫,不是自然之道果。在佛家也有类似的文化现象,自然成道的,一般都会有舍利子被烧出来。但是这个舍利子也可以被造出来,就是用定功刻意去制造,烧尸的时候也有类似的东西,很像舍利子。但如果用锤子来印证,就会被识破。假的一砸就碎了,真的不怕砸。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世间多有骗子,如果他们明白,假的终有被揭穿的时候,他们就不敢做假了。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这一句也是表达大圣的修道观念问题,认为道是无色相的。所以,道家修行进入四空天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佛家讲:“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悟空是从色界修上来的,有能力控制境界相。上会自有旧规。旧规,现在人一般容易误解。现在人往往认为旧的一定是落后的,错误的。其实问题不在新旧,要看是自有的,还是造作的。传统文化尊重自有的,即自然之道。造作的往往是丑陋的,因此称之为矫揉造作。后面一系列佛菩萨乃至大小尊神,这里和佛家《华严经》的内容一样,真实功德者皆有份。唯悟空这样的假功夫没有资格到会。功夫不到,大道无亲,哪里有私情可言?小说的神圣分立的结构十分有趣,这样把佛道儒医武都汇在一起了。表面上看,好像不合理,但后面的故事展开,作者条理分明,极其严谨,毫无疏漏可寻。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尊席,有何不可?”这是小说趣味,是修行中悟道的过程,为什么自己不入道?仙女道:“此是上会会规,今会不知如何。”这一句就厉害了!暗示大圣对过去的道规,不甚领会。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既然色相不能请我入道,色相应当是碍道的。色由识生,因此要把识也空掉,令其不起作用,这就是进入无所有定的境界。
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对众仙女道:“住!住!住!”这原来是个定身法,把那七衣仙女一个个睖睖睁睁,白着眼,都站在桃树之下。大圣纵朵祥云,跳出园内,竟奔瑶池路上而去。正行时,只见那壁厢:
一天瑞霭光摇曳,五色祥云飞不绝。
白鹤声鸣振九皋,紫芝色秀分千叶。
中间现出一尊仙,相貌天然丰采别。
神舞虹霓幌汉霄,腰悬宝籙无生灭。
名称赤脚大罗仙,特赴蟠桃添寿节。
那赤脚大仙觌面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大圣道:“老道不知。玉帝因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大仙是个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无奈,只得拨转祥云,径往通明殿去了。
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对众仙女道:“住!住!住!”这原来是个定身法,把那七衣仙女一个个睖睖睁睁,白着眼,都站在桃树之下。因此让色不起作用,故事里用对七衣仙女施用了定身术。睖睖睁睁,白着眼,令色不起作用,为什么是错误的呢?《菩萨处胎经》中开示:“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结晶试验也是做这个证明,一切形色都各自有识。这个趣味就深奥了。佛家的《华严》境界,即明心见性后的生活境界是什么样的呢?是重重无尽的。这个重重无尽怎么修成的呢?就是从微尘的识里去显现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里又有微尘,微尘里又有世界,如此无穷无尽。这就是真实智慧,必须从普贤十愿去证入。普贤菩萨是如何对待一切形色的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有功德啊,众生的本性里也是与佛不二的功德理体。凡夫学佛往往分别执着,眼里没有众生,心里只装了妄想的佛。这就是失去自心的眼目,哪里还能修出无穷的智慧呢?大圣纵朵祥云,跳出园内,竟奔瑶池路上而去。比喻放下职责,去求菩提。下面第一个遇到赤脚大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大圣在修空,趣味上正是想获得赤脚的功德,只是没有悟到如何才能赤脚,因此先借用赤脚大仙来描写妖猴在修行上的偏差。
一天瑞霭光摇曳,五色祥云飞不绝。真正能一空到底,光色不绝。赤脚代表一空到底,彻底无为。一切自在的事物本来就是吉祥的,自然而然的才是按五行相生之道,生生不已。
白鹤声鸣振九皋,紫芝色秀分千叶。空空大道方能一鸣响十方,一彩秀万端,无方无所,自在安然。
中间现出一尊仙,相貌天然丰采别。如果能真正地一空到底,那相貌形色随缘随变,自由无障。与一切有为法有本质上的差别。
神舞虹霓幌汉霄,腰悬宝籙无生灭。心神与万法无有分别,尽虚空遍法界只是此心之神采。腰,乃身之中,肉之要也。必须遵循一切万法本无生灭,只道是缘起性空如诸虹霓也。宝籙,真经之别名。从真心里能生万法,那所生的清净法全是宝,像极乐世界里的一切景象,都是众宝所成。
名称赤脚大罗仙,特赴蟠桃添寿节。这些功德只要众生放下万缘就得到了,佛家根本普度一切众生的大法就是念佛法,放下万缘,单提佛号。放下万缘,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获得无量寿。
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这里表达的先后观念,正是证入四空天人的根本问题。通明殿演礼,指先去四空天,即无色界。无色界,这里称通明殿。因为无色界又称灵界,通明,就是灵明不绝之趣。以为要修到四空,再设法悟道成道。其实,释迦牟尼佛直接从色界修清净观,直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大仙是个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众生欺道,道不欺人。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过去诸佛都是直接明心见性,为什么要先去四空天呢?实在没有必要啊。从色界修即相离相,反闻闻性,就直接见性成佛了。进入四空天,反而走了弯路,成了妖猴。可见妖猴所指之路是属于起心动念的,属于有为法,如佛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从四禅修清净观,是修无为法。
大圣驾着云,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不多时,直至宝阁,按住云头,轻轻移步,走入里面。只见那里:
琼香缭绕,瑞霭缤纷。瑶台铺彩结,宝阁散氤氲。凤翥鸾腾形缥缈,金花玉萼影浮沉。上排着九凤丹霞扆,八宝紫霓墩。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嘉肴色色新。
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这大圣点看不尽,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忽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大圣却拿了些百味珍馐,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吃勾了多时,酕醄醉了。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过会,请的客来,却不怪我?一时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变做赤脚大仙模样,指妖猴未证谓证,投机取巧。取四空定为证道位,这是六道顶尖级的众生所受的悲剧。什么原因?没有遇到佛法。按照他们的智慧和能力,遇到佛法,极易成佛。可怜他们也算是聪明绝顶,若被聪明误了,那只能更惨。不仅没有出六道,反而将来直下地狱。后面二回继续开演此中味道。
琼香缭绕,瑞霭缤纷,瑶台铺彩结,宝阁散氤氲。所谓的“香光庄严”,珠网宝阁,氤氲万象。凤翥鸾腾形缥缈,金花玉萼影浮沉。体性上看相,犹如缥缈影象,所谓似相非相。上排着九凤丹霞扆,八宝紫霓墩。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嘉肴色色新。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所感,无一不美妙希有,一切事物之精华会集之所,因此才称作瑶池也。这些美妙的描写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修炼的必要性,可以想象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之处。那种超越意识形态的道妙确实是真实存在的,绝不是思想家的空想产物。因此说,《西游记》可以称为地理学传记文学,也可以称为劝善文,也可以称为传道书。这样对“吴承恩”作者定位,大概要准确可信了。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右边,是《西游记》里代表正确的地方,与左道相对应。暗示令人陶醉的得道之法乐,也分四个层次和阶段。烧火的童子代表发心,火者心意也。运水道人,浇灌培育道心,代表坚持修行。盘糟的力士,代表产生了消业转化之功;造酒的仙官,成就了法乐,证得正果。猴王直接窃取种种果和酒,虽然也是陶醉了,但是并不是果证,而是误会功德理义。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妖猴真心是想成道的,但是并不能彻底无为,光明磊落。那些人,其实是实相,悟空着了空相,即落入四空天。他就弄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这一句太微妙了,把众生着相的本质讲清楚了。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就是指修行者着在众生相上。毫毛,代表心的各种作用,有几根着在相上,这个心就入眠了,随见随眠,无明烦恼。在佛家也称所知障,现在人不学佛而学各种知识就是增加所知障。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这些力士都去睡觉了,众生的道力也就眠了,这是对大圣进入了无所有定的进一步说明。吃勾了多时,酕醄醉了。大圣这个时候是陶醉在无所有处了。
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些金丹济入,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既然一切都无所有,只能称作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无所有是妄想,因此还是非非想,什么样的非非想?并非清净观,因此还有细微想。一念无明生三细,三细相全有。与佛家小乘相比,还执着有四相,如果不执着有四相,则不会执着四相是空,而证入四空天,这是执着非相。不是中道正义,所以称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不是自心应处之处。却是兜率天宫,这段故事表明,作者对佛道都有很深的研究,对故事的编排也非常有条理。这兜率天乃欲界第四天,在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上,意译知足天、妙足天、喜足天、喜乐天。此天有内外两院,兜率内院乃即将成佛者(即补处菩萨)之居处,今则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弥勒现亦为补处菩萨,于此宣说佛法,若住此天满四千岁,即下生人间,成佛于龙华树下。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这里的离恨天是一般佛文化里的兜率天,这里的兜率宫,则是指兜率内院。历史上的老子,升天后称太上老君,在四空天。在兜率外院讲道是有可能的,因为内院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凡夫去不了,神仙和真人也不行。由此可见,老君在《西游记》中代表道,即大道之规律也。可见《西游记》把道家的文化层次提升了,提升到与佛家大乘法是一个层次的文化。但是,若要完全说大圣凭着妖猴的起心动念,与明心见性感应交道了,当然更是不合理。这里事实上是说,四空天因为想止住自心的有为之用,因此获得了几分无为的效果。这个效果就是世间的规律,五行生克制化律。这一内容在第六和第七回会进一步地向读者说明四空天的本质和作用。离恨,显然是指规律是无情的,《道德经》的五千言都是离恨的,没有情感的成分,是世间规律高智慧的总结。因为老子可以称作世间知足,因此《西游记》把老君定位在兜率天。即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四空定里不能见真道,因为这属于离相求道,只能是龟毛兔角。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燃灯古佛,又称锭光佛、普光佛,是为释迦牟尼佛授记的佛,燃灯之名比喻点亮众生心中之智慧。老君和燃灯在一起教学,意思就非常明显了,智慧与把握规律是一体二面。因此一定要一起来教学,传统教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道德,行道德,把握自我,再造乾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岂有不乐的道理?相比之下,现在之教学,教者与学者皆是苦不堪言,悲剧也。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如果没有天华文化的洪宝天机图,则很难了解《西游记》在佛法造诣上的理论水平,非是一般学佛人所能企及的。炉,代表道的大融炉,即法性里规律的总和。法性能生万法,到底是怎么生的呢?从天机图就非常容易读出这段话的味道来,由阴阳旋极产生的。什么叫阴阳旋极呢?就是众生念念翻转,阴阳互换,如此翻转,加上念念相感,五行相生,境界转动。五个葫芦,就是五行的产生,这是五行之元素,从这些元素里,才演化出八卦和波粒二相来。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就是这里的五个葫芦。三生万物,也就是五个葫芦能生万物,因此可以称为金丹,是性德属性的内涵。天机图里五行之间用红色,恰好与此处的炉中有火立意相同,表示大道自然律和自控调谐律的育化之功德。此物乃仙家之至宝,仙家在六道中不受苦,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五行相生的规律。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大圣自认为自己了道了,因为他明白,心境是相同的道理。也要些金丹济入,因此把外境济入内心,应当能辅助内心的净化。丹法从取坎填离,一直是这个做法。的确有相当的正确性,佛家也有与诸众生,视若自己,不与众生分成二法。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就是偷丹,未经道的允许,而食道丹,食而不化也。其实,仔细思惟,我们凡夫境界里的一切色相,哪个的本质不是性德显露的呢?包括我们的饮食。但是,饮食对身体是有利有弊的,吃饭同样会带来疾病,所以修证初禅,进入色界之后,他们就省掉了饮食。从修行上讲,取境界为实相,这本身就有着相的意味在。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把五行丹都吃了,代表着在五行相上,如吃炒豆相似,比喻在五行生克制化上把握得很自如。
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宫,不行旧路,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去。即按云头,回至花果山界。但见那旌旗闪灼,戈戟光辉,原来是四健将与七十二洞妖王,在那里演习武艺。大圣高叫道:“小的们!我来也!”众怪丢了器械,跪倒道:“大圣好宽心!丢下我等许久,不来相顾!”大圣道:“没多时!没多时!”
一时间丹满酒醒,这一句趣味很深。因为这个地方并不是真正的醉酒,而是修行上的法喜,陶冶性情的过程。因此,真正的意思是境界提升,把世间的规律都看破了,境界怎么能不提升呢?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这一句也是非常微妙。得了道,被称作惹了祸,什么样的祸呢?比天还大,天是怎么来的呢?天有没有边呢?天其实就是众生心量,量大的人,天自然就大。把握了规律的人,他的天变得更广阔,天外有天,因此比天还大。玉帝,代表道德总义。修行用心,如果违背道义,则性命难存。事实上,玉帝的十万天兵并没有给大圣带来灭顶之灾,反而是净化了花果山。不如下界为王去也!这是进一步解释上句,孔子也有类似的一句话:“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真正有道德的人在哪里都是一样自在的,只有凡夫才会选择环境,才会去看风水。不行旧路,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去。东门,是生显门;西门,是灭隐门;因此隐身从西门出。旧路,指功夫精进前的四禅天有色境界。不行旧路,是指现在已经证得无色境界。但见那旌旗闪灼,戈戟光辉,这一句回到花果山的描写,指出悟空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旌旗闪灼,代表有名相;戈戟光辉,代表相对之法。四空天里的清静是与不清静对立的清静,佛家的清净是火中生莲,地藏菩萨在地狱里得清净。原来是四健将与七十二洞妖王,在那里演习武艺。还是以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为体,以七十二假为用。各种境界还是这些东西在演习武艺。换句话说,妖猴在天上偷吃再多的仙桃、玉液、五行丹,还只是对内心染污的一种装饰,本质上没有变现,因为没有断见思惑,出不了三界六道。看功夫千万不能看表相,有神通的人可能死后去了地狱,没神通的人可能临终去了极乐世界。真正要观察的是修行的观念,观念正确了,就像王子一样,将来必定会继承王位。大圣高叫道:“小的们!我来也!”作者用这一句话就把大圣的老底给揭穿了。大圣偷吃再多的仙丹妙药,都还是一个妖猴。
且说且行,径入洞天深处。四健将打扫安歇叩头礼拜毕。俱道:“大圣在天这百十年,实受何职?”大圣笑道:“我记得才半年光景,怎么就说百十年话?”健将道:“在天一日,即在下方一年也。”大圣道:“且喜这番玉帝相爱,果封做‘齐天大圣’,起一座齐天府,又设安静、宁神二司,司设仙吏侍卫。向后见我无事,着我看管蟠桃园。近因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未曾请我,是我不待他请,先赴瑶池,把他那仙品、仙酒,都是我偷吃了。走出瑶池,踉踉跄跄误入老君宫阙,又把他五个葫芦金丹也偷吃了。但恐玉帝见罪,方才走出天门来也。”众怪闻言大喜。即安排酒果接风,将椰酒满斟一石碗奉上,大圣喝了一口,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崩、芭二将道:“大圣在天宫,吃了仙酒、仙肴,是以椰酒不甚美口。常言道:‘美不美,乡中水。’”大圣道:“你们就是‘亲不亲,故乡人。’我今早在瑶池中受用时,见那长廊之下,有许多瓶罐,都是那玉液琼浆。你们都不曾尝着。待我再去偷他几瓶回来,你们各饮半杯,一个个也长生不老。”众猴欢喜不胜。大圣即出洞门,又翻一筋斗,使个隐身法,径至蟠桃会上。进瑶池宫阙,只见那几个造酒、盘糟、运水、烧火的,还鼾睡未醒。他将大的从左右胁下挟了两个,两手提了两个,即拨转云头回来,会众猴在于洞中,就做个“仙酒会”,各饮了几杯,快乐不题。
众怪闻言大喜。毕竟是众怪,对偷盗之事欣喜,以为占了便宜。常言道:“美不美,乡中水。”这一句强调习气往往被凡夫认为是美事。比如,人类从骨子里带来的恶习,财色名食睡,世人认为这些是根本生理需要,反对它是不人道的。你们就是“亲不亲,故乡人。”大圣没有意识到修行是放下起心动念,仍然对四相有分别执着。待我再去偷他几瓶回来,你们各饮半杯,一个个也长生不老。不仅不愿意放下,而且希望让这些念头长生不老。很多人修行无果,就是没有办法理解无我的真正内涵,即使是天人合一,道我一如,还是用轮回心来修行。花果山中的猴子和七十二洞妖怪代表阿赖耶识的种子和幻化作用,即世间法的因果果因都是梦幻泡影。就像今天科学上讲的,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尽。进瑶池宫阙,只见那几个造酒、盘糟、运水、烧火的,还鼾睡未醒。以有为心所见的道,只是一种眠相,根本不存在。我们的感受都是如此,仔细观察,全是刹那生灭的景象,根本没有一个不变的相存在。科学的微观研究已经证明这个道理,原子电子等等物质现象,就是恒动不止的,因此我们眼中的自我,乃至境界里的一切事物,都是假相。单枪显示器最为明显,人类的眼睛觉察不到电子束的运动过程,看到的定相其实不存在。定相既不存在,动相就更假了。虽然知道是假的人,也并不能从中解脱,似乎科学研究不解决观念问题,只是给人类的物质追求作贡献。他将大的从左右胁下挟了两个,两手提了两个,即拨转云头回来,会众猴在于洞中,就做个“仙酒会”,注意,去傲来国偷兵器,用毫毛变小猴取回。这里是独自取回,而且是脅下挟,脅,三力都是以肉为基础的,即以我相为基础的体相用,这是六道里的用心,属相对之道,所以都是取了两个。
却说那七衣仙女自受了大圣的定身法术,一周天方能解脱。各提花篮,回奏王母,说道:“齐天大圣使法术困住我等,故此来迟。”王母问道:“你等摘了多少蟠桃?”仙女道:“只有两篮小桃,三篮中桃。至后面,大桃半个也无,想都是大圣偷吃了。及正寻间,不期大圣走将出来,行凶拷打,又问设宴请谁。我等把上会事说了一遍,他就定住我等,不知去向。只到如今,才得醒解回来。”王母闻言,即去见玉帝,备陈前事。说不了,又见那造酒的一班人,同仙官等来奏:“不知甚么人,搅乱了‘蟠桃大会’,偷吃了玉液琼浆,其八珍百味,亦俱偷吃了。”又有四个大天师来奏上:“太上道祖来了。”玉帝即同王母出迎。老君朝礼毕,道:“老道宫中,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不期被贼偷去,特启陛下知之。”玉帝见奏悚惧。少时,又有齐天府仙吏叩头道:“孙大圣不守执事,自昨日出游,至今未转,更不知去向。”玉帝又添疑思。只见那赤脚大仙又俯囟上奏道:“臣蒙王母诏昨日赴会,偶遇齐天大圣,对臣言万岁有旨,着他邀臣等先赴通明殿演礼,方去赴会。臣依他言语,即返至通明殿外,不见万岁龙车凤辇,又急来此俟候。”玉帝越发大惊道:“这厮假传旨意,赚哄贤卿,快着纠察灵官缉访这厮踪迹!”
却说那七衣仙女自受了大圣的定身法术,一周天方能解脱。这一句讲因果,我们对一个事物的执着,影响的时空效应是很广大的。或者说,一个事物看错了,一切事物都看错了。就像有人说,绝大多数的佛经看得懂,只有一部看不懂。其实,他是一部也没有看懂,自以为看懂了。各提花篮,回奏王母,说道:“齐天大圣使法术困住我等,故此来迟。”哲学上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称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类意识为转移的,也就是说,因果报应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我们信有因果,和不信有因果,对因果报应这个客观存在并不产生任何影响。众生的随眠烦恼并不改变因果相续的事实,总在随缘不同,缘份到了,一切都要报。又有四个大天师来奏上:“太上道祖来了。”玉帝即同王母出迎。什么是报应呢?就是事事有道,道就是规律,道德也是尊重规律的。老君朝礼毕,规律又是尊重道德的,即规律又是按道德的义理而显现的。比如,人间有人间的规律,天上有天上的规律,地狱有地狱的规律。规律是有层次的,不同道德水平,显现的规律并不相同。比如,人间的水总是下流的,而极乐世界的水是可以任意流动的。太上道祖,即今天哲学称的形而上的规律性。老道宫中,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不期被贼偷去,特启陛下知之。注意,这里的九转金丹趣味已经变化了,代表五行律,九是无穷,金丹是作用,五种作用不停的转换,相生律。相生律,就是因果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世间人被困在其中不可解脱,就是因为世人执着五行之相。《中阿含经》第十一卷:“于是,尊者郁毗罗迦叶即如其像作如意足,便在坐没,从东方出,飞腾虚空,现四种威仪:一行、二住、三坐、四卧。复次,入于火定,尊者郁毗罗迦叶入火定已,身中便出种种火焰,青、黄、赤、白中水精色,下身出火,上身出水;上身出火,下身出水。如是南、西、北方,飞腾虚空,现四种威仪:一行、二住、三坐、四卧。复次,入于火定,尊者郁毗罗迦叶入火定已,身中便出种种火焰,青、黄、赤、白中水精色,下身出火,上身出水;上身出火,下身出水。”可见,证得阿罗汉的人才真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可以随意自在地演义五行。解脱的人才有资格参加丹元大会,界内凡夫没有能力参加。这厮假传旨意,赚哄贤卿,快着纠察灵官缉访这厮踪迹!这一句指明大圣属于偷道,不是证道。这是提醒读者,修行绝非易事,佛家有“下一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的公案。智慧没有达到,依文解意,就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所以,修自力法门需要上等的根器,否则容易误入歧途。中下根器的人还是修他力法门更加稳妥。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什么样的人都敢出来讲经论道,随意发挥,一片乱象。如今的修行界可谓妖猴盛行,多以偷心以求证妙,多数是哗众取宠,为的是名闻利养。《首楞严经》卷六中开示:“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灵官领旨,即出殿遍访,尽得其详细。回奏道:“搅乱天宫者,乃齐天大圣也。”又将前事尽诉一番。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
灵官领旨,即出殿遍访,尽得其详细。这一句非常重要,偷道之人最终是自作自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错用了主观能动性,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灵性是不容被欺骗的,自己错用了心,灵就有反作用。天地之间,天灵灵,地灵灵,就是人常常冥顽不灵,自以为是,好耍弄小聪明,自欺欺人。玉帝大恼。心不灵,自家的功德利益不起作用,境界里的道德则行使制约效应。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一切道德都要起作用,没有一丝一毫的疏漏。十万天兵,是指道德里种种功德,都要对猴王进行制约作用。天罗地网,一十八架,乃二九之数,无穷尽也。说明猴王已经犯下了滔天罪行,为天地所不容也。道德具有去伪存真的作用,人没有这样的能力。如果人认为自己有去伪存真的能力,那就是妄想分别和执着,是迷惑。中华传统文化的无为而治,就是利用道的净化作用。由此可见,修行就是主动接受道德洗礼的过程,不修行犯错误,必下地狱,就是被动接受道德洗礼的过程。
众神即时兴师,离了天宫。这一去,但见那:
黄风滚滚遮天暗,紫雾腾腾罩地昏。只为妖猴欺上帝,致令众圣降凡尘。四大天王,五方揭谛:四大天王权总制,五方揭谛调多兵。李托塔中军掌号,恶哪吒前部先锋。罗猴星为头检点,计都星随后峥嵘。太阴星精神抖擞,太阳星照耀分明。五行星偏能豪杰,九曜星最喜相争。元辰星子午卯酉,一个个都是大力天丁。五瘟五岳东西摆,六丁六甲左右行。四渎龙神分上下,二十八宿密层层。角亢氐房为总领,奎娄胃昴惯翻腾。斗牛女虚危室壁,心尾箕星个个能,井鬼柳星张翼轸,轮枪舞剑显威灵。停云降雾临凡世,花果山前扎下营。
天产猴王变化多,偷丹偷酒乐山窝。只因搅乱蟠桃会,十万天兵布网罗。
众神即时兴师,离了天宫。与前一回的打斗是一个道理,接受道德的检验。这里把天兵的职责进行了说明,对理解小说整体布局提供了很多方便。四大天王,代表修行的四大要素,持国、增长、广目、多闻。五方揭谛,一般的理解都是佛教护法,其实这是一种误会。揭谛是佛家密咒,在念咒时,要求心是发菩提心的状态。咒语必须在清净心下才能起真实的作用,因此被认为是护法了。当然这样理解也没有大错,因为佛家正是从心行来护法的。把心行看成是调兵,还是比较合适的。但从心行讲,没有时空方向,只是归元而已。托塔天王和哪吒,一个是功德总义,一个是境界功用。罗猴星为头检点,注意这里的猴字的变化,因此代表心动之检点官,普查天下众生起心动念的是是非非。计都星随后峥嵘,计都,代表一切恶业都计算在案,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太阴星精神抖擞,太阴是隐而不显的道义。太阳星照耀分明,太阳是显明万法的神光。五行星偏能豪杰,五行生克制化显胜义。九曜星最喜相争,天机辗转,此起彼伏。元辰星子午卯酉,一个个都是大力天丁,时机交替,当机者得力。五瘟五岳东西摆,瘟神和山岳,比喻道德可以让那些违背道德者感觉到身心失衡,比如四大不调,身心不适。六丁六甲左右行,六种阴阳,比喻在众生六根染污时起调谐作用。四渎龙神分上下,四智对应众生的四种识心的调谐作用。二十八宿密层层。乃周天之数,比喻万事万物运行都有轨必依,对离轨之事有调谐作用;二十八乃四七之数,四方各有阴、阳、五行。角亢氐房为总领,东方为生起作用,因此为总领。奎娄胃昴惯翻腾,西方为作用寂灭,因此称翻腾。斗牛女虚危室壁,心尾箕星个个能,北方道水,在佛家表成就所作,皆是道义;道合于心之升起而显轨迹,亦称之为心意残存,如水中波浪个个能涌。井鬼柳星张翼轸,轮枪舞剑显威灵。南方智火,不昧因果,智慧之剑可斩妖魔。停云降雾临凡世,花果山前扎下营。世间所见凡尘云雾,无非道德变现,主导因果报应,时时在众生见闻觉知里扎营下寨。
天产猴王变化多,众生凡心妄想多;偷丹偷酒乐山窝,妄将浊苦作欢乐。只因搅乱蟠桃会,只因道德不可欺;十万天兵布网罗。因果报应难逃脱。
当时李天王传了令,着众天兵扎了营,把那花果山围得水泄不通。上下布了十八架天罗地网,先差九曜恶星出战。九曜即提兵径至洞外,只见那洞外大小群猴跳跃顽耍。星官厉声高叫道:“那小妖!你那大圣在那里?我等乃上界差调的天神,到此降你这造反的大圣。教他快快来归降;若道半个‘不’字,教汝等一概遭诛!”那小妖慌忙传入道:“大圣,祸事了!祸事了!外面有九个凶神,口称上界来的天神,收降大圣。”
先差九曜恶星出战。众生最迷者,天机也。因此,首先与天机相违背。若道半个‘不’字,教汝等一概遭诛!用心不合道,则等于被道所诛。合道差之毫厘,就是差了,没有多少的区别,都是不合道。这段故事,就是要说明一个话题,天谴的威力。各方神圣,都是道理的化身或代表,谁违背了规律,都必受制于规律。丧失了道德,必受道德的惩罚。
那大圣正与七十二洞妖王,并四健将分饮仙酒,一闻此报,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说不了,一起小妖又跳来道:“那九个凶神,恶言泼语,在门前骂战哩!”大圣笑道:“莫睬他。‘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说犹未了,又一起小妖来报:“爷爷!那九个凶神已把门打破了,杀进来也!”大圣怒道:“这泼毛神,老大无礼!本来不与他计较,如何上门来欺我?”即命独角鬼王,领帅七十二洞妖王出阵,老孙领四健将随后。那鬼王疾帅妖兵,出门迎敌,却被九曜恶星一齐掩杀,抵住在铁板桥头,莫能得出。
那大圣正与七十二洞妖王,并四健将分饮仙酒,修行人自鸣得意的人很多,未证谓证,以为自己有道,甚至以为自己已经明心见性了的,常常陶醉在自己的境界里。这里的“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描写的四空定的趣味。修行人误解了万法皆空,把这种心态当成了体验万法皆空的修行。佛家的《心经》指出了证入五蕴皆空的方法,要“行深般若波罗密”才行。而把不理会因果报应,当成是万法皆空,这完全是世间人的种种心理状态,因果报应现前尚且不知,所谓大祸临头还当儿戏。那九个凶神已把门打破了,杀进来也!因果报应上了身,这下问题严重了,还说莫管门前是与非?这泼毛神,老大无礼!妖猴的气氛出来了,受了因果报应,不反省自身,反而指责天地不公。即命独角鬼王,领帅七十二洞妖王出阵,老孙领四健将随后。独角鬼王,佛家称一阐提,认定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在事实面前不反省的人。一错一切错,因此领帅七十二洞妖王出阵。本质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就是老孙领四健将随后。那鬼王疾帅妖兵,出门迎敌,却被九曜恶星一齐掩杀,抵住在铁板桥头,莫能得出。鬼王,就是妄想。妄想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只能作心理安慰,不会有实质的作用。心理的前沿,就是这里的铁板桥头。天机为全真,鬼王为全妄,如光破暗,出不了铁板桥头。这句话的趣味很深,我们凡夫的妄想会不会影响其他人的境界?不会。因此修行人不计他过就是这个道理。是自己的妄想未除,因此境界里才会有各种逆缘。
正嚷间,大圣到了。叫一声“开路!”掣开铁棒,幌一幌,碗来粗细,丈二长短,丢开架子,打将出来。九曜星那个敢抵,一时打退。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大圣笑道:“这几椿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屣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大圣大怒道:“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急入中军帐下,对托塔天王道:“那猴王果十分骁勇!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
九曜星那个敢抵,一时打退。天机对心机,天机无为,心机有为,自然是心机要占上风。只是心机占上风的同时,也种下了因果。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大圣是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但是自己不知道,以为占了上风。你犯了十恶之罪,张口即错,动念即乖。一处错,片片过。一念乖,念念歪。大圣笑道:“这几椿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现代人正是这种心态,我就这样做了,我有主观能动性。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这一句精彩!放下自以为是,胡作妄为,皈依三宝,佛法的趣味出来了。那猴王果十分骁勇!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道德似水,柔弱无争。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也没有办法给众生一个觉悟。
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角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于洞门外列成阵势。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
寒风飒飒,怪雾阴阴。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弯弓硬弩雕翎箭,短棍蛇矛挟了魂。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扬砂走石乾坤黑,播土飞尘宇宙昏。只听兵兵扑扑惊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
这一场自辰时布阵,混杀到日落西山。那独角鬼王与七十二洞妖怪,尽被众天神捉拿去了,止走了四健将与那群猴,深藏在水帘洞底。
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四大天王代表修行的四大法则,从持国修中道,到智慧增长,再修普及一切,最后智慧圆满。以此来勘验大圣修行的本质,说明也是对立的,修行不如法。二十八宿,是周天黄道上的二十八星,即代表事物发展的正确次第。大圣的次第也没有,因此可定性为旁门左道。
这场混战就是世间苦难历史之缩影,含于真的能留,生于妄的必隐。寒风飒飒,自然大道无亲;怪雾阴阴,众生妄想纷纷。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真妄从来并存,各依其理,各行其道。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天道若显,势力如山,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曜星君和二十八星宿 的文章

 

随机推荐